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
2014年中国财政政策
2014财政政策
在 2014 年 3 月 5 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 的报告《关于 2013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有提 到:……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继续实施积 极的财政政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相关领 域改革,发挥财税体制改革在整体改革中的基础 性和支撑性作用,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盘活财政存量,用好财政增量,完善基本公共服 务体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严 肃财经纪律,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 出;推进预算公开透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 理,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2014年中国财政政策
目录
1 2 3 4 5
什么是财政政策 我国施行的财政政策 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财政收入与支出 2014我国财税政策大事记
什么是财政政策
( 1 )财政政策的含义:国家通过 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方向和数量的 确定,及其对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调 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如预算、税收、国债、补贴、财政 收入和支出。
2014年我国财政收入与支出
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收入140350亿元,比上 年增加 11140 亿元,增长 8.6%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财政 收入 64490 亿元,比上年增加 4292 亿元,增长 7.1% ;地方 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本级) 75860 亿元,比上年增加 6849 亿元,增长9.9%。一般公共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 119158 亿元,同比增长7.8%。 1-12 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财政支出 151662 亿元,比上 年增加11449亿元,增长8.2%。其中,中央本级支出22570 亿元,比上年增加 2098 亿元,增长 10.2% ;地方财政支出 129092亿元,比上年增加9351亿元,增长7.8%。
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异同
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异同关于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张型财政政策的争论很多,争议很大,主要有“同一说”、“趋同说”之分。
前者认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种提法,后者认为两者都是西方经济学中的观点,在刺激经济发展这一中心层面上是一致的,但认为作为观点提出的是“扩张”而不是“积极”。
事实上,通观西方经济、财政思想,扩张型财政政策是指鼓励、刺激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却是政府主动、积极参与经济调控的思想,落实到政策层面上即包括刺激发展的政策,也包括制约发展的,政策,或者在同一时期将两者一并使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利用各种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的政策趋向。
所谓的“积极的”,是指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在经济萎缩时采用扩张型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时采用紧缩型财政政策,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态度是“积极的”。
扩张型财政政策和紧缩型财政政策均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目前情况下,这一点是必须首先加以说明的。
严格地说,从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渊源来看,积极的扩张型财政政策的历史应当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
但现代财税经济理论中,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张型财政政策一般被认为是来自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参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正是凯恩斯主义者的极力主张,才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成为财政理论宝库的宝物的。
后凯恩斯主义者虽然对凯恩斯的理论有所发展,但其宗旨大致仍然不能摆脱凯恩斯理论的窠臼。
按照现代西方经济理论,财政政策通过调节总需求,发挥其调节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下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财政政策是以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财政学说为基础,按照既定的财政目标——赤字或盈余,通过税收、财政支出、公债等财政范畴和财政活动方面的相关手段表现出来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19世纪常见的中性财政政策已经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随着国家干预主义占据主要地位而退居次要地位,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成为政府刺激和抑制经济发展常用的财政经济手段。
财政政策
(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当时的经 济形势,主动采用不同的财政手段以消除通货膨 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 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包括汲水政策(PompPriming Policy)和补偿 性政策(Compensatory Policy)。
经济波动的机理
在有关经济波动的运作机理以及相应的稳定政
策的认识方面,还远未达成共识。 总需求-总供给(AD-AS)理论框架,在众多的理 论观点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总需求-总供给(AD-AS)理论框架
短期与长期
在长期中,价格具有伸缩性,产出仅仅取决于 一国经济提供商品和劳务的能力,这种能力又 取决于资本、劳动、自然资源和技术等因素。 在短期中,价格是粘性的,产出不仅取决于一 国经济的供给能力,而且取决于商品和劳务的 需求。 由于需求受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其他各种 变量的影响,因此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在价格 为粘性的时间范围内影响经济的产出 。
汲水政策是在经济萧条时靠付出一定数额的 公共投资使经济自动恢复其活力的政策。汲水政 策有四个特点: 第一,汲水政策是一种诱导经济复苏的政策, 是以经济本身所具有的自发恢复能力为前提的治 理萧条政策。 第二,汲水政策的载体是公共投资,以扩大 公共投资规模作为启动民间投资活跃的手段。 第三,财政支出规模有限,不用进行超额支 出,只要使私人投资恢复活力即可。 第四,汲水政策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随 着经济萧条的消失而不复存在。
我国不同时期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
