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沟通桥梁实现合力育人
搭建沟通教育的桥梁促进良好师生关系
搭建沟通教育的桥梁促进良好师生关系“沟通是桥梁,教育是堡垒。
”——爱迪生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
搭建沟通教育的桥梁,既是师生之间交流的必要手段,更是加强双方凝聚力的秘诀。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建议方法。
第一,树立双向交流理念。
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采取"一言堂"的方式,很少听取学生们的声音。
但是,好的教学往往需要开展思辨式、互动式的课堂。
因此,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发言,提供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耐心的解答。
同时,老师也应积极主动地主动向学生了解想法与看法,与学生建立起互相信任、相互敬重的良好教学关系。
第二,探究情感交流的方式。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良好师生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如何提高沟通效率、让沟通变得更加有效,从而增强双方的感情联系,既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挑战。
在这里,笔者建议采用下列方法:1.理解和接纳对方;2.遵从情感规则;3.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同时,作为一个老师,必须始终保持专业素养和师德师风,在交流时更加注重和尊重学生的感情,同时也不能损害自己的尊严。
第三,加强互联网应用的能力。
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当今社会的快速进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各种工具,增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老师可以与学生交流,并分享教学心得和体会。
这种方法可以使教育变得更加多样化,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第四,构建运作良好的体制和机制。
当我们讨论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我们也要考虑如何建立运行良好的体制和机制。
建立学校教学管理领导小组或委员会、开展教学反馈和评估、加强教育监督、规范教师管理,以及规范学生管理,这些机制的运行,都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促进良好师生关系是任何教育工作的核心问题,搭建沟通教育的桥梁迫在眉睫。
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如何有效地交流,并充分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利益。
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心灵
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心灵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方式。
而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显得重要。
一位优秀的老师需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今天,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学生的心灵。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老师要学会与学生交朋友,争取学生的信赖和拥护。
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状况等方式,逐渐拉近师生关系的距离。
老师也需要敏锐地感知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关怀和支持。
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中,都能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
倾听是沟通的关键。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老师需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
在教学过程中,建议老师采取多种方式倾听学生的意见,比如举办班会、设置反馈渠道、组织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老师还可以借助日常的谈话交流,主动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琐事,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通过倾听学生的声音,老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老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情感问题,比如成绩低落、人际关系不和睦、自我价值感不强等。
老师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情感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情感抚慰和指导。
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情感成长训练、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增强情感的抵抗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灵,更好地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
老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组讨论、模拟辩论、校园演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共活动、主动交流思想观点、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自信、大胆地表达自己,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家庭。
如何加强家校沟通,形成育人合力?
如何加强家校沟通,形成育人合力?家长和老师,别再玩“你画我猜”了!说实话,最近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就好像家长和老师之间在玩“你画我猜”呢,哈哈!你说,每天家长群里各种消息轰炸,老师也发各种作业和考试通知,表面上看起来沟通一通顺畅,实际上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结果很容易产生“鸡同鸭讲”的尴尬。
就拿我前几天碰到的事儿说吧,我带的小姑娘,叫小雨,特别喜欢在作文里写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小兔子吃月饼”、“大象在天上飞”。
我当时就纳闷了,这小姑娘脑洞咋这么大呢?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小雨的爸爸最近给她讲了许多关于嫦娥奔月和玉兔捣药的故事,小雨就干脆把兔子和月饼放一起了,把大象也给安排到天上去了,哈哈!我当时就想,要是早知道小雨爸爸给她讲了那么有意思的故事,我就能更准确的理解小雨的作文,说不定还能和她聊聊嫦娥奔月背后的故事,或者问问她,她想象中的大象飞起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说巧不巧?第二天,小雨爸爸就给我发消息,说小雨最近特别喜欢问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月亮上真的有兔子吗?”、“大象能飞起来吗?” 我当时就想,这简直就是上天安排好的,哈哈!我立马给他回复说,“我最近也看到了小雨的作文,她写的很有意思,我们正好可以聊聊这些问题!”你看,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校沟通啊!信息共享、理解彼此,然后利用彼此的资源,一起帮助孩子成长。
其实,家长和老师之间有很多沟通的渠道,比如家长会、电话、微信群等等。
但是,光有渠道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找到有效的沟通方式,让彼此都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意思。
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家长和老师之间要多一些“双向互动”、少一些“单向输出”。
家长可以把孩子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告诉老师,老师也可以把孩子的学习情况、课堂表现反馈给家长。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育人合力,让孩子得到最有效的教育。
