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发展战略)中国电影发展状态

合集下载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摘要:我国的电影产业发展迅速,坐享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声誉,但是因为我国电影市场发展的不成熟与不完善,存在影片成本投入畸形、产业链垂直垄断、融资渠道有限、票房泡沫、资本炒作等问题。

通过借鉴美国好莱坞和印度宝莱坞电影产业发展的一些成功经验,提出了基于我国国情的电影产业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国电影产业;存在问题;发展对策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现状(一)我国电影市场全球增长最快根据广电总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我国电影市场票房从2002年的不到1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457亿元,观影人次从2002年的不足7000万上涨到2016年的超过13亿人次,电影银幕数量从2002年的1845块增加到2017年的4.1万块,银幕数量已经超过美??成为世界第一,已连续数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有专家预测在2020年代我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

例如《摔跤吧!爸爸》的北美票房收入为1200万美金,约合8100万人民币,然而在我国突破了10亿人民币的票房。

可见我国电影市场的巨大潜力。

电影市场不仅是我国高速增长的行业之一,也是全球电影产业增长最快的市场,年复合增长约46%左右。

虽然年电影票房457亿人民币的收入不到格力电器营业收入的一半,是一个小体量行业,但是目前处于空前繁荣的时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及资本。

(二)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不强在我国的电影市场上,国产片上映数量远超进口片,但是进口片的票房贡献率只稍逊于国产片。

以2016年为例,全国共上映国产电影476部,总票房约为267亿,占比约为585。

进口电影上映90部,其中分账片39部,批片51部,总票房约为190亿,占比约为42%。

虽然国产片的电影数量是进口片的5倍多。

但是票房收入并未占有优势。

单银幕产出指标体现了影院和观众之间的供求关系。

根据广电总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我国的银幕数截至目前已经有41179块,超过了美国电影协会统计的美国银幕数40759块,成为全球第一,且银幕数一直在增长中。

中国影视行业的竞争格局与战略分析

中国影视行业的竞争格局与战略分析

中国影视行业的竞争格局与战略分析一、行业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视行业得到了发展的机遇,成为文化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

根据中国电影市场研究报告(2021),2019年中国票房总收入达到642.7亿元,同比增长5.4%,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票房收入下降到2019年的37.67%。

不过,2021年上半年电影市场逐渐恢复,达到524.87亿元,同比增长0.99%。

此外,网络视频行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CNNIC报告,截至2020年6月,网民规模达到9.54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8.37亿,网络视频用户渗透率达到87.7%。

其中,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乐视等平台用户总量占据了网络视频用户总量的绝大部分。

二、竞争格局分析1.电影市场竞争格局中国的电影市场竞争格局主要由国内品牌和国外品牌组成。

其中,国内品牌包括中国电影集团、华谊兄弟、万达电影、光线传媒、小米电影、阿里影业、华文影业等;国外品牌主要包括美国派拉蒙、环球影业、华纳兄弟、迪士尼、索尼等。

国内品牌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合作内容、制作技术水平、影片品质、人才团队、营销手段等方面。

华谊兄弟凭借雄厚的资金和人才优势,在国内电影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万达电影则凭借丰富的资源、合作伙伴和银幕数量,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国外品牌主要通过引进优秀电影和技术、与中国本土品牌合作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中的地位逐渐加强。

2.网络视频行业竞争格局中国的网络视频行业竞争格局主要由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乐视、芒果TV等头部平台组成。

其中,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是三大巨头。

三大巨头之间的竞争主要围绕内容、用户、广告等方面。

在内容方面,三大巨头都在大力引进海外优质内容,同时也在自有内容的制造上不断提升。

在用户方面,三大巨头都在拓展用户群,以增加用户数量,稳固市场份额。

在广告方面,三大巨头都在不断拓展广告业务,增加广告收入。

我国电影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电影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

传媒∷M DI 5(下)5Me dia Pe rspective传媒广角摘要:电影市场是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8年以来,我国电影市场建设在电影制片、发行放映、投融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电影版权后续产品开发不足、产业竞争力有待加强、电影扶植政策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大数据在电影制片中的应用、电影产品类型的多样化、电影消费市场向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转移等都将是未来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电影市场建设现状发展趋势我国电影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文/杨丹丹朱静雯1978年以来,我国电影市场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功,国产电影无论在制作数量、质量,还是发行、放映方面都有飞跃式增长,且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及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电影市场的增长趋势还将继续。

2014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296亿元,同比增长36.15%,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影市场发展历程电影市场建设与发展的历程,同时也是我国电影事业产业化的改革史。

如制作和发行的市场主体逐步放开,电影发行制度的历次蜕变,电影投融资的逐步解禁等,这些由电影事业逐步走向产业、形成市场、解放电影市场生产力的关键过程,与电影行政管理部门的各种改革文件、相关政策相伴相生。

1.电影制片数量的激增。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电影制片厂从1978年的个增长至3年的3个,增长率为5%;故事片制作数量从年的46部增长至2013年的638部,增长率近1300%;特种影片突破零生产,2013年制作特种影片18部,面向市场的故事片和特种影片数量增长较大。

2.电影发行和放映改革。

电影发行是联结电影制作和放映的中间环节。

随着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和市场的自觉发展,中国电影发行体制发生了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的调整和变化。

1993年以前,我国电影发行工作实行“统购包销”。

1993年,在原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实施细则》后,我国电影市场开始实行自办发行。

