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贸易关系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关系与前景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关系与前景中国与印度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亚洲地区最有潜力和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由于其庞大的经济规模和人口数量,中印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关系的现状、挑战以及未来的前景。
一、现状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往来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时期,两国的商贸往来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然而,近年来,中印贸易发展迅猛,双方逐渐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根据相关数据,目前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已经接近1000亿美元。
中国对印度的主要出口产品包括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纺织品和电子产品等,而中国从印度进口的主要产品是铜矿石、石油和化工产品。
二、挑战尽管中印贸易规模庞大,但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印之间的贸易不平衡比较明显,中国对印度的出口远远超过对印度的进口,这导致了贸易逆差的增加。
此外,贸易争端和保护主义的影响也对中印贸易关系造成了困扰。
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也对贸易关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由于双方边界问题的存在,印度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进行了限制,这影响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
此外,印度对中国进口商品的限制措施也进一步加剧了贸易的不均衡。
三、前景尽管中印贸易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其潜力仍然巨大。
随着中印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的相互开放,贸易前景非常乐观。
一方面,中国和印度都致力于扩大贸易和投资,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印度的“制造印度”政策为两国贸易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另一方面,随着两国之间政治和经济关系的改善,中印之间的贸易壁垒有望逐渐减少,进一步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
两国可以通过加强经贸合作、制定更加开放的贸易政策以及加强双边投资等措施,进一步拓宽市场,减少贸易壁垒。
此外,中印之间在新兴领域的合作也将为双边贸易带来新机遇。
例如,在数字经济、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两国可以加强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第十章 中国同印度的经济关系
第三节 开展中印经贸关系的主要障碍
六、贸易通道问题 〔1〕中印商品贸易的通道有三条:一是山口通道;
二是水路运输;三是空运。 〔2〕目前,中印贸易90%以上的商品货物往来都
是依靠穿越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运输距离长, 时间长,本钱高。 〔3〕虽然目前中印已经开通了乃堆拉山口,但该 山口,海拔4500米左右,该山口边贸市场的开放 时间为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之间每周一至周四,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 年份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印经贸关系的曲折开展
3〕除少数年份外,中国对印度贸易处于顺 差状态 从70年代末一直到2006年,我国只在 1992年、1993年、1996年以及2003-2005 年处于逆差状态,而且随着双边贸易的 快速开展,贸易顺差的规模总体上不断 增加。1985年,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 是0.464亿美元,到1995年,贸易顺差那 么到达3.67亿美元,而到2007年,中国对
1〕建国初的缓慢开展 2〕1962-1976双方经贸关系终止期 3〕1976年以后的恢复增长期 4〕八十年代末至今的快速增长期
二、中印双边经贸关系的特点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印经贸关系的曲折开展
2〕两国间贸易额呈增长势头,速度加快
增 长 率 (% )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86
1988
第十章 中国同印度的经济关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中印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回忆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印经贸关系的曲折开展 第三节 开展中印经贸关系的主要障碍 第四节 中印扩大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
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贸易关系
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贸易关系内容摘要:与中国一样,印度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两个伟大的国家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相似性。
印度有恒河,中国有黄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印度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1954年两国总理实现互访,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
与中国一样,印度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两个伟大的国家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相似性。
印度贸易的发展与中国贸易之间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
在世界贸易中都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都是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与被影响者。
2006年和2007年分别推出中印友好年和中印旅游友好年。
中印两国将在未来经济贸易快速并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印度中国经济贸易一印度经济现状印度经济现状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话。
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工手艺、纺织以至服务业。
虽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简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日益重要。
印度凭借资讯科技及大量受过教育并懂得英语的青年,发展成为全球企业将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援等“后勤工序”外判的中心。
印度成为软件及金融技术人员的“输出国”,其他行业如制造业、制药、生物科技、电讯、造船、航空和旅游的发展潜力也十分庞大。
国内经济贸易:(1)第一产业现状:“绿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2)第二产业现状:新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①能源和基础工业——产量大幅增长,但石油、天然气仍严重短缺。
②医药工业和纺织业——印度制造业的两个亮点。
③耐用消费品市场、机械及部件市场——现状不乐观但发展潜力大。
第三产业现状:印度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和推动力。
(3)第三产业现状:印度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和推动力。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1. 引言1.1 介绍中印贸易失衡问题中印贸易失衡问题是指中印两国在贸易往来中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即中印之间的贸易规模和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贸易不均衡,双方在贸易中的地位和利益存在差距。
中印贸易失衡问题已成为中印经济关系中的一个突出矛盾,也是中印两国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印贸易失衡问题的存在主要表现在贸易规模和贸易结构上的不平衡。
