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混淆中药材鉴别
常用易混淆中药经验鉴别
小通草
杜仲
厚朴
地骨皮
五加皮
香加皮
白鲜皮
牡丹皮
海桐皮
合欢皮
金银花
山银花
玫瑰花
月季花
枳实与青皮
补骨脂
女贞子
山茱萸
吴茱萸
砂仁
益智仁
车前子与菟丝子
地肤子与蛇床子
紫苏子与白芥子
杏仁
桃仁
鱼腥草与金钱草
马齿苋与大青叶
萹蓄与瞿麦
益母草与泽兰
大蓟与小蓟
田基黄
香薷
荆芥
石膏
滑石
龙骨与天竺黄
赤石脂
珍珠母与石决明
乳香
没药
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
蜈蚣
天然牛黄
犀角
犀角鱼子纹
冬虫夏草
常用易混淆中药饮片经验鉴别
人参
西洋参
黄芪
甘草
板蓝根与党参
当归
独活
牛膝
川牛膝
白芍
赤芍
山药
天花粉
无硫山药
白芷
防己
北沙参
桔梗
干姜与片姜黄
徐长卿
细辛茯苓粉葛根制黄精熟地玄参与地黄
山豆根
北豆根
木通
川木通
制天南星与熟附子
醋三棱与醋莪术
浙贝母与重楼
重楼药材
红藤
鸡血藤
通草
几种常见易混中药的鉴别
几种常见易混中药的鉴别目的:区别使用一些性状相似的常用中药材,因其功效主治有别,易引起临床使用混淆,临床误用,延误临床疗效,造成医疗事故。
方法:经查阅文献资料,系统地整理出一些常用中药材的来源以及采用性状鉴定的方法来鉴别药材,需要中药师具备扎实的业务技能。
结果:通过简易的性状鉴定的方法可以区别一些常用中药材。
一些性状相似而来源不同的中药其功效主治有别。
结论:性状鉴定的方法简单有效。
由于药材性状鉴别不同,功效主治各有侧重,临床药师应正确区别使用。
标签:中药;性状鉴别;功效主治;区别使用从事中药饮片工作十几年来,笔者发现几种药材常混有极难区别的伪品,或同科属植物但药效不同却混用。
为确保用药安全有效,今将其总结如下,与同道共飨。
1 山药1.1 正品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的功效。
饮片断面白色,颗粒状,品味甘淡微酸,嚼之具黏性。
1.2 伪品几种伪品与山药极其相似,但无补益之功。
①参薯:为薯蓣科植物参薯的干燥根茎,其断面呈淡黄色,品之淡而无味。
②山薯:为薯蓣科植物山薯的干燥根茎,其断面淡黄色且散有浅棕色点状物,品之味微酸而无甘味。
③木薯:为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干燥块根,其断面乳白色,近边缘处有环纹,中央部位可见一细木心及放射状的黄色小点,有的有裂隙,品之淡而无味,嚼之有纤维性。
④番薯:为旋花科植物番薯的干燥块根,切面淡黄白色,可见淡黄棕色的“筋脉”或线纹,近皮部可见淡黄色的环纹,质脆,略有香气。
2 冬葵子2.1 正品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的干燥成熟种子,有利尿通淋、下乳、润肠的功效,用于治疗淋证、乳汁不通及便秘。
2.2 伪品目前药材所用的冬葵子大多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具有清湿热、解毒、退翳的功效,用于痢疾、痈肿及目翳的治疗,也可用于治疗淋证、小便涩痛。
3 白薇与白前①白薇:为萝藦科植物白薇的干燥根。
药材表面呈棕黄色,断面皮部黄白色,呈马尾状多弯曲,品之味苦,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治疗阴虚发热。
中药材辨别使用防止混淆的几个要点
中药材辨别使用防止混淆的几个要点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然而,由于中药材的种类繁多,并且有些药材在外形、性状上非常相似,容易发生混淆使用的情况。
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疗效,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辨别使用的要点。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辨别使用的几个关键要点,帮助读者避免混淆使用中药材的问题。
一、外观特征中药材的外观特征是我们最常用的辨别要点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观察中药材的颜色、形状、质地等方面的特征。
例如,枸杞子的颜色应为红色或橙红色,而不是偏黄或发黑的颜色;山楂的形状应该是扁圆形,而不是长形或扁长形。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嗅觉来辨别中药材的气味,某些中药材具有独特的气味,如广藿香具有香气,川芎具有特殊的辛香味。
二、质量标准中药材的质量标准是用来进行辨别和评估的重要依据。
各种中药材都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其中包括了外观特征、显微特征、含量测定、理化性质等方面的指标。
在购买中药材时,我们应该注意查看商品的质检报告,确保其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三、显微特征显微特征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药材的微小结构特征来辨别的方法。
例如,白芍与川芎在显微特征上有明显差异,通过观察其细胞形态、结构等特征,可以进行准确的辨别。
四、化学成分中药材的化学成分也是辨别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中药材中含有许多活性成分,如黄酮类、生物碱、挥发油等。
通过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可以了解中药材的成分组成,进而辨别它们的真实身份。
