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056077a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94.png)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 引言人类社会是指由人类组成的具有一定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的系统。
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社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规律与特征。
本文将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2.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引起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相对不可阻挡的内在动力,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先进的形式演进。
2.2 社会形态的更替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不断演进的趋势。
这种演进表现为一种社会形态的更替,例如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等。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其独特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随着时代的推移,一种社会形态逐步被另一种所取代。
2.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生产力的总和,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以及生产组织形式等。
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制度。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表明,经济基础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上层建筑的相应变革。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二者相互作用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2.4 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社会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社会进步体现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科技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等。
随着社会进步的不断推进,人类社会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组织形式也随之改善和提升。
3. 认识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意义认识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通过深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使社会变革更加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其次,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可以指导国家和社会的治理。
了解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社会治理更加有效,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此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还可以对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78b85987d0d233d4b14e693e.png)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主要内容:第一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第二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第三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第四节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本章引言:本章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学习这一章,要掌握社会的基本结构,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掌握社会形态的划分法和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弄清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要深刻认识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包括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以及革命和改革、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唯物史观:马克思两大发现之一(1) 历史唯心主义的缺陷第一、把精神的东西当作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意识指导下进行的,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唯心史观看到了社会区别于自然界的这种特殊性,但是却片面地扩大夸大了这种特殊性.它只是从意识和精神的方面理解社会同自然界的区别,却没有看到社会对自然界的深刻依赖性、社会生活本身的物质性和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性。
第二、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心史观注意的中心只是少数历史人物的活动,它把人民群众看作是"惰性"的物质、无知的"群氓"(旧)(2)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第一,社会历史根源。
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及其规律的充分暴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发展的状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42095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49.png)
地理环境是由许多要素组成的综合的 有机系统。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态系统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 件之一,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着重大 影响。
地理环境为人类提 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 料的来源。
地理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生产发展速度 有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具有加速或延缓的作 用,但不起决定性作用。
(四)现实意义:
1、确立了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最高标准——生产力标 准;
2、它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重要理论依据。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什么是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
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2、什么是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 1、概念: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
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2、构成: (1)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者
(2)非基本要素:科学技术和管理
如何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①科学技术并不是直接生产力,而只是潜在生产力;
1、阶级的产生 阶级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同时又会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消亡。 2、阶级的实质:
所谓阶级,就是指一些大的社会集团,由 于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 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斗争的作用
阶级斗争的根源乃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它的历史 作用在于它推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③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第10课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第10课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https://img.taocdn.com/s3/m/536f006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b.png)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周第学时教案计划授课时间:2024 年月日实际授课时间:2024年月日专业:班级:科目:《哲学》(新教材)课时:2课时授课地点:授课形式:讲授参考教材:第10课: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2)两大社会基本矛盾(二)能力目标(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联系社会实际,说明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2)联系我国调整生产关系的实际,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教学重点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教学难点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学情分析1.中职学生知识水平、思维能力不高,对德育课学习热情不高,这给上课带来一定难度。
他们有的是非不分,有时也很叛逆。
这就要求正确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做人。
在上了高二年级后,我发现学生整体素质比较普通,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如何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是我目前来说最需要做的。
2.结合有的班级都是女孩子,有的班级都是男孩子,去边学习氛围不高的情况下,我会将更多有趣的,当下青少年热衷的实例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不是一味“埋头学习”让他们做真正的课堂主人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每个孩子都能够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哲学与人生这门学科,本身理论性较强,让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本章节应当结合相应案例,相应视频进行学习,方可达成教学目标。
