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实验切片解释
怎样看懂病理切片
怎样看懂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是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能够直观地展示组织或细胞的病变情况。
对于普通人来说,看懂病理切片可能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巧,就能够对切片进行初步的了解和分析。
首先,要了解病理切片的基本结构。
切片通常由组织样本、载玻片和盖玻片组成,组织样本经过特殊处理后固定在载玻片上,盖玻片则起到保护作用。
观察切片时,需要使用显微镜来放大图像,以便更清晰地观察组织或细胞的形态。
其次,要注意切片的染色情况。
病理切片通常会进行染色处理,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使不同的组织或细胞成分呈现出特定的颜色。
通过观察染色的深浅、分布和颜色变化,可以初步判断组织或细胞的病变情况。
例如,细胞核的深染可能表示细胞增殖活跃,而细胞质的淡染则可能表示细胞功能减退。
此外,还需要关注切片中的细胞形态。
正常的细胞形态规则、大小一致,而病变细胞则可能出现形态异常、大小不均等情况。
同时,还要注意观察细胞的排列方式、分布密度等特征,这些都可以为诊断提供线索。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看懂病理切片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初步了解切片的基本结构、染色情况和细胞形态是必要的,但具体的诊断和分析还需要依赖专业医生的判断。
因此,在面对病理切片时,我们应该保持谨慎和敬畏的态度,尊重专业医生的意见和建议。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是病理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信息。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在病理切片观察实验中的研究过程和结果。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探究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材料和方法:我们选择了10例病人的组织标本,包括肺癌、肝炎、乳腺增生等多种疾病。
首先,我们将标本进行固定、脱水和包埋处理,制备成石蜡切片。
然后,使用病理切片染色技术,将切片染色成不同颜色,以便更好地观察和分析。
实验结果:1.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在肺癌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肺癌组织呈现出不规则的细胞排列和细胞核的异型性增大。
同时,还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分裂的现象,这是肿瘤细胞快速增殖的表现。
此外,肺癌组织还存在大量的间质纤维化和血管新生,这可能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转移性有关。
2. 肝炎病理切片观察在肝炎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肝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同时,肝细胞的排列也出现不规则,部分肝细胞出现变性和坏死现象。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肝细胞核的肿大和染色质的改变,这是肝炎病变的典型表现。
3. 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在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中,我们发现乳腺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
乳腺小叶的结构紊乱,上皮细胞增生活跃,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和排列异常。
此外,还可以观察到乳腺小叶间的纤维组织增生,这可能与乳腺增生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讨论与结论: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
肺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肺癌组织的细胞增殖活跃,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肝炎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肝组织存在炎症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损伤;乳腺增生病理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乳腺组织存在增生乳腺小叶和纤维组织的异常增生。
这些观察结果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病理实验切片附说明行业知识
28张切片的解释:
湿小体。
心肌 血管
风湿小体
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增厚,可见纤维帽和大量胆固醇结晶。内膜ຫໍສະໝຸດ 中膜纤维帽胆固醇结晶
大叶性肺炎: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
肺泡腔 纤维素
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及所属的肺泡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
肺泡腔 细支气管
肺脓肿
病变处肺组织结构坏死, 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边缘有少量肉芽组织生 成。
混合血栓:
粉红色(血小板)与红色(红细胞)交替排列
血小板小梁
红细胞
脾梗死
梗死区色淡红,细胞 核均消失,但该处脾 组织的轮廓还存在, 梗死区周围充血出血 带不明显。
肝脂肪变:肝细胞浆内大量脂滴空泡,细胞核被推向一侧。
脂滴 空泡
4
纤维瘤
纤维肉瘤
瘤细胞丰富,弥 散排列,与间质 无明显界限。
淋巴结转移性腺癌:淋巴组织内有腺癌组织
