现代汉语“形容词+‘一点’”结构的语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形容词+‘一点’”结构的语用分析“形容词+‘一点’”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所谓“形容词+‘一
点’”,指的是由形容词和“一点”组合而成的一种语法结构。为叙述方便,本文将其简称为“A一点”。在实际运用中,“A一点”常常有多种变式,如“A点”“A一点”“A点儿”“A一点儿”及“A了一点”“A了点”“A了点儿”“A了一点儿”等带“了”的形式,本文主要对“A一点”进行语用方面的分析。
一、“A一点”的语用环境
现代汉语中,“A一点”广泛运用于各种言语交际,其语用环境极其宽松。但对于“A一点”的使用,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具有某些限制条件,表现出其独有的特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口语化
张平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以《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的统计为据,严密地考察了“点”和“一点”在四种不同语体(分别为:报刊政论文章及专著、科普书刊材料、剧本和日常口语材料、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的使用频率和分布状况。考察得知,“点”和“一点”在口语色彩最强的剧本和日常口语材料中使用频率最高,在口语色彩相对较弱的科普书刊材料和报刊政论文章及专著中使用频率较低。[1]由此可见,“点”是一个口语色彩很强的量词,“一点”也具有很强的口语性。正是由于“一点”具有很强的口语性,所以它总是倾向于选择带有口语色彩的形容词与其组合。我们对统计所得的389条次“A一点”中的A进行全面考察,发现口语色彩越浓的形容词与“一点”的组合能力越强,书面色彩越浓的形容词与“一点”的组合能力越弱。例如:“高兴”和“愉快”是两个语体色彩不同的同义词。“高兴”的口语性相对较强,“愉快”的口语性相对较弱。从它们的实际运用情况来看,“高兴”与“一点”的组合能力明显强于“愉快”与“一点”的组合能力。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说:
(1)我们都希望他能高兴一点(儿)。
(2)看见你我才高兴一点。
(3)如果他当时高兴一点的话,就会答应我们的请求的。
但是一般很少说:
(4)我们都希望他能愉快一点(儿)。
(5)看见你我才愉快一点。
(6)如果他当时愉快一点的话,就会答应我们的请求的。
同时,我们还发现,“一点”常倾向于选择单音节的形容词与之发生组合。这种音节上的选择与语体色彩的选择实际上是一致的。相比书面语而言,口语一般更讲究表达上的灵活简洁性,所以,口语中常常更多地运用单音节词。如“快”和“迅速”在表示“速度”的概念上是同义词,但“快一点”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迅速一点”。在很多情况下,人们习惯说“快一点”,而不说“迅速一点”。又如:“苦”和“艰苦”“疼”和“疼痛”是两组同义词,但“苦一点”比“艰苦一点”“疼一点”比“疼痛一点”,其使用频率要高很多。“快”与“迅速”“苦”与“艰苦”“疼”与“疼痛”,除了音节上的区别之外,很明显地,也有语体色彩上的差别。单音节的“快”“苦”“疼”相对于双音节的“迅速”“艰苦”“疼痛”,其口语色彩较强。张宝胜认为,“(一)点”只能跟口语性的形容词发生组合,不能跟非口语性的形容词发生组合。[2]虽然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实际上,“一点”也能与非口语性的形容词发生组合,如:高尚一点、隆重一点、警醒一点等。但是,由此我们却可以说,在实际运用中,“A 一点”具有口语化倾向。
以上论述同时表明,“A一点”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倾向于应用在口语化的语用环境中。通过对所统计的“A一点”语料进行考察,我们发现,“A一点”出现的场合主要是人物日常对话,这几乎占了70%以上,而出现在叙述性话语中的“A 一点”则相对较少。同时,在我们所统计到的“A一点”语料中,“A一点”几乎都可以说成“A点”或“A点儿”而基本不影响句子的语气和语义。这也证明了“A一点”通常用于口语中,因为现代汉语口语中,量词前的数词“一”经常可以省去,而“儿”更是一个口语化的词缀。
(二)“一点”的省略性
关于“A一点”中“一点”的省略性问题,据分析所统计的语料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可以省略“一点”
在具体的语境中,许多情况下,“A一点”中的“一点”可以省去,这又可以分两种情况:
第一,省略“一点”后不影响其基本语义,只是语气上有些许改变或者只是失去了“一点”对前面形容词在程度等方面的限制。试比较下面两组例句:
(7)a.(戴上眼镜,咳嗽一声)这屋子排的样子,我原意总是三十年前的老样子,这叫我的眼看着舒服一点。(曹禺《雷雨》)
b.(戴上眼镜,咳嗽一声)这屋子排的样子,我原意总是三十年前的老样子,这叫我的眼看着舒服。
(8)a.我也很想找一份轻松的事干一干,谁不想活得轻松一点?
d. 我也很想找一份轻松的事干一干,谁不想活得轻松?
两组例句中,b和d句都省略了“一点”,但句子的基本语义没有改变,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不会引起人们的歧义以致无法达到完成交际任务的目的。b、d 句相对于a、c句来说,只是在语气程度上作了稍微改变而已。a句的语气缓和,b句语气干脆一些;d句的“轻松”少了“一点”在程度或范围上的限制,没有“一点”的A程度上比有“一点”的A高。但这些改变都不影响原句基本意义的表达。这种情况,在某种层面上,也可以说“A一点”中的“一点”是虚化的,并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一点”不是对前面A的补充说明,而是一种虚指。再如“小心一点”有时候跟“小心”的意思毫无二致,都是“提醒当事人要小心”的意思。
第二,省略“一点”后,语义发生改变。有些情况下,“A一点”中的“一点”省略后,句子仍然成立,但影响了原句的基本语义。如以下几组句子:
(9)a.齐大夫忍不住说:“你可以说得明确一点么?谁对谁残忍?”(毕淑敏《预约死亡》)
b.齐大夫忍不住说:“你可以说得明确么?谁对谁残忍?”
(10)c. 临出门前,他吩咐他母亲把饭做好一点,说有客人来。
d.临出门前,他吩咐他母亲把饭做好,说有客人来。
(11)e.旁边一位年轻一点的立即纠正:“老伯,您听差了,他说的是巡逻的逻,不是收罗的罗!”(余秋雨《十万进士》)
f .旁边一位年轻的立即纠正:“老伯,您听差了,他说的是巡逻的逻,不是收罗的罗!”
b句不但在语气、态度上较a句有了较大的改变,而且也改变了原句的语义。原句是询问,要求对方把话说得更具体更清楚一些,是在对方原来基础上的递进,而省略了“一点”后的b句,则有质问对方能否把事情说明确和清楚的能力的含义,没有递进的意思。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原交际任务的完成。d句相对于c句,不仅程度上有所加强,而且在语义上,c句有改进义,而d句则包含了“把饭菜具备好”和“准备的饭菜要丰盛或口味好等”两层意思。“好”所表达的概念的外延比“好一点”所表达的概念的外延要广。例(11)中,根据原文语境,“年轻一点的”与“年轻的”在语义上有较大的差别,“年轻一点的”既可指年青人,也可指老人,而“年轻的”只能指年青人。在这一特定的语境中,“年轻的”所表达的概念的外延比“年轻一点的”所表达的概念的外延要窄。
2.不能省略“一点”
在某些具体的语境中,由于受语境的限制,“A一点”中的“一点”完全不能省略,否则句子就不成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