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十六国君主列表
东晋与十六国年表
东晋与十六国年表公元年号皇帝备注---- ---- ---- -----317 建武元帝(司马睿,276-321)即位建康(今南京) 318 太兴322 永昌明帝(司马绍,-325)323 太宁325 成帝(司马衍,-342)326 咸和335 咸康342 康帝(司马岳,-344)343 建元344 穆帝(司马聃,-361)345 永和353 王羲之(303?-361?)等27人开阑亭之会356 桓温(312-378)北伐,夺回洛阳357 升平361 哀帝(司马丕,-365)362 隆和363 兴宁363 葛洪(284-363?)逝,著有《抱朴子》364 甲子年365 废帝(司马奕)365 陶渊明(365-427)生366 太和371 咸安简文帝(司马昱,-372)372 孝武帝(司马曜,-396)373 宁康376 太元379 淨土宗始祖慧远(334-416)于庐山结白莲社383 淝水之战,谢石谢玄(343-388)破秦军苻堅(338-385)396 安帝(司马德宗,-418)397 隆安399 法显(337?-423?)往印度取经402 元兴405 義熙418 恭帝(司马德文)419 元熙420 东晋(317-420)结束Sixteen Kingdoms 十六国(304-439,计136年)304 甲子年304 刘渊(-310)国号汉,刘曜(-333)改为赵,即前赵(304-329) 304 成(汉)立(304-347),即前蜀319 石勒(274-332)立后赵(319-350)324 前涼立(324-376)329 前赵灭337 慕容皝立前燕(337-370)347 成(汉)灭348 后赵僧佛图澄(232-348)逝350 后赵灭351 苻健立前秦(351-394)364 甲子年366 沙们乐僔起造敦煌石窟370 前燕灭384 后秦立(384-417)384 慕容垂立后燕(384-409)385 西秦立(385-431)386 吕光(337-399)立后涼(386-403)394 前秦灭397 南涼立(397-414)398 南燕立(398-410)400 西涼立(400-420)401 沮渠蒙逊(386-433)立北涼(401-439)401 天竺国鳩摩罗什(Kumarajiva,343?-413?)到长安403 后涼灭407 赫连勃勃(-425)立夏(407-431)409 北燕立(409-436);后燕灭410 南燕灭414 南涼灭417 后秦灭420 西涼灭424 甲子年431 西秦灭,夏灭436 北燕灭439 北涼灭439 十六国(304-439)结束。
两晋十六国南北朝年表对照
437年
438年
439年九月,北魏帝拓跋
焘率军包围姑臧,凉王
沮渠牧犍出降,北凉王
439年
国灭亡。北魏帝国统一
华北,五胡十六国结
束,南北朝时期正式开
440年
始
441年
442年
443年
444年
445年
446年
447年
448年
449年
450年
451年
452年
南安王 拓跋余452
453年 刘劭453
文成皇帝拓跋浚452-465
315年
316年 东晋 317年 元帝司马睿317—322 318年 319年
昭武帝刘聪316-318 刘璨318
刘曜318-329
320年
321年 322年 明帝司马绍322—325 323年 324年 325年 成帝司马衍325—343 326年 327年 328年 329年 330年 331年 332年 333年 334年 335年 336年 337年 338年 339年 340年 341年
376年8月,前秦军 攻陷姑臧,俘张天 锡,前凉王国灭亡
哀平帝苻丕385
泰武帝姚苌384-393
386年 387年 388年 389年 390年 391年 392年 393年 394年
道武皇帝拓跋圭386-409
395年
396年 397年 安帝司马德宗397—418 398年 399年 400年 401年 402年
高帝苻登386-394
后主符崇394 394年10月,苻崇 攻西秦王国,兵败 被杀,前秦帝国灭
文桓帝姚兴394-416
后主姚泓416-417 417年晋军攻克长 安,姚泓出降,后 秦帝国灭亡
晋朝皇帝列表
晋朝皇帝列表晋朝(265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晋朝各位皇帝,一起来看看吧!西晋皇帝1、宣帝:司马懿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司马懿曾任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
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
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谥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2、景帝:司马师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的奠基人之一。
掌权后,他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推荐贤才,整顿纲纪,使其各有职掌,朝野肃然。
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于新城之战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
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杀死参与者,迫郭太后废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次年,亲自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
回师途中病死,年四十八,谥号“忠武”。
3、文帝:司马昭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
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
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
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亡蜀汉,受封晋公。
东晋历代皇帝
宁康:373年—375年
太元:376年—396年
—
安皇帝
司马德宗
382年—418年
396年-418年
隆安:397年—401年
元兴:402年—404年
义熙:405年—418年
—
恭皇帝
司马德文
386年—421年
418年-420年
元熙:419年—420年
桓楚
桓楚君主编辑
庙号
谥号
年号
姓名
在世时间
在位时间
太祖
宣武皇帝
-
桓温
312年-373年
-
-
武悼皇帝
永始
桓玄
369年-404年
403年[1]-404年
-
-
天康
桓谦
?-410年
404年-405年
-
-
-
桓振
?-405年
405年
-
-
-
桓石绥
?-405年
405年
注:
1.^东晋安帝献上国玺,禅位于桓玄的日期,是在东晋元兴二年(403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合阳历403年12月20日;但是桓玄正式称帝之日是在同年十二月三日,已合阳历404年1月1日。
升平:357年—361年
—
哀皇帝
司马丕
341年—365年
361年-365年
隆和:362年—363年
兴宁:363年—365年
—
司马奕
342年—386年
365年-371年
太和:366年—371年
太宗
简文皇帝
司马昱
320年—372年
371年-372年
咸安:371年—372年
东晋帝王世系
