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衰退原因的深层分析

合集下载

日本经济受挫的教训是什么?——泡沫破灭前后的制度条件的分析

日本经济受挫的教训是什么?——泡沫破灭前后的制度条件的分析

日本经济受挫的教训是什么?——泡沫破灭前后的制度条件的分析Ⅰ. 问题状况的整理在日本,19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其语气好像中国人谈"文革十年",悔恨与无奈兼而有之。

由于泡沫现象从1991年起开始破灭,各大银行均陷入不良资产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国内实体经济也从此一蹶不振,至今日本似乎已经失去了称雄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梦想,也失去了"日本经营模式"优越性的神话,甚至还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恢复元气的自信。

尽管日本国民总生产(GNP)或国民总收入(GNI)在这段时期内仍然维持在大约3兆7000亿至5兆美圆的规模(比较:中国为1兆多美圆,XX为10兆美圆),占世界经济份额的13-18%(比较:中国占6%,XX占30%),并且每年产生600-1000亿美圆的贸易顺差,在2000年对外纯资产达到1兆美圆以上 1,但是,根据《读卖新闻》最近进行的舆论调查,62%的成年人和75%的青少年还是对日本的前景持悲观态度 2。

泡沫的破灭导致了长期萧条。

但是,在此之前,日本的经济曾经出现过持续四十年高速成长的奇迹。

许多学者曾经认为,这样伟大的成就不能仅仅归功于技术水平、企业的效率以及国际经济的环境,与国家权力结构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傅高义和约翰逊都强调"准政治性制度"、"独特的组织力、政策以及计划"乃至社会制度对于日本辉煌时代的重要性 3。

青木昌彦更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日美制度模式的比较分析方面 4。

然而,如果说经济的成功与某种制度存在着因果关系,那么,在遭受惨败之后就很容易会出现对有关制度条件的重新认识、反思甚至否定。

实际上,把泡沫现象导致的经济失败理解为日本制度模式失败的大有人在,与此相应,彻底改造产业结构和国家权力结构也的确成为1993年以来日本社会的基调。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对日本的制度模式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评价,这种矛盾甚至反映在同一研究者身上,表现为结论的前后不相吻合 5。

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其失衡的原因

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其失衡的原因

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其失衡的原因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日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日本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日本地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比较•改善日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措施与建议01引言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从战后的恢复到高度发展,以及最近的失衡现象。

研究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其失衡的原因,可以深入了解日本经济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导致失衡的原因,探索可行的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证分析和归纳总结等,以获得客观全面的结论。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阶段、失衡的表现及原因等。

研究结构分为四个部分: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正文分析和结论总结。

研究的内容和结构02日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状19世纪中叶以前:原始积累和封闭经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工业化和对外扩张20世纪后期至今:技术创新和国际化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历程日本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特点以制造业为主导服务业占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发达农业和渔业占比较小日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经济持续低迷社会保障负担沉重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03日本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的原因服务业和制造业过度集中日本服务业和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发达地区,导致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缺乏产业支撑。

农业和渔业发展滞后日本农业和渔业现代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率低下,制约了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产业结构失衡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

人口结构失衡由于老龄化和年轻人流失,日本劳动力市场出现严重短缺,企业难以雇佣到足够的员工。

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问题城乡差距扩大日本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城市资源优势和发展机会更多,而农村地区则面临发展困境。

区域间差距明显日本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明显。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补救措施及对经验启示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补救措施及对经验启示

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补救措施及对经验启示一、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原因(一)银行业受地产泡沫破灭和巴塞尔资本要求影响,出现破产和信贷紧缩。

1.日本地产泡沫破灭。

日本土地价格从1991年开始下降,以抵押贷款业务为主的银行不良贷款资产开始上升。

在地产泡沫破灭之前,没有银行倒闭,日本的存款保险机构向银行提供财政援助几乎为零。

在地产泡沫破灭之后,虽然日本的存款保险机构提高财政援助以帮助该破产银行,但银行倒闭的数量仍然开始增加,并在这十年间达到了顶峰。

2.巴塞尔资本要求。

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规定,日本银行业开始减少贷款,使日本的中小企业和刚创立的企业难以从银行融资。

(二)财政政策效力减弱。

当日本经济缓慢复苏时,日本政府1990年希望通过公共投资帮助提振日本经济,但当时日本主要公路和桥梁已经修建完成,由于公共投资的乘数下降,新的基础设施投资未能帮助提振经济。

同时,由于大部分公共投资集中在农村地区,相比对工业和服务行业的公共投资效率较低,不仅增加了预算赤字,使得公共投资的效力被分散,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刺激作用很低。

表1:日本公共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期间(财政年度)1956-1960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直接影响0.696 0.737 0.638 0.508 0.359 0.275 间接影响(私人资本)0.453 0.553 0.488 0.418 0.304 0.226 间接影响(劳动力投入) 1.071 0.907 0.74 0.58 0.407 0.317 私人资本0.444 0.485 0.452 0.363 0.294 0.262期间(财政年度)1986-1990 1991-1995 1996-2000 2001-2005 2006-2010直接影响0.215 0.181 0.135 0.114 0.108间接影响(私人资本)0.195 0.162 0.122 0.1 0.1间接影响(劳动力投入)0.192 0.155 0.105 0.09 0.085私人资本0.272 0.242 0.219 0.202 0.194 从表1可以看出,公共和私人投资的回报率在下降。

日本经济危机原因浅析

日本经济危机原因浅析

第一部分:1990年1月伴随着股市、地价的下跌,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了。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众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面临生存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尤其是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因经营破产而依法实行临时国有化更是日本原有金融体系瓦解过程中具有象征性的大事件。

