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资料6 针药合用治疗中风瘫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针药合用治疗中风瘫痪病55例报告


黄竹斋;吕兴斋;宋正廉;甘韵珩;王敬熙;李永德



针灸科1956年4月至1957年11月门诊住院共治疗中风瘫痪病45例,已发表在浙江中医杂志1958年9月号,我科于1957年12月至1958年11月,又相继治疗中风瘫痪病55例,其中住院治疗39例,门诊治疗16例,所述病例从近期疗效与部分追踪观察来看效果令人满意。为此提供医界同志共同研究,不当之处,希予指正。
祖国医学有关中风的理论。远在二千余年前内经中已有详细记载。内经称风,为百病之长,致病原因,有外感,内伤的不同;素问风论早有“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户所中,则为偏风”之说。后人又分为真中风和类中风雨种,因患者的虚实寒热和受邪轻重浅深之不同,故有中络、中经、中府、中脏及闭证、脱证等类型。
中风病的治疗,历代各家医书均有记载,惟清代尤在泾金匮翼,分为八法,较为完备。八法者,一曰开关;二曰固脱,三曰泄大邪,四曰转大气,五曰逐痰涎,六曰除热风,七曰通窍隧,八曰灸俞穴。陈修园医学实在易依此编为歌括,颇便诵记,详见本书,兹不繁引。
针灸对中风瘫痪病治疗文献记载:黄帝内经灵枢云:“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肤腠之间,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甲乙经:“足缓不收,痿不能行,不能言语,手足痿躄不能行地仓主之。”“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合谷主之。”宋王维一著铜人图经云:“偏风半身不遂,胸中烦满,曲池主之。”元丹溪心法:“卒暴中风灸风池、百会、曲池、合谷、风市、绝骨、环跳、肩髃、三里等。”明张介宾类经图翼:“风池治中风不语,牙关紧闭,汤水不能入口”。以上是针灸疗法治疗中风的古代文献部分的摘录,其他记述甚多,不胜枚举。


临床病例分析


1.年龄与性别:55例中男44例,女11例,为4:1;发病年龄最轻者为27岁,最高者82岁,以41-50岁者最多20例占36:3%。而41-70岁之间的发病率占70.7%;平均年龄为50.6岁,与一般文献报告相符合。
2.职业:55例中工人8例,机关职员31例,农民2例,家庭主妇2例,其他职业12例。由此可见从事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其中机关职员发病率占55

.5%。
3.发病诱因:55例患者中有明显诱因者,病前曾有气怒情绪激动者8例,曾因劳动中过劳、登山、生火炉等劳累而诱发者12例,尚未明显诱因者35例。
4.发病原因:有明显之原因者31例,其中外伤5例,脑肿瘤1例,梅毒1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高血压动脉硬化13例,尚未查明原因者21例。
5.患病日期与治疗效果的比较
(1)痊愈:系指临床症状与检查阳性所见完全恢复正常,或基本消失,仅上肢或下肢活动微有不灵活,言语稍迟钝者。
(2)显效:系指临床症状与检查阳性所见,有显著好转,肢体活动及言语近于正常者。
(3)进步:指临床症状与检查所见,均有不同程度好转者。





6.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与体征的比较





说明:本报告病例,除2例行脑脊液穿刺均为血性外,余未行检查。
(1)恢复指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恢复正常功能者。
(2)意识障碍12例均系是神志不清昏迷,半昏迷状态者。
(3)言语困难21例系指失语及说话不清构字困难者。
(4)55例偏瘫中27例为完全性偏瘫,余为不同程度的不完全性瘫痪,其中有1例为仅留有上肢瘫痪。
7.治疗前后的血压比较:在应用针灸中药治疗由高血压引起之偏瘫中,多数病例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也有少数病例无改变者见表3。
8.病理分类统计如表4。
9.治疗方法:
根据疾病的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及闭证脱症之不同辨证施治。
(1)药物:古今录验续命汤,涤痰汤,小续命汤,三化汤,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牛黄清心丸,局方至宝丹,风引汤,防风汤,地黄饮子,炙甘汤,独活汤,三生饮,柴平汤,龙胆泻肝汤,金刚丸,虎潜丸,签丸等。





(2)针灸穴位及手法;
主要穴位:主穴、人中、风府、风池、合谷、间使、内关、痖门、廉泉、天突、肩髃、曲池、风市、环跳、阳陵泉、光明、绝骨、颊车、地仓、下关。
配穴:百会、承浆、后谿、阳谷、阳池、外关、八邪、迎香、睛明、医风、阳白、丰隆、三阴交、关元等。
针刺手法:采用捻转补泻及呼吸补泻法,或以兴奋法抑制法。根据病情虚实使用。


病例摘要


例一 病历号29357,宋××,47岁,女,本市海淀干部家属因中风不语,右半身不遂20余小时,于1958年8月25日下午1时急诊入院。自觉于8月20日有头晕,左侧头痛,右半身麻木感运动不灵活。8月24日下午四时因头痛、头晕卧床不能动转右半身瘫痪。神志不清,不省人事,并有遗尿于裤等症,当即至某院急诊救治未效,因此来我院治疗。患者曾发现有高血压病6年余,1952年因病住院测血压200/?