从贸易规模看,中国对印度的出口远远超过进口,导致中印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而从贸易结构看,中印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领域,如纺织品、电子产品等,缺乏新兴领域和高端产品的贸易合作,导致中印贸易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
中印贸易失衡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双边贸易合作的发展,也对中印两国经济发展和贸易投资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解决中印贸易失衡问题,调整中印贸易结构,促进贸易均衡发展,对于深化中印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1.2 解释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关系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特征。
竞争性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彼此有相似的产品或服务,并且都想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贸易关系可能会导致一方的出口增加,而另一方的出口减少,从而造成贸易失衡。
而贸易的互补性则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相互补充,彼此有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并且能够互相满足对方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贸易关系会更加互惠互利,各自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贸易的平衡和稳定。
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是影响贸易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中印贸易关系中,虽然存在竞争性因素,但同时也有互补性因素。
双方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合作,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促进贸易关系的平衡和发展。
2. 正文2.1 中印贸易关系概况中印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拥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市场规模。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中印两国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双方之间的贸易额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尽管双方的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却存在着严重的失衡问题。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角度来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挑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解决。
从竞争性的角度来看,中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贸易竞争。
两国在许多领域都是直接竞争对手,比如纺织品、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
由于中国的制造业竞争力较强,很多印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难以与中国产品竞争。
这导致了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加剧了双方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
从互补性的角度来看,中印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贸易互补。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拥有成熟的制造业体系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而印度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世界上最大的IT服务出口国之一。
双方在经济结构上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补充,实现互利共赢。
尽管中印贸易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但双方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从竞争性的角度来看,中印之间的贸易竞争导致了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印度的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比如纺织品、玻璃制品等。
这不仅影响了印度国内产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双边贸易关系的健康发展。
从互补性的角度来看,尽管中印之间存在一定的互补关系,但由于双方在贸易结构上的差异,使得双方的贸易往来更多地是基于竞争而非互补。
这也导致了双方之间贸易的不平衡,使得中印贸易关系难以健康发展。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中印贸易失衡问题呢?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增进互信。
只有通过坦诚的对话和协商,解决双方在贸易问题上出现的分歧,才能够找到合作的契机,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需要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推动双方产业的互补发展。
双方可以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加强投资合作等方式,实现产业链的互联互通,使得双方的经济更加紧密地相互联系,实现互利共赢。
需要加强双方在贸易规则和标准方面的对接,使得双方的贸易更加公平、透明。
印度中国的贸易关系
印度中国的贸易关系作者:郭松燕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12期【摘要】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两个新兴经济体,中印建交以来,双边贸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中国目前是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印度是中国南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虽然中印贸易增长快,但是贸易不平衡、两国贸易结合度不高并且贸易结构虽然互补但是呈现一边倒的形式,不利于两国产业内贸易与经济的持久发展。
【关键词】贸易结合度商品结构产业内贸易一、中印双边贸易概况自1950年,中印建交60多年来,两国关系走过不平凡的道路。
一直以来,中印关系面临多重严峻挑战,但最紧要的仍然是如何管理日益发展的双边贸易。
中国和印度是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两国人口总和占世界总人口近40%,两国的贸易合作对两国国民、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10年来,中印双边进、出口额及贸易总额,都有显著增长,但是总规模仍偏小,与两国经济发展速度和国际贸易地位不相匹配。
中印贸易额占印度总额的比重从2004年4.4%增加到2014年的9.2%,期间在2010年比重达到10%,中印贸易额占中国外贸总额比重在2011年达到最高2.0%。
此外,印度自中国的进口贸易额增长速度高于对中国的出口,表现为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这种进口与出口的结构性不均衡,势必会引起印度对中国出口扶持政策等因素的担忧,必然会设法避免中国进口份额的进一步扩大。
二、中印贸易紧密度为了衡量近年中印贸易的变化趋势及两国贸易密切度,除借助两国双边贸易额的绝对值来分析外,还需要采用将两国贸易关系密切程度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较的综合指标,我们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来考察:TCDab=(Xab/Xa)/(Mb/Mw)(1)式(1)中:TCDab表示b国作为a国出口市场的重要程度;Xab表示a国对b国的出口额;Xa表示a国的出口总额;Mb表示国的进口总额;Mw表示世界的进口总额。
中印关系中的贸易因素(带内容)PPT模板
四 贸易失衡导致印度对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五 中印经贸关系的前景如何
第1章
中印双边贸易平稳增长
中国和印度大规模的改革几乎是同时起步的——
中国的大规模改革,尤其是城镇化的建设, 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大规模启 动的,改革内容包括城镇化步伐和产业结 构的调整加速,全方位的产业经济开放等。
1