回顾和分析日本90年代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并从中找到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部分: 讨论日本90年代的经济危机就不得不讨论日本80.90年代房地产泡沫,因为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演进以及破灭之中的诸多因素是日本此次经融危机形成的最基本原因。

第三部分:日本房地产泡沫简单介绍: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和一组数据:房地产泡沫在80年代末,关于房地产泡沫流传一个小故事:在东京,有一位学校的看门人在传达室干了40多年,一直收入微薄,过着艰苦的生活。

他退休后,准备从东京返回乡下老家度晚年,于是托人把他在东京的一所小房子卖掉,不料这所房子竟以800万美元的价格出手。

看门老人转眼成为富翁,财气十足地以阔佬的气派衣锦还乡。

东京房价之贵由此可见一斑。

日本与美国土地资产总额比较下面,我们来具体考察日本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以及其破灭后对日本整个金融的影响,从而得出此次日本经济危机的原因。

1.人们相信在日本土地价格永远上涨的神话(某些人竟然相信购买房产是唯一保值增值的办法)价格在1955—1987年保持年均增长16%的速度。

土地的稀缺性,加上日本人的盲目性,产生了土地神话。

土地只会升值不会贬值的逻辑在日本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2.失败的货币政策。

由于过量的货币供给和极低的利率(目前中国的利率水平已经降到了有史以来的低点)泡沫于1985年开始。

自1985年10月22日广场协议之后(主要工业化国家一致通过迫使日元升值38%),由于害怕因出口受挫而影响日本经济,日本财政部决定放宽货币供给。

过量投机资金云集不动产行业。

3.银行业对房地产业无限制的发放贷款。

房产开发公司斥巨资投资土地,银行对本不具备放款要求的企业大量借贷4. 80年代日本金融国际化和金融改革。

日本经济研究

日本经济研究

日本经济研究日本经济在二战后快速崛起,凭借其强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导向模式,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经济面临了一系列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对日本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日本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的增加,日本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和市场需求的下降。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日本需要采取措施来鼓励年轻人生育、改善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环境,并吸引外国人才。

其次,日本经济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结构性问题。

制造业在日本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全球供应链的变化和竞争的加剧,日本制造业面临着压力。

为了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日本需要加强创新,加大对技术和研发的投入,并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此外,日本还需要在服务业、数字经济和创新产业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

除此之外,日本还面临着财政赤字和债务的问题。

日本政府的债务已经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约250%,是世界上最高的,这给日本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政府需要改革税收体制,增加税收收入,并改善财政支出的效率。

最后,日本还需要采取措施来促进国内市场的活跃。

尽管日本的出口一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但过度依赖出口导致日本的经济容易受到全球经济的波动和冲击。

因此,日本应该加强内需,增加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动力,并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日本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应该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资,以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创新能力。

其次,应该通过改革劳动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加灵活性和透明度。

同时,应该采取措施减少财政赤字和债务,并鼓励外国投资和创业。

总之,日本经济面临着许多挑战,但也有许多机会。

通过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如鼓励生育、加强创新、改革财政等,日本经济有望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池田信夫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中破坏性创新是最具有生产率,而恰巧也是日本企业长期以来缺少的东西。

谈及日本经济的近代发展历程,不能不提及到二战之后到1974年全球石油危机爆发前期的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当时的日本工业年平均生产率高达13.6%,GDP总值从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经济大国。

石油危机之后,日本进入了平稳低速的经济发展时代,特别是在1993年之后,日本经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此后的20多年,日本走上了经济低迷时代,池田信夫将这20年称为“失去的二十年”。

有关日本经济低迷的原因众说纷纭,但由于日本这个奇特的社会,其社会怪状并非西方学者可以轻易了解,更多的是猜疑或者幻想。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曾在她的研究报告《菊与刀》中写道“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日本人的这种双重极端性格决定了日本的复杂社会文化,与之相对的日本经济同样让人难以捉摸,有关于日本经济低迷原因的分析还是让日本人自己说为好。

日本著名的经济学家和媒体人池田信夫最近出版的《失去的二十年: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真正原因》一书是关于日本经济低迷的研究专著,这本书的出版颠覆了许多传统经济学理论的看法,对日本经济低迷的原因有独特的见解。

作者首先分析了日本20年的经济低迷现状,他认为,代表日本经济实力的潜在增长率(经济长期发展能力)一直处于低下状态,光靠“扩大内需”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日本进入了贸易赤字时代,由于国内需求投资不旺盛,海外回流的资金重新投回海外,导致经常项目收支的盈余不断锐减;生产力是潜在增长率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直也是日本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也面临着中韩等新兴国家的冲击,进而导致失业率增长;日本沦为了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民众之间的悲观情绪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根据池田信夫在《失去的二十年》的思路,关于日本经济低迷原因的分析可以总结为以下4点:首先是日本财政赤字过于扩大。

日本当年经济崩溃的原因

日本当年经济崩溃的原因

日本当年经济崩溃的原因日本当年经济崩溃的原因并非允许日元升值,而是其长期严重压低日元汇率。

其次,日本在推行强势日元的同时,实行过度宽松货币政策,这才酿成了金融领域的严重泡沫问题。

由此可见,中国应该从日本身上学到两点。

一是尽快允许人民币升值,且应该逐步升值,而非骤然大幅升值;二是货币政策不应该太过宽松。

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中国经济崩溃就不会近在眼前,也不会无可避免。

[详细]松本健一1964年,东京举办了奥运会,四年后的1968年,通过1960年代的高速经济增长,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然而,42年后的今天,虽然日本依然勉强维持着这一地位,但即将在今年被中国取代。

