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高考版选考总复习地理 专题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1 大气的热力作用与水平运动
一、选择题
某研究团队选择长沙市近郊的同升湖及其附近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在湖泊周边设置三条样线(M、N、P),分别在每条样线上选取若干测点进行湿度测定,并在远离湖泊地区选择对照点,对照点受到湖泊水体的影响
可忽略。
湿度测定时间为夏季若干天的8:00—19:00。
下图为研究区域及三条样线位置示意图、三条样
线和对照点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样线M的湿度变化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气温高时相对湿度低,气温低时相对湿度高,午后14时左右气温最高的时候相对湿度最低。
样线N、P经过了较多的建筑群,样线M周围多植被、水域,夏季白天建筑群气温高,植被、水域附近气温低,气温低的地方相对湿度比较高,③曲线中午后14时左右相对湿度在四条线中最高,表示样线M的湿度变
化曲线。
2.为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注意( )
A.所有测点距离地面的高度相等
B.避免晴朗高温天气
C.树荫、空旷地等多环境设测点
D.选择风速较大时刻
答案 A 因相对湿度与气温密切相关,而气温又与距离地面的高度密切相关,因此为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应注意所有测点距离地面的高度相等;晴朗高温对测定准确性影响不大;多环境设立测点会干扰湖泊对湿度影响;风速较大湿度不稳定,影响准确性。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3.新疆的瓜果颜色比其他地区鲜艳,其主要是因为新疆地区( )
A.①大于其他地区
B.②大于其他地区
C.③小于其他地区
D.④小于其他地区
答案 B 新疆瓜果颜色比其他地区鲜艳,主要是因为新疆太阳辐射较强,利于果实着色,①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
4.深秋时节,北方地区经常会出现霜冻等情况,其主要原因是( )
A.②较多导致
B.③上升导致
C.①太强导致
D.④较少导致
答案 D 图中④为大气逆辐射。
深秋时节,北方地区多晴朗天气,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导致大气保温作用弱而夜晚降温快,气温低易形成霜冻。
广义的低空是指一定真高(离地高度)以内的大气空间。
与大多数自然资源一样,低空空域资源分布是时空异质的,气候、地形、下垫面等自然条件差异造成了低空空域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以及在空间分布上的
不均匀。
下图为低空空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低空空域多雷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对流作用旺盛
B.地面长波辐射强
C.大气中凝结核丰富
D.大气中水汽充足
答案 A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低空空域大气对流作用旺盛,因此多雷电,A正确;雷电和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凝结核、大气中水汽无关,故排除B、C、D。
6.山地湍流对城市地区产生的影响是( )
A.阻碍城市大气交换
B.加剧城市大气污染
C.增加城市大雾频率
D.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 D 山地湍流产生时气流运动剧烈,有利于城市大气交换,减轻城市大气污染,减少城市大雾频率,减少城市和山区气温差异,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故选D。
湖泊水体与周边建筑比热容的差异,形成局部小环流。
暖空气被带到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下层冷空气得以保持稳定,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这种现象称为“冷岛效应”。
同升湖位于长沙
市雨花区,湖水面积达31.15公顷,湖泊水体对周边热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如图分别示意同升湖周边下垫面特征和夏季同升湖区域与对照区域温度变化趋势。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湖泊与周边地区形成的局部小环流中,势力最弱的部位出现在( )
A.东南部
B.西南部
C.西北部
D.东北部
答案 C 由图可知,同升湖西北部建筑物较少,植被覆盖率较高,湖泊与周边下垫面温差较小,湖泊与周边地区之间形成的局部小环流势力最弱。
C正确。
8.夏季,一天中同升湖水体产生“冷岛效应”最强的时段是( )
A.9:00—10:00
B.13:00—14:00
