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海洋灾害防御体系

合集下载

2024年防御超强台风应急预案

2024年防御超强台风应急预案

2024年防御超强台风应急预案一、前言2024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灾害性的台风事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台风威胁,世界各国都需要制定应急预案,并加强防御措施。

本篇预案将重点讨论2024年防御超强台风的应急预案。

二、灾害背景分析在2024年,地球面临着气候变暖的严重挑战,海洋表面温度持续升高。

这将导致台风的强度和频率增加,也使得超强台风事件变得更加可能。

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人口密度增加,如果不能及时采取防御措施,将会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破坏。

三、应急预案1. 制定完善的预警系统在2024年,应建立更加完善的预警系统,包括气象预报、海洋监测等多方面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发布渠道。

及时、准确的预警可以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和应对能力,降低灾害损失。

2. 加强基础设施的抗台风能力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台风的威胁,采用抗台风的建筑材料和设计理念。

同时,对于已经建成的基础设施,要进行加固和改造,提高其抗台风的能力。

3. 建立完善的应急指挥体系在台风来临时,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应急指挥体系,由政府主导,多个部门参与。

各级政府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保障信息的流通和资源的调配,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在2024年,还需要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台风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如媒体、学校、社区等,向公众传递台风预警信息和应对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救能力和逃生意识。

5. 建立灾后恢复与重建机制当台风造成重大破坏后,需要迅速启动灾后恢复与重建机制,做好灾区的清理工作,修复基础设施,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同时,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受灾人员尽快走出心理创伤。

6. 加强国际合作在面对超强台风的威胁时,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享信息和经验。

可以通过国际组织和机构,如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等,加强合作和协调,提高全球范围内的应对能力。

四、总结2024年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台风威胁,人类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行应对。

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级别

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级别

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级别摘要:1.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简介2.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级别的划分3.不同级别的海洋灾害应急响应措施4.我国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现状与挑战正文:【一、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简介】海洋灾害应急响应是指在面临海洋灾害威胁时,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为减轻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而采取的一系列应急措施。

海洋灾害应急响应旨在确保快速、有序、有效地应对海洋灾害,降低灾害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级别的划分】根据海洋灾害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应对能力,海洋灾害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1.一级应急响应:针对特别重大海洋灾害,如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的灾害事件。

2.二级应急响应:针对重大海洋灾害,如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影响的灾害事件。

3.三级应急响应:针对较大海洋灾害,如对一定范围内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灾害事件。

4.四级应急响应:针对一般海洋灾害,如对局部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的灾害事件。

【三、不同级别的海洋灾害应急响应措施】各级应急响应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指挥:成立应急指挥部门,统一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制定并实施应急响应措施。

2.信息报告与预警: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灾害信息,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3.应急队伍与物资:组织调动专业应急队伍,储备和调用应急物资,保障抢险救援需要。

4.抢险救援:组织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救治受伤人员,转移受灾群众,保护重要设施。

5.社会动员与援助: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救灾,接收和分配国内外援助物资。

6.灾害评估与重建:组织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估,制定并实施灾后重建规划。

【四、我国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现状与挑战】近年来,我国海洋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在应对重大海洋灾害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应急指挥体系不完善、应急资源分配不均、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等。

国内外海洋灾害防治体系

国内外海洋灾害防治体系

国内外海洋灾害防治体系海洋灾害是指发生在海洋中的各种自然灾害,如风暴潮、洪水、海啸、海洋油污等,也包括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如塑料垃圾污染等。

海洋灾害不仅会对海洋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更会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建立健全的海洋灾害防治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海洋灾害防治体系我国作为海洋国家,长期以来就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海洋灾害。

为此,中国政府在海洋灾害防治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立法和政策我国相关的立法和政策主要有《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规划》、《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等。

相应地,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也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如《海洋灾害监测规范》、《海洋自然保护区规划导则》等。

灾害防治体系我国海洋灾害防治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预警预警是防御海洋灾害的第一步。

我国利用气象、海洋、地震等数据,建立了一些海洋灾害预警系统,如气象预警系统、海浪监测和预报系统、海啸预警系统等。

同时,海洋灾害的观测和监测也是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急响应当海洋灾害发生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非常重要,这也是我国海洋灾害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建立了完善的海洋灾害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并组织了各种专业队伍和力量,如海事局、渔政站等,参与了海洋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修复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害有时是难以避免的,对此我国还有一些修复工作予以补救。

如海洋油污损害修复工作,包括船体打捞工作、海员安全救援工作等。

国外海洋灾害防治体系国外海洋灾害防治体系也得到了很大的重视。

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专业的海洋灾害应对体系之一。

美国的应急管理局负责处理在海洋发生的各种自然和人工灾害,包括协调各方紧急应对、动员资源、开展营救、清理灾害等工作。

美国还设立了海洋保护区和生态系统修复计划,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日本日本是世界上海洋地震和海啸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对于海洋灾害的预测和防治体系也比较成熟。

防御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防御海洋灾害应急预案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国应对海洋灾害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抗旱条例》、《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沿海地区发生的海洋灾害,包括风暴潮、海啸、赤潮、溢油等。

二、组织体系与职责1. 组织体系成立国家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国海洋灾害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协调和管理工作。

2. 职责(1)国家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制定全国海洋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指挥全国海洋灾害应急工作。

(2)办公室负责海洋灾害应急工作的日常协调和管理,组织实施应急演练,收集、分析、发布海洋灾害信息。

(3)地方各级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海洋灾害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