最后,我想说的是,家长和老师都是为了孩子好,所以我们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共同努力,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你说对吧?。
如何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
如何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组建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共育之路,携手同行家校沟通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桥梁,是构建和谐育人体系的关键环节。
组建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更能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明确沟通目标,捋清沟通方向家校沟通的首要任务是明确沟通目标,捋清沟通方向。
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展开沟通,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策略。
二、多元化沟通渠道,构建互动平台传统的家长会、座谈等固然重要,但更要探索多元化沟通渠道,形成完整互动平台。
例如:线上平台:借用微信群、班级网站、学校APP等平台,实现即时沟通,分享信息。
家访制度:不定期进行家访,进一步了解家庭情况,增进相互了解。
家长课堂:不定期举办家长课堂,邀请专家讲座,分享育儿经验,提升家长育儿水平。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参与家校沟通,畅谈学习生活感受,促进家长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三、构建沟通机制,规范沟通流程建立完备的沟通机制,规范沟通流程,才能保证家校沟通的有效性和效率。
沟通内容:明确交流内容,涵盖学生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心理健康等方面。
沟通方式: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如书面沟通、口头交流、线上平台交流等。
沟通频率:定期进行沟通,保持沟通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信息反馈:及时反馈沟通内容,参与问题解决,形成闭环机制。
四、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促进相互理解组建良好的沟通氛围,是保证家校沟通成功的关键。
积极倾听:教师和家长要保持积极倾听的态度,彼此尊重意见。
相互理解:明白彼此的立场和观点,避免情绪化表达。
诚恳合作:以学生为中心,真诚地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相互信任: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五、反思改进,完善沟通机制家校沟通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
定期评估沟通机制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鼓励家长和教师积极主动地反馈意见和建议,共同优化沟通内容。
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完善家校沟通机制。
与家长合作:班主任如何搭建良好沟通桥梁
与家长合作:班主任如何搭建良好沟通桥梁随着家庭教育的不断重视,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关注。
而作为学校的班主任,如何与家长有效地沟通、合作,成为了我们工作中必须要面对的一项重要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班主任如何搭建良好沟通桥梁,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教育成长。
一、建立信任作为一个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与家长建立信任。
班主任可以在开学初向家长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让家长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同时,班主任也应该尽可能地了解家长的情况,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爱好等,有利于更好地与家长沟通,建立信任。
此外,班主任还应该及时回应家长的问题和疑虑,尽可能地帮助家长解决难题,让家长感受到班主任的关怀和尽职尽责。
二、及时沟通班主任是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因此班主任应该尽可能地与家长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家长对于孩子的期望和关注点。
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时,班主任必须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设定应对措施、解决问题。
同时,班主任还应该通过家长会议、家长讲座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有关学业进展、校园文化、学校规章制度等方面的信息,在与家长的持续沟通中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三、定期交流除了及时沟通,班主任还应该建立一个定期的交流机制。
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定期向家长报告学生的学习成绩、考试情况和未来学习计划;另一方面,班主任还可以约定家长会谈时间,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和学习情况。
这种定期交流的方式,可以让家长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并有机会与班主任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四、多元化合作与家长的合作不应该仅限于学校学业方面,班主任还应该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与家长一起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良好性格、艺术素养等方面。
比如,在学生活动、社团活动方面,班主任可以与家长互相协调,共同为孩子创造更有益、更有意义的成长环境。
五、有效反馈最后,班主任还应该善于给家长有效反馈。
班主任可以在学生测评和调查的时候询问家长对于教育的期望、对于班级管理的建议等,并在今后的家校合作中做出相应的改进和调整。
加强家校沟通形成育人合力的方法
加强家校沟通形成育人合力的方法摘要:一、引言二、家校沟通的重要性1.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2.家庭与学校的互补作用3.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三、加强家校沟通的有效策略1.定期举行家长会2.搭建线上沟通平台3.开展多样化的互动活动4.注重沟通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四、形成育人合力的措施1.共同制定教育目标2.协同开展教育活动3.共享教育资源4.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五、实践中的成功案例1.案例一:某小学的家校合作模式2.案例二:某中学的家校共育项目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引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家庭和学校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形成育人合力,本文将从家校沟通的重要性、有效策略以及实践中的成功案例等方面展开探讨。
二、家校沟通的重要性1.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家校沟通有助于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业进展,使家长更好地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2.家庭与学校的互补作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各具优势,家校沟通可以促使双方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质量。
3.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家校沟通可以帮助家长和老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共同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加强家校沟通的有效策略1.定期举行家长会定期举行家长会,使家长和老师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信任。
2.搭建线上沟通平台利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搭建线上沟通平台,方便家长和老师随时交流,提高沟通效率。
