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猪保险现状分析
畜禽类保险赔付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
畜禽类保险赔付方面存在的困难
自“非瘟”盛行,让不少养殖场都陷入了一片沉寂,叠加目前猪价已经步入下行周期,不少养殖户折损巨大,简直就是有苦说不出。
生猪保险作为农业保险的一种,对化解生猪风险的一种保障机制,可以弥补市场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极大程度的降低养殖风险,但生猪保险赔付却存在许多困难。
一、保险赔付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
1、赔偿标准“一刀切”。
近2年生猪市场行情较好的时期,高品种原种母猪每头1800-2600元,普通品种原种母猪每头800元~1600元。
不同品种差价每头达800元左右,而目前保费、赔偿标准基本上是按最低标准实行“一刀切”,这不利于市场行情好时调动养殖户投保积极性及原良种母猪的投保积极性。
2、赔偿范围有局限性。
很多养殖户对于保险公司预防性捕杀不进行赔付的行为极为不理解。
养殖户觉得既然投保了,遇到政府行为的扑杀,既然猪没有了,保险就应该赔,保险公司不予赔付养殖户对此无法接受,久而久之投保积极性就挫伤了。
某养殖户去年4月份以来养了102头猪。
今年6月11日,家中的50头能繁母猪买了保险,每头猪保额1500元。
“今年7月份,因疫病响应政府号召把所养的102头猪全部捕杀了。
当时也没有想到拍照片留存,可后来去保险公司要求赔付时他们却说要提供照片才给赔付。
后来政府给出具了捕杀证明,他们还是不给赔付,了解情况后却说只给赔付300元”其次则是养殖户没有保险意识,购买保险掏钱了,猪要病了才能有赔付,若是猪不生病,交保险的钱就被白白浪费了。
畜牧局政策性生猪保险实施状况调研报告
畜牧局政策性生猪保险实施状况调研报告第一篇:畜牧局政策性生猪保险实施状况调研报告猪粮安天下。
生猪与粮食一样,始终是一个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根本问题。
从2007年开始,中央、国务院根据发展生猪生产和稳定市场供应、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执行政策性生猪保险,随着生猪保险政策在我市的推进,该项政策已逐渐成为深受农户欢迎的“民心工程”。
一、基本情况政策性生猪保险包括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其中能繁母猪保险是全面实施,而育肥猪保险在全国还是试点阶段,**省是首批开展育肥猪保险的省份。
我市政策性生猪保险分别由人保财险公司、中华财险公司承保,其中巴州区、南江县由人保财险公司承保,通江县、平昌县由中华财险公司承保。
全市畜牧系统主管机构(即市、县、区畜牧食品局)不直接参与保险工作,保险公司在各乡(镇)指定代办人,具体负责保险工作的实施。
各县(区)乡(镇)畜牧站如受保险公司委托,则由其指定的代办人组织协助实施。
2008年,根据国家、省上要求,我市共承保能繁母猪21.7万头,收取保费259.8万元,补助金额1039.2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49.5万元、省上补助233.8万元、市级补助39.0万元、县级补助116.9万元);保险公司理赔1.1万头,赔付976.0万元(包含2007年投保2008年赔付的部分能繁母猪)。
育肥猪34.9万头,收取保费188.2万元,补助金额439.2万元(其中中央补助62.7万元、省上补助213.3万元、市级补助31.4万元、县级补助131.8万元);保险公司理赔11.5万头,赔付406.2万元(包含2007年投保2008年赔付的部分育肥猪)。
二、主要问题(一)认识需进一步提高。
政策性生猪保险的执行,是中央、国务院为广大养殖生产者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和确保养殖增收的一项惠民措施。
其保险的措施办法,是由国家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等根据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而确定的。
而在部分地方,由于对政策性生猪保险认识不足,存在生猪保险操作不规范的现象。
生猪保险开展情况汇报
生猪保险开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疫病防控、市场波动、成本上升等问题,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压力。
为了帮助养殖户化解风险,保障其生产经营,我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了生猪保险工作。
首先,我们在各地开展了宣传政策解读活动,帮助养殖户了解生猪保险的相关政策和保障范围,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
同时,我们还利用各类媒体渠道,通过宣传片、新闻报道等形式,向广大养殖户普及保险知识,提升其保险意识和保险理念。
其次,我们加强了与各地政府部门、养殖协会的合作,共同制定了生猪保险的实施方案,确保保险政策的顺利实施。
同时,我们还与保险公司合作,推出了多样化的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养殖户的需求,包括疾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死亡保险等,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完善的理赔服务体系,确保养殖户在受到损失时能够及时获得理赔。
我们设立了专门的理赔服务窗口,提供便捷的理赔申请流程,同时加强了对理赔审核的监督,保证理赔工作的公平、公正。
在开展生猪保险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比如,一些养殖户对保险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保险费用过高,保障范围不清晰等问题,导致其对保险产生疑虑。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加强了与养殖户的沟通,解答其疑虑,提高其对保险的认知和信任度。
总的来看,生猪保险的开展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生猪保险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各方的合作,不断完善保险产品和服务,为养殖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保险保障,助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也将积极与政府部门合作,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为生猪保险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通过以上汇报,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指导,共同推动生猪保险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生猪产业投保情况汇报
生猪产业投保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生猪产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产业发展中的各种风险,我国生猪养殖企业普遍采取了保险投保的方式,以保障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
下面将对生猪产业的投保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生猪养殖企业普遍认识到保险的重要性,投保意识逐渐增强。
在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生猪养殖企业开始意识到保险的必要性,积极参与保险投保。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全国范围内生猪养殖企业的保险投保率已经达到了80%以上,整体保险覆盖面较为广泛。
其次,生猪产业保险产品种类逐步丰富,满足了不同企业的需求。
随着生猪产业的发展,保险公司也推出了针对生猪养殖企业的多样化保险产品,包括生猪疫病保险、养殖场财产保险、生猪运输保险等。
这些保险产品的推出,为生猪养殖企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满足了它们在生产经营中的不同需求。