三、预警预报与信息发布1. 预警预报(1)建立健全海洋灾害预警预报体系,提高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加强海洋监测,实时掌握海洋灾害动态。

(3)根据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 信息发布(1)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渠道,及时向公众发布海洋灾害预警信息。

(2)加强与社会媒体合作,提高海洋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效果。

四、应急处置1. 应急响应(1)根据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结果,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救援与救助(1)迅速组织力量,开展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等工作。

(2)对受影响的船只、渔船进行安全转移,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

3. 灾害评估与善后处理(1)对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制定恢复重建方案。

(2)对受灾群众进行安置,保障基本生活。

(3)对海洋环境进行监测,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

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

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05.05.09•【文号】国海发[2005]11号•【施行日期】2005.05.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海发[2005]11号)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风暴潮、巨浪、海冰、赤潮和海啸等海洋灾害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严重威胁了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每年由于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高达几十亿元人民币,2003年我国海洋灾害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0余亿元,死亡(含失踪)128人;2004年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死亡(含失踪)140人。

2004年12月印度洋特大海啸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也给我们以警示。

为有效减轻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做好海洋灾害防御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沿海地方各级政府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预防为主,以及早发现海洋灾害,采取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海洋灾害损失,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加强海洋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与应急响应机制建设,大力拓展海洋防灾减灾业务服务领域,开创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新局面。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进入新世纪以来,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这是新世纪新阶段对海洋防灾减灾事业提出的新要求。

海洋防灾减灾与国民经济各行业,与资源、环境及人的关系日益紧密。

做好海洋灾害防御工作,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益服务职能的基本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海洋保护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法律框架

海洋保护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法律框架

海洋保护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法律框架海洋是地球上最为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海洋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各国纷纷建立了法律框架来规范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海洋环境的保护。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关键的海洋保护法律框架。

一、国际海洋法公约国际海洋法公约(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UNCLOS)是国际上关于海洋法最基本和最全面的条约。

该公约于1982年通过,旨在维护海洋领土、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UNCLOS规定了各国的海洋边界划定、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规则,为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国内立法许多国家根据UNCLOS的规定,制定了相关的国内法律来管理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环境。

以中国为例,中国于1998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管理措施以及违法行为的处理办法,为保护中国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中特定生物群落、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设置的特殊区域。

各国可以根据国家实际情况,设立不同类型的海洋自然保护区,如海洋公园、海洋保护区、海洋自然保护区等。

通过设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限制破坏性的人类活动,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四、禁渔区禁渔区是指限制或者禁止渔业活动的特定海域。

由于过度的渔业捕捞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各国开始设立禁渔区来恢复和保护渔业资源。

禁渔区可以是长期性的,也可以是临时性的,适用于不同的保护需求和管理目标。

五、国际合作机制保护海洋生态系统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各国通过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共同管理海洋资源和保护环境。

例如,国际海洋保护协会(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致力于推动全球的海洋保护事业,它通过合作项目、科学研究和政策倡导,促进各国间的合作和交流。

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的创新技术--三大创新巩固海洋灾害防御体系“城墙”

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的创新技术--三大创新巩固海洋灾害防御体系“城墙”

创新人物Innovation Character自1996年以来,浙江海洋大学左军成教授及其所在团队围绕“海洋灾害过程对沿海地区环境生态影响评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开展了持续20余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在海洋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影响评估三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进一步巩固了我国海洋灾害防御体系的“城墙”。

该项目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包括:(1)海洋灾害监测关键技术。

项目组开发了可以反演台风最大风速、中心气压和最大风速半径等台风特征值,及反演台风海面风速的台风反演模型。

研发了包括SAR图像溢油点提取、海面溢油面积反演、SAR 图像纹理特征量确定等功能在内的溢油遥感反演技术。

(2)海洋灾害过程的预警预报关键技术。

包括集合了统计预报预测方法、中国海区域海平面变化数值预报模型和中国海高分辨率海平面变化海-气耦合模式预估技术,以及海平面变化集合预报技术在内的“海平面预测技术”;融精细化天文潮预报技术、天文潮与风暴增水的耦合技术、多模式集合预报技术等三种关键技术于一体的“风暴潮预警预报技术”;和由快速油膜粒子化技术、并行蒙特卡洛技术和非结构化网格映射技术三种关键技术支撑的“海上溢油突发事件预报预警关键技术”。

(3)海洋灾害过程对沿海地区的影响评估技术。

包括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海平面上升影响评估技术、风暴潮灾害评估技术,以及溢油事件生态影响评估技术。

其中,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中,通过大量台风随机事件集的构建,依托台风随机事件风场及降水模拟技术、台风多致灾因子综合危险性评估技术、台风脆弱性曲线绘制技术,构建了量化的风险评估模型。

海平面上升影响评估技术中,融合了影响评估指标体系、因子参数、评估模型、GIS分析演示模型和应对策略等分系统。

风暴潮灾害评估技术,则主要构建了空间精细化尺度下的潮汐-风暴潮耦合的危险性评估模型、多因子耦合下承载体脆弱性的评估模型,和潮汐-风暴潮的模糊风险评估方法。

溢油事件生态影响评估技术,包括适用于石油烃污染环境中不同组分(海水、沉积物等)的微生物分子生态检测技术、溢油污染的生态影响风险预测技术,以及溢油生态影响评估模型构建。

海洋灾害应急救援

海洋灾害应急救援

海洋灾害应急救援海洋灾害是严重威胁到海洋生态和人类安全的事件,具有突发性、迅猛性和广泛性的特点。

面对突发的海洋灾害,应急救援是保护海洋环境、减轻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海洋灾害应急救援的重要性、组织机构、应急能力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内容。