财政政策主要通过税收、补贴、赤字、国债、收入分配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是政府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熨平经济波动的重要工具,也是财政有效履行配置资源、公平分配和稳定经济等职能的主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各个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起伏变化,相继选择了不同的财政政策,在保障国民经济平稳持续发展中功不可没。
而且,财政政策的调控手段和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放弃了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直接调控,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以经济手段为主的间接调控体系。
公共财政主要是满足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服务公共利益,要努力做好财政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对“三农”、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
60年来,全国财政支出规模从1950年的68亿元,扩大到2008年的6026万亿元,2009年预算安排7.62万亿元,增长了1120倍。
最大的变化是,财政运行模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生产建设财政,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
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财政预算安排中,仅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就达到24610亿元,比2008年增长25.1%。
仅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7161亿元,增长20%以上。
【中国的财政政策】根据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依次采取了“促进国民经济调整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以及“积极财政政策”。
促进国民经济调整的财政政策----------- 【时间】:1979年【背景】:经济出现过热现象及引发的财政赤字严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膨胀、物价持续上涨、外贸逆差增加等问题。
【内容】: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
一是改革财政体制,实行“分灶吃饭”,促进各级财政实现收支平衡。
积极的经济政策和消极的经济政策
积极的经济政策和消极的经济政策陆善民人们只知道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积极的货币政策,没有听说过消极的财政政策和消极的货币政策,这是囿于凯恩斯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的缘故。
凯恩斯经济学派把财政政策区分为积极的、稳健的、紧缩的三种,中间可能还有“适度从紧”、“适度宽松”之类。
其中尤其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最为著名,据说是克服经济下滑的强力法宝。
我们先不谈外国。
在200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时任财政部长的金人庆先生作答新华社记者问时说了下面一席话:自1998年以来,国家实行了七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有效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
但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质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当通货膨胀逐渐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发展的压力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应当适时调整趋向,但不宜一下子转向紧缩的财政政策,所以明年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也就是经济学上讲的中性财政政策),这是又一次科学的相机抉择。
……金人庆先生的上述一番政策解释表明,扩张性财政政策将引发通货膨胀,控制通货膨胀就要实行财政紧缩政策。
果然,2007年的通货膨胀率开始攀升,到年底就正式宣布实行从紧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到2008年7月,国民经济出现下滑趋势,自然又该来一次“科学的相机抉择”了。
于是,2008年11月1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仿佛又一次重复当年金人庆先生的说辞:积极的财政政策,实际上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我国将扩大赤字规模,……。
按照凯恩斯学派的国家干预政策主张,国民经济就被调控成:扩张—紧缩—扩张—……,形成周期性经济现象。
凯恩斯学派的政策主张,在二战以后的一段时期曾经风光过。
但是当把国民经济调控成“停滞膨胀”局面时,就左右为难、束手无策,傻眼了。
于是,上世纪的80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抬头,主张小政府、少干预、大市场。
然而好景不长,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也遭遇到了暗礁。
在笔者看来,历史证明了凯恩斯学派的政策主张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都存在问题,都属于消极的经济政策。
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是什么
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是什么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抑制或压缩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它往往是在已经或将要出现社会总需求大大超过社会总供给的趋势下采取的。
它的典型形式是通过财政盈余压缩政府支出规模。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因为财政收入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而财政盈余意味着将一部分社会总需求冻结不用,从而达到压缩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实现财政盈余,一方面要增加税收,另一方面要尽量压缩支出。
如果增加税收的同时支出也相应地增加,就不可能有财政盈余,增加税收得以压缩社会总需求的效应,就会被增加支出的扩张社会总需求的效应所抵消。
中国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2022年第十届世界经济学大会在上海召开,2000年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丹尼尔麦克法登DanielLMcFadden今天向网易财经表示,中国政府应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麦克法登说,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调控很成功,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政府的调控起了积极作用,现行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成功的。
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点依旧在刺激国内消费。
现在中国储蓄率过高,是因为国内社保体系不完善,民众出于医疗、养老的考虑,需要存钱,不敢消费。
反观美国,过去因为宽松的信贷政策,出现极高的消费率,极低的储蓄率,后来信用系统失效,经济危机爆发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个人购房者贷款太多,还不起房贷。
现在因为经济不景气,消费率下降,但这又对经济复苏有阻碍,消费率和储蓄率应该有一个平衡,太高或太低都不好。
他说,中国也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且地区发展不平衡,这对经济发展威胁很大,政府应该建立全国性的社保体系,这样也能刺激国内消费,保持经济增长。
