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贴敷 可治疗眼病
中医药在保护眼睛健康中的作用
![中医药在保护眼睛健康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96c6c5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8.png)
中医药在保护眼睛健康中的作用近年来,眼睛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人们的视觉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传统的中医药在保护眼睛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以及均衡人体的阴阳平衡,通过中药药材和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各种眼病。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保护眼睛健康中的作用,并分享一些相关的治疗方法。
1. 中医药的治疗原理中医药认为,眼睛是人体五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眼睛的健康与肝肾协调、心脾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中医理论,眼睛对应五脏六腑中的肝脏,而肝脏与眼睛的健康问题紧密相关。
中医药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愈眼病的效果。
同时,中医药还可以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增强眼睛的营养供应,从而减轻眼睛的疲劳和眼部疾病的发生。
2. 中医药的常用药材中医药中一些特殊的药材对保护眼睛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枸杞、菊花和黄芪等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眼科的治疗。
枸杞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的功效,可以明显改善眼睛疲劳和干涩的症状。
菊花具有清热泻火、明目养肝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目赤肿痛、青光眼等眼病。
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抗疲劳的作用,对缓解眼睛疲劳和提高抵抗力有显著效果。
3.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在保护眼睛健康方面采用了多种方法,其中包括针灸、中药贴敷、药膏涂抹等。
针灸是中医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眼部的穴位,调理眼部的气血流动,调整眼部功能,从而改善眼睛疾病。
中药贴敷是将适量的中药药材外敷于眼睛周围穴位,通过中药成分的渗透,缓解眼病的症状。
药膏涂抹是将含有中药成分的药膏均匀涂抹于眼睛周围,通过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眼部的营养供应。
4.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药进行眼部保健时,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求专业医师的指导和监督,不能随意使用中药药材。
其次,坚持适量运动,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注视电子设备或过度用眼。
此外,合理饮食、保持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保护眼睛健康。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保护眼睛健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穴位湿敷加低频脉冲治疗眼底病
![穴位湿敷加低频脉冲治疗眼底病](https://img.taocdn.com/s3/m/c2cc1414650e52ea55189892.png)
底部 属终 末器官 , 依赖周 围组织供养 , 对缺血 缺氧十分 敏感。电
极置 于太 阳穴刺激眼周 , 能改善眼局部血 液循环 , 加眼部 的血 增 液供养 , 故能改善眼底功能 。 穴位湿敷加 低频 脉 冲联合 治疗 的作用 机理 有 以下 几个 方
共治疗 观察 2 8例 , 6 均为本 院门诊及住 院患者。其 中男 12 2 例 , 16例 ; 女 4 年龄 4 5—8 1岁 , 平均 6 3岁 ; 中老年性黄斑变性 7 2
21 0 0年 1 0月第 3 2卷第 1 0期
Oc 。 0 0 VD. 2. . 0 t2 1 . 1 3 No 1
湖 北 中 医杂 志
Hu e o ma f M b i u lo J TC ・6 ・ 5
穴位 湿 敷 加 低 频脉 冲 治 疗眼 底 病
刘 兆 霞
.
( 湖北 省 宜 昌市 中医医 院 , 湖北 宜 昌 4 30 ) 40 3
环加 速 , 到活血化瘀 , 起 改善周 围组织营养 的作用 ; 3 穴位 湿敷 () 加低频脉 冲作用于人体 主要 表现是一 种综 合作用 , 既有低频 脉 冲穴位治疗仪对穴位 的刺激 作用 , 又有 药物外 敷于穴 位刺激 了
穴位 本 身 , 发 了经 气 , 激 调动 了经 脉 的 功 能 。 以上 各 种 治 疗 因 素
现报告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接贴 敷于一定 的穴 位 , 过药 物、 穴及经 络 的作用 , 通 腧 达到 治疗 目的的一种无创痛 中医外治方法 。 低频 脉冲穴位治疗 仪是一种 不用 针 的电针仪 , 接通过 电 直 极刺 激穴位进行治 疗 , 舒筋 活血和调 节机 体平衡 的作 用。眼 有
[ ] 曾庆华. 1 中医眼科学 [ . M] 北京 : 中国 中医药 出版 社,0 3 2 1 20 :0 —
中医适宜技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适宜技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b32b44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1.png)
中医适宜技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疗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适宜技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
中医适宜技术概述中医适宜技术是指在中医理论和实践指导下,针对特定病症的治疗方法和技术。
与传统中药治疗相比,中医适宜技术更加个体化和针对性强,能够更好地适应眼科疾病的治疗需求。
中医适宜技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1. 中药贴敷:中医适宜技术中常用的一种是中药贴敷。