这十几年来,零利率的日本经济持续低迷,而同时,人口是日本10倍的中国以北京奥运为契机,一直保持高速经济增长。

那么,实现了1960-1970年代高速经济增长的日本沦落到眼前如此地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个契机又是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在我看来,这个答案很清晰。

那就是发生于1980年代后半期的泡沫经济及1990年3月开始的破灭。

Japan As No.11980年代的日本,实现了丰裕的社会,几乎与深陷越战后遗症的美国看齐。

这得益于战后日本实行的财富竞争战略,而非二战前的领土竞争战略。

所谓领土竞争战略,即尽可能夺取更广域的领土、获得更丰富的资源来发展国家的帝国主义战略,这导致了日本二战战败。

而财富竞争战略,并非以军事力量为背景获取大量领土和资源,而是使经济实力更加立体的战略,即只要拥有坚实的产业,再加上繁荣的贸易,就能够使国家发展。

在这一战略中,资源从更便宜的地方买来,用于自己的国内产业,而资金则从利率更低的地方借来。

即使没有宽广的领土,没有丰富的资源,只要通过进口和加工,再把工业产品积极出口的话,就能够获取财富。

1980年代,亚洲四小龙(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也正是奉行这一战略,在狭窄的土地上,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实现了高速发展。

日本经济的腾飞与衰退的原因

日本经济的腾飞与衰退的原因

日本经济腾飞与衰退的原因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彭潇摘要:日本和我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两国很早就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友好交往。

古代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生活习谷对日本影响深远。

进入近代,日本同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曾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也曾遭到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列强的入侵,也曾受到西方列强经济的染脂,也曾进行反列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二战后的50年,日本由一个战败国,资源贫乏的岛国,迅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急转直下,出现衰退的迹象。

不能不令人惊讶和深思。

为了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探索日本经济崛起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本文认真总结了日本经济从战后腾飞再到衰退的原因。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经历了短短二三十年实现了经济腾飞,到了七八十年代,日本制造的产品已经横扫英国摩托产业,超越了汽车大国美国,在钟表、摄像机、光学仪器上抢夺了钟表王国瑞士的市场。

总之,在很短时间内日本就爬上了国际社会金字塔的顶端。

那么日本是怎样实现这样的奇迹呢?简单地说,是战后的民主化改革,企业的积极投资,丰富的优质劳动力,高储蓄率,积极的技术引进,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较轻的军费开支,劳资关系、社会及政治上的稳定等。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文化日本是一个岛国,属于单一的民族,这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日本民族内部成员在各方面差异性较小的特点,从而使日本民族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民族意识。

日本企业文化是日本民族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深深地植根于日本传统文化中。

正是日本文化的群体特征所反映出来的日本人的行为模式,即集团归属原则和重视群体内部和谐统一的原则,在当今日本企业文化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从中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日本独特的企业文化。

日本的文化是一种近乎宗教式的文化,一个人可以同时信仰几个宗教,由于这种信仰的自由,他们可以完全吸收各种宗教中有用的东西,有人曾打比方,日本人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就像我们买商品,觉得好就拿来用,感觉不好再换一种。

日本九十年代经济危机始末

日本九十年代经济危机始末

日本经济危机(20世纪90年代)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经过民主化改革,在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冷战格局对日本的有利条件实施了一整套政策措施:制订和平宪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等,使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但是,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危机的暴发导致了全面经济萧条,其持续时间之久,下降幅度之大,为战后之最,使日本经济发展步入极为艰难的阶段。

为此,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便开始对本国经济体制和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一、日本经济危机的特点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暴发的经济危机,被称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

此次危机以1991年初四大证券公司舞弊丑闻被曝光为暴发点,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从泡沫景气转为衰退和萧条。

与以往经济危机相比,其发生和发展有许多不同点。

(一)经济增长持续低靡日本经济自1992年以来持续低靡,平均增长率仅为0.9%,有7年时间经济增长率低于1%。

在1995和1996年虽然有短暂的恢复(实际GDP增速分别达2.5%和3.4%),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1997年GDP增速又跌落到0.2%,1998年跌落为-0.6%。

1999年和2000年虽又有所回升,但GDP的增速也仅为1.4%和0.9%。

(二)企业大量倒闭,负债规模空前,失业率攀升从1991年开始,资产负债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达1万家以上。

1995年达到1.51万家,1996年虽有所减少,也为1.48万家,但到1997年又比1996年增高12.5%,达到1.64万家。

1998年再创新的记录,又有1.92万家企业破产,比上一年高出17.1%。

与此同时,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从战后到1990年的45年间,倒闭企业负债规模超过4万亿日元的仅有一次,即1985年的4.2万亿日元。

浅谈日本的经济大萧条原因

浅谈日本的经济大萧条原因

浅谈日本的经济大萧条原因二战之后,日本一躍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同时也创造了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奇迹。

日本经济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鼎盛时期”。

但泡沫经济(一个经济实体在一段时期内迅速繁荣,主要表现为资产的价格偏离经济基本面和一般物价而急剧上升,像吹起的肥皂泡一样,这种主要是由于经济投机活动而导致市场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

)于90年代初期突然崩溃,这期间日本陷入了十余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为了摆脱萧条的现状,日本的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来应对经济危机的层出不穷的状况。