印 度 也 在 1991 年 左 右 进 行 了 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放弃了计 划经济,放弃了严重影响印度
中印关系中290379的6 贸易因素
中印之间,贸易问题正在迅速形成一个干扰因素。 贸易问题的实质,就是贸易失衡问题。 贸易失衡问题主要是印度对华贸易逆差的迅速增大。
贸易问题是一个发展的问题, 需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目录
CONTENTS
一 中印双边贸易平稳增长 二 中印贸易互补性突出 三 中印贸易日益失衡
2 经济活力的许可证制度。
4
2012年,双边贸易进一步增加到664.75亿美元, 较20年前增加了近200倍。
Future
2001-2011 年 间 ,
3 两国的贸易往来 年均增速达到 36.28%。
1
1992年,也就是两国城镇化改革的初始阶段, 双边贸易只有3.39亿美元。
2002年,双边贸
易就增加到 49.46亿美元。
90年代,印度正式启动全方位的改革,
02
尤其是改革计划经济,放弃许可制。
2014年,现任印度总理莫迪上台之后,推行了更大规模、更深
03
层次的改革,称为莫迪新政。这一系列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出
口能力,满足民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
印度的改革
农业改革 土地改革 绿色革命 白色革命 蓝色革命 彩色革命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印两国自建交以来,关系历经了多年的变化和发展。
在当今的国际格局下,中印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度愈发加强,同时,两国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复杂的矛盾与争议,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经济合作:中印两国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一直是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2018年,中印两国的贸易总额达到了951.7亿美元,印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双方的经济合作主要集中在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若对印度继续开放,中国可以借助印度加强与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印两国经济互补。
二、领土争端: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是双方关系中的主要矛盾。
印度对中印边界线的划定存有异议,印方试图推行“藏南地区自由”和“南藏”地区的独立等主张,该主张与中国的领土完整原则相悖,使两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
目前,中印两国已经在扣扎朗(中方称为洞朗)地区发生了民兵对峙,这是当前中印关系中十分敏感的问题之一。
对于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和协商,推动寻找政治解决方案。
三、文化交流:中印两国存在着许多历史和文化上的联系,如佛教、印度教等,这样的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
随着中印之间持续的文化交流,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了解也在逐渐增加。
四、国际关系:在国际关系方面,中印两国在多边组织中的合作和协调越来越密切。
中印两国在气候变化、反恐、非传统安全等问题上有着密切的合作,各自在联合国、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以及上合组织等国际和地区论坛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相对复杂。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印两国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
同时,存在的争议问题也需要逐步得到解决。
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在于两国的对话和合作。
通过平等、互利的谈判来解决争端,加强文化和人文交流,扩大世界贸易,加深区域合作,这样可以促进中印关系持续和平、稳定、健康、发展的发展方向,符合两国和地区的利益。
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前景分析
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前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开放,中国和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分析中国与印度贸易关系的发展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前景。
一、贸易关系发展历程1.早期贸易关系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国家,早在古代就有了贸易往来。
古代的丝绸之路为两国的贸易提供了便利。
中国的丝绸、陶瓷和印度的香料、木材等商品在古代就进行了频繁的贸易。
2.现代贸易关系20世纪以来,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贸易也逐渐增长。
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增长迅猛。
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与印度的服务业优势互补,促进了两国贸易的发展。
二、贸易关系现状分析1.贸易规模目前,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数百亿美元的规模。
然而,与两国的经济规模相比,贸易额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尽管两国贸易额持续增长,但贸易结构尚未完全优化。
2.贸易方式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方式主要以货物贸易为主,但双方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合作也有增长的趋势。
双方在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领域都存在合作空间,有望进一步拓展贸易渠道。
3.贸易不平衡尽管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增长,但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依然较大。
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印度市场占据较大份额,而印度对中国的出口规模较小。
双方应该共同努力,促进贸易的平衡发展。
三、贸易关系前景展望1.潜力巨大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市场潜力巨大。
两国都致力于推动经济发展,加强贸易合作,探索新的增长领域。
中印两国可以加强在制造业、金融服务、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
2.合作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合作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机遇。
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等领域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这将为两国贸易带来新的增长点。
3.挑战与风险虽然中印两国贸易关系前景光明,但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风险。
中印经贸合作关系的前景与对策
中国和印度不仅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国家,也是市场潜力最大的两个邻国,是天然的合作伙伴,两国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一旦中印两国携手共同发展,把对方的发展视为己方的重大机遇,无论是对于亚洲的发展,还是对于世界的发展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出访印度时表示,中印两国之前分别制定了本国的“十二五”规划,应把中国向西开放和印度“东向政策”有机联系起来,促进双方在信息、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科技、农业等领域合作,使两国贸易再上新台阶。
第四,能源合作发展迟缓,开采和运输成本较高。中印两国都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历史重任,能源短缺问题突出。开展深层次的能源合作,对解决中印能源短缺问题无疑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由于中印能源合作开发模式相对落后,相关当事人缺乏合作开发的热情,以至于在区域能源供销体系建设、能源传输管道铺设、新能源合作等方面举步不前。此外,宗教以及民族等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油气等能源的开发成本和运输成本。