通过选择具有特定药性的中药材,制成贴敷剂并贴敷在眼部或周围区域,可以起到改善眼部循环、消肿止痛等作用,对于眼部炎症、视网膜疾病等有一定疗效。
2.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手法独特,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理经络等方式来调节全身气血运行,促进机体自愈。
在眼科疾病治疗中,中医按摩可用于缓解眼疲劳、改善视力、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等。
3.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在眼科疾病治疗中也有着重要应用。
通过在特定穴位施以针刺或按压,可以调整眼部气血流动,改善眼底血管病变等问题。
4. 中药口服:除了外治法,中医适宜技术还包括中药口服。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医生可能会开出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益肝明目等作用的中药方剂,以辅助眼科疾病的治疗。
结论中医适宜技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中药贴敷、中医按摩、针灸疗法等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眼部炎症、视力问题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鉴于中医适宜技术的特殊性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不当使用带来的潜在风险。
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将有助于揭示中医适宜技术在眼科疾病治疗中的更多价值。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90446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b.png)
穴位贴敷治疗总结引言穴位贴敷是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式,通过在特定的穴位贴上药物或使用特定的贴敷方法,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治疗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疼痛、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本文将对穴位贴敷治疗进行总结和探讨,包括其原理、适应症、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穴位贴敷原理穴位贴敷治疗是基于中医学的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有一套复杂的经络系统,通过经络系统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
在经络系统中,存在着一些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与具体的脏腑器官相连。
通过在这些穴位上贴上药物或使用特定的贴敷方法,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穴位贴敷的适应症穴位贴敷治疗适用于多种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疼痛病:对于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等疼痛病,可以选择贴敷适当的穴位进行治疗,如合谷穴、太冲穴等。
2.消化系统疾病:对于胃病、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贴敷梁门穴、中脘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3.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贴敷太渊穴、风府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4.睡眠障碍:对于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可以选择贴敷神门穴、心脾两俞穴等穴位进行治疗。
穴位贴敷的操作步骤穴位贴敷治疗需要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进行,以下是一般的操作步骤:1.确定治疗穴位: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贴敷。
常见的穴位可以参考中医书籍或请教专业医师。
2.准备贴敷材料:选择合适的贴敷材料,一般可使用透气性好的胶布,也可使用透气性好的敷料。
3.清洁穴位:用干净的纱布或棉球蘸取适量的酒精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
4.贴敷药物或贴敷方式:根据疾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或贴敷方式进行贴敷。
可以将药物直接敷于穴位上,也可以将药物涂抹于贴敷材料上,然后将贴敷材料贴于穴位上。
5.固定贴敷材料:使用胶布或其他固定材料将贴敷材料固定在穴位上,以确保贴敷效果。
6.定期更换:根据需要,定期更换贴敷材料,一般每天更换一次。
穴位贴敷法
![穴位贴敷法](https://img.taocdn.com/s3/m/7645d1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a.png)
穴位贴敷法穴位贴敷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贴敷一些具有药效的药物或贴敷物,刺激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
下面将详细介绍穴位贴敷法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穴位贴敷法的原理穴位贴敷法是基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体的经络是连接着内脏和外部组织的通道,贴敷在穴位上的药物或贴敷物可以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直接作用于相应的脏腑器官,起到调理作用。
二、穴位贴敷法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穴位: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内关、太冲等。
可以根据具体的疾病和症状,咨询中医师或查阅相关的资料来确定合适的穴位。
2.准备好贴敷物:贴敷物可以是中药膏剂、贴敷药、草药煎剂、艾灸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贴敷物。