我国电影行业概况及企业运营模式

我国电影行业概况及企业运营模式

我国电影行业概况及企业运营模式目录(一)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二)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7)(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2)(四)行业主要特点 (14)(五)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6)1、主要产品或服务及其用途 (16)2、主要产品或服务的流程图 (16)(六)主营业务模式 (21)1、院线经营模式 (21)2、分账模式 (22)3、采购模式 (23)4、销售模式 (23)5、公司的主要市场推广模式 (25)6、公司的管理模式 (26)7、公司拓展模式 (27)(一)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1、我国电影行业发展概况近年来,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支持,整个电影文化与产业环境持续改善。

作为文化娱乐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电影市场已连续多年实现电影票房的快速增长,同时,吸引了各类社会资本(国有、民营、外资)积极进军电影业,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电影业的良性快速发展。

国家广电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城市票房收入达到101.72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增长63.9%,位居全球电影票房市场的前十名。

2011年度,我国城市票房收入达到131.15亿元,同比增长28.93%。

中国电影院线制改革10年以来,城市票房以年均40%以上的速度增长,与改革之初的2002年相比,全国城市电影票房增长了将近13倍。

2012 年,我国城市票房收入达到 170.73 亿元,同比增长 30.18%。

其中,国产影片票房82.73亿元,占全国城市票房收入的48.46%。

2013 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 217.69 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收入 127.67 亿元,进口影片票房收入90.02亿元。

数据来源:广电总局、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与2007年以来相对温和的增长相比,2012年全年故事影片产量突飞猛进,达到653部,比2011年的558部增长17.03%。

2013年,全年故事片产量相对保持稳定,为638部。

我国主旋律电影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主旋律电影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主旋律电影现状及发展策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和发展,主旋律电影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主旋律电影以其传播正能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等特点,一直受到国家和观众的高度重视。

与国际上一些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作品相比,我国主旋律电影在影片质量、票房表现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对于我国主旋律电影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我们需要深刻反思并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

一、我国主旋律电影现状分析1. 优势和不足我国主旋律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一方面在国内电影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票房佳绩,另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也有了一些亮眼的表现。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主旋律电影的总体质量和影响力仍不尽如人意。

作品质量参差不齐,艺术性和表现力有待提高;在主题选择和故事叙述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单一和陈旧。

2. 市场表现和观众口碑我国主旋律电影在票房表现上与商业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与主旋律电影的受众群体相对较窄有关。

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口碑也参差不齐,一些作品在社会反响和口碑上并不理想。

3. 制作水平和人才储备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制作水平和人才储备也是当前的一大短板。

与国际上一些高水平的主旋律电影相比,我国在影视制作技术、导演编剧、演员表演等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发展策略1. 挖掘新的主题和故事题材当前,我国主旋律电影在主题和故事题材上相对单一,很多作品往往围绕典型的英雄人物或者历史题材展开。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广泛地挖掘社会生活中的丰富题材,涉及到更多人群和社会问题,以丰富和拓展主旋律电影的创作领域。

2. 提高艺术表现力和制作水准艺术性是影视作品吸引和感染观众的重要因素。

未来,我们需要在影视制作技术、导演编剧、演员表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打造更有厚重感的文化作品。

3. 增加投资和市场推广由于主旋律电影的社会性质和宣传价值,未来可以适当增加主旋律电影的制作投资,为创作提供更加充足的资金保障。

疫情常态化条件下中国电影产业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的转型与发展趋势

疫情常态化条件下中国电影产业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的转型与发展趋势

商展经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不仅严重威胁到了公共卫生安全,还对经济秩序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致使社会中的各个业态都被迫发生着转变。

在疫情常态化的条件下,保证我国电影产业能够在“夹缝”中生存,成为电影从业者所面临的共同课题。

而文化产业与其他生产成本较高的产业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属性,因而,在经济下行时期,更有可能获得“逆风翻盘”的机会。

经济学里出名的“口红效应”,就是指在经济大萧条时代,单价越便宜、性价比越高的产品销量会更好。

疫情常态化下,中国电影行业的制作、发行和消费环节正在加速转型,在这种发展规律的支撑下,研究疫情常态化条件下中国电影产业的转型与发展趋势,更有利于根植于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找到中国电影产业未来的发展之路。

1 国内外研究现状陈旭光(2020)在《走出疫情的中国电影:回顾与凝望》中,复盘了2019年中国电影取得的美学成就,随即梳理了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中国电影产业会面临的几种困难[1],这为本文的观点产生了启蒙,激发笔者结合写到的几大困境,进行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转型与发展趋势的相关思考。

郑璐和邢祥(2020)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的发展路向》中提出,中国电影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在疫情常态化下深耕细作、把握时代的脉搏,以探索最优化的资源配置结构、最均衡化的市场格局和最健康化的影视行业生态环境[2]。

张春(2020)在《后疫情时代:国产电影发展趋势》中,对中国电影市场在疫情下的相关表征和其产业链上各个主体的相关表现进行了分析,期望对其他国家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参照[3]。

Brzeski在《Chinese Comedy ‘Lost in Russia’ to Debut Online for Free After Coronavirus Cancellations》中对欢喜传媒为了应对疫情,将春节档大片《囧妈》放弃院线发行,与“其他新电影和网剧”打包以6.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卖给字节跳动(今日头条、西瓜传媒母公司),由其旗下视频平台从大年初一起免费播出举措背后的商业逻辑进行了分析[4]。

