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主站建设管理流程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及应用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及应用一、引言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是指对配电网络进行监控、控制和管理的集中控制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标准格式文本,包括系统概述、系统架构、功能要求、技术指标等方面的内容。
二、系统概述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是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配电网络管理系统。
其主要功能包括实时监测配电设备状态、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控制、进行故障诊断和报警、数据采集和分析等。
系统通过与配电设备进行通信,实现对配电网络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三、系统架构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包括主站服务器、子站终端和配电设备三个层次。
主站服务器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子站终端负责与配电设备进行通信和数据采集,配电设备是系统的被控对象。
主站服务器与子站终端通过网络连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通信。
四、功能要求1. 实时监测功能: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配电设备的状态,包括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并能够进行实时显示和记录。
2. 远程控制功能:系统能够通过网络对配电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包括开关操作、调整参数等。
3. 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系统能够对配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并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 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系统能够对配电设备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存储,并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和报表生成,以便进行系统性能评估和优化。
5. 用户管理功能:系统能够对用户进行管理,包括用户权限设置、用户登录管理等。
五、技术指标1. 通信方式:系统采用以太网通信方式,支持TCP/IP协议。
2. 数据采集周期:系统能够实现对配电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采集周期可调。
3. 数据存储容量:系统具有足够的数据存储容量,能够满足长期数据存储需求。
4. 响应时间:系统能够快速响应用户的操作请求,响应时间不超过1秒。
5. 可靠性:系统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系统的稳定运行。
六、总结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是对配电网络进行监控、控制和管理的集中控制系统。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及应用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及应用引言概述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是现代配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集成各种监测、控制和管理功能,实现配电网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定义、结构和应用。
一、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定义1.1 系统概述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是一种集成了监测、控制和管理功能的配电系统管理平台。
它通过采集和处理各种电气参数和设备状态信息,实现对配电网络的全面监测和控制。
1.2 系统架构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数据采集设备、通信设备、控制设备等,用于实现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以及对设备的控制。
软件包括监测分析软件、控制管理软件等,用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以及对配电网络的管理和控制。
1.3 系统特点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高可靠性:系统采用冗余设计和备份机制,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 高可扩展性:系统支持模块化设计和分布式部署,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扩展。
- 高智能化:系统具备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可以根据配电网络的实际情况进行智能化运行和管理。