贴敷物应当具有药效,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3.清洁穴位:在贴敷前,应当先用温水清洁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干净卫生。
避免在伤口、破损的皮肤上贴敷,以免引起感染。
4.贴敷方法:将贴敷物直接贴在选定的穴位上,轻轻按压,使其紧贴皮肤。
贴敷时间一般为30分钟到1小时,具体时间可以根据情况调整。
贴敷后,应当保持穴位的温暖,避免受凉。
5.贴敷频率: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每天进行一次贴敷,连续贴敷7-10天为一个疗程。
如果需要连续治疗,可以间隔1-2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
三、穴位贴敷法的注意事项 1.穴位贴敷应当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要随意选择穴位和贴敷物。
2.在贴敷过程中,应当注意贴敷物的温度和贴敷的力度,避免烫伤或刺激过度。
3.贴敷物应当保持清洁,避免受到污染。
一次性贴敷物应当严格按照使用说明来操作。
4.贴敷后,应当注意保持穴位的温暖,避免受凉。
避免在受凉或风寒的环境下进行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3dc33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73.png)
穴位贴敷药物选择
1. 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 2. 多选气味俱厚之品。 3. 选择适当溶剂调和敷贴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专、 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
穴位贴敷常用处方
1. 面神经麻痹:用新鲜马钱子切片敷贴下关、颊车。 2. 咯血:用独头蒜1头,硫磺末6克,肉桂末3克,冰片3 克。敷贴双侧涌泉。 3. 支气管哮喘:用炙白芥子21克,玄胡索21克,甘遂12 克,细辛12克。敷贴肺俞,心俞,膈俞(皆双侧)。 4. 口疮:用吴茱萸敷双侧涌泉穴。
温阳扶正天灸膏
“温阳扶正天灸膏”是我科临床运用多年的成熟制剂,用 此膏作为天灸敷贴剂,可温阳散寒、温经通络,适用 于因正气不足、阳气虚衰复感风寒湿邪导致的冬天易 发作,夏天易缓解的“冬病”,如哮喘、老慢支、过敏 性鼻炎、痹证、颈肩腰腿痛等。这类疾病冬天易发作, 夏天易缓解,故被称为“冬病”。
穴位贴敷适应症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某些穴位上敷贴药物,通过药物 和腧穴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毛莨、斑蝥、白芥子、 甘遂、蓖麻子等)捣烂或研末,敷贴穴位,可以引起 局部发泡化脓如“灸疮”,则又称为“天灸”或“自 灸”,
穴位贴敷
天灸出自《针灸资生经》,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 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 红或起泡的治疗方法。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肤有类 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为天灸。 天灸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 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
呼吸系统:慢支、哮喘缓解期、慢性鼻炎、慢性咽炎、 免疫力低下、体虚易感冒的易感人群 骨关节系统:颈肩腰腿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 炎、网球肘等畏寒喜暖患者 消化系统:慢性胃炎、肠炎、慢性腹痛等胃肠功能紊乱 患者 妇科:产后身痛、慢性盆腔炎、宫寒痛经等
穴位敷贴知识点
![穴位敷贴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e14ce2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d.png)
穴位敷贴知识点穴位敷贴是一种中医治疗方法,通过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敷贴药物或使用特定技术刺激穴位,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目的。
穴位敷贴是中医经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本文将介绍穴位敷贴的原理、适应症、常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穴位敷贴的原理中医认为,人体经络系统是信息传导和能量运行的通道,在身体的各个穴位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穴位是经络系统上的特定点位,与人体的脏腑器官和组织有着密切的关联。
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敷贴药物或施以刺激,可以调整气血运行,活化经络,促进病理因素的排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效果。
二、穴位敷贴的适应症穴位敷贴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1.外伤与运动损伤:如扭伤、挫伤、骨折等,通过敷贴药物在伤处,可以减轻疼痛、消肿、促进伤口愈合。
2.内科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通过敷贴特定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症状,促进疾病康复。
3.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症等,通过敷贴特定穴位,可以调理女性内分泌系统,缓解症状,促进健康。
三、穴位敷贴的常用方法穴位敷贴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几种方法包括:1.药物敷贴法:选择适合的药物,加工成贴剂,敷贴在特定穴位上。
常用的药物有中草药、贴剂、膏药等。
药物的选择和药性的刺激对病情的治疗有重要影响。
2.温热敷贴法:使用温热的物质,如温水袋、温热贴等,敷贴在特定穴位上。
温热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疼痛,适用于寒性疾病和痛证。
3.穴位按摩法: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刺激穴位,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按摩穴位可以手法柔和,也可以使用按摩器具辅助,但需要注意力度和方法的正确性。
