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差动放大电路

合集下载

实验五 心音测量

实验五  心音测量

实验五心音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人体心音波的测量方法。

2.观察心音与脉搏波及心电波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3.观察运动对心音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传感器:是由无源的精密心音换能器组成,通过按或绑在胸前可测量心音。

2.电路原理:心音信号通过R61和R62经U6输入到的差动放大电路进行放大,RP61调节放大倍数(顺时针大),再经过U8在AI3端输出一个变化的电压/频率心音波形。

三.实验步骤1.接线:将传感器通过JP0(传感器输入)连接至差动放大电路,将AI3和GND 连接至USB6008的接口AI3和GND处。

2.心音传感器的安放:放在左胸上(最好紧贴皮肤),慢慢移动寻找最佳点。

最佳情况可以看到周期性、一定幅度的波群。

3.通过调节电位器RP61来改变差动放大倍数(顺时针大),在U7输出端得到的放大信号。

4.最终结果是:在U8的输出端得到一个放大后的信号,该信号特点是:当心音增大时,该信号曲线显示增大的信息,同时频率也变化;当心音减小时,该信号曲线幅度也响应减小。

四.实验内容1.测量心音波的变化情况,同时计算心音频率。

2.与心电及脉搏一起显示计算,观察各个波型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五.实验图像(图片1)图片1是心电图,心电图就是平面心电向量环在各导联轴上的投影(即空间向量环的第二次投影)。

额面向量环投影在六轴系统各导联轴上,形成肢体导联心电图,横面向量环投影在胸导联的各导联轴上就是导联的心电图。

图片中3次心跳用时2s,所以,可以算得到每次心跳的时间为0.667s。

心率为90次/分。

(图片2)(图片3)图片2是第一心音图,发生在心脏收缩期开始,持续时间较长,比较有规律。

产生的原因包括心室肌的收缩,房室瓣突然关闭以及随后射血入主动脉等引起的振动。

第一心音的最佳听诊部位在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或在胸骨右缘。

图片3是第二心音图,心音是在心动周期中,由于心肌收缩和舒张,瓣膜启闭,血流冲击心室壁和大动脉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

差动放大器 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器 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引言:差动放大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广泛应用于信号放大和抗干扰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差动放大器电路并进行实验验证,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差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结构;2. 了解差动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如增益、共模抑制比等;3. 进行差动放大器的实验验证,观察其输入输出特性。

二、实验器材:1. 电压源;2. 电阻、电容等被测元件;3. 示波器;4. 信号发生器。

三、实验过程:1. 搭建差动放大器电路,按照给定的电路图连接电阻、电容等元件;2.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接入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3. 通过示波器观察差动放大器的输入输出波形,记录相关数据;4. 分析实验结果,计算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和共模抑制比等性能指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输入输出特性: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我们可以看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特性。

输入电压与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差动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差动放大器的频率响应和非线性特性。

2. 增益与共模抑制比:差动放大器的增益是指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比值。

通过实验测量输入输出电压的数值,我们可以计算出差动放大器的增益。

同时,共模抑制比是衡量差动放大器抗干扰能力的指标,它表示在输入信号中存在共模信号时,差动放大器对共模信号的抑制程度。

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共模分量,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进而计算共模抑制比。

3. 性能评估: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对差动放大器的性能进行评估。

通过与理论值的对比,我们可以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优化差动放大器的设计和参数选择,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实验五 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五 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差动放大电路课程名称模电实验院系部:控计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实验台号:08 指导老师:成绩:实验日期:2012-11-26华北电力大学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2. 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二、实验设备1、模拟电路试验箱2、函数信号发生器3、双踪示波器4、交流毫伏表三、实验原理调零电位器R P用来调节VT1、VT2管的静态工作点,使得输入信号u i=0时,双端输出电压u0=0。

R E为两管共同的发射极电阻,它对差模信号无负反馈,因为不影响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但对共模信号有较强的负反馈作用,故可以有效的抑制零漂,稳定静态工作点。

当开关拨向右边时,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

它用晶体管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R E ,可以进一步提高差动放大器一直共模信号的能力。