肝细胞癌:异型的肝细胞呈梁索状排列,其间有丰富的血窦
癌细胞 形成的 梁索
血窦
前列腺增生
葡萄胎:绒毛高度水肿,无血管,滋养叶细胞异型增生
增生的滋养叶 细胞
间质水肿的绒 毛,无血管
绒毛膜癌
子宫肌层内可见大片 坏死在其周围可见大 量长单活跃的滋养细 胞,不存在绒毛结构。
风湿性心肌炎:心肌之间,血管旁可见风湿细胞聚集形成风
肺结核病:可见结核结节
肺泡 结核结节
慢性肺气肿:肺泡间隔断裂,肺泡融合
融合的肺泡
肺泡间隔
溃疡病 :可见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合肉芽组织
炎性渗出物及坏 死组织
肉芽组织
急性蜂窝织性阑 尾炎
炎性病变呈扇面形由表浅层向深层 扩延,直达肌层及浆膜层。阑尾壁 各层皆为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并有炎性水肿及纤维素渗出。阑尾 浆膜面为渗出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 胞组成的薄膜所覆盖
病理切片 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是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实验技术,通过对组织或细胞进行取样、固定、染色和切片等处理,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来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
病理切片实验在临床诊断、疾病研究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描述,介绍其原理、步骤和应用。
方法1. 组织取样首先,从患者身上取得需要研究的组织样本,可以是活体组织或死者遗体组织。
取样时需要注意选择代表性的病变组织,尽量避免破坏组织结构。
取样后立即将组织放入含有生理盐水或缓冲液的容器中,并迅速送至病理实验室。
2. 组织固定取得组织样本后,需要将其进行固定处理,以保持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原始状态。
常用的固定方法包括福尔马林固定和乙酰化固定等。
实验中选择福尔马林固定,将组织样本完全浸泡在10%福尔马林溶液中,时间通常为24小时。
3. 组织处理在固定后,需要对组织样本进行处理,以便后续的切片工作。
处理包括去水化、透明化和浸渍等步骤。
首先,将固定好的组织样本置于水中进行去水化,去除其中的福尔马林。
接着,使用透明剂(例如醋酸酯类)使组织透明化,以便后续的染色和观察。
最后,使用浸渍剂(例如石蜡)对组织进行浸泡,使其变得坚硬并易于切片。
4. 组织切片在组织处理完成后,需要将组织样本切成薄片,通常为5-10微米厚度。
切片可以使用手工切片刀或者自动化切片机进行。
切片时需要将组织样本固定在切片刀上,并通过微调装置控制切片的厚度和精确度。
5. 组织染色切片完成后,需要对切片进行染色。
染色是为了增强组织结构的对比度,使得细胞和组织的特征更加清晰可见。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等。
在本实验中,选择常用的血液学染色方法—苏木精-伊红染色。
6. 组织观察染色完成后,可以使用显微镜对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显微镜可以放大切片中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以便对其进行病理学评估和研究。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病理切片实验的详细操作,我们成功获得了含有病变组织的切片,并进行了染色和观察。
炎症病理实验报告切片
实验名称:炎症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目的:1. 通过观察炎症病理切片,了解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2. 认识炎症过程中的细胞和血管反应。
3. 分析炎症的实质和间质变化。
实验材料:1. 炎症病理切片2. 显微镜3. 切片染色液4. 实验记录本实验方法:1. 将炎症病理切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至适当倍数。
2. 观察切片,记录所见病理变化。
3. 分析炎症的实质和间质变化,包括细胞浸润、血管反应、实质损伤等。
实验结果:一、低倍镜下观察1. 炎症区域:炎症区域呈现明显的充血、水肿和细胞浸润现象。
2. 实质变化:实质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变性、坏死等变化。
3. 间质变化:间质呈现水肿、纤维增生等变化。
二、高倍镜下观察1. 细胞浸润:- 中性粒细胞:在炎症早期,中性粒细胞大量浸润,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和实质损伤区域。
-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在炎症中期和晚期,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逐渐增多,主要分布在实质损伤区域和血管周围。
2. 血管反应:- 血管扩张:炎症区域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
- 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和炎症细胞渗出。
3. 实质损伤:- 变性:实质细胞肿胀、胞质疏松,出现淡红色颗粒样物。
- 坏死:部分实质细胞出现坏死,细胞核固缩、溶解。
实验分析:1. 炎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炎症区域呈现明显的充血、水肿和细胞浸润现象,实质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肿胀、变性、坏死等变化,间质呈现水肿、纤维增生等变化。
2. 炎症过程中,细胞浸润是炎症反应的重要特征,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3. 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等。
4. 实质损伤是炎症反应的直接后果,包括变性、坏死等。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包括细胞浸润、血管反应、实质损伤等。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因子的一种防御反应,通过炎症反应,机体可以清除损伤因子、修复损伤组织。
什么是病理切片?为什么要借病理切片会诊?
