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简介
孙过庭《书谱》(高清全)
孙过庭《书谱》(高清全)《书谱》一书概括了篆、隶、今草、章草等多种书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具体要求:“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并揭示了各体之间的相互联系:“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认为学习楷、草也应从其它各体中吸取营养,以致“旁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白”。
其次,以“执、使、转、用”四字概述了书法技巧原理上的核心问题:“今撰执、使、转、用之由,以祛未悟。
执,谓深浅长短之类是也;使,谓纵横牵掣之类是也。
”所谓执,即执笔,有执得深、浅、长短之分;所谓使,即运笔,有左、右、提、按之类。
所谓转,即运笔中的萦纡回绕,曲折呼应;所谓用,即用点画来结字,有向背相让等。
揭示了书法入门的要领。
再者,分析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等和谐与变化、守法与创新的关系,又提出了“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凛”与“温”相济,“鼓”与“和”互补,以取得刚柔结合,枯润并举的艺术效果。
凡此种种,都充满了艺术辩证法。
《书谱》还提出:“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以及“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过程,道出了学习书法“由平至险,再由险至平”的三个阶段。
此外,孙过庭认识到:汉唐以来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故撰是书,“窥其根源,析其枝派”。
于运笔之道详加阐述,因此,后人亦有称之为“运笔论”的。
可见,《书谱》也是一部关于书法技巧理论的专著。
孙过庭《书谱卷》,纸本,纵26.5 公分,横900.8 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孙过庭(活动于七世纪后期),一说名虔礼,字过庭,河南陈留人,一说名过庭,字虔礼,浙江富阳人。
根据本卷自题,为吴郡人,名过庭。
出身寒微,迟至不惑之年始出任率府录事参军之职,以性高洁遭谗议而去官。
之後,遂专注於书法研究。
本卷卷首题:“书谱卷上。
孙过庭书谱及译文
孙过庭书谱及译文
《书谱》是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作品,是他晚年的草书理论巨著,也是我国书法史上一部重要的草书理论著作。
《书谱》全文约700字,以草书书写,论述了书法的起源、发展、变迁、种类、特点、创作方法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是《书谱》的部分原文及其译文:
原文:夫书之有古,所以似之也。
似者,或失于拘局,或失于改体,或失于粗率,或失于枯巧。
五失之中,胡可雷同?盖神异所在,理或存焉。
若乃学不相师,取友之道,资虽不同,而果于有成者,吾知其不拘局也。
资同而道胜,得于心而时行者,吾知其不改体也。
粗率者,非枯朽之谓;枯朽者,实无以立艺之士也。
巧而不拙,岂曰外巧?夫然则艺之致也,未可遗也。
译文:书法之所以有古,是因为它与古人相似。
相似的书法,可能失去了拘局之病,可能改变了体制,可能粗率无度,也可能枯朽无韵。
在这五种失病之中,怎么可以一概而论呢?其中,神韵之所在,在于理解其中的道理。
如果是通过学习而达到相似之境,那可能是拘局之病;如果是通过朋友之间的交流而达到相似之境,那可能是改变体制之病;如果是粗率无度,那可能是枯朽之病;如果是巧而不拙,那并不是真正的外巧;如果是如此,那么艺术的真谛就在于此,不应该被忽视。
孙过庭《书谱》原文+注释+译文
孙过庭《书谱》原文+注释+译文孙过庭(约646年-691年),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
字虔礼。
一说名虔礼,字过庭。
吴郡人,或谓富阳人,或谓陈留人。
历右卫胄曹,官至率府录事。
生平事迹不详。
工行草书,得王羲之体。
唐张怀瓘《书断》称:“博雅有文章,草书宪章二王,工於用笔,俊拔刚断,尚異好奇,然所谓少功用,有天材。
”列其隶、行、草书入能品。
宋米芾《书史》云:“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著有《书谱》。
《书谱》是中国书法长河中,一部最为典型的书论巨作,对于后人书法的学习有较大辩证参考意义。
但是毕竟是古文,有一定难度。
今天,书法思考整编全文、注释、译文发布给大家参考学习之用。
孙过庭《书谱》原文、注释、译文夫〔1〕自〔2〕古之善〔3〕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4〕,晋末称二王之妙〔5〕。
王羲之云〔6〕:“顷〔7〕寻诸名书,钟、张信〔8〕为绝伦〔9〕,其余不足观〔10〕。
”可谓钟、张云〔11〕没〔12〕,而羲、献继〔13〕之。
注释:【1】夫:文言文发语词,表示后面要议论。
【2】自:从,由。
【3】善:擅长,长(cháng )于。
【4】绝:独特的,少有的,没人能赶上。
【5】妙:美,好。
【6】云:说。
【7】顷:近来、刚才、不久前。