第二,中印贸易不平衡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中印经贸健康发展。中印经贸合作初期,层次和水平虽低,但基本保持贸易平衡。自2006年以来,中印两国之间贸易结构的不合理,致使双边贸易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印度在解决贸易平衡这方面对中国有很强的诉求。究其本质,是因为中印进出口商品结构大相径庭,从而导致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状态。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从印度进口的商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印度一方获利较少。
中印经贸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中印经贸关系最佳答案2006 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印度从2005年排名第50位一跃而上升到第43位,首次在排行榜上超越了中国。
中国和印度被认为是21 世纪两个最大和增长最快的经济实体。
近年来,两国贸易发展较快,贸易额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中印两国的经贸关系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中印贸易快速发展中印贸易开始于1951年,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贸易规模很小,发展缓慢。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双边贸易发展很快,贸易额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递增。
2005年,中印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据印度学者分析,按目前的增长速度,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
二、快速发展的背后伴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中印经贸合作中的很多问题成为了制约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中印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凸显,印度保护本国落后制造业及其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等。
1.中印双边贸易摩擦问题日益凸显1975 年,印度开始建立反倾销法律制度;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涉案金额逐步提高,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日益增大。
尽管随着印度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印度对华反倾销案日益受到重视,应诉率明显上升。
2.印度保护本国落后的制造业中国的出口贸易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产业两大类型,全球的“中国制造”不仅引起了发达国家生产企业的市场恐慌,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压力。
目前,印度制造业还很落后,印度制造业在三大产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不足30%,工业制成品中,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不多,工业制成品的质量普遍低劣。
而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商品显示了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力,很多印度企业声称中国产品将给印度中小企业带来较大冲击,有些印度人甚至称之为“中国产品侵略”,一些制造业企业纷纷要求印度政府对中国产品启动贸易救济调查。
3.印度贸易壁垒较高尽管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印度即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增长战略,大幅度削减贸易壁垒,但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目前,印度的贸易壁垒在南亚地区居首位。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摘要】中印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实力。
中印贸易存在着严重的失衡问题,主要表现为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日益扩大。
竞争性方面,中国在制造业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印度在服务业和农业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
互补性方面,两国在资源、技术和市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造成中印贸易失衡的原因主要包括市场结构、生产力水平、产业政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包括加强双边合作、优化贸易结构、加强市场准入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未来,中印贸易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中印贸易失衡问题对双方经济和外交关系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加以有效应对。
【关键词】中印贸易、竞争性、互补性、贸易失衡、原因分析、解决方案、未来展望、影响、总结评价、建议措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印贸易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两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印之间的贸易额逐渐增长,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明显的就是贸易失衡。
中印贸易失衡问题是指两国之间贸易往来中存在的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产品明显多于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产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贸易额也逐年增加。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技术实力,成为印度的重要贸易伙伴。
而印度作为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市场潜力巨大,也是中国出口商的重要目的地。
尽管中印两国之间有着广泛的经济合作,贸易额不断增加,但贸易失衡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印两国政府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印贸易失衡问题,探讨其成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中印贸易关系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1.2 中印贸易关系概况中印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实力。
中印贸易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印两国政治外交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两国领导人及人民的友好往来更加频繁,中印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得到了较大发展。
但从历年的外贸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中印贸易额占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的分量却不到2%,占印度的对外贸易总额分量不到6%,这反映了中印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制约因素多。
交通通道条件制约6月5日,300余名来自中国和南亚各国的商务官员、企业家和学者在云南省昆明市当前金融危机的一大机会就是开拓中国市场,吸引来自中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中印贸易额自2002年以来增长了10倍,2008年达518亿美元。
印度商会高级副主席维萨姆哈尔·萨兰恩表示,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中印贸易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对南亚有一定研究的学者李丽说,中印两国虽然陆路相接,但目前两国贸易还主要是依靠穿越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运距长,时间长,大大增加交易成本。
中印间遥远的运输路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两国经贸合作发展。
尽管史迪威公路得以重修,乃堆拉山口已经开放,中印陆上运输路程已大大缩短,但由于路况不好等原因,中印贸易通道建设问题还需要双方积极探讨。
同时,能大大缩短中印贸易距离的陆空线路必须经过印度的北部或东北部各邦,这些地区比较贫穷,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系统本身就不发达。