在本次教学中,为使学生听理论性较强课程更感兴趣,加入了大量视频分析环节。
2.教学措施和方法。
倡导启发式教学,采取合作探究、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人生实际出发,通过知识学习与案例分析,融入学生所需要的哲学与人生知识。
包括有计划地组织相关的知识讲座、小组讨论、演讲辩论、模拟活动、知识竞赛等,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等活动,并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感受、学习体会等。
学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观后感
![学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3bf3d5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7.png)
学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观后感学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这玩意儿,就像突然拿到了一把能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可有意思了。
以前看历史啊,就觉得是一堆故事,什么朝代更替、战争和平的,感觉乱乱的。
但是学了这个发展规律才明白,这里面就像有一条隐藏的线在牵着呢。
就好比火车在轨道上跑,虽然有时候会晃悠一下,但大方向还是沿着轨道走的。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组合可太奇妙了。
生产力就像一个大力士,它要是想成长壮大,原来的那些生产关系如果太拘束它,就像小鞋穿在大脚板上一样,肯定得变。
就像以前的手工作坊,大家就那么几个人,工具也简单,生产关系就是那种师傅带徒弟,简单分工。
可是后来有了大机器,一个人能顶以前好多人干活,这时候要是还按照以前的生产关系,那肯定会阻碍发展。
所以就有了工厂制度,大家按照新的分工合作方式来。
这就像是一场接力赛,生产力这一棒跑起来了,生产关系得赶紧调整步伐跟上。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是这么个理儿。
经济基础就是那地基,上层建筑就是盖在上面的房子。
地基要是变了,房子肯定也得跟着变变样子。
比如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了,原来封建时期的那些贵族特权、宗教思想为主导的上层建筑就不合适了。
于是就有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文化思想。
这就像你本来是个小茅屋的地基,盖个小茅屋正好。
结果你变成了高楼大厦的地基,那小茅屋肯定得拆了盖大楼啊。
而且这人类社会的发展还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像我们玩游戏闯关一样,有好多难关呢。
阶级斗争就是其中一个大难关。
不同阶级就像游戏里不同的阵营,都想让社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
像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一个在底层辛苦干活,一个在上面掌握着大量财富和权力。
无产阶级觉得不公平啊,就起来斗争,想要建立一个更公平、更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社会。
这斗争的过程那是相当激烈,就像两个大力士在拔河,两边都使出浑身解数。
从原始社会一路看过来,人类社会就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孩子。
原始社会就像个懵懂的小婴儿,大家一起打猎、采集,共享食物,没什么私有财产的概念。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3182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df.png)
详细描述
生产资料资本家所有,工人出卖劳动力给资本家。
文化和科技快速发展,形成全球化的世界市场和信息社 会。
社会主义社会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7字
总结词: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五个阶段,以人民群众利益为 中心的制度设计,社会组织形式是社会主义国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详细描述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铁器和畜力广泛应用。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生产资料地主所有,农民依附于地主。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社会关系等级化,权力集中于地主阶级。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文化和科技有一定发展,出现封建制度下的文化繁荣。
资本主义社会
总结词:人类社会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以资本家占有资 本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社会组织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 生产力高度发展,工业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现代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构建
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需要加强 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 同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社会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资源环境压力:随着人 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资 源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 ,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 资源节约。
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 新。
维护公共利益
以公共利益为重,反对个人主义和自私行为,维 护社会的整体利益。
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推 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80%
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推动社 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能够提高 生产效率、改善生活品质、推动 经济和社会进步。
100%
马原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原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7f949b6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8.png)
人口因素 物质生产方式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 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 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受物质资料生 产方式的制约。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目
录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
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
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这一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彻底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是非的 01 思想体系,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并且
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作为判断时代变革的客观依据。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 02
■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ad85a0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3.png)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读书笔记《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主要阐述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内涵、意义和与中国结合,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
我们可以从三大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分别是: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首先是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在这个大方面中我们又可以通过四个方向进行学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义的关系问题,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认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个观点推翻了占据社会哲学一千多年来的主流思想——唯心史观。
从此,人们舍弃了粗略的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这个方法,进一步考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加深了对社会和历史的认识。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三方面。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按不同角度可以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主要有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和哲学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发展着物质生活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
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的或迟或早的发生变化和发展。
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马克思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67e16b1e227916888486d73a.png)
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 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 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 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 发展。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中的作用。
生 产 关 系 的 变 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它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生产力
真舒服!
生产关系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真难受!