二、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应用2.1 实时监测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可以实时监测配电网络的电气参数和设备状态,包括电压、电流、功率因数、温度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电气故障和设备异常,提高故障诊断和处理的效率。
2.2 远程控制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可以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控制,包括开关的合闸和分闸、调节设备的参数等。
通过远程控制,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络的远程操作和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2.3 能耗管理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可以对配电网络的能耗进行监测和管理,包括电能计量、能耗分析和优化控制等。
通过对能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实现能耗的合理分配和优化调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三、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发展趋势3.1 大数据和云计算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将逐渐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相结合,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
配网自动化管理流程
配网自动化工作流程与方式的调整通过配网自动化改造,在硬件方面具备条件后,配电运行管理及工作方式都将有所改变,在基地站配备配网自动化工作站,配电运行人员通过配网自动化系统上传的数据分析,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设备重点巡视计划,提高运行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于站内增加的新设备,应对相关运行人员进行培训。
设备运行中出现危急或严重的设备异常报警,调控人员会告知基地站运行人员,运行人员可通过配网自动化工作站先对站内设备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有问题及时到现场处理,做到事故异常能及时快速分析处理,提高应急反应速度。
线路工区的运行模式变化1、巡视标准需要加入对自动化相关设备的巡视检查,对运行人员需要进行培训。
建立新德信息沟通机制,特别是事故处理过程,及时了解并核对线路开关设备的运行方式。
保留现有运行班、电缆检修班、应急修理班、带电作业班。
运行班除按现有规程负责架空、电缆线路巡视外,应负责管辖内德自动化设备的巡视检查工作。
应急修理班负责架空混合网线路故障点的查找并执行倒闸操作任务。
同时安排相关运行业务,应急修理班仍按东、西、崇、宣4个行政区进行设置。
2、检修工区的业务模式变化。
配网自动化实现后,开闭所10Kvkaiguan 基本都具有远方拉合的功能,具备《安规》上得检修人员操作试行的条件,对于简单的站内开关检修及保护校验工作可考虑由检修人员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在现有检修也为ude 基础上,需考虑自动化大规模的实施后。
对自动化设备维护、检修带来检修工作量的增加,同时应考虑人员的补充及专业技能的提升;对新组建的自动化终端维护队伍的管理,培训等工作。
加强电力系统软件的统一建设北京市电力公司的电力GIS系统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逐步成为了重要的生产流程工具。
SCADA与GIS的接口、GIS与MIS系统的接口工作已经初步完成,在正式运用前还有一些数据统一的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配网自动化的上线,所涉及到的数据会更加复杂。
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终端配置模式
配电自动化及配电终端配置模式1. 配电自动化建设1.1 配电自动化的概念配电自动化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以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及网络技术为手段,实现配电系统的监控、保护和管理的自动化,是提高配电网可靠性水平、实现配电网科学高效管理的重要途径。
配电网自动化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配电网运行和生产管理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的功能如下图所示。
1.2 配电自动化的结构实现配电网运行监控和保护的系统称为配电自动化系统。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由通信网络、配电自动化主站和配电终端组成,必要时增设配电子站。
(1)配电主站配电自动化主站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人机互动,进行数据存储/处理,完成故障处理和高级分析应用功能。
按照配电自动化系统最终实现的功能,配电主站有简易型、实用型、标准型、集成型和智能型五种建成模式;按照实时信息接入量,可以建成大型主站、中型主站和小型主站。
不同主站类型供电可靠性分析见表1。
主站建设要坚持实用化原则,充分考虑系统开放性、可靠性、可拓展性和安全性要求。