这里也是印度内部难以治理的地带,同时也恰恰又与中印边境有争议的地区接壤,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制约中印经贸陆空线路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了中印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印双方政治互信度有待提高中印贸易关系发展是个经济问题,但政治和安全上的因素也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从总体上看,中印双方的交往不多,相互了解不够,除近年来少数互访过的官员、商人、学者外,两国广大民众对对方的国情和政策缺乏基本了解,互信程度较低。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印度人担心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合作会影响印度的安全,对中巴的密切关系依然怀有戒备心理,这使中印在政治上的互信度降低,影响两国政治经济合作的发展。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中印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一直是国际上备受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印之间的贸易合作对于全球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印之间的贸易存在较大的失衡问题,导致双方贸易关系不够稳定和健康。
究其原因,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是导致中印贸易失衡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贸易的竞争性方面看,中印两国在一些领域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
纺织品、玩具、电子产品等产品领域中,中印两国的企业都在全球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由于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和成熟的产业链,进口产品价格相对较低,这使得印度的一些企业难以与中国企业竞争。
中国在一些领域的竞争优势导致了中印贸易失衡的问题。
从贸易的互补性方面看,中印两国在一些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印度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中国的制造业可以相互补充,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由于双方在贸易政策、市场准入等方面存在一些限制和不确定因素,导致了中印之间贸易合作的互补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是导致贸易失衡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中印贸易失衡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解决。
双方需要加强政策沟通,缩小贸易的失衡问题。
中印两国应就贸易政策加强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解决双边贸易的失衡问题。
双方应加强市场准入和投资环境的改善,为中印贸易合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条件。
双方应进一步加强贸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中印两国在技术、产业、市场等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可以进一步拓展双边贸易合作的领域,加强技术转让和人员交流,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赢。
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推动贸易平衡发展。
中印两国的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探讨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推动双边贸易的平衡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贸易促进和合作机制,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金,鼓励企业间的合作。
中印两国应加强对外经济合作,推动国际贸易的多边发展。
双方可以加强在亚洲、非洲等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发新的市场和资源,推动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降低双边贸易失衡的风险。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印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印关系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人口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一,中印携手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
然而,中印之间也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地缘政治争端,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些波折。
目前中印关系的现状是相对复杂的,但是随着两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和共同利益的增加,中印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积极向好的。
首先,中印关系的现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中印之间存在一些历史和边界争端问题,如中印边界问题、藏南问题等。
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印关系带来了一些阻碍和挑战。
此外,中印在地缘政治上也存在一些分歧,如中印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争夺。
这些因素使得中印关系在某些时候显得紧张和冷淡。
然而,中印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积极向好的。
首先,中印两国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合作空间。
双方在经济贸易、投资合作、科技交流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推进的中印经济走廊和中国制造2025等合作计划为两国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其次,中印之间的民间交流和人文交流不断加强。
两国之间的旅游、文化、教育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成果斐然。
越来越多的中印友好交往活动在两国之间展开,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这对于改善和深化中印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另外,两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合作日益紧密。
中印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都面临着全球治理和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
在如此时代背景下,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与印度的“东看政策”有一定的契合度,对于深化两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中印关系的现状是相对复杂的,但是发展趋势是积极向好的。
双方应以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地缘政治争端为前提,深化经贸合作,推动人文交流,加强对全球事务的合作,以实现中印共同发展和稳定繁荣的目标。
相信随着双方的共同努力,中印关系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
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看中印贸易失衡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加剧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中印两大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也日益密切。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印之间的贸易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近年来中印贸易出现了一些失衡问题,其根源主要来自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方面。
本文将从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印贸易失衡问题,并探讨解决之道。
首先来看中印贸易的竞争性。