一、海洋灾害应急救援的重要性海洋灾害应急救援是海洋保护和灾害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着海洋生态的健康发展,也事关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海洋灾害应急救援的主要目标是迅速、高效地响应灾害并采取行动,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通过及时的组织和应对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对人民生活、社会经济和海洋环境的影响,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海洋灾害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为了有效应对海洋灾害,各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用于组织、协调和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在中国,海洋灾害应急救援主要由国家海洋局、国家应急管理部以及相关地方政府协调组织。

国家海洋局负责海洋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国家应急管理部负责制定灾害应急救援方案,并组织实施应急救援行动。

此外,还有海上搜救中心、海洋防灾减灾中心、救灾志愿者组织等机构,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海洋灾害应急救援体系。

三、海洋灾害应急救援的应急能力海洋灾害应急救援的应急能力主要包括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应急装备以及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

应急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重要保障,包括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专业队伍由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组成,他们具备丰富的救援经验和专业知识。

志愿者队伍则由热心公益的志愿者组成,他们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灾区人民提供帮助。

应急物资和应急装备是应急救援的物质基础,包括救生艇、搜救设备、救生衣等。

信息技术支持则通过建立合理的信息平台、加强数据共享和技术交流,提高应急救援的水平和效率。

四、海洋灾害应急救援的应对措施海洋灾害应急救援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灾害评估、预警发布、人员疏散、紧急避难、抢险救援和灾后恢复等方面。

海洋灾害治理措施方案最新

海洋灾害治理措施方案最新

海洋灾害治理措施方案最新海洋灾害是指发生在海洋中的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如风暴潮、海啸、海城、酸性沉积物等,给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有效应对海洋灾害,同时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制定最新的海洋灾害治理措施方案十分重要。

1. 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体系是及时掌握海洋灾害情况、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的基础。

通过先进的遥感技术、卫星监测和气象预报,实时监测海洋环境和天气变化,对于风暴潮、海啸等灾害提前进行预警,减少灾害的损失。

2. 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加强海洋灾害科研和技术创新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关键。

通过加强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力量,研究海洋灾害的发生机理和规律,提出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同时,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研发先进的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救援装备和技术设施,提升海洋灾害的应对能力。

3. 建立紧急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的紧急响应机制,对于迅速应对海洋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在海洋灾害发生时,立即启动紧急响应机制,迅速组织人力、物力和技术力量进行灾害应急工作。

同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共享海洋灾害紧急救援经验和资源,提高应对能力。

4. 推行生态修复和保护海洋灾害往往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推行海洋生态修复和保护是治理海洋灾害的重要环节。

加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减少人为干扰,恢复和创造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其恢复和稳定能力。

同时,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减少灾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公众的环保意识和防灾意识对于海洋灾害的治理和减灾具有重要作用。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认识和风险意识,引导公众在海洋活动中遵守规章制度,保护海洋环境,减少人为灾害。

同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增强应对灾害的能力。

综上所述,海洋灾害治理措施方案的最新发展主要包括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强科研和技术创新、建立紧急响应机制、推行生态修复和保护以及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

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级别

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级别

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级别【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海洋灾害的种类1.海啸2.海浪3.海洋风暴4.海洋污染三、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级别的划分1.一般级别2.较大级别3.重大级别4.特别重大级别四、各级别的应急响应措施1.一般级别的措施2.较大级别的措施3.重大级别的措施4.特别重大级别的措施五、结论正文一、引言海洋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引起的海洋环境突发性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等严重后果。

为了加强海洋灾害的防范和应对能力,我国制定了一套海洋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根据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不同级别。

二、海洋灾害的种类1.海啸:由于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滑坡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巨大海浪,可能对沿海地区造成毁灭性影响。

2.海浪:指在风力、地震等外力作用下,海水产生的波浪。

海浪过高、过猛可能导致沿海设施受损、航运受阻等。

3.海洋风暴:包括热带气旋、强对流天气等,可能引发狂风、巨浪、暴雨等极端天气,对海上航运、渔业生产等造成严重影响。

4.海洋污染:由于石油泄漏、化学品事故、垃圾倾倒等人为原因或自然原因,导致海洋水质、生物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三、海洋灾害应急响应级别的划分根据海洋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我国将海洋灾害应急响应分为以下四个级别:1.一般级别:针对一般性的海洋灾害,如局部海浪、海洋污染等,采取常规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较大级别:针对较为严重的海洋灾害,如较大范围的海浪、海洋风暴等,启动应急预案,加强救援力量,确保受灾地区恢复正常秩序。

3.重大级别:针对重大海洋灾害,如海啸、强烈海洋风暴等,实施紧急救援,调动各方力量,减轻灾害损失。

4.特别重大级别:针对特别严重的海洋灾害,如广泛影响的海啸、持续性海洋污染等,启动国家应急响应,组织全国力量共同应对。

四、各级别的应急响应措施1.一般级别的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加强监测预警,做好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2.较大级别的措施:在一般级别措施的基础上,增加救援力量,开展灾害评估,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海防_精品文档

海防_精品文档

海防简介海防是一个国家在海洋领域进行的一系列措施的总称,目的是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海洋安全和国家利益。

海防涉及到军事、政治、经济、法律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随着世界经济和海洋贸易的发展,海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介绍海防的概念、意义、角色以及海防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内容。

海防的定义海防是国家在海洋领域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以保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海洋利益。