3.开展多样化的互动活动组织家长与老师共同参与的学生实践活动,增进双方的感情,促进家校共育。
4.注重沟通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在家校沟通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确保沟通的实效性。
四、形成育人合力的措施1.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家校双方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共同制定合适的教育目标,确保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促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如何促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学生的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其中,家校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它能有效整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现实情况中,家校合作往往存在着沟通不畅、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造成合作效果很难达到预期。
如何颠覆传统模式,确立更高效稳定、更深入的家校合作机制,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视角,探讨促进家校合作的管用策略,旨在为学校和家庭提供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共同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一、组建沟通桥梁,实现信息共享有效沟通是家校协作的基础。
学校应主动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邀请家长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同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
1. 多元化沟通渠道:除了传统的家长会,学校还可以通过微信群、家长学校、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及时解决问题,消除信息偏差。
2. 组建家校共建平台:学校可以成立家校共建网站或APP平台,方便家长随时查询学校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与老师互动交流。
3. 热情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课程设计、教学评价、活动组织等环节,让家长成为教育合伙人,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
二、明确共同目标,形成育人合力家校合作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学校和家庭要相互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
1. 共享教育理念:学校应向家长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家长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并了解学校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和要求。
2. 制定育人目标:学校和家庭要参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成长目标,并定期评估目标达成情况,及时调整策略。
3. 建立反馈机制:学校要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家长也要积极向学校反馈学生在家情况,促进信息共享,提升教育效率。
三、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培养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和发展潜力。
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的心得和体会
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的心得和体会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让家长和老师携手共育下一代,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也学到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我们要明确家校沟通的目的。
家校沟通不仅仅是为了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更是为了让孩子在学校里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支持。
因此,我们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重孩子的感受,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
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都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家长要理解老师的工作压力,不要因为一时的情绪而对孩子发火;老师也要关心孩子的成长,不要因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彼此,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
我们要善于倾听。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对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要耐心地听他们诉说,给他们提供帮助和建议;当老师有困惑时,我们要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对方的需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我们还要学会适时的表扬和鼓励。
在孩子取得成绩时,我们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给予关心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爱。
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气馁。
只要我们用心去沟通,用爱去关心,就一定能够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让孩子们在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家校沟通是一项艰巨而又充满挑战的任务。
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爱去关心,就一定能够架起这座桥梁,让我们的孩子在家校共同的关爱和支持下茁壮成长。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如何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如何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如何能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统合协同育人新格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发力。
近年来,协同育人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如何最有效地形成完整协同育人新格局,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视角,探讨如何社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作力量。
一、形成完整沟通桥梁,实现信息共享1.家校沟通体系建设:成立完善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平台,定期开展家长会、主题讲座,促进学校与家庭的信息交流。
利用网络平台、公众号等手段,及时发布学校教育理念、课程安排、学生情况等信息,提高家长参与度。
2.师生互动: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与父母分享学校生活,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模式。
3.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应制定家校合作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组建家校共育机制,共同制定孩子的家庭教育计划和学校教育目标,定期评估效果,共同推动孩子成长。