C.15:00—16:00
D.18:00—19:00
答案 B 根据图示,同升湖区域8:00—19:00的温度一直低于对照区域的温度,说明夏季白天湖泊的降温作用显著。
图中13:00—14:00,同升湖区域与对照区域温度差异最大,说明降温效应最显著,因此“冷岛效应”最强,B正确。
知识拓展
冷岛效应:指某一区域温度低于其周围区域及该区域所在地的平均温度的现象,即相对于周围环境该区域
是一个冷源,形成一种与热岛效应相反的冷岛效应。
乌鲁木齐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城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近年来,其空气质量变化引起人们关注。
下图是乌鲁木齐全年平均逆温层厚度与逆温层垂直温差的变化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题。
9.关于乌鲁木齐污染气体扩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季扩散条件最好,大风沙尘天气多
B.夏季扩散条件最差,大气垂直运动弱
C.秋季扩散条件最好,大风寒潮天气多
D.冬季扩散条件最差,逆温层厚势力强
答案 D 冬季逆温层最厚,垂直温差最大,大气最稳定,扩散条件最差,D正确。
感热通量指温度变化引起的大气与下垫面之间发生的热交换。
墨脱站和排龙站(下表)均位于雅鲁藏布江大转弯地区,雨季受西南季风挟带的水汽影响显著。
下图示意两站点雨季在西南季风水汽输送较强和较弱的条件下感热通量的对比。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a)高原雨季强水汽条件
(b)高原雨季弱水汽条件
10.与弱水汽条件相比,强水汽条件下感热通量的峰值提前,主要取决于( )
A.地表形态
B.山谷风环流
C.天气状况
D.太阳高度角
答案 C 强水汽条件下,云量多,阴雨天气多,尤其是中午前后,气温高,对流旺盛,降水概率更大,从而导致感热通量的峰值提前,C正确。
知识拓展
感热通量即显热通量,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通量。
11.弱水汽条件下,墨脱站的感热通量小于排龙站,可能是因为墨脱站( )
A.云量大
B.气温低
C.升温快
D.植被多
答案 D 由表格信息可知,墨脱站的下垫面为草地,而排龙站的下垫面为砾石+草地。
墨脱站植被多,下垫面的比热容更大,升温幅度较小,升温速度较慢,从而导致大气与下垫面之间的热交换较少,D正确。
12.推测与雨季相比,该区域旱季( )
①感热通量小
②感热通量大
③两站点感热通量差异小
④两站点感热通量差异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旱季下垫面和大气的温度都比较低,大气与下垫面之间的热交换较少,感热通量小,①对;②错。
旱季,两站点均以晴朗天气为主,两站点大气与下垫面之间的温度相近,因此两站点感热通量差异较小,③对、④错。
综上,A正确。
莫高窟在山崖上开凿而成,三面与岩体相连,所有洞窟均为单侧开口。
多数洞窟已安装窟门,窟门是洞窟内外空气交换的唯一途径,秋季较冷的空气缓慢进入有利于维持窟内稳定的温湿度环境。
其中206号窟安装了稳定耐用但导热性较强的铝合金门,门上设有上、下两处可开启的百叶窗(图1),图2示意文保专家在秋季连续晴天对该窟内外不同部位温度测量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图1
图2
13.根据门内测点2的温度变化过程,推测该洞窟的窟门大致朝向( )
A.西侧
B.东侧
C.北侧
D.南侧
答案 B 敦煌地方时比北京晚近2小时。
图示测点2位于门内,连续两个晴天的最高温度均出现在北京时间11时左右,即当地地方时9时左右;表明窟门在上午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上午太阳在偏东方向,由此推测该洞窟的窟门大致朝向东侧,B正确。
14.为维持窟内的干燥和稳定,秋季百叶窗宜开启的时段及气流交换方式是( )
A.清晨至中午,下窗进上窗出
B.午后至晚间,下窗进上窗出
C.清晨至中午,上窗进下窗出
D.午后至晚间,上窗进下窗出
答案 A 图示上午温度窟外低于窟内,应该在清晨至中午开启百叶窗,降低窟内温度;下午窟内外温差较小,不需要开启百叶窗。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应该下窗进冷空气,促进热空气从上窗排出,A正确。
名师点睛
当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在门口处会形成室外跟室内的热力环流:上方气流由室内流向室外;下方气流由室外流向室内。
15.为维持窟内稳定的温湿度环境,更好地保护壁画,对206号窟门合适的改进措施是( )
A.换成导热更好的板材
B.扩大门上百叶窗面积
C.将窟门外面涂成浅色
D.换成透明的厚玻璃门
答案 C 将窟门外面涂成浅色,可以减少窟门吸收的热量,降低窟内温度,利于维持窟内稳定的温湿度环境,C正确。
审题指导
注意“较冷”“缓慢进入”利于维持窟内稳定的温湿度环境。
而导热更好的板材,会使得窟内温度变化更显著;扩大百叶窗面积,气流进入快且多;透明的厚玻璃门,会增大进入窟内的太阳辐射。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张家口市崇礼区承担2022年北京冬奥会大部分室外雪上项目的比赛。