【8】信:实在、的确。
【9】伦:辈,类。
绝伦:无与伦比。
【10】观:看,察看。
【11】云:语气助词,可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
此句中者。
【12】没:通“殁”,死。
【13】继:连续,接着,继承。
译文:自古以来,擅长书法的人,汉朝张芝、三国曹魏时期钟繇的作品无可比拟,东晋时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书法精致美妙。
王羲之说:“近来我研究各位名家的书迹,钟繇、张芝确实超绝群伦,其它人的作品不值得观赏。
”可以说自钟繇、张芝死后,王氏父子继承书法的传统。
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1〕抗行〔2〕,或〔3〕谓〔4〕过〔5〕之;张草犹当雁行〔6〕,然张精熟,池水尽墨〔7〕,假令寡人〔8〕耽〔9〕之若此,未必谢〔10〕之。
简述孙过庭书谱的主要内容
《书谱》是初唐时期杰出书法家孙过庭的书论,内容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
这部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论述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成就,其中用了很大篇幅来论述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这与唐代将王羲之捧上书圣地位的时代风气相一致。
第二部分主要讲书法艺术对于提高人格修养的好处,以及各种字体所体现的情绪。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书法临帖与创作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好坏、书写材料与书法作品品质之间的关系。
孙过庭在《书谱》中一以贯之,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揭橥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
这部书不仅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而且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
书谱详细讲解
书谱详细讲解本文将详细讲解书谱,包括书谱的定义、历史、分类、用途等方面。
一、书谱的定义书谱是指书籍、文献等的目录或清单,通常按照一定的分类方式排列。
书谱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查找需要的书籍或文献,也是收藏家进行鉴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二、书谱的历史书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
早在汉代,就有人开始编写书目和书志,用于记录当时已知的书籍和文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献类型,成为收藏家和研究人员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在欧洲,书谱的发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16世纪时,欧洲的藏书家开始编写书谱,用于记录自己的藏书情况。
这些书谱通常包含了藏书家对书籍的评价和注释。
三、书谱的分类书谱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按照文献类型分类:可以按照书籍、期刊、报纸、手稿等不同类型的文献进行分类。
2.按照语种分类:可以按照文献所使用的语言进行分类,如中文书谱、英文书谱等。
3.按照主题分类:可以按照文献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分类,如历史书谱、文学书谱等。
4.按照出版时间分类:可以按照文献的出版时间进行分类,如古籍书谱、近代书谱等。
四、书谱的用途书谱在收藏、研究、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收藏:对于收藏家来说,书谱是重要的鉴定和交流工具。
通过书谱,收藏家可以了解到自己所收藏的书籍和文献的市场价值和研究价值,也可以通过书谱与其他收藏家交流和交易。
2.研究:对于研究人员来说,书谱是重要的参考工具。
通过书谱,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到某个领域内的重要著作和研究成果,也可以通过书谱查找到需要的文献。
3.交流:书谱是交流的重要工具。
通过书谱,人们可以交流自己的藏书情况,也可以了解到其他人所收藏的书籍和文献,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视野。
总之,书谱是一种重要的文献类型,对于收藏、研究、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孙过庭《书谱》笔法解析
孙过庭《书谱》笔法解析《书谱》是孙过庭于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撰写的一篇书论著作。