表1 不同主站类型供电可靠性分析类型功能配置故障处理方式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简易型故障指示,也可实现故障判断隔离人工现场巡视,也可通过开关之间的时序配合自动化程度较低,可靠性较差实用型基本的配电SCADA功能就地型,由出口断路器/ 重合器与分段器配合减少故障定位时间和恢复供电时间,较简易型有很大提高标准型完整的配电SCADA、FA功能集中型,由FTU、通信网和主/子站共同完成故障切除、恢复供电速度快,较实用模型有所提高集成型网络拓扑、状态估计、潮流分析、负荷预测、无功优化等集中型,由FTU、通信网和主/子站共同完成实现配电网的综合运行和管理,可靠性同标准型智能型配网自愈,配电网经济优化运行集中型加智能分布型,由主/子站、FTU和通信网共同完成通过故障模拟、故障后网络自愈等功能,大大提高了网络抗打击能力和供电可靠性(2)配电子站配电子站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选配部分,其功能是作为通信网络的中间层,优化系统结构、减轻主站数据处理负担、提高信息传输效率。
配电自动化建设改造工程技术方案
配电网 运行监
视
通信状 况评价
通信节点
数据分析决策与支撑
设备端的智能化
遥控操作、实用化应用
应用、分析决策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
1.6 配电自动化整体构架
系统层
大脑
无线接入网
通信骨干网 光纤接入网
通信层 神经躯干
变电站3
变电站1
设备层
变电站2
手脚
2 配电网架及一次设备建设
2.1 基本原则 2.2 配置选型 2.3 一次设备改造 2.4 一次设备新建
1 配电自动化概述 2 配电网架及一次设备建设 3 馈线自动化及终端建设 4 配电通讯网建设 5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建设
目录
目录
1 配电自动化概述
1.1 配电自动化基本概念 1.2 配电自动化建设目的 1.3 配电自动化建设原则 1.4 配电自动化建设经验 1.5 配电自动化建设方向 1.6 配电自动化整体架构
自动化和通信
➢ 馈线自动化实现故障处理可采用集中型。 ➢ 终端通信接入网主要包括光纤专网、配电线载波、无线专网和无线公网等多种方式,应因地制宜,综合采
用多种通信方式。
1.3 配电自动化建设原则
先进性
➢ 在系统设计中体现先进性,准确定位配电自动化与配网管理系统之间关系。
实用性
➢ 在建设中注重实用性,针对不同区域供电可靠性需求,采取差异化技术策略,不一味追求高标准建设,充分 考虑街区成熟度,避免因配网频繁改造而造成重复建设,杜绝浪费体现投资效益。
1.3 配电自动化建设原则
整体规划
➢ 配电自动化建设应纳入配电网整体规划,分区域、分阶段实施,力求功能实用、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同步建设
➢ 配电自动化应与配电网建设改造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遵循“标准化设计,差异化 实施”原则。
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步骤配电自动化是利用先进的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手段,将配电系统的操作和监测实现自动化,从而提高配电可靠性和经济性,提升供电服务水平,降低运维成本。
配电自动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智能电网建设、提升城市供电可靠性和质量、加强现代化城市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介绍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一、规划的基本思路配电自动化规划的基本思路是:从需求出发,经过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多个环节,构建合理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规划应当根据所在地区的电力供应情况、负荷特点、用电特点等因素,考虑未来10-20年的电力用电发展趋势和需求预测,进行科学、合理、可行的规划设计,并适当考虑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应用,实现智能化、网络化的配电自动化系统。
二、规划的步骤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是规划的第一步,需要全面了解配电系统的情况和现有设备、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需求分析应当澄清建设目标和指标并考虑未来发展趋势,以为规划设计提供基础和方向。
主要参考文献包括需求调研报告、询问书资料、招投标文件和现场考察。
2、规划设计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是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计划的核心阶段。
该阶段需要充分调查和分析收集的各种信息,通过建模、仿真等方法确定系统设计指标,最终设计出符合现行标准的方案、并拟定实施计划书。
设计方案需要考虑人员、设备和资源的平衡,以及在经济、技术、能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实施阶段实施阶段需要按照规划设计阶段的结果,依据实施计划书的要求,完成设备采购、厂家审定、现场布线、调试、联合验证等全部工作。
该阶段需要确保现有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系统的安全性,同时要保证工程时间的合理性。
4、参数调优阶段参数调优阶段是实施阶段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可以对系统进行优化,并且随着运维过程中配电系统运行信息的完善,可以根据运行模式动态进行调整、优化设计,实现优化的运行模式并提高系统的效率。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及应用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及应用一、引言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对配电网络进行监控、控制和管理的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标准格式文本,包括系统概述、功能需求、硬件配置、软件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二、系统概述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是配电网络的核心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实时监测、控制和管理配电设备。