本文从不同方面,不同时期的稳定金融对策、防止中小企业的倒闭对策、刺激百姓需求对策、扩大人才就业对策、从经济恢复优先向改革方向慢慢过渡、反通货膨胀对策、稳定股市对策、抑制日元升值对策、强化各企业公司整治管理结构等九大反萧条对策中,分析日本走出萧条的的方式方法,直接面对经济萧条的问题。

标签:经济、大萧条、刺激需求、就业一、前言经济萧条、经济危机、以及日本政府的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高速增长,并于1968年一跃成为第二经济大国。

就在日本经济进入所谓的“鼎盛时期”之后,泡沫经济便于90年代初期突然崩溃,从此日本陷入了经济大萧条时代。

与此同时,政府还积极鼓励金融机构等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

除了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问题外,日本政府还致力于1999年6月重新修订《各中小企业基本法》,意在提高中小企业中尚存不足的地方,将中小企业置于“日本经济活力的源泉”的战略地位。

通过相对这些有效的措施方法,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改善效果明显。

不过更值得人们注意的是,2003年以来,中小企业与其他大企业之间的距离有开始出现距离的拉大。

二、日本政府采取的相关措施(一)在刺激需求的方面首先,人们采取凯恩斯主义的管理手法,努力扩大公共事业的投资。

在日本经济中公共事业所占比重较高。

单就1998年来说,公共事业(IG)占GDP的比例为8%,相当于美国的2.5倍。

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的原因

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的原因

第二章日本经济泡沫的原因2.1樱花的凋谢——反思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日本,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一个拥有2亿人口、资源匮乏的岛国。

而它却成为了亚洲最先崛起的国家,无论是其经济增长的质量、工业化产品的竞争力、还是财富积累的速度和规模,都足以让人为之惊叹。

前美国财长萨莫斯曾经说过:“一个以日本为顶峰的亚洲经济区造成了大多数美国人的恐惧,他们认为日本对美国所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了苏联。

”而今天的日本,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从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开始,经济增长长期停滞、国民收入降低、失业加剧。

1993年,日本人用了22年的时间,终于使人均GDP 从世界第18位达到了世界第1位,而17年后的今天,日本人均GDP又从世界第1位跌回到了世界第22位。

从经济泡沫破灭开始往后的十几年时间,被日本人称作“失去的十年”。

而直至今日,日本都没能摆脱经济滞涨的困扰,而往日经济崛起的辉煌也仿佛成为追忆。

而这一切,还是让我们从头说起。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直至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不仅在低端国际市场拥有了巨大的优势,在钢铁、汽车、家电等高端行业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一个个绚丽的光环不停的笼罩在这个岛国头上:世界最大债权国,美日贸易逆差屡创新高,用一个东京都的地价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用一平方英里东京帝国广场的地价就可以买下整个加州!日本人甚至自豪的说:“要买下整个美国,然后再把美国的土地再出租给美国人让他们居住!”在当时的日本,所有人都认为明天的房价、地价会比今天更高,没有人相信这一切会停止下来,仿佛这一切都将美好的持续下去。

而大洋彼岸的美国人,却强烈的感受到了日本经济的巨大冲击和威胁。

美国人不傻,而日本人仿佛已经忘记了二战之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已经在军事、政治、经济上被美国所牢牢控制。

美国开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打击、削弱日本经济,如:1985年与日本签订广场协定,迫使日元快速升值;1989年与日本签订《维持市场秩序协定》,迫使日本自动采取对美出口的限制;迫使日本始终保持低利率和宽松的金融政策,引导美国金融资本大量涌进日本,通过投机赚取巨额利润。

日本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日本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日本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的经济格局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这其中,日本作为一个发达的经济体,其经济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日本经济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1. 日本经济的现状当谈到日本的经济,不可避免地会想到“失落的十年”这个词汇。

至今,日本经济仍未完全走出经济泡沫造成的后遗症,其经济增长在长期停滞和缓慢恢复的状态下。

但是,近年来,日本的经济可能开始出现了一些转机。

首先,需要重视的是日本政府的一些新的经济政策措施。

安倍政府在国内刺激计划和结构性改革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但其“安倍经济学”政策的推行或许有提振日本经济的可能。

比如,通过推行中央银行量化宽松政策来增加货币供应量;通过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等方式来帮助其复苏;通过政策调整和扶持来缩小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信贷利率差距,以促进消费和投资的活跃。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日本经济的下行压力。

二是日本产业结构上的多元化。

日本经济以制造业为主,但受到世界经济大环境变化和中国等周边国家廉价劳动力的冲击,许多传统制造业的日本企业开始遭受压力。

但另一方面,在对新兴产业如电子商务、金融科技等的投资也逐渐增加,以及促进文化出口、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也在积极推进,这些努力也为未来日本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希望。

2. 日本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临近和日本政府对体育旅游的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进程的推进,以及其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未来日本经济一定会持续稳健发展。

这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产业转型和升级。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高技术装备、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通过政府投资和鼓励企业创新,另一方面则致力于改善营商环境,如推进国家研究开发的加速度、提供创业支持等,加快新型产业的发展;同时,它也在积极推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在保持传统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注重高品质、多样化的产品更新,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以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