《书谱》作为书法论著和草书名帖,其精湛的美学思想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书谱》的字结体空旷圆密而姿态横生,其章法参差错落而自然天成,深得二王的精髓。
说到孙过庭的创造,清代刘熙载曾精彩地总结了孙过庭《书谱》的艺术特色:用笔破而圆,纷而寓治;飘逸而又沉着,婀娜寓刚健。
临习《书谱》的时候,第一要做到观察精微、细致,要临得像。
我们学习草书比学其他书体更有一定的难度。
要想学好草书,特别是学好《书谱》,首先要识草,就是要多读,最好能背下来,抓住它的风神。
第二要把握孙过庭的用笔。
孙过庭用笔干净利落,沉着灵动,当我们细看仍然是有规有矩的,毫不含糊,笔势往来交代得非常清楚;用笔精到,劲健中有一种豪爽的趣味。
孙过庭的用笔可谓是法之大全,有:中锋、侧锋、逆锋、露锋、藏锋,还有破锋。
从孙过庭的用笔当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中锋为主,侧锋为辅;露锋为主,藏锋衔接;方圆并用,特别是中锋转侧,侧锋转中,完全是靠提按顿挫来完全的。
总之,孙过庭善于从圆笔中见婀娜,从方笔中见刚健,从残破中求完整,又从流畅中求含蓄,细微中求变化,处处流露出质朴与自然之美。
以下是学习《书谱》的过程中,总结临写与创作中的点滴体会:一、《书谱》的用笔特征1、干净利落,寓点画于使转之中。
行笔从不拖泥带水,笔画精简、劲健,不可矫揉造作。
2、提按有度,主带分明。
《书谱》是今草的代表作,笔画和字与字之间的连带变化非常丰富。
主干笔画写得较重(如:孙过庭);笔画连带和字与字的连带写得较细较轻。
把笔画按重后,应提得起,可断笔另起笔画,构成连与断的对比,轻重的变化(如:醉、复)。
3、中侧兼施。
侧锋运用自如、爽利,与中锋结合默契,中侧构成对比和反差。
侧锋取妍,妍美飘逸;中锋取质,厚实含蓄。
侧锋写得较重,入笔侧尖,但不是主流,主流是中锋。
(如:中锋:夫、有;侧锋:是、札、会、正。
书谱提拔内容
书谱提拔内容
《书谱》是孙过庭的书法理论著作,主要探讨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历史演变、技巧运用和创作心得等方面。
以下是《书谱》中提拔的主要内容:
1.书法艺术的本质:孙过庭认为书法艺术的本质在于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强调书法作品应该具有内在的精神和意境。
2.历史演变:孙过庭在《书谱》中回顾了书法艺术的历史演变,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书家的风格特点,以及他们对书法艺术发展的贡献。
3.技巧运用:孙过庭详细阐述了书法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包括笔法、墨法、章法等方面,强调了基本功和熟练度的掌握对书法创作的重要性。
4.创作心得:孙过庭在《书谱》中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和体会,包括如何构思作品、如何运用笔墨、如何表现情感等方面,为后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总之,《书谱》作为孙过庭的书法理论著作,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研究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文献之一。
1。
孙过庭《书谱》及其书法美学思想
孙过庭《书谱》及其书法美学思想《书谱》,又称《书谱序》、《运笔论》等。
纸本墨迹,纵27.1厘米,横898.24厘米,草书,351行,计3500余字。
唐孙过庭撰并书于垂拱三年(687)。
《书谱》局部《书谱》是一部书、文兼具的书法理论著作,是我国古代书法史上最有影响和最著名的著作之一。
书中阐述的书理,见解极为精僻,其书法亦精妙绝伦,正如宋高宗所云:“《书谱》匪特文词华美,且草法兼备。
”一、孙过庭其人及《书谱》的主要内容孙过庭(约644-690),其生平事迹,史籍记载甚略,与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是好友,主要资料见陈子昂《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并序》、《祭孙录事文》,张怀瓘《书断》,窦臮撰、窦蒙注的《述书赋》等书亦有记述。
陈子昂《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并序》中说“君讳虔礼,字过庭。
”《书谱卷上》署“吴郡孙过庭撰”,张怀瓘《书断》则曰“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吴郡”应是郡望。
孙过庭官至率府录事参军,好古博雅,工文辞,善草书,师法二王,尤妙于用笔。
米芾《书史》曰:“孙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
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用过庭法。
凡世称右军,有此等字,皆孙笔也。
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书谱》内容广博宏富,见解精僻独到,其书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书法发展论,“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