例如,当我们购买当归时,可以通过测定其有效成分——川芎内酯的含量来判断其质量好坏。
五、药材功效中药材在临床上具有不同的功效和应用,这也可以作为辨别使用的要点之一。
在使用中药材时,我们需要根据其药性和功效来选用合适的药材。
例如,当我们需要用于舒肝解郁、调理气血的时候,就应该选用适合的中药材,如当归、白芍等。
总结中药材辨别使用的要点涉及外观特征、质量标准、显微特征、化学成分和药材功效等多个方面。
在购买和使用中药材时,我们应该注意对这些要点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药材的真实身份和有效性。
易混中药材鉴别
易混中药材鉴别一、易混中药材鉴别歌诀月季花与玫瑰花:前者花形为圆球,色泽粉红或紫红,花托呈长形。
后者花形略似球,多呈紫红色,花托为球形。
女贞子与鸭蛋子:前者卵圆,色呈灰黑有皱纹,单仁多数双仁少。
后者核果卵圆形,表面黄棕或黑褐,两头稍尖壳脆硬,内有种仁仅一枚。
赤小豆与相思豆:前者长圆稍扁形,种皮暗紫平滑亮,种皮质坚不易碎,脐中凹陷一纵沟。
后者状为卵圆形,一头黑亮余均红,黑处中间白脐点。
韭菜子与葱子:前者灰黑半卵形,上面凸起下面平,内有白仁韭菜味。
后者色黑三角形,上凸纵棱下略平,内仁甘辛葱味浓。
北沙参与南沙参:前者根茎圆柱形,表面黄白纵纹生,断面黄质坚而脆。
后者圆柱或圆锥,淡黄白色横纹生,质地轻松易折断,断面黄白味微甘。
淡竹叶与苦竹叶:前者叶片纵向卷,叶梢边缘生白毛,叶面绿色或淡绿,叶脉平行气味淡。
后者叶面茸毛生,边缘一侧细齿形。
天花粉与山药:前者块根圆柱形,表面黄棕或淡黄,横面白色呈粉性,放射花状明显见。
后者块根略弯形,断面白色呈颗状,且无木质纤维状。
粉防己与广防己:前者别名汉防己,其根圆柱弯曲形,细纵皱纹横皮孔,断面灰白粉性多,轮纹稀疏有苦味。
后者根形与前同,多皱沟无横皮孔,断面灰白粉性少。
元明粉与滑石粉:前者为芒硝风化成,白粉无臭味苦咸,吸湿易于水中溶。
后者手捻滑腻感,无臭无味水不溶。
二、实例:识别真假紫草紫草又名紫丹、地血,为紫草科植物硬紫草的根,多生于高山野草丛中或向阳坡地,每年四、五月份或九、十月间挖根采集,除去残茎及泥土,晒干或微火烘干即可入药。
此药在采集加工时不可水洗,以防退色。
其性寒,味苦,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血衄血、尿血、血痢、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等症。
市场上有以蔷薇科植物委陵菜(俗称北紫草)冒充硬紫草,使用时注意鉴别。
真品硬紫草:外观呈扭曲的圆柱形或呈纺锤形,长约7~15厘米,直径约0.7~2厘米,根头部具茎残基,常有侧根。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研究
中药调剂中易混淆中药饮片鉴别方法分析研究
中药调剂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不同中药饮片易混淆的情况,因为这些药材的外形和性质很相似,容易被混淆。
为减少混淆,保证调剂效果和患者的安全,需要掌握一些中药饮片鉴别方法。
一、外观特征鉴别法
中药饮片的外观特征是鉴别的基础,外观特征包括色、形、气味和质地等。
不同中药饮片的外观特征是不同的,因此通过对外观进行观察就可以初步区分。
例如,麻黄和桂枝都是长条状,但麻黄的色泽偏黄,表面有细白毛,气味浓郁,而桂枝的色泽较白,表面光滑细腻,气味清香,因此通过外观特征就可以明显区分这两种药材。
二、药材性质鉴别法
例如,人参和白术都是甜味性平药,但人参性质温补,主治气虚乏力等症状,而白术性质开胃健脾,主治脾胃虚弱等症状,因此通过药性也可以明显区分这两种药材。
三、微观结构鉴别法
微观结构鉴别法是通过显微镜等工具观察中药饮片的微观形态,来区分不同的中药饮片。
微观结构包括植物细胞的形态、大小、生长情况等。
例如,当归和芍药都是常用的血活药,但在显微镜下观察,当归的细胞大小较小而密集,芍药的细胞较大而松散,因此可以通过微观结构鉴别这两种药材。
总之,中药饮片鉴别方法非常多样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中药饮片鉴别技能,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十种易混中药的鉴别
十种易混中药的鉴别摘要】主要从性状方面介绍了龙胆与远志、猫人参与藤梨根、紫苏梗与青蒿梗、通草与小通草、水半夏与半夏、等几种易混中药材的区别,为实际工作中鉴别该类药材提供参资料。
【关键词】中药材混淆品伪劣品鉴别中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与疾病的康复。
我国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加之某些中药饮片外形极其相似, 不易区别,因而在购销与调剂时极易混淆,造成差错事故,给病人用药安全带来威胁。
这类中药伪品与正品名字相似,功能主治相近,外观性状相仿,而市场价格相差很远,在销售使用中易混淆不清。
一些不法商贩利用这些特点,以次充好,以廉充贵,鱼目混珠,牟取暴利。
近年来,中药材品种混淆使用问题时有发生。
有的是名称相似易混,有的是外形相似易混,有的则因价格相差甚远故意掺混。
笔者将临床中遇到的一些常见易混品种药材的经验鉴别方法报道如下,仅供参考。
1 龙胆与远志二者来源不同。
龙胆为龙胆科植物龙胆、条叶龙胆、三花龙胆或坚龙胆的干燥根及根茎。
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
远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
龙胆饮片性状:“龙胆”为圆柱形的段,直径0 2—0.3era。
根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
