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规范风荷载对比差别很大
PKPM新、旧规范版本之间的变化
返回列表查看: 2420|回复: 6PKPM新、旧规范版本之间的变化[复制链接][论坛转帖][博客转帖]petty-sun26主题听众40积分技术员土木币56•收听TA•发消息电梯直达主贴发表于 2006-4-6 12:50:35 |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本文介绍pkpm计算软件TAT,SATWE和PMSAP的新、旧规范版本之间的变化,这同时也是新旧规范(抗震规范、高层规程、荷载规范、混凝土规范〉的条文变化。
1,.风荷载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WK=βzμsμZ W。
其中:βz=1+ξυφz/μz在新规范中,基本风压Wo略有提高,而建筑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E、脉动增大系数ξ、脉动影响系数υ都存在减小的情况。
所以,按新规范计算的风压标准值可能比89规范大,也可能比89规范小。
具体的变化包括下面几条:1)、基本风压::新的荷载规范将风荷载基本值的重现期由原来的30年一遇改为50年一遇:新高规3.2.2条规定: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或特别重要的高层建筑,应按100年一遇的风压值采用。
2)、地面粗糙度类别:由原来的A、B、C类,改为A、B、C、D类。
C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为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3)、凤压高度变化系数:A、B、C类对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略有调整。
新增加的D类对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最小,比C类小20%到50%4)、脉动增大系数:A、B、C类对应的脉动增大系数略有调整。
新增加的D类对应脉动增大系数比89规范小,约小5%到10%。
与结构的材料和形式有关。
5)、脉动影晌系数:在89高规中,脉动影响系数仅与地面粗糙度类别有关,对应A、B、C类的脉动影响系数分别为,0.48、0.53和0.63。
在新规范中,脉动影响系数不仅与地面粗糙度类别有关,而且还与建筑的高宽比和总高度有关,其数值都小于89高规。
如C类、高度为5Om、高宽D类,则小37%。
6)、结构的基本周期:脉动增大系数ξ与结构的基本周期有关(WoT12)。
新旧荷载规范的变化共20页word资料
一、强制性条文的变化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9(2019年版)共有强制性条文13条,分别为1.0.5、3.1.2、3.2.3、3.2.5、4.1.1、4.1.2、4.3.1、4.5.1、4.5.2、6.1.1、6.1.2、7.1.1、7.1.2条。
29、增加第9章 温度作用。作用在结构或构件上的温度作用应采用其温度的变化来表示【是否需要考虑温度作用效应的具体条件由《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规定】。常用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按表9.1.2采用。温度作用的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准永久值系数分别取0.6、0.5、0.4。基本气温可采用按附录E规定方法确定的50年重现期的月平均最高气温Tmax和月平均最低气温Tmin。均匀温度作用的标准值按9.3.1条确定。
20、第8.4.1条,明确符合第8.4.3条规定的结构,可采用风振系数法计算顺风向风荷载,增加高层建筑顺风向风荷载加速度按附录J计算。
21、增加第8.4.2条,对于风荷载敏感的或跨度大于36m的柔性屋盖结构,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产生风振的影响。
22、第8.4.3~8.4.6条,只考虑第一振型的影响的一般竖向悬臂型结构,对高层建筑取消“高度大于30m,高宽比大于1.5且可忽略扭转影响”的前提条件;风振系数计算公式修改,增加峰值因子g、脉动风荷载的共振分量因子R和脉动风荷载的背景分量因子Bz及其计算公式。
二、对一般条文的主要修改
1、第1.0.3条,本规范制订的基本准则由《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9改为《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19。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比对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比对来源:非解构作者:李香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前言《工程结构通用规范》已经在今年1月1日起执行。
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结构设计师,在日常工作中整理了我们设计工作中比较关注的部分,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
以下为《工程结构通用规范》中关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发生变化的若干条比对。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以下简称《结构通规》。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以下简称《荷规》。
01建筑结构作用的基本组合,不再区分可变荷载控制和永久荷载控制;单独列出预应力作用;02· 建筑结构的作用分项系数建筑结构的作用分项系数,对结构不利时有所提高,与《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保持一致:1.可变作用分项系数≥1.5(工业楼面活载>4KN/m2时≥1.4);2.永久作用分项系数≥1.3,不再区分可变或永久荷载控制;3.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1.3。
03· 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与《荷规》相比,部分类别有所提高。
1. 办公楼由1(1)项调到1(2)项,标准值提高了0.5KN/m2;频遇值系数、准永久值系数提高0.1;医院门诊室、食堂、餐厅、一般资料档案室等19类标准值提高了0.5 KN/m2;2. 试验室、阅览室、会议室等8类标准值提高了1.0KN/m2;办公室、餐厅、医院门诊部的走廊、门厅提高了0.5 KN/m2;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中1~7项,共36类,其中28类涉及修改,占比78%,;第6项中取值增加书架不超过2.5m限制。
