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农业与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专题复习:农业与可持续发展命题角度:农业生产主要区位的判断与分析
1.农业生产的重要区位因素
(1)气候要素
(2)地形要素
①地形起伏→排水,减少洪涝;
②海拔和相对高度→水热差异、立体农业;
③地形分布+大气环流→增加降水、局部气温偏高/低,增加/减少低温冻害影响等。
(3)水源要素
水量、水质、取水便捷度等角度。
(4)市场竞争力
①市场需求量大小;②(不同产品)品质(受生长环境和技术等条件影响);
③(同一产品)价格(受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影响)和品牌;④错开上市时间(不同海拔种植同一农作物,成熟时间不一致);⑤产品种类,售后服务等。
2.有关农业生产特征的区位分析
(1)单产高低分析
①自然条件:水热条件、生长期、熟制、光照、昼夜温差、土壤。
②灾害:旱涝、盐碱、风沙、低温冻害、病虫害等及减轻灾害的措施。
③社会经济条件:品种、生产管理、机械化、科技水平。
(2)商品率高低分析
自然条件、科技、机械化水平、生产规模,人均耕地。
(3)品质高低分析
(4)生产规模大小分析
①影响因素:地形、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
②是否扩大规模:
赞成。
市场需求量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原有区位条件的改变,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需要(出于经济或生态目的);扩大规模带来的重要意义(促进经济效益提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不赞成。
造成原有生态破坏;超过市场需求,产品积压;农业生产条件限制等。
3.进行农业区位合理选择的方法
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
具体分析如下: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典型例题:
西红柿起源于秘鲁等国,秘鲁的安第斯山脉森林地带至今有大面积的野生西红柿分布。
下图示意秘鲁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1~3题。
1.西红柿的主要习性是()
A.喜温暖
B.喜湿热
C.需长于17小时的日照
D.需腐殖质高的黑土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从美国引进并大规模推广耐储运、产量高的西红柿品种,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西红柿()
A.产品主要转向了美国市场
B.生产更多依赖温室大棚等设施
C.生产基地到市场距离加大
D.北方消费南方生产的格局形成
3.近年来,新疆的高番茄素西红柿在国内各地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大,主要原因是()
①新疆高番茄素西红柿价格优势明显②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
幅度提高③我国交通条件和果蔬保鲜技术提高④新疆西红柿生产有日温差大的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红柿最早产于秘鲁利马南部山区,这里气候较为温暖,故选A项。
第2题,我国从美国引进并大规模推广耐储运、产量高的西红柿品种,开拓了中国市场;西红柿在中国的大多地区可以露天种植;大规模种植地距市场较远,使得生产基地到市场距离加大;西红柿在全国范围内消费,没有形成北方消费南方生产的格局。
故选C项。
第3题,高番茄素西红柿属于较高消费水平的果蔬,其在国内各地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大,说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我国交通条件和果蔬保鲜技术提高,故选C项。
新疆高番茄素西红柿价格优势并不明显,日温差大并不是高番茄素西红柿种植的特别优势。
答案:1.A 2.C 3.C
命题角度2: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温室大棚→改善热量条件。
②喷灌、滴灌,兴修水利工程→改善水源条件。
③修建梯田→改造地形条件,既增加了耕地面积,又可保持水土。
④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区施用熟石灰、种植绿肥和增施有机肥→改造土壤性质。
⑤种植水稻需要增加水域面积→增加蒸发,比热容增大→降水可能增多,温差减少。
⑥间作套种:改变田间小气候,有利于改善作物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同时减轻自然灾害,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增加农作物种类,调整农业结构,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⑦轮作:平衡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避免作物连作,防止杂草蔓延,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发挥农田的生产潜力。
⑧等高种植:维护土壤的稳定性,减少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⑨立体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⑩果园种草:调节气候,减少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土流失;恢复土壤肥力。
覆盖地膜:保温、保水、保肥、防风固沙、减少杂草生长、减轻
地下水位上升形成的土壤盐渍化等。
(2)不利影响
过度发展某种农业,会导致农作物种类单一,水土保持能力减弱。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会加剧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土地盐碱化的发生。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会导致水土流失加重,入湖、入河泥沙增多,河床淤积,湖泊萎缩,防洪、蓄洪能力减弱,旱涝灾害增多。
③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化肥和农药残留大部分随地表径流汇入湖泊,使湖泊水质下降。
湖泊生态环境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农业生产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会促进与农产品生产相关产业在农业生产地附近集聚中转。
②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能促进各种设施、设备的更新与维护,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能促进销售网络不断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③某种农业的发展会带动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④带动交通运输(物流业)、农业旅游观光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不利影响
①某种鱼类的大规模发展,会导致当地原有鱼类品种的减少,由于鱼类的品种不同,捕捞技术和方法都要改变,因此会冲击当地捕捞业的发
展。
②过度发展某种农业类型,可能会导致产品产量大量增加,产品价格下降,影响经济收入;可能会增加市场的风险性,农事安排灵活性较差。
③设备的更新与维护,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会增加生产成本。
典型例题:
柳州市地处珠江水系上游,一条蜿蜒的柳江绕城而过形成一个壶形,导致柳州市几乎每年都遭遇洪水威胁。
20世纪末柳州市修建了大量防洪堤,将柳江与城区隔离开来。
上图所示为防洪堤一段,在一定季节,河漫滩和部分防洪堤上被附近居民种满了自给为主的蔬菜,此时蔬菜长势旺盛。
据此完成1~2题。
1.居民可以在此地种植蔬菜最主要是因为()
A.河漫滩土壤肥沃,蔬菜品质好
B.河漫滩面积广阔,且属于未利用荒地
C.蔬菜需水量大,此地灌溉水源充足
D.靠近城市,市场广阔,取得经济效益
2.相关部门会铲除防洪堤上的蔬菜和其他农作物,主要是因为其会()
A.破坏城市景观协调性
B.施农药、化肥带来环境污染
C.给防洪堤带来安全隐患
D.遮挡道路影响居民通行
解析:第1题,可以在此地种植蔬菜主要是因为河漫滩属于季节性未利用土地。
土壤肥沃不是主要原因;河漫滩在丰水期会被淹没;蔬菜以自给为主,不是为了取得经济效益。
第2题,防洪堤上种植蔬菜会破坏防洪堤地表土,雨季造成水土流失,防洪堤可能会出现安全隐患。
答案:1.B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