再次,保险理赔效率不断提高,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在保险公司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生猪产业保险理赔的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旦发生意外或损失,保险公司能够及时给予理赔,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减少经济损失,提高了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
最后,生猪产业保险市场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完善。
尽管生猪产业保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着保险责任范围不清晰、保费定价不合理、保险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因此,保险公司和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保险制度,提高保险服务水平,为生猪产业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障。
总的来说,生猪产业的保险投保情况在不断改善和完善中,保险已经成为生猪养殖企业防范风险、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未来,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生猪产业保险市场的发展动态,不断完善保险制度,为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希望以上汇报能够对相关部门和企业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就生猪产业的保险投保情况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共同推动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生猪保险条款问题剖析
2007年8月,由全国中保公司、四川省中保公司制定出台的关于母猪保险、肥猪保险的两个保险条款,在近两个月具体推广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推进十分缓慢,大大出乎各方面的预期。
这除了农户本身观念落后、眼光短浅等原因外,保险条款自身也存在问题。
经初步分析、调查,当前生猪保险存在9个方面的问题。
现逐一进行剖析,供参考。
1.乡镇保险代办员报酬太低,无人愿干。
按当前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农村生猪存栏量普遍较低的状况核算,平均一个乡镇一年入保7500头生猪,700头母猪,一年一个村的代办手续费大约有700 ̄1000元。
由于每个村服务半径小,工作单纯,车费开支少,勉强有人干。
一个乡镇一年的代办手续费为2300 ̄2500元。
按4%的生猪死亡率计算,全乡镇一年死亡生猪328头,按每次到村社农户家中处理一头死猪平均车费15元计算,全年到农户车费为4920元。
按每周到县区保险公司送死猪处理报表一次,每次12元计算,全年到县区车费为576元。
乡镇代办员一年的车费开支总额大约为5496元。
通讯费按每月30元计算,1年需360元。
车费、通讯费一年总计约5856元。
收入与支出相减,每年每个乡镇亏损2500元左右,并且尚未计算工作报酬。
如果每个乡镇代办员以摩托车为交通工具,则收支刚好平衡。
综上情况,建议将乡镇级代办手续费提高2个百分点,方可基本保证该项工作的开展。
2.对能繁母猪的投保年龄规定不合理。
条款规定只保险8月龄以上、4周岁以下的母猪,也不分什么品种。
而地方品种的母猪能繁年限可以达到7 ̄8年、甚至有10年以上的。
因此,建议地方品种的母猪投保年限延长到8年,同时后备母猪也应列入保险对象,因为不鼓励后备母猪的发展,就不能促进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
3.以登记耳牌号码为投保母猪身份确定的方式,工作量极大。
从理论上讲,登记每头猪耳牌号码来辨明投保母猪身份是最为科学的,又可促进防疫工作的开展。
但通过实际操作的结果,没有一个县区是真实按此操作的。
生猪保险调研报告
生猪保险调研报告生猪保险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疫病、环境污染、养殖成本等,使得养猪业经营风险增加,给养猪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生猪保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养猪户提供科学的风险保障和经济支持。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文献调研:通过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生猪保险的概念、种类、发展历程等。
2. 问卷调查:设计一份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对养猪户进行访问调查,了解他们对生猪保险的意见和需求。
3. 实地走访:走访养猪大户、养猪专业合作社等,了解他们对生猪保险的参保情况和体验。
4. 网络调研:通过互联网搜索和社交平台的信息采集,了解养猪户对生猪保险的评价和推广情况。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生猪保险的种类:目前,我国的生猪保险主要分为承保价值保险和按照栏环保险两种模式。
其中,承保价值保险是按照生猪养殖的预估价值来确定保费和理赔金额;而栏环保险是按照该栏生猪的死亡和损失数量来确定相关赔付。
2. 生猪保险的发展趋势:生猪保险在我国的发展还相对较为初级,但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风险意识的增强,生猪保险将会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未来,生猪保险将进一步完善保险制度和产品设计,提高保险服务的品质和效率,满足养猪户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3. 养猪户对生猪保险的意见和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养猪户对生猪保险的认可度较高,普遍认为保险可以为他们提供风险保障,减少经济损失。
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如保费价格合理、理赔流程简化、保险责任范围明确等。
四、建议和对策:1.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生猪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养猪户的保险意识和参保率。
2. 保险公司可以针对养猪户的需求,进一步优化保险服务,提供个性化定制的保险产品。
3. 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行业标准和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秩序。
4. 鼓励科研机构和保险公司开展技术研发,提高生猪保险的风险评估和定价能力。
生猪价格保险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
生猪价格保险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亲爱的读者们,今天咱们要聊聊一个挺重要的话题——生猪价格保险。
这个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别担心,我会用最简单的话来跟大家说一说。
咱们得明白什么是生猪价格保险。
简单来说,就是给养猪户一种保障,让他们在生猪价格下跌时,不至于血本无归。
就像你买了一件衣服,结果降价了,你会开心吗?所以,有了价格保险,即使猪价跌了,养猪户也能有个兜底,心里踏实多了。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搞这个生猪价格保险呢?原因有很多。
现在养猪的门槛低,大家都想进来分一杯羹,这就导致了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
再加上天气、疾病这些不可控的因素,风险就更大了。
如果养殖户因为价格波动而破产,那不仅影响他们的收入,还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的稳定。
生猪价格保险能帮养殖户减少损失。
比如说,如果市场上的生猪价格突然暴跌,很多养殖户可能会因为一时的恐慌而抛售,导致市场价格进一步下跌。
这时候,如果有了价格保险,养殖户就不会急于抛售,可以等待市场回暖,从而避免更大的损失。
再来说说实施生猪价格保险的好处吧。