毫米汞柱。几年来不断发生头晕,头痛不能支持家务劳动而倒床休息数次。但数分钟后即恢复,家族中其母患高血压病,死于中风不语,半身不遂,本人无烟酒嗜好。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发育中等,体稍肥胖,神志半昏迷状态言语吐字不清,对检查尚合作。体温37.2℃,脉搏78/分,呼吸16次/分,血压210/110毫米汞柱。头面部:颅无外伤,无畸形,毛发分布均匀,颜面无口眼歪斜。两侧对称。眼裂等大,眼睑无下垂,眼球运动尚好,无偏盲。口、耳、鼻等器官未见异常。颈软无抵抗,甲状腺不大,无静脉怒张,胸廓对称。心界不大。心律整,心前区可闻收缩期杂音,主动脉第二音亢强大于肺动脉第二音。肺部:(一)。腹部柔软,肝脾不大,无压痛。右侧上下肢呈弛缓性瘫痪不能动转。左侧上下肢伸屈尚自如。脊柱无畸形无扣打痛。神经系统:两侧瞳孔等大,对光反应存在。聚合调节反应稍迟。两上肢肱二、三头肌腱反射亢进,膝腱反射右侧亢进,腹壁反射右侧迟钝。霍夫门(Hoffman Sign)氏反射右侧(+),奥本海母氏(Oppenheim sign)反射右(十),戈登氏(gordon sign)右(+),巴彬斯基氏(Babinski sign)(十)右侧半身知觉、触觉减弱。眼底检查:有轻度动脉硬化。
实验室检查:脑脊液:红色有小凝块,细胞总数18200,白血球7个,多核3个,单核4个,五管糖阴性,蛋白定性(+++),压力增高。血常规:血色素14.1毫克,赤血球449万,白血球13100,中性61%,淋巴34%,单核1%,酸性4%。尿常规:浅黄色,稍混浊,反应酸性,比重1.002。蛋白极微量,糖(一),赤血球0-1,白血球5-10,上皮细胞0-2。大便常规:(一)。血清康华氏反应(一)。血液非蛋白氮定量30毫克%;血总胆固醇定量304毫克%。X线胸部透视,未见显然异常。
诊断:①脑出血。②高血压动脉硬化。
治疗:安宫牛黄丸,每服一丸日服二次。古今录验续命汤每日一剂分二次服。针刺风池(双),风市、阳陵泉、肩髃、曲池、合谷均患侧。患者次日体温37.5℃微烧,右上肢好转,手指能稍微伸屈。血压显著下降160/100毫米汞柱。但神志仍不明了。8月27日体温恢复正常,右下肢能微伸屈。治疗给药及针刺穴位均同前。8月29日病情已显著好转,右侧上下肢伸屈动作灵活,神志清醒,明了但说话仍无力,小便通畅无遗尿。大便干燥,针刺同前穴位加足三里(双),天枢双。9月3日患者能自行做翻身动作、右上下肢伸屈灵活仍无力,照前方药物加豨签丸每服三钱日服二次。9月8日患者能下床别人扶持可步行,饮食、睡眠、大小便均佳。血压166/98毫米汞柱。9月12日患者能自行下床活动,至9月20日,共服古今录验续命汤25剂,安宫牛黄丸32丸,