中国电影发展状况

中国电影发展状况
一:中国电影院线制如何诞生 1993年之前的中国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是“计划”色彩无比鲜明的统购统销(新中国成立后照搬的前苏联模式,计划经济的印记非常清晰)。全国16家电影制片厂生产的影片都由中影公司独家垄断发行,但中影公司独家垄断发行,统购包销。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无论每部影片的制作成本是多少,中影收购价都保持一致(在八九十年代,收购价逐渐由七八十万上涨到最高峰的120万)。然后中影将购入的影片按照一定的“收入留成”比例交由各地省一级电影公司安排放映,无论影片票房好坏,是赚是赔,遵循“多退少不补”的原则,都跟制片厂没有关系——尽管那个票价只是三五毛钱的年代也产生过《少林寺》、《神秘的大佛》、《周恩来》等多部票房过亿的电影。 1993年,中影公司的独家经营权被中央中止,制片厂可以直接和代表了全国影院的各省级电影公司接触,但各省级电影公司的国营经营思路在地方上依然独家垄断着播映权,其利益分配体制也依然畸形,并且,在作为社会主要文娱形式的中国电影业受到电视、盗版音像等“新形式”的极大冲击而日趋萎靡的前提下,各地国营影院普遍偷漏瞒报票房收入的“行业行为”更促成了恶性循环。甚至到21世纪时,中国电影市场市场彻底跌入谷底,甚至几乎已经萎缩到了崩溃的边缘,票房总额从80年代末的约30亿下跌到了2001年的不足9亿元。中央在2002年明确规定了院线制改革,启动院线制改革,是当时中国电影业触底反弹的根本动力。 2002年院线制改革,就是在原有的各省级市级电影公司的基础之上,创办了旨在打破地域垄断的市场化运作的电影放映院线。电影院线是以若干家影院为依托,以资本和供片为纽带,由一个电影发行主体和若干电影院组合形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放映机制。中国现有的所有影院,都必须加盟某一院线才能获得放映资格,而片方需要直接与院线洽谈票房分成。多条跨省院线的陆续建立,逐渐让门可罗雀的旧式礼堂型单厅影院恢复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阶段1.萌芽和尝试阶段(1896年至1931年)中国电影事业,是从输入和放映西方电影起步的。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也就是电影在世界上正式诞生的第二年,随着帝国主义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的侵略,西方电影也输入了中国。

这年的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揭开了中国电影放映的序幕。

此后几年,放映西方影片,从上海到北京,逐渐遍及大江南北,深入内地。

这种情况,尽管是帝国主义商品输出和文化侵略的产物,但毕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种新的娱乐形式,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摄制“中国影片”的愿望。

1905年秋天,北京琉璃厂丰泰照相馆,试拍了中国第一部影片。

影片拍摄的是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

影片虽然只是几个片断。

长度只有三本,但当年60岁的谭鑫培,以其精湛的表演和饰演黄忠的英雄气概,使影片的试拍获得了成功。

1913年,郑正秋和张石川编导了影片《难夫难妻》。

此片虽为短故事片,却是我国拍摄故事影片的开端。

从影片内容来说,也接触了社会现实生活,通过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表现了一定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民族意识。

此后,张石川又导演了影片《黑籍冤魂》,通过一个封建大家庭因吸食鸦片而家破人亡的悲剧,反映了当时鸦片流毒的灾难。

这时,中国也拍摄了一些新闻短片,较有意义的是反映辛亥革命的《武汉战争》和二次革命的《上海战争》。

有声电影产生以后,很快传到了中国。

1930年明星影片公司试制了中国第一部蜡盘发音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

转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摄制了故事影片《雨过天晴》,天一公司摄制了故事影片《《歌场春色》等,片上发音的试制获得了成功。

尽管在这些影片的摄制中,借助了法国、美国和日本的技术力量和技术设备,但毕竟宣告了中国有声影片的诞生。

2.进步电影的艰难成长阶段(1931年至1949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存在着两种文化,也存在着两种电影。

随着中国电影的诞生,一方面文艺上的“鸳鸯蝴蝶派”便渗入电影界,拍摄了大量低级、庸俗的影片;一些公司,还掀起了竞拍不伦不类古装片的风潮;武侠神怪片也大肆泛滥。

我国电影业的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电影业的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电影业的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产业也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行业。

中国电影产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对全球电影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影响中国电影业的主要因素以及当前电影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影响我国电影业的主要因素1.政策因素政策因素是影响国内电影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89年制定的《电影条例》和2004年制定的《电影产业促进法》都对电影行业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和政策支持。

近年来,政策发生了不断变化和调整,增加了对电影行业的投资和税收优惠等措施,这些都为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政策支持。

2.文化因素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各种文化因素对电影市场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中国电影行业在内容和艺术上有其自身特色,具有强烈的文化传承的意愿,在文化与电影结合中寻求突破。

3.科技因素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影制作技术越加成熟,影响力也随之提高。

目前,3D、4D等技术已经成为电影制作的主流模式。

而且电影拍摄和制作的工具、设备也不断更新和升级,为电影制作打开了广阔的空间。

4.市场因素市场规模和消费者需求是影响电影市场的重要因素。

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中国影市也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不断增加电影放映的场次和播放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在票房方面,除了科技因素的作用外,优质电影的制作和大众口碑的宣传都能够推动市场的规模扩大。

二、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1. 规模扩大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截至2020年底,年度电影票房达到236亿人民币,增速约7%;观影人次约为5.01亿人次,增速约6%。

此外,电影院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截至2020年底,我国电影院数量达到1.6万家以上,是世界上电影院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2.内容丰富随着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电影的题材越来越多样化。