一方面,它能保护养殖户的利益,让大家都能安心养猪;另一方面,它也能帮助政府调控市场,避免因价格波动过大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当然啦,说到好处,我们也不能忽略一些潜在的问题。
比如,保险公司会不会趁机提高保费,增加养殖户的负担?还有,如何确保养殖户真的会按照约定的价格出售生猪,而不是偷偷摸摸地卖个好价钱?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和解决。
总的来说,生猪价格保险是一个好东西,它能让养殖户们在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时更有底气。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比如成本、监管等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在推广的时候,既要积极宣传,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它真正能够发挥作用。
我想说,虽然生猪价格保险听起来很复杂,但它其实是为了大家的利益考虑。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相信一定能够让它更好地服务于养殖业,让养殖户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
如果你对生猪价格保险还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欢迎随时告诉我哦!。
我国生猪保险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30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9年36卷第3期主题策划F E A T U R E我国生猪保险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王怀禹(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南充 637131)摘 要:我国有着全球最大的生猪消费市场,生猪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扶持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防范生猪市场异常波动,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了有关生猪保险的一系列养猪补贴政策,经历了从能繁母猪保险、育肥猪保险到价格指数保险的发展探索历程,对稳定生猪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文章阐述了我国生猪保险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生猪保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保险;生猪保险;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猪粮比生猪养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生猪出栏69 382万头,猪肉产量5 404万吨,虽然相比2017年略有所下降,但仍不能撼动其养殖业霸主地位。
发展生猪保险,有利于降低生猪养殖风险,提高养猪从业者的积极性,是妥善解决生猪生产问题、稳定猪肉产品市场供应、保障猪肉产品及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1 生猪保险的内涵在中国所谓生猪保险,是国家财政给予保费补贴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分为自然险和市场险。
自然险即能繁母猪保险和育肥猪保险,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生猪保险的保费补贴,不同地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负担的比例略有差异。
市场险主要指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即以生猪市场价格为保险标的,保险期一般为半年或1年,启动理赔的前提条件是保险期间内生猪市场平均价格或价格指数低于保险责任约定的价格或价格指数,保险公司按合同约定补偿生猪养殖户差额部分的收入损失。
目前,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目标价格主要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猪粮比”为盈亏平衡点。
所谓的“猪粮比”就是生猪市场价格和玉米市场价格的比值。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生猪市场价格和玉米市场价格比值在6:1时我国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值越低则表明生猪养殖户的经营状况越差。
我国生猪保险现状分析概要
摘要:近年来,我国生猪市场出现了剧烈波动的情况,政府于2007年推出生猪保险。
我们采取统计学方法,对主要生猪大省的生猪保险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参考各地的统计数据并结合生猪市场现状,运用“供给—需求”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对其展开分析,得出养殖户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大和生猪保险总量小、结构差异大、可操作性差、实施效率低、风险规避作用差、体系不完善以及养殖户对生猪保险认识不足的结论。
同时,我们从制度、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生猪保险;供给—需求;成本—收益论文一、引言2007年8月以来,生猪保险的实施为降低生猪市场风险、控制生猪价格波动、维持生猪市场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而目前生猪保险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解决?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文中对我国生猪保险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及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生猪保险现状生猪保险具有转移、分散风险功能,它是投保人用少量的钱通过购买保险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保险人通过收取零星的保费集少成多,形成规模经济,建立起庞大的保险基金,从而实现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根据作者调查及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生猪保险现状如下:(一)养殖户面临的生猪养殖风险越来越大近年来宏观经济指标波动频繁,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大,各种疫病如蓝耳病、高热大面积爆发等因素,农民工外出务工及返乡,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和“猪流感的爆发”,对生猪产业的产生了巨大冲击,引起了价格和产量的波动,使养殖户的风险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
表1反映了近年来生猪价格和产量的变化趋势。
表12003年—2008年我国生猪价格、出栏数和存栏数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各年生猪价格(元/斤) 3.7 4.2 5 6 12 16肉猪出栏头数(万头) 55701.8 57278.5 60367.4 61207.3 56508.3 61788.3 猪年底存栏头数(万头) 41381.8 42123.4 43319.1 41850.4 43989.5 45639.1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及作者调研整理(二)生猪保险投保总量小,结构性差异大1、从总量上看,我国生猪保险的投保数量还远未达到饱和状态。
生猪保险实施情况汇报
生猪保险实施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我在此向您汇报生猪保险的实施情况。
