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苏绰传》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隋书·苏夔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隋书·苏夔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隋书·苏夔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隋书·苏夔传》原文及翻译译文《隋书·苏夔传》原文及翻译隋书原文:苏夔字伯尼,京兆武功人也。

少聪敏,有口辩。

八岁诵诗书,兼解骑射。

年十三,从父威至尚书省,与安德王雄驰射,赌得雄骏马而归。

十四诣学,与诸儒论议,词致可观,见者莫不称善。

及长,博览群言,尤以钟律自命。

初不名夔其父改之颇为有识所哂起家太于通事舍人杨素甚奇之素每戏威曰杨素无儿苏夔无父后与沛国公郑译、国子博士何妥议乐,夔与国子博何妥各有所持。

于是夔、妥俱为一议,使百僚署其所同。

朝延多附威,同夔者十八九。

妥恚曰:“吾席间函丈四十余年,反为昨暮儿之所屈也!”因而得罪,议寝不行。

著《乐志》十五篇,以见其志。

数载,迁太子舍人。

后加武骑尉。

仁寿末,诏天下举达礼乐之源者,晋五昭时为雍州牧,举夔应之。

与诸州所举五十余人谒见,高祖望夔谓侍臣:“唯此一人,称吾所举。

”于是拜晋王友。

炀帝嗣位,迁太子洗马,转司朝谒者。

以父免职,夔亦去官。

后历尚书职方郎、燕王司马。

辽东之役,夔领宿卫,以功拜朝散大夫。

时帝方勤远略,蛮夷朝贡,前后相属。

帝尝从容谓宇文述、虞世基等曰:“四夷率服,观礼华夏,鸿胪之职,须归令望。

宁有多才艺,美容仪,可以接对宾客者为之乎?”咸以夔对。

帝然之,即日拜鸿胪少卿。

其后弘化、延安等数郡盗贼蜂起,所在屯结,夔奉诏巡抚关中。

突厥之围雁门也,夔领城东面事。

夔为弩楼车箱善圈,一夕而就。

帝见而善之,以功进位通议大夫。

坐父事,除名为民。

复丁母忧,不胜哀而卒,时年四十九。

史臣曰:夔志识沉敏,方雅可称,若天假之年,足以不亏堂构矣。

(节选自《隋书·苏夔传》有删改)译文:苏夔,字伯尼,京兆武功人。

自幼聪敏,很有口才。

八岁能诵诗书,同时懂得骑射。

十三岁时,随其父苏威至尚书省,与安德王杨雄比赛驰射,赢得杨雄骏马而归。

十四岁时到国子盗,与众儒辩论,言辞意趣颇有水准,见者无不称赞。

成年之后,博览群书,对音律尤其自信。

“生生所资”中的“生生”释义商榷

“生生所资”中的“生生”释义商榷

“生生所资”中的“生生”释义商榷作者:樊静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21年第09期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收录了陶渊明的经典名篇《归去来兮辞》一文,教材给短语“生生所资”中的“生生”作了注释,将其解释为动宾短语“维持生活”。

此释义值得商榷。

综合工具书对“生”以及“生生”义项作出的解释、权威学者相关注解、旁证资料以及语境等方面来看,“生生”应理解为名词“生活”。

关键词:《归去来兮辞》;“生生所资”;“生生”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收录了陶渊明的经典名篇《归去来兮辞》,对其中的“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一句,教材注释为:“所赖以维持生活的。

生生,维持生活。

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个‘生’是名词。

”这样的注解粗略读似乎文从字顺,但对其仔细推敲之后却让人产生了疑惑:“生生”本身可以表示生活,为何教材要将第二个“生”翻译为“生活”,且为了保持语义通顺将第一个“生”翻译为“维持”。

权威工具书《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中的“生”都未收录“维持”这一义项,教材的解释是否经得起检验和推敲呢?笔者认为:“生生所资”中的“生生”应解释为“生活”。

首先,看“生”的释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记录:“生,进也。

象艸木生出土上。

”“生”的本意是进,表示生长。

《汉语大词典》中收录“生活”这一义项。

例如《史记·循吏列传》:“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此处“生”即表示生活,意在说明百姓有了谋生的道路,生活得很快乐。

其次,看其他权威学者的注解。

逯钦立在《陶渊明注》中注:“生生所资,生活所需用。

”“生生”在此是名词,表示“生活”。

黄灵庚认为逯钦立所说的:“以‘生生’為‘生活’至确,教材注释大误。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生生,孳息不绝,此谓养育幼稚也。

‘生生所资,无以为术’非泛泛言其生活无法维持,乃承上‘幼稚盈室,瓶无储粟’,强调无以养育幼稚也。

”由此可见,此处“生生”词性应属于名词,应翻译为“生活”,非教材注释所言“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个‘生’是名词,为动宾结构”。

《隋书-刘焯传》原文及翻译

《隋书-刘焯传》原文及翻译

《隋书-刘焯传》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隋书-刘焯传》原文及翻译【导语】:原文:刘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人也。