大量的电影作品涉及到文学、历史、文物等多个领域,同时也向国外优秀电影借鉴和吸收优点。

近几年中国网络电影发展

近几年中国网络电影发展

52021在中国电影工业美学的全方位发展之下,在媒介融合的技术驱动之中,在网络电影产业“减量提质”的命题之前,中国网络电影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网络电影与院线电影交融之路如何发展,中国网络电影类型建构和叙事美学如何另辟蹊径,带着这些困惑和问题尝试对近年中国网络电影进行复盘思考,从市场发展、类型建构、叙事表达、问题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中国网络电影而言,2020年确实是“最坏的时代”和“最好的时代”。

2014年爱奇艺主办“网络大电影成就梦想”高峰论坛上首次提出“网络大电影”的称谓概念。

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全面实行,为中国网络电影健康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2019年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举办,“网络大电影”正式摘“帽”,将“网络电影”作为通过互联网发行的电影统一称谓确定下来。

2020年上半年有25部国产网络电影超过千万票房,其中《奇门遁甲》分账票房超过5300万,《双鱼陨石》在豆瓣获得超过7分的高分,一系列“既叫座也叫好”的网络电影让人眼前一亮。

至此,中国网络电影历经“初创”“发展”“转型”几大阶段后,开启了网络电影新浪潮的大幕。

然而,这也是最为艰难的时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传统院线电影的生产、制作、放映被迫按下“暂停键”,在无形中给网络电影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促进其发展。

然而当疫情退却,国产网络电影再次遭遇院线电影,尤其是像《刺杀小说家》《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等国产大片接踵而至,网络电影的关注度必然受到影响。

此外,近年美国流媒体平台集体发力,Netflix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流媒体娱乐服务公司,迪士尼收购了HULU后,形成了旗下包含Disney+、HULU、ESPN的流媒体传播阵列,华纳传媒在原有HBO 品牌渠道的基础上,推出全新HBO MAX在线视频平台,NBC环球、苹果TV推出旗下的全新流媒体平台,纷纷在“空间维度”和“内容维度”拓展全球市场,因此中国网络电影出现了双重挑战。

中国电影数字化发展战略

中国电影数字化发展战略

中国电影数字化发展战略中国电影数字化发展战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电影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发展机遇。

作为一个传统的文化产业,中国电影业在数字化时代中如何迎接挑战、把握机遇,进一步推动行业的蓬勃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制作、传播、观影体验、文化传承等方面探讨中国电影数字化发展战略。

一、加强电影产业数字化制作电影数字化制作是电影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

在数字化制作方面,中国电影行业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和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要加强数字化制作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制作工艺和质量。

其次,要提高数字化制作的效率和成本控制水平,降低制作成本,提高电影产业的盈利能力。

同时,要积极推动数字化制作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电影工业化和集约化发展。

二、推动电影数字化传播电影数字化传播是实现电影产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电影的传播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

在数字化传播方面,中国电影业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市场化运作能力和全球化影响力。

要积极开发利用数字化平台,如网络、移动设备等,拓宽电影的传播渠道和受众群体。

同时,要加强电影营销和推广工作,提高电影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还需积极探索国际合作和跨界融合,提高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提升观影体验和服务质量电影观影体验是电影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环节。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电影观影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也带来了更高的观影体验要求。

在提升观影体验方面,中国电影业需要加大影院设施的改造和升级,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观影环境。

同时,要加强电影票务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售票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还要加强观众教育和培训,提高观众的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提升观影体验的质量和深度。

四、倡导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电影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关注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问题。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产业要积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1超新星创新中国网课

2021超新星创新中国网课

创新问题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罗马俱乐部所出的报告《增长的极限》认为,全球系统中的五个因子是按照不同的方式发展的,其中人口、经济的发展是()。

A、算术方式发展,属于无限制的系统B、算术方式发展,属于有限制的系统C、指数方式发展,属于无限制的系统D、指数方式发展,属于有限制的系统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多选题】当今世界经济正经历着瓶颈期,下列哪些是目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A、经济增长趋缓B、资源、环境压力上升C、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高龄化、少子化严重D、高福利国家财政不堪负担,政府面临破产我的答案:ABCD得分:25.0分3【判断题】二战后不同国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在6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的是欧洲。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美国未来学家西蒙在《最后的资源》中表达了对资源紧缺的担忧。

()我的答案:×中国的创新发展轨迹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现在世界第二大科技实力国,得益于三个内在机制,下面不属于这三个内在机制的是()。

A、资源储备机制B、引进创新机制C、集成创新机制D、自主创新机制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2【单选题】郭永怀是我国中科院院士,他所从事的研究方向是()。

A、中微子物理B、纳米科技C、两弹一星D、载人航天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判断题】最早提出“落后就要挨打”的是斯大林,他所说的落后指的是综合国力的落后。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科教兴国战略是在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来的。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创新对中国发展的重要作用已完成本次成绩:1001【单选题】我国劳动力目前出现了减少的趋势,导致的后果不包括()。

A、劳动力成本增加B、低端制造业转移到其它国家C、高端产业回到本国发展D、制造业利润增加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单选题】在“跟随时代”,中国对待外来技术的策略不包括()。

新冠疫情下中国电影财务绩效分析研究

新冠疫情下中国电影财务绩效分析研究

新冠疫情下中国电影财务绩效分析研究【摘要】:由于2020年春节前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电影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公司经营也受到显著影响。