东晋帝王世系东晋帝王世系东晋帝王世系自晋元帝司马睿始,至晋恭帝司马德文终,历经十一位皇帝,延续约一个世纪,最终于420年被刘宋取代。
东晋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开始,尽管政权动荡不安,但在文化和政治探索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东晋帝王世系概览东晋政权由晋元帝司马睿于318年建立,至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被废,共历经十一位皇帝。
以下是东晋帝王世系的详细列表:1.晋元帝司马睿(318-322年在位):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他在西晋灭亡后南渡长江,建立了东晋政权。
司马睿在位期间,主要依靠王导等世族的支持来稳定政权。
尽管面临北方政权的威胁,他成功地在南方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权。
2.晋明帝司马绍(323-325年在位):司马绍是司马睿的儿子,他继位后继续依赖世族的支持来治理国家。
司马绍在位时间较短,但他在位期间努力维护东晋的稳定,并试图加强中央集权。
3.晋成帝司马衍(326-342年在位):司马衍在位期间,东晋政权面临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外部的军事威胁。
他在位期间,王导继续担任重要的政治角色,帮助稳定政权。
4.晋康帝司马岳(343-344年在位):司马岳在位时间极短,他的统治并没有对东晋政权产生显著影响。
他的继位主要是为了维持司马氏的皇位传承。
5.晋穆帝司马聃(345-361年在位):司马聃在位期间,东晋政权继续面临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外部的军事威胁。
他在位期间,谢安等世族开始在朝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晋哀帝司马丕(362-365年在位):司马丕在位期间,东晋政权继续面临内部的权力斗争和外部的军事威胁。
他在位期间,东晋政权的稳定性受到严重挑战。
7.晋废帝司马奕(366-371年在位):司马奕在位期间,东晋政权面临严重的内部权力斗争,最终被废黜。
他的统治标志着东晋政权的一个低谷。
8.晋简文帝司马昱(371-372年在位):司马昱在位时间极短,他的统治并没有对东晋政权产生显著影响。
他的继位主要是为了维持司马氏的皇位传承。
东晋十六国帝王世系一览表(一看就懂超详细)
东晋十六国帝王世系一览表(一看就懂超详细)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大混乱时期。
开始自西晋灭亡前的304年,成汉政权建立,伴随着西晋316年灭亡,混乱的时代正式开始。
为什么要将东晋与十六国归纳在一起?这个时代还有其他一些割据势力,但是影响力十分有限,列举其中最重要的十六个北方国家势力以及南方的东晋王朝;另外十六国也是此消彼长,这期间有一些国家是并存的。
东晋十六国背景自西晋一统中原不到半个世纪,中华大地再次分裂。
东晋衣冠南渡,延续了西晋王朝,因为在东边,史称东晋。
十六国,为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夏。
成汉享国45年,经历6帝。
开国李雄在位最长,有所作为;其他皇帝无所建树,有皇帝被亲戚杀,有自杀的。
前、后赵前赵同成汉一样,于西晋灭亡前建立。
308年,刘渊称帝。
刘渊为匈奴人,臣服西晋,后反叛,316年灭西晋。
329年,为后赵灭亡。
后赵为前赵重臣石勒建立于319年,历经8帝,后被冉闵篡夺而亡(冉魏仅存2年)。
石勒为羯族,早起为奴隶,后被恢复自由身,开启逆袭生涯。
后赵帝王中,有4位篡位弑君当上皇帝,可见其胡人暴政特点。
另外,4位石虎儿子曾当过皇帝,也杀过兄弟,这更加令人难以置信。
冉闵为后赵大将,权倾一时,杀害三位称帝者,后自己称帝,被前燕灭。
四燕前燕建立于350年,鲜卑族,疆域为古代燕地,历经2帝,370为前秦所灭。
后燕,南燕、北燕,均为鲜卑族慕容家族。
前燕灭亡后十多年,后燕建立,开国者为前燕开国者五弟,南燕开国者也为前燕开国者弟弟。
(如图所示)其中,北燕是在后燕灭亡后建立,与南燕并存过一段时间。
四燕共14帝,其中仅4帝属于得病死亡,为前燕开国皇帝慕容儁,后燕开国皇帝慕容锤=垂,南燕开国皇帝慕容德,北燕皇帝冯跋。
此4人均为开国皇帝,冯跋是拥护北燕皇帝登基的,可见没有真正权势能力的人,就算在皇帝宝座上,也是难以持久的。
另有1人为东晋斩首,1人遇刺身亡,1人被赐死,1人为前秦所杀,6人为国内势力所杀。
五凉前凉较其他四凉建立较早,且互相独立,前凉灭亡后,其余四凉才各自建立。
东晋十六国年表
东晋十六国年表304年,益州氐族难民领袖李雄,于成都称成都王,建立成汉帝国。
匈奴左贤王刘渊于山西离石称大单于,后称汉王,建立汉赵王朝。
306年,成汉李雄自称皇帝,国号「成」。
晋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衷,立怀帝司马炽。
八王之乱结束。
307年,鲜卑慕容嵬自称大单于,石勒投效汉赵王朝308年,汉赵刘渊正式称帝。
309年,汉赵帝刘渊迁都平阳,领有山西中部地区。
八月,汉赵刘聪第一次进攻洛阳,战败。
十月,汉赵刘聪第二次进攻洛阳,战败。
310年,汉赵帝刘渊死,子刘和继位,刘聪杀刘和,篡位。
311年六月,汉赵刘聪、刘曜等攻陷晋王朝首都洛阳,掳晋怀帝司马炽。
史称「永嘉之祸」。
洛阳陷落后,晋帝国建立五个行台。
312年,石勒进军河南新蔡葛陂,准备攻击晋朝琅邪王司马睿,不利,率军北返,攻陷河北襄国、邺城,吞并冀州313年,二月,汉赵刘聪杀晋怀帝司马炽,四月,晋朝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
祖逖击楫渡江北伐,收复河南地区。
314年,石勒攻杀晋幽州刺史王浚,吞并幽州。
汉赵刘曜第一次进攻长安,失败。
315年,汉赵将领曹嶷占领青州316年十一月,汉赵刘曜第二次进攻长安,攻陷。
掳晋愍帝司马邺,吞并关中地区,西晋结束。
十二月,石勒击败并州刺史刘琨,占领并州。
刘琨投奔辽西鲜卑段氏,后被杀。
317年三月,琅邪王司马睿称晋王,是为晋元帝,东晋开始。
十二月,汉赵帝刘聪杀晋愍帝司马邺。
318年,晋王司马睿正式称帝。
七月,汉赵刘聪死,子刘粲继位。
大将军靳准发动政变,杀刘粲及所有匈奴刘姓皇族,自立为天王。
大将刘曜、石勒攻陷平阳,杀靳准。
319年,刘曜称帝,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前赵)。
石勒在襄国称赵王,原汉赵帝国分裂为二,两赵并立,后赵帝国建立。
晋平州刺史崔毖攻鲜卑慕容嵬,失败。
慕容嵬攻陷平州320年,晋凉州刺史张寔被杀,弟张茂继位,前凉王国建立。
东晋豫州刺史祖逖与后赵赵王石勒隔黄河对峙。
321年,后赵石虎击败辽西段氏,河北、山西尽入后赵版图。
晋国历代国君列表简介
晋国历代国君列表简介晋国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一个阶段,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早期朝代之一。
这个朝代持续约三百年,从公元265年到公元534年,一直到隋朝的统一。
虽然它在统一后就不复存在,但晋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文化、社会、军事上也都留下了重要的痕迹。
晋朝历史上共有十个朝代,包括晋太康、前晋、魏晋、后晋、北晋、南晋、灵晋、晋武帝统治的晋和陈,其中晋太康是第一个这样的朝代,而晋武帝统治的晋和陈,是晋朝最后一个朝代。
下面分别介绍一下晋朝每个朝代的国君:1、晋太康:这一朝代当仁不让,由齐人析毁统治,期间的国君有西晋王穆元(265--274),东晋王汉宁(274--289),齐人析阳(289--310)和晋武帝穆礼(310--313)。
