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开题报告
江苏省教育科十二五规划课题
1、课程标准可视化解读研究。运用相关软件对课程标准逐条进行可视化解读,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为实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并在解读的过程中熟悉Inspiration和Imindmap等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地理景观可视化研究。主要研究地理景观素描图的绘制方法与技巧、地理景观照片的获取方法、地理景观视频的获取与剪辑处理方法;收集整理可用于地理教学的典型景观照片和视频,建立专题网站;研究景观影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策略,包括时机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
李丽萍:地理思维可视化研究,包括Imindmap软件的使用。
陈雅君、吴文婷、王婷、顾柳敏:地理可视化微视频研究,包括屏幕录像专家及Camtasia Studio的使用等.
宁本冉、戴文斌:地理可视化工具研究,宁本冉重点研究微软天文望远镜,戴文斌重点研究谷歌地球与kmz文件制作、数字星球。
朱橙、韩涛:地理可视化评价研究。
费 宏(常州市第一中学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物理特级教师)
参加人员:常州市中学地理直观教学李万龙名师工作室成员、课题组成员。
二、课题组成员(不包括主持人,限10人)
序号
姓名
职称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研究任务分工
1
高婕
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
中一
地理教学
文献研究
2
陈雅君
常州市正衡研究者
10
胡方晓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一
地理教学
课题副组长
3、开题报告要点:
核心概念:
狭义的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涉及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个领域,是研究数据表示、数据处理、决策分析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技术。目前正在飞速发展的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以可视化技术为依托的。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项目批准号:A/2011/03完善江苏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制度与关键政策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邵泽斌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八日目录第一部分:课题研究的简要回顾 (3)一、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3)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4)第二部分课题研究总报告 (6)一、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7)二、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8)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9)四、阶段性成果 (10)五、完善江苏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政策思考 (22)第三部分课题研究分报告 (38)江苏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政策运行与反思——以镇江市为例 (39)江苏省幼儿园规范管理的制度考察——以南京市为例 (51)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政策实施现状评析——以苏南地区为例 (68)县域内“教师轮岗政策”运行评析——以徐州市X县为例 (78)流动儿童融入城市教育的案例分析与政策反思——以南京市为例 (93)江苏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案例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107)第一部分:课题研究的简要回顾自2011年获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完善江苏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制度与关键政策研究”以来,课题负责人和研究团队成员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深入论证和设计工作,认真开展文献梳理工作,精心实施课题计划,深入开展课题调研,课题研究取得了积极的研究成效和预期的研究效果。
自2011年至今,课题研究历时近5年。
现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一)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期分析和设计工作课题负责人在已有课题申请书的基础上,邀请本领域的研究专业人员和有关江苏省基础教育工作者就课题研究的目标、研究的思路、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研究方法等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交流。
在讨论交流中,专家们在肯定课题设计可行性的基础上,也对课题研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
对于研究方法,大家一致认为,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同时重点体现两个方面的方法特征,一是文献研究法。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开 题 论 证 书课 题 批 准 号 D / 2 0 1 3/ 0 2 /3 5 8 课 题 名 称榜样教育引领学校师生发展的实践研究 课题主持人 所 在 单 位 开 题 日 期 杨仁元 常州市新桥中学 2014 年 1 月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制1 / 162013 年 11 月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应不少于 2 人) 、参与 人员等。
开题时间:2014 年元月 9 日 地点:常州市新北区百草园小学 主持人:薛辉 评议专家:龚国胜 王俊 薛辉 参与人员:杨仁元 莫文晓 徐惠仁 万荣庆周文荣韩岳元 潘采方二、课题组成员(不包括主持人,限 10 人) 序号 1 2 3 4 5 6 姓名 莫文晓 李坚 周文荣 丁涵松 韩岳元 洪军 职称 中学高级 教师 中学一级 教师 中学高级 教师 中学高级 教师 中学高级 教师 中学高级 教师 工作单位 常州市新桥 中学 常州市新桥 中学 常州市新桥 中学 常州市新桥 中学 常州市新桥 中学 常州市新桥 中学 研究专长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 行动研究 研究任务分工 副组长负责教师层面研究工作副组长负责学生层面研究工作负责资料收集工作 子课题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2 / 16中学高级 常州市新桥 7 高健 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 教师 中学 三、开题报告要点: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组织管理、研究进度、经费分 中学高级 常州市新桥 5000 字左右, 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 (可加页) 。