什么是病理切片?为什么要借病理切片会诊?病理切片的定义病理切片是指在病理学研究中,将组织或细胞的标本切割成薄片并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观察病理切片,医生可以确定组织或细胞发生的病变类型、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恶性变化。
病理切片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病理切片的制备方法制备病理切片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标本固定:将病理标本使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固定,使细胞和组织结构得以保持,并防止其变性和腐烂。
2.标本处理:固定后的标本需要进行去除水分和脂肪,并进行脱水、透明化、浸渍等处理步骤,以便于切片和染色。
3.切片:用显微刀将处理后的标本切割成非常薄的切片,通常为5微米至10微米。
4.染色:将切片进行染色处理,常用的染色剂有血液学染色剂、组织学染色剂等。
染色后的切片可以使不同细胞和组织成分在显微镜下更加清晰可见。
5.盖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并加盖玻片,以保护切片并使其更易于观察。
病理切片的作用1. 疾病诊断病理切片在疾病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观察切片,可以确定细胞和组织的异常变化,识别和鉴别不同类型的病变。
例如,在癌症诊断中,病理切片能够确定是否存在恶性细胞,并评估癌症的类型、分级和分期。
2. 治疗规划病理切片对于治疗规划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切片,医生可以了解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以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乳腺癌治疗中,通过病理切片诊断可以判断患者的雌激素受体和HER2受体状态,从而指导是否进行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
3. 评估疗效病理切片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的疗效。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切片,可以观察病变的变化程度和细胞结构的恢复程度,判断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为什么要借病理切片会诊?1. 提高诊断准确性病理切片会诊可以集合多个专家的意见和经验,对病理切片进行共同研究和讨论,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不同的医生可能会对同一切片有不同的解读,借助会诊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风险。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病理切片观察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医学研究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和科研人员了解疾病的发展过程、病理变化以及治疗效果。
本报告将介绍一项关于肺癌病理切片观察的实验,探讨其对肺癌研究和治疗的意义。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肺癌病理切片的观察,了解肺癌的组织学特征、病理变化以及不同类型肺癌的差异,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选择多个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包括不同类型的肺癌病变。
将标本切片后,进行石蜡包埋和染色处理。
2. 石蜡切片制备:将标本固定在石蜡块上,使用旋转切片机制备薄片,厚度约为4-5微米。
3. 组织染色:采用常见的染色方法,如血液学染色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等,对切片进行染色处理。
4. 显微镜观察: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肺癌组织的细胞形态、核质比、核分裂等指标。
实验结果通过对肺癌病理切片的观察,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结果:1. 肺癌组织学特征:肺癌组织呈现出细胞增生、异型性增加、核分裂活跃等特征。
与正常肺组织相比,肺癌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核质比增加,细胞排列紊乱。
2. 不同类型肺癌的差异:观察不同类型的肺癌病理切片,我们发现各类型肺癌在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
例如,鳞状细胞癌细胞呈现鳞状形态,腺癌细胞呈现腺体样结构,小细胞肺癌细胞呈现小圆形或椭圆形。
3. 病理变化与疾病发展关系:通过观察肺癌病理切片,我们可以了解肺癌的病理变化与疾病发展的关系。
例如,肺癌组织中出现的核分裂活跃程度与肿瘤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实验讨论病理切片观察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肺癌病理学特征的机会,对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观察肺癌组织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我们可以对肺癌进行分类和分级。
这对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
不同类型的肺癌对治疗的敏感性和预后有所不同,因此准确判断肺癌的类型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病理名词解释切片要点