对于中国重启人民币汇改,麦克法登说,或许这对美国是坏消息,但是对于中国自己来说无疑是有益的。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财政政策工具也称财政政策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财政支出、国债和政府投资。
财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
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税收。
支出政策工具分为购买性支出政策和转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购买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费性支出政策之别。
财政政策工具的内容(1)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权威性等特点。
税收促进财政目标实现的方式即是灵活运用各种税制要素。
1)适当设置税种和税目,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范围和层次,使各种税种相互配合。
2)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这是税收作为政策手段发挥导向作用的核心。
3)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因此,税收可以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减税种来调节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通过累进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来调节个人收入和财富,实现公平分配。
(2)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或称经常项目支出)。
它包括购买性和转移性支出,这两类支出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不同之处。
购买性支出从最终用途看,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等财政支出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开支,政府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方向对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特别是调节社会总供求平衡的重要工具。
例如,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在现代社会里发挥着“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用,在经济萧条失业增加时,政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增加社会购买力,有助于恢复供求平衡;反之,则减少相应这两种支出,以免需求过旺。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
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什么?为什么?答:我国当前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别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理由:(一)通胀从本质上说是货币过多问题,所以治理通胀主要靠货币政策。
但当前物价上涨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光靠货币政策手段是不够的,必须更加重视运用财政政策等手段,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好通胀预期(二)当前物价上涨是流动性过剩、成本推动及输入型通胀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具有鲜明的结构性特征:食品价格上涨较快;由水、电、燃料价格、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住房租金价格等要素组成的居民居住类价格上涨较快。
食品价格和房价是这次物价上涨的两个大头,特别是食品价格成为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
在这种背景下,光靠货币政策手段是不够的,必须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等手段的作用,形成合力,共同管理好通胀预期。
(三)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说是货币过多问题,所以治理通胀主要靠货币政策。
但当前中国物价形势复杂,货币政策多是对流通中的货币总量进行调节,对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通胀作用有限,对当前结构性通胀的治理效果不佳。
再者,货币政策主要作用于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故政策传导上存在一定的时滞。
此外,货币政策各项工具的使用和效果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四)现阶段物价水平上升,通货膨胀,为了抑通胀而紧缩流通中的货币量,进而导致投资减少,来控制总需求。
措施:在目前情况下,要更加重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
对于结构性通胀,长期来看,治理的关键在于:1.调整产业结构,2.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控制投资方向、赤字规模,能结构性地对需求予以调节;4.通过鼓励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财税政策,能结构性地改善长期供给,促进经济增长;5.通过直接的税收减免及价格补贴政策,也能增加短期供给。
6.对成本推动引发的通胀,治理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切断要素价格上升转化为大范围、持续物价上涨的通道。
因此,利用相关财税政策可直接促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产能,增强企业消化要素成本上涨的能力,促进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在源头上控制产品价格上涨。
财政政策的分类
财政政策的分类
1.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用于刺激经济,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和增加借款来增加国内总需求。
2. 紧缩性财政政策:通常用于稳定经济,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和减少借款来控制通货膨胀和抑制物价上涨。
3. 稳健性财政政策:通常用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通过控制政府支出、稳定税收和管理借款来调节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4. 社会保障政策:指政府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险等形式提供财政支持,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安全。
5. 绿色财政政策:指政府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推进可持续发展,促进绿色经济和环境保护。
6. 金融稳定政策: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控金融市场,促进金融机构的健康稳定,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
7. 区域平衡政策:指政府通过财政政策调节各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促进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什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涵义积极财政政策的涵义我国政府提出和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其特定的经济社会背景和政策涵义的。