四、穴位敷贴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穴位敷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穴位选择:根据疾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敷贴,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因此选择正确的穴位非常重要。
2.药物选择: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由专业医师进行判断。
穴位敷贴的名词解释
![穴位敷贴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e9a0c4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e.png)
穴位敷贴的名词解释穴位敷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利用一定的贴敷技巧将药物或贴片贴在特定穴位上,以达到保健和治疗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有多个穴位,这些穴位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功能密切相连。
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穴位敷贴早在古代就有记载,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中。
穴位敷贴的原理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连接各个组织器官的通道,经络内流动着人体的气血。
当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或疾病。
而穴位作为经络上的特定点位,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
贴敷药物或贴片于穴位上,可以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穴位敷贴常用的药物有中药、中成药、贴剂等。
中药是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原料,经研制、加工而成的药品。
中成药是指通过中药炮制,常见剂型有丸剂、散剂、颗粒剂等。
贴剂是一种贴敷类型的中药剂型,常见形式有膏剂、贴膏、贴药等。
这些药物往往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功效,适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养生。
在穴位敷贴中,常用的穴位包括大椎、足三里、合谷、曲池等。
大椎位于颈部脊柱最高凸点处,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缓解颈肩痛、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对于调理脾胃、助消化、增强免疫力等有显著效果。
合谷位于手背虎口中央,可用于缓解手腕疼痛、手指麻木等问题。
曲池位于肘部外侧凹陷处,适用于治疗肩周炎和关节炎等疾病。
穴位敷贴的使用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直贴法、刺激法、点按法等。
直贴法即将药物或贴片直接贴于穴位上,并用绷带或胶布固定。
刺激法是通过轻柔按摩或按压穴位,增强刺激效果。
点按法则是用手指轻轻按压、磨擦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的目的。
根据不同的疾病和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贴敷方法和穴位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穴位敷贴作为一种非药物侵入性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喜爱。
然而,作为一种传统医疗方法,穴位敷贴也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中药穴位贴敷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中药穴位贴敷对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14310fc7c1cfad6195fa7b3.png)
( 网膜振 荡 电位 , 位 V) 视 单 。
1 4 3 统 计学方 法 .. 对所 得数据求 出平 均值 , 准 标 差 , 异 系 数 , F值 、 变 用 P值 进行 显 著 性 检 验 , 比较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 0 26 7 ( 0 0 1 — 2 20 1 0 — 9 5 2 1 ) 3 1 0 —2
糖 尿病视 网膜病 变 ( ibt eio ah , R ) da ei rt p ty D P c n 是 目前 眼科主 要致 盲 眼病 之 一 , 病 分单 纯 型 与增 本 殖 型两类 , 一旦 发展 到增殖 型 , 网膜功 能将 受到严 视 重 损害而 难 以逆转 , 因此 , 纯型糖 尿病视 网膜 病变 单
清水 清洗 脸部 尤其 是 眼 周 , 有皮 肤 破 损 、 过敏 、 伤 外
者禁 用 , 以医 用敷 贴修 剪成 1 5c . m×1c 大小 , m 取 适量 以丹参 、 金 、 郁 牛膝 、 龙 制 成 的 膏剂 均 匀涂 抹 地
于敷 贴 中央 , 积约 0 6e 面 . m×0 6C I即制 成 药 物 . I , T
专方为 对照组 。两组一 般情况 经统计 学检验 差异无 显 著性 意义 ( 2 0 0 ) 具有 可 比性 。 P > .5 ,
1 4 方 法 .
1 4 1 治疗护 理方 案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两组 均 采用饮食 控制 , 口服
的有 效治疗 与护理 具有 重要 的临床 意义 。糖 尿病 视 网膜病 变 的护理 目标 是 保 护视 网膜 功 能 , 我们 采 用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580336c281e53a5802ff30.png)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所谓“穴位敷贴”,是指一些冬季容易发作和复发的疾病(如哮喘),在病情系那个对缓解的夏季,采用适当的调治(如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等),以预防或减少疾病发作乃至根治为目的的一种疗法。
在盛夏之际,病人的腠理毛孔疏松,使用药物容易投入,达到治病的功效。
该法简便易行,效果明显,故在民间广为流传。
穴位敷贴是祖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颇具特色的自然疗法。