随着疫情常态化形式的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也开始慢慢恢复。

本文选取中国电影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疫情前后的财务报表数据为依据计算相关财务指标,通过详细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发现新冠疫情带给公司的影响,提供企业更好的适应疫情常态化的外部环境的理论启示和战略参考,助力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冠疫情;财务绩效;中国电影一、我国电影业发展现状(一)行业背景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影院停业180天,虽然短期内电影行业受到巨大冲击,但是总体上中国电影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2021年国家电影局公布的数据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72.58亿元,相比2020年增长迅速。

近年来我国电影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2021年国产片票房占全国票房总额的84.49%。

2021年中国电影票房榜的前十名中,国产片有8部。

2021年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影院不得营业,低风险地区影院不得超过75%的上座率限制。

随着疫情局部爆发,最多时全国约三分之一影院停业,部分影片拍摄及上映计划也需要调整,作为全年最重要的档期之一的暑期档受到较为严重影响。

但受春节档、五一档、国庆档的拉动,2月、5月票房创下近五年新高,10月票房为历史第二,整体而言中国电影市场稳中向好发展,也为疫情过后中国电影业的稳健发展坚定了信心。

2020年国家电影局发布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阐明了把我国建设成文化强国,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龙头,将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积极发挥引领作用。

因此中国电影仍处在黄金发展期,电影强国建设征程已经开启。

(二)公司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的战略部署,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主管部门批准,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作为发起人联合7家单位2010年共同设立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电影行业调研报告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观众偏好分析

电影行业调研报告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观众偏好分析

电影行业调研报告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观众偏好分析电影行业调研报告——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观众偏好分析一、引言电影行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娱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电影市场不断壮大,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下,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本文旨在通过调研,分析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和观众偏好,为电影行业提供科学和实用的建议。

二、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趋势根据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市场规模,可以看出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截至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总收入达到了642.8亿元,同比增长0.3%。

2.优质电影逐渐占据主流过去,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大多被好莱坞大片垄断。

但随着中国电影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优秀电影作品的不断出现,优质电影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2018年,中国电影《流浪地球》上映后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为中国电影产业注入了新动力。

3.院线经济持续升级院线经济是指电影院与片方、发行方、品牌商等多方合作,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健康发展。

随着院线建设的不断完善,中国影院数量逐年增长,高品质的数字影院不断涌现,引入了更多的观众。

4.新型电影发展迅猛在线视频等新型电影的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中国电影市场。

通过优质内容的推荐和在线付费方式的创新,线上电影观看方式将逐渐成为观众的主要选择。

三、中国电影观众偏好分析1.消费群体分析当前,中国电影市场主要消费观众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青少年和年轻人:这些人是电影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他们注重视听体验和情感交流。

(2)中年人和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更关注电影的内涵和文艺价值。

(3)儿童及其家长:儿童及其家长在寻找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时注重电影的安全性和教育性。

2.电影类型偏好分析中国电影观众也有其偏好,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动作片:此类型电影在中国市场非常受欢迎,特别是好莱坞动作片。

中国数字电影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中国数字电影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中国数字电影的现状与发展战略中国数字电影的现状与发展战略文章来源:当代电影2011 年第2 期发布时间:2011-03-03 15:35:54 数字电影是现代电影发展的基本趋势。

所谓数字电影,是指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的故事片、纪录片、美术片、专题片以及体育、文艺节目和广告等,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符合技术要求的数字信号还原成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

电影由胶片向数字演进,是继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黑白电影向彩色电影发展之后的又一次根本性的巨变,是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关键环节,是电影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信息技术是电影数字化演进的根本动力。

电影数字化演进,为现代电影产业发展注入了崭新活力。

电影数字化不仅是一场单纯的技术革新,而且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涉及电影技术、工艺、设备、政策、运营、管理、发展思路、商业模式等诸多要素。

电影向全数字化演进已成为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全球数字电影发展态势当前,全球数字电影处于高速发展期。

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到发行放映,都在进行着从模拟向数字转变和过渡。

电影的制作手段、发行方式、放映形式及其管理模式也在发生转变和过渡。

传统影院的数字化改造和数字影院的建设速度愈来愈快。

数字电影在技术、设备、标准、规范、运营、管理等方面已基本成熟。

数字电影取代胶片电影,成为电影产业的核心与主流已为期不远。

从2000 年开始,全球部分国家就拥有了数字银幕,但各国数字银幕数量均在100 块以内。

2005 年7 月,国际数字电影技术委员会正式发布《数字电影系统技术规范(V1.0 )》,数字电影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005 年下半年,欧洲数字银幕从93 块增至227 块,北美数字银幕数从104 块增至332 块;2006 年全球数字银幕增幅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为253.30% 。

2008 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数字银幕增长率第一次从三位数下滑到36.33% 。

2024年中国影视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24年中国影视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24年中国影视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24年,中国影视产业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这一年,中国电影和电视剧行业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突破,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产业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2024年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趋势。

一、市场规模壮大2024年,中国影视市场规模再创新高,逐步走向全球领先地位。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影票房总额达到了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20%。

这一数字表明,中国观众对电影的热情和需求不断增长,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国内消费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与此同时,中国电视剧产量和质量也取得了显著提升。

2024年,中国电视剧总产量达到了500部以上,其中不乏大制作、高品质的剧集。

这些电视剧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还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反响,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

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2024年,中国影视产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

首先是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广泛应用。

这些新兴技术为观众带来了更加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使得影视作品更加生动、立体,吸引了更多观众的关注。

其次是人工智能(AI)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

通过AI技术,影视制作团队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素材筛选、特效制作以及后期调色等工作。