011唐代科举制度

011唐代科举制度

唐代科举制度一、科举制度的产生科举制度作为官吏选拔的一种考试制度,是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尽管它的很多因素在此之前就已经产生并且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制度只有在条件成熟之后才能够实现。

早在汉武帝时期就产生了察举制度。

汉朝初年只有二千石以上大官的子弟和拥有十万钱家产而又不是商人的富人可以送子弟到朝廷为“郎”。

这就是“任子”和“赀选”制度。

高级官吏多由这些二千石子弟担任。

郡县主要官吏由朝廷任命,一般官吏则由长官辟召。

汉武帝时,开始实行察举制度。

汉文帝十五年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汉文帝亲自策试。

1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汉武帝亲自策问以古今治道及天人关系问题。

由皇帝临时下诏察举贤良的特科正式形成。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2岁举孝廉的察举常科也初步建立。

汉武帝还在京师建立了太学,置博士弟子五十人,学成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

这样,一般平民的子弟就可以通过察举和学校获得官职。

这是一个由贵族世袭任官到一般平民按才能任官的过程。

东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初令郡国举孝亷各一人,限年四十以上。

诸生通章句,文吏课箋奏,乃得应选。

”3岁举孝廉也建立了考试制度。

阳嘉之制实行后,儒生、文吏被郡守举为孝廉后,如果不能通过中央的考试,便不能获得官职。

而郡守的举荐,又是到中央人参加考试的前提。

随着豪强大族经济力量的发展,豪强大族也逐步操纵了本州郡的政治。

因此,东汉中叶以后,察举和辟召就为豪强大族所垄断。

最后发展到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虽然出身授职还要通过两汉以来的察举和辟召等选官的程序,但是被察举和辟召的条件首先是门第。

门第成为做官的先决条件。

南北朝以来,随着豪强士族的衰落,在官吏选拔问题上出现了几个新的情况。

一是按照才能选任官吏的问题,重新被提了出来。

萧衍在南齐末年上表中就1《汉书》卷四《文帝纪》。

2《汉书》卷六《武帝纪》。

《周书·若干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周书·若干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周书·若干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周书·若干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周书·若干惠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周书·若干惠传》原文及翻译周书原文:若干惠字惠保,代郡武川人也。

其先与魏氏俱起,以国为姓,父树利周,从魏广阳王深征葛荣,战没,赠冀州刺史。

惠年弱冠,从尔朱荣征伐,定河北,破元颢,以功拜中坚将军。

复以别将从贺拔岳西征,解岐州围,擒万俟丑奴,平水洛,定陇右,每力战有功。

封北平县男,邑二百户。

累迁镇远将军、都督、直寝、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

及岳为侯莫陈悦所害,惠与寇洛、赵贵等同谋翊戴太祖。

仍从平悦,拜直合将军。

魏孝武西迁,除右卫将军、大都督,进爵魏昌县伯,邑五百户。

出为北华州刺史,加使持节、骠骑将军。

大统初,拜仪同三司,进爵为公,增邑五百户。

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惠每先登陷阵。

加侍中、开府,进爵长乐郡公,增邑通前二千二百户。

四年,魏文帝东巡洛阳,与齐神武战于河桥,惠力战破之,大收降卒。

七年,迁中领军。

及高仲密举北豫州来附,太祖帅师迎之。

军至洛阳,齐神武于邙山将以邀我,太祖乃徙辎重于瀍曲,夜勒兵袭之。

及战,惠为右军,与中军大破之,逐北数里,虏其步卒。

齐神武兵乃萃于左军,军将赵贵等与战不利,诸军因之并退。

时会日暮,齐神武兵屡来攻惠,惠击之,皆披靡。

至夜中,齐神武骑复来追惠,惠徐乃下马,顾命厨人营食。

食讫,谓左右曰:“长安死,此中死,异乎?”乃建旗鸣角,收诸败军而还。

齐神武追骑惮惠,疑有伏兵,不敢逼。

至弘农,见太祖,陈贼形势,恨其垂成之功,覆于一篑,于是歔欷不能自胜。

太祖壮之。

寻拜秦州刺史,未及之部,迁司空。

惠性刚质,有勇力,容貌魁岸。

善于抚御,将士莫不怀恩,人思效节。

十二年,东魏将侯景侵襄州,惠率兵击走之。

明年,景请内附,朝议欲收辑河南,令惠以本官镇鲁阳,以为声援。

遇疾,薨于军。

惠于诸将年最少。

《周书·苏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周书·苏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周书·苏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周书·苏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周书·苏亮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周书·苏亮传》原文及翻译周书(唐)令狐德棻[原文]亮少通敏,博学,好属文,善章奏。