它包括但不限于军事部署、监测和监控、边境管控、执法行动、灾害救援等。

海防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陆上和空中防御一起构成了国家综合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防的重要性海洋作为地球上占据80%的面积,对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资源的开发,海洋贸易的发展,以及海洋运输的需要,使得海洋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

而海防正是保护这一国家海洋领土和海洋利益的重要手段。

海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军事方面,还体现在政治、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

海防的角色1. 防御作用:国家通过建立海军力量,设置军事基地和战略要地,以应对潜在的外部威胁。

这些威胁可能来自其他国家的军事侵犯、渗透和间谍活动等。

海防的防御作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预警和监测:海防部门负责对海洋领域进行监测和监视,以确保国家对潜在威胁的及时发现和回应。

海防部门通过雷达、卫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海域、海岸线、海上交通等的实时监控。

3. 执法行动:海防部门还承担着执法行动的职责。

包括边境管控、走私打击、海上交通管制、渔业管理等。

通过加强执法合作和巡逻行动,维护海洋的秩序和法律。

4. 救援行动:海防部门通常也是抢险救援的主要力量。

在海上发生意外事故、灾害、海盗袭击等时,海防部门将展开紧急救援行动,保护受灾群众的安全和财产。

构建海防体系为了有效地履行海防职责,国家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海防体系,并提高其综合能力。

以下是构建海防体系的几个重要方面:1. 资源投入:国家应该逐步增加对海防建设的投入,包括资金、人员、装备等。

海洋灾害论文:海洋灾害及防范策略探究

海洋灾害论文:海洋灾害及防范策略探究

海洋灾害论文:海洋灾害及防范策略探究本文作者:袁本坤1,2曹丛华1,2江崇波1,2商杰1,2李培顺1,2江帆3作者单位:1山东省海洋生态环境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2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3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海洋灾害1海洋灾害基本特征青岛沿海是海洋灾害多发区域之一,灾害种类包括风暴潮、巨浪、赤潮、绿潮(主要为浒苔等大型藻类)、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以及海冰等,但通常可以造成严重影响的海洋灾害则主要是风暴潮及巨浪灾害。

青岛沿海的风暴潮和巨浪通常伴随发生。

风暴潮期间,岸边及近岸海域一般都伴随狂风巨浪,二者结合后产生综合作用。

为方便起见,本研究将风暴潮灾害及巨浪灾害通称为“风暴潮灾害”。

1)风暴潮风暴潮是由于热带气旋、温带天气系统、海上飑线等风暴过境所伴随的强风和气压骤变而引起的局部海面震荡或非周期性异常升高(降低)现象。

导致青岛沿海地区风暴潮及其灾害的天气系统主要是热带气旋(含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其次为温带气旋,并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热带气旋(习惯上称为“台风”)风暴潮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而温带气旋风暴潮通常发生在夏半年,并且恰遇天文大潮高潮期。

据统计[2-3],青岛市所辖海域台风风暴潮灾害频率为平均约1年发生一次。

其中,轻灾平均约1.2年发生一次,较重或以上灾害平均约5a发生一次,特别严重灾害平均约10年发生一次。

1949―2005年间,青岛市曾发生过特重风暴潮灾害3次,严重灾害3次,较重灾害4次。

据1990―2005年调访或文献记载资料统计,青岛沿海地区轻度风暴潮灾害的台风超过13次。

影响青岛沿海的温带气旋风暴潮比较频繁,其中影响较重的温带风暴潮年均出现2次。

温带气旋增水为40cm左右,强者为60cm左右,特别强者增水可达90cm左右;温带气旋风暴潮发生期间的岸边浪高为3m左右,最大海浪曾达5m;温带气旋导致的青岛港最高潮位多数低于500cm,少数强者可达500~510cm,最强者曾达526cm(2002年9月8日强江淮气旋)。

海洋生态灾害防控与应急响应保障生态安全

海洋生态灾害防控与应急响应保障生态安全

海洋生态灾害防控与应急响应保障生态安全海洋生态灾害是指在海洋环境中,由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具有破坏性的事件。

海洋生态灾害的发生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还对沿海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

为了维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保障生态安全,海洋生态灾害的防控和应急响应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海洋生态灾害的类型与危害(一段文字,不需要任何标题)海洋生态灾害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自然灾害包括海洋酸化、海洋温度上升、海洋污染等,这些因素往往由于自然环境变化产生。

人为灾害则包括海洋垃圾、船舶事故、海洋生物入侵等,这些灾害常常是人类活动不当所导致的。

海洋生态灾害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使得海洋生物种群减少、物种差异减小、海洋食物链受到破坏,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

二、海洋生态灾害防控的重要性与难点(一段文字,不需要任何标题)海洋生态灾害防控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生态安全的重要措施。

然而,海洋环境复杂多变,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给海洋生态灾害防控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与陆地灾害相比,海洋生态灾害的发生范围广、速度快且难以预测,灾害规模更大且对生态系统的恢复更为困难。

因此,加强海洋生态灾害防控,减少灾害损失,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海洋生态灾害防控的策略与措施(一段文字,不需要任何标题)为了有效防范和响应海洋生态灾害,必须建立科学的防控策略和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海洋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对海洋环境变化和生态状况的监测能力,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应对措施。

其次,加强对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行为,从源头上减少海洋生态破坏。

此外,还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认知和理解,为海洋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海洋生态灾害应急响应的重要性与措施(一段文字,不需要任何标题)海洋生态灾害的应急响应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展开,降低灾害的损失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海洋灾害分析及海啸灾害的预防与控制