8 潘采方 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 教师 中学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中学一级 常州市新桥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将“榜样”解释为:作为仿效的人或事例(多指好的) , 9 榜 样: 笪儒卿 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 教师 中学 英语中通常认为榜样应该对应的词汇为“model”,其义为:某人或某事被认为是其同类中的优秀 中学高级 常州市新桥 10 黄建华 行动研究 子课题行动研究 者,同时是值得效仿的。
江苏地区教育提高科学规划十二五重大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大课题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二〇一二年五月七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大课题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经专家评审和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苏派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获准立项为省“十二五”重大课题,批准号为A12011/15。
课题组将根据省规划办的要求,按照《申报评审书》中的内容,以及专家的建议,认真开展研究工作,以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一、关于研究背景与意义的再认识苏派教育是在江苏教育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本课题是在江苏省“十一五”研究基础上的继续与深化。
苏派教育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首先基于以下两个判断。
判断之一,苏派教育是一个历史存在和现实存在。
江苏素称教育发达的省份,乃人文荟萃之地。
六朝时,中国政治经济重心第一次南移,为江苏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公元12世纪,宋室南迁,中国的政治经济重心再次南移,江苏教育逐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与制度。
明清两代,繁荣的江南经济使江左士俊冠盖全国。
及至近代,西学东渐,江苏得风气之先,成为新式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并日趋发达。
新中国成立后,江苏教育更是迅速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确立科教强省的战略,在全国率先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基”达标战略任务,并努力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积极鼓励教育创新,大力提倡教学改革实验,江苏成了教学流派诞生、发展的文化栖息地。
“苏派教育”的形成和确立,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时的。
这一特点和优势,为全国各地同行所认可。
判断之二,苏派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呈现出文化气象。
黑格尔早就指出:“历史的演进有一重要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地理,民族精神的许多可能性从中滋生、蔓延出来。
”尽管地域文化愈来愈呈现开放状态,但地域文化始终是有边界的,有其独特性。
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基于原生态文化的季风性格以及基于次生态文化的风土模型,形成了江苏教育人独有的文化性格。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语文课堂审美入境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主持人:刘昕“审美入境”相关概念阐释关于语文语文是“在世”的确证语文就是表达和表征。
作为表达,语文是把人内在的东西外化出来,又是把外在的东西,通过人的认识,经由内部的“解码”再输出。
所以表达既是表现又是存在。
而表征,则是“经验留存”的一种“印迹”,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符号化”。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来考察,语文既是记载文明的工具,同时自身也是文明演进的成果。
从前者来说,作为文明的记载,它与文明的关系是符号与意义的关系,是外壳与内核的关系,是表征和所指的关系,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从后者来说,语文本身就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值得骄傲的成果,它是人类思维、交往、记忆、存读无法替代、无与伦比的万能者。
通过积淀,语文已经成为人类生命的因子,是人类存在的实践确证。
人类的标识可以通过民族的标识来做例证。
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她的语言,语言是与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血肉。
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借语文教师韩麦尔先生之口说过这么一段经典的话:“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还记得他们祖国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把语言与民族的关系讲得十分透彻,充满警策的意味,同时十分深刻。
一个中国人(Chinese),讲堂堂正正的中国话(也是“Chinese”),写工工整整的方块汉字(又是“Chinese”),并以此自豪,不管他走到哪里,那“流在心里的血”,会永远“澎湃着中华的(还是“Chinese”)声音”。
我们挚爱着母语,不仅因为她来自我们民族母亲心中最真挚的呼唤,同时她亦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她的表现力的丰富,她形式的美感,她意蕴的丰赡,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民族的语言都无法媲美的。
汉语,是世界上应该被确认最具有音乐性的语言,其声韵“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③。
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汉语的声、韵、调都是音位,而在具体言说的语境中,不同的口吻都表达着不同的意义,甚至音值、音高、音长都有表意的功能。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大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大课题“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的整体推进研究”开题报告(2012.5)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大课题“初中教育内涵发展与全面提升的整体推进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1、现实背景:第一,就全国看江苏,总体发展水平不容乐观。
一是表现在总体指标上。
在2006、2007年数据的五个方面,即江苏初中巩固率与升学率、江苏初中的校舍与图书、江苏初中的师生配备、江苏初中的信息化水平、江苏初中的仪器设备15项指标中,江苏初中与全国同类初中相比,排在1-5位的只有3项,6-10位的有6项,10-15位的有5项,16-20位的有1项。