’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
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
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二是书体论,“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
……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
三是书法创作论,“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雕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
《书谱》解读
《书谱》是初唐时期杰出书法家孙过庭的一篇书论,全文三千七百字,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的各个方面。
这篇文章不仅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和许多重要规律,而且成为了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
孙过庭在《书谱》中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对于中国书法“表情”本质的揭示和论述。
他认为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情感的表达。
通过笔墨的运用,书法家可以表达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思想情感和人生体验。
这种“表情”本质是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也是孙过庭在《书谱》中反复强调的重要观点。
此外,《书谱》还对书法的创作过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孙过庭认为,书法创作需要具备多种条件和因素,如神怡务闲、感惠徇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等,这些都是影响书法创作的重要因素。
同时,他也指出了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如心遗体留、意违势屈、风燥日炎、纸墨不称、情怠手阑等,这些都是影响书法作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书谱》是一篇具有重要价值的书论,它不仅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和规律,而且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书谱》也是一篇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它的文字简练优美,语言生动有力,是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欣赏的经典之作。
书法表情论的高扬——孙过庭《书谱》赏析(附完整作品)
书法表情论的高扬——孙过庭《书谱》赏析(附完整作品)初唐书论,最重要的还是孙过庭的《书谱》。
这篇三千七百字的煌煌大论,内容广博宏富,涉及中国书学各个重要方面,且见解精辟独到,揭示出了书法艺术的本质及许多重要规律,从而成为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标志着中国书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辉煌的阶段。
这里,着重介绍《书谱》对书法艺术'表情'本质的揭示与阐发。
书法艺术的根本追求何在?书法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中国书学真正成熟与自觉的表现。
而孙氏主要的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在《书谱》中一以贯之,对中国书法的'表情'本质做了科学而鲜明的揭橥与反复而深入的论述。
首先,孙氏在阐明由掌握篆、隶、草、章各体书写不同特征,进而上升为书写艺术时说:'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
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验燥湿之殊节,千古依然;体老壮之异时,百龄俄顷。
'就是说,在掌握了各体书写特征之后,还要以'凛'与'温'、'鼓'与'和'等各种艺术手段,使文字的书写具有'风神'与'妍润'、'枯劲'与'闲雅'等多种相反相成的阳刚与阴柔之美,才能升华到艺术的境界;只有进入了这种艺术的境界,才能实现书法'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最终追求,书法作品也才能具有'千古依然'、'百龄俄顷(书家一生中不同时期的情怀于书作中顷刻可见)'的长远审美效验。
