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讲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佝偻病的防治
佝偻病全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机体内维生素D缺乏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失常,继而导致骨骼变化的营养性疾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
•一、病因
•1、日照不足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为皮肤内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生成,即内源性维生素D。一般情况每日接受日照2小时以上,佝偻病的发病率则可明显降低,但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也常被尘埃,衣物等所吸收或遮挡。北方地区或冬季婴儿日照时间短,户外活动少,佝偻病发病率也明显增高。
•2、维生素D摄入不足天然食物含维生素D少,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若不晒太阳或补充维生素D,就易患佝偻病。
•3、食物中钙磷含量过低或比例不当如人乳、牛乳维生素D含量均低,但人乳钙、磷比例适宜(2:1),牛乳钙、磷比例则不当(2.1:1),不利于吸收。此外淀粉类食物含钙不足,且植酸较多,后者可与钙、磷结合成难溶性复合物而阻碍钙磷的吸收。
•4、先天维生素D储备不足及生长过速母亲孕期维生素D缺乏致胎儿储备不足,婴幼儿生长发育速度快,需要量增加;北方冬春季出生的小儿尤其是早产儿易患发生佝偻病。
•5、疾病影响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和利用,严重的肝胆疾病可导致维生素D羟化障碍;长期服药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亦可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
•二、发病机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可认为是机体试图维持正常血钙水平的结果,维生
素D缺乏时钙经肠道吸引减少,血钙水平降低并刺激甲状旁腺素分泌,经动员骨释放出钙磷,使血钙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但因甲状旁腺素抑制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尿磷大量排出,血磷降低,钙磷成积下降(<40),最终导致骨样组织钙化过程发生障碍,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局部骨样组织堆积,临床上产生一系列佝偻病骨骼症状和生化改变。
•三、临床表现
•好发于3个月-2岁小儿,主要表现骨骼改变和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
•(一)活动期佝偻病
•1、一般症状有易激惹、烦躁、夜间啼哭,睡眠不安,常伴与季节无关的多汗,尤其头部多汗,致婴儿常摇头擦枕,出现枕秃。上述症状无特异性,维生素D中毒时也可有上述表现,不可据此诊断佝偻病。
•2、骨骼变化体征头部:3-6个月的婴儿可发生头部颅骨软化,出现乒乓颅;囟门较大且关闭晚,可有方颅、臀型颅。乳出萌出迟。胸部:多见于1岁左右的小儿,肋骨与软骨交结出膨大成串珠;因肋软膏变软,膈肌附着处牵拉内陷,同时因下腹部大而外翻,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肋软沟或称郝氏沟;胸骨与相邻软膏向前突出成鸡胸,胸骨剑突向内凹陷成漏斗胸。
•脊柱后弯或侧弯,骨盆畸形。四肢:多见于6个月以上的小儿,各骨骼部膨大,腕、踝部最明显,成“手镯”及“脚镯”,因骨软化,开始行走后下下肢不能支持体重而弯曲,成“O”型腿或“X”型腿。其他:重症佝偻病常伴有营养不良及贫血,并可有肝脾肿大,韧带松弛,肌肉软弱无力并因而腹胀。因免疫功能低下易患各种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并使感染加重,死亡率提高。
•3、血生化改:主要为血清25-(OH)D3 进行性下降,其他生化改变可分
为3期:1期血清钙降低(常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可伴有低钙性手足搐搦等);2期甲状旁腺素(PTH)代偿性升高,血清钙恢复正常,血清磷降低,AKP升高;3期血清PTH及AKP进一步升高,磷更降低,最终因维生素D储备耗竭而失代偿,血清1,25-(OH)2D3及钙也降低。X线早期尺、桡骨远侧干骺端生长板肥大软膏细胞堆积,骺板边缘的骨皮向外膨突出,这是佝偻病唯一重要的早期诊断指征,激期尺、桡干骺端膨大,出现毛刷状征。
•(二)后遗症期佝偻病
•曾经患过佝偻病,血生化及X线正常,仅留下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2岁以上儿童多见,无需用维生素D治疗。
•四、诊断
•首先应该询问有无缺乏日照和摄入维生素D不足的病史,新生儿和小婴儿还要询问孕母孕期日照及维生素D与钙的摄入史以及是否有缺钙的临床症状,不可不问就盲目给以维生素D 。根据病史及血清25-OHD降低等指标可诊断维生素D缺乏,诊断佝偻病必须有临床与X线的骨改变。血生化改变有助诊断,临床症状除惊厥和手足搐搦症有助诊断外,皆仅供参考。
•五、预防和治疗
(一)预防:1、各国实践证明,适当日照是最有效、方便、经济的方法。日照不旦能产生维生素D,日光浴、空气浴还可增加呼吸道及全身抵抗力,预
防疾病。每天1小时,不超过2小时是比较适当的日照时间。这里需强调,过
分日照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