初举秀才,至洛一陽一,遇河内常景,景深器之,退而谓人曰:“秦中才学可以抗山东者,将此人乎。

”魏齐王萧宝夤引为参军。

后宝夤开府,复为其府主簿。

从宝夤西征,转记室参军。

宝夤迁大将军,仍为之掾。

宝夤雅知重亮,凡有文檄谋议,皆以委之。

寻行武功郡事,甚着声绩。

宝夤作乱,以亮为黄门侍郎。

亮善处人间,与物无忤。

及宝夤败,从之者遇祸,唯亮获全。

乃长孙稚、尔朱天光等西讨,并以亮为郎中,专典文翰。

累迁镇军将军、光禄大夫、散骑常侍、岐州大中正。

贺拔岳为关西行台,引亮为左丞,典机密。

魏孝武西迁,除吏部郎中,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

大统二年,拜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

魏文帝子宜都王式为秦州刺史,以亮为司马。

帝谓亮曰:“黄门侍郎岂可为秦州司马,直以朕爱子出蕃,故以心腹相委,勿以为恨。

”临辞,赐以御马。

七年,复为黄门郎,加骠骑将军。

八年,迁都官尚书、使持节、行北华州刺史,封临泾县令,邑三百户。

除中书监,领著作,修国史。

亮有机辩,善谈笑。

太祖甚重之。

有所筹议,率多会旨。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荐达后进,常如弗及。

故当世敬慕焉。

十四年,除秘书监、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拜大行台尚书,出为岐州刺史。

朝廷以其作牧本州,特给路车、鼓吹,先还其宅,并给骑士三千。

列羽仪,游乡一党一,经过故人,欢饮旬日,然后入州,世以为荣。

十七年,征拜侍中,卒于位。

赠本官。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八》[译文]苏亮自幼通达机敏,知识广博,好写文章,善于起草奏章。

最初被单荐为秀才,到洛一陽一,遇见河内人常景。

常景很器重他,回头对人说:“秦中才学能够与太行山以东抗衡的,恐怕就是这个人了。

《周书·苏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周书·苏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周书·苏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周书·苏绰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周书·苏绰传》原文及翻译周书原文: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

累世二千石。

父协,武功郡守。

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筭术,仆射周惠达见而异之。

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饯于东都门外。

临别,谓让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

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

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

台中咸称其能。

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太祖称善,谓惠达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之才。

太祖曰:”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著作佐郎。

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

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

”太祖乃召绰。

具以状对。

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

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太祖益喜。

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

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

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

语遂达曙不厌。

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

”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自是宠遇日隆。

绰始制文案程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

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

封美阳县子。

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

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

博求贤俊,共弘治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

太祖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

太祖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之而已。

绰尝谓治国之道,当爱民如慈父,训民如严师。

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积思劳倦,遂成气疾。

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选自《周书卷二十三•列传第十五》)译文:苏绰字令绰,武功郡人,父亲名协,官任武功郡太守。