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其失衡的原因

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其失衡的原因

深入探讨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及其失衡的原因,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日本经济的现状和未来 发展趋势。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分析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历程,探讨其失衡的原因及影响。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对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失衡进行深入研究。
02
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历史沿革
文化差异
日本各地的文化差异较大,这也影响了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例如,一些地区的文 化注重传统手工艺和艺术,这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偏向于文化产业,而其他 地区则可能更加注重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05
日本地区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发挥政府作用,优化资源配置
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 划,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经济现状
经济持续增长
自1950年代初以来,日本经济持 续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出口导向型经济
日本经济以出口为导向,主要出口 产品包括汽车、电子设备、机械等 。
高科技产业
日本在高科技产业方面具有很强的 竞争力,如半导体、电子、机器人 等。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01
02
03
地理因素
日本是一个岛国,地理条 件多样,不同地区的资源 禀赋和经济发展条件存在 差异。
发展水平较高,而一些地区则相对滞后。
地方财政困难
02
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较为困难,无
法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
资源分配不均
Hale Waihona Puke 03日本的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地区的资源丰富,而一些地区则
相对缺乏,这导致了区域发展水平的差异。

日本的经济奇迹和泡沫经济的崩溃

日本的经济奇迹和泡沫经济的崩溃

日本的经济奇迹和泡沫经济的崩溃以日本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既令人瞩目又令人警惕的经济奇迹和随之而来的泡沫经济的崩溃。

在20世纪后半叶,日本迅速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这一经济繁荣并未持续太久,泡沫经济的崩溃给日本带来了长期的经济衰退。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经济奇迹的背后日本的经济奇迹是指从战后重建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快速经济增长。

在这一时期,日本的GDP以每年高达9%的速度增长,日本的制造业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汽车、电子、钢铁等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的经济奇迹首先得益于其强大的工业基础。

二战后,日本把重点放在了工业化上。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出口。

此外,日本的企业文化也是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本的企业注重质量和效率,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声誉,不断壮大自己的品牌。

另外,日本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也为经济奇迹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政府通过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优惠贷款以及对战略性产业的投资等方式,为国内企业创造了有利的经济环境。

二、泡沫经济的崩溃虽然日本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但随之而来的泡沫经济的崩溃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泡沫经济指的是经济资产价格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投机行为泛滥的现象。

1980年代后期,日本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飞涨,人们疯狂投资,形成了一场巨大的泡沫。

泡沫的崩溃导致了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局面。

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迅速下跌,人们的财富缩水,对经济的消费和投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银行信贷风险暴露出来,很多银行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导致了银行系统的崩溃。

此外,政府也未能有效地应对泡沫破灭带来的经济冲击,导致经济衰退进一步加剧。

三、泡沫经济教训及经济重建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崩溃往往与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和政府干预密不可分。

因此,避免泡沫的形成需要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并建立透明、健全的金融体系。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日本1990年起经济长期停滞,被称为失去的二十年。

关于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通常认为是日元升值导致的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所致。

其实,这只是直接和表面的原因。

还有深层次的原因,也就是日本文化的致命缺陷,造成社会创新力不足。

日本之崛起,起源于19世纪的明治维新。

这一改革运动虽然推动日本快速进入近代化,却是很不彻底的。

明治维新是妥协的产物,新体制中吸纳了太多不合时宜的旧传统。

明治维新时期及之后的日本制度试图调和封建与进步势力。

起初,这种调和的努力在特定时期内是成功的,一定程度照顾了封建势力的利益,缓和了矛盾,减小了改革阻力,进而释放了社会生产力,日本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然而,时移世易,由于对传统落后势力的清除不够彻底,传统文化的落后一面根深蒂固,既得利益的盘根错节,形成了对进一步发展的牵制。

日本有着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

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同时更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时至今日,日本人仍然没能明白,制约日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正是古代文化带来的制度和精神束缚。

日本传统文化强调专制主义、服从以及团结的集体意识,曾经是日本经济腾飞的重要促进因素,同时也是导致日本经济停滞的主要原因。

喜新而又顽固,鲜明地道出了日本文化的特点。

这种政治上大一统的体制和尊上服从权威的家长式管理和自上而下的层层精神控制,无疑限制了日本人的思想和精神自由。

日本人的思维方式中根本就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冲动。

在这样一种僵化的思想文化体系指导下,很难想象,会有创新精神的活跃。

而失去了创新的动力,一国的经济如何能够持续性发展?日本民族善于吸收、消化和改造外来文明,古代对中国的模仿、近代明治维新后学习西方,二战后被迫接受美国体系。

表面上看,日本人是一个擅长学习先进文明的民族,然而,日本体现的是一味地模仿和学习主导国的先进文明,却缺乏自主创新的主流文化特征。

日本人有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却始终无法产生强大的自主原生科技文明。

日本经济受外部冲击而陷入萧条

日本经济受外部冲击而陷入萧条

日本经济受外部冲击而陷入萧条一 2008年日本经济受外部冲击而减速2008年日本经济受欧美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逐步显露出疲态。

2008年第一季度,GDP环比增长率为0.7%,增速较快(见表1)。

第一季度日本经济表现较好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费出乎意料的反弹,加之来自新兴经济体与资源出口型国家的旺盛需求弥补了对美国出口下滑形成的外需缺口。

第二季度,由于内外需同时下降日本经济出现-0.7%的负增长,降幅为7年来之最。

2002年后日本经济延续了“二战”以来最长的景气周期,但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下,此轮经济景气已经结束,未来日本经济有可能将陷入衰退。

(一)次贷危机对日本经济的直接影响较小表1 日本季度GDP环比增长率次贷危机引发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

全球100家大型金融机构因次贷危机从2007年7月至2008年10月中旬共损失6600亿美元(含评价损失)。

至2008年第三季度,花旗银行的损失额已达681亿美元,美林集团也损失了581亿美元。

如此巨大的损失沉重打击了欧美的金融机构,特别对美国金融体系造成了无法愈合的重创。

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中的贝尔斯登和美林被收购,雷曼兄弟破产,高盛和摩根斯坦利转变为商业银行控股公司,宣告了华尔街传统投行模式的终结。

