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新调查:国产大片十年沉思录 繁华背后的危机
中国电影反思总结模板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高速发展,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国际舞台上也崭露头角。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电影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电影进行反思总结。
二、反思内容1. 票房倒退现象近年来,国产电影市场面临票房倒退的挑战。
中秋档期间,虽有众多新片和重映影片,但总票房仅为3.32亿,观影人次未达千万。
这表明,观众对国产电影的兴趣正在逐渐减弱,国产电影市场亟需寻找新的突破点。
2. 创新不足在国产电影中,一些创作者更倾向于稳妥地重复过去的经验,缺乏创新精神。
这导致国产电影在题材、故事、风格等方面呈现出同质化现象,难以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3. 数字化转型中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电影正迈入数字化时代。
然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们应关注以下问题:(1)技术反思:数字技术在电影工业内部的生产、创作、研究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但如何更好地运用技术,实现电影艺术的创新,仍需深入研究。
(2)审美新变:数字电影促使电影美学从真实美学向虚拟真实、奇观化视觉、多模态感知、沉浸式体验转变。
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如何把握电影美学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4. 市场策略问题(1)明星效应逐渐减弱:以明星为号召力的宣传逻辑已不再适用,新的消费群体正在改变电影市场的格局。
(2)档期选择需谨慎:不应盲目跟风,需要有效的线上和线下宣传策略。
(3)情感共鸣与口碑传播:电影的成功传播需要情感共鸣,口碑则是排片的基础保障。
中国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 提高国产电影的质量,丰富题材、创新故事,满足观众多样化的需求。
2. 加强电影创新,鼓励创作者勇于尝试新的题材、风格和表达方式。
3. 深入研究数字化技术在电影领域的应用,实现电影艺术的创新发展。
4. 优化市场策略,关注观众需求,提高电影市场的竞争力。
国产电影沉思录——繁荣下的危机
行的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格格不入。于是,主旋律 电影 七 号 》《 金 陵十 三钗 》《 唐 山大地 震》融入 了更 多的 商业 因
也 开始“ 改革” ,尝试 开拓一 条 既迎 合 大众 文化 又与市 场规 素 ,如 爱情 、喜剧 、科幻 和 灾难 。至 2 0 1 0年 ,国产 大片 律接 轨 的创作 之路 。渐 渐地 ,银 幕上 出现 的主 旋律 电影 中 的创 作和 发展 呈现 一片 繁荣 景象 ,档 期密度 高 、类 型多元
有 浪漫 的战地 爱情 、孙 中山和唐 曼柔 之 间的心 有灵犀 …… 天 》 因其“ 接 地气 ” 和“ 治 愈系” 品格深 受年轻 观众 喜 爱 ,开
影 片 除 了让 观 众 深 刻地 了解 那 段历 史 ,也让 伟 人 走 下 了 启 了中小成 本 电影“ 引领风骚 ” 的新篇 章 。北京 大学 影卞 见 戏 “ 神 坛” , 展 现 了普通 的亲 民 的人性面 。《 建 国大业 》有 1 4 0 剧 研 究 中心 主 任 陈 旭光 分 析近 年 来 巾小 成本 戏 剧 片 的成
序幕 。影 片 《 辛 亥革命 》对 历 史中 的伟人 进行 不一般 的细 虎 视眈 眈 的中小 成本 电影趁 此期 间迎 头赶 ,弥补 了观众 节 刻 画:毛 泽东 会在 敌机 轰炸下 酣睡 依 旧、黄 兴和徐 宗 也 对 大 片产 生审美 疲劳 的“ 空 窗期” 。2 0 1 1年 影片 《 失恋 3 3
中 图 分类 号 :J 9 0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 6 7 2 — 8 1 2 2( 2 0 1 5 )0 2 - 0 0 5 4 . 0 3
中国商业大片的文化焦虑
中国商业大片的文化焦虑
闫晗
【期刊名称】《现代视听》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中国电影向国际化进军做出种种努力,一些国产“大片”却遭到了痛斥,好的本土化的电影却日益缺少。
中国电影究竟该如何面对国内外市场的文化焦虑?本文结合中国电影的历史和现状试图探讨其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去向。
【总页数】3页(P30-32)
【作者】闫晗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论商业大片的“崇高”特征———兼论新世纪十年中国商业大片的发展得失 [J], 周文萍
2.讲好中国故事\r——武侠商业大片的东方美学反思 [J], 高尚
3.回顾当代中国商业大片的发展——以张艺谋作品为例 [J], 彭浩
4.回顾当代中国商业大片的发展——以张艺谋作品为例 [J], 彭浩
5.近年来中国商业大片跨文化传播的文本策略 [J], 周司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商业大片时代问路国产中小成本电影
商业大片时代问路国产中小成本电影
陈颂
【期刊名称】《现代视听》
【年(卷),期】2018(000)011
【摘要】本文以国产中小成本电影为观照对象,梳理了其发展的三段历程,并分析了其制胜的原因在于新媒体营销、题材本土化、产业化推动,最后从内容创新、拓宽
放映渠道、以政策扶持促进产学研一体等方面探讨了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未来之路。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陈颂
【作者单位】[1]武汉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5.3
【相关文献】
1.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叙事策略——以《心迷宫》《山河故人》为例 [J], 蒋俊
2.近年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创制力分析 [J], 聂伟;杜梁
3.新媒体时代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发展策略 [J], 王孟南;张彦;
4.5G时代对国产中小成本电影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J], 田建恩;齐冬香
5.反“高概念”: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制胜要素探析 [J], 韩米;李明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商业电影大片沉思录
中国商业电影大片沉思录
王艳玲;韩扬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中国商业大片轰轰烈烈地拓展和打进海外市场,从外国观众手里赚得大把的钞票,国人对此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激动和兴奋,更没有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情不自禁的喝彩声,反而非理性的质疑和责骂声铺天盖地.这种悼论现象值得人们深思.