系统通过采集配电设备的实时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实现对配电网络的智能化管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配电设备的实时数据,包括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
2. 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报表和图表。
3. 控制模块: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配电设备进行控制和调节,保证配电网络的正常运行。
4. 管理模块:对配电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和维修等功能。
三、功能需求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需求:1. 实时监测:能够实时监测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
2. 数据采集:能够采集配电设备的实时数据,并进行存储和管理。
3. 数据处理: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生成相应的报表和图表。
4. 控制和调节:能够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配电设备进行控制和调节,保证配电网络的正常运行。
5. 告警和报警:能够对配电设备的异常情况进行实时告警和报警,提供及时的处理措施。
6. 远程管理:能够通过远程方式对配电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提高管理效率。
7. 安全保护:具备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等安全保护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
四、硬件配置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硬件配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服务器:用于存储和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具备较高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2. 数据采集设备:负责采集配电设备的实时数据,并将数据传输给服务器。
3. 控制设备:用于对配电设备进行控制和调节,包括开关、断路器等。
4. 通信设备:用于实现服务器与采集设备、控制设备之间的通信,包括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及应用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及应用一、引言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是现代配电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份,它通过集中监控、控制和管理配电设备,实现对配电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和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标准格式,包括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数据传输方式和应用场景等。
二、系统架构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份构成:1. 数据采集单元(RTU):负责采集配电设备的实时数据,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并将数据传输给主站系统。
2. 主站服务器:作为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各个RTU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报警处理、设备控制等功能。
3. 人机界面(HMI):提供给操作人员进行配电系统的监控和操作,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展示配电设备的状态、报警信息等。
4. 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历史查询。
三、功能模块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具备以下主要功能模块:1. 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通过RTU实时采集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参数数据,包括电流、电压、功率等,以确保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报警与事件处理:对配电设备的异常状态进行监测,并及时发出报警信息,同时提供事件记录和处理功能,匡助操作人员快速定位和处理故障。
3. 远程控制与操作:通过主站系统对配电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和操作,包括开关控制、参数设置等,提高系统的灵便性和响应速度。