这样不仅提高了影视制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制作成本,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三、内容创作多样化及国际化2024年,中国影视产业的内容创作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一方面,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的题材更加丰富多元,涵盖了更多的社会议题和文化元素。

不仅有大制作的商业片和古装剧,还有艺术片、纪录片等多种类型的作品。

这些作品的多样性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影视产业的繁荣。

另一方面,中国的影视作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2024年,中国电影通过各种形式的国际电影节和展映活动进军国际市场,不仅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还取得了可观的票房收入。

寒冬、复苏与重构2020中国电影概览

寒冬、复苏与重构2020中国电影概览

html?spss=adap_pc&referFrom=&isFromH5Share=article.[2]FUNJI 2020年度榜单·热综、热综艺人榜:今年最火的综艺,你看了吗?[EB/OL].(2020-12-25).https:///s/lAWoLzChvlOf94M9Kxq4Aw.[3]2020网综全面碾压台综 一级卫视完不成招商预期,二级卫视综艺遭裸播[EB/OL].(2021-1-21).https:///d/511279011?channelId=3&page=1.[4]陈妙然. 台网端联动 加速国乐“破圈”[N/OL].潇湘晨报,2021-1-13.https:///s?id=1688765316045440270&wfr=spider&for=pc.[5][6]收视中国,数读|被唱衰的电视“综N 代”,究竟表现几何?[EB/OL].(2020-12-29).https:///s/gl7cXyajJcacRXV4-eVeog.[7]CSM 媒介研究.2020电视大屏收视与创新研究报告[R/OL].2021年1月,p35.[8]今日流媒体.“电视”新规(中):新“台网联动”带来什么?[EB/OL].(2020-4-7).https:///s?id=1663276710467718060&wfr=spider&for=pc.[9]广电视界.看到这份2021年综艺片单,你想说啥?[EB/OL].(2020-10-9).https:///na/423518402_99994436.[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编辑:高学敏]2020年对电影史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年度票房仅有124亿美元[1],同比下降幅度达71%,长期以来位列榜首的美国电影市场,票房收入则从2019年的114亿美元暴跌至22.8亿美元,跌幅近80%,这也是20世纪80年代初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

中国在线电影票务成长空间较大,预计2024年市场空间达到66.5亿元

中国在线电影票务成长空间较大,预计2024年市场空间达到66.5亿元

中国在线电影票务成长空间较大,预计2024年市场空间达到66.5亿元中国在线票务市场将呈稳步增长趋势。

预计到2024年,在线票务业务市场空间达到66.5亿元左右。

在线电影票务仍有较大成长空间2010年美团推出电影票团购服务,团购价格仅为一般影院价格的20%-30%,具有明显价格优势。

同时,格瓦拉推出电影购票在线选座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性。

格瓦拉推出的在线选座服务迅速被其他平台复制应用得到推广。

此后,在线电影票务平台迅速兴起,各类相关平台均参与到这一业务中来,包括:团购网站、电影社区、院线自建平台等。

2017年9月,猫眼、微影时代宣布合并。

根据光线传媒发布的公告,猫眼将进行增资扩股,而微影时代以其持有的微格时代100%股权作价39.74亿元分两次注入猫眼,第一次以微格时代估值中的37.71亿元取得猫眼27.59%股权,第二次由猫眼视情况增发;林芝利新以其持有的瑞海方圆100%股权作价8.97亿元增资猫眼,取得6.56%股权。

第一次发股完成后,微影时代、林芝利新成为猫眼新股东,微格时代及瑞海方圆成为猫眼文化的全资子公司,光线传媒持有猫眼文化的比例由30.11%变更为19.83%。

此次交易中,猫眼整体估值由90亿元上升至136.7亿元。

此外,微影时代、林芝利新及上海三快(美团)在此次交易中承诺不直接或间接从事与猫眼文化相关业务相竞争的业务。

同时,猫眼和微影时代宣布实现战略合作,将共同组建一家新公司“猫眼微影”。

猫眼将注入全部业务,包括电影和演出票务业务、行业专业服务、电影投资宣发等。

微影时代将注入电影票务、演出业务。

新公司将由王长田担任董事长,微影创始人林宁任副董事长,原猫眼CEO郑志昊任CEO。

根据新浪网报道,2017年11月,腾讯再次以10亿元增资猫眼,此次增资中猫眼估值约200亿元。

《2020-2026年中国电影院线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投资发展潜力报告》显示:2012-2017年,中国在线电影票务交易规模快速增长,2017年,中国在线电影票务交易规模达到452.90亿元,同比增长36.13%,占国内总票房收入的81.0%。

从摩登场所到产业中心——中国大陆电影院的社会功能与产业价值

从摩登场所到产业中心——中国大陆电影院的社会功能与产业价值

202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伊始,中国大陆电影院陷入集体停业状态,直至7月16日,国家电影局下发通知,部分低风险地区的电影院才重新有序开放。

长达半年的停业在对影院收入及电影市场整体环境造成严重损失的同时,也引发了电影从业者、研究者与爱好者的“影院乡愁”。

笔者尝试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梳理中国大陆电影院的发展历程,讨论电影院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的功能、承担的任务,并借此勾勒出电影文化的时代侧影。