'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就是表达、体现作者的个性与情感,即表情达性。
这里,孙氏一语道破了书法艺术的根本,这是有重大意义的。
情感--这一中国书学的根本命题,在孙氏以前,除去东汉蔡邕《笔论》在阐述书法创作心态时提到'欲书先散怀抱',以及南齐王僧虔《笔意赞》在阐述如何体现'神采'时提到'心手达情'之外,向来无人论及,更没有人把它视为书法创作的根本追求,而孙氏竟破天荒地、一针见血地揭示出了书法这门表现心灵的艺术的真谛,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表情'既是书法创作的根本要义,那么能否在书作中充分体现创作主体的情感,自然成了衡量书家、书作的最高标准,这从孙氏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总体评骘与具体赏析中体现得很分明。
书谱的主要内容
书谱的主要内容
《书谱》是孙过庭对书法艺术的见解和经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探讨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对一些重要的书法家和他们的作品进行了评
价和比较。
2.阐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看法,包括对笔法、结构、学习态度和方
法等方面的认识。
3.分析了一些优秀和劣质的书法作品,指出其优劣之处,并总结了产生优劣
的原因。
4.介绍了作者写作《书谱》的动机和目的,强调了书法作品要与作者的思想
感情相结合,才能表现出真正的神韵和风格。
5.强调了学习书法需要注重实践和体验,不断积累经验和技巧,才能不断提
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刘明孙过庭《书谱》的主要创作思想
刘明孙过庭《书谱》的主要创作思想《书谱》是第一篇体系完整宏大的书学著作,不仅构架了唐代书法理论的基本框架,而且为中国古典书学理论的发展奠定深厚基础。
孙过庭站在历史的高度,既能宏观把握书法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又能微观探讨书法作品的构成和创作内涵。
其内容涉及到书法理论的各个方面:从书家创作技巧功夫的训练到创作个性情感的表达;从书法抒情本质探讨到作品意象的描述;从书法欣赏观念的批评到作品标准的认识等,真正成为自书论产生以来的书法艺术创作和书法理论的全面总结。
朱关田先生概括:“传世《书谱》一序,文思缅密,词简意赅,溯源流、辨书体、评古迹、述笔法、诫学者、伤知音,弘既往之风规,导将来之器识,独具慧眼,颇多真知灼见。
”[1]古往今来一直受到书家的称赞。
清代朱履贞《书学捷要》跋《书谱》云“读孙虔礼《书谱》,委曲详尽,切实痛快,为古今论书第一要义。
”[2]近代启功先生称“议论精辟,文章宏美,在古代艺术理论中,可称杰构。
”[3]因此,书法理论从《书谱》开始形成规范的评论体系,批评家也从孙过庭开始获得独立的地位。
一、书法创作的个体修养唐代政治经济的繁荣,文化政策的开放,为士人提供了很多展现才华的机会,刺激当时士人阶层的发展。
不过,在士人阶层逐渐增加的同时,也有一种特殊现象的产生,那就是老庄思想的兴盛和隐逸士人也逐渐增加,并形成唐代特有的二元观的思想:“一个是社会(包括政治)与家庭生活,或抽象点说,人际关系和人间集体秩序;另一则是个人生活与精神追求的范畴。
前者最主要的指导原则是以古代经典为依据的儒家思想,诸子百家、文史知识也可包括在内。
至于后者,则以古典道家、玄学、儒教、道教为主要思想资源。
”[4]孔子所说的天下“无道则隐”则是当时士人的信条之一。
当社会发生动乱、时政发生变动、个人遭到不幸时,一些士人就会放弃入仕而选择隐逸的生活。
从《书谱》的分析中得知,孙过庭在表达书学思想和书法的境界时,很多观点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有的甚至直接引用《老子》、《庄子》中的故事来作为自己的论据。
书谱的艺术风格及特色
书谱的艺术风格及特色
《书谱》是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书法理论著作,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艺术风格及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草书为主:《书谱》的主要字体是草书,其草书笔画流畅,结构严谨,点画之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草书风格。
2. 用笔丰富:孙过庭在 《书谱》中运用了多种用笔方法,如中锋、侧锋、藏锋、露锋等,使字体更加生动有力。
3. 结构严谨:《书谱》的字体结构严谨,笔画之间的距离和比例都非常精确,使字体看起来更加规整、端庄。
4. 气韵生动:《书谱》的气韵生动,字体的笔画流畅自然,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
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谱》不仅是一部书法作品,也是一部书法理论著作。
孙过庭在书中阐述了自己的书法理论,强调了书法的气韵、结构、用笔等方面的重要性,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书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其艺术风格及特色体现了孙过