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 (1)典型电路)(认为021≈=-≈UURUUIB B EBEEEE(2)恒流源电路RUUURRRIIESBEEECCESCS-++≈≈)(212I CS =I ES =½I CS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ud 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A uc当差动放大器的涉及电阻R E 足够大,或采用恒流源电路的时候,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ud 由输出端方式决定,而与输入端无关 (1)双端输入时:R E =∞,R P 在中心位置时Pbe B CiudR r R RUU A)1(210ββ+++-=∆∆=(2)单端输出A ud1=ΔU c1/ΔU i =1/2 A udA ud2=ΔU c2/ΔU i =-1/2 A ud当输入共模信号时若为单端输出,则有RR R RUU AA EC E P be B Cic u u R r R 2-)22/1)(1(121≈++++-=∆∆==ββ若为双端输出,在理想情况下A uc =0 3、共模抑制比KCMR KCMR=|A ud /A uc |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按实验原理图,连接好电路。

差动放大电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器实验报告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2. 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参数测量方法;3. 研究差动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特性。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箱;2. 某型号差动放大电路芯片;3. 功能发生器;4. 串联耦合电容;5. 变阻器;6. 电压表。

三、实验步骤:1. 将差分放大器芯片正确插入实验箱中;2. 将功能发生器的输出端与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设置合适的频率和振幅;3. 通过串联耦合电容将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示波器相连,观察放大器的输出信号;4. 使用电压表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5. 调节变阻器,观察不同阻值对放大器增益和频率响应的影响;6. 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不同频率下,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并计算差分放大器的增益。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增益-频率曲线图,计算放大器的功率带宽积;2. 通过调节变阻器,观察不同阻值对放大器增益和频率响应的影响。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论:1. 差分放大器具有高增益和高共模抑制比等特点,适用于需要抑制共模干扰的场合;2. 通过实验可以得到差分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了解其在不同频率下的放大倍数和相位特性;3. 实验结果还可以用于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优化,如选择合适的补偿网络,提高其频率响应特性。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差分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测量方法,掌握了差分放大器的频率响应特性的测试技巧。

同时,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实验仪器的正确操作,准确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此外,实验中还应注意安全使用电器设备。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差分放大器实验,我对差动放大电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实验中获得了实际的数据和结果,并对电路的参数和性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五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2)

实验五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2)

实验五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一、实验目的1、研究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和积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功能。

2、正确理解运算电路中各组件参数之间的关系和“虚短”、“虚断”、“虚地”的概念。

二、设计要求1、设计反相比例运算电路,要求|A uf |=10,R i ≥10K Ω,确定外接电阻组件的值。

2、设计同相比例运算电路,要求|A uf |=11,确定外接电阻组件值。

3、设计加法运算电路,满足U 0=-(10U i1+5U i2)的运算关系。

4、设计差动放大电路(减法器),要求差模增益为10,R i >40K Ω。

5、应用Multisim8进行仿真,然后在实验设备上实现。

三、实验原理1、理想运算放大器特性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种具有高电压放大倍数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

当外部接入不同的元器件组成负反馈电路时,可以实现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微分等模拟运算电路。

理想运放,是将运放的各项技术指标理想化,满足下列条件的运算放大器称为理想运放。

开环电压增益 A ud =∞ 输入阻抗 r i =∞ 输出阻抗 r o =0 带宽f BW =∞失调与漂移均为零等。

理想运放在线性应用时的两个重要特性: (1)输出电压U O 与输入电压之间满足关系式U O =A ud (U +-U -)由于A ud =∞,而U O 为有限值,因此,U +-U -≈0。

即U +≈U -,称为“虚短”。

(2)由于r i =∞,故流进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流可视为零,即I IB =0,称为“虚断”。

这说明运放对其前级吸取电流极小。

上述两个特性是分析理想运放应用电路的基本原则,可简化运放电路的计算。

2、基本运算电路 (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电路如图2.5.1所示。

对于理想运放,该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为了减小输入级偏置电流引起的运算误差,在同相输入端应接入平衡电阻R 2=R 1//R F 。

图2.5.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图2.5.2反相加法运算电路(2) 反相加法电路i 1F O U R R U -=电路如图2.5.2所示,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U R RU R R (U i22F i11F O +-=R 3=R 1//R 2//R F (3)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图2.5.3(a)是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它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为i 1FO )U R R (1U +=R 2=R 1//R F 当R 1→∞时,U O =U i ,即得到如图2.5.3(b)所示的电压跟随器。