自从我国推出生猪保险政策以来,该政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对于保障生猪养殖户的利益、稳定生猪市场价格、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生猪保险政策的实施覆盖面逐渐扩大。
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宣传政策、推动保险公司开展业务等方式,使得生猪保险政策得到了更多养殖户的认可和参与。
目前,全国范围内已有大部分养殖户参与了生猪保险,实施覆盖面逐渐扩大。
其次,生猪保险的理赔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
保险公司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于理赔流程的规范和指导,使得养殖户在发生猪只死亡等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获得保险赔付。
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于理赔工作的监督和检查力度,确保了理赔工作的公平和公正。
再次,生猪保险政策对于稳定生猪市场价格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保障养殖户的利益,生猪保险政策使得养殖户更加有信心和动力进行养殖,从而保障了生猪市场的供应量。
同时,政府也通过政策引导,稳定了生猪市场价格,使得生猪保险政策成为了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最后,生猪保险政策的宣传工作得到了加强。
政府部门通过举办保险知识培训、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了养殖户对于保险政策的了解和认可度。
同时,保险公司也加大了对于生猪保险产品的推广力度,使得更多的养殖户能够了解到并参与到生猪保险中来。
总的来说,生猪保险政策的实施情况良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但是也要看到,生猪保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保险产品的种类和保障范围有待进一步完善,理赔流程还需要更加简化和透明化等。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保险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高生猪保险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我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谨此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生猪养殖保险基层开展面临阻碍亟待引起高度关注
生猪养殖保险基层开展面临阻碍亟待引起高度关注201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持续发展防止市场供应和价格大幅波动的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强化保险对生猪生产的支持,落实好能繁母猪保险政策。
针对近年来辖区生猪保险现状、存在的难点问题,人民银行通化市中心支行对畜牧管理部门、保险公司以及生猪养殖户就生猪保险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显示:近来有关部门在开展生猪养殖保险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但目前在基层大范围开展生猪保险尚存在诸多难点问题,亟待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一、近年来我市生猪保险开展现状生猪养殖保险对于降低生猪市场风险、控制生猪价格波动,维持生猪生产供需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其主要包括能繁母猪保险与生猪育肥保险,目前通化市生猪育肥保险暂未开展,能繁母猪保险由安华农业保险公司进行承保,每头收取保费60元,按照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10%、县(市)财政补贴20%的比例进行投保,即农户自身负担12元即可获得1000元的理赔补偿。
受到近年来传染病多发,保险母猪死亡数量较多导致保险赔付率过高以及国家停止能繁母猪补贴发放等因素影响,安华农业保险公司在2010年承保比率大幅下降背景下,于2011年3月在通化辖区全面停止了该险种的受理。
从我市承保率最高的2009年来看,通化市能繁母猪存栏量76458头,其中有31525头能繁母猪进行了承保,承保率为41.23%,总保费为189.15万元,承保过程中共有478头保险母猪死亡,死亡率为1.52%,共计赔偿金额47.8万元,占保费收入的25.27%。
二、保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生猪保险投保总量小,结构性差异大结构性差异主要表现在能繁母猪与育肥猪之间、散户与规模养殖户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生猪投保比例和数量上。
能繁母猪涉及到生猪产业链的源头,具有更重要地位,相对于育肥猪保险而言,能繁母猪保险更受政府的重视,就我市目前实施的范围和比例而言,育肥猪保险尚未起步,远不及能繁母猪保险。
自治县生猪保险完善工作方案
自治县生猪保险完善工作方案一、现状分析1.生猪产业发展迅速,但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2.生猪保险覆盖面不足,部分农户保险意识淡薄。
3.保险产品单一,不能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
4.保险理赔流程繁琐,农户满意度不高。
二、目标定位2.优化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农户的需求。
3.简化理赔流程,提高农户满意度。
4.提升农户风险防范意识,降低养殖风险。
三、具体措施1.加强宣传力度(1)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普及生猪保险知识。
(2)组织保险公司深入农村,开展面对面宣传。
(3)发挥村两委、合作社等组织的作用,提高农户保险意识。
2.优化保险产品(1)根据生猪养殖户的需求,开发多种保险产品。
(2)与保险公司合作,降低保险费率。
(3)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减轻保险公司压力。
3.完善理赔流程(1)简化理赔手续,提高理赔效率。
(2)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理赔渠道。
(3)加强理赔监管,确保理赔公正、公平。
4.建立风险防范机制(1)定期开展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农户养殖水平。
(2)建立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提前预警疫情和自然灾害。
(3)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养殖技术。
5.政策支持(1)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降低农户保险负担。
(2)建立政策性保险制度,保障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3)鼓励保险公司创新,提供更多优质保险产品。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农户需求,为制定方案提供依据。
2.制定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3.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生猪保险。
4.监督落实:加强对方案实施的监督,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5.评估反馈:定期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
六、预期效果1.生猪保险覆盖率显著提高,农户风险防范意识增强。
2.保险产品更加丰富,满足不同农户需求。
3.理赔流程简化,农户满意度提升。
4.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写完这个方案,我喝了一口茶,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文字,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我知道,这个方案将为自治县生猪产业的风险防范提供有力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生猪保险调研报告