苏绰年轻时很爱学习,博览群书,尤其精于计算之法。

苏绰传文言文翻译

苏绰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苏绰,字伯达,京兆武功人也。

幼而聪慧,弱冠有文采。

起家为郡功曹,稍迁尚书左丞。

魏帝闻而召见,谓曰:“朕闻卿才学渊博,政事通明,欲以卿辅佐国家,如何?”绰对曰:“臣愿竭其愚诚,以报陛下之恩。

”帝大悦,遂拜为黄门侍郎。

绰在位,以清廉著称,不徇私情,不阿谀奉承。

时魏帝好文学,绰因进言曰:“陛下宜留心政事,勿以文章为务。

”帝深然之,遂罢朝讲,专意于政。

绰又上疏,陈时弊,帝皆纳之。

绰居官,常以简朴自守,不尚奢华。

每饮食,必节俭,不事珍异。

居家,亦以勤俭为本,不以富贵骄人。

绰曰:“吾闻之,居官以清白为本,居家以勤俭为本。

”是以朝野咸称其贤。

魏帝尝命绰与诸公卿议立太子。

绰对曰:“太子者,国之根本,宜以贤明为本,非以年长为贵。

”帝曰:“卿言是也。

”遂以绰议为定。

太子立,绰为太子洗马,辅导太子,甚得帝心。

绰在朝,以直言敢谏著称。

尝因事忤帝意,帝怒,欲加罪。

绰从容进言曰:“陛下,臣所以敢直言者,盖以陛下为明君,欲使陛下知其过,而改之耳。

”帝闻言,怒稍解,遂免其罪。

绰虽居高位,而谦逊有礼,不以己长骄人。

每遇贤能之士,必虚心请教,以广其识。

绰曰:“吾闻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是以虽居显位,而不忘进修。

绰居官数十年,政绩显著,百姓安居乐业。

及帝崩,太子即位,是为文成帝。

文成帝追思绰之功,赠予丰厚的赏赐,谥曰“文贞”。

【译文】苏绰,字伯达,京兆武功人。

自幼聪慧,弱冠之年便有文采。

起初在郡中担任功曹,后来逐渐升迁至尚书左丞。

魏帝听说他的才学渊博,政事通明,于是召见他,对他说:“朕听说你才学广博,政事明了,想要让你辅佐国家,你意下如何?”苏绰回答说:“臣愿意竭尽愚诚,以报答陛下之恩。

”魏帝非常高兴,于是任命他为黄门侍郎。

苏绰在位期间,以清廉著称,不徇私情,不阿谀奉承。

当时魏帝喜欢文学,苏绰便进言说:“陛下应该留心政事,不要过于追求文章。

”魏帝深以为然,于是停止了朝讲,专心致力于政事。

苏绰又上疏,陈述时弊,魏帝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六学二馆名词解释

六学二馆名词解释

六学二馆名词解释学馆: 1。

学校的学室。

《梁书·刘显传》:“显因告帝,请除皇太子官属三十人,并给六学二馆供膳。

”唐吴融《题玄武司马新宅》诗:“一封拜郎官,家食给六学。

”清顾炎武《日知录·社学》:“故六学者,国子监也,太学也,内外九第各有其馆。

”大馆: 2。

亦作“大学”。

指朝廷所办的学馆。

《宋史·欧阳修传论》:“其治于庆历、嘉祐之间,号为大治,盖庆历、嘉祐之盛,号为太平。

而尤可称道者,有韩琦、富弼、欧阳修、范仲淹、杜衍、韩忠彦、蔡襄之为相,有若吕夷简、杜衍、余靖之为执政,有若王安石、曾公亮、苏舜钦、苏轼、苏辙之为大臣,有若司马光、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之为辅弼,有若林特、窦默、陈尧佐之为谏官,有若陈彭年、陈师道之为馆职,有若余靖、王随、李清臣之为属僚,有若王拱辰、王安礼、吴奎、胡瑗之为牧守,有若赵瞻、张洎、朱焘、葛邲之为卿监,有若杨绘、陈恕、宋敏求、钱勰之为郡守,其治一也。

”清顾炎武《日知录·社学》:“古者太学在城东,名太学东序,秦名为明堂,汉以后皆于此立社学,诸侯皆有,盖所以教国子弟。

”清夏燮《中西纪事·剿抚异同》:“二次诏举博学鸿儒,他日,大学当预焉。

”“六学二馆”系指全市重点建设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科普活动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少先队活动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旨在整合青少年校外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生动活泼的校外教育活动,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馆: 2。

古代史官所掌管的典藏文籍的官署。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焉。

二馆: 2。

古代史官所掌管的典藏文籍的官署。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焉。

”司马贞索隐:“郑康成云:‘二馆,鲁有史观,汉有东观,典藏图籍。

’”《宋书·百官志上》:“东观、西省、二馆。

《北史·崔悛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北史·崔悛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北史·崔悛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北史·崔悛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北史·崔悛传》原文及翻译北史原文:㥄字长儒,状貌伟丽,善于容止。

齐神武至信都,以为开府谘议参军。

神武入洛,议定废立。

太仆綦俊盛言节闵帝贤明,可主社稷。

作色而前曰:“若其贤明,自可待我高王。

既为逆胡所立,何得犹作天子?若从俊言,王师何名义举?”由是节闵及中兴主皆废。

更立平阳王,是为孝武。

以建义功,封武城县公。

天平中,授徐州刺史。

初,㥄为常侍,求人修起居注,或曰:“魏收可。

”㥄曰:“收轻薄徒耳。

”更引祖鸿勋为之。

又欲陷收不孝之罪,乃以卢元明代收为中书郎。

由是收衔之。

及收聘梁,过徐州,㥄备刺史卤簿迎之,使人相闻收曰:“勿怪仪卫多,稽古力也。

”收语蹇,急报曰:“崔徐州建义之勋,何稽古之有?”㥄自以门伐素高,特不平此言。

㥄以籍地自矜,每谓卢元明曰:“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崔、赵李何事者哉!”崔暹闻而衔之。

神武葬后,㥄又窃言:“黄颔小儿堪当重任不?”暹启文襄,于是锁㥄赴晋阳讯之不服暹引邢子才为证子才执无此言那出告㥄子赡曰尊公意正应欲结姻陈元康赡有新生女,乃许妻元康子。

元康为言于文襄曰:“崔㥄名望素重,不可以私语杀之。

”文襄曰:“若免其性命,当徙之遐裔。

”元康曰:“㥄合死。

朝野皆知。

公诚能以宽济猛,轻其罚,则仁德弥著,天下归心。

”乃舍之。

五年,为东兖州刺史,复携冯氏之部。

冯氏受纳狼籍,为御史劾,与㥄俱召,诏付廷尉。

寻别诏斩冯氏于都市,㥄以疾卒狱中。

㥄历览群书,兼有辞藻。

自中兴迄于孝武,诏诰表檄多㥄所为。

然性侈,耽财色,于诸弟不能尽雍穆之美,世论以此讥之。

(节选自《北史崔悛传》)译文:崔㥄字长儒,相貌壮美,注重仪容举止。

齐神武帝(高欢)到信都,任命他为开府谘议参军。

高欢进入洛阳,商议决定废弃或存置帝王的大事。

太仆綦俊极力申说节闵帝贤明,可以主持国家大事立为君王。

崔㥄变了脸色上前说:“如果他还算得上贤明,那么自然可以等待我高王。

狼狡猾的四字成语

狼狡猾的四字成语

狼狡猾的四字成语豺狐之心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

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这文》:“近闻楚王无道,遂发材(豺)狐之心,诛妾家破亡消。