04· 汽车通道和客车停车库的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汽车通道和客车停车库的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与《荷规》相比较:1. 数值上没有变化,但条文内容与一般民用建筑楼面活荷载标准值条文单独分开;明确了适用条件为≤9人的小客车,消防车满载总重≤30t;明确了3m~6m的双向板楼面活荷载插值取值。
新、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高层建筑风荷载的对比研究
c o d e 。t h e t o t a l b a s e s h e a r h a d i n c r e a s e d i n t h e e x p o s u r e c a t e g o r y A C. Ho we v e r ,t h e t o t a l b a s e s h e a r o f hi g h—
当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超过顺风向风荷载的80工况2成为控制工况计时基底总剪力为顺风向和横风向基底剪力的矢给出了所有地貌按新规范计算出的基底总剪力与旧规范计算所得顺风向基底剪力由于没有横风向基底剪力顺风向基底剪力即为总剪力之比随建筑总高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建筑总高度相对较小时工况起控制作用总剪力之比与新旧规范顺风向基底剪力之比的变化规律一致着建筑总高度的增加工况2逐渐起控制作用力之比与新规范横顺风向基底剪力之比的变化规律类似
I ) Ol : 1 0 . 1 3 2 0 6 ・ / j . g J g 2 0 1 5 0 9 0 1 4
CoM PARATI VE S TUDY o N WI ND LOADS OF HI GH— RI S E BU I LDI N GS BETW EEN
NEW AN D o LD L0AD Cl 0DE S F0R 』 r 1 HE D ESI G N 0F B UJ L DJ N G J s 豫 UC U= RES
0 引 言
术规 程 》 _ 5 ] ( 以下 简 称 为 “ 旧高 规 ” ) 规 定其 基 本 风 压 应按 1 0 0年 重现 期 的风压 值采 用 , 修 订后 的 J G J 3 —
2 0 1 2年 1 0月 , 国 家 标 准 GB 5 0 0 0 9 -2 0 1 2 《 建 筑结 构荷 载规 范 》 [ 1 ( 以 下 简称 为“ 新规范” ) 正 式 实
新老结构规范技术规定变化及对结构含钢量的影响分析 - 结构理论
新老结构规范技术规定变化及对结构含钢量的影响分析-结构理论一、钢筋砼规范(GB50010-2002)技术规定变化:新规范全面提高了结构安全储备,包括材料、构造及计算等结构设计领域内容的大幅度调整:1、砼的材料分项系数由原规范的1.35提高至1.40,砼强度设计值降低4.0%;(砼规范4.1.4条)2、结构钢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二级钢的强度设计值由原规范的310N/mm2降低至300N/mm2,下降幅度达3.30%;(砼规范4.2.3条)3、受弯构件计算中,取消原规范中的砼弯曲抗压系数fcm,新规范以砼轴心受压强度fc,砼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不变,因此,砼构件计算抗弯承载力下降了14%(砼规范7.2.1条);4、最小配筋率的提高:a)受拉纵筋,原规范小于等于C35砼构件最小配筋率为0.15%大于C35砼构件最小配筋率为0.20%;新规范最小配筋率为45ft/fy,且不小于0.20%;经比较,小于等于C35砼构件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提高了33%以上,大于C35砼构件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对应不同钢筋提高程度不同:一级钢提高了50%以上,二级钢提高了30%以上,三级钢提高了10%以上(砼规范9.5.1条);b)纵向受压钢筋,原规范中砼构件全截面最小配筋率为0.40%,新规范中砼构件全截面最小配筋率为0.60%,纵向受压钢筋全截面最小配筋率提高了50%(砼规范9.5.1条);c)受弯构件箍筋的最小配箍率,新规范为0.24ft/fyv,老规范为0.02fc/fyv,最小配箍率提高了20%以上;(砼规范10.2.10条)5、剪力墙、框架柱等偏心受压构件及梁等受弯构件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里,有关箍筋计算项的系数由原规范的1.5降至1.25,相应的构件箍筋计算量增加了20%;(砼规范7.5.4-2条)二、荷载规范(GB50009-2001)技术规定变化:使用荷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1、住宅使用荷载由原规范1.50KN/m2提高至2.00 KN/m2,厨卫使用荷载由原规范2.00KN/m2提高至2.50 KN/m2,门厅消防楼梯使用荷载由原规范1.50KN/m2提高至3.50 KN/m2等(荷载规范4.1.1条)2、风荷载取值按50年一遇风压来采用,较原规范30年一遇风压值增大10%左右,对于超过60米以上高层建筑的基本风压取100年一遇,增大了1.17倍;(荷载规范7.12条) (高层规范3.2.2条)3、荷载组合中增加一种组合:有永久荷载控制组合,其恒荷载的系数为1.35,对于多层或不受风载控制的小高层结构而言,结构设计可能会由此条荷载组合控制,因而,组合后荷载效应会增大约1.10倍;(荷载规范3.2.2~3.2.5条)三、抗震规范(GB50011-2001)及高层结构设计规范(JGJ3-2002)技术规定变化:1、新的抗震规范及高规都强调概念设计,对建筑规则性要求严格,和老规范比较,增加了更多的剪力墙来满足规范要求:a)计算地震力时增加了5%的偶然偏心,加大了结构地震作用(高规3.3.3条) ;b)对结构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剪力有了最低限制,必须满足最小剪重比,此条规定要求建筑结构剪力墙肢数量有所增加或增大水平地震剪力(抗震规范3.3.13条) ;c)竖向刚度必须保证均匀性,上下刚度比有严格的规定,在满足建筑下部大空间的功能前提下,需要增加更多的剪力墙来满足规范要求或增大水平地震剪力(高规5.1.14条) ;d)结构抗扭要求提高,对剪力墙布置及墙肢的数量都有了较高的要求(高规4.3.5条)。
新旧规范风荷载对比差别很大
新旧规范风荷载对比差别很大按照2012新规范计算的风荷载标准值与2006规范相比,差别很大。
特别是局部体型系数,墙角区新规范才1.4+0.2=1.6,而旧规范1.8+0.2=2.0.造成计算后差别巨大,墙面区新规范减少约7%,而墙角区按新规范计算居然减少25%很震惊,不知道是不是我计算错误。
维护构件的面板不再折减了,新规范的迎风侧面墙角区域要比老规范的墙角区域范围更大。
是的!新规范中转角区域的标准风压值是减小了,但是转角区域的范围确是增大了不少!老规范中转角宽度为10%的房屋宽度,新的规范中是20%的房屋宽度(现在绝大部分都是建筑高度大于建筑宽度),整整提高了一倍,所以综合一下,两都就差不多了还不如全部都按照墙角区域计算,省得麻烦!真正做的时候,有几个是把转角材料和中间大面材料分开的,还不是用的一种材料。