即便在这样的排位中,地处全国东部的江苏还有过半指标即8项指标与东部的均值有所差异,其中生均图书数、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中学一级及以上教师比例、小班额比例、生均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数6项指标均低于全国东部的均值水平,生师比、大班额比例这2项本应较低的数值却又高于全国东部的均值水平,而江苏初中的小班额比例甚至低于全国的均值水平,前者仅为0.75,后者则为1.37。
二是表现在师资力量上。
江苏初中的师资力量在各项指标中处于较弱的位置。
在全国范围内,江苏城市初中的师资力量不仅低于北京、上海、浙江、天津,而且低于重庆、吉林、宁夏、云南、陕西;江苏农村初中的师资力量不仅低于上海、北京、浙江、天津,而且低于宁夏、吉林、西藏、重庆、内蒙古。
在“师资建设”指标中,则除2006年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位列第9外,其余均位列10-14之间。
把江苏与其经济发展水平(这里主要指GDP值)基本相当的其他省份如山东、浙江、福建相比,江苏初中阶段生师比(位次是16、14、13)和一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位次是14、14、14),2006、2007、2008连续三年低于山东(位次分别是5、5、5);江苏初中阶段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位次是9、11、10),2006、2007、2008连续三年低于浙江(位次是7、6、6);江苏普通初中超大班额比例(位次是13、13、11),2006、2007、2008连续三年低于浙江(位次是4、4、4)、福建(位次是7、6、6)。
江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江苏省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的研究课题主持人:虞永平所在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开题日期:2012. 5.7目录一.核心概念界定 (3)(一)公共服务 (3)(二)公共服务体系 (3)(三)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4)二.研究定位 (4)三.研究目标 (4)四.研究内容 (5)(一)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5)(二)江苏农村学前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 (5)(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的经验研究 (6)(四)江苏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模式建构与保障制度设计 (6)五.研究重点 (7)六.研究的实施 (7)七.组织分工 (8)八.预期研究成果 (9)九.已开展的工作 (9)(一)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研究水平较高的团队 (9)(二)完成相关文献资料收集 (10)(三)设计调查工具,并逐步开展了基线调研 (10)一.核心概念界定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有三个,即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体系、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鉴于对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体系相关研究的分析以及本研究需要,现将三个概念做如下界定:(一)公共服务对于公共服务,本研究采用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代表人物登哈特夫妇给出的定义。
他们将公共服务描述为:一种通过充当公共资源的管家、公共组织的保护者、公民权利和民主对话的促进者以及社区参与的催化剂来为公民服务。
具体来讲,作为名词,公共服务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总称。
它是以政府机关为主的公共部门生产的、供全社会所有公民共同消费、平等享受的社会产品;作为动词,公共服务就是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的社会生产过程。
具体需要对如下事项作出决定:需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需要筹措的收入数和如何筹措;如何约束和规范公共产品和服务消费中的个人行为;如何安排产品和服务的生产。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推进农村幼儿园自主发展的研究》开题报告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推进农村幼儿园自主发展的研究》开题报告-农村幼儿园教育专题由我们泰兴市育红幼儿园刘建枫申报的《以共同体为依托区域推进农村幼儿园自主发展的研究》经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2013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为加强该课题的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的要求,本人代表课题组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报告,敬请领导和专家对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2010年,泰兴市教育局为了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组建了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
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我园作为共同体牵头单位之一,和18个成员单位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结对帮扶活动。
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积累了共同体建设方面的经验,10家农村薄弱幼儿园分别在我园的帮助下顺利通过市、省优质园的验收,基本完成了共同体赋予我们的使命。
三年中,我们通过走进农村园,长期深入结对帮扶,和他们共创建、共发展。
既增进了对农村幼儿园的深入了解,也和她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作为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我们一直保持较高质量的示范辐射引领,也希望能在我们的带领下,农村幼儿园能走上自主发展的道路。
当然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瓶颈和矛盾,引发了我们新的思考,如何以共同体为依托,真正唤醒农村幼儿园发展自觉,让农村幼儿园走上自主发展之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我们的研究愿景是:一方面以自身幼儿园管理模式为农村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提供示范性帮助,通过管理模式的迁移,教学资源的共享以及校本研修的协作机制等,真正帮助农村幼儿园构筑管理根基。
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如何多方协助,农村幼儿园自身主动,实现农村幼儿园自主发展,达到既唤醒意识,又提供动力,更有有效援助。
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以共同体为依托载体,以区域推进为运作模式。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深化研究”(A/2011/08)研究报告徐文彬课题组实际研究核心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主要工作彭亮南京师范大学循证教育、课程解读肖连群南京市栖霞中心小学社会情绪学习赵瑞生南京市浦口城东小学课例研修、专业发展张平张家港金港中心小学课例研修、专业发展王平强南京市丁家桥小学课例研修、专业发展高维天津师范大学课程结构、品德教育宁连华南京师范大学课程改革何善亮南京师范大学师生关系吴亮奎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反思王爱菊安庆师范大学教师教育2015年11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深化研究”研究报告一、研究的核心概念与研究价值(一)核心概念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制度的基础。