中印作为两个新兴经济体,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工业基础,其在国际市场上有着一定的竞争力。
由于双方在一些领域内存在直接的竞争,导致了贸易的不平衡。
以制造业为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拥有完善的生产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具有竞争优势,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印度的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
印度在信息技术和服务业等领域也有着较强的竞争力,这也会对中国的同类产品产生一定的冲击。
这种竞争性的贸易关系导致了中印贸易出现了一些失衡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贸易的互补性来看,中印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但互补性并不足以完全弥补贸易失衡的问题。
中印两国在农业、矿产资源、轻工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互补性。
中国的商品出口以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纺织品为主,而印度的商品出口以石油、矿产、农产品为主,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尽管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但由于中印两国的经济结构和产品定位存在差异,导致互补性并不能完全弥补贸易失衡问题。
需要通过更深层次的合作和互动来解决贸易失衡问题。
在解决中印贸易失衡问题上,首先需要加强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
中印两国在自贸协定、双边投资协定和货物贸易等方面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障碍。
为此,可以通过提升商业贸易途径,开发新的贸易领域来增加贸易规模,改进和完善贸易的相关政策法规等方式来通过加强贸易合作来缓解贸易失衡问题。
加大两国之间的投资合作。
中印两国在能源、基础设施和制造业领域等都存在着巨大的合作潜力,可以通过加大投资和互相扶持来深化合作,实现经济的互利共赢。
浅析中国与印尼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中国与印尼贸易的现状及对策中国与印尼是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的贸易关系在近年来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印贸易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首先,浅析中国与印尼贸易的现状。
中国是印尼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约790亿美元,较上一年增长了约6%。
印尼对中国的出口主要是矿石、橡胶、棕榈油等资源产品,而中国对印尼的出口主要是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工业品。
贸易额的增长不仅表明了两国贸易的密切关系,也为两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其次,分析中国与印尼贸易的现状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中印贸易额持续增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贸易结构不够合理。
印尼主要出口资源产品,而中国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这导致两国在贸易中存在一定的失衡。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风险上升。
当前,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有所提高,这种情况可能对中国与印尼贸易造成一定的压力。
另外,疫情对全球贸易也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中国与印尼贸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最后,探讨中国与印尼贸易的对策。
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印贸易,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贸易合作。
两国可以通过扩大贸易额、提升贸易规模等方式来加强合作。
此外,可以加强双边贸易协定的合作,促进贸易便利化。
其次,优化贸易结构。
中印两国可以通过技术和市场的合作,鼓励印尼向价值链更高端的产品和服务转型,提高贸易结构的均衡性。
另外,也可以进一步推动两国企业的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合作等。
最后,完善贸易政策及监管体系。
双方可以加强贸易政策的沟通和协商,降低贸易壁垒,维护自由和开放的贸易环境。
总之,中国与印尼之间的贸易关系在近年来得到了不断发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印贸易的发展,应加强贸易合作,优化贸易结构,完善贸易政策及监管体系等。
只有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中印贸易的互利共赢,进一步推动两国的经济发展。
《中印双边贸易关系及贸易发展现状分析2800字》
中印双边贸易关系及贸易发展现状分析综述1.1中印双边贸易关系发展进程中印之间的历史关系复杂。
1962年,毛泽东决定开启对印的自卫反击战,之后中印关系冷淡。
1976年,中印双方相互派遣大使,两国关系开始有所恢复。
虽然中印之间的领土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完美解决,但是从1987年以后,中印每次谈判都能够缓和边境之间的紧张关系。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确立了对外发展、促进经济的策略,印度作为接壤中国的人口大国,自然有丰富的市场。
1990年,中印开始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贸易,中印双方签署《恢复贸易备忘录》,并在当年成功实现了26.5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
2003年,中印双方贸易总额首次超过100亿美元,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当中。
2004年,中印贸易达到了136亿美元,展现了极好的合作前景,在这一基础上,2005年,中印双方签署了《中印五年贸易合作规划》,希望以点带面,通过中印实现全亚洲的经济合作。
在有计划、有统筹的合作之后,中印贸易在2006年实现了248亿美元总额,实现了超高的增长率。
2008年,中印双方全年贸易总额实现了518亿美元,十年间贸易总额超过接近10倍。
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印双方贸易也受到波及,2008-2009年中印贸易出现了短暂的下滑。
2013年开始,中印双边贸易开始实现了大规模增长,一直到2018年,中印双边贸易实现了955.4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其中我国对印出口767.1亿美元,同比增长12.7%。
2013-2018年,中印双边贸易额整体有增长趋势。
2017年,中印贸易不受洞朗对峙等一系列事件的影响,贸易额大增21.4%达到845.4亿美元,增速更是创下自2013年以来的新高。
尽管2018年中印贸易额增速有所回落,但依然保持了6.8%的增速,贸易额首次突破900亿美元大关,且在2018年,中国是印度第一大进口国,印度是中国第七大出口国,中印彼此是不可或缺的贸易伙伴。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合作研究
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合作研究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的经济关系和贸易合作。
本文将对中国与印度的贸易合作进行研究,探讨双方的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与印度贸易合作的背景及现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完善的产业体系。
印度则是具有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和资源。
双方贸易合作的背景和互补性促使了他们之间的合作增长。
截至2020年,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方的贸易额稳步增长。
然而,印度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对中国商品的贸易逆差,这是导致两国贸易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中国与印度贸易合作的模式1. 商品贸易中国与印度之间进行最多的是商品贸易。
中国向印度出口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等制成品,而印度则向中国出口石油、天然石油气、药品和纺织品等商品。
2. 投资贸易中国企业在印度进行的投资也是贸易合作的重要部分。
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制造业、电子商务、铁路等领域,为印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3. 服务贸易除了商品和投资贸易,中国与印度之间的服务贸易也逐渐增长。