【总页数】2页(P5-6)
【作者】王艳玲;韩扬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天津电视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
【相关文献】
1.《沉思录》的沉思 [J], 张穗华
2.美,在法哲学的沉思——读《法哲学沉思录》之碎想 [J], 郭晔
3.感悟自然沉思生态——读爱默生《自然沉思录》 [J], 张鹏
4.让沉思成为一种习惯——《沉思录》读后感 [J], 陈后方;
5.马可·奥勒留《沉思录》沉思了什么 [J], 吴秘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国产大片的发展现状与策略
论国产大片的发展现状与策略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产业改革的迅速发展,国产电影被人誉为以井喷式的速度繁荣发展,中国已经迎来了大片时代。
对中国近十年以来的几部主要的国产大片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中国国产大片在运营体制、内容创意和动力资源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
标签:国产大片;发展现状;策略F271 国产大片的定义本文以尹鸿教授的关于国产大片的定义为基准,把大片范围界定为:投资在亿元以上,中港台或国际化的制作团队,知名导演和多名影星参演的阵容,釆用现代化的营销方式,在国内院线大规模上映、以获取利润回报为目的,以中国电影本土文化和生态为背景的适应市场环境而诞生的商业电影产品。
2 国产大片的发展现状自从张艺谋的《英雄》开创了我国的国产大片的发展道路之后,中国的大片时代就此到来了。
张艺谋继《英雄》之后,《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和《金陵十三钗》每部都成为了当下时代“国产大片”的代名词,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和注意力。
具体来说,是因为张艺谋在这每部大片都花费了绝对的精力和财力。
就投资而言,巨大的成本投资,大制作的场面设计,豪华的演员阵容。
就营销手段而言,强劲的宣传手段无疑成为了这些大片热卖和叫座的前提条件。
另外,随之接踵而至的国产大片层出不穷,如陈凯歌2005年导演的《无极》,冯小刚2006年导演的《夜宴》2007年的《集结号》和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陈可辛2007年导演的《投名状》,周星驰2004年创作的《功夫》,徐克2010年导演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2011年的《龙门飞甲》,陈嘉上2008年导演的《画皮》和乌尔善2012年导演的《画皮2》,姜文2010年导演的《让子弹飞》,冯德伦2012年导演的《太极1从零开始》《太极2英雄崛起》等都在精神上满足了我们观众的需求,也为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几部类型多样的国产大片,无论从演员阵容、投资力度和宣传手段上来说都是其他影片无法超越和比拟的,深刻的保证了大片的曝光率和卖座率,也很好的提高了大片在制作上精良度和层次。
中国深度影像时代已经到来——新世纪十年华语电影影像变迁
中国深度影像时代已经到来——新世纪十年华语电影影像变迁赵晶晶【摘要】在新世纪十年来的华语影坛上,一直存在着两条清晰、同时彼此独立的线索.一条是以贾樟柯电影为代表的,纪录片式的影像风格.另一条是<英雄>以来的中国式大片为代表的奇观影像.随着影像时代的到来和电影产业的全面发展,两者开始呈现出由对立到互补牵手的趋势,一种弥合了两者优点的深度影像时代已经到来.【期刊名称】《电影评介》【年(卷),期】2010(000)017【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华语电影;电影影像;奇观【作者】赵晶晶【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正文语种】中文电影究竟是一种纪录现实的工具还是一件美轮美奂的造梦机器,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从电影诞生之初就一直伴随着电影的发展,它源自人们对电影影像功能的不同理解。
有人认为电影影像是对“物质现实的复原”,它应该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客观世界;也有人认为电影影像是想象的“梦工厂”,应该放飞想象,去无限地触摸思想的边缘。
对于这两种倾向我们很难武断地说谁好谁坏,只是在各自的路向上产生了彼此独立的美学标准和审美取向。
同样,在新世纪十年来的中国电影创作当中,也一直存在着两条清晰、同时彼此独立的线索。
一条是以贾樟柯电影为代表的,以纪录片式的书写中国当代现实的简陋粗砺的影像风格。
另一条是《英雄》以来的中国式大片为代表的奇观影像。
它们彼此泾渭分明地共同走过了新世纪以来的一段电影历史。
在影像上很难说谁具有绝对的优势。
然而随着影像时代的到来和电影产业的全面发展,两者开始呈现出由对立到互补牵手的趋势,中国深度影像时代已经到来。
小成本电影影像中贫瘠的社会现实和丰沛的情感体验在大片对当下的社会现实集体失语的时候,是一部分小成本电影的作者更多地承担了叙述中国当代现实的责任。
如王小帅、张元、王全安、路学长、陆川、贾樟柯等一些青年导演,多是以制作独立电影出身。
与身处于“体制内”的导演不同,他们天然地更习惯于关注平凡世界中普通的常人小事。
中国电影躁动的青春期现象-精选文档
中国电影躁动的青春期现象2003年前后,中国广电总局颁布实施修改后的《电影管理条例》,继而又推出《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管理规定》《电影剧本(梗概)立项、电影片审查暂行规定》,为电影产业的开放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政策支持,在电影领域打破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把中国电影真正推向市场。
时至今日,中国电影在风雨飘摇的电影市场上摸着石头过河,走过了懵懂的10年,让人不胜唏嘘。
一、单片拍摄,走过十年2002年徐静蕾处女作《我和爸爸》批准立项,中国电影作品制作不必向电影制片厂申请厂标使用权,可以凭借单片拍摄许可证进行自主创作,电影在市场竞争中不再依靠出厂背景而是依靠自身品质博得观众认可。
2003年,中国开始全面建设院线制。