基础教育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教育,它在教育制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指出:“基础教育本身不应被看作是一种目的,而应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基础”。
这是学习化社会到来之际,从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出发,对基础教育性质的一种界定。
基础性是基础教育的本质特征,这是由基础教育特定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所决定的。
基础教育既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基础,又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
这应是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立足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涉面甚多。
课程改革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不是单纯的个人甚至群体行为,而是国家行动或政府行动,以至于,与其说课程改革是一种教育活动或教育事件,不如说它更是一种社会活动或社会事件。
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与国家实行的教育基本制度和社会制度相适应、相配合、相协调,从基础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基础性,克服各种功利化倾向,以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才能发挥其在改善民生、提升国民素质中的基础性作用。
2、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理想设计与现实解决之纷争。
理论上应建构和追求理想的课程改革,其重要意义在于传播新的理念、新的文化、新的行动方式;而在现实条件下,需要探索的是,我们可以实施什么样的课程改革?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实现“理想设计”?“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追求。
江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在自主学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研究》申报方案昆山开发区高级中学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价值(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时代背景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学习型社会。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把在2020年“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能否迅速提高的战略举措。
随着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等终身教育的思想已日益深入人心,人们对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的需求也愈来愈迫切。
人们认识到学习活动已不只是单纯的受教育活动,也不只局限于学校范围内的教育活动,而是由被动的受教育转变成了一种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并贯穿着人生的全过程。
学校教育不再是为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作知识的准备,而是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做能力的铺垫。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必须把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国家教学背景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许许多多的教育改革都把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及教学过程的民主化、个性化放到了首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理念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毋庸置疑,全国上下各级各类学校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宽松的教学环境,实施合作互动、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民主,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江苏省教育学会_十二五_课题_初_省略_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_开题报告_陶秉洲
好 奇 心 是对 新 、 特 、 奇 事物 进 行 探 究 的一 种 心 理倾 向 。 学 生对 感 知 到 的新 信 息会 提 出各 种各 样 的问题 , 进 而产 生深入 分析 、 思考 的急切心 理 。 教 师 要 利 用 这 种 心 理 , 激 发 学 生 的创 造 激
己 。 己 一 苏 州 教 能息 化
随 时总结实验情况 , 调整计划 。 教师撰写实验论 文 , 小组 撰写 阶段 实验总 结报 告 。 第三阶段
年 月
月二
耳 习 。
实验总结验收阶段 。
年 月一
课 题组开实验研讨 会 , 对 实验从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划 、 实施 和 实验 过 程 进行 验 收 , 撰 写 实验 工 作 报
措施 方法
本 研 究主 要 采用 行 动研 究法 、 案例 研 究 法 、 经 验筛 选法 、 调 查法 。 行 动研 究 法 。 研 究 前 制 定 计划 , 研 究 中 实践 计 划 , 观 察 学 生 反应 , 研 究后 观 察 效 果 , 反 思 教 学 活 动 , 改进 教 学 活 动 。 研 究 周 期 可 长 可 短 , 范 围 可大 可 小 , 研 究 人 员可 以是 个 人 , 也 可
作 培 养学 生 的信 息意 识必须 要研 究学 生对信 息 技术 的科学 认知 信 息 意 识 首先 是对 信 息 时代 到 来 的历 史 必然 性 的 一种 自觉 认 识 , 在 这 个新 的时 代 , 信 息 作 为 最 新 、 最 有 价值 的知 识 的体 现 , 经 济 的竞 争 、 科 学 技 术 的竞 争 , 必然 表 现 为信 息 的 竞 争 。 因此 , 要 让 学 生认 识 到提 升 自己的信 息 意 识 是适 应 社会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开题会议材料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开题会议材料关于《江苏全面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研制》课题的开题报告江苏省教育评估院课题组二〇一二年五月七日“江苏全面教育现代化核心指标研制”课题是我省确定的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重大课题。
省教育厅副厅长倪道潜为课题主持人,省教育评估院作为具体研究单位。