日本金融机构受到的冲击则小得多,这是因为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房地产泡沫后,日本金融业在经营上变得异常保守,从而有幸在过去几年的金融衍生工具泛滥的情况下保持清醒,躲过了次贷危机这一场世界性金融劫难。

截至2008年6月底,美次贷危机引发的日本各类金融机构的证券化资产相关损失累计约2.57万亿日元(大约240亿美元),损失主要发生在日本三菱UFJ、瑞穗等六大金融集团。

9月份受雷曼兄弟破产的影响,包括日本三井住友、三菱UFJ等大型银行,青空银行等众多地方银行,以及中央三井信托银行和日本生命保险公司等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的相关潜在损失共计2450亿日元(约23亿美元)。

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其失衡的原因

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及其失衡的原因

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人口红利和劳动力素质
技术进步和创新
日本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日本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具有很强的实 力,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
教育和人才培养
国内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
日本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为经济发展提 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国内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推动了经济 的持续增长。
日本实现了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成 为全球领先的工业国之一。
出口导向型经济
日本依靠出口导向型经济,实现了贸 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积累。
技术创新和研发
日本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具有很强 的实力,拥有许多世界领先的技术和 品牌。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 用,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
高度成长期
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 ,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30年的 高度成长期。
泡沫经济与调整期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日本经济出现了泡沫经济,随 后进入了长达十年的调整期。
全球化与新经济时代
进入21世纪,日本经济逐渐融 入全球化进程,同时也在寻求
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发展的特点
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展速度相对较慢。
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日本的产业结构以传统 制造业为主,转型和升 级面临诸多困难,如高 企的劳动力成本、僵化 的企业制度和落后的服
务业等。
资源短缺
日本的自然资源非常有 限,大部分资源依赖进 口,这使得其经济容易 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
的影响。
面临的挑战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日本如何走向灭亡的

日本如何走向灭亡的

日本如何走向灭亡的1.人口问题:日本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问题。

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人口结构的失衡,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劳动力不足,这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造成巨大影响。

人口负担加重,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公共资源不断减少,可能导致社会矛盾加剧,无法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经济问题:日本面临着长期经济低迷的挑战。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经济增长逐渐放缓,长期处于低通胀、低增长的状态。

产业结构转型缓慢,缺乏创新力和竞争力。

同时,财政紧缩和债务问题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3.自然资源问题:日本是一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国家,对进口资源依赖度极高。

这使得日本面临着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威胁。

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进口资源供应中断将给日本的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4.地缘政治问题: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地缘政治上的重要性。

与邻国存在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使得日本的安全形势面临各种挑战。

在当前全球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日本面临的风险。

5.文化和教育问题:日本的教育体系注重传统价值观和纪律性,但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这种教育体系与时代的要求产生了一定的背离。

另外,日本社会对于多元文化和外来事物的接受度相对较低,这可能导致自我封闭和创新闭塞。

综合来看,日本走向灭亡的可能性是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口问题、经济问题、自然资源问题、地缘政治问题以及文化和教育问题都可能对日本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日本需要全面认识和应对这些问题,加强内部,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以确保其未来的发展和长久的繁荣。

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分析

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分析

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分析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各个方面探寻其长期低迷的原因,其有信服力的解释有这样几种:1.金融体制的缺陷与泡沫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日本的融资结构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在大量中小企业与房地产业的资产泡沫破灭后,形成了巨额的银行不良债权,不良债权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经济的增长.2.企业尤其是国内经济部门的企业效益低下的影响,日本国内企业规模偏小,内部治理结构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创新能力不足,开发新技术提升产业层次缺乏微观基础.3.日本陷阱的出现与宏观政策调控不当的影响。

以上解释归根结底都是对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三大需求总量不足以拉动经济的进一步解释.分析一.经济衰退是日本经济体系转型的结果美欧日工业发达国家均属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原则上都是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以市场法则配置经济资源,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但是,与日本相比,欧美经济市场调节的比重更高。

所以,日本虽然是市场经济国家,但关于在市场中和谁交易的问题上,更看重长期形成的伙伴关系,这一点与欧美国家有明显的不同。

在日本型经济体系中,虽以市场经济为法则,但尽量回避市场调节,更多地采用契约关系的方式,长期合作。

此外,从日本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看,行政力量对经济的干预也远比欧美国家强。

就政府的作为进行分类的话,可以把日本称之为“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美国则可称之为“自由市场经济”。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自由化的背景下,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其行政干预力量较强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国内与国际经济形势,其改革的原则就是所谓的国际化和自由化。

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改革出现了加速度,由于日本政府没有掌握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导致经济滑入严重的衰退。

二金融改革导致金融动荡与经济衰退1997年秋季,在金融层面上以大型金融机构破产、股价暴跌和日元汇率狂泄为表象的日本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引起全球的关注,海内外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对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进行分析,由于这次深刻的日本经济调整同东南亚金融危机在时间上的巧合,于是,有人甚至把日本同其他遭受危机的国家相提并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误解。

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原因

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原因

日本经济停滞不前的原因
首先,大量的资本转向了金融行业。

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经济硬着陆,日本的经济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消费后劲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GDP的增长。