4. 数据分析与优化: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对配电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和优化,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5. 历史数据查询与报表生成:提供历史数据的查询和报表生成功能,匡助用户了解配电系统的运行趋势和历史记录。
四、数据传输方式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数据传输方式:1. 有线通信:通过以太网、串口等有线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适合于距离较近的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2. 无线通信:通过无线网络(如Wi-Fi、GPRS等)进行数据传输,具有灵便便捷的特点,适合于距离较远或者无法布线的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建设要求
三、配置要求
3、主站配置
基本要求:
1)、功能独立,软件平台一次建成,应用分阶段建设; 2)、合理确定主站系统规模:
一次设备规模、数据共享要求等。 3)、硬件国产、软件开源,配置标准化。
28
三、配置要求
3、主站配置 配电主站软件典型配置:
软件平台一次建成,应用软件按初期、中期、远期 顺序逐次提高配置。
14
一、建设现状
4、典型建设模式介绍
4.2 实现功能
故障定位 停电管理 负荷管理 故障抢修 客户服务
• 利用故障指示器、变电站出口信息、计量自动化、客服信息实现 了配网故障的快速定位。
• 预安排停电、临停停电计划、停电申请业务全部系统运转 • 包括配调、95598所有故障抢修工单系统运转 • 4031回10kV线路负载率分析 • 超过5万台配变的负载率分析 • 配变重过载预警支持业扩报装、配网规划 • 线路故障智能诊断,自动发布工单 • 5万台配变缺相、失压告警 • 停电信息池 • 配调、95598、配网抢修信息实时共享
7
一、建设现状
3、运行使用情况
3.3 对供电可靠性提高作用
单位
广州 深圳 佛山 中山 江门 惠州 珠海 茂名 昆明 贵阳 遵义 平均
配电自动化比传统方式节省时间统计(分钟)
遥控操作平均节 省时间 130 45 0 0 0 0 0 203 35
103
故障自动定位平均 节省时间 120 76 30 35 60 120 45 0 0 55 90
涉及环网 柜(面)
占环网柜 总数比例
柱上自动 化开关数
占柱上开 关数比例
广东 8464 39.37% 2131 6.54% 7980 4.52% 13409 26.77%
电科院_配电自动化技术规范及建设标准
一、配电自动化概述
3.1 已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单位
一、配电自动化概述
3.2 配电自动化建设覆盖规模
一、配电自动化概述
3.3 各类配电终端建设比例
目录
一 配电自动化概述 二 配电自动化技术路线 三 配电自动化建设成效 四 配电自动化标准体系 五 配电自动化技术规范及建设标准 六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运维管理规定
电司运检〔2012〕31 号关于印发《湖北省电力公司配电 网全过程闭环管理办法(试行)》等8 项规章制度的通知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改造管理办法(试行)》 《配电自动化系统运维管理办法(试行)》
目录
一 配电自动化概述 二 配电自动化技术路线 三 配电自动化建设成效 四 配电自动化标准体系 五 配电自动化技术规范及建设标准 六 配电自动化建设与运维管理规定
计算机资源负载率 2)备用空间(跟区)
系统节点分布 I、III区数据同步
1)可接入工作站数 2)可接入分布式数据采集的片区数 1)信息跨越正向物力隔离时的数据传输时延 2)信息跨越反向物力隔离时的数据传输时延
≤20秒 ≤5分钟 ≥99.9% <40% ≥20%(或 是10G) ≥40 ≥6片区 <3s <20s
推广提升建设
2012年完善《南方电 网配电自动化系统技术 规范》《南方电网配电 自动化系统验收规范》 《南方电网配网自动化 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技术 方案》等;2013年南 方电网15个主要城市 配电自动化建设纳入正 常建设规划。
2017年前完成桂林等批复城市配电自动化推广建设,省会城市和主要 城市2015年前完成用电调度推广建设。
五、配电自动化技术规范及建设标准
(一)配电自动化建设改造总体要求
1、配电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主站、 终端和通信网络组成,通过采 集中低压配电网设备运行实时、准实时数据, 贯通高压配电网和低 压配电网的电气连接拓扑, 融合配电网相关系统业务信息, 支撑 配电网的调度运行、 故障抢修、 生产指挥、 设备检修、 规划设计 等业务的精益化管理。
浅谈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及管理方式
浅谈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及管理方式摘要:在城市配网自动化管理模式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信自、系统的快速流通,使得城市电网的运行更加安全和稳定.从而保证了供电质量和用电需求,解决了供需矛盾。
研究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目的在于完善、提高现有电网运行管理水平,提高供电服务质量,推动电网建设,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本文针对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及管理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管理方式1配网自动化体系结构配网自动化系统(DAS)指的是能够远方监控、协调配电设备的自动化系统。
配网自动化的结构根据配网规模以及通信网络结构,可设置成二或三层结构。
三层结构中,现场终端为底层,变电站或供电所作为中间子站将底层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然后按照要求上报给主站。