印度的IT服务和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等领域存在互补性,两国在服务业合作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三、中国与印度贸易合作存在的问题1. 贸易逆差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对印度的商品贸易逆差一直存在。
印度对中国的商品依赖度较高,贸易逆差导致了印度国内产业受到一定冲击。
2. 贸易壁垒与争端中国和印度之间存在一些贸易壁垒,如关税限制、非关税壁垒等。
此外,两国之间还存在着一些贸易争端,如知识产权纠纷等。
3. 地缘政治因素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地缘政治争议也对双方的贸易合作造成了不确定性和阻碍。
比如中印边界争议,以及中国在巴基斯坦的投资对印度的影响等。
四、中国与印度贸易合作的未来发展方向1. 加强政策沟通中国和印度可以通过加强政策沟通和协商解决贸易争议,减少贸易壁垒,并积极营造稳定的贸易合作环境。
中国与印度的外贸关系
(二)中国应对印度贸易壁垒
由于印度对华反倾销主要是针对中国低价产品,所以 中国企业应努力走出低质低价。中国的企业还应该自觉抵 制低价出口行为,减少印度反倾销的诱因,防止印度抓到 中国的把柄。而抑制低价出口的措施就是提高产品质量, 增强品牌意识,摒弃以廉取胜的战略 , 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从而提高产品的价格。另外,还应注重开拓国际新市场 ,加 快实施市场的多元化战略 ,力求分散市场 ,改变市场过于集 中的状况和降低由此所带来的风险 , 采取开拓、巩固和扩 大外销基地和市场的出口战略 , 尽可能降低我国出口产品 遭到印度反倾销指控的可能性。
年份
进出口总额 (万美元)
出口额(万 美元)
进口额(万 美元)
2004 2005
1361404 1870050
593601 893428
767803 976622
2006
2007 2008
2485875
3862856 5184427
1458127745
1461710 2025889
中印双边贸易浅谈
前言
为什么选择印度作为与中国贸易 关系探讨的对象,因为两国之间实在 有太多的共同点。
前言
•
• • • •
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
金砖国家的重要成员;
基于两国存在的诸多共性,通过分 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析中国与印度的经贸关系,我们可以从 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两国人口之和接近全球总人口的40%; 对方借鉴一些有用的经验,相互学习, 化解矛盾,共同发展。 众多人口给两国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影响相似:
中印贸易存在互补性
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中印两国有着一定的差距。从 国内经济总产值、对外贸易、引进外资等指标看来,中印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中国处于优势地位,而印度则处 于劣势。中印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阶段.发展水平的不同 决定了互补的可能性。 目前中国己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中国的产业结构 偏重于制造业,而总体上看来,印度依然处于由工业化初 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中国的第二产业相对于印度有着比 较大的优势,但是,印度的第三产业发展取得了相当的成 绩,走在了中国的前面。两国产业发展的差异说明了中印 经济间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两国可以通过贸易的形式互相 补充彼此的不足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印两国政治外交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两国领导人及人民的友好往来更加频繁,中印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得到了较大发展。
但从历年的外贸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中印贸易额占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的分量却不到2%,占印度的对外贸易总额分量不到6%,这反映了中印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制约因素多。
交通通道条件制约6月5日,300余名来自中国和南亚各国的商务官员、企业家和学者在云南省昆明市当前金融危机的一大机会就是开拓中国市场,吸引来自中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中印贸易额自2002年以来增长了10倍,2008年达518亿美元。
印度商会高级副主席维萨姆哈尔·萨兰恩表示,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中印贸易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对南亚有一定研究的学者李丽说,中印两国虽然陆路相接,但目前两国贸易还主要是依靠穿越马六甲海峡的海上运输,运距长,时间长,大大增加交易成本。
中印间遥远的运输路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两国经贸合作发展。
尽管史迪威公路得以重修,乃堆拉山口已经开放,中印陆上运输路程已大大缩短,但由于路况不好等原因,中印贸易通道建设问题还需要双方积极探讨。
同时,能大大缩短中印贸易距离的陆空线路必须经过印度的北部或东北部各邦,这些地区比较贫穷,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系统本身就不发达。
这里也是印度内部难以治理的地带,同时也恰恰又与中印边境有争议的地区接壤,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制约中印经贸陆空线路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了中印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印双方政治互信度有待提高中印贸易关系发展是个经济问题,但政治和安全上的因素也对其产生间接影响。
从总体上看,中印双方的交往不多,相互了解不够,除近年来少数互访过的官员、商人、学者外,两国广大民众对对方的国情和政策缺乏基本了解,互信程度较低。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印度人担心中国同巴基斯坦的合作会影响印度的安全,对中巴的密切关系依然怀有戒备心理,这使中印在政治上的互信度降低,影响两国政治经济合作的发展。
其次,“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使印度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畏惧心理,对中国商品产生抵制情绪,使得中国在印度的市场缩小,中印贸易发展受挫。
另外,中印边界和西藏问题也对边境贸易的发展和贸易的便利运输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中印贸易不平衡问题突出长期以来,中印贸易合作水平虽然不高,但基本保持平衡,中国盈余有限。
然而到2006年,印度对华贸易出现赤字由2005年的八亿美元顺差变为逆差41.2亿美元。
进入2007年,印度对华贸易赤字继续上升,这一现象在印度引起了强烈反响。
印度媒体曾专门撰文建议印方采取措施,积极寻求并扩大对中国的出口产品种类,以缩减正在扩大的印方逆差。
两国贸易不平衡主要源于贸易结构的不合理。
从进出口结构分析,印度对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其中矿产品和农产品占其对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而印度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机械制品、化学制品、金属制品、纤维及纺织制品。
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产品多为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品,而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产品主要为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这种进出口结构使得印度产品在中国的市场有限,也容易产生贸易逆差。
印度方面的媒体认为,如果不解决快速增长的中印贸易赤字问题,巨大的贸易失衡将会给两国的经贸合作带来障碍。
印度保守的市场准入政策也在客观上阻止了中印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尽管印度已经推行了很多年经济改革,但其内向型经济特质十分明显,整体的对外开放度并不高。
其次,印度的贸易保护水平之高在全球的开放经济体中位居前列,除了近30%的制成品平均关税之外,印度还对进口维持着一系列的额外收费,各种非关税措施纷繁复杂,贸易争端立法不规范,解决程序也缺乏透明性。
近年来印度关税已陆续下调,但仍居较高水平。
高关税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中国商品的进入,阻碍了中印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另外,印度政府的行政干预较多,办事程序繁琐,效率低下等欠佳的国内投资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印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印贸易摩擦频贸易不平衡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贸易摩擦。