病理学名词解释1.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3. 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5. 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6.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7.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
细胞增生也常伴发细胞肥大。
8.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9.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10.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或称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是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
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是缺氧、感染和中毒。
11.脂肪变(fatty change):细胞浆内甘油三酯(或中性脂肪)的蓄积称为脂肪变或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起因于营养障碍、感染、中毒和缺氧等。
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纤维和肾小管上皮。
12.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13.心肌脂肪浸润(fatty change):心外膜处显著增多的脂肪组织,可沿心肌层的间质向着心腔方向伸入,心肌因受伸入脂肪组织的挤压而萎缩并显薄弱,称为心肌脂肪浸润,并非脂肪变性。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病理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于通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
而病理标本切片技术作为病理学检查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概述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是将组织样本切割成非常薄的部分,以便进行显微镜检查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制片”,其一般包括如下步骤:1.组织预处理:该步骤包括固定、清洗、脱水、透明化等几个关键步骤,目的是使组织样本保持原有形态并易于切割。
2.切片:该步骤使用病理切片机将组织样本切割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切片,通常在3~10μm之间。
3.染色:该步骤是为了使组织样本结构更易于识别,通常使用的染色剂有常规的血液学染色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剂等。
二、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的重要性正确的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帮助病理学家准确判断疾病病变的类型、性质及病变程度等。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诊断: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提供病理学家直接观察、评估组织标本,从而给出准确的疾病诊断。
例如,肿瘤和白血病等疾病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使用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来确诊。
2.治疗: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还可以对病人进行治疗方案的定制。
例如,通过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判断某种瘤细胞是否对某种药物敏感,从而在治疗中选用更加有效的药物。
3.预后: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还可以帮助病人对病程进行预测和评估。
例如,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响应并进行预测,从而评估病人的预后。
三、病理标本切片技术中存在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1.样本收集限制:某些类型的病理标本很难取得,例如甲状腺和胰腺的病理标本。
2.自动化技术发展不足:虽然近年来出现了许多自动化切片仪器,但其切片精度和效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未来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1.数字化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制片过程中得到的显微镜图像数字化,实现对图像的分析和存储。
怎样看懂病理切片
怎样看懂病理切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病理切片是病理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对病理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对于普通人来说,病理切片往往是一种难以理解的视觉语言。
那么,怎样才能看懂病理切片呢?了解基本的病理切片结构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病理切片是通过对患者取材进行处理、切割、染色而成的玻片。
在病理切片的观察中,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排列方式。