没有了依附和束缚,民营资本在电影领域有了更多的自由话语权,从某种意义上说,当民营资本进军电影殿堂,有了自主创作的资格,可以和国字号同台竞争的时候,中国电影才有了真正的生命力,电影才真正服务观众、直面市场,电影产业才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电影的商业特性在市场竞争中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其中,以新画面、华谊兄弟、保利博纳等为代表的民营电影公司开始在电影制作领域崭露锋芒。
2002年底,《英雄》的上映宣告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到来。
中国电影开始直面市场检验。
而后兴起的《夜宴》《赤壁》《金陵十三钗》等无不体现了电影资本的追逐,似乎掉入了“大投入就会有大回报,小投入只能小回报、或者只能赔钱”的谬论怪圈,似乎没有雄厚的资本保驾护航,电影便失去了在市场竞争的底气。
2006年,一位年轻的导演宁浩带给电影界一缕灿烂阳光――300万的投资收回3 000万的票房收益,有人说青年导演要抢占电影市场了!可是,一直到2012年,电影创作的资本蛋糕仍然被有限的几位大腕导演共享。
2013年的春天,电影市场呈现的景象却让人有些始料未及。
耳熟能详的大导演的大电影没有达到预期的市场效果,突然出现的名不见经传的小成本、小题材电影搅乱了中国电影市场,其中尤以《泰?》《北京遇上西雅图》《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小时代》《被偷走的那五年》等为代表。
国产爱情电影发展现状
国产爱情电影发展现状国产爱情电影的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扩大,国产爱情电影也逐渐成为大众热门的电影类型之一。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产爱情电影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变革。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国产爱情电影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回顾国产爱情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革。
早期的国产爱情电影主要以传统的浪漫故事为主题,情节简单,还带有一定的道德教育意义。
然而,在市场的需求和观众的呼声中,国产爱情电影逐渐多样化,展现出了更加真实和深入的爱情形态。
从《倩女幽魂》到《画皮》,从《失恋33天》到《夏洛特烦恼》,国产爱情电影的类型和题材开始多元化,内容更加接近生活,更具现实意义。
与此同时,国产爱情电影的制作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从故事剧本的创作到电影的拍摄技术,再到后期的剪辑和配乐,国产爱情电影在各个环节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尤其在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许多新生代导演和编剧进入了电影行业,为国产爱情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
然而,国产爱情电影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观众对于爱情电影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爱情故事已经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
因此,创作出新颖和独特的爱情故事成为了国产爱情电影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次,国产爱情电影在内容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
尽管一些优秀的国产爱情电影在情感刻画和故事结构上取得了很大突破,但与一些国外优秀爱情电影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提升国产爱情电影的整体质量和艺术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国产爱情电影在市场营销和推广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国内市场的竞争激烈,历年来上映的爱情电影众多,如何在众多影片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制片方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国外爱情电影的进入也对国产爱情电影的市场份额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尽管有这些挑战和变革,国产爱情电影依然充满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多样化、深入生活、创造新颖独特的爱情故事,提升整体质量和艺术水平,增强宣传推广力度,这些都是国产爱情电影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努力方向。
我国电影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走向分析
我国电影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走向分析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逐步开放和多元化,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已经不再是一个孤岛。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增速明显加快,观众需求变化迅速,优秀电影的制作和推广也逐年提高。
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我国电影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走向正在经历着各种的挑战与机遇。
一、现状1. 产业链完整,入市片量逐年增长电影市场发展态势显著,尤其是2013年开始,国家在经济文化领域的逐步改革与提升,带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飞速发展。
根据2017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我国电影产业投资和产出相对平衡,电影产业链逐步完善。
近年来,我国电影票房也是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截止到2020年,全国电影市场已经创造了707.16亿元的历史新高。