二、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育人合力1.家庭教育的独特优势: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习惯养成、品格塑造、情感培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学校教育的专业优势:学校掌握专业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能够提供系统、规范、科学的教育教学,为孩子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3.社区和社会资源的补充优势:博物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等社会资源能够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和社会实践机会,扩展视野、增长见识。
三、共同关注孩子的多元发展,实现协同育人1.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注重培养孩子的运动习惯、健康生活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2.关注孩子的人格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孩子尊重他人、友爱互助、勇于进取。
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家校合力对学生的德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校合作可以让学生在家和学校之间建立良好的德育桥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家校合作更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呢?一、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合力家校合作的第一步就是加强沟通,家长和学校应该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分享学生的表现和问题。
学校应该定期举办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了解学校的各种政策和规定。
家长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家委会,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与学校共同制定学生的成长发展计划。
在家庭中,家长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家长应该定期参加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与老师共同关注和解决学生的问题。
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家校合力,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二、共同塑造良好家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家风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校和家庭合作共同塑造良好的家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学生正确的理念和价值观。
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保持与孩子的交流,关心孩子的成长。
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在学校中,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渗透道德和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积极关注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指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个性特长,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目标和追求。
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困惑和问题,与孩子共同解决难题。
在学校中,老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了解学生的成长动向,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指导。
四、共同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家校合力共同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
如何建立更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组建更快速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协同育人,共促成长家校沟通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家庭、学生三方协同育人的桥梁。
确立高效的家校沟通渠道,能够快速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但现实中,家校沟通仍存在一些弊端,如信息传递不对称、沟通方式单一、互动频率不足等,阻碍了家校合力的有效发挥。
为了建立起更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一、构建多元沟通平台,拓宽信息交流渠道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以家长会、电话、书面形式为主,难以满足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需求。
要主动积极构建多元化的沟通平台:1.组建线上沟通平台:依托微信公众号、QQ群、家长APP等平台,能提供实时信息发布、互动交流、资料共享等功能,方便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
2.开展线上直播活动:学校可以利用平台进行线上课程讲解、教学观摩、家长讲座等活动,让家长更加直观地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学校教学模式。
3.鼓励学生参与线上互动:鼓励学生主动利用线上平台向老师、家长反馈学习感受、表达困惑,促进师生、家校之间的交流。
二、强化沟通目的指向,提升沟通效率和效果家校沟通不仅仅是通知,更要注重实际传递信息、分享经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家校合力培养学生的共同目标。
1.明确沟通交流目的:每次沟通交流都应围绕某种特定的主题,例如学习情况、学业问题、心理困惑、行为习惯等,尽量避免泛泛而谈,提高沟通效率。
2.注重实际信息传递:学校应及时、准确地向家长传递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包括学习成绩、上课表现、人际关系、心理状态等,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
3.联合解决问题:对于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应积极地与家长沟通,共同分析原因,制定解决措施,并及时对效果进行评估调整。
三、优化沟通方式方法,加强互动性及参与度良好的家校沟通需要积极主动、相互尊重、平等对话。
1.定期开展沟通活动:学校应定期组织家长会、主题研讨会等活动,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并提供意见建议。
如何加强家校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如何加强家校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家校携手,共育未来:增强家校沟通,促进学生发展家校沟通是构建和谐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桥梁。
然而,现实生活中,家校沟通往往存在一些障碍,可能导致信息不对称,教育理念不一致,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因此,加强家校沟通,确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对于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一、构建多元化沟通平台传统的家长会、座谈会等,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难以满足信息传递和交流互动等方面的需求。
因此,应建立多元化沟通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
线上平台: 利用微信群、QQ群、学校官网等平台,及时发布学校信息,开展线上答疑解惑,方便家长获取信息,参加学校活动。
线下活动: 不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家长讲座、亲子活动等,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促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