一、“摩登”的现代化标识直到1918年,中国才拥有第一家国人独立投资经营的电影公司[1],而中国电影放映产业的发展则远早于此。

(一)诞生:从茶园到影院19世纪末,刚刚诞生在法国的电影跟随来华的外国人走进了中国人的视野。

早期的电影放映场所往往处于茶楼、戏园等地。

以上海徐园为例,当时“放映的影片是与电影机同时购买的10卷胶片,每卷只能放映1分钟,所以影片只能配合已有的游艺杂耍节目放映,以延长观赏时间。

电影第一次放映后,外洋娱乐成为徐园的一个异域特色,深受市民喜爱”[2]。

时至1903年,西班牙商人安东尼奥·雷玛斯(Antonio Ramos)从其同胞加伦·白克(Galen Bocca)手中获得了电影放映设备。

5年之后,他创建的虹口活动影戏园标志着中国的电影放映环境发生变革,就此拉开了电影院时代的序幕。

与早先的茶园相比,电影院存在明显的区别,“前者所放映的多为早期短片,品质粗糙,而后者则专映时新影片,几与世界电影的发展同步。

前者的放映环境嘈杂,而后者则变成一种文明的观赏行为”[3]。

曾有新开业的电影院在《申报》刊登广告,将自己形容为“座位宽敞,男女分隔,暑用风扇,寒装火炉,冬暖夏凉,四时咸宜”[4]的好地方。

由于环境的变化,新出现的电影院立刻成了有别于中国人传统休闲娱乐的一种“高档”去处,诞生之初便吸引了大量“摩登”人士。

与上海不同,北京早期的电影院呈现出“皇城”的另一番景象。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有外商在东长安街路北开办了北京第一家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战略)中国电影发展状态——电影基础设施支持增长前景乐观:现阶段,中国电影产业的强劲增长为未来中国电影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

于全球经济均出现衰退时,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了稳步的增长。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2005年至2008年期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由18.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8万亿美元)增加至3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4.7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9.3%。

2009年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1%。

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也随之加快。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提供的数据,中国城镇总人口由2005年的5.621亿增加至2009年的6.219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5年的43.0%增加至2009年的46.6%。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也使得中国城市家庭的消费能力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

据艺恩咨询,中国城镇家庭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从2005年的10,493元人民币(约合1568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17,900元人民币(约合2675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3%.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这些因素均将激发中国电影业的潜于市场。

同时,中国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会使人们加大于旅游文化,电影和游戏方面的支出。

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居民于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百分比由2005年的5.0%增加至2009年的8.9%。

——电影质量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加:近年来,中国电影的质量得到极大提高,且逐渐被国际市场所认可。

迄今为止,中国电影于威尼斯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和柏林电影节上均获得了奖项及提名。

而像章子怡等电影巨星也均频频出当下国际电影大片上。

中国电影凭借其广泛的题材如喜剧和动作,恐怖和科幻受到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中国电影的年产量由2005年的262部增加至2009年的456部,票房过亿元人民币的电影数量由2005年的壹部增加至2009年的12部。

——现代化电影院数量的增加:于过去几年里,中国电影播放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也均建了许多多剧场影剧院。

为了提高观众的体验效果,这些新建的电影院壹般均配备了现代化的视听放映设施。

根据艺恩咨询,中国多剧场影剧院数目已由2005年的838家增加至2009年的1,509家。

电影院和银幕的数目也分别由2005年的1,243和2,668增加至2009年的1687和4723.——电影产业的市场渗透潜力巨大:尽管增长迅速,但跟美国,日本,韩国及印度等较成熟的市场比,中国的电影业仍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也主要靠票房拉动,非院线渠道发展仍比较落后。

但我们相信这壹块产业的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电影娱乐的市场渗透也将持续增加。

——有利的监管环境:中国政府壹直均支持电影业的发展。

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制定的政策使得中国整个电影产业价值链上的参和者获益。

这些政策包括私人资本投资,电影院数字化,金融机构参和电影融资及电影的出口等。

而对电影产业实施的税收减免政策也于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电影XX公司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营业税及进口税方面的负担。

此外,政府仍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来保护版权内容,其中就包括于网络内容共享方面的政策。

除了这些政策,政府也于实现电影产业逐步开放方面壹直作不懈努力。

从2000年初的私人电影XX公司放行授权政策到增加电影出口配额,于过去20几年中,中国政府不断简化电影审查程序,这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

电影制作包含所有于电影制作有关的活动,如电影素材选取,电影融资,制作团队和演员选取,拍摄,后期制作及获取监管部门的批准。

近几年,中国国内电影制作板块变得尤为活跃。

根据艺恩咨询,从2005年到2009年期间,中国电影产量年复合增长率为14.9%。

2009年共产出近456部电影。

进入门槛低和从非电影XX公司和金融机构获取的融资不断增加使得电影制作市场出现高度分散,当下全国范围类总共拥有约300个电影制片厂。

总的来说,壹部成功的电影包含以下关键因素:优秀的电影制作团队和演员,电影剧情的市场化,获得壹家有实力的电影发行XX公司的支持。

和此同时,随着中国电影巨星频频亮相国际市场,电影制作成本,特别是演员成本,未来将不断出现攀升。

近年来,电影制片人通过不同渠道来获得电影融资,其中包括电影制片厂,电影业之外的投资者,电视台,海外预售发行权,电影植入广告和政府支持等。

此外,凭借票房和版权以及个人信誉担保,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也参和电影融资领域。

壹些电影制片厂也能够通过向公共和私人发行股票来融资。

通过建立中外电影制片商的合作不仅给了外国电影制片商更好地进入中国电影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得外国电影不受进口配合的限制能够于中国放映。

《十月围城》就是通过香港电影制片商和中国内陆投资者合作创造出的佳作。

截止2009年底,这部电影成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产电影最卖座的电影之壹(按票房排名第五)。