”揣奸把猾揣着:藏。

奸:狡诈,阴险,伪善。

心藏狡诈,犯罪行为凶残。

出处:元·无名氏《十样锦》第二折:“因某生前揣奸把猾,死后永做饿鬼。

”刁滑奸诈刁钻、油滑、言者、狡诈。

极其阴险凶残。

刁钻促掏狡猾而好捉弄人。

同“刁钻促狭”。

刁钻Givry凶残而好捉弄人。

亦并作“刁钻促发展缴”。

刁钻古怪刁钻:狡诈;古怪:怪僻,不同寻常。

形容为人行事狡猾怪僻,和别人不一样。

原文: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你看看古人中,那里存有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刁钻刻薄刁钻:狡猾奸诈。

形容人狡猾奸诈,待人苛刻薄情。

放刁撒泼摆:采用;刁:强盗,刁滑;破口大骂:蛮不讲理。

指采用刁钻凶残的一套手段。

形容极不讲理。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俺两个全仗俺父亲的虎威,拿粗挟细,揣歪捏怪,帮闲钻懒,放刁撒泼。

”浮头滑脑犹言油头滑脑。

形容人高傲凶残。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座中几个人,都是浮头滑脑的,没有甚么事可记。

”狡兔三窟窟:洞穴。

凶残的兔子准备工作好几个藏身的窝。

比喻隐密的地方或方法多。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口蜜腹剑嘴上说道的非常清纯,凡里却怀著害人的主意。

形容两面派的凶残阴险。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老奸巨滑奸:狡诈;滚:凶残。

形容世故浅而手段极其狡诈凶残的人。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开元二十五年》:“虽老奸巨滑,无能逃于其术者。

”《宋史·食货志上六》:“老奸巨滑,匿身州县,舞法扰民。

”目语额瞬眉毛眼睛能够作态起身。

形容行事聪明凶残。

出处:明·王志坚《表异录·邑里》:“目语额瞬,言市人精黠也。

宰予昼寝原文、注释及赏析通用一篇

宰予昼寝原文、注释及赏析通用一篇

宰予昼寝原文、注释及赏析通用一篇宰予昼寝原文、注释及赏析 1原文:宰予昼寝先秦:佚名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第五》译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第五》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

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

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注释: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第五》圬: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

诛:责备。

粪土:腐土、脏土。

是:这(指对人的态度)。

寝:睡觉。

疑义辨析《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向之注家皆解“昼寝”为在白天睡觉”,如近人杨伯峻《论语译注》。

但有另一些人认为“昼寝”乃“画寝”之形讹。

“画寝”即“涂画寝室”。

因“雕木画寝”之典古人习用。

”如《汉书·扬雄传》:“非木摩而不雕,墙涂而不画。

”《周书·苏绰传》:若刀笔之中而得浇伪,是则饰画朽木。

皆暗用`画寝雕木”之典。

唐李匡乂《资暇集》:“梁武帝读为寝室之寝,昼作胡卦反,且云当为画字,言其绘画寝室也,故天子叹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

宋周密《齐东野语》:“虽然,宰予昼寝,夫子有朽木粪土之语,尝见侯白所注论语,谓昼字当作画字,盖夫子恶其画寝之侈,是以有朽木粪墙之语。

苏绰传翻译 文档

苏绰传翻译 文档

《苏绰传》翻译:苏绰字令绰,年轻时喜欢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计算的方法。

他的堂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宇文泰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

临分别时,问他:“你家的子弟里面,谁是可以任用的?”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

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为行台郎中。

苏绰在位一年多,没有被周文帝赏识。

不过行台的各位官员遇到疑难的问题,都是向苏绰请教后再决定。

各部门发布的公文,苏绰又为它们拟定条款格式。

行台中的官员都称赞苏绰的才干。

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回答,请求出外面找人商议。

于是叫来苏绰,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即为他酌情裁定。

惠达进入里面呈报,周文帝叫好,问:“谁为你出这个主意的?”惠达说出苏绰的名字,于是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周文帝说:“我也听说他很久了。

”不久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

《送李愿归盘谷序》翻译:有一次,苏绰跟随周文帝和公卿们去昆明池看鱼,走到城西汉代原来的仓池,周文帝回头问随从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

有人说:“苏绰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请允许问问他吧。

”周文帝就叫来苏绰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

苏绰既有口才,应对如流。

周文帝更加赞赏他,于是留住苏绰一直到夜里,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

周文帝整理衣裳端正地跪坐着,不觉膝行移坐到了坐席的前端。

就这样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觉得厌倦。

第二天一早上朝,周文帝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奇才,我现在要任命他处理政事。

”立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职位,参与主管机要事务。

从此对苏绰的宠信日益深厚。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太行山南面有个盘谷。

盘谷中间,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人烟稀少。

鲜少。

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

”或曰:“是谷也,宅幽有人说:“因为它环在两山之间,所以称‘盘’。

”也有人说:“这个山谷,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友人李愿居之。

位置幽僻而地势阻塞,是隐者盘桓逗留的地方。

”我的朋友李愿就住在这里。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李愿说:“人们称为大丈夫的人,我了解: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在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周书·独孤信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周书·独孤信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周书·独孤信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周书·独孤信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周书·独孤信传》原文及翻译周书原文: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