个别沟通: 建立家长与老师的个别沟通机制,例如提前预约面谈、交流等,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沟通。
二、突破沟通障碍,共建育人合力家校沟通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沟通平台的搭建,更依赖于双方交流沟通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需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信息不对称: 老师应及时将学生在校学习情况、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等反馈信息给家长,并引导家长正确理解孩子的特点,尽量避免信息误差。
观念差异: 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定期交流沟通教育理念,促进相互理解,尽量减少教育上的冲突。
互动不足: 家长应积极参加学校活动,主动与老师沟通,共同商讨孩子的成长方案。
同时,老师也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家教辅导,共同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养成。
三、有效沟通策略,促进学生成长沟通和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进步。
因此,应采取有效沟通策略,提升家校沟通的实效性。
积极倾听: 老师要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理解家长的焦虑和困惑,并给予坦诚的回应和帮助。
家长也要认真聆听老师的反馈,并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坦诚交流: 沟通要以真诚为基础,尽量避免片面评价和指责,要彼此尊重,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家校合作点燃梦想,协同共育成就美好
家校合作点燃梦想,协同共育成就美好家校合作,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它承载着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充分发挥学校和家庭在学生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对孩子教育抚养的一种行为,更是对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对学校育人责任的一种追求。
家校合作,点燃梦想,协同共育,成就美好。
一、搭建通畅沟通桥梁,促进双方合作共育家校合作,首先要搭建通畅的沟通桥梁,促进双方的合作共育。
学校与家庭作为学生成长教育的重要主体,需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交流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支持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学校要积极主动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宗旨和发展规划,向家长汇报学生学习情况、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学业、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及时反馈,共同探讨解决之道。
而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与学校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学校义务教育的活动。
只有通过沟通渠道的畅通,学校和家庭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共育,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家校齐心协力促进学生成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学校则是孩子的第二个家。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在于,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两者齐心协力,促进学生成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导师,他们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应该加强对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家庭教育。
而学校则应该更了解每一个家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因材施教,做好个性化教育。
只有家校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学生成长,才能真正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定更健康。
三、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正确价值观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决定一个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石。
学校和家庭都有责任共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通过学校教育和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自律、尊重、守纪、诚实等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如何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
如何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建立起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协同育人之路家校沟通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衔接的关键,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必要保障。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如何组建起快速有效且取得丰硕成果的家校沟通机制。
一、畅通沟通渠道,打破隔阂1. 多元化沟通:传统的家长会、沟通等形式固然有用,但更需探索多元化沟通,例如微信群、家长课堂、线上平台等,方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最新信息,也方便老师更直接地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
2. 建立信息平台:建立起学校网站、公众号、APP等平台,发布学校课程安排、教学进度、学生日常表现等信息,最终形成透明、方便快捷的信息共享机制,消除家长焦虑,增进信任。
3. 定期沟通和交流机制:制定出定时沟通交流的时间表,例如每月一次家长会、每学年一次家访等,为家长提供了解学校教育理念、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机会,及时发现问题,共同解决。
二、互信合作,共建教育生态1. 真诚、透明沟通:学校要以真诚的态度,及时告知家长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并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帮助,避免隐瞒或顾左右而言他,增进彼此间的信任。
2. 共同制定目标:学校与家长共同沟通,制定符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目标,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和指导,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进步。
3. 共同参与,协同育人:鼓励家长参加学校活动,例如志愿者服务、家长课堂等,让家长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提高对学校的认同感,也为学校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三、提高沟通有效性和针对性1. 精准传递信息:尽量减少泛泛而谈,精准传达学生学习情况、个体特点、发展潜力等关键信息,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并提供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导。
2. 积极解决问题:将沟通放在解决问题上,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困惑,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方法,共同探讨有效的教育策略,取得实际性的进展。
3. 重视效果评估:定期评估沟通机制的效果,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沟通内容,使沟通机制越来越切合实际需求,提高沟通效率和效能。
如何建立家校之间的沟通桥梁,增进相互理解?