自清代张路《张氏医通》记载至今被广泛应用,据1996年依赖国内文献报道:中药外贴疗法防治2300余例哮喘患者3年以上长期疗效治愈显效率达90%左右,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医院开设哮喘冬病夏治门诊,该法的临床应用已经成熟,并被医务专家和患者接受。
该疗法历史悠久起源于“天人合一”的中医理论和“春夏养阳”的治疗法则。
夏令三伏天,机体各种机能条达、经络通畅之时,正式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
根据“春夏养阳”(《内经》)的防病思想,此时予以积极调养,培本以扶助正气,使患者的阳气充实,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使“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到了冬天就可以少发病或根治不发了。
因此“穴位敷贴”属于防御性的治本之法。
符合《内经》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
一、穴位敷贴的平喘机理中医学认为哮喘是因痰饮久伏,遇邪引动而发,其病根在于痰,其主邪在于寒。
敷贴方药组成重点就是针对痰邪宿根和寒气两端,穴位敷贴所选用的细辛、白芥子等辛散温通、祛风活血药刺激性强,一则药物可经皮肤、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发挥药效;二则通过穴位刺激可调整经络之气,达到气至病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炎症消退;三者可调节集体免疫功能,达到改善过敏体质及缓解临床过敏症状之目的。
二、常用敷贴穴位1.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心俞: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3.隔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4.肾俞:背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5.天突:胸骨上窝正中,任脉经。
6.华盖:在胸骨正中线上,平两乳头,任脉经。
眼科中医特色疗法与操作规范
![眼科中医特色疗法与操作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ec207dd5f61fb7360a4c6502.png)
眼科中医特色疗法及操作规范目录:1.点眼法---治疗各种眼表疾病2.洗眼法---治疗结膜、角膜异物及化学性眼外伤3.熏眼法---角膜炎、巩膜炎、前葡萄膜炎4.浸眼法---过敏性结膜炎、眼睑皮肤炎症、化学性眼外伤5.眼部注射,穴位注射---治疗角膜深层疾患,神经视网膜疾病6.针刺疗法---各种外眼炎症性疾病、麦粒肿7.敷眼法---眼睑疖肿、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眼外伤(钝挫伤)8.穴位敷贴(冬病夏治)联合针灸科开展---治疗功能性溢泪9.耳压---眼科慢性疾病,近视10.拔罐法---儿童弱视,视疲劳11.饲鼻法---结膜炎、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12.发泡法---角膜炎、角膜翳等眼病13.药枕法---慢性眼病伴睡眠不佳的病患14.摩顶法---巩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视力疲劳、眶上神经痛及眼病兼头昏沉重或头顶痛者15.刮洗法---沙眼、结膜炎1.点眼法[简介]本法是将药物直接点于眼部,多用以消红肿、去眵泪、止痛痒、除翳膜。
适用于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常用的有眼药水、眼药粉与眼药膏三种。
(一)滴眼药水[适应症]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禁忌症]无[操作规范] 如患者为坐位,令头部稍微仰起,先在其下眼睑下方放置一块棉球;如患者为卧位,则令头微偏向患眼侧,先置棉球于小眦侧。
令患者双目上视,医生用左手轻轻向下拉开下睑,右手持滴管或滴瓶,将药水滴人大眦角或白睛下方1—2滴。
然后轻轻将上睑提起,并同时放松下睑,使药物充分均匀地分布于眼内,轻轻闭目数分钟即可。
一般每日3—4次。
遇急重眼病,次数可增加。
[注意事项] 滴眼前要细心查对眼药瓶上的药名标签与所滴的眼别,滴管头部勿触及胞睑的皮肤与睫毛,以免污染滴管与药液;如滴人毒性药物,则滴后需用手指压迫睛明穴下方l一2分钟,以防药液通过泪窍流人鼻腔,引起中毒。
(二)点眼药粉[适应症]外障眼病及部分内障眼病。
[禁忌症]无[操作规范] 将药物制成极为细腻的粉末后应用。
郝小波教授的眼病中医外治特色疗法经验总结
![郝小波教授的眼病中医外治特色疗法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cc49a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d.png)
郝小波教授的眼病中医外治特色疗法经验总结眼病是指眼部出现的各种疾病,包括结膜炎、角膜炎、白内障、青光眼等。
眼病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特别是对于一些长期患有眼病的患者来说,更是一种煎熬。
针对眼病,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郝小波教授作为眼病中医外治的专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郝小波教授的眼病中医外治特色疗法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
一、治疗原理在郝小波教授看来,眼病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眼部的正常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眼病的目的。
而中医外治特色疗法的治疗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活血化瘀眼部疾病往往伴随着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眼部组织缺血缺氧或血液淤积,从而形成瘀血。
活血化瘀是眼部疾病治疗的关键。
郝教授采用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拔罐、艾灸等手段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减轻血液淤积,从而改善眼部组织的供血供氧情况。
2. 清热解毒一些眼部疾病如结膜炎、角膜炎等常常伴随着局部的炎症反应。
清热解毒是中医外治特色疗法治疗眼部炎症的重要手段。
郝教授可以通过采用中药贴敷、草药眼罐等方法,清热解毒,消除眼部炎症,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
3. 补益肝肾在中医理论中,眼部与肝肾密切相关。
一些眼部疾病如视力减退、白内障等,常常与肝肾功能失调有关。