海洋灾害分析及海啸灾害的预防与控制

海洋灾害分析及海啸灾害的预防与控制蒋川宇 5120209393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活动范围也在日益扩展,而海洋这个地球上的资源宝库必将成为未来人们探索的热点地区。

然而,海洋带来的不仅仅是蔚蓝的美景与丰富的资源,它也有令人敬畏的一面——海洋灾害。

因此,透彻的了解海洋灾害能使我们更好地利用与保护海洋也一片地球上的奇观。

本篇论文就将秉着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热爱海洋的理念简单介绍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赤潮、溢油等各种海洋灾害并提出一些关于预防、控制、应对海啸灾害的设想。

这些设想对于海啸预警系统的完善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海洋灾害海啸开发利用预警目录摘要 (1)一、前言 (2)二、海洋灾害的的分类 (2)(一)风暴潮灾害(二)海浪灾害(三)海啸灾害(四)海冰灾害(五)赤潮灾害(六)溢油灾害(七)重金属污染灾害三、中国海洋灾害情况介绍 (8)四、海啸预警系统现状及应急措施介绍 (10)(一)海啸预警系统简介(二)海啸发生后的应急措施五、减弱海啸破坏力的猜想及可行性分析... (14)参考文献 (15)一、前言海洋灾害的定义是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带发生的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和生命财产的事件。

类型包括风暴潮、海浪、海啸、海冰、赤潮、溢油等。

二、海洋灾害的的分类海洋灾害按照成因不同可分为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啸灾害、海冰灾害、赤潮灾害、溢油灾害、重金属污染灾害等。

这些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巨大的影响。

(一)风暴潮灾害风暴潮(storm surges)是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所招致的海面异常升高的现象【1】。

若风暴潮结合通常的天文潮则可能导致海域水位暴涨,酿成巨大的灾难。

如1970年11月12-13日发生在孟加拉湾沿岸地区的一次风暴潮,曾导致30余万人死亡和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其规模是举世罕见的。

风暴潮按其诱发的不同天气系统可分为三种类型:由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台风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暴潮;由寒潮或强冷空气大风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潮,以上三种类型统称为风暴潮。

国外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导则

国外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导则

国外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导则国外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导则【导言】作为一个拥有广阔海岸线的国家,海岸带的防灾减灾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国外许多国家在海岸带的防灾减灾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导则。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外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导则,以期为国内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1. 国外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导则概述】在国外,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导则是根据当地的地质、地貌、气候等特点,结合历史灾害事件的经验总结,制定出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

这些导则涵盖了海岸带的防洪、防风、防海啸、防滑坡等多个方面,旨在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

【2. 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导则的内容和要点】2.1 海岸带地质调查和监测海岸带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导则首先关注地质调查和监测。

这包括对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地下水情况、地震活动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和监测,旨在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隐患,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2 海岸带防洪和排涝技术海岸带容易受到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导则中对于防洪和排涝技术也有着详细的规定。

这包括护岸建设、河道治理、排水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洪灾带来的损失。

2.3 海岸带防风技术海岸带经常受到台风、飓风等强风的影响,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导则也对防风技术进行了重点规定。

这涉及到建筑物的抗风能力、植被的保护、风沙治理等方面的要求。

2.4 海岸带防海啸技术一些国家位于地震带,海岸带常常受到海啸的威胁。

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导则中也包括对海啸的防御措施,例如海堤、避浪墙、疏浚等。

2.5 海岸带防滑坡和岩崩技术海岸带的地形多变,常常受到滑坡、岩崩等地质灾害的影响。

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导则也对此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包括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护坡加固、植被恢复等方面的内容。

【3. 对国内的启示和借鉴】国外的海岸带防灾减灾技术导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防灾教案:海洋灾害的预防和应对

防灾教案:海洋灾害的预防和应对

海洋灾害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

对于海岸线较长的国家来说,如中国,日本,美国等,海洋灾害防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和社会面临海洋灾害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如何预防和应对海洋灾害成为极为重要的问题,本篇文章将探讨防灾教案中海洋灾害的预防和应对。

一、海洋灾害的种类和原因海洋灾害指的是发生在海洋环境中的灾害。

常见的海洋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种:1.海啸:海啸是指海底地震引发的海浪,也是一种常见的海洋灾害。

2.风暴潮:风暴潮就是风暴和大海共同作用产生的巨浪,通常发生在台风、龙卷风等天气异常的时候。

3.暴雨洪涝:暴雨和洪涝会造成海底泥石流和海洋物质的快速转移。

4.海啸堤:海啸堤是指因天气异常造成的海浪高度达到海堤高度的现象,也是一种海洋灾害。

这些海洋灾害的发生有很多原因,主要包括地震、风暴、雷暴、暴雨和洪水等。

这些自然因素都是无法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防范和应对这些海洋灾害。

二、预防海洋灾害的措施预防海洋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灾害预警制度的建立针对不同的海洋灾害,构建相应的灾害预警制度。

要依据海洋灾害的特点来建立相应的监测网,并定期发布预警信息,使得公众能够做好防御准备。

2.投入更多的科技力量针对不同的海洋灾害,投入更多的科技力量,来进行现实的监测、预测等工作。

例如利用卫星,水下测量仪,观测设备等工具,来对海洋灾害的发生进行有效的监测和预测,以便提前作出相应的防范预案。

3.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的发生一定程度上与海洋环境质量的变化有关,常见的如海洋白藻、沉积物的积聚等。