请问各位大侠,局部体型系数,规范只是说封闭矩形平面的墙面和墙角取值,可是现在的建筑很少矩形平面呀。
特别是有做幕墙的建筑,这个时候怎么取值呀?按照规范可以区主体“S勺1.25倍,可是没有说怎么区分墙角和墙面呀。
难道统一取同一值,不再区分墙角和墙面?这个问题对于幕墙设计注定又会是模糊着的,现在的建筑平面千奇百怪,各种勺弧形。
从设计勺角度看统一成墙角区是最简单勺了。
说实话,我们把墙角区和墙面区设计时区分对待,并在图上注明,真正施工时没几个能把它们区分勺,更多勺就是转角一根料当作墙角区对待。
我个人注意到:较大勺区别在8.3.3封闭式矩形平面房屋的局部体型系数取值有变化,角区的取值区别较大。
楼上说的是封闭的矩形平面房屋,可是现在的房屋基本没有矩形平面房屋(特别是做幕墙的公共建筑),不知道这个时候怎么区分墙角墙面区,按照规范第8.3.3条第三款的规定取值的话,那就是不区分墙角墙面区了,求高手解惑。
新版规范里多了个相邻建筑物的风绕系数,分为顺风和横风。
实际中建筑都不是绝对的矩形,计算幕墙风荷载时按新规范8.3.1,正面是按0.8,乘1.25,还是按8.3.3正面取1再乘1.25,墙角的1.4是不是也要乘1.25呢,还是说墙角部位是平墙不用乘,如有凹凸就要乘,请高手指教关于乘以1.25,规范是说如果非封闭矩形平面建筑的局部体型系数按照第8.3.1的体型系数乘以1.25得到。
2012新荷载规范风荷载调整理解
2012新荷载规范风荷载计算及其在PKPM软件中的实现引言相对于上一版规范GB50009-2001(以下简称2001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以下简称2012规范)对风荷载的计算方法做了较大的修改。
其中不仅调整了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和体型系数等静力计算内容,而且对风振计算的内容与方法做了大量的改进和完善工作,这其中包括:修改了顺风向风振系数的计算表达式和计算参数,增加了大跨度屋盖结构风振计算的原则规定;增加了横风向和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计算的规定,增加了顺风向风荷载、横风向及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组合工况的规定;增加高层建筑结构顺风向及横风向风振加速度计算等内容。
在风荷载的计算中,除了少数工程通过风洞试验获得数据以外,大多数工程仍需要借助于软件的自动计算功能,这就需要由工程人员自行确定相关的参数,由于2012规范中风荷载计算涉及的参数较2001规范明显增多,且计算方法变得更加复杂,使得参数的选择和对计算结果的定性校核变得比较困难,因此有必要对各参数的选择和主要参数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讨论。
在本文中,依据2012规范提供的计算方法,结合PKPM的软件,讨论了不同的参数设置和结构的特征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对规范中的重要条文,如适用范围等进行了重点探讨。
1顺风向风荷载2012规范关于顺风向风荷载的计算公式没有形式上的变化,仍然采用平均风压乘以风振系数的表达形式。
对于主要受力结构,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公式如下:(1)其中:—风荷载标准值(kN/m2);—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风荷载体型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本风压。
如果不考虑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则由平均风压引起的静荷载取决于体型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及基本风压这三项因素,下面首先讨论顺风向作用下的静荷载计算:1.1基本风压2012规范在2001规范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统计,部分城市在补充新的气象资料重新统计后,基本风压有所提高。
新规范承载力特征值与旧规范各承载力值异同浅析
收稿日期:2003-11-07 作者简介:张云峰(1974-),男(汉族),陕西渭南人,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工程师、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从事工程勘察及基础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山东省济南市历山路74号,(0531)6403469,yfeng_zhang@tom.com。
新规范承载力特征值与旧规范各承载力值异同浅析张云峰(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山东济南250013)摘 要:通过对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枠(GB50007-2002)(新规范)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旧规范地基承载力基本值、标准值、设计值的概念及确定方法的对比,进一步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对于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准确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承载力;特征值;基本值;标准值;设计值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7428(2004)04-0024-03 自从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枠(GB50007-2002)(以下简称新规范)发布实施以来,承载力特征值一度成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当中的热门话题。
一段时间,很多技术人员对勘察报告中承载力特征值的取值难以把握,觉得不如以前承载力标准值那样容易确定。
现对新规范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枠(GBJ7-89)(以下简称旧规范)中承载力各值作一分析比较,以期抛砖引玉,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新规范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来源我国已加入WTO,考虑到与国际接轨,根据国外有关文献,相应于我国原规范中的“标准值”的含义,可以有特征值、公称值、名义值、标定值4种,在国际标准枟结构可靠性总原则枠ISO2394中相应术语直译为“特征值”,该值的确定可以是统计得出的,也可以是传统经验值或某一物理量限定的值。