庭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谱》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书谱》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书谱》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书谱》是唐代孙过庭撰写的书学论著。
中华碑帖精粹:孙过庭书谱
读书笔记
笔随心动,心从性起。 书法和论述都精妙绝伦,草书唯“二王”、张旭、孙过庭对后世影响最大。 书谱共3500字左右,大工程,最近临摹了两次。 至如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深入古法学习很重要,交流也很重要,因为很多不足自己难以发现,有沈阳的加个群?。 《书谱》历来被论者誉为'词翰双绝',是书法史上绕不开的书学论著和草书杰作。 像看天书一样过了一遍主要是体会一下墨迹版的书法与石刻的区别 !学习行草是以后的事情五体慢慢来..。 临习一年多,也不止一次一段一段逐字逐句对照译本,可还是对草书知之甚少,还是功底不够。 本周开始学习孙过庭的「书谱」了,也是书法课最后一个贴。 孙过庭书谱中的笔势纵横洒脱,是草书入门的经典啊!在《书谱》中看到一些带有块面感的粗笔画,这些粗 笔画与那些细若游丝的笔画形成强烈对比,显得很有视觉冲击力!。
目录分析
出版说明
书谱卷上
作者介绍
这是《中华碑帖精粹:孙过庭书谱》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精彩摘录
这是《中华碑帖精粹:孙过庭书谱》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谢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孙过庭
中华
书
书
笔
天才
书谱
字 卷上
内容摘要
《书谱》,纸本,草书,书于唐垂拱三年(一八八七)。共三百五十一行,三千五百余字。现藏于台北故宫 博物院。《书谱》历来被论者誉为“词翰双绝”是书法史上绕不开的书学论著和草书杰作。《书谱》确切的名称 应为《书谱序》。从篇末‘今撰为六篇,分为两卷’的表述可知,这只是一篇序言,正文还没有来得及展开。然 而这样一篇序言却在艺术主张、学书步骤、书体功用、基本技法、创作学习、道德修养等诸多方面皆提出了独到 见解。孙过庭,名虔礼,以字行。官至率府录事。天授元年(一八九〇)暴卒于洛阳,时年约四十四岁。孙过庭 作为一个天才型的理论家和书法家,一千多年来极受推崇。如唐张怀瓘称其‘工于用笔’,‘有天才’。米芾 《书史》认为‘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总之,《书谱》继承了‘二王’,在用笔上传承了晋法,因为是 墨迹本,用笔时起、行、使转、提按、收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让初学者能够窥探到笔法的来龙去脉,殊为难得。
孙过庭《书谱》【简介图版原文繁简释文译文】
孙过庭《书谱》【简介图版原文繁简释文译文】原题:世上最全最精准孙过庭《书谱》孙过庭《书谱》为唐孙过庭述历代书法和论书法变迁的专著。
据闻原有三卷,但传世仅有上卷。
纸本,草书。
纵二十七点二且米,横八百九十八点二四厘米。
三百五十一行,三千五百余字。
衍文七十余字;〖汉末伯英〗下朗一百六十六字,〖心不厌精〗下阙三十字。
此帖结体遭美,草法周祥,论书精辟,为有唐书坛巨制,后世奉为圭臬。
宋米芾云:〖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
〗孙承泽云:〖天真潇洒,掉臂独行,为有唐第一妙腕。
〗铃有〖宣和〗、〖政和〗、〖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梁清标印〗、〖安岐之印〗、〖乾隆〗、〖嘉庆〗、〖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
帖前宋徽宗泥金书签〖唐孙过庭书谱序〗七字。
曾经宋王巩、王铣、宣和内府、元焦达卿、明严嵩、韩世能、清孙承泽、梁情标、安岐、清内府等收藏。
后归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台湾。
俗称〖真迹本书谱〗。
刻本历来有〖薛刻本〗和〖安刻本〗。
另有〖太清楼本〗、〖嘉靖本〗、〖停云馆本〗、〖王烟堂本〗、〖钱氏多刻本〗等。
《宣和书谱》、《书史》、《清河书画舫》等著录。
过庭《书谱》草书,当为规矩作草之范本。
虽然亦以萦绕为主,但绝不故意造作,简约原则仍然未泯。
尤其两字连绵者不多,偶一为之,益增流美。
使转有连有断,极有节奏展次。
用笔以圆笔宛转为主,间有方笔亦多情致。
特别后半更见飘逸,顺文直下,一泻而成,字随笔转,笔以情动,可谓从心所欲矣。
学草书者,从《书谱》既可增益书学理论修养,又可窥得草法使转,望能于此多驻时日,加意摩娑为好。
说明:孙过庭《书谱》,属于“今草”。
与难于领悟的“章草”和难于辨认的“狂草”相比,“今草”最宜于学书(草)者登堂入室;相比于他种“今草”,《书谱》又是直接正宗的作品,是学书(草)最适宜的范本之一。
本人最近莫名其妙对孙过庭的《书谱》产生了兴趣,艰苦地做了图片搜集、扫描和释文校订的工作。
对照西泠印社出版社“历代行草精选”墨迹本、中国书店《三希堂法帖》和《三希堂法帖释文》的影印本、河南美术出版社马永强《〈书谱〉译注》(2007年1月第1版),字斟句酌,反反复复,力求避免讹误,所以,敢称“世上最全最精准”。