如何建立家校之间的沟通桥梁,增进相互理解?组建家校沟通桥梁,增进交流相互理解,从信任和共识出发,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家校合作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关键。
然而,现实中,家校之间沟通不畅、理解偏差的情况并不少见,这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负面影响。
如何建立起家校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相互理解,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建立信任,提升沟通效率信任是沟通的基础,也是建立良好家校关系的基石。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营造信任的氛围,促进双方坦诚沟通。
1. 学校要公开透明,定期召开家长会,公开学校的教学理念、课程安排、教学进度、评价体系等信息,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消除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
2.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及时反馈学生情况。
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告诉家长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解决家长对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状况的担忧。
3.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尊敬教师的专业性。
家长应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安排,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工作,尊重教师的专业意见,避免对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责难和干扰。
二、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联合起来参与、彼此配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建立家校沟通桥梁,更需要家校之间在教育理念和育儿上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
1. 开展家校沟通共育工作。
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参加课堂教学、联合制定育儿策略等,进一步促进家校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2. 成立家校沟通平台。
例如建立家校群、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平台,为家长提供沟通的渠道,及时了解学校的教育信息,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为学校提供意见和建议。
3. 开展家访工作,走进家庭了解学生。
教师可以主动走出家庭,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三、尊重个体差异,促进相互理解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家长也拥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育儿方式。
教师工作总结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共育力量
教师工作总结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共育力量教育事业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事业,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在教师工作中,加强家校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它能有效提升育人工作的质量与效益,形成育人共育的力量。
本文将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经验,对教师工作中加强家校合作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育人共育的概念和意义育人共育,即教育工作者与家长共同参与育人工作,互相协作、共同努力,形成有力的育人合力。
通过加强家校合作,教育工作者与家长能够达到育人效果的互补和协同,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高教育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
加强家校合作的意义在于:1.提升育人工作的质量。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人,与家长密切合作,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教育方案,提高教育质量。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和素养。
家校合作能够让学生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接受多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社交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3.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家校合作可以将学校的育人目标与家庭的期望相结合,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和目标。
这将使学生感受到家校的关怀和期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加强家校合作的具体做法1.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渠道。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家校信件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学习状况,向家长传递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政策,协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2.制定家长参与计划。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决策和管理,组织家长代表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措施,让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评价,增强家校合作的实质性力量。
3.提供家教指导和培训。
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开展家庭教育讲座,为家长提供育儿知识和教育技巧的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和需求,提供有效的家教指导,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
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成立管用的家校合作机制:共建学生成长之路家校沟通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能最有效地整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角度,研究和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快速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
一、构建沟通桥梁:1. 建立起运行畅通的沟通渠道: 学校应积极主动地利用公众号、家长群、线上平台等,及时发布学校信息、政策和活动通知,并帮助和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地进行反馈。
2. 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 学校可以不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邀请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管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的讨论,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回应家长关切。
3. 建立家访制度: 学校应不定期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生活状况以及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交流和沟通,指导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二、明确责任分工,联合育人:1. 学校要增强家教宣传引导: 学校应积极开展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并定期开展家教帮助、家访等工作,及时帮助家长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2. 家长要主动积极参加学校活动: 家长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家长会、亲子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并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3. 组建家校沟通机制,促进协同育人: 学校应成立家校联络机制,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并共同商讨解决方法。
家长也应及时与学校沟通孩子在家里表现和学习情况,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三、注重信息互通,资源共享:1. 学校要建立起家校共建平台: 学校应建立起家校共建平台,方便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的教学安排,并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家长应积极利用平台,向学校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共同帮助孩子学习和成长。