——电影发行电影发行对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影发行商通过于各大院线安排电影的放映和媒体宣传来创造公共利益。

电影发行商主要负责制作数字或传统电影的拷贝,然后再把他们提供给各大院线。

中国电影发行大致可分为三类:国产电影的发行,外国电影的发行以及国产电影于国外的发行。

国内电影发行:截止2009年12月,中国国内电影发行商的数量为12家,且且规模均比较小。

中国国内电影发行市场主要有五家发行XX公司所垄断:三家国企,保利博纳和另壹家民营XX公司——华谊兄弟。

于中国,国企壹直以来均主导着电影发行市场,且于近几年内其主导地位越来越突显。

三大国企电影发行商分别为:中国电影集团,华夏电影发行有限XX公司和上海电影集团,于2007年至2009年期间,这三家XX公司占到了发行市场36.3%-43.7的份额(按票房收入计算)。

但和此同时,民营XX公司的市场份额也于不断增加,且已经占据相当大的份额。

保利博纳XX公司和华谊兄弟是中国境内最大的俩家民营电影发行商,保利博纳XX公司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6.5%,17.1%和17.3(按票房计算),华谊兄弟XX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4%,19.4%和13.2%。

国有企业于其业务运作时可能要考虑非商业利益,可能有时会选择壹些政府支持的电影题材来进行制作和发行。

而像保利博纳这些民营XX 公司,立足商业化运作,于业务运营方面如主题选材上可能会有个很大的灵活性。

为了减少资本运作风险,于电影发行过程中壹般也存于多种渠道:1)佣金制:没有前期资本佣金,发行商从电影票房中收取壹定比例佣金。

2)购买:发行商通过交付前期固定费用从电影制片商那里买到电影发行权,然后获得全部票房收入,但如果票房收入低于购买发行权成本,发行商就要承受资本风险。

3)最低保证制度:发行商向电影制片方提供票房最低保证金额,但同时从票房收入抽取的佣金比例也会相应增加。

当然,发行商也能够投资于电影的发行制作来获取对影片发行权。

进口影片的发行进口和发行外国电影须服从中方政府的监管。

目前,中国进口影片配额为每年20部,主要是好莱坞大片。

3D电影每年也均获批进入中国市场。

壹般对于进口影片的发行方式为购买发行。

目前,只有俩家国有企业,即中国电影集团XX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XX公司被授权发行进口影片。

然而,于实践中,也有壹些民营XX公司协助这俩家国企也做进口影片宣传业务。

但根据2009年QTO反垄断法,进口电影发行的市场未来不久可能会逐步开放,届时将允许民营XX公司单独发行进口影片。

但即使于这样的配额制度下,根据艺恩咨询,于2005年至2009年间,进口影片的票房收入占到了中国总票房的45.9%。

同壹时期,中国前20部最卖座的电影中有11部为进口影片。

自从2003年香港和内陆之间的合作经贸关系安排政策生效后,香港电影已不再受中国内陆进口配额的限制。

2005年至2009年期间,总共有178部香港电影于中国大陆放映。

最近,台湾和大陆也已签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台湾制作的电影未来也将不再受进口配额得限制。

国产电影于海外市场的发行中国文化于全球范围的广泛传播和电影质量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国产电影于海外市场的认可度。

2009年,中国22家电影XX公司于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总出售了45部电影(其中34部电影为联合制作)的发行权。

跟据艺恩咨询,中国出口电影总收入从2008年的25亿元人民币(约合3.737亿美元)增加至2009年的28亿元人民币(约合4.185亿美元),同比增长9.5%。

预计到2012年这壹数字将会达到41亿元人民币(约合6.128亿美元)。

中国出口影片市场主要集中于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国和地区。

发行渠道主要通过海外市场发行商或通过海外付费电视台。

而同时,由于不熟悉海外市场环境,海外电影发行壹般采用壹次性购买方式来规避潜于风险。

——电影院线中国电影院线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中国电影发行商无法直接拷贝电影给电影院,而必须通过电影院线。

然而,电影院线却无法控制电影院放映电影的确切时间和场次。

2002年中国政府建立了电影院线系统,力图增加电影的发行效率。

电影院线系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打破由地方电影XX公司垄断和控制电影院的局面。

于政府的监管之下,各家电影院要求必须和壹家院线相联系。

可是,电影院和院线拥有的品牌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截止2009年,中国共有37家电影院线……根据艺恩咨询,2006年至2009年期间,中国前10大院线占的市场份额(按票房计算)由49.9%增加至77.3%.——电影院近年来,中国电影院的数量急剧增长。

据艺恩咨询,2005年至2009年期间,中国电影院的数量从1243家增加至1687家,电影银幕由2,668块增加至4,723块。

2012年预计影院的数量和银幕数量将分别达到2400家和6522块。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地产商合作于大型商场中建立多剧场影院。

截止2009年,这类影院已经占到新建剧场总数的37%,票房收入占到了新建影院总收入的60%。

尽管影院数量增长速度很快,但就覆盖密度而言,中国仍远远落后于其他电影发展已经成熟的国家如日本,韩国,印度和美国。

近年来,数字电影凭借其于质量和成本上的优势,已成为壹种重要发展趋势。

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境内共有1600块数字银幕,占到总银幕数量的34%,就数量而言位居全球第二。

此外,越来越多的电影院改进设备来播放3D影片。

于操作上方面,电影院只能从院线取得电影拷贝,但他们却控制着电影播放的场次和时间。

影院壹般从票房,影院广告及特许专柜销售中获取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