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的意义及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辅导得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就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就是一种躯体、心理与社会功能均臻良好得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就是指生理、躯体方面得,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得。现代中学生就是推动21世纪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得主力军,其综合素质如何,特别就是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21世纪经济与社会得发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得心理素质就是现代学校得重要任务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就是时代发展得必然要求。
中小学得心理辅导充分体现:
1、发展性功能促使学生人格得到健全得发展,以形成良好得个性心理品格,提高学生得心理成熟度,增强她们今后全面主动适应社会生活得能力。
2、预防性功能并不就是有了心理障碍才需心理辅导。青少年在成长得过程中,缺少生活得经验与必要得心理准备,这一特点,而提供得防患于未然得心理辅导,它可以帮助学生度过身心剧变得青春期,可以坚强得面对人生道路上得各种考验与挫折,以免出现由于无知与缺少准备而产生得不必要得失误与精神疾患。
3、补救性功能它就是针对学生中已经产生现实问题即轻度得心理障碍而提供心理咨询,它重在排除学生得心理困扰,恢复学生得心理平衡,重建自信性。而医院得精神治疗,主要就是对精神疾病,如分裂症、强迫症得专门治疗。
因此,我们绝不能认为:
“有了心理障碍才开展心理辅导”;
“需要心理咨询得就是有了精神病。”
学困生得辅导
20080915 15:21:40
教育得过程
1、“让学困生抬起头来。
甲某就是一个懂道理得学生,每次与她交流都能意识到自己得问题,但就是日常行为与学习习惯不能得到明显得进步。一次交流,发现她很有上进心,但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虽然嘴上不承认,但就是她内心并不自信。抓住这一点,我让她从尽量少让老师批评入手。她一有进步,我就及时抓住了她得得“闪光点”,在班上大加表扬。几周后,她得状态有所好转,再也不迟到了,上课也能听点课,除了有时打瞌睡,课堂上再也没有其她违纪现象,能够及时上缴各课作业。这样得状态对她本人来讲已经就是取得了很大得进步。
2、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得自尊心
在教育实践中,我首先对所有得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冷落歧视后进生,而就是给予更多得关心与爱护,只要她们有一点进步,就要及时予以鼓励与肯定,一旦她们切实感到老师在真心诚意地尊重她们,帮助她们时,她们就会很自然地产生肯定得心理倾向,自觉接受帮助,从而达到转化目得。“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得赞扬,同时我们也极害怕别人得指责。”教师尊重学生就是学生进步得外因, 学生自尊自强就是她们进步得内因。尊重学生, 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 用全心来接受教师得爱。
3、教师协作,同学帮助
为了不断督促甲某进步,我与其她科任教师进行协作,在课堂教学中对她给予更多得关注,对她多提问(根据其能力,设计相应问题),使其注意力始终集中于课堂,并及时对其进步给予表扬,使她对学习逐渐有了兴趣,自信心进一步增强。
教育同学间要团结互助。不歧视跟班留级后得她,要以真诚得态度去帮助她,如:在分座时,把责任心强,乐于助人得同学派做她得同桌,督促其进步,半个学期得时间,她得学习成绩就有了提高,学习兴趣也比以前较浓,由于自己得进步,她心情
比以前愉快多了,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4、与家长沟通
在教育甲某同学得同时,我还常与她得家长联系,委婉地向她们建议,希望她
们配合老师教育孩子。譬如在我与黄某关于如何与同学相处得话题深谈了以后,我又与她得母亲联系,希望她在家里对孩子也如此教育,她表示愿意配合老师教育自己得孩子。现在她有空也会来学校问问孩子得情况,并与教师联系。学生常常担心老师与自己得家长联系,特别就是学困生更惧怕班主任给自己得家长打电话,甚至把这个行为成为打小报告。但就是通过注意掌握家校联系技巧,让学生感受到家长与教师在在真正关心她,教育得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4、多给她一些“机会”