具纵皱纹或横皱纹;质脆;切而皮部黄白色,木部色较浅,维管束点状环列。
根茎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0.3一lem,有的可见残茎、茎痕或根痕。
气微。
味极苦。
“坚龙胆”根表面棕褐色,覆有膜质易脱落的外皮,无横皱纹;切面皮部黄棕色,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离,维管束集生于中心部分。
根茎具片状易剥落的外皮。
远志饮片性状:为圆柱形的段,略弯曲,直径0.3~0.8cm。
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有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黄色,术部黄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
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制后无刺喉感。
鉴别要点:龙胆药用部位包含根茎,外面常可见残茎、茎痕或根痕,口尝味极苦。
远志药用部位无根茎,苦味低于龙胆,但有辛味,且生品口尝有刺喉感。
这11种中药最易与伪品混淆,千万别弄错了!
这11种中药最易与伪品混淆,千万别弄错了!1、玫瑰花【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玫瑰的花蕾。
【混淆品】同科植物月季花。
【鉴别】玫瑰花---花梗上具毛茸,花柱头略高出花托口,远低于雄蕊月季花---花梗上无毛茸,花柱头远高出花托口,长于雄蕊-玫瑰花伪品-月季花2、谷精草谷精草和夏枯草及蒲黄应为带总花梗的花序,常见为全草。
蒲黄应为花粉,常见夹带花丝及花药囊碎片(草蒲黄)谷精草谷精草全草3、密蒙花【来源】本品为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花蕾及其花序。
【混淆品】瑞香科植物结香的花蕾及其花序。
【鉴别】花序多呈不规则圆锥状排列;全体密被灰黄色或棕黄色的短茸毛;单朵花有花萼与花冠之分,花冠钟状,雄蕊4枚,一轮排列…………密蒙花花序多呈半球形;全体密被黄白色绢丝状柔毛;单朵花无花萼与花冠之分,花萼管状,花冠退化,雄蕊8枚,二轮排列…………结香密蒙花伪品-结香4、瓜蒌子【来源】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种子。
【混淆品】同科植物长萼瓜蒌的种子。
【鉴别】呈类长方形,环圈近中部,边缘较厚而饱满…………长萼瓜蒌呈扁圆形或长圆形,环圈近边缘,边缘较厚而饱满…………瓜蒌瓜蒌子双边栝楼混淆品-长萼栝楼混淆品-长萼栝楼湖北栝楼5、巨胜子【来源】本品为川续断科植物续断的果实。
【混淆品】川续断科植物毛川续断的果实。
【鉴别】较粗,长5~7mm,顶端具明显突出的喙状4裂,柱头突出不明显…………巨胜子较小,长4~5mm,喙状突出不明显,柱头突出明显…………毛川续断巨胜子伪品-毛川续断6、花椒应为果皮,常见带较多的种子(椒目)。
木通介绍1、木通:为木通科植物五叶木通或三叶木通的藤茎。
2、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藤茎。
3、川木通: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藤茎。
4、通草:大通草和小通草7、小通草【来源】本品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中国旌节花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的茎髓。
【鉴别】1.表面有浅纵条纹,水浸后无粘滑感…………青荚叶a.表面无浅纵条纹。
几组易混中药鉴别要点
几组相似中药的鉴别1.玫瑰花和月季花玫瑰花:本品为蔷薇科植物玫瑰的干燥花蕾。
药材性状:本品略呈半球形或不规则团状,直径0.7~1.5cm。
残留花梗不过0.5cm,上被细柔毛。
花托半球形,与花萼基部合生。
萼片5,披针形,黄绿色或棕绿色,被有细柔毛。
花瓣多皱缩,展平后宽卵形,呈覆瓦状排列,紫红色,有的黄棕色。
雄蕊多数,黄褐色。
花柱多数,体轻,质脆。
气芳香浓郁,味微苦涩。
性味归经:温;甘、微苦;归肝、脾经功能主治: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用于肝胃气痛,食少呕恶,月经不调,跌扑伤痛。
产地: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四川等地。
月季花: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月季微开时采摘的干燥花。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5~2.5cm。
花托长圆形,萼片5,暗绿色,先端尾尖。
花瓣呈覆瓦状排列,有的散落,长圆形,紫红色或淡紫红色。
体轻,质脆。
气清香,味淡、微苦。
性味归经:甘,温。
归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
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地:江苏、山东、山西、河北等地。
鉴别要点:1:月季花花托长圆形或倒圆锥形;玫瑰花花托半球形。
2:月季花花萼稍反卷,萼片不被细柔毛;玫瑰花花萼向上包卷,萼片被有细柔毛。
3:月季花香气不甚浓;玫瑰花香气浓郁,搓揉后更甚。
2.土茯苓与菝葜土茯苓: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除去须根干燥根茎。