中印两国双边贸易虽然在各方贸易额中所占的比重都不大,但两国的贸易摩擦不断。
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印度针对中国玩具的禁令,以及为了控制涌向印度的中国商品,新德里对中国商品发起了14起反倾销诉讼,并对中国铝屏等产品征收保障性措施税。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自2008年10月到2009年2月,印度对中国产品发起了17项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包括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涉及工业盐、钢铁、汽车零部件、煤炭产品、瓷器、纺织品和橡胶制品等,这意味着中国产品和商人蒙受了总计超过15亿美元的损失。
频繁的贸易摩擦给中印两国贸易开展造成了障碍,也阻碍了两国自由贸易区谈判的进程。
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消息显示,近七年以来,中印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年均增幅都在45%,但同时在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中印度同中国的贸易增长速度也是最快。
印度中国商会首席执行官拉马仓德拉也表示,中印经济协同作用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包括双边的经济往来。
中国方面已经显示出近期的经济形势会对加强两国间的经贸合作提供良好机遇,这对双方都有利,这种态度对印度以及其他南亚国家都是一种鼓舞。
同时,中国和印度已经开展了定期的贸易对话,以便在出现贸易争端时解决矛盾。
加上由于经济交往在拉近中印关系中是建立信心的可靠措施之一,所以两国高层政治领导人在相互示好时仍将把它置于优先位置。
两国将期待扩大贸易关系,在世界贸易组织(WTO)内外建立贸易同盟,寻求在新兴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增加自身分量。
只有中国和印度寻求支持、维持和提升两国当前经济交往的层次,两国才会达成一项互利协议。
因此,有足够理由预计未来中印贸易关系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中国是印度第三大贸易伙伴,印度是中国第十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塑料及橡胶、陶瓷及玻璃制品等,中国自印度主要进口铁矿砂、铬矿石、宝石及贵金属、植物油、纺织品等。
中印经贸关系博弈2008-12-25 10:32:52 【大中小】2006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印度从2005年排名第50位一跃而上升到第43位,首次在排行榜上超越了中国。
在本届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和印度的快速发展并列成为主要议题。
中国和印度被认为是21 世纪两个最大和增长最快的经济实体。
近年来,两国贸易发展较快,贸易额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中印两国的经贸关系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中印贸易快速发展中印贸易开始于1951年,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贸易规模很小,发展缓慢。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双边贸易发展很快,贸易额以年均超过30%的速度递增。
2005年,中印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06年是中印经贸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2006年3月,中印双方高层召开了中印经贸科技联委会第七次会议,确定了落实《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的工作计划,启动了中印区域贸易安排联合可行性研究,同意建立工作机制讨论印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2006年11月,中印《联合声明》宣布,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将达到400亿美元,提出了包括“确保双边关系全面发展”、“巩固贸易和经济交往”等10项战略,强调“中印全面经济和贸易关系,是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2006年,中印双边贸易额由2000年的29.14亿美元增至249亿美元。
目前,印度是中国第10大贸易伙伴。
从贸易总密度来看,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据印度学者分析,按目前的增长速度,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对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机电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塑料及橡胶、陶瓷及玻璃制品等;自印度进口的产品主要为铁矿砂、铬矿石、宝石及贵金属、植物油、纺织品等。
近年来,印度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大量私营企业积极投资,计划新建公路、桥梁、铁路、港口和电站等一批基础设施,中印承包工程领域合作空间广阔。
中印投资合作也迅速发展,截至2006年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的中国在印度投资累计金额为1700万美元。
投资领域主要有电子、通信和轻工等。
同期,印度在华非金融类投资项目256个,合同金额5.48亿美元,实际投入1.72亿美元。
此外,中印双边商务人员往来频繁,中印资源合作和技术合作均有较大发展潜力。
二、快速发展的背后伴随着两国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中印经贸合作中的很多问题成为了制约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中印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凸显,印度保护本国落后制造业及其设置了较高的贸易壁垒等。
1.中印双边贸易摩擦问题日益凸显1975年,印度开始建立反倾销法律制度;1992年,印度发起了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案件。
近年来,印度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导致其反倾销调查居世界前列,并已成为全球启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最多的世贸组织成员。
据世贸组织统计,1995~2006年,印度共启动反倾销调查457起,比位居第二位的美国多22.5%;保障措施15起,比位居第二位的约旦和智利多36.4%。
1994年前,印度未曾对华启动反倾销调查;而1995~2006年,印度频繁使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对来自中国的商品进行大规模的贸易救济调查,年均7.6起,远远超过美国和欧盟。
此外,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的涉案金额也逐步提高,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日益增大。
尽管随着印度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增强,印度对华反倾销案日益受到重视,应诉率明显上升,但仍低于对美国和欧盟反倾销调查的应诉率。
此外,由于印度反倾销法中“非市场经济国家”规定在形式上充满了随意性,表现在非市场经济国家定义模糊,确定正常价值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以及涉案中国企业如何申请市场经济地位等核心问题的规定尚缺乏可操作性,“非市场经济地位”方面的问题仍是困扰中国企业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在印度反倾销调查中胜诉的几率很低。
2.印度保护本国落后的制造业中国的出口贸易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产业两大类型,全球的“中国制造”不仅引起了发达国家生产企业的市场恐慌,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是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压力。
目前,印度制造业还很落后,印度制造业在三大产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不足30%,工业制成品中,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不多,工业制成品的质量普遍低劣。
而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商品显示了越来越强大的竞争力,很多印度企业声称中国产品将给印度中小企业带来较大冲击,有些印度人甚至称之为“中国产品侵略”,一些制造业企业纷纷要求印度政府对中国产品启动贸易救济调查。
3.印度贸易壁垒较高尽管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印度即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经济增长战略,大幅度削减贸易壁垒,但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目前,印度的贸易壁垒在南亚地区居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