生产力
生产关系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过程:
要求: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进入生产过 程的那部分自然界,即自然界直接提供的用于 生产的自然物;
另一类是经过人们加工的劳动对象,即原料。
劳动者
是指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 ,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 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现代科学技 术作为生产 力的内在要 素直接影响 生产力的其 他要素。
氏族成员平均所有
奴 隶 主 所 有 生产 归 资料 地 主 所 有
原 始 社 会
奴 隶 社 会 封 建 社 会 私 有 制 社 会 公 有 制 社 会
资 本 家 所 有
全社会共同所有
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的 统一整体。(内容与形式)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状况的规律
当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发生相应的变化时,必须通过变革 旧的上层建筑,来变革经济基础,以适 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3600627959eef8c75fbfb3cc.png)
3 .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 1
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以对实践为基础
的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的某些形式具有鲜 明的阶级性。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实现的。
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概念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物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 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水平:表现为生产发展的现实程度。 生产力性质:取决于生产的物质技术性质,主要是劳 动资料的性质。 生产力状况:表现为生产力的运行状态或发展态势 生产力发展要求:指现实的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发 展的基本要求。
其二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 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 依据。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其三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是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实现以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 依据。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马哲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马哲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08f2587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8.png)
马哲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由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演变引起的。
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是一种历史上的必然发展过程。
不同社会形态的演变,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下发生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指出,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的生产力决定社会的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社会实践中所拥有的一切物质和技术力量,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社会的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演变。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括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地位、权力关系等。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也不同。
例如,在奴隶社会中,存在着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剥削关系;在封建社会中,存在着封建主与农民之间的剥削关系;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
再次,马克思主义论述了社会形态的历史演变规律。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原始共产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五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社会形态的演变。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任何主观意志的干扰。
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推动的,不是由个人的意志或任何外在力量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将最终导致它的崩溃,而共产主义社会将成为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
总结起来,马哲第三章中,马克思主义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强调社会的生产力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关系。
在人类社会的不同阶段中,社会的生产关系不同,但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个人意志的干扰。
通过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知识点总结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01e4c2a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f.png)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知识点总结
一、社会的基本概念
1、社会:指的是组织在一起的人群,以及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关系网络。
2、社会系统:指的是社会中各个成员的组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演变规律。
3、社会运动:指的是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的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4、社会结构:指的是社会中各种活动的组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构。
二、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发展的时间性:时代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时代的变迁将对社会发展带来一定的变化。
2、社会发展的多样性:社会发展的方式和步骤是多样的,它可以通过改革、创新、协调等多种方式实现。
3、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指一个社会的发展能够长期稳定地维持下去,不受外来的影响。
4、社会发展的复杂性:社会发展具有复杂性,它是多维度、多元化的,需要多方面的分析和认识。
三、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
1、资源因素:资源因素是指社会发展中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它们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2、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是指社会发展中的科技技术,它们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3、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指社会发展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们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4、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指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统和思想理念,它们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积极因素。
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bd918d6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5.png)
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是由人们互相交往、互相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规律。
下面将讨论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首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人类社会并非一蹴而就的产物,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而成。
人类社会从最初的原始社会开始,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等不同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带来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
人类社会的演变是一个逐渐进化的过程,不可能突然跃进到更高的阶段。
其次,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遵循一定的规律。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人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的结果。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推动社会向更高的阶段发展。
正是这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进。
此外,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动态的。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从来没有一个终点。
人类社会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
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
人类社会始终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将推动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没有停滞和终结的状态。
最后,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作用。
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上层建筑则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包括政治、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
只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协调,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逐渐演变、历史的必然、动态的过程,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
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普遍的规律,这些规律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了解和把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指导社会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长久和谐发展。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a1d44d31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c.png)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蕴含着许多规律。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不断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角度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规律。
首先,经济发展是人类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经济的发展规律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随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技术的进步,生产力得到不断提高。
从最初的狩猎采集阶段到农耕时代,再到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生产能力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
同时,生产关系也在不断变革和调整,从最初的原始公有制到奴隶制、封建制,再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规律的核心是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政治发展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人类社会从最初的原始社会逐渐过渡到国家的出现,政治制度也从无政府状态过渡到各种形式的政权出现。
政治发展规律主要包括政治权力的集中和分散以及政治制度的演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最终形成各种形式的专权制度。
但是,权力的过分集中往往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动荡,最终会引发政治和革命。
因此,政治发展规律的核心是政权的再分配和权力的制衡。
此外,文化发展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观念的集合体,通过传统、语言、宗教、艺术等方式传承和表达。
文化发展规律主要包括文化创新和传承,以及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和进化。