此次修订后的新规范采用“特征值”一词,用以表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地基承载力的值,其涵义即为在发挥正常使用功能时所允许采用的抗力设计值,以避免过去一律提“标准值”所带来的混淆。
《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新旧规范线条荷载计算的差异分析
《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新旧规范线条荷载计算的差异分析引言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行和可靠性对电网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输电线路的荷载规范是保证输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依据。
近年来,我国输电线路荷载规范已经进行了新旧规范的更新升级,其中最为明显的差异就是在线条荷载计算方面。
本文主要对新旧规范在线条荷载计算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旨在为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规划、设计及运行提供参考。
一、新旧规范概述1、新规范《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DL/T 5229-2018) 是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版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
该规范的发布旨在提高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和可靠性,规范了输电线路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各个环节,以确保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
新规范在设计时参照了《电力工程设计标准》和《电力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等标准,同时还结合了新型杆塔、导线等技术的最新进展。
2、旧规范《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DL/T 5229-2002) 是2002 年发布的旧版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是我国电力系统中的主要技术规范之一。
该规范在2002 年颁布实施后,长期作为输电线路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标准,对于我国输电线路的发展和运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两版规范线条荷载计算的差异1、导线风荷载计算方法不同新规范与旧规范在计算导线风荷载时的方法不同。
旧规范采用了按照气动筒模型计算的方法,而在新规范中,则增加了增量方程和吸收跳越方程两种计算方法。
2、冰荷载计算方式略有不同新规范针对中国南北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的导线,制定了细化、具体的冰荷载计算系统,计算更加精准;而旧规范则采用更为简单的计算公式。
三、两版规范的优势和不足之处1、新规范的优势新规范在荷载计算方法、导线安装方式以及气象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解释和说明,使得线路设计更加精准,有效提高了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性。
2、旧规范的不足之处旧规范虽然确立了我国输电线路的基本荷载,但是由于其强调线路的静态各向同性,无法考虑气象因素对线路的影响,以及导线的振动等因素,因此在实践中存在很多缺陷。
2013年荷载规范新旧比较
新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与2001的比较一、强制性条文的变化《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共有强制性条文13条,分别为1.0.5、3.1.2、3.2.3、3.2.5、4.1.1、4.1.2、4.3.1、4.5.1、4.5.2、6.1.1、6.1.2、7.1.1、7.1.2条。
修订后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版共有强制性条文13条,分别为3.1.2、3.1.3、3.2.3、3.2.4、5.1.1、5.1.2、5.3.1、5.5.1、5.5.2、7.1.1、7.1.2、8.1.1、8.1.2条,即强制性条文数未增加,内容的主要变化有:1、原1.0.5条调整为3.1.3条(确定可变荷载代表值时应采用50年设计基准期)。
2、原3.1.2条文字略有调整,主要内容维持不变。
3、原3.2.3条参与组合的永久荷载由单项改为多项叠加(j=1~m);增加参与组合的各项可变荷载应乘以考虑设计适用年限的调整系数的规定。
4、原3.2.5条调整为3.2.4条,文字略有调整,主要内容维持不变。
5、原4.1.1条调整为5.1.1条(增加了第4章永久荷载,以下各章顺延),主要修改包括:①教室活荷载由2.0KN/m2提高到2.5KN/m2(由第1项(2)款改为第2项);②第5项(2)款增加了运动场活荷载(4.0KN/m2);停车库明确为9人以下客车的停车库(不包括消防车及其他大型车辆停车库),增加了板跨为3m×3m的双向板楼盖活荷载,附注第4条明确当双向板跨介于3m×3m与6m×6m之间时按跨度线性插值确定【规范用词为“板跨不小于3m×3m”,似应为不大于,否则与附注第4条有矛盾】,消防车通道活荷载频遇值系数由0.7改为0.5,准永久值系数由0.6改为0;③厨房的分类用词由“一般的”改为“其他”;④第1项中的民用建筑卫生间活荷载由2.0KN/m2提高到2,5KN/m2;⑤教学楼的走廊、门厅活荷载由2.5KN/m2提高到3.5KN/m2;⑥楼梯活荷载单独列出为第12项,除多层住宅仍取2.0KN/m2外,其他均取3.5KN/m2;⑦阳台的分类用词由“一般情况”改为“其他”;⑧附注第6条非固定隔墙自重不小于每延米墙重的1/3,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应”。
新老规范对比
15
4修正的地基承载力容许值公式未变但是基础埋置深度h规定比较明确深度修正系数表格根据土分类的调整相应调整修正系数表格根据土分类的调整相应调整原规范中关于容重的公式改在条文说明中指出r1安全考虑可取浮容重r2取饱和容重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 一、总则 与原规范(JTJ 024-85) 比较区别 1、原规范设计时荷载定义不明确(参见第1.0.2条)未指出采用何种荷载计算,新规 范第1.0.5加以明确如下:
1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7、嵌岩桩承载力考虑了侧摩阻力的影响,同时明确了中风化层可作为嵌岩桩持 力层(C1、C2按0.75折减)。