2. 观众总量不断增加,观影需求持续扩张社会发展取得的稳步成果,也会带来观众对电影市场的更高期望,导致电影市场更加活跃。
我国电影市场观众总量不断增长,消费者对于观影的消费意愿不断增加。
在2019年,全国观影人次达到1.735亿,与2018年相比,增长率达到5.2%。
同时,观众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张,让市场开始进入“从重口味逐渐向博物馆化转型”的新常态。
3. 优秀电影的产出质量持续提高,产业高度专业化为了满足观众对电影的期待,我国电影产业的专业化和市值化发展势头也在不断增强。
不同类型的电影在制作过程中,从选题到后期制作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产业链的专业化和日臻高级。
在2019年度,我国优秀电影作品数量和制作水平也都经历了提高,由国家提供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提高,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扩张。
二、未来走向1. 数据派生发展,实现个性化推荐高度专业化的产业链,也为我国电影产业注入了更现代化的元素。
数据派生在电影市场方面的应用已经开始渐成规模,观众需求排名和个性化推荐都会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实现。
例如,通过观众收视、喜好等信息推荐个性化电影信息和院线排片信息,成为未来电影市场的重要方向和竞争点。
2. VR、AR等技术作为元素带动更好的体验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已经在其他领域中取得了明显的发展。
十年来国产大片的发展现状
十年来国产大片的发展现状作者:牛晓曼来源:《声屏世界》 2014年第9期□ 牛晓曼“人活一世,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能耐是其次的,都是时势使然。
”这是电影《一代宗师》里经典的一句台词。
如果把这句话用于回溯2002至今这十几年里的国产大片,那么就是有的大片成为了“面子”,有的大片成为了“里子”。
而若是综合看来则就是国产大片的“面子”是有了,而“里子”却还在探索和追求的道路上前行。
国产大片十年概述自从《英雄》引领国产大片的探索与发展之路,中国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大片时代。
张艺谋继《英雄》之后又有《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和《金陵十三钗》三部大片,成为这个大片时代下的代表人物。
除此之外冯小刚的《夜宴》《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陈凯歌的《无极》,陈可辛的《投名状》《十月围城》,吴宇森的《赤壁》上下两部,周星驰的《功夫》,徐克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龙门飞甲》,陈国富的《风声》,姜文的《让子弹飞》,冯德伦的《太极1从零开始》《太极2英雄崛起》,陈嘉上的《画皮》和乌尔善的《画皮2》等等络绎不绝的国产大片丰富和壮大着中国电影市场,不断满足人们对于大片的观影需求和视觉享受。
这些影片题材类型多样,明星阵容豪华,大投资和大成本保证了影片在制作上的精致和讲究,强劲的宣传与营销策略则是保证这些大片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作为商业电影,其追求利益和价值回报必然是无可逃避的重中之重,这些国产大片也曾遭遇巨大的困难和阻碍。
随着对于大片类型和模式的探索日益成熟,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市场优势,以多元化模式带动着国产电影的蓬勃发展,使得国产大片在国际上也取得了广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使得中国的国产大片成为中国电影产业之中熠熠生光的中坚力量。
国产大片的内外特征可以说在这十年的求索之路中,国产大片票房上所取得的飞跃与成就出乎了人们的预料,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是不断攀升。
从最早《英雄》创下的2.5亿元票房,再到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的2.91亿元票房,2008年《赤壁(上)》的3.12亿元,直到2010年《唐山大地震》和《让子弹飞》先后刷新票房纪录,2012年《画皮2》以7.26亿元一举成为首部票房超过7亿元的国产大片,创造了国产大片的票房新奇迹。
尹鸿:国产电影的危机与转机
尹鸿:国产电影的危机与转机2013年03月18日10:48 中国文化报我有话说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2012年,在全球电影格局中,欧美各国市场有增有减、喜忧参半,全球票房平均增长7%,而中国电影市场上票房规模和观众人次连续10年保持着全球罕见的亢奋,以30%以上的增长速度,超过170亿人民币的票房总量(27亿美金)超过日本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票房总量相当于北美市场108.35亿美元票房收入约四分之一,占全球340亿美元总票房的6%。
这一答卷的交出,一方面是国内不断扩大的城市人口基数带来的得天独厚的消费优势,一方面则是高速扩展的影院建设和不断升温的市场培育对观众观影潜力的持续释放。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好莱坞进口电影配额的增加,对国产电影竞争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无论是国产影片在进口影片冲击下市场份额连续下滑,或是国产电影明显下降,似乎都在显示出中国电影产业出现了市场需求的提升与有竞争力的本土产品供给不足的反差。
国产电影年产量700多部,位于世界前列,但其中相当部分影片都是在各种资助性、赞助性、政策性、流动性资金推动下生产的诉求多元的影片,这部分影片对电影市场贡献很小,但是对电影市场格局却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例如造成档期的拥挤、电影生产要素价格的竞争等等。
过去一年上映国产影片共315部,不到电影生产总量一半。
其中21部过亿票房影片的票房占国产影片总票房65%,票房排行前50位的国产影片占国产电影总票房80%以上,真正对市场产生贡献的国产影片不足百部,有较强竞争力的影片不足50部。
电影制作数量的庞大与电影市场竞争力之间存在明显鸿沟。