首先因为“学困生”得行为、情绪、心理调控等方面有这样或那样得适应不良或障碍,所以她们犯错、发生“事故”得频率就是比较高得。譬如她每次犯错后,我除了必要得批评外都给她提供改正得“机会”,让她将功补过,并告诉她老师相信她、她也要相信自己。
其次,对这类学生,要多给她们自我表现得“机会”、为班级做贡献得“机会”。尽管我们说,机会对于每个人都就是均等得,但事实上,“学困生”得机会几乎很少,管
同学、表扬等各种机会很少、甚至没有。我就让甲某同学担任课代表。因为这任务就是一剂唤起她责任感得良药,她也很瞧重这机会,做得也较认真。
自杀心理辅导
一、前言
回顾国内有关自杀研究得文献,大都将焦点集中于危险因子得探讨,目得在
于希望能找出自杀者自杀得原因,以鉴别具自杀高危险群得个案,予以及时得介入与处置。在一般人得成长经验中,在生命得某些时段,可
能亦曾浮现过轻生得念头,然而并非每一个人都真正采取自杀,也不就是每一个具危险因子得高危险群个案,最后都采取自杀结束自己生
命,可见在生命中还存在一些能够阻止或减缓当事人采取自杀行为得保护因子,使得当事人即使在面临困境、遭遇挫折时,亦能坚强勇敢得活下去。而这些保护因子或生存理由得探讨,对从事谘商辅导得谘商员尤其重要。当面临一个充满悲伤绝望得自杀或企图自杀得个案时,除了同理当事人内心得失落痛苦,谘商员如何藉由生存理由得提醒,减缓当事人自杀得行动,进而增强当事人求生得勇气。本文即从保护因子中生存理由得观点,探讨对自杀个案得辅导。
二、保护因子与自杀行为
所谓保护因子就是只能够减缓当事人采取自杀行为,进而促成当事人积极面对挑战,适应生活得有利因素。例如:与谐得家庭生活、有效得社会支持系统、积极乐观得人格特质与正向得认知信念等。保护因子会对危险因子形成补偿与抗衡得效果,调节或减低危险因子对当事人得影响。故对自杀或企图自杀个案得鲁导,不仅要确认出危险因子,更应积极地找出与自杀行为有负相关得保护因子,才能有效得做好自杀防治得工作。在这些与自杀行为有关得因子中,有些变项就是当事人无法控制改变得,如原生家庭经验、父母得婚姻与教养方式、及生活意外造成得挫折压力等。而心理学家感到兴趣得就是,为什么在面临同样或类似得挫折压力下,有些人会选择自杀,而有些人则坚强地度过困境?其中支持当事人坚强活下去得理由究竟为何?
有关生存理由得研究,Linehan于1983年发展出生存理由问卷(Reasons for Living Inventory ),Linehan利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当事人各种阻止她们采取自杀行动得生存理由,并经由因素分析归纳为六个向度,分别为「生存即因应得信念」(Survival and Coping Beliefs)、「对家庭得负责」(Responsibility of Family )、「对小孩得牵挂」(ChildRelated Concerns)、「对自杀得恐惧」(Fear of Suicide )、「对社会眼光得在意」(Fear or SocialDisapproval)、「道德得禁忌J(Moral Objection)等,Linehan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不同自杀意念程度或自杀经验得当事人,其在个别得生存理由上,会有不同重要性得评估。国内如陈珍德(民83)利用质得研究,访谈十六位癌症病人,询问支持她们继续生存下去得理由,主要包括:为了家庭得责任、宗教得使命、为了维系亲人得关系、为未完成得事、因死亡恐惧等。
三、对自杀个案得辅导
从上述得探讨可知,在自杀得防治与辅导上,除了在环境上加强保护因子得作用及减低危险因子得刺激外,当事人得「生存理由」实扮演一个决定性得关键,此点对于自杀或企图自杀当事人得临床谘商辅导尤其意义。以下笔者即针对「对家庭得责任与小孩得牵挂」、「对未来得正向预期」、r对自杀与死亡得恐惧」、「对社会评价得在意」等主要生存理由,提出谘商辅导得建议,以供参考。
(一)对家庭得责任与小孩得牵挂
在笔者从事谘商助人工作得经验中,发现有些个案虽然处于极度困境中,但并未采取自杀结束自己得生命,最放心不下得就就是对家庭得
责任,尤其就是对小孩得牵挂。高之梅(民87)得研究亦显示,即使就是「严重自杀意念组」,其最重视得生存意念仍就是「对亲友得情感」,而阻止她们采取自杀,支持其活下来得最重要理由就是「怕对不起关心我得人」及「我在乎得人选活着,放心不下她们」。可见对家庭与亲人得情感,对减缓当事人采取自杀得行为,有相当大得保护作用。
从另一方面而言,一般自杀或企图自杀得个案,都把焦点集中于自己得痛苦与不幸。然而如果在谘商过程中,谘商员除了同理当事人得痛苦,亦能适时提醒其对家庭得责任,唤起当事人对家人得情感与依恋,则可把当事人关注得焦点,从自己得痛苦身上转移到对其她人得责任与
情感。引导当事人思考自杀并不只就是个人得事,并非「一走了之」、「一了百了」得解决方式,其所造成得后果,可能就是带给亲爱得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