药材性状: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切片,厚1~5 mm,直径2~5cm。
边缘不整齐。
表皮面黄棕色至棕褐色,有的可见坚硬的残留须根。
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
质略韧,粉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
气微,味微甘、涩。
性味归经:甘、淡、平。
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除湿,解毒,通利关节。
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产地: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四川等地。
菝葜:本品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干燥根茎。
药材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切片,直径1~4cm。
表皮红棕色至棕褐色,有的可见坚硬的残留须根。
10种易混淆中药材鉴别考试
10种易混淆中药材鉴别考试
以下是10种易混淆中药材的鉴别要点:
玫瑰花与月季花:玫瑰花以行气活血、疏理肝郁而擅长,主要用于肝胃不和、胸闷胁胀、胃脘疼痛等症;月季花长于活血调经,主治肝郁不舒、经脉阻滞、胸腹胀痛、月经不调等症。
人参与西洋参:人参的“芦头”、“芦碗”、“珍珠点”、“艼”等特征明显;西洋参的质地较轻,表面横纹细密。
鹿茸与鹿角:鹿茸为雄鹿的嫩角,有茸毛、血液;鹿角为已骨化的角或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无茸毛,无血液。
秦艽与龙胆:秦艽呈类圆形或椭圆形,上端残留茎基或茎痕,下端渐细如根;龙胆根茎呈不规则块状,表面有突起的细根痕。
当归与独活:当归为较粗壮的圆柱形根,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独活为较细长的圆柱形根,下部有多个细长的根茎。
南沙参与北沙参:南沙参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皱纹;北沙参呈细长圆柱形,表面淡黄白色,略粗糙,有纵纹。
川贝母与平贝母:川贝母表面为类白色或浅黄色,质坚实而致密;平贝母表面为白色或黄白色,质松脆。
天花粉与葛根:天花粉为长圆柱形或连珠状不规则块片,颜色多为黄白色;葛根呈圆柱形,具纵纹。
前胡与柴胡:前胡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皮孔;
柴胡表面淡棕色至深棕色,具纵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
桑螵蛸与海螵蛸: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海螵蛸为乌贼科动物无针乌贼或金乌贼的干燥内壳。
易混中药饮片鉴别 总结
易混中药饮片鉴别总结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是中药质量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以几种常见易混中药饮片为例,进行内容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总结。
一、鳞毛状冬虫夏草与驴肉补品饮片的鉴别1.外观鉴别:鳞毛状冬虫夏草:形状呈现鳞片状,颜色深棕色或黑褐色,表面有光泽,质地较硬。
驴肉补品饮片:形状呈现不规则的长条状或块状,颜色红棕色或棕色,表面有一定的纤维,质地较软。
2.气味鉴别:鳞毛状冬虫夏草:气味独特,有一股较为浓郁的香气。
驴肉补品饮片:气味较为特殊,有一定的腥味。
3.显微镜下鉴别:鳞毛状冬虫夏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其表面有许多鳞片状物质,并有均匀分布的石细胞。
驴肉补品饮片:显微镜下可见其组织结构松散,含有较多的肌肉纤维。
二、野生玛咖与沙棘叶的鉴别1.外观鉴别:野生玛咖:形状呈现不规则的片状或颗粒状,颜色呈黄白色或黄色,表面光滑。
沙棘叶:形状呈现椭圆形或披针形叶片,颜色呈浅绿色或暗绿色,叶表面具有细小的毛刺。
2.气味鉴别:野生玛咖:气味较为特殊,有一股浓郁的香气。
沙棘叶:气味略带植物的清新香气。
3.显微镜下鉴别:野生玛咖:显微镜下可见其细胞壁呈玛咖特有的菱形结构,并有亮度较高的油脂小滴。
沙棘叶:显微镜下可见其表皮细胞具有不规则的表面纹饰,并有孔径较大的气孔。
通过对以上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指导意义:1. 需要根据饮片的外观、气味和显微镜下的观察进行鉴别,综合判断饮片的真实身份。
2. 在鉴别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准确观察和分析饮片的微观结构与特征。
3. 鉴别时重点关注鳞毛状冬虫夏草与驴肉补品、野生玛咖与沙棘叶的区别,防止因易混而导致中药品质量问题。
4. 加强对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中药饮片鉴别水平,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保障。
通过以上鉴别总结,相信大家对易混中药饮片的鉴别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进行鉴别和判断,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和安全。
容易混淆的几种中药2:过来看能辨别吗?