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对好莱坞电影的依赖明显高于亚洲近邻日本和韩国。
在几乎没有市场保护的背景下,亚洲的日本、韩国近年来都保持了国产电影的市场优势。
日本票房前10位中只有2部美国电影;韩国本土影片份额占总票房60%,前10位中仅有3部好莱坞电影。
国产影片竞争力不足主要体现为:继续停留在古装武打类型的商业娱乐大制作电影缺乏艺术创新和技术突破;除了喜剧片和惊悚恐怖片之外,科幻片、幻想片、战争片、史诗片、灾难片、谍战动作片、警匪片、青春片、“高概念”动画影片等重量级类型产品严重匮乏;不仅3D、巨幕等高新技术格式影片数量少、质量低,即便2D影片的整体制作水平、工艺水平都与国际水准有明显差距;中小成本影片对人性、社会、现实、历史的揭示深度、反省深度、表达深度严重不足,导致艺术电影在国际电影舞台上缺乏亮点。
国产电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国产电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国产电影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在过去的几年里,国产电影在票房收入和口碑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电影在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然而,国产电影行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国产电影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首先,国产电影在票房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年票房收入呈持续增长趋势,迅速跃居世界第二位。
这一趋势主要得益于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中产阶级消费能力的提升,推动了观影需求的快速增长。
同时,国产电影在质量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一些高品质电影作品不仅在国内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还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认可。
然而,国产电影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商业化倾向过重,追逐票房成为许多电影制作方的首要目标。
这种现象导致了电影内容的千篇一律和缺乏创新,乏味的商业大片居多,缺少独特的艺术个性。
其次,电影市场的垄断程度较高,少数知名电影公司站在舞台中央,其他制作方很难获得资源和市场竞争的机会。
此外,影院建设不平衡也是制约国产电影发展的因素之一。
尽管国产电影行业面临一些挑战,但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积极的变化。
首先,越来越多的优秀导演和演员涌现,为国产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他们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优秀的表演能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声誉。
其次,电影制片方开始意识到创意和故事的重要性,积极寻求与国际电影制作公司合作,引进国外优秀电影资源,并加强自身的制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这种国际合作有助于提高国产电影的质量和竞争力。
未来,国产电影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互联网的发展将为电影行业带来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和观影方式。
网络平台的崛起为电影制片方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和资金来源,同时也使得更多的观众可以在线观影。
其次,国产电影应注重创新,追求更高的艺术追求,摆脱单一的商业化制约,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上半年电影产业透视:国产电影遭遇阵痛
上半年电影产业透视:国产电影遭遇阵痛
佚名
【期刊名称】《声屏世界》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2012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在继续壮大.但国产片所占份额却在明显萎缩。
业内人士透露,上半年上映的80余部国产影片中,除了5%左右基本保本以外.其他影片全部亏损,没有一部实现盈利。
影片质量不高导致的必看性缺乏,是造成国产片市场占有率下滑的主要原因。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建议。
影院排片比例的失衡不能再单纯依赖市场自身来协调.
【总页数】1页(P67-6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92
【相关文献】
1.韩国国产电影繁荣对振兴中国电影产业的启示 [J], 杨扬
2.《长城》《摆渡人》等国产电影遭遇大量差评 [J],
3.现实之困与理想之殇——当下国产电影的审美力透视 [J], 刘志
4.电影产业投资效率分析——基于近年来50部国产电影 [J], 李文玉
5.2017上半年票房收入272亿,中国电影提前进入阵痛期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十年中国本土商业类型电影主打流变透视
新十年中国本土商业类型电影主打流变透视
虞吉;张陈月
【期刊名称】《艺术百家》
【年(卷),期】2017(0)6
【摘要】新世纪新十年以来,中国电影产品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首先,《失恋三十三天》《桃姐》《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等中小成本电影集中出现,形成“现象电影”现象;其次,神怪大片取代占据银幕十年之久的古装大片;再次,以《心花怒放》《煎饼侠》《港囧》《夏洛特烦恼》等为代表的疯癫喜剧院线大卖票房飘红.而2017暑期档,以《战狼2》代表的特战英雄电影又呈现“高爆效应”.这四大类影片成为新世纪新十年中国商业类型电影的主导和显面,但在现象的背后却深隐着创作生产、市场和观众纠缠互动的动力学缘由.