2、前晋:此朝代由晋齐复国统治,期间的国君有前晋文帝费贤(313--346),前晋文宣帝陶谦(346--349)和前晋孝文帝庆祝(349--361)。
3、魏晋:此朝代由魏统治,期间的国君有魏文帝太炎(351--395),魏明帝元炽(395--416),魏孝文帝元熙(416--453)。
4、后晋:此朝代由后晋复国统治,期间的国君有后晋文帝刘封(431--433),后晋桓帝刘聪(433--452),后晋安帝刘沃(452--455),后晋安帝刘晔(455--462)。
5、北晋:此朝代由北晋复国统治,期间的国君有北晋文帝刘义(457--469),北晋废帝刘琮(469--475)。
6、南晋:此朝代由南晋复国统治,期间的国君有南晋文帝刘(479--482),南晋太宗刘群(482--493),南晋太宗刘瑁(493--502),南晋穆宗刘忠(502--510)。
7、灵晋:此朝代由蔡桓灵晋复国统治,期间的国君有灵晋太宗桓宗(505--513),灵晋太宗桓慕(513--515),灵晋太宗桓愍(515--523)。
8、晋武帝统治的晋:此朝代由晋武帝复国统治,期间的国君有晋武帝孙楷(534--540)。
十一、东晋十六国(公元317年丁丑—420年庚申)
十一、东晋十六国(公元317年丁丑—420年庚申)十一、东晋十六国(公元317年丁丑—420年庚申)1、317年丁丑东晋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318年戊寅东晋元帝司马睿建武二年(太兴元年)【汉刘粲汉昌元年】【前赵刘曜光初元年】319年己卯东晋元帝司马睿太兴二年【后赵石勒元年】320年庚辰东晋元帝司马睿太兴三年【前凉张茂永元元年】321年辛巳东晋元帝司马睿太兴四年322年壬午东晋元帝司马睿永昌元年323年癸未东晋元帝司马睿永昌二年(东晋明帝司马昭太宁元年)2、324年甲申东晋明帝司马昭太宁二年【前凉张骏太元元年】325年乙酉东晋明帝司马昭太宁三年326年丙戌东晋明帝司马昭太宁四年(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元年)3、327年丁亥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二年328年戊子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三年【后赵石勒太和元年】329年己丑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四年330年庚寅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五年【后赵石勒建平元年】331年辛卯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六年332年壬辰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七年333年癸巳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八年【后赵石弘延熙元年】334年甲午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和九年【成李班玉衡二十四年】335年乙未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元年【后赵石虎建武元年】【成李期玉恒元年】336年丙申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二年337年丁酉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前燕慕容皝元年】338年戊戌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四年【汉李寿汉兴元年】339年己亥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五年340年庚子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六年341年辛丑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七年342年壬寅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八年4、343年癸卯东晋康帝司马岳建元元年344年甲辰东晋康帝司马岳建元二年【汉李势太和元年】5、345年乙巳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元年346年丙午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二年【汉李势嘉宁元年】【前凉张重华永乐元年】347年丁未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三年348年戊申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四年349年己酉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五年【后赵石虎太宁元年、后赵石遵元年、后赵石鉴元年】【前燕慕容儁元年】350年庚戌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六年【后赵石祗永宁元年】351年辛亥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七年【前秦苻健皇始元年】352年壬子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八年【前燕慕容儁元玺元年】353年癸丑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354年甲寅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十年【前凉张祚和平元年】355年乙卯东晋穆帝司马聃晋穆永和十一年【前秦苻生寿光元年】【前凉张玄靓太始元年】356年丙辰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十二年357年丁巳东晋穆帝司马聃升平元年【前秦苻坚永兴元年】【前燕慕容儁光寿元年】358年戊午东晋穆帝司马聃升平二年359年己未东晋穆帝司马聃升平三年【前秦苻坚甘露元年】360年庚申东晋穆帝司马聃升平四年【前燕慕容暐建熙元年】361年辛酉东晋穆帝司马聃升平五年6、362年壬戌东晋哀帝司马丕隆和元年363年癸亥东晋哀帝司马丕隆和二年兴宁元年【前凉张天锡太清元年】364年甲子东晋哀帝司马丕兴宁二年365年乙丑东晋哀帝司马丕兴宁三年【前秦苻坚建元元年】7、366年丙寅东晋废帝司马奕太和元年367年丁卯东晋废帝司马奕太和二年368年戊辰东晋废帝司马奕太和三年369年己巳东晋废帝司马奕太和四年370年庚午东晋废帝司马奕太和五年371年辛未东晋废帝司马奕太和六年(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咸安元年)8、372年壬申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咸安二年9、373年癸酉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宁康元年374年甲戌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宁康二年375年乙亥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宁康三年376年丙子