8、增加了桩端后压浆灌注桩承载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加了2个增强系数。
9、桩底土层承载力规定略有改变,加了群桩(大于等于9根)情况下的验算。
14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原规范为1m。
11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8、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确定有所不同(详见条文说明),并补充了地基沉降计算深 度简化计算公式。
9、取消了挡土墙抗倾计算公式。 10、抗滑公式有改变,同时要求略有降低(1.3改为1.2)。
12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2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2、增加基础结构稳定性验算公式。
未见到规范有相关规定
3
新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主要修订
新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主要修订《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主要修订内容简介《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修订从2009年开始,到2012年5月28日发布,同年10月1日实施,再到10月中旬正式上架,经历的时间是够长的。
结合这次新版规范的培训,查阅相关资料以及个人的理解进行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一、扩充荷载规范的涵盖范围和内容第1.0.4条,规范编制依据由《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改为《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以便扩大设计范畴。
第1.0.4条,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的作用包括直接作用(荷载)和间接作用。
前者是指分布或集中作用中结构上的力,习惯称之为荷载,如恒载、活荷载、风雪荷载等,后者是指引起结构变形的原因,如温度、收缩和徐变等。
现行荷载规范只涵盖直接作用,这次增加了温度作用后,规范内容覆盖了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根据工程建设标准体系,荷载规范属于通用设计标准,名称为“建筑结构荷载和间接作用规范”。
但本着尊重习惯、方便使用的原则,新的荷载规范名称保持不变。
修订后的荷载规范共有10章、10个附录。
其中增加l了“永久荷载”、“温度作用”和“偶然荷载”3章,增加了“消防车荷载考虑覆土厚度的折减系数”、“横风向及扭转风振的等效风荷载”和“高层建筑顺风向和横风向风振加速度计算”等3个附录。
二、荷载分类和组合1.增加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是指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要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主要体现在调整荷载设计值和耐久性两个方面。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规定的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如下表:类别设计使用年限示例(a)1 5 临时性建筑结构2 25 易替换的结构构件3 50 普通房屋和构造物4 100 标志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结构在强条第3.2.3条的荷载基本组合式中,增加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荷载基本组合公式改为:(1-1)(1-2) 式中,、分别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第i 个可变荷载考虑设计使用年限的调整系数;、分别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的效应值;可变荷载的组合系数。
结合《工程结构通用规范》,浅谈风荷载的各种系数
结合《工程结构通用规范》,浅谈风荷载的各种系数【摘要】2021年7月15日,住建部网站发布了13本全文强制规范,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
各本通用规范均为强制性建设规范,全部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并且工程建设标准相关强制性条文同时废止。
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中有关规定与本规范不一致的,以本规范的规定为准。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新增《工程结构通用规范》(以下简称新《工通规》)与现行规范的异同,明确新《工通规》4.6.5条中风荷载放大系数(包括主要受力结构、维护构件)的本质、用处以及与现行各主要结构设计规范中风荷载放大系数β的关系。
【关键词】新《工通规》;风荷载;风振;风敏感【引言】新《工通规》施行已有数月,但相信仍然有不少结构设计同行不清楚新《工通规》对于现行各规范的具体变化,更不用说摸清其与现行各规范的关系,而风荷载的放大系数在《门刚规范》、《高规》、《高钢规》、《烟囱规范》、《荷载规范》都有着具体规定,这些系数与《工通规》中的风荷载放大系数关系如何,本文将一一探讨,当中有不妥之处,还望指正。
一、《工通规》对《门刚规范》、《荷载规范》的影响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中第8.1.1条,已在新《工通规》中明确废止,但此条文对于我们理解风荷载各个系数的本质及来龙去脉仍然有着极大的意义。
《荷规》8.1.1条中,风荷载标准值需考虑的系数有:高度Z处的风振系数βz、阵风系数βgz、风荷载体型系数μs、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其中,风振系数是指结构总响应与平均风压引起的结构响应的比值,风振系数是风对建筑物作用的不规则性、风压随风速风向的紊乱变化而不停地改变的一种表征。
通常把风作用的平均值看成稳定风压或平均风压,实际风压是在平均风压上下波动的。
平均风压使建筑物产生一定的侧移,而波动风压使建筑物在该侧移附近左右振动。
对于高度较大,刚度较小的高层建筑,波动风压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动力效应,在设计中必须考虑。
荷载规范就是采用加大风荷载的办法来考虑这个动力效应,在基本风压值上乘以风振系数。