中华书谱文化简介
肆
遂 文 释 义
5.熟练则诸法相通 原文:夫运用之方,虽由己出。规模所设,信属目前。差之一豪,失之千里。苟知其术,适可 兼通。心不厌精,手不忘熟。若运用尽于精熟,规矩谙于胸襟,自然容与徘徊,意先笔后,潇 洒流落,翰逸神飞,亦犹弘羊之心,预乎无际;庖丁之目,不见全牛。尝有好事,就吾求习,
肆
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文 释 义
法精熟基础之上,已进入书法创作自由王国时内在精神的抒发,书写 情不自禁之时,“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沉著,婀娜愈刚 健”(刘熙载《书概》),故孙承泽在《庚子销夏记》中称其书“天真 潇洒,掉臂独行,无意求合而无不宛合,此有唐第一妙腕”。历来习 今草者也将《书谱》奉为圭臬,或习其用笔使转之精熟,或识其草法 结体之谨严。观其墨迹,初始草法中规入矩,用笔从容精雅。中段以 后,孙过庭似进入激昂的创作状态,情不自禁之时,笔画或已脱离折 纸竖线的限制,并时有笔误和涂改。可见,孙过庭书写《书谱》时已 有成稿,书此作品并非为了录文,而是欲以笔墨实践其书写理论,展 示其书学理想,《书谱》堪称书文合一的典范。
出生年月不详,大致是初唐之盛唐之中
贰
在李世民的《宣和书谱》中提及“文皇尝畏过庭小子,书乱二王”
作
者
出生寒微没有做过大官,生平事迹,没有正式记载,有人对他的了解多数出于他好友陈子昂 介
(陈子昂开了唐代诗文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先河,他的诗文革新主张对唐诗产生的历史影响巨大, 绍
并且意义深远。陈子昂转变了初唐时期的诗文风格,使唐诗彻底摆脱了齐梁颓靡诗风的影响和
文 释
注释
义
i 逮(dài):及得上,比得上
ii 质:朴实,朴素
iii 妍(yàn):美好
iv 书契(qì):指文字。 《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书谱的名词解释
书谱的名词解释书谱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承载着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哲学思想。
本文将从文字、内容、形式和传承角度解释书谱,并探讨其在古代文人士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与影响。
文字的载体书谱是一种文化载体,通过书写和阅读来传承和传播文化智慧。
它使用的是传统的文字形式,主要以汉字和隶书为主。
书谱的文字流畅,用笔雅致,字迹工整,每个字都精挑细选。
文字的精美不仅使内容更易于阅读理解,也反映了书谱在古代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内容的内涵书谱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包括文学作品、哲学思想、历史记载、社会规范等等。
它是凝练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展示了古代学者的知识造诣和智慧才情。
书谱中常包含了丰富的寓意和象征,通过这些寓意和象征,人们可以在阅读中品味和领悟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
形式的表现书谱的形式多样化,灵活且多变。
它既有篇幅较短的短篇作品,也有篇幅较长的长篇作品。
除了文字部分,书谱还常常配以诗画、篆刻等艺术表现形式,使阅读体验更加丰富多彩。
书谱的形式可以是对话、故事、论述等等,形式的多样性使书谱具备了更广泛的价值和意义。
传承的重要性书谱是中华古代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工具,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向后人传递了前人的智慧和知识,帮助后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渊源。
通过阅读书谱,人们可以汲取前辈的经验教训,借鉴前人的智慧,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
书谱的传承性质使其在古代文人士人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书谱的影响书谱不仅对个人的学术修养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古代,书谱的阅读和研究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对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书谱中的观念和价值观成为了古代社会的主流思想,为社会的稳定与繁荣贡献了力量。
结语今天,书谱虽然已经不再是主流的文化载体,但其价值和意义依然不可忽视。
我们可以通过研读古代书谱,了解和把握古人的智慧,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
同时,书谱也提醒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注重文字的品质,重视思考和阅读的深度,培养自己的学识修养。