生猪保险调研报告生猪保险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及背景:生猪养殖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也是风险较高的行业,受市场价格波动、疫病爆发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为了保护生猪养殖户的权益,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生猪保险的情况和应用情况。
二、调研方法:1. 网络调研:通过搜索引擎、农业论坛等途径,了解生猪保险的基本情况、保险公司的相关产品和服务等;2. 实地调研:选择了某县的几家生猪养殖大户,对其进行了访谈,了解其在生猪保险方面的情况和需求。
三、调研结果:1.生猪保险产品:目前市场上生猪保险产品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疫病保险、温差保险、价格波动保险等。
参与调研的养殖大户普遍表示,他们主要购买疫病保险,因为疫病是造成生猪死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2.保费和赔付:保费的计算一般是根据被保险生猪的数量、种类、年龄、区域等因素来确定的。
赔付的计算一般是根据生猪的死亡数量来计算的,并且还要根据不同的保险条款和责任范围确定赔付金额。
3.保险公司:调研发现,我国的保险公司对生猪保险的开发和销售还比较薄弱,有些地方甚至没有保险公司销售该类产品。
而且,部分养殖户表示,保险公司的赔付程序繁琐,且赔付金额不够,存在一定的不满意度。
四、调研结论:1.生猪保险的需求旺盛。
生猪养殖风险较高,养殖户非常希望能够购买到保险产品来规避风险,保护自己的利益。
2.市场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由于生猪保险市场目前较为混乱,缺乏专门的推广和销售,因此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3.保险公司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
保险公司应加大对生猪保险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设计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并提供便捷的理赔服务,满足养殖户的需求。
4.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必要的。
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保险公司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投入,并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确保产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建议:1.保险公司应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对生猪保险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生猪保险调研报告
生猪保险调研报告《生猪保险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生猪养殖业也逐渐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由于生猪养殖业受自然环境、疫病等因素的影响,养殖户往往面临很大的经济风险。
因此,引入保险机制,降低养殖户的风险,保障其合法权益,对于推动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生猪保险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现状,探索推动生猪保险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研内容1. 生猪保险的市场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养殖户对于生猪保险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其需求程度。
2. 生猪保险的发展现状:调研已经开展的生猪保险情况,了解其覆盖范围、保障水平、理赔机制等具体情况。
3. 推动生猪保险发展的政策和机制:通过分析政策文件和相关数据,研究目前推动生猪保险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机制,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政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全面、深入的了解生猪保险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现状,并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数据和信息。
五、调研结论通过调研发现,生猪保险在市场上存在着一定的需求,尤其是在疫病、自然灾害等方面的风险保障上。
然而,目前生猪保险在覆盖范围、保障水平、理赔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政府和保险机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同时,也需要注重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养殖户对生猪保险的认识和了解。
六、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生猪保险的发展。
2. 完善生猪保险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 增加生猪保险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养殖户的认知和了解。
通过本次调研,相信能够为生猪保险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也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乡镇生猪保险情况汇报
乡镇生猪保险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乡镇生猪养殖业持续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面临着各
种风险和挑战。
为了保障养殖户的利益,我乡镇积极推动生猪保险工作,加强风险防范和保障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首先,我乡镇加大了生猪保险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向养殖户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其保险意识。
我们组织开展了保险知识培训班、座谈会等活动,邀请保险公司专业人员进行现场讲解,使养殖户更加了解保险的重要性和作用。
其次,我乡镇建立了健全的生猪保险服务体系,设立了保险咨询点和服务站,
为养殖户提供便捷的保险咨询和购买渠道。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与保险公司的合作,推动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完善,满足养殖户不同的保险需求。
在保险理赔方面,我乡镇建立了快捷高效的理赔机制,对于因疫情、自然灾害
等原因导致的养殖损失,养殖户可以及时获得保险理赔,减轻其经济压力,保障其生产生活。
此外,我乡镇还加强了生猪养殖环节的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养殖情况,做好风险评估和防范工作,降低保险赔付风险,保障保险资金的安全和稳健运行。
在未来,我乡镇将继续加大对生猪保险工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保险政策
和机制,提高养殖户的保险参保率和保障水平,为乡镇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上述工作,我乡镇生猪保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养殖户提供了重要的