容易混淆的几种中药2:过来看能辨别吗?轻松识别名称相似的中药材不是问题!中药中有一些名称极易被混淆的中药材。
考生需要花费一番功夫去区别它们的特性。
运用归纳整理的方法可以轻松识别易混淆中药。
备考医疗卫生招聘中药学,扎实的基础知识很重要。
看看这几张图片,看看你能辨别出来吗?可先将答案写在评论区再看最后答案。
123456答案分别是从上到下:北沙参、南沙参、芦根、芦竹根、赤芍、白芍(认出了吗)【一】北沙参与南沙参北沙参味甘,微寒。
归肺、胃经,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主要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痰少、咽喉干燥等。
南沙参性味、功用与北沙参相似,但效力较北沙参弱;此外,略有祛痰、补气的作用,主要用于肺燥咳嗽及温热病后气液不足。
【二】芦根(苇根、苇茎)、芦竹根芦根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根茎。
别名:芦茅根、苇根、芦柴根、苇子根、芦芽根、芦头等。
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功能: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
用于热病烦渴,胃热呕哕,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15~30g;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用。
芦竹根为禾本科植物芦竹的根茎。
别名:芦荻头,楼梯杆。
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
功用:清热利水。
主治热病发狂,虚劳骨蒸,淋病,小便不利,风火牙痛。
用法与用量:15~30g;或熬膏。
芦竹根长于清胃热、利水;芦根长于清肺、胃等气分热。
芦根的嫩茎称为苇茎或芦茎(药材商品一般根、茎混用);其性能、功用、用法用量均与芦根相同,然苇茎更长于清肺排脓,多用于肺痈,如千金苇茎方。
二者同科不同属,故药材不同。
【三】赤芍与白芍赤芍味苦,性凉,具有化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对肠风下血、月经不调、自汗盗汗、目赤肿痛、腹痛、胁痛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白芍传统上多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主治头晕、头痛、胸胁疼痛、痢疾腹痛、阑尾炎腹痛、腓肠肌痉挛、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症。
怎么样光看图片你能辨别出来吗?中公卫生人才网还会推出卫生招聘考试相关的中医复习资料,望考生持续关注!。
10种外观相似的中药材
中药材种类繁多,其中有些外观相似,容易混淆。
以下是10种外观相似的中药材:1. 黄芪与苦参: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质硬而韧,断面纤维性强;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表面黄白色或淡灰黄色,质松脆,断面纤维性弱。
2. 白芍与赤芍: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表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或略带棕红色;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赤芍的干燥根,表面棕红色或暗褐色,质松软,断面棕红色或类白色。
3. 当归与独活: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质较硬,断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
4. 防风与柴胡: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质松脆,断面黄白色;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的干燥根和根茎,表面淡棕色至黑褐色,质坚硬,断面黄白色。
5. 前胡与桔梗:前胡为伞形科植物前胡的干燥根,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质柔软,断面黄白色;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干燥根,表面淡黄色至灰黄色,质坚硬,断面黄白色。
6. 白术与苍术: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质坚硬,断面黄白色;苍术为菊科植物苍术的干燥根茎,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质较硬,断面黄白色。
7. 山药与天花粉: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块茎,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质坚实;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干燥块根,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质松软。
8. 葛根与粉葛: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茎,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粉葛为豆科植物葛藤的干燥根茎,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
9. 泽泻与川牛膝: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干燥块茎;川牛膝为苋科植物川牛膝的干燥根。
两者均为圆柱形、稍弯曲、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
10. 熟地与生地: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干燥块根;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
两者均为圆柱形、稍弯曲、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
18组易混中药的鉴别
86・二、天廓伪品1.马铃薯马铃薯来源于茄科植物马铃暮的干燥块茎。
性状呈椭圆形,略扁,长4~lOem.直径2--5cm。
经去皮加工后形状较似天麻.有的顶端有茎基痕.基部无圆形疤痕.表面亦无点状环纹,千透后有细裂缝。
表面灰黄或棕色,略光滑,可见网状裂纹和横向皱纹,无须根痕。
嚼之柑赋而不脆,不粘牙。
断面浅灰棕色,角质样,无臭,味淡。
2.大丽萄太丽菊为菊科植物大丽菊的干燥块根。
性状呈长纺锤形,稍弯曲.有的压扁或切成两瓣.长6-lOem,直径3~4.5era,表面灰白色,有纵沟纹,顶端及尾部星纤维状,质硬,断面类白色,角质样,徽臭,味淡,内皮层外侧有分泌腔,无草酸钙晶体,粉末醇浸液加硝酸汞试液,加热.有黄色沉淀生成。
3.紫菜莉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菜莉的干燥根。