新旧荷载规范变化
4.1.1表4.1.1中8(2)双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6m*6m)和无梁楼盖(柱网尺寸不于小6m*6m)这条是对原规范双向板说明不细致的补充,没有本质的改变11(3)当人流可能密集时原规范指定是消防通道面过于窄所以进行修改。
------------------------------------------------------------------第4处修改、7.1.1条2当计算围护结构时wk=βgzμslμzw0式中βgz为阵风系数μsl为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本条修改只是对原规范是系数用的字母进行修必,没有本质的必变,但7.3.3条中局部风压体型系数有很大的变化,见下一条内容,风振系数在7.5.1 条中也有变化。
------------------------------------------------------------------第5处修改、7.3.3验算围护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l一、外表面二、内表面对封闭式建筑物,按外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注:上述局部体型系数μsl(1)是适用于围护的从属面积A小于或等于1m2的情况,当围护结构的从属面积大于或等于10m2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sl(10)可乘以折减系数0.8,当构件的从属面积小于10m2而大于1m2时,局部风压体型系数(A)可按面积的对数线性插值,即μsl(A)=μsl(1)+[μsl(10)-μsl(1)]logA本条是一个非常大的修改,引入一个对数插值的算法,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第6处修改、7.4.1对于高度大于30米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和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的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大跨度屋盖结构,均应考虑风压脉动对结构发生顺风向风振影响。
新旧规范中的汽车荷载比较
新旧规范中的汽车荷载比较前言:我国公路桥梁结构设计采用的汽车荷载标准长期以来采用汽车车队的形式,计算荷载和验算荷载相结合的模式。
原规范将汽车荷载划分为汽车—超20级、汽车—20级、汽车—15级、汽车—10级共四个等级,并且每个等级规定了验算荷载——挂车和履带车荷载;而新规范只将汽车荷载分为公路—I级和公路—II级两个等级,取消了原规范规定的汽车—15级和汽车—10级汽车荷载,并且不考虑验算荷载。
公路—I级相当于原规范的汽车—超20,公路—II级相当于原规范的汽车—20级。
两者对简支梁的内力有什么区别,我们接下来就来分析这个问题。
正文:新旧规范汽车荷载对简支梁产生的内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汽车荷载的计算图式不同。
原规范汽车荷载的计算图式是以一辆加重车和具有规定间距的若干辆标准车组成的车队表示的。
新规范采用车道荷载即由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组成的图式。
2.冲击系数不同。
旧规范近似地认为冲击力与计算跨径成反比,并与桥梁的结构形式有关。
而新规范采用了结构基频来计算桥梁结构的冲击系数。
一.跨径20米的简支梁的内力分析。
下面以混凝土简支梁为研究对象,分析新旧规范标准汽车荷载效应的差别。
该桥标准跨径20m,主梁全长19.96m,计算跨径19.50m,桥面净空为净—7m+2×1.75m。
主梁结构尺寸如下图示。
设计荷载分别采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采用的公路—I级、公路—II级与《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85)采用的汽车—超20级、汽车—20级进行对比分析。
(一).新桥规计算的荷载效应根据上节中主梁结构纵、横截面的布置,取用其的一根主梁计算其各控制截面的汽车荷载效应。
汽车荷载效应计算按《公路桥涵通用设计规范》(JTG D60-2004)4.3.2条规定,简支梁结构的冲击系数由下式计算:介于1.5HZ和14HZ之间,冲击系数按下式计算:汽车荷载效应计算结果见下表:汽车一级荷载:汽车二级荷载:(二).按照旧桥规计算的荷载效应汽车荷载效应计算:在汽车荷载效应计算中,直接用规范中采用的标准汽车荷载在主梁上加载,从而计算出主梁各控制截面(支点、四分点和跨中截面)的最大弯矩和剪力效应。
新旧荷载规范的变化共20页word资料
3、原3.2.3条参与组合的永久荷载由单项改为多项叠加(j=1~m);增加参与组合的各项可变荷载应乘以考虑设计适用年限的调整系数的规定。
4、原3.2.5条调整为3.2.4条,文字略有调整,主要内容维持不变。
5、原4.1.1条调整为5.1.1条(增加了第4章永久荷载,以下各章顺延),主要修改包括:①教室活荷载由2.0KN/m2提高到2.5KN/m2(由第1项(2)款改为第2项);②第5项(2)款增加了运动场活荷载(4.0KN/m2);停车库明确为9人以下客车的停车库(不包括消防车及其他大型车辆停车库),增加了板跨为3m×3m的双向板楼盖活荷载,附注第4条明确当双向板跨介于3m×3m与6m×6m之间时按跨度线性插值确定【规范用词为“板跨不小于3m×3m”,似应为不大于,否则与附注第4条有矛盾】,消防车通道活荷载频遇值系数由0.7改为0.5,准永久值系数由0.6改为0;③厨房的分类用词由“一般的”改为“其他”;④第1项中的民用建筑卫生间活荷载由2.0KN/m2提高到2,5KN/m2;⑤教学楼的走廊、门厅活荷载由2.5KN/m2提高到3.5KN/m2;⑥楼梯活荷载单独列出为第12项,除多层住宅仍取2.0KN/m2外,其他均取3.5KN/m2;⑦阳台的分类用词由“一般情况”改为“其他”;⑧附注第6条非固定隔墙自重不小于每延米墙重的1/3,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应”。【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征求意见稿中百货食品超市活荷载5.0KN/m2未列入规范正式版】
10、原6.1.1条调整为7.1.1条,内容不变。
11、原6.1.2条调整为7.1.2条,原“50年一遇”改为“50年重现期”,对雪荷载敏感的结构,由“适当提高”明确为采用100年重现期的雪压。
12、原7.1.1条调整为8.1.1条,文字略有调整,主要内容维持不变。
PKPM新旧规范版本之间的变化
PKPM新、旧规范版本之间的变化本文介绍PKPM计算软件TA T,SATWE和PMSAP的新、旧规范版本之间的变化,这同时也是新旧规范(抗震规范、高层规程、荷载规范、混凝土规范〉的条文变化。
一、风荷载风压标准值计算公式为:WK=βzμsμZ W。
其中:βz=1+ξυφz/μz在新规范中,基本风压Wo略有提高,而建筑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E、脉动增大系数ξ、脉动影响系数υ都存在减小的情况。