如何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
如何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增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共育幸福未来家校沟通与合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教育生态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提升,家校沟通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家校沟通与合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形成完整互信机制的沟通桥梁1. 成立多元化的沟通渠道: 传统的家长会、电话沟通已无法满足现代家庭的需求。
学校应积极探索微信群、QQ群、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打造便捷、高效的沟通平台,实时分享学校信息、学生情况,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互动。
2. 营造坦诚沟通的氛围: 家校之间应确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沟通机制,避免单方面的信息传递,鼓励双向交流。
教师应主动认真地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家长的教育理念,避免指责和批评,以平等、友善的态度进行沟通。
3. 促进家长参与学校活动: 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开放日、家长课堂、主题活动等,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关爱。
二、精诚协同育人的教育合力1. 制定家校协作方案: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与家长共同制定并执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同方案,确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内容衔接、方法互补。
2. 互相访问教育信息资源: 学校应将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心理状况等信息及时、透明地与家长共享,并与家长共同分析问题,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
家长也应将孩子在家情况及时反馈给学校,帮助学校更全面地了解学生。
3.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应定期举办家庭教育讲座、沙龙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同时,学校可以通过家长群等平台,分享家庭教育资源,进行线上指导。
4. 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发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学习和成长环境。
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进行学生的学习管理、生活引导和心理疏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建沟通桥梁实现合力育人摘要: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两支力量。
两者的有效沟通,既拓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国内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沟通的现,旨在为进一步畅通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的沟通渠道、明确双方的工作职责、完善两者的沟通机制提供理论借鉴,以更好的形成合力开展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双向沟通中图分类号:g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011-03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多样化,切实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现阶段面临的一大挑战。
2006年开始,教育部提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导师负责制作为核心内容之一;同时,教思政〔2010〕11号文也指出要“建立起以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努力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
因此,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应该担当起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角色。
但是,由于长期固有的观念影响,一方面[1],导师负责制在贯彻实施中存在着意识不到位、责任不全面、部分导师“教而不师”“师而不导”的现象,或是有的导师不想或不愿介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环节,与辅导员沟通意愿弱,甚至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全由辅导员负责”的狭隘意识,与辅导员缺乏有效沟通;另一方面,虽然辅导员单方与导师沟通意的意愿很强烈,却难以介入研究生培养环节,缺乏有效的工作抓手。
从而导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缺失引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不清晰,责权不分明,未形成有效的工作交流的交集,影响育人效果。
如何畅通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沟通并形成有效机制,是目前突破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瓶颈、转变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的关键点。
一、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沟通现状的评述近年来,各高校才普遍建立专职研究生辅导员制度和实行导师负责制,因此,对导师和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机制的研究历史不长,成果也不多。
根据我国国情和高校实际情况,虽然近年来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已逐渐被认同和肯定,但导师作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力量却未被高校充分重视,加上导师对自身所肩负的“教书”“育人”的责任和角色仍未完全明晰和转换,从而导致导师和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上有效沟通的失衡。
从目前积累的研究资料来看,对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沟通机制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四方面:(一)明确了导师和辅导员沟通的必要性由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和社会对培养研究生的要求,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依靠专职辅导员是完全不够的[1]。
而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角色[2],决定了导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突出的优势,更容易在培养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但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导师重学术科研任务,轻思想政治教育,或无暇顾关注研究生思想和心理等状况,这就需要导师积极与辅导员通过对研究生非专业学习的日常管理方面进行有效沟通,寻求协作,才能有效改变以往“学术科研工作硬,思想政治工作弱”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主体“单边化”的局面,真正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尤其是农科类研究生,其大部分时间都是跟随导师做科研,与导师接触紧密,导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研究生,辅导员需要与导师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才能借助导师,从专业学习的角度和在科研实践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形成合力,起到“润物细无声”。
(二)指出了导师和辅导员双向沟通的可行性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辩证互补关系[3],即在育人目标上的一致性和育人职责、优劣势的互补,为合力育人、共同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条件和提供可能性。
保持导师和辅导员之间信息的双向、及时、有效、经常沟通[4],才能有效把握研究生的思想脉搏和思想切入点,抓住研究生思想上的“敏感点”和“生长点”,从而促进导师在指导研究生过程中的德育工作和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有效整合,形成导师教书育人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相融合的新模式,取得新效应。
(三)初步探索了导师和辅导员沟通的内容和方法辅导员要主动与导师经常沟通,将研究生的信息转达给导师,如研究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等,便于导师对研究生全面了解。