【总页数】7页(P19-25)
【作者】虞吉;张陈月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400715;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4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
【相关文献】
1.中国本土电影类型化探索 [J], 吴倩
2.新十年营销传播趋势前瞻——“新十年,新势力”中国广告主峰会暨第三届金远
奖颁奖盛典主论坛侧记 [J], 徐圣慧
3.生长于中国本土的“后现代”类型电影——影片《疯狂的石头》解读 [J], 姜艳
4.新十年,新势力——新十年营销传播趋势前瞻——“新十年,新势力”中国广告主峰会暨第三届金远奖颁奖盛典主论坛侧记 [J], 徐圣慧
5.新十年营销传播趋势前瞻——“新十年,新势力”中国广告主峰会暨第三届金远奖颁奖盛典主论坛侧记 [J], 徐圣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国产喜剧电影崛起的原因及存在问题
浅析国产喜剧电影崛起的原因及存在问题【摘要】国产喜剧电影近年来备受观众喜爱,其受欢迎程度不断攀升。
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优秀导演和剧本的崛起,使得影片质量大幅提升;市场需求的增长也为国产喜剧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明星效应的推动也让更多人关注这一类型的电影。
国产喜剧电影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创作水平不稳定、缺乏创新等。
未来,国产喜剧电影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只要行业能够持续注重创新和提升质量,相信会有更多优秀作品涌现,进一步赢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
【关键词】国产喜剧电影、崛起、原因、优秀导演、剧本、市场需求、明星效应、存在问题、发展前景1. 引言1.1 国产喜剧电影的受欢迎程度国产喜剧电影近年来在国内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票房成绩,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不论是贺岁档还是暑期档,国产喜剧电影都能够吸引大量观众前往影院观看,成为电影市场的一大亮点。
观众对国产喜剧电影的喜爱程度不仅体现在票房上,还体现在口碑和社交媒体上的讨论热度。
许多国产喜剧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还在口碑上获得了一致好评,成为广大观众追捧的对象。
国产喜剧电影之所以能够获得如此受欢迎的程度,主要是由于其幽默风趣的剧情设定、精彩的演员表演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巧妙触及。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可以享受到笑点频出的乐趣,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对生活的思考和启发。
国产喜剧电影在吸引观众的同时也能够给他们带来愉悦和放松,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正文2.1 国产喜剧电影崛起的原因1. 制片成本较低:相比于动作片或科幻片,喜剧片的拍摄成本通常较低,这使得制作团队更容易获得投资并顺利完成电影。
越来越多的制片方选择拍摄喜剧片。
2. 笑点易懂跨文化:喜剧是一种边界模糊的电影类型,笑点更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
而且许多笑点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障碍,使得国产喜剧片更具吸引力。
4. 创新与尝试:越来越多的导演和编剧开始尝试新颖的创意,探索不同类型和题材的喜剧片。
这种创新精神带动了国产喜剧电影的崛起。
中国式大片困局
中国式大片困局
佚名
【期刊名称】《文化产业导刊》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很多人都会把2003年张艺谋的《英雄》誉为“中国电影的分水岭”。
此前,中国电影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低潮,在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下,国产电影票房急速萎缩。
除去冯小刚的贺岁片,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卖座电影。
【总页数】1页(PI0001-I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2
【相关文献】
1.大片之殇——国产电影深陷“大片”困局 [J], 毛星懿;蒲晓磊
2.中国式超级英雄大片《战狼2》的成功启示录 [J], 胡辉;
3.后中国式大片时代的反思 [J], 张夏凡
4.后中国式大片时代的反思 [J], 张夏凡;
5.“中国式”大片为何与奥斯卡无缘——从《满城尽带黄金甲》说中国大片 [J], 李婧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产电影沉思录--繁荣下的危机
国产电影沉思录--繁荣下的危机
葛胜男;张如成
【期刊名称】《今传媒(学术版)》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中国电影自进入新千年以来就呈现出一种全新的电影格局:主旋律电影、商业电影、艺术电影突破了原有的界限,尤其是艺术电影和主旋律电影被商业元素所渗透,创作者期望在个性表达、市场利益、主流价值传达与观众认可多方面达到平衡。