另外,虽然有些企业不是日本的,但是背后的资本却是日本控股或占大头,这都是影响GDP增长的因素。

其次,日本老龄化不断加重,人口压力大。

现在每4个日本人就有一个老人,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了日本人口的28%。

对于日本经济来说,人口红利已经消失,老人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社会成本的增加,老人自己不但不能工作,还需要年轻人来照顾,造成劳动力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力成本较高。

如果人口老去的速度大于出生率时,必然导致的人口下降,而老龄人口占多数,这个情况必然就会导致出现经济动荡危机,养老、医疗等负担持续加重,年轻人对社会保障缺乏信心,提前规划养老,削减消费。

因为缺乏年轻劳动力,日本在很多产业上想必都没有办法继续下去,而且人口年龄增大所带来的体力下降,还有各方面的问题,无疑都影响经济发展。

第三,日本将许多制造业转移到国外。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是不统计这些国外日本企业有关数据的。

20世纪80年代年代初,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0多年来中国成
为第三次世界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

第四,新兴领域发展滞后。

比如日本在互联网、智能手机、电子商务、云数据等领域发展迟缓,未能跟上时代发展。

这些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经济附加值较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盘活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7 1369(2003)03 0025 05日本经济衰退原因的深层分析左 凯 魏景赋[内容提要] 20世纪90年代是日本自战后以来经济最为低迷的时期,并且一直延续到了新世纪。

失去的十年 仍在延伸。

那么,衰退的原因何在?出路何在?本文拟从日本经济衰退的表象出发,深入分析其在制度选择、结构变迁和金融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日本经济复苏的一系列内外部条件。

[关键词] 日本经济 平成萧条原因 内外部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 泡沫经济 破灭后,日本经济进入战后最长的调整期。

经济发展长期不振,被称为 失去的十年 。

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望改善日本经济现状,但成效甚微。

实际上,除了 泡沫经济 破灭的负面影响这一重要原因之外,传统方面、制度选择以及内外环境都是导致日本经济长时间萎靡的原因。

日本经济要想真正恢复尚需时日。

一、从 泡沫经济 到 平成萧条(一) 泡沫经济 下的过度扩张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是日本自战后以来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其经济中出现严重泡沫的时期,股价地价高速攀升,日元急剧升值,都给经济埋下了巨大隐患。

泡沫经济首先表现在房地产和股票市场。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人口多面积小的岛国,人口密度非常大,因而其房地产价格上涨难以避免。

战后日本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到80年代末,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当时的日本政府认为,随着日本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个人财富的增加,国民对余暇的需求将迅速增长,于是在1987年出台了 休养地法 和第四次 综合开发计划 。

政府这一诱导性决策,使民间大量闲置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和其他相关行业,导致地价再次攀升,引发了泡沫经济。

从1985年12月到1990年12月,日本全国地价上涨了84 2%。

由此而产生的1037 6万亿收稿日期:2003 03 17作者简介:左凯,上海理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魏景赋,上海理工大学商学院副教授,200093。

日元的虚拟资本收益相当于同期日本GNP年平均值的3 6倍。

与此同时,股票市场长时间走高,1949年投资于东京股票市场的1000日元,到1988年的价值是183426日元。

泡沫经济使股票市场膨胀更为急遽。

1985年12月,日均平均股价为13113日元,而到1989年底,股价涨到了38915 87日元的历史新高,四年中日本股票价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9 198%,而同期GDP平均增长率仅为4 325%,经济的泡沫程度由此可见 。

汇率方面,从90年代开始,日元一直在波动中呈上升之势。

1990年,日元与美元的平均汇率为144 88日元兑1美元,而1995年4月19日,日元与美元的瞬间比值一度升至79 75日元兑1美元。

1995年9月以后,日元对美元的比价回落,但月平均汇率仍大大高于1990年的平均水平。

这给本己走入萧条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一方面,日元升值使以美元等外币衡量的日本产品价格上升,导致外需减少,抑制了日本商品的出口,并从需求方面对日本物价上升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日元升值又使以日元衡量的外国商品的价格下降,从而增强了外国商品在日本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进口商品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日本的物价水平起着抑制作用,而且直接冲击着日本原有的价格体系和本国产品的国内需求。

25冯昭奎 21世纪的日本 战略的贫困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100~104;桥本寿朗,长谷川信,宫岛英昭 戴晓芙译 现代日本经济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16(二) 平成萧条 的诸多表现开始于1991年4月的 平成萧条 是日本经济战后的第11次萧条期,泡沫经济开始破灭。

此后的近十几年来,尽管经济有过几次起落,但总的来说一直没能真正走出萧条。

萧条表现在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1 地价股价急遽下降。

日本央行在1989年4月到1990年8月这段时间里,连续调整官定利率,从2 5%一路调至6%。

受此影响,1990年12月到1991年12月仅一年的时间,日本全国地价下跌了46%,使价值为107 6万亿日元的资产化为泡影 。

同样的,东京股票指数从1989年底的38915日元狂泻到22000日元,跌幅超过40%。

到2002年1~2月间己跌至8000日元,比1989年的最高值下跌了差不多80% 。

由于泡沫经济崩溃同时发生的资产贬值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状况普遍恶化,职工收入增加困难,甚至还有所下降;加之过去几十年严重的过剩生产能力和居民现有的购买能力形成反差,所有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消费的明显萎缩。

除1995年上升0 1%外,过去十年中日本家庭实际消费支出均为负增长,1997年跌幅高达2 1%2 大量不良资产债权出现。

一方面,随着股票价格的大幅度下跌,金融机构拥有的资产大大缩减,从而使其自身的资产负债状况陷入严重的不平衡;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恶化,金融机构对这类企业的贷款成为 不良贷款 。