为了圆满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我们制定了研究方案,优化了课题组人员,开展了基础性工作。
现根据开题报告规范要求简要汇报如下。
一、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现代化现代化(modernization),一词产生于18世纪,其名词意义,是指追赶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其形容词意义,指具有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满足现代需要的状态(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何传启,2003)。
我们理解,“现代”只是一个具有相对性的时间概念,对于生活在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有属于自己的“现代”范畴。
因此,“现代化”实际是一个与时间概念“现代”相关联的,对某种社会形态作出的一种特定描述或定义,即具有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满足现代需要的状态。
2.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现代化的共同属性,同时又具有渐进性、系统性、全球性、适切性等特质。
我们认为,教育现代化作为一种推进教育从旧模式向新模式转变的历史进程,是具有现代世界先进水平、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良好状态。
3.江苏全面教育现代化江苏全面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提出,是基于我省基本教育现代化实践。
截止到2012年初,全省已有96个县(市、区)接受省级教育现代化技术水平评估,正从基本教育现代化向全面教育现代化迈进。
我们理解中的江苏全面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在实现基本现代化后,以中等发达国家教育即时发展水平为参照,以《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人的主动发展、终身发展、个性发展为核心,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发展,实现更高标准的普及教育,提供更为完善的终身教育,形成更加均衡的优质教育,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实施更有成效的社会服务,到2020年,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省。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doc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一、重大课题重大课题围绕江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设立。
以全省性的宏观教育政策研究、原创性的理论研究为主,着眼于全面提升省级研究的前瞻性、学术性和创新性。
课题在全国范围内招标。
课题名称不能改变,研究内容要依据本指南所提出的“研究要点”设计,可增设但不可减少。
课题申报填写《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重大课题申报评审表》,经过初评后以现场集中答辩的方式进行评审。
1.江苏教育全面现代化核心指标的研制研究要点:系统回顾江苏教育现代化的主要历程和阶段,明确江苏教育现代化已经达到的现实水平;以当今主要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水平为参照,明确人力资源强省、学习化社会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依据《江苏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发展目标,研制包括投入水平、办学水平、结构水平、质量水平等在内的核心指标及评估标准;提出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对策等。
2.完善江苏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制度与关键政策研究研究要点:“十一五”期间江苏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主要成绩与存在问题的研究;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制度与关键政策的价值选择、主要类型和基本特征的理论研究;发达国家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和政策的分析和案例研究;弱势群体子女(特殊儿童、贫困学生、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接受公平教育的公共政策和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完善江苏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制度和政策的对策和建议等。
3.2020年江苏教育资源配置的前瞻性研究研究要点:“十一五”期间江苏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以江苏规划纲要所提出的2020年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提出全省教育资源配置的总体方案和设想;明确提出各级各类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终身教育、特殊教育)资源配置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对策建议等。
4.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教育质量标准的分类研究研究要点:根据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要求,明确研制教育质量标准的基本思路、基本依据和基本原则;发达国家教育质量的内涵、框架和标准的比较研究;建构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基本框架和主要指标;提出保障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对策与建议等。
江苏地区教育提高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开题报告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开题报告《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一军一、研究背景与拟解决的问题(一)研究背景1.高中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趋势。
不管是国内的职业高中、普通高中,还是国外综合中学、普通中学、选择性中学、职业中学或技术性中学等多类型中学的存在,都意味着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正在走向多元化发展趋势。
特别是在国外,多样化办学模式已成为普通高中发展过程中的最基本状态,英国、美国和瑞典等国家普通高中办学模式中包含了至少三种以上类型的办学形态。
2.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进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中教育阶段,当前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与培养的创新人才、社会精英和领袖人才的追求还有一段差距。
需要我们在办好已有优质高中的基础上,在全国办好一批学术高中,从而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需求。
3.社会对多样化普通高中教育的需要高涨。
