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交通大学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2020年考研真题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扬州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初试试卷真题
扬州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A卷)科目代码448科目名称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满分150分注意:①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②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草稿纸上均无效;③本试题纸须随答题纸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第一部分:百科知识(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这部分共25题,每题有四个选项,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与埃及、________、印度共称四大“文明古国”。
[A]希腊[B]罗马[C]巴比伦[D]阿拉伯2.高山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________。
[A]新疆[B]西藏[C]海南[D]台湾3.“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最有可能描绘的是中国的哪个时期?[A]汉初[B]魏晋[C]盛唐[D]元初4.________记录了明末清初的生产新技术,是一部称誉海外的工艺学百科全书。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册府元龟》[D]《梦溪笔谈》5.下列汉语外来词中来自梵语的是________。
[A]和尚[B]琵琶[C]骆驼[D]苜蓿6.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________”四个声调。
[A]下声[B]入声[C]去声[D]出声7.南宋________在《统天历》中将岁实精确到365.2425日,是世界历法史上一项惊人成就。
[A]石申[B]杨忠辅[C]一行和尚[D]祖冲之8.关汉卿、马致远、________、郑光祖等四人被后人称为“元曲四大家”。
[A]白朴[B]王实甫[C]纪君祥[D]杨显之9.中国古代所谓“廿四史”中不包括________。
[A]《后汉书》[B]《北齐书》[C]《金史》[D]《清史》10.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全世界只有________的文化体系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
[A]希腊[B]英国[C]中国[D]埃及11.短语“孩子脾气”属于________结构。
[A]联合[B]主谓[C]中补[D]偏正12.状态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以“AABB”的形式重叠。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答案11
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考试科目代码:448 考试科目名称: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一、选择题:(每空1分)1-5 D、A、C、D、B、6①D (丁玲的主要创作为小说,其他三人为诗歌)②B (《王昭君》是历史剧,其他为现代据)③B (《木兰词》为长篇叙事诗,其他为抒情诗)④A (龚自珍为清代诗人,其他三人为宋代诗人)7-10 B 、D、D、C、11-15 B、B、A、C、D、16-20 C、C、B、D、D、21-25 D、A、B、B、D、26-30 D、C、A、C、D、31-35 C、D、A、B、D、36-40 A、A、C、C、D、41-45 B、A、B、A、B、46-50 D、C、B、B、A、51-52 A、C、二、填空题:(每句1分,其中第4、12题各2分)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4.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5.士为良知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8.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成夺志也。
10.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2.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什么时候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1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6.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17.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18.Wisdom in the mind is better than money in the hand.三、作文:(75分)1.(25分)1.陈述清楚具体的内容;2.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构思文句;3.要以有效的证据和可信的证言支持文案。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448)》考试大纲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448)》考试大纲
命题方式
招生单位自命题
招生单位自命题
初试
满分
150
试性质 :尺度参照水平考试
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闭卷笔试、180 分钟
试卷结构:名词解释(50 分)、名词填空(20 分)、应用文写作(30 分)、命题作文(50 分)
考试内容和要求
《英汉互译与英语写作(F15)》考试大纲
命题方式
招生单位自命题
招生单位自命题
初试
满分
100
考试性质
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试卷结构
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目的和基本要求:
本考试旨在检测已通过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初试者的英汉互译能力和英语综合知识运
用能力的水平,重点考察学生英汉转换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英汉语言基础知识和综
(2)完形填空部分: 在具体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以及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综合判断和
分析概括的能力;
(3)阅读理解部分:常见英语百科全书或其他工具书上的词条、英语通俗杂志上的文章、历史传记及
文学作品评论或介绍等文章,既能理解其主旨和大意,又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实与细节,并能理解其中的观
点和隐含意义;
2. .0 分,具体题型如下
(1)名词解释题 (50 分,25 个名词)
(2)名词填空题(20 分,10 道题)
(3)应用文写作(30 分)
(4)命题作文(50 分)
三、考试形式及时间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 3 小时。
参考书目
卢晓江主编,《自然科学史十二讲》,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年。
叶朗、朱良志著,《中国文化读本》(中文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年。
武汉科技大学2020年《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研专业课真题试卷【含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6 页 姓名:
报考专业: 准考证号码: 密封线内不要写题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试题 ( A 卷) 科目代码: 448 科目名称: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考完后试题随答题纸交回。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我国历史上, 第一次把“教”与“育”两个字联用,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君子三乐之一。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2、董仲舒完全继承了西周“以德配天”的“受命”思想,并提出了“三统三正”说,其中“三统”指的是王朝在改变服制时,应该循环采用______三种颜色。
A. 赤、黄、银 B. 黑、赤、黄 C. 黑、白、赤 D. 黑、白、黄 3、 “仁”是孔子最核心的思想。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孔子“仁”的观点有:______。
A. 仁者爱人 B. 杀身成仁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不怨天,不尤人 4、______对倡导新文学,介绍西方文学新潮,特别是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的提倡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代表作是《子夜》。
A. 巴金 B. 茅盾 C. 沈从文 D. 老舍 5、白居易的诗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浅显易通、明白如话。
______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诗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A.长恨歌 B. 琵琶行
C. 秦中吟
D. 新乐府
6、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
[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研真题详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研真题详解一、百科知识(共50分)第一部分多项选择(40分,每题l分)从A、B、C、D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共l30卷。
全书包括()五大部分。
A.西周、表、书、世家和列传B.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C.本纪、表、春秋、世家和列传D.西周、表、书、春秋和列传2.陶渊明的文学创作,在诗歌、散文和辞赋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在他的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A.《饮酒》诗B.《读山海经》C.田园诗D.山水诗3.代表着南朝民歌最高艺术成就的作品是抒情长诗()。
A.《西洲曲》B.《搜神记》C.《子夜歌》D.《三都赋》4.初唐诗人中最著名的诗人是被称作“初唐四杰”的卢照邻、()、王勃、和杨炯。
A.李白B.白居易C.骆宾王D.杜甫5.继陶渊明、谢灵运之后,盛唐时期中国山水田园诗又一次兴起和发展,充分展示了中国山水田园诗的魅力。
这一派诗人中最有名的是()和王维。
A.孟浩然B.张若虚C.高适6.“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哪首诗中名句?()A.《山中与幽人对酌》B.《望庐山瀑布》C.《赠汪伦》D.《梦游天姥吟留别》7.唐代以“苦吟”著称的诗人是孟郊和()。
A.王昌龄B.岑参C.韩愈D.贾岛8.北宋文坛的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是()。
A.欧阳修B.苏轼C.王安石9.晏殊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他最著名的词()。
A.《望海潮》B.《花间集》C.《浣溪沙》D.《寄黄几复》10.《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形状》、《()》和《孽海花》通常被合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A.《聊斋志异》B.《儒林外史》C.《红楼梦》D.《老残游记》11.中国的奴隶制社会经历过夏、商和()三个历史阶段。
A.秦B.春秋战国C.西周12.距今7000年左右长江流域文化区的代表性文化是()文化。
A.红山B.河姆渡C.大汶口D.龙山13.()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