保障和支持,促进了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优化保险服务体系,促进我乡镇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生猪养殖保险经济、社会效益及其问题分析
四川省生猪养殖保险经济、社会效益及其问题分析四川省生猪养殖保险经济、社会效益及其问题分析一、四川省生猪养殖保险现状1.1 四川生猪养殖特点四川是我国的一个畜牧业大省,肉猪出栏头数居全国第一,猪牛羊肉类总产量占全国的9.16%,居全国第一,而生猪出栏数、猪肉产量及省际间猪肉贸易量均占全国的10%左右,长期居全国首位,且外销出口占全国总量的1/3以上,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养猪大省。
全省着力推进“六方合作+保险”机制和“寄养”、“订单”、“期货”等多种生产模式,大力实施生态养殖和高效养殖,使养殖户“存栏有订单,出栏有市场”。
据四川省统计局数据,2010年全省生猪存栏6053.1万头;出栏肉猪9014.3万头本文由毕业论文网收集整理;猪肉产量652.12万吨。
无论是生猪饲养量、猪肉产量、人均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生猪产业已成为四川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优势资源之一,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已挑起农民增收的大梁,托起了“农业经济的半边天”。
1.2四川生猪养殖保险特征四川省生猪养殖保险实行的是政府制定统一的收费、补贴制度,保险公司对其进行适合公司的微调,农民以自愿原则进行投保。
(如图1)毕业论文而针对于能繁母猪和育肥猪,政府具有不同的补贴方式目前,主要承包生猪养殖保险的保险公司有中国人保财险公司、中华联合财险和中航安盟财险公司。
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分析2.1 社会福利的提升农业保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猪肉价格的稳定,在排除粮食(以玉米为主)等因素的影响后,猪肉价格波动较为稳定(如图6),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猪肉的价格甚至出现负增长现象,而这与农业保险的实施密不可分。
从微观上看,在笔者调查的贾家镇以及邛崃市中,农民普遍表示,在国家实行农业保险后,他们更加愿意去饲养生猪,因为生猪的死亡有所保障,他们投资失败的损失大大减小;同时,出于降低生猪死亡风险的目的,国家和保险公司都会自主为农户提供技术的支持、免费的疫苗,降低了农户损失的风险,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福利。
我国生猪保险现状分析概要
我国生猪保险现状分析概要摘要:随着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保险行业也逐渐关注并涉足生猪保险。
然而,目前我国生猪保险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通过对我国生猪保险现状进行分析,概述了目前生猪保险的发展情况、主要产品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希望通过这个分析,能够为我国生猪保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生猪保险,保险市场,发展情况,主要产品特点,存在问题,解决办法一、生猪保险市场的发展情况我国生猪保险市场起步较晚,在养殖险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超过500家保险公司参与生猪保险业务,但仍然只占养殖户总数的比例很小。
此外,生猪保险在西部地区的发展更为缓慢,东部沿海省份的市场份额较大。
二、主要产品特点1.多样化的保险类型:生猪保险覆盖了养殖全周期的风险,包括种猪保险、仔猪保险、育肥猪保险等多个产品。
2.保费价格较高:由于生猪养殖具有较高的风险,保险公司对生猪保险的保费价格较高,这也制约了一部分养殖户购买保险的积极性。
3.理赔困难:由于猪群发生疫情的原因复杂,保险公司对理赔的条件和要求较为严格,这也导致了养殖户在购买生猪保险后难以获得理赔。
三、存在的问题1.保费定价不合理:目前,生猪保险的保费定价主要依靠经验和统计数据,缺乏科学的定价模型,导致部分养殖户觉得保费过高。
2.保险公司参与度不高:虽然有500多家保险公司参与生猪保险业务,但大部分保险公司并没有真正发力生猪保险市场,导致市场竞争度不高。
3.保险产品设计不合理:目前的生猪保险产品大多只提供基本的死亡赔偿,对于养殖户的实际需求未能得到满足。
四、解决办法1.科学定价模型:建立科学的生猪保险定价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风险评估,合理制定保费价格,提高养殖户的购买积极性。
2.优化理赔流程:保险公司应加强与养殖户的沟通,明确理赔条件和要求,并提供便捷的理赔服务,提高养殖户的满意度。
3.多方合作共同发展:生猪保险业务需要养殖户、保险公司、政府等多方共同参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生猪保险市场的发展。
生猪保险专题调查报告
国际市场拓展与合作
总结词
国际化、多元化、合作共赢
详细描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生 猪保险企业开始拓展国际市场。通过在海外设立分支 机构、与当地保险公司合作等方式,推动了中国生猪 保险业的国际化进程。同时,在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中 ,中国生猪保险企业也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合作模式, 如与农业产业链相关的金融机构合作、与国际农业保 险组织合作等,实现了合作共赢的目标。
价格波动风险
要点一
总结词
价格波动风险是生猪保险市场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由 于生猪价格的波动性,养殖户可能面临经济损失。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价格波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猪价格 的波动可能影响养殖户的收益,如果价格下跌,养殖户可 能无法获得预期的收益;其次,价格波动可能导致养殖户 对生猪保险的需求下降,从而影响保险市场的稳定性;最 后,价格波动可能对养殖户的决策产生影响,例如在价格 高企时盲目跟涨,导致后期亏损。
公司战略规划与目标
扩大市场份额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创新 营销方式等手段,扩大公 司在生猪保险市场的份额 。
提高盈利能力
通过优化产品设计、降低 运营成本等手段,提高公 司的盈利能力。
拓展国际市场
通过与国际保险企业合作 ,拓展公司在国际市场的 业务范围,提升品牌影响 力。
政策与市场环境变化应对策略
关注政策变化
04 生猪保险市场创新与发展
创新产品与服务
总结词
多元化、个性化、精细化
详细描述
近年来,随着生猪产业的发展和风险管理的需求,生猪 保险市场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保险公司针对不同 养殖户、不同养殖环节的风险点,开发出多元化的保险 产品,如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生猪疾病保险、生猪死亡 保险等,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在服务方面, 保险公司提供了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服务,如定期巡查、 风险评估、理赔服务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我国生猪保险现状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生猪市场出现了剧烈波动的情况,政府于2007年推出生猪保险。
我们采取统计学方法,对主要生猪大省的生猪保险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参考各地的统计数据并结合生猪市场现状,运用“供给—需求”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对其展开分析,得出养殖户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大和生猪保险总量小、结构差异大、可操作性差、实施效率低、风险规避作用差、体系不完善以及养殖户对生猪保险认识不足的结论。