主站包括配电SCADA、配电故障处理系统、用电负荷管理、自动抄表等。
底层终端使用RS485串行总线方式或光纤与主站通信。
1.1配电主站系统主要功能1)配电SCADA功能SCADA是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事项及告警处理、数据库管理、人机联系、报表管理、系统时钟和对时、系统管理及打印等功能。
2)配网故障处理功能根据各配电终端或故障指示七检测到的故障报警,结合变电站、开关站等的继电保护信号、开关跳闸、故障指示器等故障信息,启动故障处理程序,确定故障类型和发生位置。
3)历史数据管理功能历史数据管理定期采集实时数据库和应用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统计、累计、积分等综合数据处理,对实时数据库和应用数据库中的每一个点可选定存储周期实现历史数据记录,历史数据库存储具有定时存数数据和在异常状态下存储历史数据的功能;提供访问历史数据库的接口并可随时检索和使用;保存的数据可用报表和画面显示。
4)报表管理功能报表管理应有专门的报表管理系统,提供报表生成工具,具有全图形的人机界面、所见即所得的功能、电子制表功能,能方便生成各种表格。
报表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完全与微软Excel兼容,能够实现二者文件随意转换。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方案及应用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方案及应用摘要:为切实增强配电自动化水平,需注重分析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结构存在不足之处,依照地区智能配网一体化实施特征,不断优化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方案。
针对此,本文以配电自动化主站技术方案结构为切入点,对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技术创新以及实际应用要点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方案;实际应用前言:就目前来看,我国智能化电网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各供电企业纷纷实施了配网调度、监视与控制一体化管理模式,切实满足企业集中调配调整要求。
为切实提升电网运行管理水平,应在原有基础上开发出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配电网技术支持系统,增强配网运行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水平,确保配电网运行效果能够得到全程管控。
1、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技术方案1.1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结构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主要由计算机、虚拟化平台软件、操作系统、支撑平台软件组成。
其中,支撑平台软件总线、平台等多项服务功能。
配网软件需具备电网分析应用、智能化应用等扩展功能,通过支撑网络互交总线实现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目标。
下图为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结构。
为确保智能配电网能够满足地县一体化应用需求,需要确保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具备硬件持续加强、服务质量强、远程集中运维等能力。
在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内应用硬件虚拟化技术,构建起可靠性强、扩张简便、负载均匀的自动化调控应用平台[1]。
同时,在配电自动化主站内部,也应用了虚拟化技术,为各业务动态提供计算资源。
所有配网自动化服务装置可在虚拟化平台中进行统一组织管理,并且遵照配电自动化主站功能特征,形成多个动态迁移、负载均衡的计算资源群体。
在对配电自动化主站进行智能化改造过程中,应确保配电自动化主站能够遵照接入自动化终端规模以及接入负载等要求,规划出更加合理的虚拟群管理层次,合理设置服务器硬件数量。
要求配电自动化主站应当具备责任分区、信息分流等功能,为建立起地县一体化系统的配网调度技术平台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某地区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方案
【] 高 强, 晓 阳, 志刚, . 于 AJ X 的变 电站嵌 入式 4 童 刘 等 基 A We 发 布 系 统 的 设 计 与 实 现 【 . 力 系 统 自动 b J 电 ]
化 ,0 8 29. 2 0 , () 3
益最大化使用 ,合 理安排维修周期 ,实现节 能降耗 ;
能 及 早 发 现 无 人 值 班 变 电站 低 压 交 流 线 路 停 电 和 短 路 故 障 ,间接 发 出 警 告 ,便 于 及 时 维 修 , 免 损 失 扩 避
求 分布 在 不 同的安 全区 中 ,从硬件 结 构来看 ,整 个
系 统 分 布 在 两 个 安 全 区 中 , 分 别 为 安 全 区 I和 安 全 区 I ,主 系统位 于安 全区 I I I ,GI S子 系 统 位 于 安 全 区 I ,W E 子 系 统 位 于 安 全 区 I , 安 全 区 I与 安 l l B I I 全 区 I 之 间设置 正 向与反 向专用 物理 隔离装 置 。 I I
[】 白树忠, 5 胡振国. 电网故障 自动诊 断、隔离与恢复软件 配 的开发与应用[ . J 电力 自动化设备, 0 0 2 ()2 —2 】 2 0 , 04 :02 .
[] 张建 功, 6 杨子 强, 王建彬 , 东 . 电 网 自动化 实用 模式 刘 配
探讨 [ 电网技术, 0 3 2 ()8 —3 2 0 , 71: 08 .