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并快速走向普及,社会对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也渐超多样化,学术性高中建设着眼于优质高中的多样发展,是对社会教育需求的一种主动适应。
4.国外优质普通高中的共同追求。
尽管国外发达国家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兼顾学术性、职业性或普通性等多重特性,但是学术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一流高中,都把学术性作为提高教育水平的核心追求,并力争在有关学术水平排名中获得好的位置。
(二)拟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解决普通高中发展方向、建设标准、与大学衔接、服务教育行政决策等问题,具体如下:1.优质普通高中发展走向问题。
在优质特色发展的语境中,每一所普通高中都面临发展定位问题,优质普通高中更是面临着发展的瓶颈。
学术性普通高中以培养学术人才为目标追求,以提高整体质量为主要任务,为优质普通高中发展提供了一种理想模型。
2.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框架问题。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研究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要素的基础上,对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框架进行整体建构,对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进行整体设计。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职责:创设渗透园所“呵护”文化的保教情境,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与身心特点,合理地进行幼儿园情境体育课程建设的实施与研究;扮演体育特色文化引领者的角色,沟通其他教师、行政人员、家长的意见,并彼此互相激励。
(五)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课题筹备阶段(2015年2月——2015年7月):查阅文献,撰写课题计划与实施方案;聘请课程专家顾问,论证课题;组建研究团队,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和保障机制。
6
李婷
幼二
银河幼儿园
学前教育
环境创设、课题实施
7
黄超
幼二
银河幼儿园
学前教育
环境创设、课题实施
8
刘斌
幼二
银河幼儿园
学前教育
材料收集、课题实施
9
刘智慧
幼二
银河幼儿园
学前教育
资源开发、课题实施
10
吴海燕
幼二
银河幼儿园
学前教育
材料收集、课题实施
三、开题报告要点:核心概念、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组织管理、研究计划、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野趣混龄运动的实践研究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
课题中期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野趣混龄运动的实践策略相关论文汇编
论文汇总
课题中期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野趣混龄运动的实践活动案例汇编(含幼儿个案分析)
案例汇总
课题中期
最终成果(限3项)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野趣混龄运动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江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江苏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分类研究开题报告江苏省教育厅胡金波基础教育质量标准是素质教育整体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深化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以及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是贯彻落实全国及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所以,研究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的分类质量标准显得至关重要。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本课题的提出建立在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内在需要及国际经验的背景之上,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构建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分类质量标准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保障。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构建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才能符合教育发展规律,满足人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
其次,构建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分类质量标准是基础教育事业转型的必然要求。
基础教育正面临着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重要转型。
在基础教育转型的背景下,质量作为核心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强调,而衡量质量的标准的出台也是迫在眉睫。
教育质量监控是落实质量标准的重要措施。
科学合理的外部监控是提升教育质量有力的保障和支持系统,积极主动有效的内部自我监控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和核心。
第三,构建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分类质量标准是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启示。
从国际经验的启示来看,虽然不同国家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作为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标准的建构重在指导,用以引领基础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强调可操作性,即必须开发相应的评价手段和监测体系辅助于问题的解决,并且标准还需要有针对性,根据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的各自特征分类制定与执行,以适应具体实践的要求。
第四,构建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分类质量标准是教育自身专业性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开题报告《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一军一、研究背景与拟解决的问题(一)研究背景1.高中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发展趋势。
不管是国内的职业高中、普通高中,还是国外综合中学、普通中学、选择性中学、职业中学或技术性中学等多类型中学的存在,都意味着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正在走向多元化发展趋势。
特别是在国外,多样化办学模式已成为普通高中发展过程中的最基本状态,英国、美国和瑞典等国家普通高中办学模式中包含了至少三种以上类型的办学形态。