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

信美容仪,善骑射。

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

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

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

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

频典二部,皆有声绩。

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

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

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

属太祖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

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

寻征信入朝,魏孝武雅相委任。

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

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

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

”即赐信御马一疋,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

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

及信在州,事无壅滞。

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

流民愿附者数万家。

太祖以其信着遐迩,故赐名为信。

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

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

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

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

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

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

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

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译文: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

他的父亲库者,为领民酋长,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

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

正光末年,他和贺拔度等人一起斩杀了卫可狐,因此而知名。

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任用。

独孤信年少,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军中称他为独孤郎。

古诗周书翻译赏析

古诗周书翻译赏析

古诗周书翻译赏析《周书》,唐代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与岑文本、崔仁师负责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周书》共五十卷,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而史论多出于岑文本之手。

贞观十年与《北齐书》、《梁书》、《陈书》、《隋书》同时进呈皇家。

本书记载了北朝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

《周书》文笔简洁爽劲,清代史家赵翼说它“叙事繁简得宜,文笔亦极简劲”。

《周书》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对于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详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

《周书》虽然只是记述西魏,北周皇朝史事的史书,但它着意于反映当时的历史全貌这一显著特点,表明它的作者具有很开阔的历史视野。

这表现在《周书》所记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与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如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一一载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全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

《周书》的这一特点,不仅《梁书》、《陈书》、《北齐书》赶不上,就是后来李延寿所撰的《南史》、《北史》与之相比,也还有一些逊色的地方。

这显然跟令狐德棻在事实上负责“五代史”的编撰工作有关,使他对当时的历史发展状况能够有一种全局的观点。

萧琮传萧岿传萧鲕传强练传褚该传赵文深传黎景熙传姚最传姚僧垣传冀俊传乐逊传熊安生传樊深传沉重传卢光传李迁哲传魏玄传陈忻传韩雄传韦佑传李延孙传柳霞传萧大圜传萧圆肃传萧世怡传萧[扌为]传庾信传王褒传乐运传颜之仪传宇文孝伯传宇文神举传王轨传尉迟运传杜杲传辛昂传辛庆之传元伟传李昶传吕思礼传柳箈传苏亮传裴文举传郭彦传韩褒传寇俊传令狐整传郑伟传薛端传裴侠传崔猷传崔谦传郑孝穆传卢柔传柳敏传陆逞传陆通传申徽传韦夐传韦孝宽传李穆传于翼传窦炽传耿豪传王勇传郭贤传权景宣传贺若敦传陆腾传史宁传宇文深传宇文测传梁台传田弘传常善传蔡佑传韩果传赫连达传长孙俭传李远传李贤传卢辩传苏绰传柳带韦传柳庆传杨宽传周惠达传司马消难传王谦传尉迟迥传阎庆传叱列伏龟传尉迟纲传贺兰祥传王盟传王雄传杨忠传宇文贵传侯莫陈顺传达奚震传王思政传王罴传王德传刘亮传怡峰传若干惠传梁御传侯莫陈崇传独孤信传赵贵传于却传于谨传李鉽传李弼传寇洛传侯莫陈悦传贺拔岳传贺拔胜传赵僭王宇文招传卫剌王宇文直传宋献公宇文震传齐炀王宇文宪传冯迁传叱罗协传晋荡公宇文护传宇文导传司马皇后传尉迟皇后传元皇后传陈皇后传朱皇后传杨皇后传李皇后传阿史那皇后传静帝纪宣帝纪武帝纪明帝纪孝闵帝纪文帝纪《周书》简介---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新唐书·苏瑰传》原文及译文

《新唐书·苏瑰传》原文及译文

《新唐书·苏瑰传》原文及译文《新唐书·苏瑰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原文: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

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

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

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人乎?”遂不发书。

俊臣未至追还,恨之。

由是连外徙,不得入。

久之,转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州据都会,多名珍怪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赀取钜万,瑰单身薄被自将。

武后铸浮屠,立庙塔,役无虚岁。

瑰谏曰:“縻损浩广,虽不出国用,要自民产日殚。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天下僧尼滥伪相半,请并寺,着僧常员数,缺则补。