所以,按新规范计算的风压标准值可能比89规范大,也可能比89规范小。
具体的变化包括下面几条:1)、基本风压::新的荷载规范将风荷载基本值的重现期由原来的30年一遇改为50年一遇: 新高规3.2.2条规定: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或特别重要的高层建筑,应按100年一遇的风压值采用。
2)、地面粗糙度类别:由原来的A、B、C类,改为A、B、C、D类。
C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D类为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3)、凤压高度变化系数:A、B、C类对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略有调整。
新增加的D类对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最小,比C类小20%到50%4)、脉动增大系数:A、B、C类对应的脉动增大系数略有调整。
新增加的D类对应脉动增大系数比89规范小,约小5%到10%。
与结构的材料和形式有关。
5)、脉动影晌系数:在89高规中,脉动影响系数仅与地面粗糙度类别有关,对应A、B、C类的脉动影响系数分别为,0.48、0.53和0.63。
在新规范中,脉动影响系数不仅与地面粗糙度类别有关,而且还与建筑的高宽比和总高度有关,其数值都小于89高规。
如C类、高度为5Om、高宽比为3的建筑,υ=0.46,比89高规小28%,若为D类,则小37%。
6)、结构的基本周期:脉动增大系数ξ与结构的基本周期有关(WoT12)。
结构的基本周期可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对于比较规则的结构,也可以采用近似方法计算:框架结构T=(0.08-1.00)N:框剪结构、框筒结构T=(0.06-0.08)N: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T=(0.05-0.06)N。
20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变化条文总结
202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变化条文总结2024年的《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是中国工程建设行业中最基础、最重要的规范之一、该规范规定了建筑结构设计中所需考虑的各种荷载,包括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荷载。
接下来将对2024年《建筑结构荷载规范》中的变化条文进行总结。
一、整体结构变化1.1体系划分的调整:将结构体系分为平面刚性结构体系和空间刚性结构体系两类。
1.2荷载分级的调整:对不同参数的荷载采取分级分类,将荷载按照重要性和危险性进行划分。
二、建筑荷载变化2.1重力荷载的变化:2.1.1建筑自重的计算区分了耐久性自重和非耐久性自重,分别考虑了永久性和临时性因素。
2.1.2额外荷载的计算分为恒定额外荷载和可变额外荷载,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计算。
2.2风荷载的变化:2.2.1风速的分类更加细致,引入了多种风速区域。
2.2.2建筑物高度和形状的影响被纳入风荷载计算中。
2.2.3考虑了建筑物周围复杂地形和地面粗糙度对风荷载的影响。
2.3雪荷载的变化:2.3.1引入了雪景区区分,考虑了雪的性质和不同地区的降雪量。
2.3.2增加了对建筑物形状和倾角的考虑,以及对屋顶雪负荷的计算方法。
2.4地震荷载的变化:2.4.1地震分区更加具体,引入了准线加速度和设计水平谱进行计算。
2.4.2考虑了不同土层类型的影响,根据不同地质条件进行分级计算。
三、荷载组合变化3.1荷载组合系数的变化:根据结构的重要性和可靠性要求,对不同荷载组合的系数进行了调整。
3.2极限状态组合的变化:引入了U概念,对极限状态组合进行分类,考虑了不同设计要求和结构性能。
3.3使用状态组合的变化:根据不同使用状态下的结构荷载变化,对使用状态组合的系数进行了调整。
四、其他变化4.1荷载计算参数的变化:对荷载计算中的一些参数进行了调整,如建筑物的高度、厚度、跨度等。
4.2计算方法的变化:对于特殊建筑和结构,提供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和规定。
4.3加载方式的变化:考虑到不同荷载的加载方式,对水平和竖向荷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新版条文说明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新内容有关调整部分:新规范于2002年3月1日启用,原规范(GBJ9-87)于2002年12月31日废止;新规范规定必须严格执行的强制性条文共13条,具体分配为:第1章有1条、第3章有3条、第4章有5条、第6章有2条、第7章有2条;楼面活荷载作了一些调整和增项,屋面不上人活荷载也作了一些调整;风、雪荷载由原按30年一遇重新规定为按50年一遇,同时对滁州市的风、雪荷载值也作了一点调整:10米高5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为0.35KN/M2,雪压值为0.40KN/M2,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为0.2,属于第II分区;在计算风载时,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来确定:原规范(GBJ9-87)将地面粗糙度类别分为三类(A、B、C)。
随着我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城市房屋的高度和密度日益增大,因此,对大城市中心地区的粗糙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新规范(GB50009-2001)特将地面粗糙度改为四类(A、B、C、D),其中A、B类的有关参数不变,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具粗糙度指数a由0.2改为0.22,梯度风高度HG仍取400m,新增添的D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有大量高层建筑的大城市市区,具粗糙度指数a为0.3,梯度风高度HG取450m;专门规定了围护结构构件的风荷载及相关计算;在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之“附表A”中,增设了“建筑墙板”一览表。
强制性条文部分:第1章“总则”之强制性条文:第1.0.5条:规范采用的设计基准期一律为50年;第3章“荷载分类和荷载效应组合”之强制性条文:第3.1.2条:建筑结构设计时,对不同荷载应采用不同的代表值: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对偶然荷载应按建筑结构使用的特点确定其代表值。