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元年377年丁丑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二年378年戊寅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三年379年己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四年380年庚辰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五年381年辛巳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六年382年壬午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七年383年癸未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八年384年甲申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九年【后燕慕容垂燕元元年】【后秦姚苌白雀元年】385年乙酉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年【前秦苻丕太安元年】【西秦乞伏国仁建义元年】386年丙戌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一年【前秦苻登太初元年】【后燕慕容垂建兴元年】【后秦姚苌建初元年】【北魏拓跋珪登国元年】【后凉吕光太安元年】387年丁亥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二年388年戊子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三年【西秦乞伏乾归太初元年】389年己丑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四年【后凉吕光麟嘉元年】390年庚寅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五年391年辛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六年392年壬辰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七年393年癸巳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八年394年甲午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九年【前秦苻崇延初元年】【后秦姚兴皇初元年】395年乙未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二十年396年丙申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二十一年【后燕慕容宝永康元年】【北魏拓跋珪皇始元年】【后凉吕光龙飞元年】10、397年丁酉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元年【南凉秃发乌孤太初元年】【北凉段业神玺元年】【后燕慕容详建始元年、后燕慕容麟延平元年】398年戊戌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二年【后燕慕容盛建平元年】【南燕慕容德元年】【北魏拓跋珪天兴元年】399年己亥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三年【后燕慕容盛长乐元年】【后秦姚兴弘始元年】【北涼段业天玺元年】【后凉吕光承康元年、后凉吕绍承康元年、后凉吕纂咸宁元年】400年庚子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四年【南凉秃发利鹿孤建和元年】【南燕慕容德建平元年】【西凉李暠庚子元年】401年辛丑东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五年【后凉吕隆神鼎元年】【后燕慕容熙光始元年】【北凉沮渠蒙逊永安元年】402年壬寅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元兴元年【南凉秃发傉檀弘昌元年】403年癸卯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元兴二年404年甲辰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元兴三年【北魏拓跋珪天赐元年】405年乙巳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元年【南燕慕容超太上元年】【西凉李暠建初元年】406年丙午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二年407年丁未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三年【夏赫连勃勃龙升元年】【后燕慕容熙建始元年、后燕高云正始元年】408年戊申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四年【南凉秃发傉檀嘉平元年】409年己酉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五年【西秦乞伏乾归更始元年】【北魏拓跋嗣永兴元年】【北燕冯跋太平元年】410年庚戌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六年411年辛亥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七年412年壬子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八年【北凉沮渠蒙逊玄始元年】【西秦乞伏炽磐永康元年】413年癸丑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九年【夏赫连勃勃凤翔元年】414年甲寅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十年【北魏拓跋嗣神瑞元年】415年乙卯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十一年416年丙辰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十二年【后秦姚泓永和元年】【北魏拓跋嗣泰常元年】417年丁巳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十三年【西凉李歆嘉兴元年】418年戊午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十四年【夏赫连勃勃昌武元年】11、419年己未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元年【夏赫连勃勃真兴元年】420年庚申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西秦乞伏炽磐建弘元年】【西凉李恂永建元年】(待续)。
晋历代君主列表
晋历代君主列表晋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国,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好几个晋国,其中以晋国最为著名,晋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短命的国家,只存在约170多年。