”后善其言。

神龙初,入为尚书右丞,封怀县男。

瑰明晓法令,多识台省旧章,一朝格式,皆所删正。

中宗复政,郑普思以妖幻位秘书员外监,支党遍岐、陇间,相煽惑为乱。

瑰捕系普思穷讯,普思妻以左道得幸韦后,出入禁中。

有诏勿治。

瑰廷争不可,帝犹依违。

司直范献忠,瑰使按普思者,进曰:“瑰为大臣,不能前诛逆竖而报天子,罪大矣,臣请先斩瑰。

”于是,仆射魏元忠顿首曰:“瑰长者,用刑不枉,普思法当死。

”帝不得已,流普思于儋州,余党论死。

累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

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

及侍宴,宗晋卿嘲之,帝默然。

瑰自解于帝曰:“宰相燮和阴阳,代天治物。

今粒食踊贵,百姓不足,卫兵至三日不食,臣诚不称职,不敢烧尾。

”帝崩,遗诏皇太后临朝,相王以太尉辅政。

后召宰相韦安石、宗楚客洎瑰议禁中。

楚客猥曰:“太后临朝,相王有不通问之嫌,不宜辅政。

”瑰正色曰:“遗制乃先帝意,安得辄改?”楚客等怒,卒削相王辅政事,瑰称疾不朝。

景云元年,卒,年七十二,谥曰文贞(博学坚贞)。

(选自《新唐书?苏瑰传》,有删节)译文:苏瑰,字昌容,是雍州武功人,隋朝时尚书仆射苏威的曾孙。

科试得中进士,补为恒州参军。

母丧期间极度悲哀。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人物经历编辑苏绰年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深得西魏权臣宇文泰信任。

被宇文泰拜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助其改革制度。

曾创制计帐、户籍等法,精简冗员,设置屯田、乡官,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累升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封美阳伯。

大统十二年(546年),苏绰因积劳成疾而病逝,年四十九。

周明帝二年(558年),配享周太祖(宇文泰)庙庭。

开皇元年(581年),追赠邳国公。

苏绰在一年多任职期间,宇文泰并没有深入了解他,但各官署中有难决之事,都要向苏绰请教才能决定。

官府之间的文书,也由苏绰定下格式。

行台中的官员都称赞苏绰的才能。

后来,太祖与仆射周惠达议事,周惠达无法回答,请求暂时出外议论。

周惠达召来苏绰,把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刻为他衡量裁定。

周惠达之后入内禀报,他的回答得到宇文泰的称赞,宇文泰问道:"谁为你出的主意?"周惠达说是苏绰,并称赞他有王佐之才。

宇文泰说:"我也听说他很久了。

"随即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

共济艰难一次,宇文泰与公卿们前往长安的昆明池观看捕鱼,走到城西汉代仓库遗址,宇文泰回头问左右的人此地的故事,没有人能回答。

有人说:"苏绰博识多知,请问问他。

"宇文泰便召见苏绰。

苏绰详细作答,宇文泰十分高兴,又进一步询问天地造化之由来,历代兴亡的遗迹。

苏绰能言善辩,对答如流。

宇文泰更加高兴,就与苏绰并马缓行到昆明池,竟然连捕鱼也没有看就返回。

宇文泰又把苏绰留下来直到深夜,向他询问治国之道,宇文泰躺着听他说。

苏绰陈述指明帝王之道,并进述申不害、韩非的精要。

宇文泰于是起身,整衣端坐,不知不觉移坐而前。

苏绰一直说到天明,宇文泰还未厌倦。

次日,宇文泰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才能出众的人,我要委任他政事。

"随即任命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预决定机密大事,从此对他的宠爱礼遇越来越优厚。

苏绰创制文案程式,用红黑两色分别书写出入公文,又制定计账、户籍之法。

倦鸟知还成语接龙

倦鸟知还成语接龙

倦鸟知还成语接龙《倦鸟知还- 还淳返朴》一、出处出自《梁书·明山宾传》:“处士阮孝绪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还朴,激薄停浇矣。

’”二、解释回复到人本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或本性。

三、近义词返璞归真。

四、反义词浇风薄俗。

五、造句我去了那个小山村后,才发现那里的人们还淳返朴的生活真是美好。

没有城市的喧嚣和虚伪,就像一股清泉,涤荡着心灵。

嘿,你难道不向往这样简单纯粹的生活吗?那是一种能让灵魂都放松的状态,不像在城市里,每天都要戴着面具做人。

《倦鸟知还- 还乡昼锦》一、出处《汉书·项籍传》:“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后来演变为“还乡昼锦”。

二、解释指富贵时穿锦衣回归故乡。

三、近义词衣锦还乡。

四、反义词背井离乡。

五、造句他在外面打拼多年,终于功成名就。

这次还乡昼锦,那场面可壮观了。

他就像一个得胜归来的将军,风光无限。

我要是他呀,肯定也会这样风风光光地回来,让乡亲们看看自己的成就。

哇,那是多么荣耀的事情啊,谁不想在自己的故乡扬眉吐气呢?《倦鸟知还- 还淳反古》一、出处《宋书·孔琳之传论》:“先宜削华止伪,还淳反古,抵璧幽峰,捐珠清壑。

”二、解释回复到原来的淳厚古朴的状态。

三、近义词还淳返朴。

四、反义词世风日下。

五、造句现在的社会有时候太浮躁了,真希望能还淳反古,像古人一样有着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