文化的创新和传承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则促进了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
总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经济发展规律的核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政治发展规律的核心是权力的集中和分散;文化发展规律的核心是创新和传承以及交流与融合。
这些规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有关题目及答案
![马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有关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a192e84afe04a1b071def7.png)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页)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参考答案:马克思的这段话蕴涵的唯物史观道理是:(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变革的终极力量。
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实,对我们当今的启示是,中华民族向来重视文化教育,并以其特有智慧,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尤其是在科技生产力方面一度领先于世界;今天要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同样要继续奉行“科教兴国”的国策,并形成全民族重视创新的风尚。
只要我们大力推行科教兴国的政策,大力进行知识和技术创新,赶超发达国家是指日可待的。
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
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
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参考答案: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人类社会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科学技术革命。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冲击着现实社会和意识形态中一切陈旧的生产方式、价值观念等等,以不可抗拒的磅礴之势,在物质生活方面为人类开辟了一个辉煌的前景。
首先,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产生的深刻影响,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也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再次,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
然而,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域和活动范围,增强了人们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也使人类的破坏能力空前地增长,并且使人类与周围的环境处于一种紧张的矛盾关系之中。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b88a83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c.png)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 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会形态。
04
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新挑战
全球化进程加速及影响
全球化进程加速
随着交通、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国际贸易、投资、文化交流等活动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经济 、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更加紧密。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全球化也加剧了国际 竞争,导致一些国家面临经济边缘化的风险。
03
社会发展规律探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水平和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 况,生产力的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能促进生 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02
人类社会基本概念及特点
人类社会定义与构成
人类社会的定义
人类社会是由人类个体通过社会关系 相互连接而成的整体,是人类活动的 总和。
人类社会的构成
人类社会由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 领域构成,其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 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 的反映。
人类社会特点分析
社会性
人类是群居动物,具有强烈的 社会属性,人类社会的形成和 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和合作。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概述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e21563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6.png)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概述
人类社会发展史,也就是从早期社会文明到现在全球化社会的发展、
演变史,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
主义社会。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为原始最为简单的形态,它通常以部落社会的
形式存在,它的特点是劳动分工简单、财富分配均等、社会关系紧密、社
会经济活动尚未完成社会转型、劳动工具尚未精细化、宗教信仰以及文化
习俗形成的初级阶段,它的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特点:权力集中的情况下,家族联盟尚未分裂,社会组织形式以部落社会为主,劳动分配较为平均,
财富分配较为均等,而且形成了以劳动为主的自然经济形态。
奴隶制社会是原始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奴隶主人和奴
隶为基础的专制社会,社会经济基础形成,社会劳动分工程度加深,奴隶
参与社会生产活动,已经建立起以金钱、土地及其他固定财产为基础的社
会制度,社会关系以主奴、上下级的关系为主,家族联盟瓦解,社会组织
以国家制度为主,社会经济发展较快,财富分配不均,专制统治,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分封制、兼併制等非共同体社会形式出现,以及劳动工具开
始精细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第一卷第
一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版。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 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 4.列宁:《国家与革命》(第一章、第五章),《列宁选 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 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 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7.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 出版社1991年版。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本章的关键词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 社会基本矛盾 人民群众
主要原理提示如下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决定作用
生产关系 生产力
经济础
决定作用
上层建筑
反作用
(即占统治地位 制度、设施;
的生产关系)
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态 反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 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 辨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辨证运动规律、 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 确认识历史与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 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杰出人物的作用
杰出人物,特别是杰出 的政治家,由于他们在知识 、才能、品质等方面具有较 高的素质,往往比一般人站 得高、看得远,能够比较深 刻地认识社会的发展趋势, 顺应时代潮流,集中群众智 慧,提出新的理论,并组织 和领导广大群众为实现特定 的历史任务而斗争,因而对 历史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 响。
其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 人们的历史选择性是难点。把握3点:
第一,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认人们历史活动的能 动性。只有发挥能动性才能把握规律性。
第二,人们的选择是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基础上的选择,是在“可能性空间”内的选择,绝非 违反规律的选择。
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 择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历史观:
民本论
“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诸
侯之宝三:土地、
人民、政事。”
孟子
“君者,舟也;庶
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则覆
舟,君以此思危
,则危将焉而不
荀子
至矣。”
唯意志论
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 功业的伟大人物的历史”。
——卡莱尔
人民群众是无数个“零”,只有前 面添上英雄人物的“实数”时,他们 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社会意识发展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
其个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原理
正确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科学认 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依据。
决定关系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反作用关系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物质生活条件: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及 生产方式
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心理(风俗;传统;习惯;时尚) 社会意识形式(政治法律思想;哲
学;宗教;道德;艺术;科学)
人民群众
群体 人
个人
人民群众 普通个人 历史人物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人民 群众是社会物质 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 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 民群众是社会 变革的决定力 量。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 果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 的作用
教学要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本章关键问题所在
——米海洛夫斯基
宿命论
奴隶主贵族是“ 神”用“金子”做的 ,具有统治能力;农 民和手工业者是“神 ”用“铜”和“铁” 做的,只能被人统治 。
宿命论
宇宙精神是历史 必然性的基础,历史 人物不过是“宇宙精 神”的受托人。
“马背上的 时代精神 拿破仑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生产力
逻辑前提:
劳动者
普通个人的作用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 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 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 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 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 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 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 。“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 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 力里面的。”
第一,在普通个人所做平凡的事 情中能够表现出伟大的精神。
(三)从必然与偶然的辨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 历史作用
(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杰出人物
是指那些反映时代要求、推动历 史进步、并在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印 记的“知名人士”。杰出人物即包括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包括杰出 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
时势召唤英雄 时势锻炼英雄 时势筛选英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是由普通 个人发展而来的。
瓦特
毕升
第三,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 下,普通个人有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超常 性影响”。
思考题
1、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为什 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差 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而且具有先进与 落后之分呢?
2、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辨证关系原理, 分析为什么在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 生产关系会与生产力发生矛盾甚至产生 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