本文通过梳理新世纪以后的褪旧变新的中国电影,分析其创作规律、摸索其经验,畅想其未来,以期对中国电影发展有所裨益。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葛胜男;张如成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江苏徐州 221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
【相关文献】
1.实极与虚极:全球金融危机下的经济伦理沉思 [J], 李宝玉
2.网络舆情危机应对及舆论引导启示录——评《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传播及舆论引导研究》 [J], 王烨文
3.东瀛沉思录(下) [J], 武心波
4.出国培训沉思录(下) [J], 梁伯枢
5.永辉超市收入繁荣下的财务危机 [J], 王吕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影新调查:国产大片十年沉思录繁华背后的危机新调查:国产大片十年沉思录繁华背后的危机来源:新浪娱乐作者:木雕阐释【前言】10年前,中国电影市场“生,或者死”不断被人们重复疑问,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并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一个现实困境。
随着国产大片时代的到来(请参考《新调查:国产大片十年变迁录》),市场问题得到大大的缓解,但一批新的问题又随之产生,看似繁华的国产大片背后危机四伏:热钱与资本疯狂涌入导致双胞胎多胞胎产生;明星遭遇疯抢片酬飞涨;产业机制不成熟;好莱坞大制作接踵而至;类型化完善……面对诸多问题,国产大片能否遏制与解决?愿我们的思考与探讨能抛砖引玉,给予华语电影更多建议:危机1工业:没有成熟的产业机制和市场支持药总是有副作用的。
当中国电影市场决定把制造大片做为其中一副猛药时,其实就已经落下了病根。
2000年美国《时代》评选世界10大影片,华人导演占4部,《卧虎藏龙》更是刮起了东方旋风,这些让全球华人影迷欢腾的背后,实际是好莱坞以一种“世界电影”的形象为自己进入中国市场做了文化包装。
美国在递给中国进入WTO通行证的同时,好莱坞也打算真正推开中国电影市场的大门。
《英雄》之前,中国电影无论产量还是效益,都基本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既谈不上技术进步也谈不上产业升级。
好莱坞盯着中国这块肥肉不是一两年了。
纵观全球,好莱坞垄断已经不在话下,除了我们的邻居印度、日本,其本土电影在市场份额中占据多数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是先后沦陷。
这些年,法国、日本、韩国等国都采取了程度不同的措施来限制美国电影的自由输入,为了保护本国影视业,增加文化预算达、对本国电影进行补贴、要求电视台大量使用本国节目、严格控制海外影片的进口数量……中国大片初期,《英雄》、《十面埋伏》、《2046》、《天下无贼》、《功夫》……貌似一片热闹,细看之下,除了一年几部有卖相的电影,其余大多数在市场上站不稳脚跟,与好莱坞相比,其劣势不仅仅体现为资金缺乏、设备陈旧、人才短缺,最重要的是中国电影根本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机制,也缺乏成熟的市场支持,更缺乏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保证。
没有,怎么办呢?限制进口影片配额、限制外资院线建立、限制外资控股、严格电影审查制度、规定国产电影发行放映时间、甚至采取不同的税收制度等等,将好莱坞威胁降到最小的限度……中国政府在市场开发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一样会采用对外限制对内扶持、内外有别的行政策略保护民族电影。
而从产业链角度来说,扶持中小成本影片的健康发展也是必然的。
保护夜并不是终极目的。
新画面、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光线传媒……万达、中影星美、南方新干线……越来越多优秀电影产业加速发展,中国电影业正在尽快完成自身的产业化改造,尽快成为现代文化产业。
政府的保护和扶持只能是一种手段(国家保护也需要在盗版、下载领域更为努力),随着好莱坞欧美大制作接踵而至,国产大片若要做到抗衡,未来还需要完善工业机制、需要电影人的自身不断努力和探索。
危机2质量:中国观众差点就失去了信心政策体制上有保护,但看到张艺谋张伟平成功而急于求成的电影人大把,中国电影想要走向强盛之路,甚至与好莱坞开战无疑需要巨大勇气,无论积极尝试还是奋勇冲杀,其机遇和风险都等量并存,追求盛宴的时期,中国的大片票房的暂时成功,内容质量却遭到的强烈批评,这些勇往直前的电影人和幕后推手为中国电影的前进付出惨烈的代价。
不变的古代贵族斗争,不变的江湖儿女,不变的大场面展示,不变的缺乏层次的假特效,不变的恶搞……“中国老百姓什么电影都喜欢。
”这是中影集团营销分公司的总经理蒋德富的经验之谈。
其实他言外之意,市场上的电影,第一周票房靠强大的宣传忽悠,第二周以后开始靠积累的口碑。
而好口碑只有华山一条道:质量。
就算忽悠和口碑都是虚幻的,但这些动辄上亿的票房,却绝对实在。
国产大片虽然能够带动市场消费,扩大市场规模,完善产业体系,但这些当市场大热,就会有一大批翻新的作品涌入。
这个现象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和好莱坞都曾出现,如今,随着内地票房跨越百亿,该情况也在内地重演,而且非一般的热烈。
今年春节大战多部新片中,几乎全部翻拍自当年经典电影、电视剧集,或者有迹可循。
《我知女人心》改编自好莱坞经典影片《男人百分百》;《将爱》为12年前热门青春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同名电影版;《青蜂侠》则是当年李小龙经典剧集的又一次重拍……——《新少林寺》前面有经典《少林寺》;《武林外传》原班电视剧人马上阵重铸的电影版……翻拍有增无减,不乏同一题材的双胞胎,而且阵容鼎盛,都以各种不同的创新在“旧瓶装新酒”,如徐克的《龙门飞甲》便源自胡金铨的《龙门客栈》,所不同的是,开始为武侠片引入3D效果……因为缺乏创造力,缺少好剧本,很多中小电影公司经常处于“无米下锅”的状态,最后只能制造出内容粗糙、堆砌明星的产品,完成之后往往依靠大规模的宣传来“赢得市场”,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中小电影公司很难成为千万级别票房的中间力量,更别妄想去玩玩大片了。