孙过庭书谱全文
孙过庭书谱全文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书谱》,墨迹本,孙过庭撰并书。
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
纵厘米,横厘米。
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
衍文70余字,“汉末伯英”下阙30字,“心不厌精”下阙30字。
《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
孙氏在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认为汉唐以来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
”因撰《书谱》一卷,于运笔评加阐述,故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
《书谱》真迹,流传有绪,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
宋徽宗题签。
后归孙承泽,又归安岐,后归清内府,旧藏故宫博物院,现藏台湾,俗称真迹本《书谱》。
有影印本出版。
《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着,提出他着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统一的。
《书谱》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也相当高,孙过庭的书法上追“二王”,笔笔规范,极具法度,有魏晋遗风,历代予以很高评价。
宋米芾评道:“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
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
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
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书史》) 清朱履贞:“惟孙虔礼草书《书谱》,全法右军,而三千七百馀言,一气贯注,笔致具存,实为草书至宝。
”(《书学捷要》)王世贞云:“《书谱》浓润圆熟,几在山阴堂室。
后复纵放,有渴猊游龙之势。
”《书概》然因过于圆熟,也得到“闾阎之风,千纸一类,一字万同”的批评(《述书赋》)《书谱》墨迹为一卷,历代均有摹刻本,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所藏宋拓《书谱》是上卷残本,摹刻精良,且首行至第二行较墨迹多17字,可补墨迹之缺。
原石早佚,该拓系海内孤本。
拓本有张伯英、罗惇、林志均、马叙伦、齐燕铭等跋,钤“石门吴乃琛尽忱珍藏”、“陈叔通”等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谱》简介
范吉永
《书谱》,墨迹本,唐孙过庭撰并书。
书于垂拱三年(687),草书,纸本。
纵27.2厘米,横898.24厘米。
每纸16至18行不等,每行8至12字,共351行,3500余字。
衍文70余字,“汉末伯英”下阙30字,“心不厌精”下阙30字。
《书谱》在宋内府时尚有上、下二卷,下卷散失后,现传世只上卷。
孙氏在数十年的书法实践中,认为汉唐以来论书者“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
”因撰《书谱》一卷,于运笔评加阐述,故唐宋间亦称为《运笔论》。
《书谱》真迹,流传有绪,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
宋徽宗题签。
后归孙承泽,又归安岐,后归清内府,旧藏故宫博物院,现藏台湾,俗称真迹本《书谱》。
有影印本出版。
《书谱》是中国书学史上一篇划时代的书法论著,提出他著名的书法观:“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为书法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是与他在书法理论上的成就相统一的。
《书谱》对中国书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奠定了书法理论的基本框架。
其中提到反对写字如同绘画“巧涉丹青功亏翰墨”,认为书法审美观念要“趋变适时”,所谓“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反对把书法当作秘诀,择人而授的保守态度,认为楷书和草书要融合交汇“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
”《书谱》墨迹为一卷,历代均有摹刻本,真迹现在台湾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所藏宋拓《书谱》是上卷残本,摹刻精良,且首行至第二行较墨迹多17字,可补墨迹之缺。
原石早佚,该拓系海内孤本。
拓本有张伯英、罗敦、
林志均、马叙伦、齐燕铭等跋,钤“石门吴乃琛尽忱珍藏”、“陈叔通”等印。
共14页,每页8行,行10至14字不等。
每页尺寸纵31cm,横22.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