因此,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也是预防海洋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生态防护措施,如海草的种植、固定沙丘等多种手段,来保持海洋环境的稳定。

4.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救能力,是预测防范海洋灾害的关键。

这包括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村庄、社区等基层单位开展防灾教育,提高公众认识和反应能力,使得公众在面临海洋灾害的时候能够及时进行应对。

海洋灾难应急方案

海洋灾难应急方案

海洋灾难应急方案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约 71%,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宝库。

然而,海洋并非总是温柔的,它也会带来各种灾难,如海啸、风暴潮、海冰、赤潮等。

这些海洋灾难往往具有巨大的破坏力,给沿海地区的人们带来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海洋灾难,减少损失,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方案至关重要。

一、海洋灾难的类型与特点(一)海啸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原因引起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其特点是波速快、波长长、能量巨大,能够在短时间内席卷沿海地区,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二)风暴潮风暴潮是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台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

它通常伴随着狂风、暴雨,对沿海的堤防、港口、建筑物等构成严重威胁。

(三)海冰海冰是指由海水冻结而成的冰,在冬季的高纬度海域较为常见。

海冰会阻塞航道,损坏海洋工程设施,对海上交通运输和海洋资源开发产生不利影响。

(四)赤潮赤潮是海洋中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增殖引起的水色异常现象。

赤潮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失衡,影响渔业资源,甚至产生毒素危害人类健康。

二、应急方案的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2、降低财产损失,保护基础设施和重要经济设施。

3、快速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原则1、预防为主加强海洋监测和预警,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做好灾前的防范工作。

2、快速响应在灾难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组织救援力量和物资投入到救灾工作中。

3、协同作战整合政府、军队、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灾难。

4、科学施救依据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制定合理的救灾措施,提高救灾效率。

三、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海洋灾难的应急处置工作。

其职责包括制定应急方案、发布应急指令、调配资源等。

(二)监测预警组由海洋、气象等部门组成,负责对海洋环境和气象条件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灾难信息。

海洋灾害及其防治PPT课件

海洋灾害及其防治PPT课件
风暴潮使滨海区域潮水暴涨吞噬码头、工 厂、城镇和村庄,使物资不得转移,人畜不 得逃生,从而酿成巨大灾难。
5
6
2、海啸
海啸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 坡所激起的巨浪。破坏性地震海啸发生的条件是: 在地震构造运动中出现垂直运动;震源深度小于 20-50km;里氏震级要大6.50。而没有海底变形 的地震冲击或海底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
3
风暴潮按其诱发的不同天气系统可分为三种类 型:由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或飓风引起 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台风风暴潮; 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海面水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 谓风暴潮;由寒潮或强冷空气大风引起的海面水 位异常升高现象,称之谓风潮,以上三种类型统 称为风暴潮。
4
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 强烈的热带气旋,只是发生地点不同,叫法 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 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 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 气旋则称飓风,也就是说在美国一带称飓风, 在菲律宾、中国、日本一带叫台风。
12
13
二、海洋灾害的防治
第一、制定国家减灾防灾计划 第二、加强海洋监测网络建设和预警系 统建设 第三、加强工程性防灾措施 第四、完善海上海岸紧急救助组织 第五、加强海洋减灾防灾的国际合作
14
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的 水色异常现象称为赤潮。
发生地点:近海海域。
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 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海洋,引起藻类及 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体中 的溶解氧量,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 生物大量死亡的富营养化现象,这是引起 赤潮的根本原因。
11
(1)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2)赤潮对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造成破坏 (3)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第一节海洋灾害及应对措施

第一节海洋灾害及应对措施

灾害防控措施
总结词
综合性的灾害防控措施是减少海洋灾害损失的关键。
详细描述
包括建设防波堤、防护林、护岸工程等基础设施,提高海岸线的防护能力;同时 推广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公众的灾害应对能力。
应急救援与响应
总结词
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与响应是应对海洋灾害的重要环节。
详细描述
在海洋灾害发生后,相关部门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救援,提供医疗、物资、生活等方面的支 援;同时加强灾后现场管理,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海上能源开发
海浪对海上风电、石油钻井等能源开发设施造 成破坏。
沿海地区影响
海浪对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港口、海滩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海啸
01
02
03
重大人员伤亡
海啸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往往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海啸对沿海城市的建筑物 、基础设施和财产造成严 重破坏。
区域性灾难
海啸对受灾地区的经济和 社会生活造成长期影响, 需要大规模的重建和援助 。
某沿海水域应对赤潮的案例
总结词
该沿海水域针对赤潮采取了多种应对措施,包括监测、预警、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详细描述
该水域因富营养化等原因易发生赤潮。政府和水域管理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监测水质、预警系 统建设、生态治理等,有效减少了赤潮的发生和影响。
某极地地区应对海冰灾害的案例
要点一
总结词
02
常见海洋灾害及危害
风暴潮
破坏沿海设施
风暴潮伴随大风和巨浪,对沿海 的建筑物、船只和基础设施造成
严重破坏。
威胁生命安全
风暴潮可能导致溺水、船只翻沉等 事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

我国海洋灾害状况及防御对策

我国海洋灾害状况及防御对策

我国海洋灾害状况及防御对策
许林之
【期刊名称】《海洋预报》
【年(卷),期】1998(015)003
【摘要】一、前言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

我国大陆海岸线总长度为18000km,拥有面积500m2以上的岛屿6500多个,海岛海岸线长度14000km。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气候的调节器,交通的要道,资源的宝库。