其一,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出现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趋于弱化,“吃饭财政”难以为继的窘境。
面对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出现的需求不足、投资和经济增长乏力的新形势及新问题,特别是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必须使我国财政政策尽快从调控功能弱化的困境中走出来,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加直接、更为积极的促进和拉动作用。
这就是“更加积极”或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要涵义。
其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结构性矛盾也日渐突出,成了新形势下扩大内需、开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
而作为结构调整最重要手段的财政政策,显然应在我国的结构优化和结构调整中,发挥比以往更加积极的作用。
此外,由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国有企业改革中下岗、失业人数增加,城市贫困问题的日渐显现等原因,作为社会再分配唯一手段的财政政策,也必须在促进社会公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至为关键的调节功能。
这是市场机制和其它政策手段所无法替代的。
形势的变化,紧迫的客观需要,使中国的财政政策不能不走上前台,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其三,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
中外的经济理论表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大体可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如本世纪30年代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及其与之配套、至少实行了10年之久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日本自60年代以来所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等,都具有这种政策特征和政策取向。
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中国特色的名字,实质上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等措施以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
减税可以增加民间的可支配收入,在财政支出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扩大社会总需求;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因素,增加财政支出会直接增加社会总需求。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的措施。
内容包括: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税收政策,分批提高部分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对有关项目实施税收减免;推进“费改税”改革,减轻企业和农民负担;提高公务员工资、增加对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障支出等。
这些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拉动了社会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积极的货币政策主要是:第一,较大幅度地增加货币供应量,尤其是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
考虑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比较富裕但货款需求相对不足,而中小金融机构的资金相对于贷款需求却显得不足的状况,投放基础货币可以考虑如下方式:一是财政部发长期国债,要求国有商业银行购入后转卖给中央银行;二是增加对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再贷款,改变目前实际上存在的对小金融机构再贷款的限制,对资信和经营状况较好看中小金融机构以再贷款支持,使它们有能力支持中小企业、非国有经济和小需镇建设;三是根据资产管理公司运作的实际需要,适当提供再贷款,并允许资产管理公司发行债券,抵冲关键性大中型国有特别是军工企业的部分债务,由央行买入,增加货币供给,化解部分金融风险,从而有效使用沉淀在央行和商业银行的过剩资金。
第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完善准备金制度。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会有助于增加金融机构可运用的资金数量,以支持经济增长。
当然,除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外,还应继续改革准备金制度,包括降低乃至最终取消超额准备金存款利息,并将由此节省的利息支出转入中央财政的预算收入,还包括按月平均计算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法定准备金可用于清算,等等。
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近两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采取了一系列以积极财政政策为核心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扩大政府投资,努力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不仅有效地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而且加快推进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改善了经济运行质量,企业经济收益开始得到恢复性增长。
在这两年的实践中,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地充实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手段,注意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收入分配政策运用的相互配合。
这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内容,也为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抑制通货紧缩问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促进经济景气尽快回升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新的千年。
尽管在新千年纪元的头一年里,世界经济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充满了荆棘与坎坷,但全球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趋势好于上个千年里最后两年的曙光已经开始显现。
全球经济增长形势趋好有利于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需求,也为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一些新的机遇。
近年来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作为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其国内需求的扩大与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作用。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深受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困扰。
从去年我国经济运行的情况来看,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由于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在进一步发展,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幅度进一步加大。