郝教授在治疗眼部疾病时,注重通过调整肝肾功能,改善眼部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眼部疾病的目的。
二、治疗方法郝小波教授在眼病中医外治特色疗法中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刺激眼部相关的穴位,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改善眼部的供血供氧情况,从而达到治疗眼部疾病的目的。
2. 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一种通过在患者的体表特定部位上进行负压刺激,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郝教授采用拔罐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眼部供血供氧情况,缓解眼部疾病的症状。
4. 中药贴敷中药贴敷是一种通过将特定的中药材敷贴于患者的体表特定部位,以达到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治疗方法。
桑麻散结合穴位贴敷治疗青少年干眼症120例
![桑麻散结合穴位贴敷治疗青少年干眼症120例](https://img.taocdn.com/s3/m/081c5f34376baf1ffc4fadd8.png)
桑麻散结合穴位贴敷治疗青少年干眼症120例【摘要】目的研究桑麻散结合穴位贴敷治疗青少年干眼症的效果。
方法我科室在2008——2011年,临床10-18岁的中小学生以青少年用眼过度、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干眼涩、发痒、酸胀、疼痛流泪等120例。
选用桑麻散加减和穴位贴敷治疗。
结果采用中药和穴位治疗肝胆湿热型和,肝虚风热型,肝肾两虚型眼病的青少年学生,患者有效率97%。
结论采用中药内服和穴位贴敷治疗青少年干眼症,达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
【关键词】青少年;眼睛干涩;中药;穴位近年来青少年的眼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中医认为干眼症属燥证范畴,燥邪使人体阴津耗损,气血亏虚不能向上滋养于目,目失濡养所出现的病症。
1资料与方法1.1挑选病例的条件临床上选择肝胆湿热型和,肝虚风热型,肝肾两虚型的与肝、胆、肾有关的用眼过度、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干眼涩、发痒、酸胀、疼痛流泪等眼病的学生为主。
1.2一般资料我科室2008——2011年,10-18岁的中小学生,均以眼干眼涩、发痒、酸胀、疼痛流泪、视力下降、视物模糊,重影就诊,患者120人,其中男性学生51例,女性69例。
1.3治疗方法1.3.1穴位治疗经穴和奇穴:攒竹穴,四白穴,太阳穴,风池穴;足三里,合谷,三阴交,侠溪等穴。
常用耳穴:眼、目1、目2、肝、脾、肾、胆等穴位。
用法:选王不留行籽,风湿膏,将风湿膏剪成1.0*1.0cm的小方块,摆成梅花状,贴在穴位上,每次选5-7个穴位,隔日一次,7次一疗程。
1.3.2药物治疗1.3.2.1肝胆湿热型病因病机:祖国医学认为肝与胆互为表里,而眼为肝之外候,是一身之精明。
若劳目久视,用木不当,致使肝胆劳伤,气血不足,感受外邪,湿热蕴结,或过食肥甘厚味,内生湿热,熏蒸肝胆,引起肝胆疏泄功能失常,湿热乘虚致眼涩、酸胀、发痒,视物模糊。
1.3.2.2辨证论治①辨证要点:大部分患者主诉视物过久,如看电视,电脑,学习时间长,再移看它物时会模糊不清,稍停片刻缓解,有时要眯起眼看东西。
三十六味明目贴
![三十六味明目贴](https://img.taocdn.com/s3/m/c78c0401de80d4d8d15a4fda.png)
三十六味明目贴产品研发发明人是当代名医眼疾泰斗温英华,此药源自明朝崇祯年间的眼疾古方。
温老先生有世代中医的家庭背景,特别是擅长眼病诊疗方面。
祖上掌握的不少中医古书籍、秘方保存至今,堪称珍贵。
凭借中医的“穿穴透皮疗法”发明了三十六味明目贴。
被世界眼病专家誉为国际首创、国内领先,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药物机理根据《黄帝内经》中“五轮”、“八廓”及经络学说,通过承启、四白、睛明、太阳等十三个穴位给药,药方中的三十六味成分,采用中医的“内病外治”“外病内治”的中医辨证法,凭借中医的穿穴透皮疗法,有效治疗眼疾病症。
三大特点(1):源自古方传承明代眼疾秘方、整理历代宫廷御医宝贵医学遗产,科学配伍三十六种名贵中草药,利用穿穴透皮疗法治疗眼疾病症。
目前被公开的仅为其中几味中药成分。
(2):效果好药物成分通过穴位直接渗透到眼球、眼底,眼睛立刻感觉清凉清凉的。
(3):安全无副作用直接作用于眼部,通过太阳穴、承泣穴、四白穴、睛明穴,十三个穴位给药,渗透到眼底,安全无任何副作用。
产品成分三十六味明目贴,目前属于保密配方,现公布的仅为其中几味:熊胆:清热解毒,明目,止痉;外用治痈肿,痔疮,目赤云翳。
羊胎盘:《本草纲目》上提及古代名医李杲曾说过:"凡味与羊肉者,皆可以补之,羊肉补形,人参补气也。
"胎盘历来被视为大补之品。
集速疗和养元于一体,具有养血安神、丰肌泽肤、延年益寿等功效。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等,此味中药作用相当广泛。
决明子:此味中药具有抗菌、抗真菌、降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等疗效。
千里光:千里光,又名九里明、九里光、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
是一种中草药,生于山坡、疏林下、林边、路旁、沟边草丛中。
产于江苏、浙江、广西、四川。
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等功效。
多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
中医保健了解中医穴位贴敷的疗效与方法
![中医保健了解中医穴位贴敷的疗效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6ed6586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d.png)
中医保健了解中医穴位贴敷的疗效与方法中医保健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以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穴位贴敷作为中医保健的重要疗法之一,在改善人体健康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穴位贴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疗效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医穴位贴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中医穴位贴敷是指将药物或其他物贴敷于人体特定的穴位上,通过皮肤吸收,刺激穴位,以起到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等效果的一种疗法。
