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戏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以及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子游戏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作用以及方法
【摘要】以家长、小龄听障幼儿为教学主体,以亲子互动游戏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可以让听障儿童和家长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将听障儿童的语言学习生活化,
发展听障儿童的认知能力,让听障儿童学会沟通和交流。同时,亲子互动游戏使家长成为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伙伴和促进者。
【关键词】亲子游戏听障儿童康复作用听障儿童亲子游戏是针对小年龄听障儿童进行的一种
以家长、听障儿童为教学主体,以亲子互动游戏为主要形式,以正常幼儿教育涉及的
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发展为指导,并进行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等方面全面康复的教育教学活动。目前听障儿童康复机构的亲子游戏活动是由父母带小儿到康复机构以组别的形式组织亲子活动,在老师带领下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学会聆听,教会父母训练方法。亲子游戏活动环境轻松,又有最亲近的人在身边,小儿更有安全感,同时父母和教师之间、家长和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1]。亲子游戏是促进听障儿童心理、语言发展的关键,更是开展早期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的主要方式。
亲子游戏架起了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沟通的桥梁
安全、愉快、宽松的环境是构建有效互动的前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听障儿童才能在游戏活动中感到心情愉快、温馨舒适、有安全感。在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听障儿童才能大胆表现自我,不断增强自信心。
孩子在学习语言时,他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家长。孩子每天和家长相处的时间最长,孩子首先是和家长进行沟通,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如何让孩子和人沟通,进行语言交流?怎样能让孩子体会到沟通的轻松、自如、有趣呢?亲子游戏就是最好的沟通渠道。教师可以通过亲子游戏教会孩子的家人,无论是父母、爷爷奶奶还是兄弟姐妹,都来做游戏,重要的是加入到游戏世界中,体会其中的乐趣。
例如:手指谣:“小山羊,上山坡,吃青草,唱山歌,什么歌?咯咯咯咯咯。”手指谣:“大拇哥,二拇弟,中指搂,四小弟,还有一个----------小妞妞。”这样的游戏可以安排孩子平时或睡前和妈妈一起来做,妈妈说,孩子听,边听边说边做动作。这不仅能发展孩子的听能,言语、节奏感、感受音调的变化,更能拉近亲子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产生安全感。亲子游戏将听障儿童的语言学习生活化
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参与、体验,“生活化”是一种开放性课程观念,符合学前儿童生命、学习与发展的实际目
标。课程“生活化”要求我们从生活中选取课程内容,把富于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从而增加课程的“温情”和“人文精神”。由于听障儿童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更应该充分考虑贴近听障儿童生活的
素材,从而使教育自然而有成效[2]。
教学习语言,就是为了让听障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语言。亲子游戏可以让听障儿童把学习语言变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丝毫感觉不到枯燥乏味。例如:做亲子游戏:“玩面面”,妈妈先教孩子学说面粉、盆子、油、盐、水等名词,然后一边和面,一边教孩子理解和表达搅搅、揉揉、搓搓、加水、压压、按按等动词,以及形容词软软的、白白的、湿湿的、光光的等,让孩子共同参与到玩面活动中来,孩子的兴趣会非常浓厚。一边动手,一边学说话,他们会认为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游戏当中,妈妈可以根据当时的情景,扩展语言,丰富语言。比如:妈妈将面粉抹到了脸上,变成了花脸妈妈,孩子一定会很开心,也去模仿妈妈。这时就可将游戏拓展、延伸到照镜子、变鬼脸等。
在亲子游戏中发展听障儿童的认知能力
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和随意性占主导地位。实践是认知的基础,提供活动的机会是促进听障儿童主动学习的重要条件[2]。亲子游戏为聋儿的探究活动创造了宽
松的环境。例如:让聋儿和妈妈一起来比赛拼图、穿珠、找
出一样的小动物、进行物品的配对练习;通过猜拳游戏:“石头、剪刀、布”决定比赛顺序,然后确定比赛规则,胜者可以获得一枚小印章或者小贴片等。这些游戏在认知的同时还能激发听障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运用亲子游戏让听障儿童学会沟通和交流我们学习语言必须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达到熟练掌握。因此,在听障儿童亲子游戏中,教师应为聋儿创设一个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宽松、自由的语言交流环境,能让聋儿体验到运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乐趣,体验初步的交往关系。角色游戏、表演游戏能让听障儿童有说话的愿望,增加聋儿间的沟通、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聋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可以通过“娃娃家”、“买东西”、“理发店”、“逛超市”、“看病”、“小熊请客”等游戏,教师和家长分别给听障儿童做示范,使用“轮替”的技巧,每人扮演不同角色,使用不同语调、语气的语言进行对话交流,让聋儿从观察到参与,逐步借助言语的交流来完善游戏,实现对现实生活中人们行为的模仿和再现。听障儿童会将这些在亲子游戏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的态度、方法迁移到其他的实物游戏和伙伴游戏中去,在与教师和家长的交流中发展了语言,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沟通。
亲子游戏让家长成为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伙伴和促进者
被称为“伙伴”的人之间是彼此平等的,拥有对等的权利和义务,而非其中一方依赖或受控于另一方,任何一方都应被尊重和信任。同时,被称为“伙伴”
的人之间是彼此合作的关系,他们出于共同的目标联合在一起,共同出谋划策,制定行动方案,通过合作的形式实现目标[3]。亲子游戏让家长和孩子平等地参
与其中,家长不再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而是和孩子相互合作一起努力完成游戏任务。亲子游戏能够给孩子和家长双方都带来乐趣,听障儿童在愉快的心情中主动寻
求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体会到创造和成功的快乐;家长也能通过亲子游戏在教给听障儿童一些知识和技巧、引发孩子语言的发展的同时,体会到亲子交流的幸福。亲
子游戏还改变了只将听障儿童纳入康复对象的传统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康复模式,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家长和孩子交流的技能,增加了家长对听障儿童康复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家长在聋儿康复中的积极作用。
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4]。听障儿童在亲子游戏中能够获得聆听习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建立交流与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