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虚词专题之“以”“而”“之”“于”
【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文虚词“以”“而”“之”“于”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文言文的语感和学以致用的意识。
【开篇语】:
1.导入:当下中学校园流行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复习了一周的文言文,有些同学是不是越来越明白高中语文“第一怕“名不虚传了?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这类虚词又似乎是最让人头疼的念不完的“紧箍咒”,难怪有人感叹“文言虚词,想说爱你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的确,我们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有时候是不堪一击的,尤其是当我们的内心对某些事情产生畏难情绪,更加深这种脆弱性时,原本力所能及的事也可能让我们望而生畏。
帕斯卡尔紧接着为我们指点迷津了,他说:“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由于思想,我们却囊括了宇宙。”当我们运用思想试着去发现大自然的规律并因势利导,试着去克服人性中的懦弱和恐惧时,我们会发现前方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今天就让我们做一颗能思想的苇草,寻找记诵和运用文言虚词的“点金术”吧!
过渡语:看这幅对联,在其末尾加上什么虚词能使其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君恩深似海(肯定语气)
臣节坚如山
君恩深似海矣
臣节坚如山乎(疑问语气)
由此可见,一字之差,意思竟有天壤之别,可见选择适当的虚词对我们传情达意的辅助作用。在文言文中,虚词的使用也非常普及。
2.总结
经史子集何其多,常见虚词二十个。之乎者也乃焉矣,
因为所以与然而。若属先得识规则,且于文中辨差别。
文言功夫当日进,书海扬帆定自得。
过渡:我们先来看看高考是怎么考察的?
分析得出:七年来,“以”考过6次,“而”考过5次,“之”出现3次,“于”“者”“其”
“与”出现2次。
本节课我们就以“以”“而”“之”“于”这四个重点虚词为主要讲解的内容。
【重点虚词系列】
一.“以”
(一)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1.介词:
(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
(2)以资政殿学士行“凭借……的身份”
(3)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在,从”
(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由于”
(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按照”
(6)操当以肃还付乡党“把”
2.连词:相当于“而”,回顾“而”作为连词的几种用法
(7)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表并列”
(8)背晋以归梁表顺承
(9)作《师说》以贻之表目的“来,用来”
(10)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表因果
(11)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3.动词:
(12)皆以美于徐公。认为,以为
(1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任用
(14)农民以鬻子者“有”
(15)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率领”
4.副词
(1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
5.名词
(17)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原因
6.助词:表示时间、方位、范围等
例题见《三维设计》203页
(二)规律总结:理顺《三维设计》203页分类解析
(三)课堂训练:判断“以”在文段中的意义和用法。
“秉烛夜游,良有以①也。”若以②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③如吾之容现于当衢, 则恐惊人。故自当以④书卷为伴,弃夷以⑤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以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以⑦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之叹。
明确答案:
1 名词,可译为原因
2 动词,可译为认为
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馺其他,可译为凭借
4 介词,可译为把
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6 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
7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8 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9 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10 介词,可译为因
11 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
12 介词,可译为在
13 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
14助词,表界限或范围
15 动词,任用
二.“而”
(一)典型例题: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连词:联系“以”作为连词的几种用法
(1)图穷而匕见表承接“来”“就”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表并列“和”“并且”
(3)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表转折“却”;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
(5)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
(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表假设“如果”
(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表因果“因而”
(8)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表目的关系,“为了”“为的是”
2.代词:
(9)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3代词,通“尔”,“你”“你的”
3.助词:如“既而”“而已”等
(二)规律总结:理顺《三维设计》203页分类解析
(三)课堂训练: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 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①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②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③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而④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⑤思也。三思而⑥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而⑦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⑧。
1 连词,并列关系
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3 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
4 连词,递进关系
5 连词,修饰关系
6 连词,承接关系
7 代词,同“尔”,可译为你
8 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三.“之”
(一)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代词:
(1)臣请入,与之同命!“他们”
(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