其中,穴位是中医理论中的特定部位,它们位于人体经络上,具有独特的生理和病理功能。
中医穴位贴敷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药物或物质的刺激,改善人体的经络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疾病、保养身体的作用;二是通过药物的吸收,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人体,从而发挥药物的疗效。
二、中医穴位贴敷的疗效1. 调理气血:中医穴位贴敷能够刺激和调节身体经络的气血流通,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从而增强体质,调理内分泌,舒缓疲劳等。
2. 缓解疼痛:中医穴位贴敷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使疼痛感受到的信号被抑制,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尤其是对于头痛、颈肩腰腿疼痛等症状,中医穴位贴敷有着显著的疗效。
3. 改善睡眠:中医穴位贴敷可以调理人体的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多梦等睡眠障碍问题。
4. 促进康复:对于一些疾病康复期的患者,中医穴位贴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提高康复效果。
5. 强身健体:中医穴位贴敷还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三、中医穴位贴敷的方法中医穴位贴敷的方法有很多,具体的选择应结合个人的体质和疾病情况来确定。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穴位贴敷方法:1. 穴位选择:根据病情或保健需求选择合适的穴位,如太冲、内关、足三里、涌泉等经典穴位。
2. 穴位准备:先用清水或酒精擦拭穴位周围的皮肤,保持清洁。
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
![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671dc7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e.png)
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穴位敷贴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敷贴贴剂或使用外敷方法,达到调整气血、活血化瘀、缓解疼痛、促进组织修复等治疗效果。
穴位敷贴具有简单方便、无创伤、安全高效等特点,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
以下将从不同疾病的角度介绍穴位敷贴的临床应用。
一、疼痛相关疾病1.颈肩腰腿痛:颈椎、肩关节、腰椎和股关节等疾病常见的症状是疼痛。
通过在相关穴位上敷贴贴剂,如含胶岩浆等,可以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2.关节类疾病:如关节炎、关节损伤等疾病,穴位敷贴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穴位,促进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改善关节软骨、滑液的营养供给,减缓关节炎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
3.骨折、软组织损伤:在骨折初愈期或软组织损伤后,通过敷贴贴剂在相应穴位上,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温度,加速软组织修复和骨折愈合,减轻肿胀、疼痛等症状。
二、呼吸系统疾病1.慢性咳嗽:穴位敷贴的一种外敷方法是敷贴草药贴剂,如荆防败毒散等,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气海、膻中等穴位,可以舒肺化痰,平喘止咳,改善慢性咳嗽症状。
2.哮喘:穴位敷贴可以通过刺激肺俞、胸俞、膻中等相关穴位,调节气机、平喘止咳,缓解哮喘发作,改善呼吸功能。
三、消化系统疾病1.胃痛、腹泻:通过穴位敷贴可以刺激胃俞、关元等穴位,舒缓胃肠平滑肌的痉挛,提高胃肠蠕动功能,缓解胃痛和腹泻等症状。
2.便秘:穴位敷贴可以刺激大肠经相关穴位,如关元、中极等穴位,促进大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改善便秘症状。
四、泌尿系统疾病1.尿频、尿急:穴位敷贴可以通过刺激关元、气海等穴位,调节膀胱功能,改善膀胱神经调控紊乱引起的尿频、尿急症状。
2.尿失禁:穴位敷贴可以通过刺激如长强、会阴等穴位,增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控制力,提高尿液憋控能力,改善尿失禁症状。
五、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穴位敷贴在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障碍中的应用较多,如偏头痛、失眠、焦虑症、抑郁症等。
通过在相应穴位上敷贴草药贴剂,如穴位贴剂,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心理状态,缓解症状。
穴位贴敷疗法中医特色治疗
![穴位贴敷疗法中医特色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fae1bcb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e.png)
穴位贴敷疗法中医特色治疗穴位贴敷疗法:中医特色治疗的奇妙之处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理论和疗法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其中,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中医特色治疗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防治和健康保健中。
本文将重点介绍穴位贴敷疗法的原理、应用以及其在中医特色治疗中的奇妙之处。
一、穴位贴敷疗法的原理穴位贴敷疗法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贴敷具有药性的药物贴剂,以刺激穴位、调理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其原理基于中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和穴位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存在着一条复杂的经络系统,经络联系着身体的各个部分,通过按摩或贴敷穴位可以刺激经络,调整气血运行,从而达到疾病的治疗和身体的健康目标。