为满足冬奥会气象观测需求,赛场设立了气象观测站。
北京市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利用气象观测站资料(冬季小风日)对赛场风向和风速变化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发现,赛场风向和风速受山谷风影响大。
图1示意赛场及周边等高线分布。
图1
探究问题一风向的变换
利用气象观测站的统计资料,活动小组绘制了每小时风向频率分布图(图2)。
图2
(1)指出观测站昼夜风向,并分析白天风向的成因。
(6分)
探究问题二风速的变化
活动小组查阅资料发现,实测风速与理论山谷风风速不同。
图3示意观测站实测风与理论山谷风每小时平均风速对比。
图3
(2)指出观测站实测风速与理论山谷风风速的差别,并分析其成因。
(6分)
探究问题三风向变换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活动小组通过观测,绘制了某天观测站每小时风向与温度变化曲线图(图4)。
图4
(3)18时风向转换时气温变化剧烈,分析其原因。
(4分)
答案(1)白天为偏西风,夜间为偏东风。
成因: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开口朝西,观测站位于谷口;白天受谷风影响,风从谷口吹向山坡,形成西风。
(2)白天实测风风速明显较理论山谷风偏大,而夜间接近或略偏小。
成因:观测站附近冬季风为偏西风,夜间山风为偏东风,与冬季风风向相反,实测风风速偏小;白天谷风为偏西风,与冬季风风向一致,实测风风速偏大。
(3)18时谷风转山风,冷空气由山坡不断向谷底堆积,快速取代山谷中原来的暖空气,气温骤降。
解析(1)根据图2可知,8时至18时观测站以偏西风为主,18时至次日9时观测站以偏东风为主,即白天以偏西风为主,晚上以偏东风为主。
根据图1分析,观测站所在山谷整体呈东西走向,谷地开口朝西。
白天,山坡接受太阳辐射多,近地面气温上升快形成低压,山谷近地面气温上升慢形成高压,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西风。
夜晚,山坡降温快形成高压,山谷降温慢形成低压,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形成东风。
(2)根据图3可知,白天实测风速比理论山谷风风速的数值偏大,晚上实测风速较理论山谷风风速偏小或接近。
根据材料信息“冬季小风日”可知,此时该地会受到冬季西北季风的影响,结合上一问分析可知,白天谷风为偏西风,会与冬季的西北风叠加,导致实测风速偏大;晚上山风为偏东风,与冬季风风向相反,实测的风速会偏小。
(3)结合山谷风形成可知,18时左右由谷风转为山风,山坡为冷源,有大量冷空气,冷空气沿着山坡下沉,迅速占领谷地,谷地的暖空气被迫抬升,所以出现气温的剧烈变化。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城市热岛是指城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是城市气候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近年来随着汉中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企业迅速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快速增加,导致城乡温差增大,城市热岛效应日益严重。
下图示意2009—2018年汉中市热岛强度日变化。
(1)比较汉中市1月和7月热岛强度日变化的异同。
(8分)
(2)说出影响汉中市热岛效应强弱的因素。
(4分)
(3)分析汉中市夜间热岛强度强于白天的原因。
(8分)
(4)画出汉中市12—14时的城郊热力环流图。
(4分)
答案(1)相同点:日变化明显;夜强昼弱;中午前后出现冷岛效应(市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
不同点:7月日变化更加明显;热岛最强时间不同,1月出现在8时前后,7月出现在21时前后;1月出现冷岛效应的时间较长。
(2)气候;下垫面;城市化进程;人类活动;等。
(3)夜间:城区大气扩散条件相对郊区差;空气污染物多,大气逆辐射较强,导致城区夜间气温较高,城郊温差大,夜间热岛效应明显。
白天:城区大气污染较郊区严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升高幅度小;或郊区空气质量较好,太阳辐射强,地面吸收大量热量,郊区增温快,城郊温差变小,热岛强度减弱,甚至导致郊区气温比城区高(冷岛现象)。
(4)图略。
(提示:市区为下沉气流,郊区为上升气流,形成闭合环流。
)
解析(1)日变化异同点,可从总体变化强弱、不同时间强弱差异、极值角度分析,注意要结合图示信息,从异、同两方面分别表述。
(2)依据材料信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企业迅速发展以及人口密度的快速增加”分析即可。
(3)依据热岛效应是指“城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可从城郊温差夜间大、白天小角度分析。
(4)依据图示热岛强度小于0℃水平线,结合热岛强度含义,运用热力环流知识绘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