为支持银行处理不良债权,金融当局从1991~2001年连续十几次下调官方利率,从6%降至0 35%,以清理坏账;为防止新的不良债权的出现,银行还出现了惜贷现象,这又对企业的设备投资乃至整个经济恢复起了拖后腿的作用,导致不良债权继续增加。

其三、企业经营长期萎靡,投资下降态势明显。

泡沫经济期间形成的生产过剩和目前的需求不足,使企业原有设备开工率下降,经营业绩持续下跌。

2001~2002财年,几家知名企业经营业绩令人堪忧:东芝、日立、三菱、富士通等均出现巨额赤字或大幅下降。

其中日立公司赤字4838亿日元 ,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其四,物价低迷,消费不振。

日本总务省在2002年4月26日发布了2001年度全国消费物价的平均指数,日本全国消费物价同比下降0 8%,而且,在进入2002年的头四个月中又出现了0 7%的下降。

这己是连续第四年的消费物价下降。

二、威力不再的政府调控战后日本实行的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这一经济体制曾作为 赶超型 经济的成功典范,在战后日本经济起飞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

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传统产业发展己经达到很高水平,各国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而日本没能及时按照这一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结构调整,政府主导下的经济仍在原有形式上寻找出路,产品创新、产业升级有限,政府指导经济的职能也显出不利,这是日本经济陷入困境、长期不能自拔的深层原因之一。

(一)10年来日本政府振兴政策的失败回顾自经济萧条以来的各项政策措施,日本的政治调整迟迟无法到位,10年换了8任首相,政局长期动荡。

而每届政府在治理经济时,几乎无一例外地扩大公共事业投资,增加财政投入,并实行减息的货币政策:财政投入方面,1992~2000年,日本九次实施财政刺激政策,总额己达129 1万亿日元,相当于2000年度GDP的近1/4。

如此巨大的财政支出规模却没能使日本经济走出低迷,带来的是政府高达666万亿日元的债务,相当于其经济规模的1 2倍,海外纯资产的5倍。

货币政策方面,1989~1990年一年内的迅速调高利率击碎了经济泡沫,但也成了经济萧条的直接诱因。

面对长时间的萧条局面,为了复苏经济,扩大内需,日本央行又不断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复苏。

1995年9月把贴现率降到0 5%,这在世界工业发达国家是罕见的。

为了进一步减轻企业利率负担,促进消费,央行在维持贴现率不变的情况下,1999年2月短期利率从0 25%降至0 15%;同年3月份,央行发放大大超过市场所需的资金,进一步诱导利率下降,使实际利率基本降到 零 ,被称为 零利率26日本主要大公司2001~2002财年结算状况 由各家公司年报及各大媒体报道综合统计李维刚 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再反思 现代日本经济,2001 (2);冯昭奎 21世纪的日本:战略的贫困 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100~104李维刚 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再反思 现代日本经济,2001 (2)政策 。

然而,利率的下降没有激发出居民的消费热情,相反,由于利息收入的减少和对经济前景的悲观估计,居民消费不增反降 。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外阻力应该说,日本政府、企业都己意识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是,日本经济走出萧条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来自国内外两方面的阻力都制约日本经济改革的进程。

从国内来看,长期以来,日本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形成了特有的终身雇佣和年功序列制,这种制度最大的弊端是阻碍人才流动,制约人才能力的充分发挥,全体员工在没有突出贡献的状况下同样按工龄加薪,导致企业丧失开拓创新精神,影响了产业的升级换代速度。

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是日本如今己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超老龄化国家,而且老龄化的速度也是最快的。

同时,日本的出生率则呈下降态势。

老龄化使日本的社会保障支出日益增加,国家财政负担加剧,而劳动力成本则不断上升,对需求和供给两方面都造成影响。

从国外来看,美国对日本的影响和限制不容忽视。

比较美日两国90年代的经济发展,与日本长期萧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新经济 带给美国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的繁荣景象。

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美日经济体制的巨大差异和由此带来的技术创新模式的不同。

战后日本经济一直是赶超型的发展模式,国家对经济的整体干预较强,企业经营强调集体合作、团队精神-技术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工业经济下的技术革新和改进。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和政策导向促成了经济以及高技术在内的各项产业的启动和发展,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战后日本经济长时间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但这种体制带来了日本典型的 生产 技术 科学 的创新模式。

相比较而言,美国一直以来就祟尚自由,宣扬创造精神,鼓励创新和自我意识,企业的经营活动基本不受政府管制,政府主要通过有关法律、法规的制约,通过财政、货币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等的实行,提供公共产品,支持研究、信息服务和教育培训等来促进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

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美国企业将2/3的研究发展经费花在发明新产品方面,而1/3的钱用于生产过程的改善,形成了 科学 技术 生产 的创新模式;日本的做法则刚好相反。

各方面的差异所带来的一个明显表现是在信息产业发展上的差距。

在90年代,大批美国I T企业迅猛发展,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活力和新的增长点,使美国经济从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

1996~1998年GDP增幅中有1/3来自信息业,在1994~1998年间,信息业为美国提供了1500多万个新的就业机会。

然而,同期日本经济却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产业结构仍然以汽车、家电等传统工业为主,没能借助雄厚的经济实力及时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 。

另一方面,战后日本经济是在美国干预下建立起来的,在经济政治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美国。

如今,日本对美贸易长期顺差,直接投资居高不下。

2001年,尽管日本经济仍不见好转,外贸顺差也大幅下降,对美顺差额也降至70631亿日元,然而,很显然,顺差额仍然很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