二、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1. 疼痛疾病的治疗穴位贴敷疗法在疼痛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例如,贴敷腰部、颈部穴位可缓解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引起的疼痛;贴敷腹部和背部穴位可缓解胃病和肠病引起的疼痛。
这是因为贴敷穴位能够刺激穴位周围的神经和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调节疼痛区域的神经传导,从而减轻疼痛。
2. 消化系统疾病的调理穴位贴敷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调理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贴敷腹部穴位,可以刺激胃肠系统的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同时,穴位贴敷还可以激活消化器官的血液循环,增强其代谢和排毒功能,对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3. 神经系统疾病的改善穴位贴敷疗法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改善也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贴敷头部穴位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等疼痛症状;贴敷手部穴位可改善手指麻木和关节疼痛。
这是因为贴敷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
三、穴位贴敷疗法的特色1. 安全无创与传统的针刺疗法相比,穴位贴敷疗法安全且不会引起疼痛或感染等副作用。
对于那些对针刺恐惧的患者来说,穴位贴敷疗法是一种更易接受的选择。
2. 简便易行穴位贴敷疗法无需专业技术的操作,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自我贴敷,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15c7d067ec102de3bd892a.png)
.
2
二、穴位选择(妇科)
1、足三里穴:
(1)、定位:屈膝,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2)、功效: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主治胃痛、呕吐、腹泻、 心悸、高血压、虚劳诸症,为保健要穴。 (3)、按摩手法:1次/d,5~15min/次,15~20次/min。
.
3
2、手三里穴:
(1)、定位: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幅,按压有痛感。 (2)、功效:润化脾燥、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 胃,还可治疗消化不良、乳腺炎、牙痛、感冒、腰痛等。 (3)、按摩保健:每次按压2min左右,每日两次,力度 适中。
规24h更换1次,具体贴敷时间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而定,同时考虑
患者的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病人若自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可自
行取下。
.
14
.
15
.
16
养五 谷助 五 为果 为
益五 畜充 五 为菜 为
.
17
.
18
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 2、禁忌症: (1)、孕妇禁用,对药物过敏者不宜贴敷; (2)、严重皮肤病,如皮肤长疱、疖及皮肤有破损或
有皮疹者,严重荨麻疹患者; (3)、疾病发作期的患者,急性喉炎、发烧、黄疸、
咯血、慢性哮喘病急性发作期、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等。
.
13
四、操作步骤
1、准备用物:磁疗贴、治疗盘、消毒液、胶带;
(3)、按摩神门穴可用掐、揉和刺 激的方法,以轻微酸胀感为宜,此手 法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
.
9
8、阳陵泉穴:
(1)、定位:胫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2)、主治:腹泻、水肿、小便不利、膝痛、臀 部肌肉注射后疼痛、缓解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 坐骨神经痛等,为利湿第一要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穴位贴敷可治疗眼病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中药汤剂浸渍无纺布,或将药末撒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于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
早在原始社会里,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植物涂敷皮肤伤口,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防止出血,并且有利于伤口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治病的起源。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一书中“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治疗毒蛇咬伤。
《灵枢·经脉篇》记载:“足阳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不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河。
清代外治之宗吴师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理瀹骈文》一书。
提出了“以膏统治百病”的论断。
并依据中医基本理论,提出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药物当置于“经络穴选……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之论点。
穴位贴敷疗法“切于皮肤,彻于肉里,摄入吸气,融入渗液”。
并随证用药,能祛邪、拔毒气以外出,抑邪气以内清;能扶正,通营卫,调升降,理阴阳,安五脏;能挫折五郁之气,而资化源。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
其可能的机理有如下两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