晋国历史上的几位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他们的统治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晋国历代君主的列表以及相关的内容。
晋国历代君主列表:1.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2.晋景公(前627年—前607年)3.晋厉公(前606年—前569年)4.晋献公(前568年—前548年)5.晋幽公(前547年—前532年)6.晋景公(前531年—前526年)7.晋悼公(前525年—前520年)8.晋敬公(前519年—前515年)9.晋共公(前514年—前469年)10.晋悼公(前468年—前442年)11.晋昭公(前441年—前410年)12.晋定公(前409年—前396年)13.晋烈公(前395年—前369年)14.晋怀公(前368年—前320年)15.晋襄公(前319年—前301年)16.晋宣公(前300年—前265年)17.晋襄公(前264年—前256年)18.晋考公(前254年—前235年)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晋国的建立者,名臧孙。
在位期间,他着力推行政治改革,确立了世卿制度。
他将京城建于晋阳,开创了吕氏的基业。
晋景公:(前627年—前607年)景公即位五年后,任用重臣重耳,出台了“鲁隐公东遷”,擢升重耳为相国。
晋厉公:(前606年—前569年)厉公被称为“乐羊”,在位期间,中国处于动荡时期,他收编民间所作的古乐,进行改良,将之定案。
当时晋国势力大增,年年征伐,晋国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了。
晋献公:(前568年—前548年)献公在位期间,被誉为晋国的鼎盛时期,他在位期间,晋国内外政治均有较大成就,统一了华夏。
他还因挑拨齐国、鲁国和鲁国的国君阴谋来推行自己的统治。
晋幽公:(前547年—前532年)初即位时期,由宦士薛桂帮辅,实际上就是薛桂在治理国政。
两晋南北朝十六国诸帝年号
两晋南北朝十六国诸帝年号西晋高祖宣皇帝司马懿字仲达(武帝祖父)太祖文皇帝司马昭字子上(武帝父)世宗景皇帝司马师字子元(武帝伯父)世祖武皇帝司马炎字安世:【泰始(265--274)咸宁(275--279)太康(280--289)太熙(290)】惠皇帝司马衷字正度:【永熙(290)元康(291--299)永康(300)永宁(301)太安(302--303)建武(304--305)光熙(306)】赵王司马伦:【建始(301)宣帝子】孝怀皇帝司马炽字丰度:【永嘉(307--312)武帝子】孝愍皇帝司马邺字彦旗:【建兴(313--316)武帝孙】东晋中宗孝元皇帝司马睿字景文:【建武(317)太兴(318--321)永昌(322)宣帝曾孙】肃宗明皇帝司马绍字道畿:【太宁(323--325)】显宗成皇帝司马衍字世根:【咸和(326--334)咸康(335--342)】康皇帝司马岳字世同:【建元(343--344)】孝宗穆皇帝司马聃字彭子:【永和(345--356)升平(357--361)】哀皇帝司马丕字千龄:【隆和(362)兴宁(363--365)】废皇帝司马奕字延龄:【太和(366--370)】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字道万:【咸安(371--372)元帝子】孝武皇帝司马曜字昌明:【宁康(373--375)太元(376--396)】安皇帝司马德宗:【隆安(397--401)元兴(402)大亨(402)元兴(403--404)义熙(405--418)】恭皇帝司马德文:【元熙(419--420)】十六国:汉高祖光文皇帝刘渊:【元熙(304--307)永凤(308)河瑞(309)】烈宗昭武皇帝刘聪:【光兴(310)嘉平(311--314)建元(315)麟嘉(316--317)】灵皇帝刘粲字士光:【汉昌(317)】前赵刘曜:【光初(318--329)光文皇帝皇侄】成始祖景皇帝李特:(武帝父)太宗武皇帝李雄:【建兴(304--305)宴平(306--310)玉衡(311--334)】幽公李期字世运:【玉恒(335--337)】汉中宗昭文皇帝李寿:【汉兴(338--343)武帝堂弟】归义侯李势字子仁:【太和(344--345)嘉宁(346-- 347)】前凉昭公张寔:【建兴(317--319)】成公张茂:【建兴(320--323)】文公张骏:【建兴(324--345)】桓公张重华:【建兴(346--353)】威公张祚:【和平(354)】冲公张玄靓:【建兴(355--360)升平(361--362)】归义侯张天锡:【升平(363--376)】后赵高祖明皇帝石勒字世龙:【太和(328--329)建平(330-- 333)】海阳王石弘字大雅:【延熙(334)】太祖石虎:【建武(335--348)太宁(349)明帝侄】彭城王石遵:(在位183天,无年号)义阳王石鉴:【青龙(350)】新兴王石袛:【永宁(350--351)】魏武悼天王冉闵字永曾小字棘奴:【永兴(350--352)石虎养孙】前燕高祖武宣皇帝慕容傀(文明帝父,追封)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无年号)烈祖景昭皇帝慕容俊:【元玺(352--356)光寿(357--359)】幽皇帝慕容暐:【建熙(360--369)】后燕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燕元(384--385)建兴(386--395)文明皇帝子】烈宗惠愍皇帝慕容宝:【永康(396--397)】中宗昭武皇帝慕容盛:【建平(398)长乐(399--400)】昭文皇帝慕容熙:【光始(401--406)建始(407)】西燕济北王慕容泓:【燕兴(384)景昭皇帝子】威皇帝慕容冲:【更始(385)】西燕王段随:【昌平(386)】西燕王慕容凯:【建明(386)】西燕王慕容瑶:【建平(386)】西燕王慕容忠:【建武(386)】河东王慕容永:【中兴(386--394)】南燕献武皇帝慕容德字玄明:【建平(400--404)文明皇帝子】末主慕容超字祖明:【太上(405--410)献武皇帝侄】前秦惠武皇帝苻洪(原姓蒲,无年号)高祖明皇帝苻健:【皇始(351--354)】厉王苻生:【寿光(355--356)】文桓皇帝苻雄(惠武皇帝子,宣昭皇帝父)世祖宣昭皇帝苻坚:【永兴(357--358)甘露(359--364)建元(365--384)】哀平皇帝苻丕:【太安(385)】高皇帝苻登字文高:【太初(386--394)宣昭皇帝族孙】后主苻崇:【延初(394)】后秦始祖景元皇帝姚弋仲(武昭皇帝父,追封)太祖武昭皇帝姚苌:【白雀(384--385)建初(386--393)】高祖文桓皇帝姚兴:【皇初(394--398)弘始(399--415)】后主姚泓:【永和(416--417)】北燕惠懿皇帝高云字子雨:【正始(407--409)后燕惠愍皇帝养子】北燕元皇帝冯和(文成皇帝祖父,追封)宣皇帝冯安(文成皇帝父,追封)太祖文成皇帝冯跋:【太安(409--430)】昭成皇帝冯弘:【太兴(431--436)】西秦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建义(385--387)】武元王乞伏乾归:【太初(388--400)】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永康(412--419)建弘(420--428)】后主乞伏暮末:【永弘(428--431)】后凉景昭王吕婆楼(懿武皇帝父)太祖懿武皇帝吕光:【太安(386--388)麟嘉(389--395)龙飞(396--398)承康(399)】灵皇帝吕纂字永绪:【咸宁(399--400)】后主吕隆字永基:【神鼎(401--403)】南凉烈祖武王秃发乌孤:【太初(397--399)】康王秃发利鹿孤:【建和(400--401)】