2.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进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高中教育阶段,当前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与培养的创新人才、社会精英和领袖人才的追求还有一段差距。
需要我们在办好已有优质高中的基础上,在全国办好一批学术高中,从而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需求。
3.社会对多样化普通高中教育的需要高涨。
随着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并快速走向普及,社会对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也渐超多样化,学术性高中建设着眼于优质高中的多样发展,是对社会教育需求的一种主动适应。
4.国外优质普通高中的共同追求。
尽管国外发达国家普通高中办学模式兼顾学术性、职业性或普通性等多重特性,但是学术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一流高中,都把学术性作为提高教育水平的核心追求,并力争在有关学术水平排名中获得好的位置。
(二)拟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解决普通高中发展方向、建设标准、与大学衔接、服务教育行政决策等问题,具体如下:1.优质普通高中发展走向问题。
在优质特色发展的语境中,每一所普通高中都面临发展定位问题,优质普通高中更是面临着发展的瓶颈。
学术性普通高中以培养学术人才为目标追求,以提高整体质量为主要任务,为优质普通高中发展提供了一种理想模型。
2.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框架问题。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研究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要素的基础上,对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框架进行整体建构,对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进行整体设计。
3.普通高中与研究型大学对接问题。
研究型大学对学生的学术品性、学术思维和学术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优质普通高中必须以此为目标,为研究型大学输送优秀人才,实现优质普通高中与学术型大学的完满对接。
4.普通高中发展的政策设计问题。
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之一是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一份政策咨询文件,围绕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探讨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的制度环境与政策保障,服务教育决策。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一)概念界定1.学术性普通高中:学术性普通高中是普通高中办学模式之一,是高层次的普通高中类型,它有明确的专业内涵和特色专业,它包含有三个核心要素,即学业上强调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上强调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把学术研究成果作为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在办学特色上呈现出鲜明的特征,一是学生素质要求高。
从生源上看,学术性普通高中学生都是从众多优秀学生中经过选拔而加以录取的,因此,学生生源质量高。
从对学生的培养看,学术性高中以培养学术研究型高中生为本,不仅要求学生有好的学习、宽广的知识和对专业领域的关注度,而且要有独特的创造性、运用知识和其他活动的能力,同时还要对未知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的好奇心。
二是教师学术能力强。
学术素养高、学术能力强是学术性高中对教师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学术性普通高中教师要有较高的学术品位和学术追求,形成持续探索专业知识的学术精神,并在全省甚至全国专业领域内掌握一定的学术话语权。
三是拥有学术自由的学校文化。
在学术性普通高中,不仅营造了宽松自由的环境,所有教师形成了充分表达思想和创造性想法的学术性教育行为,而且学校鼓励教师勤于把自己的想法和思想表达出来,以形成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
2.学校建设:是基于学校办学标准并达到设定标准的过程,办学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学校建设的主要内容。
根据办学标准的层次性要求和阶段性特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建设主要包括合格学校、优质学校以及现代化学校建设等类型,不同类型学校建设都包括“人、财、物、事、气”等五方面的构成要素。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主要是以高层次办学标准为引领,对学校文化内涵建设进行的追求,这种特定的文化内涵追求就是学术性的专业追求。
3.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的实践研究:是指以普通高中为研究对象,围绕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标准研制,对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标准、学校建设等方面进行理性思考、设计标准框架和指标体系,建构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办学模型,探索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发展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二)理论依据1.教育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是美国学者亚当斯(J.S.Adams)在综合有关分配的公平概念和认知失调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激励。
公平理论在教育中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是指教育要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的基本人权与自由发展;而且是要通过相应的制度、政策继续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也即是平等对待每一个人;还包括教育结果的公平。
差异发展是公平理论的重要思想,在照顾到大多数人和弱势群体学生基本发展需要的同时,还要照顾到那些优秀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2.多元文化理论。
多元文化是指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中所存在的多种文化的总称。
多元文化论作为一种教育理论,是将具有边际文化背景的学生融入正常的教育环境和教育体系中的一种方式。
黑人学者Molefi Kete Asante认为教育中的多元文化论是一种非等级式的方法,它尊重并再通对待世界现象的不同文化观点。
多元文化理论强调所有学生都享有均等的机会,都应该有自尊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成为国家、社会和学校公认的优秀者。
3.自由选择理论。
存在主义哲学代表人物萨特在创立“存在先于本质”命题基础上,提出“自由选择”乃是实现每个人由存在到获得本质的唯一途径。
他认为,自由是一切本质的基础,自由就是存在,在自由之中存在先于本质。
意识是不充实的,所以是自由的,能自由地选择存在。
人不断地被意识指引选择自己,每一个意识都是一种自由选择。
并认为人完全是通过自由选择来规定他自己的本质。