同时,我们从制度、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生猪保险;供给—需求;成本—收益论文一、引言2007年8月以来,生猪保险的实施为降低生猪市场风险、控制生猪价格波动、维持生猪市场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而目前生猪保险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解决?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文中对我国生猪保险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及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生猪保险现状生猪保险具有转移、分散风险功能,它是投保人用少量的钱通过购买保险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保险人通过收取零星的保费集少成多,形成规模经济,建立起庞大的保险基金,从而实现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根据作者调查及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生猪保险现状如下:(一)养殖户面临的生猪养殖风险越来越大近年来宏观经济指标波动频繁,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大,各种疫病如蓝耳病、高热大面积爆发等因素,农民工外出务工及返乡,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和“猪流感的爆发”,对生猪产业的产生了巨大冲击,引起了价格和产量的波动,使养殖户的风险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
表1反映了近年来生猪价格和产量的变化趋势。
表12003年—2008年我国生猪价格、出栏数和存栏数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各年生猪价格(元/斤) 3.7 4.2 5 6 12 16肉猪出栏头数(万头) 55701.8 57278.5 60367.4 61207.3 56508.3 61788.3猪年底存栏头数(万头) 41381.8 42123.4 43319.1 41850.4 43989.5 45639.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及作者调研整理(二)生猪保险投保总量小,结构性差异大1、从总量上看,我国生猪保险的投保数量还远未达到饱和状态。
当前生猪保险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是国家财政支持稳定生猪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
桂阳县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开展自2007年起已有两年了,育肥猪保险自2008年起试点已近一年,从开展情况看,能繁母猪保险覆盖面达99%以上,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育肥猪保险由于处于试点阶段,目前参保养殖场14家,参保生猪5000余头。
从开展效果看,能繁母猪保险会给保险部门带来一定盈利,切实减轻养殖户经济损失,可以讲是双赢。
育肥猪保险使养殖户参保积极性很高,但保险部门从试点情况看发现肯定会出现亏损,已处于停滞状态。
为更好地发挥这一政策的惠农、护农作用,发挥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笔者结合桂阳县实际情况就当前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作一个初步探讨。
1能繁母猪保险1.1存在主要问题1.1.1保费与赔偿标准问题。
一头能繁母猪的经济价值,主要取决于市场和品种的两个因素,在2007~2008年生猪市场行情较好的时期,原种母猪3500~4500元/头,二元母猪2500~3500元/头,土杂母猪2000~2500元/头。
在生猪市场行情低迷的时期,原种母猪2500~3500元/头,二元母猪1500~2500元/头,土杂母猪1000~1500元/头。
可以看出母猪经济价值在不同时期差价可达1000~1500元/头,不同品种差价达1000~2000元/头,而目前保费、赔偿标准基本上是按最低标准实行“一刀切”,这不利于市场行情好时调动养殖户投保积极性及原良种母猪的投保积极性。
1.1.2基层理赔鉴定人员缺乏基本取证设备,导致理赔不及时。
目前能繁母猪保险理赔鉴定实行农户上报乡动物防疫站,再上报保险部门派人到现场理赔鉴定,由母猪饲养户千家万户,点多面广,很多时候县保险部门人员不能及时赶到现场鉴定理赔,乡动物防疫站理赔人员又缺乏照相、录影等取证设备进行取证保存,尤其是在高温季节极不便于养殖户及时无害化处理动物尸体。
1.1.3县保险部门与养殖协会及乡镇动物防疫站之间的承保、理赔、鉴定委托关系不够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近年来,我国生猪市场出现了剧烈波动的情况,政府于2007年推出生猪保险。
我们采取统计学方法,对主要生猪大省的生猪保险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参考各地的统计数据并结合生猪市场现状,运用“供给—需求”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对其展开分析,得出养殖户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大和生猪保险总量小、结构差异大、可操作性差、实施效率低、风险规避作用差、体系不完善以及养殖户对生猪保险认识不足的结论。
同时,我们从制度、政策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生猪保险;供给—需求;成本—收益论文一、引言2007年8月以来,生猪保险的实施为降低生猪市场风险、控制生猪价格波动、维持生猪市场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而目前生猪保险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解决?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文中对我国生猪保险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及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生猪保险现状生猪保险具有转移、分散风险功能,它是投保人用少量的钱通过购买保险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保险人通过收取零星的保费集少成多,形成规模经济,建立起庞大的保险基金,从而实现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
根据作者调查及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生猪保险现状如下:(一)养殖户面临的生猪养殖风险越来越大近年来宏观经济指标波动频繁,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大,各种疫病如蓝耳病、高热大面积爆发等因素,农民工外出务工及返乡,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和“猪流感的爆发”,对生猪产业的产生了巨大冲击,引起了价格和产量的波动,使养殖户的风险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大。
表1反映了近年来生猪价格和产量的变化趋势。
表12003年—2008年我国生猪价格、出栏数和存栏数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各年生猪价格(元/斤) 3.7 4.2 5 6 12 16肉猪出栏头数(万头) 55701.8 57278.5 60367.4 61207.3 56508.3 61788.3猪年底存栏头数(万头) 41381.8 42123.4 43319.1 41850.4 43989.5 45639.1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8》及作者调研整理(二)生猪保险投保总量小,结构性差异大1、从总量上看,我国生猪保险的投保数量还远未达到饱和状态。
2007年8月1日,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建立生猪保险体系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紧急通知》中提到“在能繁母猪保险方面,第一阶段以保险覆盖农业部门确定的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的养猪大县(区)为重点,工作要突出重点,按照早安排、快起步、落实好的原则启动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第二阶段以保险覆盖农业部门确定的出栏生猪60万头以上的养猪大县(区)为重点,尽快扩大能繁母猪保险的覆盖面。