直流差动电路实验报告

直流差动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直流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 掌握直流差动放大电路的组成和特点。

3. 通过实验,验证差动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的放大能力。

4. 学习使用直流电压表、万用表等仪器测量电路参数。

二、实验原理差动放大电路是一种能够有效抑制共模干扰的放大电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晶体管组成。

它能够分别放大两个输入端输入的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并抑制共模信号的影响。

差动放大电路的原理如下:1. 差模信号放大:当两个输入端分别输入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时,差动放大电路能够将这两个信号的差值作为输出信号放大。

2. 共模信号抑制:当两个输入端同时输入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信号时,差动放大电路能够抑制这个共模信号的影响,只输出差模信号。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直流电源2. 晶体管3. 电阻4. 电容5. 直流电压表6. 万用表7. 信号发生器8. 电路板9.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原理图,将电路连接好,包括直流电源、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

2. 测量静态工作点:使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晶体管的集电极电压和发射极电压,确保晶体管工作在合适的工作点。

3. 输入差模信号:使用信号发生器输入一个差模信号,使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分析差模放大倍数。

4. 输入共模信号:使用信号发生器输入一个共模信号,使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分析共模抑制能力。

5. 测量电路参数:使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的参数,如β值、输入阻抗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差模信号放大: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差模放大倍数Aud的测量值,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差动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的放大能力。

2. 共模信号抑制: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共模抑制比CMRR的测量值,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差动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

3. 电路参数测量:通过实验,我们测量了晶体管的参数,如β值、输入阻抗等,并与理论值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电路的可靠性。

差动放大电路

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五差动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握小信号传递函数分析方法求解放大电路的动态指标。

(2)进一步掌握DC扫描分析方法分析放大电路的电压传输特性。

(3)加深对差动放大器的性能及特点的理解。

(4)学会自主设计一种满足一定性能指标的差动放大电路。

二、实验内容1.画出电路图2.设置三极管的β=100。

3.分析差模电压增益。

(1)单端电压增益Uo1/Ui曲线。

由图可见,在中频区,单端输出电压增益Uo1/Ui=18.8568. (2)单端电压增益Uo2/Ui曲线。

由图可见,在中频区,单端输出电压增益Uo2/Ui=18.8495.(3)双端输出时的电压增益(Uo1-Uo2)/Ui曲线为:由图可见,双端输出时电压增益Uo12/Ui=37.7059.经分析,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双端输出的电压增益=单端输出输出的电压增益之和。

4.Ui与Uo的相位关系(1)Uo1与Ui波形如下:由图可见,Uo1与Ui反相。

(2)Uo2与Ui波形如下:由图可见,Uo2与Ui同相。

(3)U o1-Uo2与Ui波形如下:由图可见,Uo1-Uo2与Ui同相。

4.电压传输特性曲线(1)U o1电压传输特性曲线:(2)U o2电压传输特性曲线:(3)U o1-Uo2电压传输特性曲线:5.共模输入分析(1)将电路变换为共模输入:(2)单端电压增益Uo1/Ui:由图可见Uo1/Ui=7.0348m或者利用函数:得到结果:(3)单端电压增益Uo2/Ui:可知Uo2/Ui=-7.03482.(4)双端输出电压增益:由图可见,(Uo1-Uo2 )/Ui=-1.00660.结合前面可知共模抑制比K=Aud/Auc=37.7059/1.00660=37.7.6.设计电路计算Ic电流:Ic=0.507mA,可见静态工作点符合要求。

计算差模电压增益:可见满足条件。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2. 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组成、电路图和基本分析方法。

3. 学习差动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调整、差模和共模放大倍数的测量方法。

4. 分析差动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CMRR)和输入阻抗等性能指标。

二、实验原理差动放大电路由两个性能相同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组成,具有抑制共模信号、提高差模信号放大倍数的特点。

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为两个输入电压之差,即差模信号,而共模信号则被抑制。

本实验采用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模拟电路实验箱2. 数字示波器3. 数字万用表4. 信号发生器5. 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器件四、实验步骤1. 实验电路搭建: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搭建长尾式差动放大电路,包括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