景王秃发縟檀:【弘昌(402--404)】北凉武宣王段业:【神玺9397--398)天玺(399--400)】北凉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永安(401--411)玄始(412--427)承玄(428--430)义和(431--433)】哀王沮渠牧犍:【永和(433--439)】酒泉王沮渠无讳:【承平(443)】河西王沮渠安周:【承平(443)】西凉太祖武昭王李嵩字玄盛小字长生:【庚子(400--404)建初(405--416)】后主李歆字士业:【嘉兴(417--419)】冠军侯李恂:【永建(420)】夏世祖武烈皇帝赫连勃勃:【龙昇(407--412)凤翔(413--417)昌武(418)真兴(419--424)】废主赫连昌:【承光(425--427)】后主赫连定:【胜光(南北朝:宋孝穆皇帝刘翘(汉楚元王刘交之后,武帝父)高祖武皇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永初(420--422)】少皇帝刘义符:【景平(423)】太祖文皇帝刘义隆:【元嘉(424--453)】世祖孝武皇帝刘骏字休龙小字道民:【孝建(454--456)大明(457--464)】前废帝刘子业:【永光(465)景和(465)】太宗明皇帝刘彧字休炳小字荣期:【泰始(465--471)泰豫(472)】后废帝刘昱:【元徽(473--476)】顺皇帝刘准:【昇明(477--479)】齐宣皇帝萧承之(汉酂文终侯萧何之后,高帝父)太祖高皇帝萧道成字韶伯:【建元(479--482)】世祖武皇帝萧赜:【永明(483--493)】郁林王萧昭业:【隆昌(494)】海陵王萧昭文:【延兴(494)】景皇帝萧道生(高皇帝兄,明皇帝父,追封)高宗明皇帝萧鸾:【建武(494--497)永泰(498)】东昏侯萧宝卷:【永元(499--500)】和皇帝萧宝融:【中兴(501--502)】梁太祖文皇帝萧顺之(齐高帝族弟,武帝父)高祖武皇帝萧衍字叔达:【天坚(502--519)普通(520--526)大通(527--528)中大通(529--534)大同(535--545)中大同(546)太清(547--549)】太宗简文皇帝萧纲字世赞小字六通:【大宝(550)】高宗昭明皇帝萧长懋豫章王萧栋:【天正(551)】武陵王萧纪字世询:【天正(552)】世祖孝元皇帝萧绎字世诚小字七符:【承圣(552--554)天正(553)】贞阳侯萧渊明:【天成(555)】敬皇帝萧方智字慧相小字法真:【绍泰(555)太平(556--557)】后梁中宗宣皇帝萧詧字理孙:【大定(555--561)】世宗孝明皇帝萧归字仁远:【天保(562--585)】后主萧錝字温文:【广运(586--587)】陈太祖景皇帝陈文赞:(武帝父,追封)高祖武皇帝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永定(557--559)】世祖文皇帝陈茜字子华:【天嘉(560--565)天康(561)】废帝陈伯宗字奉业小字药王:【光大(567--568)】高宗孝宣皇帝陈顼字绍世小字师利:【太建(569--582)】后主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至德(583--586)祯明(587--589)】魏太祖平文皇帝拓拔郁律(道武帝曾祖父,追封)高祖昭成皇帝拓拔什翼健(道武帝祖父,追封)献明皇帝拓拔寔(道武帝父,追封)烈祖道武皇帝拓拔珪字涉圭:【登国(386--395)皇始(396--397)天兴(398--403)天赐(404--408)】太宗明元皇帝拓拔嗣:【永兴(409--413)神瑞(414--415)泰常(416--423)】世祖太武皇帝拓拔焘字佛狸:【始光(424--427)神麚(428--431)延和(432--434)太延(435--439)太平真君(440--450)正平(451)】隐王拓拔余:【承平(452)】恭宗景穆皇帝拓拔晃(太武皇帝子,文成帝父,追封)高宗文成皇帝拓拔叡:【兴安(452--453)兴光(454)太安(455--459)和平(460--465)】显祖献文皇帝拓拔弘:【天安(466)皇兴(467--470)】高祖孝文皇帝元宏:【延兴(471--475)承明(476)太和(477--499)】世宗宣武皇帝元恪:【景明(500--503)正始(504--507)永平(508--511)延昌(512--515)肃宗孝明皇帝元诩:【熙平(516--517)神龟(518--519)正光(520--524)孝昌(525--527)武泰(528)】肃祖文穆皇帝元勰(孝庄帝父,追封)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建义(528)永安(528--529)】长广王元晔字华兴小名盆子:【建明(530)文成帝侄孙】先皇帝元羽(孝文帝弟,节闵帝父,追封)节闵皇帝元恭字修业:【普泰(531)】安定王元朗:【中兴(531)章武王元融之子】武穆皇帝元怀(孝文帝子,孝武帝父,追封)孝武皇帝元修:【太昌(532)永兴(532)永熙(532--534)】东魏孝静皇帝元善见:【天平(534--537)元象(538)兴和(539--542)武定(543--550)】西魏文景皇帝元愉(文帝父,追封)文皇帝元宝炬:【大统(535--551)】废皇帝元钦恭皇帝拓拔廊齐文穆皇帝高树生(文宣帝祖父,追封)高祖神武皇帝高欢(文宣帝父,追封)世宗文襄皇帝高澄(文宣帝兄,追封)显祖文宣皇帝高洋:【天保(550--559)】废皇帝高殷:【乾明(560)】肃宗孝昭皇帝高演:【皇建(560)】世祖武成皇帝高湛:【大宁(561)河清(562--564)】后主高纬:【天统(565--569)武平(570--575)隆化(576)】幼主高恒:【承光(577)】周太祖文皇帝宇文泰(孝闵帝父,追封)孝闵皇帝宇文觉字陀罗尼:世宗明皇帝宇文毓:【武成(559--560)】高祖武皇帝宇文邕:【保定(561--565)天和(566--571)建德(572--577)宣政(578)】宣皇帝宇文赟:【大成(579)】静皇帝宇文阐:【大象(579--580)大定(581)】。
晋朝皇帝列表,晋朝历代皇帝介绍
晋朝皇帝列表,晋朝历代皇帝介绍晋朝皇帝列表,晋朝历代皇帝介绍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
公元26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
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被前赵所灭,北方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
公元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
两晋时期少数民族迁至中原,北人南迁,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
公元420年,刘裕建立宋,东晋灭亡。
[1-3] 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很好色,上行下效,皇帝荒淫无度、纵情享乐,那些皇亲贵戚、官僚大臣紧随其后,纵情声色,极尽奢华。
西晋社会上弥漫着清谈虚浮风,专门讨论抽象的脱离实际的问题。
西晋当官的马马虎虎,不去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这种风气必然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后果。
晋朝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
晋穆帝司马聃(343年——361年)344年—361年在位17年。
司马聃,康帝长子,344年由于晋康帝驾崩,2岁的他走向皇位,由于年幼而由褚太后掌政,并由何充辅政。
何充过世后改由蔡谟与司马昱辅政。