细胞的形态包括细胞核的形状、大小、染色质的分布等,细胞的排列方式包括细胞的密度、组织的结构等。
通过对细胞的结构和排列的观察,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组织和细胞的健康情况。
要注意病理切片上的异常变化。
在病理切片中,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些异常的细胞结构或排列方式,这可能是疾病的表现。
细胞核的形态异常、细胞排列的松散或紧密,都可能是疾病的征兆。
此时,我们需要结合临床资料和医生的诊断意见,来判断这些异常变化是否与某种疾病相关。
还要了解病理切片的染色技术。
染色是病理切片观察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突出不同的细胞结构和成分。
苏木精-伊红染色可以染出细胞核和胞质的不同颜色,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
还有一些特殊染色方法,比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原位杂交等,可以帮助我们检测特定的蛋白质或核酸,从而帮助诊断一些罕见的疾病。
要积累观察经验,多与专业医生交流。
病理切片的观察和分析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累。
在观察病理切片时,多与有经验的专业医生交流,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和经验,能够帮助我们更快地提高对病理切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要想看懂病理切片,首先要了解其基本结构和染色技术,注意观察异常变化,积累观察经验,多与专业医生交流。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病理切片,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000字】第二篇示例:病理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组织形态和细胞结构,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病理切片期末总结
病理切片期末总结病理切片是一种重要的病理学诊断方法,具有高分辨率、精确性及客观性等特点。
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分级、分期和预后,并指导临床治疗和诊断决策。
本文将对病理切片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在期末考试中能够有所收获。
一、常见的病理切片类型1. 组织切片:从活体或尸体中取得的新鲜组织标本,经过固定、包埋、切片等处理方法,然后染色观察。
2. 细胞切片:从胸水、腹水、脑脊液等液体标本中采集到的细胞,经过离心、固定、染色等处理,然后制备成切片。
3. 骨髓切片:从骨髓中采集到的细胞,经过固定、包埋、切片等处理方法,然后染色观察。
4. 胎盘切片:从胎盘中取得的标本,经过固定、包埋、切片等处理方法,然后染色观察。
5. 特殊染色切片:除了常规的组织学染色外,还采用特殊染色方法,如铁染色、胼胝体酸染色、肉芽组织染色等,以更好地观察某些特定结构。
二、病理切片的制备与染色病理切片的制备过程包括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四个步骤。
1. 固定:将取得的组织标本用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等固定液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2. 包埋:将固定后的组织通过一系列的醇溶剂处理,进一步进行脱水、透明化和浸渍,然后放入石蜡中进行包埋。
3. 切片:用切片机将包埋的组织切割成5-10微米的薄片,然后将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
4. 染色:经过脱蜡和脱水处理后,将载玻片上的切片,通过常规染色方法如血液染色(HE 染色)、酸性染色(PAS染色)等,使组织结构和细胞核染色,以便观察和分析。
三、常见病理切片的观察与诊断1. 肿瘤切片观察: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中的细胞核形态、细胞排列方式、核分裂数等特征,可以判断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
2. 炎症切片观察: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中的炎症细胞类型、数量和炎症灶的特征,可以判断炎症的类型和程度。
3. 代谢性病变切片观察:通过观察病理切片中的组织结构的变化和细胞器的异常,可以判断是否存在代谢性病变,如脂肪肝、痛风等。
病理实验切片解释
1.肾细胞水肿:标本为肾脏,先用低倍镜找到肾小球,并在其附近认出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重点看近曲小管。
可见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腔内突出,使管腔缩小,内缘参差不齐,再用高倍镜观察,可见曲管上皮细胞浆内出现许多红染细小颗粒。
其大小一致,分布均匀。
细胞核正常或浅染2.肝脂肪变性:切片为肝组织,低倍镜下见有些肝细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二甲苯溶液留下空泡)空泡大者,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4.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低倍镜下,可见组织边缘仍有残留的淋巴组织和增厚的被膜,但中央部分结构完全消失,呈一片红染颗粒,细胞核完全消失,坏死区周围可见一些结节状病灶。
5.肉芽组织:标本取自皮肤溃疡面的肉芽组织有的切片标本一侧仍保留有少许表皮(有的无),大部分表皮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溃疡表面附有炎性渗出物,其下为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由与表皮垂直的新生毛细血管,散在纤维母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组成。