虽说翻拍并非罪过,滥拍、拍烂才是错。
中国电影市场化属于初步阶段,增加原创性、解决翻拍风是其中一项当务之急,而这向来是大片应该承担之重任。
危机5人才:片酬暴涨幕前幕后缺人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表演人才的青黄不接,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危机之一。
张艺谋作为国内头牌大导演,首当其冲的举起了捧新人这面大旗。
一众“谋女郎”早已成为娱乐圈中不可或缺的佼佼者,是明星产业的示范榜样,然而还远远不够。
春节时候,刘德华、巩俐二人还要大银幕前谈谈恋爱,去年贺岁档,葛优一人更是在银幕前三片乱串,古装的、民国的、现代的……这些不得不说这是华语电影市场的悲哀,“在一定程度上,中国电影表演队伍迈进“老龄”社会。
50岁以上的挑大梁,40多岁的扮演青年,30多岁的谈情说爱,20多岁的演个边边角角。
演员和他们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年龄差普遍在10岁以上”(新华网)。
“廿年看遍德华朝伟,十载爱煞子怡赵薇”,这就是现实的娱乐圈,一个从上世纪90年代明星制兴起、成就一代“大腕”、2000年后少有新鲜血液冒出的行业;也因为长江后浪推不动前浪,造就了整个华语娱乐圈的现状和尴尬。
中国电影年度表演分析报告称,老腕发力,新人无力,造星有力,创新乏力,这是中国电影在过去一年中表演队伍的写照。
这份报告指出,目前30岁以下的演员数量不小,真正有发展潜力的却寥寥无几。
在未来中国电影的产业规模扩大到300亿元票房的时候,中国电影在表演方面将陷入无人挑大梁的尴尬境地。
目前,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种畸形的繁荣,每年有五百部电影在拍,演员、导演等等一时间物以稀为贵,身价倍增,甄子丹、梁朝伟片酬狂涨至3000万,刘德华古天乐等等都大幅度上涨……而且档期有限,投资方出的起价钱,还未必能签下。
片酬上涨,制作费减低,无形中也增加了投资方的风险,国产大片屡屡遭受质量质疑,与此不无关系。
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称,“目前我知道的明星们的档期已经排满了,这证明2011年他们有很多电影拍,但我并不认为会有更多好的影片产生,急功近利的现象会在2011~2012年明显爆发。
”缺“新”不仅是我们看得见的台前,还有整个幕后。
正如星美老总覃宏所说:“娱乐产业,特别是电影产业,这几年都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在这个的过程中很多人才都跟不上,缺新是全行业面临的问题。
”对此也有电影公司老板表示,2011年会给一些年轻导演操刀重大题材的机会,虽然存在风险,但是要想以后能有新的内容产出,还是需要培养一些新生力量。
危机6热钱:浮躁与急功近利的气氛近一年时间,新影联副总经理高军成了资本界纷纷“朝圣”的对象,他投资电影甚少亏损的佳绩吸引着至少四路电影资本同时与他频频联络:即将完成募资的汇利基金想让高军成为管理人,把控投资项目;国内首只人民币影视基金—壹股权基金则准备跟投高军即将投资的所有项目;此外,由一个身份神秘的美籍华人牵头、数额较大的电影基金也想让高军加盟;而一家大型国企则想并购高军掌舵的盛世华锐等一系列公司,然后将其打包上市(数字商业时代:资本狂潮下的电影乱象)。
2010年上映的电影中80%都在亏钱。
十投九亏的现象令高军等资深业内人士颇为担心:热钱带来的泡沫坏了行业规律的同时,一些不专业的业内人士更是伤了投资人的信心,这可能影响电影行业的后续发展。
举一个典型案例:几年前台湾鸿海集团创始人郭台铭想重振台湾电影,斥巨资投资了影片《白银帝国》,结果惨败,对于独具慧眼又打着精明算盘的郭台铭而言,投资电影远比做生意复杂,有很多不可控的人为因素。
原本想投资100部台湾电影的郭台铭暂且搁置了他的投资计划。
“热钱”在电影行业吃了不少亏,同时也给电影行业带来很多泡沫。
有一次,一家老牌电影公司和一个演员谈好片酬170万,这已经是不低的价格了,但是最终被一个外行投资者的以300万的价格抢走了。
这已经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准备筹拍新剧的导演宁浩正在建班子,他惊讶地发现一个副导演的薪水已经是一两年前的一倍了,几乎所有的人力成本都翻倍了。
中国电影票房一路高涨,终于突破百亿大关,电影就更成了一块香饽饽,不仅引来各路资金的瞩目追捧,同时,也使影视界开始弥漫着一种浮躁与急功近利的气氛。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会长杨步亭说:“目前中国电影的投资都是急功近利的短线投资,几个月就搞一部电影,比电视剧都快,这很难出精品。
当年的样板戏还十年磨一剑呢!”身处电影行业的人都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资本带来的灼热感。
热钱只认档期,不进行合理性分析便一头扎进去,结果大家挤得头破血流。
最后:中国大片危机不止这几个,除了上述人才、热钱、题材、好莱坞冲击等问题,编剧问题、盗版问题、分级问题、类型化问题……也都威胁着中国大片生存、中国电影的健全发展。
“中国式”大片的境遇,呈现了华语电影在融入全球化电影市场时必然经历的困境,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中国式大片的“救市”意义,从很大程度上而言,正是这批打着张艺谋、冯小刚烙印的大片,让更多观众们重新拾回了走进电影院的兴趣。
但历经这一阶段后,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中国电影需要更完善的电影工业体制,更强大的制作,更好的质量……才能真正的走向世界,并与全球电影“一决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