晋穆帝在为期间东晋虽然北伐失败,但是由于桓温消灭了在四川立国的成汉,并且于356年夺回洛阳,虽然不久就因为粮运不继而撤退,东晋的版图仍然有所扩大。
361年晋穆帝病死,终年19岁。
晋朝皇帝列表晋哀帝司马丕(341年——365年)361年—365年在位5年。
司马丕,字千龄,为东晋的第六代皇帝,晋成帝之子,晋穆帝之堂兄弟。
晋哀帝本应继晋成帝之位即位,但是由于权臣庾冰的意见而无法即位;司马丕于361年在晋穆帝死后即位,改元隆和,但是大将桓温当国,晋哀帝形同傀儡。
晋哀帝即位不久就迷上了长生术,按照道士传授的长生法,断榖、服丹药,结果晋哀帝服药后药性大发而不能听政,于是由褚太后再次临朝。
中国古代史·东晋十六国
时间:公元304年建立者:成武帝李雄(274年—334年),巴西宕渠(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人,氏族。
都成:成都(今四川成都)灭亡:公元347年,末代君主—李势。
时间:公元318年建立者:昭文帝刘曜(?—328年),新兴(今山西忻州)人,匈奴族。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灭亡:公元329年,末代郡主—刘曜。
解析:304年刘渊自称汉王,308年称帝,国号“汉”史称“刘汉”,定都平阳(今山西临汾)。
318年刘曜即位,次年改国号为“赵”,迁都长安,史称“前赵”。
时间:公元319年建立者:后赵明帝石勒(274年—333年),上党武乡(在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
都城:襄国(今河北邢台)、邺城(在今河北临漳)灭亡:公元351年,末代皇帝—石袛。
时间:公元314年建立者:前凉明王张寔(271年—320年),安定(今甘肃泾川)人,汉族。
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灭亡:公元376年,末代皇帝—张天赐。
时间:公元337年建立者:文明帝慕容皝(297年—348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鲜卑慕容部首领,鲜卑族。
都城:龙城(今辽宁朝阳)、邺城(在今河北临漳)灭亡:公元370年,末代皇帝—慕容暐。
时间:公元350年建立者:景明帝符健(317年—355年),略阳临渭(在今甘肃秦安东南)人,氏族。
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灭亡:公元394年,末代皇帝—符崇解析:350年符洪自称三秦王,是前秦政权奠基者。
351年符健自称大秦天王,国号“大秦”,史称前秦,定都长安。
时间:公元384年建立者:成武帝慕容垂(326年—396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
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县)灭亡:公元407或409年,末代皇帝—慕容熙或慕容云。
解析:407年汉人将军冯跋拥立高云为燕天王,杀死慕容熙。
有些史学家把这年认定为后燕灭亡,北燕建立之年。
409年高云被杀,冯跋继位。
有些史学家把这年认定为后燕灭亡,北燕建立之年。
时间:公元384年建立者:武昭帝姚苌(330年—393年),安南赤亭(在今甘肃陇西县西)人,羌族。
东晋十六国
东晋十六国目录简介东晋十六国君主仇池(百顷)氐胡(氐族政权)前仇池(氐族政权)後仇池(氐族政权)武都(氐族政权)武兴(氐族政权)阴平(氐族政权)成汉成(巴氐族政权)汉(巴氐族政权)汉赵汉(匈奴族政权)前赵(匈奴族政权)後赵(羯族政权)卫(羯族政权)前凉(汉族政权)後凉(氐族政权)西凉(汉族政权)南凉河西部(鲜卑族政权)南凉(鲜卑族政权)北凉(匈奴族政权)前燕慕容部(鲜卑族政权)前燕(鲜卑族政权)後燕(鲜卑族政权)西燕(鲜卑族政权)北燕(鲜卑族政权)南燕(鲜卑族政权)铁弗(匈奴族政权)胡夏(匈奴族政权)前秦(氐族政权)後秦(羌族政权)西秦(鲜卑族政权)陇西部西秦(鲜卑族政权)冉魏(汉族政权)代国(鲜卑族政权)谯蜀(汉族政权)柔然蠕蠕(芮芮、茹茹)部落柔然汗国(柔然族政权)段部鲜卑(鲜卑族政权)宇文部(鲜卑族政权)扶馀国(秽貊别族政权)翟魏(丁零族政权)丁零翟魏鲜于赵邓至(白水羌)宕昌(羌族政权)简介东晋十六国君主仇池(百顷)氐胡(氐族政权)前仇池(氐族政权)後仇池(氐族政权)武都(氐族政权)武兴(氐族政权)阴平(氐族政权)成汉成(巴氐族政权)汉(巴氐族政权)汉赵汉(匈奴族政权)前赵(匈奴族政权)後赵(羯族政权)卫(羯族政权)前凉(汉族政权)後凉(氐族政权)西凉(汉族政权)南凉河西部(鲜卑族政权)南凉(鲜卑族政权)北凉(匈奴族政权)前燕慕容部(鲜卑族政权)前燕(鲜卑族政权)後燕(鲜卑族政权)西燕(鲜卑族政权)北燕(鲜卑族政权)南燕(鲜卑族政权)铁弗(匈奴族政权)胡夏(匈奴族政权)前秦(氐族政权)後秦(羌族政权)西秦(鲜卑族政权)陇西部西秦(鲜卑族政权)冉魏(汉族政权)代国(鲜卑族政权)谯蜀(汉族政权)柔然蠕蠕(芮芮、茹茹)部落柔然汗国(柔然族政权)段部鲜卑(鲜卑族政权)宇文部(鲜卑族政权)扶馀国(秽貊别族政权)翟魏(丁零族政权)丁零翟魏鲜于赵邓至(白水羌)宕昌(羌族政权)展开编辑本段简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西晋王朝灭亡后,汉族政权退守江东。
东晋帝王世系表
322年) 晋明帝(在位:322年—
325年) 晋成帝(在位:325年—
342年) 晋康帝(在位:342年—
344年)
晋穆帝(在位:344年— 361年)
晋哀帝(在位:361年— 365年)
晋废帝(在位:365年— 371年)
晋简文帝(在位:371年 —372年)
晋孝武帝(在位:372年 —396年)
元兴
大亨 义熙 元熙
363年二月—365年 3年
366年—371年十一 月
6年
371年十一月—372 年
2年
373年—375年
3年
376年—396年 397年—401年
21年 5年
402年—404年
3年
402年三月—十二月 405年—418年
1年 14年
419年—420年六月 2年
三年二月晋废帝即 位沿用
二年七月晋孝武帝 即位沿用
《魏书》错写作康 宁
二十一年九月晋安 帝即位沿用
或作崇安
胡三省注《资治通 鉴》:元年三月, 元显败,复隆安年 号。桓玄寻改曰大 亨。玄篡,又改曰
同上 403年—404年桓玄
篡位
即位沿用
咸和
326年二月—334年 9年
咸康 建元
335年— 位沿用
2年
二年九月晋穆帝即 位沿用
永和
345年—356年
12年
升平
357年—361年
五年五月晋哀帝即 5年 位沿用。前凉沿用
该年号
隆和
362年—363年二月 2年
或作崇和
兴宁 太和 咸安 宁康 太元 隆安
晋安帝(在位:397年— 418年)
晋恭帝(在位:419年— 420年)
晋历代君主列表
晋历代君主列表如下:
序号
君主
谥号
在位时间
简介
1
司马炎
武皇帝
266年—290年
晋朝开国皇帝,南伐灭吴,统一中国
2
司马衷
孝惠皇帝
290年—306年
西晋第二位皇帝,八王之乱,沦为傀儡
3
司马炽
孝怀皇帝
307—311年
西晋第三位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
4
司马邺
孝愍皇帝
313年—316年
西晋末代皇帝,投降汉赵,受辱遇害
15
司马德文
恭皇帝
418年—420年
东晋末代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
10
司马丕
哀皇帝
361年—365年
东晋第六位皇帝,主要作品《中书帖》
11
司马奕
365年—371年
东晋第七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的次子
12
司马昱
简文皇帝
372年
东晋第八位皇帝,主要作品《庆赐帖》
13
司马曜
孝武皇帝
372年—396年
东晋第九位皇帝,主要作品《孝武帝集》
14司马德宗Fra bibliotek安皇帝396年—419年