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突出矛盾例如城镇失业及低收入居民阶层收入下降问题、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社会投资需求特别是民间投资需求不振等问题更加显化,加深这些矛盾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增加。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抑或不能有效地缓解这些矛盾,经济增长速度可能还会继续下滑,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这些矛盾。
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力度,促进经济景气回升仍然是我国今年经济发展的首要之举。
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
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财政政策手段包括国家预算、国家税收、国家信用以及财政补贴等。
以下是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调节的主要手段(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增加国债、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财政赤字来实现: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fiscalpolicy)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
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
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
(2)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政策的松紧交替是指一个时期实行扩张性政策,一个时期实行紧缩性政策,二者交替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继承者,将凯恩斯的短期静态分析发展成为长期动态分析,提出补偿性财政政策。
他们认为,财政政策的首要问题不是谋求收支平衡,而是当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出现差额时,如何通过财政收支安排来弥补这个差额,使经济的运行恢复平衡状态。
他们还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不是始终处于危机状态,而是时而繁荣,时而萧条,财政政策不能永远以扩张为基调,应根据经济的周期波动交替使用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
萧条时期政府应减少税收,增加支出,实行赤字政策;繁荣时期政府应增加税收,压缩支出,实行盈余政策,而且盈余应加以冻结,以备萧条时期使用。
凯恩斯主义还强调财政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简述财政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的目标有哪些
[简述财政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的目标有哪些我国现阶段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价相对稳定物价相对稳定。
这是世界各国均在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财政政策稳定功能的基本要求。
物价相对稳定,并不是冻结物价,而是把物价总水平的波动约束在经济稳定发展可容纳的范围之内。
物价相对稳定,可以具体解释为,避免过度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在采取财政措施时必须首先弄清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原因,如果是由于需求过旺或需求不足造成的,则需要调整投资性支出或通过税收控制工资的增长幅度,如果是由结构性摩擦造成的,则必须从调整经济结构着手。
总之,物价不稳定,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社会承受能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始终是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隐患。
因此,在财政政策目标的选择上必须予以充分考虑。
(2)经济可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它要求经济的发展保持在一定的速度区间,既不要出现较大的下降、停滞,也不要出现严重的过热。
因此,经济增长是实际增量,而不是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虚假增长;增长的速度可以持续,不是大起大落。
经济增长是全社会总量和实际增长和人均数量的实际增长。
衡量经济增长除总量的增长外,还应包括质的提高,比如,技术的进步、资源的合理配置、社会结构、生态平衡等。
经济增长对质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强调量的增长,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通货膨胀加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能源紧张,等等。
这些后果必将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費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
因此,健康的经济增长,应该是经济的可持续、均衡增长。
作为财政政策,则在于如何去引导经济发展实现最佳的经济增长。
(3)收入合理分配收入合理分配是指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公正、合理,公平与效率相结合,避免过于悬殊。
公平分配并不是平均分配,它是在一定社会规范下既有差距又注意均衡协调的分配。
我国当前处理分配问题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财政在追求公平分配目标时要做到:首先,合理适度地确定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其次,为所有纳税人创建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不因国别、所有制等不同而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最后,要通过对高收入人群实行累进税率的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等,对低收入层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障等财政转移支付,防止和纠正收入水平的过分悬殊。
(扩张性、紧缩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弄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vs 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vs 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实施条件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的正常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措施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加大国债发行量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目的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联系具体采取哪种政策,必须依据当时客观经济运行情况,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区别 含义不同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内容不同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有关政策,如税收、税率调整,发行国债,保护价收购粮食等 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政策制定者不同由国家财政部制定,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央银行直接制定并实施联系 ①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②在一定条件下,二者相互配合起作用真题演练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08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这是中国十几年来首次提出从紧的货币政策。