作 者 简介
张
震 ( 9 8) 18 一,本 利 ,助 理 工 程 师 ,从 事 变 电 运 行 _作 。 r
该 通 信 系 统 不 要 求 分 光 器 的 级 数 ,但 要 求 每 个 O NU 的 衰 减 应 在 2 d 以 内 ,若 容 量 不 足 , 则 可 采 4B 取 多 种 芯 片 的 方 式 进 行 扩 容 , 同 时 可 以采 用 无 源 的 分 光 器 来 配 置 OL 或 以双 P N 保 护 的 方 式 进 行 组 T O 网 , 配 电通 信 终 端 用 O U 接 入 汇 接 点 , 但 完 成 在 N 不 了 主 干 线 路 的 保 护 功 能 , 而 且 也 实 现 了 多 抗 点 的 失 效 保 护 , 保 障 了 配 电 设 备 的可 靠 高 效 运 行 。
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
智能电网的配电自动化建设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配电自动化系统具有较多的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配电网供电能力分析评估,统计整个系统和各厂站的负荷转供率以及馈线转供率,并对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具有较大的影响。
智能配电终端是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基础设施,本文对智能电网配电终端在配电自动化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标签: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应用引言电力行业是我国的重点行业,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入各种先进的技术,有效地提升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为社会提供了足够的电力资源,使行业可以稳定的生产,人们可以安定的生活。
在电力系统中,配电系统是其中的重点内容,随着我国对电力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配电系统也必须要做出技术上的革新,把智能技术与配电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配电自动化,有效地提升配电系统运行的合理性。
本文对智能电网新型配电自动化建设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关性浅见。
1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的发展过程电力资源是人们的生活和企业生产都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如果电力运行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地阻碍社会的进步。
电力资源的运输和利用,要依靠电网系统来实现,在我国智能电网配电自动化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三个关键的节点。
在电网出现的初期,系统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各种先进的技术都没有出现,缺乏一个完善的网络系统,在这阶段,当配电系统发生问题的时候,问题处理的方式与当前的处理方式存在很大的区别,主要是通过对各个开关进行控制,把出现故障的区域与整个系统进行分离,然后再对故障进行处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电网配电系统也在不断的发展,逐渐地融入了各种新型的技术,进入到了通信网络时代,在这个时期,配电系统已经实现了网络的覆盖,在配电系统的一些工序上,初步地实现了自动化,但是这种自动化还不完全,是非自动化向自动化的一种转变。
在这个时期,配电系统的运行可以初步地实现自动化控制,不需要人為地对其进行操作,这样的配电方式,有效地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减少了人为操作上的失误,提升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配电自动化工程建设全流程管理探讨
配电自动化工程建设全流程管理探讨发表时间:2016-12-13T15:35:14.3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6年第19期作者:李雪垠[导读] 通过兰州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流程创新和管理创新。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兰州供电公司甘肃兰州 730070)摘要:通过兰州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流程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了整体配电自动化建设标准和水平,避免了重复建设和非专业人员建设带来的弊端,并通过项目管理流程优化提高了工程建设进度,减轻了后续运检压力,为提升配电自动化整体管理水平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流程优化一、项目管理主要做法(1)关口前移,从项目储备阶段参与项目建设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伊始,项目立项由发展部完成,而后在建设过程中发现由于没有运检人员的参与,诸多项目难以落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更是出现多种问题,基于上述情况,兰州公司从2013年开始,就从经研所进行网架规划开始全面参与配电自动化项目储备工作,并通过五年滚动计划等不断进行调整,确保工程储备阶段就和现场实际紧密相关,避免出现由于“不接地气”造成项目难以实施或者实施效果打折的情况,并且通过前期规划的介入,开展配电自动化专项规划,确保兰州自动化建设“源头不跑偏”。
而且在长期的规划介入过程中,也对一次网架结构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确保配电自动化建设与一次网架建设紧密结合,。
(2)统筹安排项目建设,努力挖掘投资效益公司作为第二批配电自动化实施单位,一方面研究配电自动化2000年第一轮建设失败的原因,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获取第一批试点单位建设过程当中的经验教训,通过上述方式完善自身建设与运维,从项目建设之初就将经济性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加以考量,提出挖掘投资效益的理念,并不断贯彻落实,通过各种专业项目的重组和统筹最终敲定配电自动化建设方案。
方案当中一次设备改造部分综合考虑了开闭站老旧开关、柱上开关、线路绝缘化改造以及站房类第二电源建设等已有工程建设项目,将其中一次设备改造部门予以保留,同时将配电自动化项目建设相关内容考虑在内,避免了由于一次设备未考虑配电自动化接入等原因导致的二次改造费用;同时将通道建设分为两部分考虑,在没有电缆管线以及无法进行光纤组网的区域不进行通信通道施工建设,而是通过租用移动、联通等公用网络运营商无线通道的方式进行,而在管线、通道等具备条件的地区进行无源光网络组网,从而节省大量通道建设费用,降低整体投资,提升投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