2. 静态工作点调整:调整电路中的偏置电阻,使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晶体管的静态电流和静态电压,调整偏置电阻,使静态电流和静态电压符合设计要求。

3. 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将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接入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调整信号幅度和频率。

使用数字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4. 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将信号发生器输出共模信号接入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调整信号幅度和频率。

使用数字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5. 测量共模抑制比(CMRR):将信号发生器输出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同时接入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调整信号幅度和频率。

使用数字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计算CMRR。

6. 分析输入阻抗: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态工作点调整:经过调整,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静态电流和静态电压符合设计要求。

2.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实验测得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20dB,与理论值相符。

3.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实验测得的共模电压放大倍数为2dB,与理论值相符。

[精编]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精编]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精编]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差动放大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理解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掌握差动放大器的调整与测量方法。

3.通过实验,加深对模拟电路中放大器性能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差动放大器是一种对差模信号具有放大作用的放大器,它具有高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低零点漂移等优点,常用于模拟电路中的信号放大。

差动放大器主要由差分对管和负载电阻组成,通过对差分对管的基极电压进行适当调整,可以实现差模信号的放大。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差动放大器模块、信号源、示波器、万用表、导线若干。

2.连接实验电路:将差动放大器模块与信号源、示波器、万用表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实验电路。

3.调整差动放大器:根据差动放大器的使用手册,调整差分对管的基极电压,使差动放大器工作在合适的状态。

4.输入信号:利用信号源产生一定幅度和频率的差模信号,输入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

5.观察输出信号:在示波器上观察差动放大器输出端的信号变化,记录下不同输入信号下的输出信号幅值和波形。

6.测量性能指标:利用万用表测量差动放大器的增益、共模抑制比等性能指标,并记录下测量数据。

7.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分析差动放大器的性能特点及工作原理。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数据:2.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随着输入信号幅值的增加,输出信号幅值也相应增加,增益和共模抑制比也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

这表明差动放大器在放大差模信号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共模信号,具有较高的信号保真度。

此外,通过观察示波器上的输出波形,我们发现差动放大器的输出信号波形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没有出现明显的零点漂移现象。

这进一步验证了差动放大器在模拟电路中的重要作用。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差动放大器在模拟电路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信号、提高信号保真度以及减小零点漂移等。

此外,我们还发现,差动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如增益和共模抑制比与输入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具有一定的关系。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差动放大器的原理与应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差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2.学习差动放大器的性能参数评价与测量方法;3.熟悉差动放大器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1.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电路为共射器差动放大电路。

它由两个相同的共射放大器和一个共同的负载电阻组成。

两个BJT管分别驱动同一负载电阻,其发射极相互连接。

通过负载电阻可以得到差模和共模信号。

其中,差模信号为两个输入信号之差,而共模信号为两个输入信号之和。

2.差动放大器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共模抑制比、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其中,共模抑制比指的是差动放大器对于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增益指的是差动放大器对于差模信号的放大能力;输入电阻指的是差动放大器对于输入信号的电阻特性;输出电阻指的是差动放大器对于输出信号的电阻特性。

三、实验步骤1.接线:按照电路图将差动放大器电路搭建起来。

2.测量差动放大器的直流工作点:使用万用表测量差动放大器电路的直流电压,包括两个BJT管的发射极电压、基极电压和集电极电压。

3.测量差动放大器的交流性能参数:(1)输入特性测量: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作为输入信号源,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电压,绘制输入特性曲线。

(2)共模抑制比测量: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分别给两个输入端口施加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测量输出信号的电压,计算共模抑制比。

(3)增益测量: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分别给两个输入端口施加差模信号,测量输出信号的电压,计算增益。

(4)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使用函数信号发生器施加信号,通过分析输入、输出端口的电流和电压变化,测量输入、输出电阻。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直流工作点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左端BJT管,发射极电压,基极电压,集电极电压:----------:,:----------:,:--------:,:--------:Q1,1.23V,0.72V,6.68VQ2,1.30V,0.75V,6.42V这里插入图片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输入信号的幅值逐渐增大时,输出信号的幅值也随之增大,但存在一个饱和区,超过该区域输入信号的幅值不再增大。