具体的沟通方法可以是定期走访导师、电话、邮件以及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主动与导师联系,随时通报研究生在思想动态、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基本表现,同时向导师了解研究生在专业学习与科研进展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而导师也应将研究生的情况及时的反馈给辅导员[4],尤其是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出现师生关系不和睦或矛盾等敏感问题,可以及时和辅导员沟通,相互配合,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辅导员作为第三方可进行有效的调解。
(四)初步提出了导师和辅导员加强沟通的对策大多研究涉及导师和辅导员如何有效沟通的对策,但只是粗浅的论述,未形成双向沟通的有效机制。
少数研究虽然从机制上进行探讨,如提出[3]从机构设置上相互兼顾、队伍建设上相互融合和实际工作上相互沟通等三方面构建导师与辅导员的合力育人机制,使德育、智育两条线由平行运作变成交汇运行;或[5]通过强化第三方教务员在导师与辅导员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作为促进研究生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有力保障,却未能有效落实到工作中。
二、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沟通的研究局限性现有的研究对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和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的上还很薄弱,在理论支持、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上都处在“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一)沟通主体个体分析多,合力主体分析少多数的研究是分别对导师、辅导员作为个体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分别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也指出两者分别作为沟通主体,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各有优势实际上却相互制约。
如果能加强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的沟通,取长补短,发挥合力主体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但就现有的研究来看,两者均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面对共同的教育客体研究生时,如何真正结合实际深挖和构建完善的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之间沟通机制,形成良好合力促进研究生培养的研究成果极为罕见。
(二)“二维沟通”模式探索多,沟通主体协同研究少在研究生作为沟通客体、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共同作为沟通主体的沟通模式中,导师和辅导员分别与研究生进行一对一的“二维沟通”的研究报道较多,如提出通过在二维空间里[6]构建不同的模型进行对话,以更好发挥导师的“导”向作用对研究生的指导。
但由于研究生群体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种一对一的沟通模式中不可避免的因为信息不对称或沟通风格不当而导致沟通障碍。
改变这一现状的途径是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作为共同主体,及时加强信息的交流,实现1+1>2的主体协同效应。
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沟通机制作为理论支撑,也没有提出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沟通主体的协同效应。
(三)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向研究少对于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之间沟通的内容、方式和途径,在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向上均较少。
现有研究从宏观上根据国家有关文件中辅导员和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上的重要作用和职责定位进行简单阐述,而没有深入加以探索。
微观上,仅有少数学者提出两者的沟通要有互动性[4],“每学期辅导员要以面谈、电话、邮件以及网络等多种形式主动与各专业研究生的导师联系,通报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日常管理等多方面的表现”,“导师也要通过各种渠道向辅导员反应近期所带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但相关的研究即没有细化两者沟通的具体内容方法,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反馈监督体系,使沟通得以良性循环。
(四)沟通内容的“结合点”和实现方式研究少从研究内容看,分别针对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目标进行了较多的剖析,但对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结合点”及工作权责上的研究极为罕见。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还没有明确导师和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交集,缺少对两者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公共领域”范畴的界定,导致两者间沟通不畅或而由此出现研究生管理上的真空。
同时,现有的研究对于两者实现沟通的方式研究也谈及甚少,更谈不上深入探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的可调控和操作性不强。
(五)政策理论和制度机制研究少从研究的成效性看,目前两者之间的沟通无论在政策理论层面上,还是在制度机制上都只是较为浅显表面的研究,鲜有学者对其进行理论探索并提出有效沟通机制,真正可供各高校参考和借鉴的实证研究和制度机制非常少。
如少数学者提出[4]通过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的辩证互补关系的阐述和职责定位分析,建立两者的双向交流机制;或[3]从机构设置、队伍建设、工作沟通三方面进行构建合力育人的工作机制。
三、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沟通的对策建议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的沟通是否顺畅,并在此基础上能否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德育教育的成效。
如果能以此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建立导师和辅导员的沟通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在我国导师负责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下,将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日常管理和专业教育中,开拓导师的教书育人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及管理工作的新格局,有效促进研究生德育工作,并为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提高研究生管理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一)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主体的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必须充分意识到各自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均扮演着无可互替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导师,要全面理解“教书”“育人”的职责,实现多重角色的转变,真正理解导师负责制的深刻含义和在研究生专业学习和成长成才上的“导”向作用,并寻找合适的途径,使得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道德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而辅导员也要懂得寻求外援,避免像以往一样“单枪匹马”或“一意孤行”,尽可能扩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和寻找有效载体,其中依靠导师队伍,与导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并形成育人合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主体的“双边化”,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二)高校必须认真贯彻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创造条件唤起导师们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参与,以凸显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前提是必须重视和加强导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同时建立科学的导师遴选制度、健全考核评估和师德考核等相关制度,并赋予导师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过程中更多的权力。
学校研究生管理的有关职能部门还需担当起重要的角色,在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之间起协调、协助、链接的作用,促进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更紧密、平等、开放的沟通。
但在沟通的主动权上,高校应该形成一定的制度,使导师和辅导员都能意识到双方都是沟通的主体,享有相同的沟通主动权和承担沟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