我常常想,如果我们都能像古人那样,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么多烦恼了呢?你看古人,生活简单却充满智慧,就像那清澈的溪流,而我们现在的生活就像是浑浊的江水,真该好好反思反思。

《倦鸟知还- 还原反本》一、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毒蝎枉修人道行,还原反本见真形。

”二、解释回复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三、近义词返本还原。

四、反义词改头换面。

五、造句在经历了那么多的波折后,他终于还原反本,找回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这就像迷失在森林里的人,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哎呀,我觉得人要是能经常这样审视自己,不被外界的东西迷惑,那该多好啊。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句典出周书苏绰传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句典出周书苏绰传

作者: 杨日晖
出版物刊名: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9-19页
主题词: 苏绰;知者;子陵;六条诏书;治道;徐行;传载;大行台;文泰;前席
摘要: 对毛泽东和柳亚子一诗中“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的注释,注家们似有含糊之处。

有的将汉代在京城长安西南依沼泽凿成的昆明池,说成北京的昆明湖;有的把“观鱼”附会为严光隐钓子陵滩的故事。

笔者认为,此两句应出典于周书苏绰传“往昆明池观鱼”的记载。

周书苏绰传载公元535年“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故汉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

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

太祖乃召绰,具以状对,太祖大悦。

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太祖益喜。

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網罟而还。

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

绰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绰传》原文及翻译
xx
原文:
苏绰字令绰,武功人,魏侍中则之九世孙也。

累世二千石。

父协,武功郡守。

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术,仆射周惠达见而异之。

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太祖饯于东都门外。

临别,谓让曰:”卿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

太祖乃召为行台郎中。

在官岁余,太祖未深知之。

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

台中咸称其能。

后太祖与仆射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以其事绰即为量定。

太祖称善,谓惠达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之才。

太祖曰:”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著作佐郎。

属太祖与公卿往昆明池观渔,行至城西汉故仓地,顾问左右,莫有知者。

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

”太祖乃召绰。

具以状对。

太祖大悦,因问天地造化之始,历代兴亡之迹。

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

太祖益喜。

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

遂留绰至夜,问以治道,太祖卧而听之。

绰指陈帝王之道,兼述申韩之要,太祖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

语遂达曙不厌。

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也,吾方任之以政。

”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自是宠遇日隆。

绰始制文案程序,朱出墨入,及计帐、户籍之法。

大统三年,齐神武三道入寇。

诸将咸欲分兵御之,独绰意与上同,遂并力拒窦泰,擒之于潼关。

封美阳县子。

绰性俭素,不治产业,家无余财。

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

博求贤俊,共弘治道,
译文:
苏绰字令绰,武功郡人,父亲名协,官任武功郡太守。

苏绰年轻时很爱学习,博览群书,尤其精于计算之法。

仆射周惠达见到他认为他非同一般。

他的堂兄苏让由京官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

临别之时,周文帝问苏让:“您家子弟之中,谁可任用?”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

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他为行台郎中。

在位一年多,还没得到周文帝的常识,但行台各部门的官员遇到疑难不决的事情,总是向他求教才作决定。

对各部门发送的公文,苏绰又分门别类地为他们拟定行款格式。

行台官员都称赞他的才干。

一次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答不上来,请求允许出外找人商议,于是召来苏绰,把所讲座的事情告诉他,苏绰即刻为他酌情裁定。

惠达入内呈报。

周文帝连声叫绝,并向他说:“是谁替你出这个主意的呢?”惠达以苏绰作答,接着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周文帝说:“我也听说很久了呢。

”不久他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

周文帝与公卿去昆明池观光打鱼,走到城西的汉代仓池故地时,周文帝环顾问询左右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

这时有人说:“苏绰见多识广,请问他吧。

”周文帝于是召来苏绰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

苏绰既有口才,应对如流。

于是留住苏绰在府里一直到夜里,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

周文帝整理衣裳端正地跪着,不觉膝行到了前席。

就这样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觉得厌倦。

第二天一早,周文帝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奇才,我现在要任命他处理政事。

立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职位,参与主管机要事务。

从此对苏绰的宠信日益深厚。

大统三年,齐神武帝兵分三路入侵,诸将都主张分兵抵抗,只有苏绰的想法和周文帝相同,于是集中兵力抵御窦泰,在潼关将他生擒了。

朝廷封苏绰为美阳县伯。

苏绰生性节俭朴素,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

因为四海还没有平定,常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

他广泛地寻求优秀人才,共同拓展为政之道,凡经他推荐的人,都做了高官。

周文帝也诚心诚意地委任他,而没有闲话。

有时外出巡游,常预先在白纸上签署自己的名字而交给苏绰,如果有需要处理的事,就及时安排施行。

等到周文帝回来,禀告他知道就可以了。

苏绰常
认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做法是爱护民众就象一位慈祥的父亲,教导民众就像一位严格的老师。

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掌握在手掌之中。

长期思虑劳累,使他疲惫不堪,于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

大统十二年,苏绰死在任上,时年49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