模电实验五差分式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模电实验五差分式放大电路实验报告

模电实验五差分式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差分输入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2.掌握差分输入放大电路的工作特性以及参数计算方法;3.了解差分输入放大电路的应用场景。

二、实验仪器和器件1.示波器;2.信号发生器;3.功率放大器;4.电阻箱;5.电容;6.芯片等。

三、实验原理差分式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放大电路,其输入端分别连接两个输入信号,输出端是两个输入信号的差值经过放大后的输出信号。

差分输入放大电路主要由差动输入级、差动放大级和输出级组成。

差动输入级是差分放大电路的核心部分,一般由一个差动对组成。

差动对由两个晶体管组成,它们的集电极或漏极通过电流源连接在一起。

其中一个晶体管的基极或栅极输入信号,另一个晶体管的基极或栅极输入其负反馈信号。

这样,当输入信号变化时,两个晶体管的工作状态会相应改变,产生一个差电流,从而使输出电压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差动放大。

差动放大级主要负责将差动输入信号放大,使得输入信号的微小变化可以在输出端得到放大。

在差动放大级中,使用了共射或共源放大电路,将差动对的差分电流经过共射或共源放大,增加输出信号的幅度。

输出级是差分放大电路的最后一级,其主要功能是将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信号变为单端输出信号。

在输出级中,可以通过改变集电阻或漏极负载来实现不同的放大增益和输出阻抗。

四、实验内容1.搭建差分输入放大电路;2.测量并记录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3.分析实验数据,计算电路的放大增益和输入输出阻抗;4.探索差分输入放大电路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五、实验步骤1.搭建差分输入放大电路,调整电阻和电容的数值以及芯片的型号;2.连接示波器,设置输入信号的频率、幅度和波形;3.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4.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电路的放大增益和输入输出阻抗;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差分输入放大电路的性能;6.进一步探索差分输入放大电路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六、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差分输入放大电路的放大增益和输入输出阻抗。

差动放大电路_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 掌握差动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3. 分析差动放大电路在抑制共模信号和放大差模信号方面的作用。

4. 通过实验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差动放大电路由两个结构相同、参数对称的放大电路组成,分别称为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

当输入信号同时作用于两个输入端时,电路能够有效抑制共模信号,放大差模信号。

三、实验器材1. 模拟电路实验箱2. 实验线路板3. 万用电表4. 信号发生器5. 示波器6. 线路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原理图,在实验线路板上搭建差动放大电路。

2. 静态测试:使用万用电表测量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3. 差模信号测试:向电路输入差模信号,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记录数据。

4. 共模信号测试:向电路输入共模信号,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记录数据。

5. 性能指标测试:根据测试数据,计算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等性能指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态测试结果:电路静态工作点稳定,符合设计要求。

2. 差模信号测试结果:输入差模信号时,输出波形清晰,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符合理论计算值。

3. 共模信号测试结果:输入共模信号时,输出波形基本消失,说明电路对共模信号抑制效果良好。

4. 性能指标测试结果: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共模抑制比等性能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

六、实验结论1. 差动放大电路能够有效抑制共模信号,放大差模信号,具有较好的线性度和稳定性。

2. 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加深了对差动放大电路的理解。

3.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差动放大电路的搭建、测试和性能指标计算方法。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电路的连接和调整,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2. 测试数据要准确记录,以便后续分析。

3. 注意安全,避免触电等事故发生。

八、实验拓展1. 研究不同类型的差动放大电路,如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等。

实验五 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五 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五差动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差动放大器的基本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数字万用表
3、信号源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电路如图5-1所示
1、测量静态工作点。

(1)调零
将Vi1和Vi2输入端短路并接地,接通直流电源,调节电位器Rpo,使双端(AB)输出电压V0=0。

2、测量静态工作点。

测量V1、V2、V3各极对地电压填入表5、1中
表5、1数据记录表14
Vc1 Vc2 Vc3 Vb1 Vb2 Vb3 Ve1 Ve2 Ve3 对地
电压
测量
值(V)
2、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在输入端加入直流信号Vid=+,按表5、2要求测量并记录,由测量值数据算出单端和双端输出的电压放大倍数。