形状呈长圆锥形,稍弯曲,多已压扁,长6~12cm.直径1.5-4cm,表面灰白色或灰棕黄色,有扭曲的纵沟纹和支根痕,质坚硬、断面黄白色,角质状.可见点状维管束,呈同心环状排列.无臭、昧淡、有刺喉感。
薄壁细胞中含大量草酸钙针晶束。
粉末醇浸液加硝酸汞试液.加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4.商陆商际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根,经加工伪充天麻,多呈纺锤形,压扁状,顶端常有基茎残留,或两端均为切面痕,外表有支根痕,断面可见同心环状层纹。
昧淡,麻舌。
其伪品多数煮或燕后加工成天麻形状.需注意鉴别。
18组易混中药的鉴别广东省汕头市中心医院(515031)罗梓河翁舜章中药是用以防病、治病、保健、延年益寿的药物。
其品种或药用部位不同,则其功能主治不同.故不可混用,必须认真加以鉴别。
近年来,我舸在工作中经常遇见一些外形相似的中药材相互混用。
现将18组易混淆品种的鉴别要点分述如下。
1.广防己与粉防己广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根,呈圆柱形,质坚而韧,断面灰黄色.有明显的车轮纹,横切面韧皮部含草酸钙簇晶;而粉防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已的根.呈不规则圆柱形,两端稍细,中间肥满,弯曲,形似猪大肠。
常用易混淆中药区别表
生姜干姜高良姜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温中,回阳,温肺化饮散寒止痛,温中止呕来源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相同点同出一物,均味辛而能温中散寒,治中寒诸症。
均辛热归脾、胃经。
功善散寒温中、止痛止呕,治阳虚中寒之脘腹冷痛吐泻。
区别生姜为当年之鲜根茎。
性微温而药力较缓既走表又走里;走表能发汗解表散寒,治风寒感冒轻症;走里能温中止呕开胃、温肺止咳,治胃寒呕吐、消化不良、及风寒咳嗽。
此外,习惯认为生姜又能解鱼蟹及生半夏、生胆南星之毒干姜则为往年之干根茎,性热而药力较强,功专走里,善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治阳虚中寒之腹痛吐泻、亡阳欲脫及痰饮咳喘。
干姜长于温脾阳,高良姜长于散胃寒;干姜又能回阳通脉,温肺化饮,治亡阳欲脫与寒饮咳喘,而高良姜则不能。
*其他*1.姜皮、生姜衣:味辛;性凉,行水消肿; 2.生姜汁:功同生姜,但偏于开痰止呕。
3.炮姜: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功能温中散寒,温经止血。
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4.煨姜:辛,温。
和中止呕。
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
生姜、干姜、高良姜的区别川贝与浙贝川贝浙贝性味甘,苦,微寒。
归肺、心经。
苦,寒。
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开郁散结。
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相同点药性均为寒凉,均具清热化痰,散结消肿之功,治痰多咳嗽、瘰(luo)疬疮痈等症。
区别川贝母偏于甘润,兼能润肺止咳,善治肺虚久咳、燥咳不已;浙贝母偏于苦泻,清热化痰,散结力强,多用于痰热及外感风热咳嗽,瘰疬疮痈等症。
来源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或梭沙贝母的干燥鳞茎,前三者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习称“炉贝”。
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牛蒡子与牛大力牛蒡子牛大力来源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又名大力子、鼠粘子、恶实等为豆科崖豆藤属植物美丽崖豆藤以根入药功效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
补虚润肺,强筋活络。
几种易混淆中药的分类及区别
3 . 1
独 活与羌活
独活祛风胜 湿 ,散寒止痛 ,主 治腰 以
干燥成熟果 肉 ,气微 ,味酸、涩 , 性 微温 ,补益肝 肾,涩精 固脱 。吴茱 萸为芸香 科植物 吴茱 萸 或疏毛吴茱 萸 的干燥近 成熟果实 ,气辛 ,味苦 ,性热 ,有小毒 , 散寒 止痛 ,温 中止
柱状 , 有盘节 ;有的顶端带有残茎 ,细圆柱 形 , 断面 中空 ;
根 茎 节 处 周 围 生 多 数 根 ;根 呈 细 长 圆 柱 形 , 表 面 淡 黄 白 色
作者单位:3 1 1 2 0 0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中药房 通信 作者:马 平 , E ma i l : 3 9 2 0 4 4 0 4 9 @q q . c o m
中国 乡村 医药 杂志
几种易混淆中药的分类及区别
马 平 彭 莉 洪 国芬
中药材 由于药名相 似 ,外形 、功 效相近 或同种 药物炮
制 方 法 不 同 ,在 中药 处 方 及 调 剂 过 程 中容 易 发 生 混 淆 ,影 响 临 床 疗 效 和 用 药 安 全 。现 将 工 作 中遇 到 的 易 出 现 药 品 混
4 0
半夏为 清半 夏用鲜竹 沥淋洒 拌匀 ,待竹沥 被吸尽 后晒 干 ;
长于 清热 化痰止 咳 。 4 . 2 生 南 星 、制 南 星 、胆 南 星 生 南 星 是 天 南 星 科 多 年 生
( 下转 4 3页 )
呕 ,助 阳 止 泻 。
下风寒 ,头痛无汗 ,风寒 湿痹 , 项强筋急 ,善治上半 身疼
浅谈几种常用易混中药材的性状鉴别
浅谈几种常用易混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摘要:目的:研究几种常用易混中药材的性状鉴别方法。
方法:按照性状鉴别方法,对形状相近的几种常用易混中药材进行鉴别分析,讨论半夏与水半夏、黄芪与蜀葵、白头翁和委陵菜、天麻和紫茉莉之间存在的差异。
结果:半夏与水半夏可以根据形体、外表痕迹及颜色、味道进行性状鉴别。
黄芪与蜀葵可以根据质地、粉性、嚼味进行性状鉴别。
白头翁和委陵菜可以根据中药材部位、颜色以及是否存在涩味进行性状鉴别。
天麻和紫茉莉可以根据中药材部位、断面颜色、是否存在鹦哥嘴、味道进行性状鉴别。
结论:常用易混中药材可以分别从中药材部位、形体、外表痕迹、颜色、味道、质地、鹦哥嘴等方面进行性状鉴别。
关键词:常用易混中药材;性状鉴别前言:中药材鉴定过程中经常发现,有些常用中药材被其他药材混充,导致临床药效出现问题,对中药治疗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保证中药治疗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对中药材质量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其中中药材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半夏与水半夏、黄芪与蜀葵、白头翁和委陵菜、天麻和紫茉莉的性状鉴别方法,务必杜绝几种常用易混中药材被混用或混充的现象。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半夏与水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半夏,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梨头尖属植物水半夏[1],二者同科不同属,半夏与水半夏的常用中药材均为块茎。