学校课程与学习目标的选择性、满足学生对学术发展的更高要求,都是这一理论的应用。
(三)研究假设1.学术性普通高中以培养创新人才和发展学生的学术能力为目标追求,基于这一目标,学生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面、探索知识的精神,而且要有运用知识和多方活动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应该具有开拓进取的学术品性和学术能力。
2.学术性普通高中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主要任务,追求学校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学术性既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因素,也是发展的持久动力,包括营造学术性氛围、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
3.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标准框架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在规划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行为的基础上,引领普通高中主动发展,使学校突破高原现象,找到适切的发展路径。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设计(一)研究目标1.加强文献研究与理性思考,揭示出普通高中走向学术性的必然性,明晰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内涵与特征,进一步明确其高端的目标追求与独特的文化意蕴。
2.对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办学模式、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优质特色发展等方面进行专题性的研究,明确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中的具体实践特征和要求,探索建设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可能路径。
3.结合发达地区基础教育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标准的基本框架及指标体系。
4.在试点学校根据办学标准开展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准实验研究,引领普通高中走向优质特色发展之路。
(二)研究内容1.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术性普通高中的特征、运行模式及办学经验的文献研究。
通过外文文献研究,对英、美、法、澳等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学术性普通高中进行归类分析,探明其特征,深入了解其运行模式,并充分借鉴其办学经验与办学理念,为我国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照。
2.学术性普通高中内涵、意义及其与一流高中关系的理性思考。
对有关“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搜索、整理与分析,结合目前我国普通高中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深入理性思考,揭示出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内涵与特征。
将学术性普通高中与一流高中(优质高中)进行比较,研究其关系及异同,并着重揭示出学术性普通高中的独特性,即高端的目标追求、浓郁的文化意蕴及鲜明的办学特色等。
3.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办学模式、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优质特色发展等专题性研究。
基于对学术性普通高中的特征厘清及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利用,根据我国各地经济及文化发展现状、普通高中发展趋势,对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办学模式、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优质特色发展等方面进行专题性的研究,分析其实践特征和要求,探索建设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具体措施与可能路径,分专题撰写研究报告。
4.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标准的基本框架及指标体系的研制。
以前面几项研究为支撑,明确标准研究的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及技术路线。
对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标准的基本框架进行研究,提出标准的核心指标,全面研制系统的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权重赋值。
根据指标体系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及考核细则。
5.基于案例群的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现状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在全省范围内选取若干普通高中学校,作为典型性案例,参照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标准对这几类普通高中的发展理念、管理方式、学术氛围、教师队伍、学生质量等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性的建议与改良性的意见。
6.学术性普通高中发展联盟建设的行动研究。
选取若干试点普通高中学校组成发展联盟,依据“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标准”的基本内容,在试点学校进行改革与实验,深描实施过程,努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领普通高中高品位地发展。
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学术性普通高中发展共同体建设,在校际互动和广泛对话中促进学术水平提升。
7.学术性普通高中的专业支持与制度保障研究。
根据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标准的要求、专题性研究成果以及标准实施的现实情况,展开对有利于促进学术性普通高中建设的配套性措施与条件的研究,其中包括专业支持与制度保障两项主要内容。
重点在于深入探讨如何有效整合地方高校及教育科研部门的智力资源、如何加强对教育行政人员及学校领导人的培训、如何加大对学术性普通高中的经费投入力度以及如何确保政策制度的适应性与激励性等问题。
四、研究方法与实施计划本研究主要是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学术性普通高中的办学标准进行调查,了解当前办学标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对美、英等发达国家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标准进行比较研究,以为我国制定相关标准提供借鉴。
对学术性普通高中与一般高中、优质高中进行比较研究,以明晰学术性普通高中的独特性,为办学标准的制定提供基本思路。
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制定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标准的基本框架和主要指标,并广泛征集各类主体的建议,结合案例研究,对学术性普通高中办学指标进行调整,并最终形成比较成熟的一套学术性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