注意先调好直流信号的OUT1和OUT2,使其分别为+和,再接入Vi1和Vi2。

3、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将输入Vi、Vi2短接,接到信号源的输入端,信号源另一端接地。

直流信号分先后接OUT1和OUT2,分别测量并填入表。

由测量数据算出单端和双端输出的电压放大倍数。

进一步算出共模抑制比:
CMRR=A d/A C
表数据记录表15
输入信号Vi测量及计算值
差模输入共模输入共模抑制比测量值计算值测量值计算值计算值
CMRR
+
正弦信号(50mv、1KHZ)。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了解差动放大器的基本原理,熟悉差模信号的特性,并掌握差动放大器的基本应用,学会操作实验平台,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差动放大器是指以两个输入端口分别输入信号,且两个输入信号具有差分特性的放大器。

差分信号的特性是一对相同但反向的信号之间差值很小,例如:两个电压信号U1、U2,其差分信号可以表示为ΔU=U1-U2,ΔU是差分信号,Ucm=(U1+U2)/2是公模信号,Ucm通常是系统中所需要忽略的信号部分。

差动放大器主要用于放大两个输入信号的差分信号,将差分信号经过放大之后通过放大器的输出端口输出,同时忽略公模信号的影响。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我们需要完成的是基于差动放大器的实验,具体实验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平台,连接相应的差动放大器模块及指令控制模块;2.调整输入信号的具体参数,将输出信号直接接入示波器;3.测试差动输出信号的波形及幅值,并记录数据;4.调整输入信号进行多次测试,以得到更为有效的实验数据;5.分析实验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在本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多组差分输出信号的数据,进行了数据的处理并绘制了相应的波形图。

通过图形可以得到,差分信号具有非常明显的幅值放大特性,而在公模信号的干扰下,差分信号的放大倍数会降低,但依然具备较高的放大幅度。

五、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差动放大器作为一种专门用于放大差分信号的放大器,在实际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单端或双端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可以处理高频及精确信号,具备极佳的线性特性,并且可以有效的忽略共模信号的影响,从而实现高精度的放大输出。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作为一种高精度的放大器,差动放大器也有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

在实际中,必须通过对输入信号及差分放大器本身进行调整,才能够实现高精度的输出。

因此,在使用差动放大器的同时,必须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精心设计和调试。

实验五恒流源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解读

实验五恒流源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解读

学生实验报告院别电子信息学院班级无线技术 12 姓名 Alvin 学号 33 课程名称实验名称实验时间指导教师报告内容电子技术实验实验五恒流源式差动放大电路 2014 年 4 月 3 日文毅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 2. 3. 加深对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学习差动放大电路的测试方法;了解恒流源在差动放大电路中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介绍图 5-1 为恒流源式差动放大电路。

其中,三极管 T3 及电阻 R1、R2、Re 成恒流源电路,给差动放大电路提供直流偏置电流。

12v 10k Rc + Vo 10k Rc 62k R1 10k Vi1 Rb 330 10k Rb Vi2 3k Re 13k R2 -12v 图 5-1 (1 静态工作点: 恒流源式差动放大电路三、实(2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Aud ' 1RL Rs1 rbe1 (1 1 RW 2验内容和数据记录实验电路如图 5.1 所示 1.测量静态工作点, (1调零将输入端短路并接地,接通直流电源,调节电位器 RPl 使双端输出电压 V0=0。

(2测量静态工作点测量 V1、V2、V3 各极对地电压填入表 5.1 中表 5.1 对地电压 Vc1 Vc2 6.29 Vc3 Vb1 Vb2 Vb3 Ve1 Ve2 Ve3 测量值(V) 6.24 -0.77 -0.04 -0.04 -7.96 -0.60 -0.60 -8.58 2.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在输入端加入直流电压信号 Vi1=+0.1V,Vi2=-0.1V,按表 5.2 要求测量并记录,由测量数据算出单端和双端输出的电压放大倍数。

注意先调好 DC 信号的 OUTl 和 OUT2,使其分别为+0.1V 和-0.1V,然后再接入。

表 5.2 测量及计算值输入信号 Vi Vc1 +0.1V, -0.1V 差模输入测量值(V Vc2 7.75 V0 双 -2.94 Ad1 -7.1 计算值 Ad2 7.3 Ad 双 -14.65 4.82 3.在实验板上组成单端输入的差放电路进行下列实验。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原理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原理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原理差动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主要用于放大微弱信号,并在放大过程中实现信号的抑制和抵消。