”而目前,能繁母猪保险尚处于第一阶段,也就是说主要在出栏生猪在100万头的大县(区);育肥猪保险仅在较少地方的地方开展。
2、从结构上看,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能繁母猪与育肥猪之间、散户与规模养殖户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生猪投保比例和数量上。
能繁母猪涉及到生猪产业链的源头,具有更重要地位,相对于育肥猪保险而言,能繁母猪保险更受政府的重视。
目前,就实施的范围和比例而言,育肥猪保险远不及能繁母猪保险。
随着规模养殖成为生猪行业的发展趋势且规模养殖户的投保更为方便、劳动成本更低,保险公司或其代理人更愿意做规模养殖户的保险。
而规模养殖户大多生活较宽裕,广大散户大多为农民,使得生猪保险对农民增收产生的大打折扣,还会无形之中扩大贫富差距。
虽然规模养殖小区和养殖场成为生猪业发展趋势,但目前散户仍在生猪供给占大部分比重,其对生猪市场的影响最大。
经作者调查,目前我国散户的生猪出栏量占全国生猪出栏60%左右。
显然,这种结构生猪保险发挥其作用。
由于地理因素、交通等因素,不同地区间生猪投保比例也有很大不同。
平原地区较山区和丘陵地区的投保比例高。
(三)可操作性较差,实施效率较低1、保险猪的识别是一难题。
通常通过在猪背上打漆标号的方式标识保险猪,但在风险发生时这种方法容易引发道德风险。
养殖户往往可以用发生风险事故的未投保的猪替代保险猪,以索取保险金。
另外一种识别方式是行业中所称的“电子猪”,这种方式成本较高,通常仅在少数发达地区使用。
2、缺乏专业保险人员。
生猪保险涉及到很多医学、动物学和保险学等专业知识,经办该业务的保险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畜牧兽医和保险知识。
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的很多理赔员或者专业素质不高,或者职业素养不够,难以胜任生猪保险工作。
比如,不能合理处理病死猪,导致猪病蔓延。
3、保险条款不尽合理,理赔程序较复杂。
根据《能繁母猪保险条款》中的描述“每头保险母猪的保险金额1000元,并且不超过其市场价格的7成;保险期间为一年,以本保险合同载明的起讫时间为准;保险标的为能繁母猪存栏量30头以上(含)。
”显然,这样的保险条款不尽合理,多次投保不仅增加运营成本,而且为散户购买生猪保险人为地制定了“进入壁垒”。
(四)养殖户对生猪保险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 同我国其他农业保险险种类似,目前我国生猪保险市场上养殖户对生猪保险缺乏了解,并且由于保险条款、保险程度等原因,对购买生猪保险缺乏一定的积极性。
调查中发现,部分养殖户领到生猪保险补贴后,并未购买生猪保险,而是将补贴用于日常生活开支。
并且,购买了生猪保险的养殖户对理赔持一定的消极态度。
(五)生猪保险不能对养殖户产生有效的风险规避作用保费和保险金额产生“背离”引起投保与不投保时养殖户损失的期望差异较小的现象,甚至投保猪的损失的期望大于非投保猪圈的损失的期望现象,使得逆向选择风险极易发生。
从而使得生猪保险不能使养殖户有效规避风险。
(六)生猪保险体系尚不完善1、生猪再保险发展缓慢。
再保险也叫分保,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
进行再保险,可以分散保险人的风险,有利于其控制损失,稳定经营。
自保监会发布2007年《关于建立生猪保险体系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紧急通知》到今,生猪再保险发展缓慢。
2、生猪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单一、收益较低。
生猪保险基金独立建帐、单独核算。
目前,大部分保险基金投资于债券和证券投资基金等收益较低的品种。
这种渠道单一、收益较低的投资方式,导致了保险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补偿养殖户的损失。
3、生猪保险缺乏相应法律法规。
同其它农业保险一样,生猪保险起步晚,政府在各方面的经验较少,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生猪保险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约束。
三、对生猪保险现状的分析(一)对生猪保险损失补偿情况的分析1、对能繁母猪保险损失补偿情况的分析(以二元母猪为例)。
方便起见,在此分析中我们忽略固定资产投资及劳务费用。
根据冯永辉在(2009)提到“2008年4、5月份前后,多数种猪场的二元母猪价格还在2300元/头左右历史最高价。
但5月份开始一路下跌,至12月份已跌至1300元/头左右”,我们取其平均值1800作为能繁母猪的购置成本;其次,假定能繁母猪可投保时间为4年,每年的饲养成本为700元(胡新旭(2008));再次,根据《能繁母猪保险条款》,能繁母猪保险的费率为60元,保险额为1000元/头,且不超过生猪市场价格的70%。
假定投保母猪第i(i=1,2,3,4)年发生保险事故。
则按下列计算等式:第i年的总成本=购置成本+(700+60)×i第i年的补偿率=1000÷总成本第i年的杠杆率=保险额÷保费累计可得出能繁母猪保险的损失补偿情况,如表2表2能繁母猪保险的损失补偿情况第i年购置成本(元) 饲养成本(元) 保费(元) 总成本(元) 保险额(元) 补偿率保费累计(元)杠杆率第一年 1800 700 60 2560 1000 39% 60 16.8第二年 1800 700 60 3320 1000 30.1% 120 8.3第三年 1800 700 60 4080 1000 24.5% 180 5.6第四年 1800 700 60 4840 1000 20.6% 240 4.2从表2中可以看出,随着年数的增加,总成本与保险额和补偿率呈现“背离”的关系,养殖户获得的补偿水平较低。
累计饲养成本和累计保费支出的增加,从而引起其总成本的增加。
养殖户的总成本增加。
保费累计在增加,至第4年,累计保费支出已达240元,而保险额依然为1000元。
补偿率和杠杆率都在降低, 得到养殖户各年的补偿率分别为39%、30.1%、24.5%、20.6%、,杠杆率分别为16.8、8.3、5.6、4.2,呈现出不断减小的趋势。
在表2的基础上,假定能繁母猪在保险期间发生保险事故的概率为p=0.1,对养殖户购买保险与不购买保险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如表3。
其中投保时损失的期望=-总成本×p+1000不投保时损失的期望=-(总成本-保费累计)×p+保费累计表3是否购买能繁母猪保险对养殖户的影响第i年总成本(元) 保险额(元) 保费累计(元) 投保时损失的期望不投保时损失的期望第一年 2560 1000 60 -156 -190第二年 3320 1000 120 -232 -200第三年 4080 1000 180 -308 -210第四年 4840 1000 240 -384 -220表3说明,现有保费和保险金额水平,不能弥补养殖户的损失。
投保2年以上(含2年)时,养殖户投保能繁母猪保险时的损失大于投保时的损失。
显然这其“损失补偿原则”(损失补偿原则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之后,保险人对其遭受的实际损失应当进行充分的补偿)相悖。
2、对育肥猪保险损失补偿情况的分析(以普通杂交猪为例)表4全国2005年—2008年育仔猪价格走势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平均价格价格(元/斤) 5 6 12 16 10资料来源:作者调研整理根据表4中2005年-2008年仔猪价格的走势,我们计算出其平均价格约为10元/斤。
假定养殖户购买体重50斤的仔猪,则购置成本为500元,并且体重为100公斤时出售,饲料成本为600元,且忽略固定资产投资和劳务费用等其他费用。
其中总成本=购置成本+饲养成本+保费补偿率=保险额÷保费则育肥猪的损失补偿情况表示如表5表5育肥猪保险的损失补偿情况购置成本(元) 饲养成本(元) 保费(元) 总成本(元) 保险额(元) 补偿率杠杆率500 600 20 1100 400 35.7% 20由表3可知,育肥猪保险的补偿率为35.7%,也处于较低水平。
现对是否购买育肥猪保险对养殖户损失的期望进行分析,设定育肥猪在保险期间发生保险事故的概率为0.04(根据送颜华提出在《当前生猪保险条款问题剖析》中提到“4%的生猪死亡率”)。
投保时损失的期望=-(总成本-400)×p不投保时损失的期望=-(总成本-保费)×p+保费表6是否购买育肥猪保险对养殖户的影响保费(元) 总成本(元) 保险额(元) 投保时损失的期望(元) 不投保时损失的期望(元)20 1120 400 -28.2 -24由表6可以看出,不购买育肥猪保险时养殖户损失小于购买时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