半夏块茎中药材为球形或近似球形,水半夏块茎比较干燥为椭球形、圆锥形、半球形,二者中药材块茎的型体存在一定差异,可以根据是否为球形进行分辨。
半夏直径 1~1.5cm,水半夏直径 0.5~1.5cm,因此从直径参数来看半夏与水半夏容易被混用。
半夏表面颜色为淡黄色或白色,水半夏表面颜色为淡黄色或类白色,很难根据颜色分辨半夏与水半夏。
半夏存在茎痕和点状根痕,水半夏存在叶痕或芽痕,但是半夏点状根痕为棕色,而水半夏叶痕或芽痕为黄棕色,半夏与水半夏在该方面存在一些不同,但是同样很难据此进行鉴别。
半夏断面洁白色、粉性、无臭味,水半夏断面无正品样半透明状、质地较轻,而且味辛辣、麻舌、刺喉,因此可以根据气味和重量进行鉴别。
常见中药饮片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常见中药饮片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从事中药工作多年来,笔者发现不少中药药材混有难以区别的伪品,可能来源于正品的同科属或不同科属,但是功效确有很大的差异,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高效,现总结如下。
1 半夏1.1 正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nata (Thunb. )Rbeit. 块茎。
生半夏,为类圆球形,大小不一,有的稍偏斜,顶端有凹痕,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下端多圆平,粉质坚实。
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
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
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类圆形厚片、表面棕色或棕褐色。
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
味淡、微有辣味,嚼之略粘牙。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
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
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
气微,味淡。
半夏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
1.2 伪品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forme (Lodd. )Blnme 的块茎。
块茎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高0.8〜3cm,直径0.5〜1.5cm。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
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 川贝母(松贝)2.1 正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D.Don、鳞茎的切片。
为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 未抱部分呈新月型, 匀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 1-2 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质硬而脆,断面白色, 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川贝母味甘、苦,微寒,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燥热咳嗽等病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混淆中药材鉴别总结
半夏与水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个货呈类球形,有的稍微偏斜,较水半夏偏于球形,其顶端有凹陷的茎痕,下端钝圆。
较为光滑。
断面洁白富于粉性。
水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的块茎,个货呈椭圆形或类圆锥形,稍小于半夏,顶端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断面白色粉性,但稍逊于半夏,断面颜色稍重于半夏。
商陆与人参
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的干燥根,其饮片最大的特点就是横切面形成多个凹凸不平的同心性环纹,俗称“罗盘纹”,纵切片不规则长方形,弯曲或卷曲,木质部呈多数隆起的纵纹,质硬,不易断,味甘淡,久嚼麻舌。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其顶端根茎习称芦头,稀疏的凹窝状茎痕习称芦碗。
断面形成层环处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点状树脂道散布及放射状裂隙,气微香而特异,味甘。
何首乌与红药子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其断面浅红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4~11个异常维管束,形成“云锦状花纹”,中央形成层环明显。
红药子呈不规则团块状,紫褐色至深红色,较何首乌色深,断面皮部无“云锦状花纹”,髓部有异常维管束。
关木通与川木通
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的干燥藤茎,表面灰黄或浅棕黄色,有残余栓皮,横切面皮部窄色浅,木部有整齐的导管小孔与类白色射线交叉成蜘蛛网状,髓部不明显。
摩擦残余粗皮有樟脑样臭气,川木通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的干燥藤茎,表面残余皮部易撕裂,皮部黄棕色。
较关木通深,木部导管孔被类白色射线分隔成若干束,中心有类白色或黄棕色的髓,有时为空腔。
秦艽和龙胆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 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干燥根的切片。
鉴别特征:①饮片为横切片、长圆形、厚约1 mm,边缘有明显纵沟或凹凸纹。
②切面皮部棕黄色或淡黄色,木部黄或浅黄色。
③切面中央有十字形花纹,将横切面分成四个小方格,俗称方胜纹,每个方胜纹有一半圆形木心。
④气特异,味苦,微涩。
龙胆为龙胆科植物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三花龙胆Gentiana triflora Pall.、条叶龙胆 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或坚龙胆Gentiana nges. cens Franch的根及根茎的切片。