差动放大电路的实验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差动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差动放大电路由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组成。

其中,两个输入端分别连接信号源和参考源,输出端连接负载。

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两个输入端的信号进行差分放大,从而实现对输入信号的放大和抑制。

二、差动放大器的工作模式差动放大电路有两种工作模式:共模模式和差模模式。

在共模模式下,两个输入信号相同且同相,此时差动放大电路对共模信号进行抑制,只放大差模信号。

在差模模式下,两个输入信号有差异,此时差动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进行放大。

三、差动放大电路的特点1. 高增益:差动放大电路可以实现高增益放大,对微弱信号具有很好的放大效果。

2. 抗干扰能力强:差动放大电路可以通过对输入信号的差分放大来抵消共模信号的干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 信号抑制效果好:差动放大电路可以实现对共模信号的抑制,减少对输出信号的影响。

4. 输入阻抗高: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阻抗较高,对输入信号源的影响较小。

5. 输出阻抗低: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阻抗较低,可以驱动负载。

四、差动放大电路的应用领域差动放大电路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功放、音频放大器、差分信号传输等。

在这些应用中,差动放大电路能够提供高品质的音频放大效果,并保持信号的稳定和纯净。

五、差动放大电路的实验过程1. 搭建电路:按照实验要求搭建差动放大电路的原型板,连接好信号源、参考源和负载。

2. 调节电路参数:根据实验需要,调节差动放大电路的电阻、电容等参数,使其符合实验要求。

3. 输入信号:给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接入信号源,通过调节信号源的电平和频率,观察输出端的信号变化。

4. 测量输出信号:使用示波器等测试设备,测量差动放大电路输出端的信号,记录输出信号的幅值和频率。

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测量数据,分析差动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频率响应等性能指标,评估差动放大电路的实验效果。

直流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问题讨论

直流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问题讨论

直流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问题讨论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直流差动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能和特点。

二、实验原理1. 直流差动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直流差动放大电路是由两个输入端口和一个输出端口组成的电路。

其中,两个输入端口分别接收输入信号,而输出端口则输出放大后的信号。

该电路采用了差分放大器作为核心元器件,可以对输入信号进行增益和相位变换,并且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

2. 差分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差分放大器是由两个共用一个负反馈回路的晶体管组成。

其中一个晶体管被称为“正相位输入晶体管”,另一个被称为“反相位输入晶体管”。

当两个输入信号相同时,它们会同时作用于正反相位晶体管上,并产生对称的电流;当两个输入信号不同时,则会产生不对称的电流。

这样就可以将差异信号进行增强。

3. 直流差动放大电路的特点直流差动放大电路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2)可以对输入信号进行增益和相位变换;(3)适用于直流信号的放大;(4)可以用于信号差分、滤波等应用。

三、实验器材与仪器1. 实验器材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电阻箱、电容箱、万用表等。

2. 实验仪器直流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板。

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板将实验板连接好,并将两个输入端口分别接收到两个输入信号,输出端口则连接到示波器上。

2. 调节信号发生器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其产生合适的输入信号。

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频率和幅度等参数。

3. 调节电阻箱和电容箱根据需要调节电阻箱和电容箱,以匹配不同的输入信号。

这样可以保证输出端口的负载匹配良好,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4. 测量输出信号使用万用表或示波器测量输出信号,并记录下来。

可以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等参数,来观察输出端口的响应情况。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到了直流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和较好的放大性能,可以用于信号差分、滤波等应用。

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 实验报告

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差动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引言差动放大电路是电子学中常见的一种电路结构,它可以用于信号放大、滤波、抑制噪声等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差动放大电路,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性能特点,并通过实际测量验证理论分析。

二、实验原理差动放大电路由两个共射放大器组成,其输入端分别连接两个输入信号源,输出端连接负载电阻。

两个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通过电阻网络相互耦合,形成差分输出。

差动放大电路的原理基于差分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即通过差分输入信号的放大,实现对差分输出信号的放大。