第3.2.3条:对于基本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从以下两种组合值中取最不利值中确定:①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②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第3.2.5条:基本组合的荷载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1.35;当其效应对结构有利时;——一般情况下,应取1.0;——对结构的倾覆、滑移或漂浮验算,应取0.9;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一般情况下,应取1.4;——对标准值大于4.0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的活荷载,应取1.3;第4章“楼面和屋面活荷载”之强制性条文:第4.1.1条: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永久值系数应按表4.1.1的规定采用(摘录):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0KN/M2;教室、试验室、阅览室、会议室、医院门诊室,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0KN/M2;食堂、餐厅、一般资料档案室,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5KN/M2;礼堂、剧场、影院、有固定座位的看台,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3.0KN/M2;一般的厨房,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0KN/M2;餐厅的厨房,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4.0KN/M2;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的浴室,厕所、盥洗室,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0KN/M2;其他民用建筑的浴室,厕所、盥洗室,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5KN/M2;住宅、宿舍、旅馆、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的走廊,门厅、楼梯,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0KN/M2;办公楼、教室、餐厅、医院门诊部的走廊,门厅、楼梯,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5KN/M2;消防疏散楼梯和其他民用建筑的走廊,门厅、楼梯,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3.5KN/M2;对于预制楼梯踏步平板,尚应按1.5KN集中荷载验算;一般情况下的阳台,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2.5KN/M2;当人群有可能密集时,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取3.5KN/M2;第4.1.2条: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第4.1.1条中的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在下列情况下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设计楼面梁时的折减系数:——当住宅、宿舍、旅馆、办公楼、医院病房、托儿所、幼儿园的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25m2时,应取0.9;——当教室、试验室、阅览室、会议室、医院门诊室、食堂、餐厅、一般资料档案室、礼堂、剧场、影院、有固定座位的看台等的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2时,应取0.9;设计墙、柱及基础时的折减系数,参见下表: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墙、柱及基础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12〜34~56~89~20>20计算截面以上各楼层活荷载总和的折减系数1.00(0.90)0.850.700.650.600.55注:当楼面梁的从属面积超过25m2时,应采用括号内的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旧规范风荷载对比差别很大
按照2012新规范计算的风荷载标准值与2006规范相比,差别很大。
特别是局部体型系数,墙角区新规范才1.4+0.2=1.6,而旧规范1.8+0.2=2.0.
造成计算后差别巨大,墙面区新规范减少约7%,而墙角区按新规范计算居然减少25%。
很震惊,不知道是不是我计算错误。
维护构件的面板不再折减了,新规范的迎风侧面墙角区域要比老规范的墙角区域范围更大。
是的!新规范中转角区域的标准风压值是减小了,但是转角区域的范围确是增大了不少!老规范中转角宽度为10%的房屋宽度,新的规范中是20%的房屋宽度(现在绝大部分都是建筑高度大于建筑宽度),整整提高了一倍,所以综合一下,两都就差不多了还不如全部都按照墙角区域计算,省得麻烦!真正做的时候,有几个是把转角材料和中间大面材料分开的,还不是用的一种材料。
请问各位大侠,局部体型系数,规范只是说封闭矩形平面的墙面和墙角取值,可是现在的建筑很少矩形平面呀。
特别是有做幕墙的建筑,这个时候怎么取值呀?按照规范可以区主体μs的1.25倍,可是没有说怎么区分墙角和墙面呀。
难道统一取同一值,不再区分墙角和墙面?这个问题对于幕墙设计注定又会是模糊着的,现在的建筑平面千奇百怪,各种的弧形。
从设计的角度看统一成墙角区是最简单的了。
说实话,我们把墙角区和墙面区设计时区分对待,并在图上注明,真正施工时没几个能把它们区分的,更多的就是转角一根料当作墙角区对待。
我个人注意到:较大的区别在8.3.3封
闭式矩形平面房屋的局部体型系数取值有变化,角区的取值区别较大。
楼上说的是封闭的矩形平面房屋,可是现在的房屋基本没有矩形平面房屋(特别是做幕墙的公共建筑),
不知道这个时候怎么区分墙角墙面区,按照规范第8.3.3条第三款的规定取值的话,那就是不区分墙角墙面区了,求高手解惑。
新版规范里多了个相邻建筑物的风绕系数,分为顺风和横风。
实际中建筑都不是绝对的矩形,计算幕墙风荷载时按新规范8.3.1,正面是按0.8,乘1.25,还是按8.3.3正面取1再乘1.25,墙角的1.4是不是也要乘1.25呢,还是说墙角部位是平墙不用乘,如有凹凸就要乘,请高手指教
关于乘以1.25,规范是说如果非封闭矩形平面建筑的局部体型系数按照第8.3.1的体型系数乘以1.25得到。
二8.3.3里面的数据都已经是局部体型系数了(特别指封闭矩形平面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