海洋为沿海地...
【总页数】5页(P79-83)
【作者】许林之
【作者单位】北京国家海洋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1.34
【相关文献】
1.监测和预警,一个都不能少——我国海洋灾害防御格局 [J],
2.山东省2010-2014年海洋灾害概况及防御对策建议 [J], 温连杰;江崇波;马兆江;丁一;曹永正;刘桂艳
3.浙江省海洋灾害与防御对策 [J], 县彦宗;吴玮;胡建华;苏博
4.海南岛沿岸海洋灾害特征及防御对策 [J], 石海莹
5.海洋灾害预警预报的创新技术——三大创新巩固海洋灾害防御体系"城墙" [J], 段雨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海洋局二〇一四年五月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灾日”。

确立“国际减灾日”的目的是,敦促各国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工作计划,推动各国采取措施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将5月12日确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民防灾减灾意识。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沿海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洋灾害呈严重多发态势,已成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巨大威胁。

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沿海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都愈发重视海洋灾害防御。

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作为世界两大经济强国,在防灾减灾的基础性工作方面都有大量投入,并且在技术上也具有领先优势。

表1 灾害防御的四个阶段一、美国篇美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高发的国家,拥有比较完善的防灾减灾管理体系。

(一)灾害应对管理机构美国政府在1979年创设了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FEMA,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是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统合政、军、警、消防、医疗、民间组织及市民等一体化指挥、调度,并能够动员一切资源进行防灾减灾的管理体系。

通过这个体系可对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图1 美国国家灾害反应体系(二)灾害应对流程美国FEMA根据美国政府管理部门承担的紧急突发事件反应的职责,把美国划分成十个应急管理区。

这些应急事务管理区是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的派出机构,其职能就是联邦政府规定的职责。

图2 美国当灾难发生时的工作流程(三)海洋灾害管理技术支撑美国的海洋灾害管理实行以美国国家大气与海洋管理局(NOAA)为核心,与其他相关机构高效协作的管理体制。

它们主要负责海啸、海冰、风暴潮、赤潮等海洋灾害预报的管理,并在全球海洋观测系统和全球海洋生态学计划等国际组织中起重要的作用,为世界其他沿海国家树立了海洋环境监测预报管理的典范。

二、日本篇日本是世界上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

日本把预防和应对危机看得同等重要,在与自然灾害的长期抗争中,建立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综合应对体系。

(一)灾害应对立法体系日本关于防灾、减灾以及紧急状态等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约200多部,主要分为基本法、灾害预防和防灾规划法、灾害应急法、灾后重建和恢复法、灾害管理组织法等五大类。

如《灾害对策基本法》、《灾害救助法》、《海洋与日本: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备荒储备法》等。

(二)灾害管理机构表2 灾害管理机构职责灾害发生时,根据灾害的类型启动不同的灾害应对机制,电力、煤气、自来水公司、通信、交通等部门都有各自的防灾预案,同时也在管理体系中明确相互配合的制度,确保灾害发生时既可各自为战,又能统一行动。

(三)灾害应急机制日本成立了全国性防灾组织“灾害对策本部”,建立了完整的防灾预警预报机制(日本针对重大气象、海洋灾害及时发布预报和警报);加强政府管理部门、防灾研究机构、地区民众三者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形成了政府、社会团体、企业和志愿者等多种主体共同行动的防灾救灾应急机制。

图3 东京都灾害应急指挥体系示意图(四)灾害通讯网络体系表3 防灾通讯网络框架通讯网络覆盖范围组成及用途中央防灾无线网政府各职能部门固定通讯线路(影像传输线路)卫星通讯线路移动通讯线路消防防灾无线网全国消防部门防灾行政网都道县府、市町村防灾相互通讯网解决地震、飓风等大规模灾害的现场通讯问题其它类型通讯网水防、紧急联络、警用、防卫用、海上保安用、气象用(五)灾后救助措施1、救助物资储备管理保证充足的物资供应和储备,如防灾仓库、家庭紧急避难用品包。

“常备灾害应急物品袋”有饮用水、压缩食品、收音机、常用药品、常用器械、简易帐篷、便携马桶等。

图4 应急物品袋2、灾害救援、救助体系消防、警察、自卫队和医疗机构组成的较为完善的灾害救援体系。

灾害救助体系以政府救助、自救为主,社会救助为辅。

政府救助包括资金和物资帮助、减免税收、开展灾害保险业务进行赔偿等;自救主要是灾害保险制度的实施;社会救助主要包括社会捐款救助和金融机构救济,如临时缓缴按揭贷款、延长偿还期限、减少贷款利息等。

(七)国民防灾教育体系1、普及教育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多渠道普及和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中小学大都开设灾害预防教育课。

日本政府于2002年耗资60亿日元(约4261.6万元人民币),在神户市中央区建成了“人与防灾未来中心”,以唤起全民的防灾意识。

图5 防灾减灾教育图6 日本“人与防灾未来中心”2、防灾减灾活动日表4 日本防灾减灾活动日防灾和志愿者日(阪神地震发生日)1月17日防灾知识讲座、防灾演习、推广防灾新产品防灾和志愿者周1月15日-21日防海啸活动日7月10日防灾日9月1日防灾周8月30日-9月5日图7 日本小学生的防灾演练3、国民防灾意识和能力非政府自愿者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如阪神大地震后,灾害志愿者变得大众化;志愿者登记网络比较完善。