东晋第十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
5
司马睿
元皇帝
317年—323年
东晋开国皇帝,建立“东晋”政权
6
司马绍
明皇帝
323年—325年
东晋第二位皇帝,平定“王敦之乱”
7
司马衍
成皇帝
325年—342年
东晋第三位皇帝,平苏峻乱
8
司马岳
康皇帝
342年—344年
东晋第四位皇帝,主要作品《陆女帖》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年号、纪年表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年号、纪年表三国、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时期比较复杂,朝代更迭频繁,政权过渡犹如昙花一现,我把这段时期作简要说明,以便理清思路,其中东晋的十六国暂不列出,以防混乱记忆。
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经董卓之乱,转入群雄割据,军阀相互吞并之局,历30余年,公元220年,曹操死,子曹丕代汉称魏帝;公元221年,刘备在蜀称汉帝;公元222年,孙权称吴帝,至此进入三国鼎立的历史时期。
西晋时期(公元266-316年)司马炎于公元266年篡帝位,国号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与东晋合称二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匈奴贵族建立的汉国所灭。
东晋十六国(公元317-420年)西晋灭亡后,公元317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政权,史称东晋。
当时在中原和巴蜀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割据政权,其中前、后二赵,前、后、西三秦,前、后、南、北、四燕,前、后、南、北、西五凉及夏,成汉为十六国。
南朝宋——魏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我国历史上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史称南北朝时期。
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称为为南朝宋,传至479年被齐取代。
北朝始于鲜卑拓跋氏的魏,公元376年为前秦所灭,386年复国,并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完成北方统一,史称北魏。
南朝齐——魏时期公元479年,萧道成篡位,是为南朝齐,传至公元502年被梁取代。
北魏于公元494年迁都洛阳。
南朝梁——东魏、西魏时期公元502年,萧衍篡位,建立南朝梁,传至557年被陈取代。
北魏自公元523年六镇起义,经连年战乱,至534年孝武帝奔长安而依附宇文泰;高欢入洛阳另立孝静帝迁都邺,从此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公元548年,侯景之乱,从此南朝一蹶不振。
南朝陈——北齐、北周时期公元557年陈霸先废梁敬帝,自立为帝,称南朝陈,传至589年被隋所灭。
公元550年东魏高洋废其主自立,建号齐,史称北齐,传至577年被北周所灭。
公元557年,宇文氏废西魏帝自立,建号周,史称北周,传至581年被隋取代。
东晋皇帝列表
东晋皇帝列表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终于恭帝司马德文,共11帝,103年.西晋灭亡后,与东晋同时存在的北方的北魏,东晋被刘裕创建的宋灭掉后,形成南北朝的局面。
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虽然在今天我们将其作为一个朝代写进中国的古代历史,但事实上东晋的统治范围却仅限于江南的半壁河山,在此期间,中国北方一直由赵、前秦等外族统治者控制,并且这种局面一直持续了两个时代——东晋、南北朝——近三百年的时间。
公元三一六年,西晋的末代皇帝司马邺被俘,宣告了西晋的灭亡,但一些晋朝的旧臣并不甘心亡国的命运,仍在全国各地积极活动,准备恢复晋朝的统治。
三一七年,琅琊王司马睿在南渡过江的中原氏族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称帝,国号仍为晋,司马睿是为晋元帝,因其继西晋之后偏安于江南,故史家称之为东晋。
由于东晋王朝的统治阶层大部分是由过江避难的中原名门望族与江南的土居氏族组成的,存在着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他们之间一直相互排挤;在东晋统治的一百多年中,中原氏族占据统治的主导地位,而南方土居氏族则一直被排斥。
元帝年间,北方大臣王导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他在南北氏族之间奔走,极力劝说各族修好,但收效甚微。
后来江南氏族也曾多次因不满东晋的统治而起来反抗,大大的动摇了东晋的统治。
自晋元帝元年(公元317年)至晋安帝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是东晋发展比较平稳的时期,虽然在此之间也有过一些叛乱,但都被镇压下去了。
元帝末年,王导之弟王敦起兵反晋,遭到其兄王导与朝臣的抵抗而未能成功;其后桓温也曾觊觎帝位,又被王谢两大家族抵制下去。
公元三八五年,东晋重臣谢安病死,晋孝武帝将大权交于其弟司马道子,司马道子与其子司马元显把持朝政,他们暴虐无能、大肆剥削人民,使图谋王位的大族有机可乘。
公元三九八年,以桓玄为盟主的王恭、殷仲堪、瘐楷等人的联军占据了建康以西的州郡,使朝廷的统治被限制在东方的八郡内,开始了其衰亡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晋十六国君主列表
目录
[隐藏]
• 1 淝水战前政权
o 1.1 成汉
o 1.2 汉赵
o 1.3 后赵
o 1.4 前凉
o 1.5 前燕
o 1.6 前秦
• 2 淝水战后政权
o 2.1 后燕
o 2.2 北燕
o 2.3 南燕
o 2.4 后秦
o 2.5 西秦
o 2.6 胡夏
o 2.7 后凉
o 2.8 西凉
o 2.9 南凉
o 2.10 北凉
• 3 十六国外政权
o 3.1 冉魏
o 3.2 西燕
o 3.3 桓楚
o 3.4 代国
o 3.5 段部鲜卑
o 3.6 宇文部
o 3.7 谯蜀
o 3.8 仇池
o 3.9 吐谷浑
o 3.10 柔然
▪ 3.10.1 蠕蠕(芮芮、茹茹)部落
▪ 3.10.2 柔然汗国
淝水战前政权成汉
汉赵
后赵
350年石鉴在位时,后赵国号一度被当时掌握大权的大将军石闵改为卫。
前凉
前燕
《晋书》:“时燕代多冠步摇冠,莫护跋见而好之,乃敛发袭冠,诸部因呼之为步摇,其后音讹,遂为慕容焉”。
“焉”为语气助词,意思是因当地语言“步摇”同“慕容”读音相近,所以传到后来就成了“慕容”,“慕容焉”并非名字。
前秦
淝水战后政权后燕
北燕
南燕
后秦
西秦
胡夏
后凉
西凉
南凉
北凉
一般以沮渠牧犍出降为北凉灭亡以及北朝之开始,沮渠无讳及沮渠安周只被视为流亡政权,其政权被称作高昌北凉、北凉高昌、沮渠高昌或前高昌。
十六国外政权
冉魏
西燕
桓楚
代国
所有庙号、谥号皆是由北魏道武帝拓跋圭所追尊的。
段部鲜卑
宇文部
谯蜀
仇池
柔然
蠕蠕(芮芮、茹茹)部落
柔然汗国
扶余国
翟魏
丁零
翟魏
鮮于趙
高车(敕勒)
邓至(白水羌)
《通典》曰:邓至,羌之别种也。
后魏时兴焉。
有像舒者,代为白水酋帅,因地名为号,称至王。
“者”字应为语气助词,并非名字。
宕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