下列能够体现这种货币政策的有( D )①上调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③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④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二、财政的巨大作用。
六大政策名词解释
六大政策名词解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国家政策以及政策名词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着。
其中六大政策名词构成了国家的基本政策,包括:“宏观调控”、“紧缩性财政政策”、“宏观审慎财政政策”、“对冲财政政策”、“结构调整”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一、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在总量全局角度上强力调控经济运行的一种政策,包括积极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宏观审慎财政政策以及对冲财政政策。
宏观调控可以调整经济走势,防止短期出现反复的起伏变化,促进经济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和持续增长。
宏观调控的措施往往是在经济运行中指导产业布局、扩大贸易、控制财政赤字和国债发行等方面作出调整。
二、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指的是政府在经济受到拖累时减少财政支出,以稳定市场价格、调节经济周期、保持财政结构基本稳定的一种政策行为。
该政策通常会进行财政支出削减,如减少公共投资额度、降低养老金支出、减少福利补贴等,以降低政府支出,减少财政支出压力,改善财政结构。
三、宏观审慎财政政策宏观审慎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考虑经济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外部环境、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手段变化等因素,采取审慎控制财政支出,控制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以防止经济过热,避免出现财政危机的政策行为。
宏观审慎财政政策一般会采取一定水平的财政宽松政策,以降低税收负担,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刺激经济活动,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改善财政结构,扩大财政赤字及国债发行等。
四、对冲财政政策对冲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运行中,政府对于经济受到拖累时,进行财政政策去杠杆以稳定市场价格、调节经济周期、保持财政结构基本稳定的一种政策行为。
对冲财政政策的措施,一般是以政府减少财政支出,通过税收优惠等手段,降低企业及个人的税负,同时还可以提高政府的债务能力,从而保证政府的正常运转。
五、结构调整结构调整是指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需求,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发展结构,使经济活动有效地转移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上,提高经济增长速度。
财政政策有哪些
财政政策有哪些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财政政策有哪些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有哪些①国家预算。
主要通过预算收支规模及平衡状态的确定、收支结构的安排和调整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
②税收。
主要通过税种、税率来确定和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社会经济的分配关系,以满足国家履行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需要,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公平分配。
③财政投资。
通过国家预算拨款和引导预算外资金的流向、流量,以实现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调节产业结构的目的。
④财政补贴。
它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和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通过财政转移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农民、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财政补助,以达到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和社会安定的目的。
⑤财政信用。
是国家按照有偿原则,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包括在国内发行公债和专项债券,在国外发行政府债券,向外国政府或国际金融组织借款,以及对预算内资金实行周转有偿使用等形式。
⑥财政立法和执法。
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对财政政策予以法律认定,并对各种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如违反税法的偷税抗税行为等),诉诸司法机关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予以审理和制裁,以保证财政政策目标的实现。
⑦财政监察。
是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重要行政手段。
即国家通过财政部门对国营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团体及其工作人员执行财政政策和财政纪律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财政政策的调节方式现代国家的财政政策,都是随着不同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而不断调整的。
但这种调整在一定时期内又保持相对稳定性。
主要的调节方式有:①动态调节。
即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规定相应的财政政策。
②总体调节。
即从全局上组织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经济与社会事业之间平衡协调发展的财政政策。
③主动调节。
即基于对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政策。
调节经济的财政政策,有膨胀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平衡性财政政策、总量调节政策和结构调节政策等。
(扩张性、紧缩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vs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 别
含义 不同
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 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 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
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 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 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
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内容 不同
紧缩性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经济“降温”