(八)日本防灾实例1、防风浪,筑起水泥长城日本是一个岛国,东部太平洋形成许多天然良港,防海洋大潮上岸保护土地是永久大计。

几十个日本大大小小的港口城市,都建有防波堤,将汹涌澎湃的潮水拒之港口之外。

与此同时,在低洼的海岸线、浅滩、滩涂、海岬、迎风迎浪处,几乎都建有高高的防波堤和防波墙。

有的地方紧贴海岸线有这样的防波堤或防波墙,海中不远处还有一道防波堤,这样不管海上大浪怎么汹涌,港湾里来讲总是风平浪静。

防波堤和防波墙有效地保护了水土。

图8 日本填海造码头和设施2、海啸预警和防范海啸的预警和防范,日本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

2011年3月11日,在格林威治标准时间5时46分23秒(当地时间14时46分23秒),日本本州岛仙台市以东130千米的近海发生里氏9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4.4千米(15.2英里),并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

此次地震是日本有观测纪录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由此引发的地震海啸和核危机,对日本乃至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但在这次地震海啸中,日本的地震预警系统、海啸预警系统和民众防灾减灾应急训练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纯地震影响的灾害损失已减少到较低水平。

日本在此次强震后,第一时间启动了海啸信息发布程序,各大电视台自动切换电视画面,滚动播发海啸警报;地震海啸发生仅5分钟,日本首相官邸就设立了官邸对策室,并在之后的内阁会议上成立紧急对策部,协调指挥全国的地震和海啸灾害应对工作;沿海居民按照既定的应急手册有序撤离;核电站、新干线、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紧急关闭,尽最大可能减轻了灾害带来的影响。

图9 紧急避难处的台阶,旁边用漫画和文字提醒人们(左);巨大防海啸水闸(右)三、中国篇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海洋灾害预警报等方面的进展,有效地减轻了海洋灾害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969年第3号(Viola)强台风登陆广东惠来,造成汕头地区特大风暴潮灾,汕头市进水,街道漫水1.5-2米,牛田洋大堤被冲垮。

在当地政府及军队奋力抢救下,仍有1554人丧生。

但较1922年同一地区相同强度的风暴潮,死亡人数减少了98%。

2011年4月24日国家海洋局透露,2010年各类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2.76亿元,死亡(含失踪)137人。

经初步测算,近50年来,海洋预警工作给国家减少经济损失上千亿元。

虽然2010年我国海洋灾害频发,但死亡(含失踪)人数却在减少,低于多年平均值。

近五十年中,尽管沿海人口急剧增加,可死于潮灾的人数已明显减少,这不能不归功于我国社会制度的优越和风暴潮预报警报的成功。

(一)海洋防灾减灾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对海洋防灾减灾实行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管理体制,国务院负责统筹协调全国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

各相关部委根据自身职责承担相应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

其中,国家海洋局负责海洋灾害监测预警,水利部负责海堤建设和运行管理,交通运输部负责海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农业部负责海洋渔业防灾减灾和灾后生产恢复工作,民政部负责灾害救助工作,公安部、卫生部、建设部、铁道部、安监总局等部门负责本领域相关的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沿海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海洋防灾减灾工作。

(二)海洋灾害应急工作机制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包括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环节在内的海洋灾害应急工作机制。

各相关部门结合自身职责制定了本部门应急预案。

一旦海洋灾害来袭,海洋部门会提前向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发布海洋灾害预警报信息,水利部门将据此加强海堤巡查和除险加固等工作,交通部门会组织海上船舶开展避险并对海上船舶遇险事件进行救助,渔业部门会组织渔船渔民开展安全转移和灾后生产恢复工作,民政部门组织开展救灾物质调配和发放工作,公安、安监、卫生、住建、铁路等相关部门也会加强值班,随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三)海洋部门关于海洋灾害预警报系统建设的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部门在风暴潮、赤潮、灾害性海浪、海冰等主要海洋灾害的监视、监测、调查研究、分析预报及警报技术系统的建设方面都做了许多工作。

目前,我国已成功建成较发达的海洋监测监视网络,并且海洋管理系统,海洋资料服务系统以及海洋环境预报系统也正逐步迈向世界先进水平。

图11 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在做海洋预报节目(左);大连海区的防波堤,有效的预防风暴潮的袭击(右)1、立体海洋观测网现已组建起由海洋站网、海洋资料浮标网、海洋断面监测、船舶和平台辅助观测、沿岸雷达站、航空遥感飞机、海洋卫星等多种遥感系统组成的海洋观测网,基本实现了立体观测,成为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三级海洋预报、预警体系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以国家海洋预报中心、3个海区预报中心和11个省级海洋预报机构为主体的三级海洋预报体系。

通过遍布沿海省(区、市)的海洋环境预报台站,逐步建立了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近海到远海、多部门联合的海洋灾害预报预警系统。

目前,我国海洋环境预报部门自主开发的多项科技成果,已经在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等海洋灾害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全国海洋预警报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在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部署下,沿海各级海洋部门建设完成了全国海洋预警报远程视频会商系统。

借助先进的通讯设备,实现了各部门的海洋预报结果实时会商,并对海洋灾害的防灾减灾决策能力提升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图10 全国海洋预警报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四)我国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组织体系和职责国家海洋局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应急管理领导机构的组成和职责依据国家海洋局应急管理相关制度确定。

国家海洋局和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部门承担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应急任务的相关机构及其分工如下:1、国家海洋局值班室负责局24小时应急值守和海洋灾害信息收发、承转以及与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军方等相关单位的信息往来;汇总和编辑局《值班信息》,上报国务院应急办;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汇总和有效管理;与国务院应急平台及时联通,与各应急队伍建立通讯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