三、实验步骤1. 搭建差动放大电路根据实验电路图,依次连接电源、信号源、放大器和负载电阻。

注意正确接线,避免短路或接反。

2. 调节电源电压根据放大器的工作要求,调节电源电压,使其稳定在适当的工作范围。

通常,差动放大电路的电源电压为正负12V。

3. 设置输入信号连接信号源,设置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

可以选择不同的频率和幅度进行测试,以观察差动放大电路的响应情况。

4. 测量输出信号连接示波器,测量输出信号的波形和幅度。

可以通过调节输入信号的幅度和频率,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际测量,我们得到了差动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和幅度。

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 差动放大电路具有良好的共模抑制比。

在理想情况下,差动放大电路输出信号只包含差分信号,而共模信号被完全抑制。

实际测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输出信号中共模信号的幅度非常小,说明差动放大电路具有较好的共模抑制能力。

2. 差动放大电路的增益与输入信号的差分模式有关。

在差分模式下,差动放大电路的增益较高,可以实现信号的有效放大。

而在共模模式下,差动放大电路的增益较低,对信号的放大效果较差。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尽可能提高差动信号的幅度,以获得更好的放大效果。

3. 差动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较好。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差动放大电路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都能保持较好的放大效果,没有明显的频率衰减。

差动放大电路

差动放大电路

差动放大电路一、概述差动放大电路又叫差分电路,他不仅能有效的放大直流信号,而且能有效的减小由于电源波动和晶体管随温度变化多引起的零点漂移,因而获得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大量的应用于集成运放电路,他常被用作多级放大器的前置级。

基本差动放大电路由两个完全对称的共发射极单管放大电路组成,该电路的输入端是两个信号的输入,这两个信号的差值,为电路有效输入信号,电路的输出是对这两个输入信号之差的放大。

设想这样一种情景,如果存在干扰信号,会对两个输入信号产生相同的干扰,通过二者之差,干扰信号的有效输入为零,这就达到了抗共模干扰的目的。

二、基本电路图差动放大电路的基本电路图上图为差动放大电路的基本电路图[1]三、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1、差动放大电路的基本形式对电路的要求是:两个电路的参数完全对称两个管子的温度特性也完全对称。

它的工作原理是:当输入信号Ui=0时,则两管的电流相等,两管的集点极电位也相等,所以输出电压Uo=UC1-UC2=0。

温度上升时,两管电流均增加,则集电极电位均下降,由于它们处于同一温度环境,因此两管的电流和电压变化量均相等,其输出电压仍然为零。

它的放大作用(输入信号有两种类型)(1)共模信号及共模电压的放大倍数 Auc共模信号---在差动放大管T1和T2的基极接入幅度相等、极性相同的信号。

如图(2)所示共模信号的作用,对两管的作用是同向的,将引起两管电流同量的增加,集电极电位也同量减小,因此两管集电极输出共模电压Uoc为零。

因此:。

于是差动电路对称时,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强字串3(2)差模信号及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Aud差模信号---在差动放大管T1和T2的基极分别加入幅度相等而极性相反的信号。

如图(3)所示差模信号的作用,由于信号的极性相反,因此T1管集电极电压下降,T2管的集电极电压上升,且二者的变化量的绝对值相等,因此:此时的两管基极的信号为: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差动电路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单管电压的放大倍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差动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差动放大器的基本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数字万用表
3、信号源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电路如图5-1所示
1、测量静态工作点。

(1)调零
将Vi1和Vi2输入端短路并接地,接通直流电源,调节电位器Rpo,使双端(AB)输出电压V0=0。

2、测量静态工作点。

测量V1、V2、V3各极对地电压填入表5、1中
表5、1数据记录表14
2、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在输入端加入直流信号Vid=+,按表5、2要求测量并记录,由测量值数据算出单端和双端输出的电压放大倍数。

注意先调好直流信号的OUT1和OUT2,使其分别为+和,再接入Vi1和Vi2。

3、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将输入Vi、Vi2短接,接到信号源的输入端,信号源另一端接地。

直流信号分先后接OUT1和OUT2,分别测量并填入表。

由测量数据算出单端和双端输出的电压放大倍数。

进一步算出共模抑制比:
CMRR=A d/A C
表数据记录表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