联系 具体采取哪种政策,必须依据当时客观经济运行情况,
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通货膨胀)
纸币
纸币的 发行量 大于流 通中的 货币量
总供给
﹤总需求
货币 纸币的
发行量 小于流 通中的 货币量
(通货紧缩)
总供给
﹥总需求
物价 持续 上涨
紧缩 性的 财政 政策
减少财政 支出,增 加税收
从紧的 货币政 策
提高存贷 款利率和 存款准备 金率
物价 持续 上涨
紧缩性 的财政 政策
从紧的 货币政 策
增加财政 支出,减 少税收
降低存贷 款利率和 存款准备 金率
扩张性财政政策vs积极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vs稳健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
经济平稳运行,没有明显的通胀和紧缩迹象, 即财政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社会总供求平衡。
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 有关政策,如税收、税 率调整,发行国债,保 护价收购粮食等
与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 款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
政策 制定 者不 同
பைடு நூலகம்
由国家财政部制定,必 须经全国人大或全国人 大常委会通过
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机制是什么
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机制是什么内在稳定器又称为“自动稳定器”,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机制是什么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机制是什么内在稳定器又称为“自动稳定器”,指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
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是指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等。
财政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地少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地少下降一些。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当经济出现衰退与萧条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多,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这样就可以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
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和其他福利费支出也会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依照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上升,也就抑制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加量。
具内稳定器功能财政政策工具主要三种:1.自改变累进税收制度采用种制度经济萧条期政府征收所税公司利润税自降公司保留支配收入增使消费投资增加导致总需求降克服危机;经济升公司收入增加政府征收所税率自-升使公司消费投资受抑制物价涨控制经济趋于稳定2.失业补助其福利支付经济萧条工失业增加政府失业补助及其福利支则自增加维持失业工支利于克服产剩;经济升期失业减少失业救济及其补助自减少征收作失业补助资金源税收却自增加3.私储蓄公司储蓄般家庭短期内收入降般减消费用储蓄;收入增加立即增加消费增加储蓄使消费保持相稳定公司收入减少轻易减少股息减少保留利润;收入增加轻易增加股息增加保留利润财政政策的工具和类型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就业和价格水平的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需求
经济
过旺 → 过热
抑制过热
要降一
→ 降温
→ 的消费需
求
→ 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
(1)采用科学的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2)增加税收。 (3)缩小国债发行规模。
(4)减少财政支出。
后测题
• 2016年上半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成效显著,有力支 撑了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一季度和二季度GDP均保持在 6.7%的增长水平,下面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及其影响的传
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 政策的区别
课前请复习和预习以下知识点
•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 2.就业的意义 • 3.财政收入的四个渠道 • 4.财政支出的五方面支出
前测题
•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国继续实施积 极的财政政策,下列举措体现积极的财政政策的
是( A )
• ①中央银行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 ②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 • ③国家运用财政补贴方式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
导机制表述正确的是( C )
• A.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货币供应增加→ 消费需求 扩大→经济发展
• B.优化融资结构→国债发行减少→市场价格稳定→经济发 展
• C.扩大财政赤字→财政支出增加→国内需求扩大→经济发 展
• D.实施减税降费→财政收入减少→企业负担减轻→经济发 展
探究题
• 2017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 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一 组“组合拳”。所谓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 行通过调整利率、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 等调节经济的政策。请结合本知识点所讲 内容,自己尝试推导一下积极的货币政策 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区别。
刺激消费
要升一
→ 升温
→ 需求
,拉动经
济增长
→采政用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也称扩张性财政
Hale Waihona Puke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
(1)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提高居民收入。
(2)政府还富于民,减少税收。
(3)当居民消费意愿不足时,政府可以适度增 发国债,向居民“借钱”,“替”居民消费。
(4)政府消费的方向即财政支出的方向,政府自身 可以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主体,增加消费,所以要 扩大财政支出,例如,增加经济建设支出;扩大科 教文卫等民生方面支出。
程” • ④实施结构性减税,进一步减轻税负。 • A. ③ ④ B. ② ③ C. ① ③ D. ① ②
财政的作用之三:促进国民经济的 平稳运行
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前提条件: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1)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2)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1)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需求
经济
不旺 → 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