鉴别特征:①饮片为横切薄片,长圆形,厚l-2 mm。
②外表面灰棕色,可见众多细密环纹。
③切面皮部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木部色较浅。
④导管群呈点状环列,隐约可见,髓明显。
⑤皮木比为2:1。
⑥质脆易折断,吸潮后变软,气微,味极苦。
二者的鉴别提要二者的饮片很相似,区别点是:秦艽根茎部切成的饮片,由于木间木栓组织包围维管束而形成方胜纹;龙胆木质部束不连成环,因而木心明显。
秦艽和龙胆在构造上共同点是内皮层细胞分隔;不同点是秦艽木质部内有木间韧皮部束,根茎部切片的髓部还有髓内韧皮部束,而龙胆没有。
生草乌、生白附子
1、生草乌为毛莨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 nezoffii Reichb.块根的切片。
鉴
别特征:①饮片为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薄切片,淡灰褐色。
②外表皮褐色易剥落。
③皮部较窄,灰褐色,形成层环纹不规则呈多角形。
④木部较少宽,淡黄灰色,木质部束在形成层环纹内侧成短束状,皮木之比为1:3—4。
⑤质地坚、气微、味辛辣麻舌、
有剧毒。
2、生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 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的
切片。
鉴别特征:①饮片为类圆形薄切片、白色。
②外表面褐色易剥落。
③切面粉白色,可见6—10个小麻点(维管束),麻点周围常有皱缩纹(为维管束周围薄壁细胞皱缩所致)。
④质坚、富粉性。
气微弱、味辛辣而麻舌,有剧毒。
3、二者的鉴别提要二者饮片很相似,均有剧毒。
区别点是:生草乌外表面较多深陷纵
皱,切面常有裂隙,形成环纹的角偶处多见维管束存在,皮部显淡蓝紫色萤光;生白附子饮片切面多裂隙,裂隙成五角形或六角形,与形成层环纹形状类同,维管束呈点状环列于中柱鞘内侧,维管束周围均有皱缩环纹,皮部有白色萤光。
大血藤和鸡血藤
大血藤和鸡血藤均有“红藤”之异名,但两药的饮片特征和主要效用迥异。
1 大血藤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Iiv.)Rehd.et
Wils.的藤茎的切片…。
鉴别特征:①饮片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厚切片,褐棕或淡褐红色。
②外表粗糙、褐棕色。
③切面皮部红棕,内侧不整齐;木部黄白,与红棕色射线共成放射状花纹(车轮纹),木质束向外成放射状(车轮纹的黄色部分),长短不整齐,且与皮部正好嵌合,导管孔小、众多。
④质坚韧、有弹性,常成片状开裂。
味淡微
涩,气微香。
2 鸡血藤为豆科植物蜜花豆spatholobus sub- erectus Dunn.的干燥藤茎的切
片。
鉴别特征:①饮片的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红棕或红褐色。
②外表粗糙,切面木栓较厚,向内有3~8个偏心性半圆环(异型构造),髓偏向一边。
③质坚实、难折断,断面呈不整齐裂片状,髓部位于正中央,气微、味涩。
3二者的鉴别提要二者外形相似。
区别点是:大血藤皮部红棕色,木部淡黄,极其分明,且木部导孔大,皮部常嵌入木部凹陷处,形成车轮纹。
鸡血藤横切面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聚积,呈红棕色或黑棕色,并与木部相间排列成3~8个偏心性半圆环,髓小,偏于一侧。
当归与独活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根的切片。
饮片呈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
外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
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
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黄白色,形成层环黄棕色,明显。
质柔韧。
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根的切片。
饮片呈类圆形薄片,外表皮灰褐色或棕褐
色。
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
切面皮部灰白色,有多数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黄色
至黄棕色,形成层环棕色。
质较硬,受潮则变软。
有特异香气,味苦、辛,微麻
舌。
粉葛与天花粉
1、粉葛:为豆科植物甘葛藤根的切片。
饮片呈横切或纵切的不规则厚片,大小不
一,外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
体重、质硬、富粉性。
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
气微,味微甜。
2、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根的切片。
饮片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厚片,外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
质坚实,横切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可见黄色木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状木质部。
气微,味微苦。
土茯苓与菝葜
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根茎的切片。
饮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厚片。
外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
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质略韧,折断时有粉尘飞扬,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
气微,味微甘、涩。
菝葜:为百合科植物菝葜根茎的切片。
饮片呈不规则厚片。
外表面黄棕色或紫棕色,切面黄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边缘不整齐,质硬,折断时有粉末飞扬。
气微,味微苦、涩。
茜草与首乌藤
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根及根茎的切片。
饮片呈不规则的厚片或段。
外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及少数细根痕,皮部脱落处呈黄红色,切面皮部狭呈紫红色,木部宽广呈淡黄红色,导管孔多数。
质脆、易断。
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
首乌藤:为蓼科植物何首乌藤茎的切片。
饮片呈细圆柱形段。
外表面紫红色至紫褐色,粗糙,具扭曲的纵皱纹。
节部略膨大,有侧枝痕。
外皮菲薄,可剥离。
切面皮部紫红色、木部黄白色或淡棕色,导管孔明显,中央髓部类白色,疏松、质脆、易断。
气微,味微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