豨签丸6两。右侧行针刺治疗15次,偏瘫症状完全恢复,言语精神状态均恢复正常,血压下降145/80毫米汞柱。计住院治疗25天痊愈出院。
例二 病历号24300,南××,40岁,女,某部秘书科长,因右半身不遂23天,风湿性心脏病17年之久,于1958年4月1日入院治疗。于1941年开始每有劳累或上楼登高山,则感到心跳气短,曾经中央医院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与闭锁不全。自此开始断断续续内服毛地黄。1945年8月心跳气短加重,住医院四个月好转出院。1954年因人工流产后心脏病加重,入医院诊断为心力衰竭,治疗2个月好转出院。1958年5月8日于谈话中突然发生失语,右半身瘫痪,小便失禁。然意识清醒,即入某医院治疗,小便已能控制自解,言语渐恢复,右腿能做伸屈活动,但大便干燥,2-5日一次。既往症:1938年曾患全身关节痛。
体格检查:发育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明了。言语清晰乏力。全身淋巴腺无肿大,体温37℃,脉搏94次/分,血压120/80毫米汞柱。头面部及颈部器官未见异常。
胸部:两侧胸廓对称,呼吸运动均等,肺部(-),心脏:心尖冲动于左第六肋间,心界左侧扩大于左乳线1公分外,心跳不规律94次/分,二、三尖瓣区有收缩期杂音,扩张期杂音,并可闻心房纤维颤动。腹部(一)。
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卧床稍能动。但不能翻身与起坐,右侧上下肢肌张力减低,上肢置床上能微动,右下肢能伸屈和抬高动作,但乏力。下肢无浮肿,右侧踝关节及足趾尚不能动。右肱二、三头肌腱、膝腱反射亢进。右侧知觉、触觉迟钝。腹壁反射右侧稍迟钝。未见病理反射。眼底检查未显著变化。
化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检验均在正常范围以内。X线检查:二尖瓣型心脏病(狭窄与闭锁不全合并)。心电图:心律不齐,心房纤维颤动。
诊断:①脑血管栓塞。②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与闭锁不全,心房纤维性颤动。
治疗经过:针刺穴位: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阳池、后谿等穴。隔日针刺一次,小续命汤每日一剂分二服,计服12剂。古今录验续命汤每日一剂分二服,计服21剂。牛黄清心丸每服一丸,日服2次,计服82丸。治疗三日后患者能在床上翻身,大便已通畅;九日后患者右上肢肘关节可伸屈活动,下肢踝关节及足趾稍见活动;治疗至15天患者能自行下床至室外活动,右上肢能抬高90度,手指伸屈仍困难;治疗1个月右侧上下肢运动均自如,但右手无力持物困难;治疗三个月右侧偏瘫基本恢复,共住院治疗90日痊愈出院。
例三 病历号23455,谢××,50岁,男,某部炊事员,因左半身不遂10余日,于1958年2

月25日入院治疗。于2月14日晚9时许伏案听广播时,突然左侧半身不遂,说话不清,不能动转。当即请医生来约半小时,意识运动又恢复正常。 随即就寝。次日晨左侧上下肢不能动转,言语发笨,吐字不清。曾请中医开药两剂,针灸2次,左下肢稍能伸屈,但踝关节及足趾完全不能动。在10余日病中除大便干燥而后恢复外,饮食睡眠均佳。
体格检查:发育中等,身体肥胖。神志清楚明了。周身淋巴腺不肿大。体温36.8℃,脉搏74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25/80毫米汞柱。头面部:颅无外伤,无畸形,眼、耳、鼻器官未见异常。右口角下垂,鼻沟变浅。吹哨,鼓气不对称。颜面向左侧倾斜。颈软无强直,无静脉怒张。胸、腹部均阴性。四肢及脊柱:左上肢瘫痪不能动转不能翻身亦不能起坐,下肢能微屈。右侧上下肢运动自如。脊柱无畸形无扣打痛。
神经系统:瞳孔呈圆形等大。对光反应存在。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存在。知觉左侧未见异常。左侧腹壁反射及提睪反射均迟钝。膝腱反射两侧亢进。左侧巴彬斯基氏(Babinskisign)(+),右侧可疑。眼底检查正常。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以内。血康华氏反应阴性。血非蛋白氮定量37.5毫克%。血总胆固醇定量152毫克%。X线检查:胸部未显著改变。
诊断:脑血管痉挛。
治疗经过:针刺穴位:肩坵、曲池、阳池、后、风市、环跳、阳陵泉、绝骨、昆仑、八邪、外关、丘墟等穴,均取患侧。
药物:牛黄清心丸每服一丸,日服2次,计服14丸。豨签丸每服三钱,日服2次,计服15两,金刚丸每服三钱,日服二次,计服12两。古今录验续命汤每日一剂分二服,计服25剂。
针药同用治疗7日左上肢能举90度,左手可摸到嘴,下肢伸屈活动有力。治疗12日患者能在床周围步行,上肢如前。治疗1个月能徒手走5一6步。左上肢抬高180度,但手指仍不能活动。治疗2个月患者能自由活动,左手指能屈曲,但伸展困难。共住院治疗92日,上下肢运动除左手指伸展困难外,基本恢复正常出院。

(本文发表在1959年6期第39页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