新生毛细血管呈裂隙状,增生的内皮细胞以双行队列排列,腔内大部分无血细胞,纤维母细胞呈卵圆形、星型或梭形,细胞境界尚清楚,胞浆弱碱性,核卵圆。
炎症细胞以中性白细胞为主,为可见少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
其下层肉芽组织出现纤维化。
6.肺淤血:标本为肺组织,低倍镜肺泡壁明显增宽,其内毛细血管高度扩张,腔内充满红细胞,肺内小静脉也扩张充血,少数肺泡腔正常,多数含有红细胞及淡红色的均质水肿液,有的肺泡腔可见成堆棕黄色的巨噬细胞也称心衰细胞。
7.肝淤血:标本为肝组织,可见中央静脉扩张充血,其周围肝窦也明显扩张,其内充满红细胞,该处肝细胞有的体积变小以致消失,有的胞浆内可见小空泡,小叶周边肝窦和肝细胞上述改变程度减轻。
8.静脉血栓:标本为静脉,管腔闭塞。
镜下可见血管腔内有红色,粗颗粒状的梁,层状或条纹状排列。
梁间充满纤维素网。
网眼中有大量红细胞和少数白细胞,有的区域红细胞已溶解。
血栓与血管壁相连处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其间有少数炎症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细胞。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书版)
病理实验切片描述1、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圆形空泡(为脂滴所在位置),肝小叶的中央带和中间带改变较明显。
病变严重时空泡增大,肝细胞核被挤压向肝细胞一侧2、肉芽组织:主要由纤维母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及大量炎细胞组成。
表浅部新生毛细血管的方向大致与肉芽的表面垂直;间质疏松水肿,有较多炎细胞,多为中性粒细胞,此外可见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纤维母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常为有突起的星形或梭形,胞浆丰富略呈嗜碱性,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疏松,染色浅,核仁明显3、慢性肺淤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致使肺泡壁增厚。
肺泡腔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心力衰竭细胞,后者胞浆内含多量棕色颗粒。
部分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出血)及淡粉色的蛋白质水肿液4、混合血栓:闭塞静脉内可见粉染带状、条索状或块状的血小板梁,有分枝相互连接,其间有粉染丝状纤维素网,网眼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血栓周边可见肉芽组织长入5、肾贫血性梗死:梗死区为淡粉色,无细胞核结构,但仍可见肾组织结构轮廓。
梗死区周围可见充血出血带。
6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表面为纤维素渗出,纤维素为粉染颗粒状无结构物质,呈网状分布。
7、肠假膜性炎(肠粘膜纤维素性炎):切片取自结肠,粘膜坏死,有处表面有脱落的膜样物,坏死的粘膜表层组织和纤维素、白细胞形成膜样物--假膜。
粘膜下层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间质水肿,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8、蜂窝织炎性阑尾炎:阑尾壁各层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脓细胞, 小血管扩张充血,阑尾系膜也有改变9、肺脓肿:肺组织内可见脓肿灶,脓肿中心为变性坏死的中心粒细胞。
周围肺泡内有多量纤维素渗出,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脓细胞浸润,周边肺组织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粉染水肿液10、皮肤乳头状瘤: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由表及里分别为鳞状上皮角化层、颗粒细胞层、棘细胞层及基底细胞层。
间质随上皮长入乳头内,其中可见疏松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和少量淋巴细胞。
病理切片的实验原理
病理切片的实验原理《病理切片的实验原理》1. 引言你有没有想过,医生是怎么准确知道身体里的细胞到底发生了什么病变的呢?就好像侦探要找到犯罪的证据一样,医生也需要证据来判断病情,而这个重要的证据很多时候就是病理切片。
今天呢,咱们就来好好唠唠病理切片背后的实验原理,从基础的概念到实际的应用,把这个有点神秘的东西搞个明白。
这篇文章呀,咱们会先讲讲病理切片实验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背景,再说说它的运行机制,接着聊聊在日常生活和高级技术中的应用,还会谈谈常见的问题和误解,最后再补充点相关知识并且展望一下未来。
2. 核心原理2.1基本概念与理论背景病理切片啊,简单来说,就是从人体或者动物体上取下来一块组织,然后把这块组织切成非常薄的片子,薄到可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这个想法的来源其实很早啦,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想要更清楚地看到身体内部细胞的状态,于是就有了这个技术。
从理论上来说呢,咱们身体里的组织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细胞组成的。
正常的细胞有自己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一旦细胞生病了,就会发生一些变化,比如说形状可能会变奇怪,内部的结构可能会紊乱。
病理切片就是要把这些细胞的状态直观地展现出来。
就好比每个细胞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正常的时候是一个样子,病理切片就是要看这个“身份证”有没有被“篡改”。
2.2运行机制与过程分析首先呢,要取组织。
这个就像从果园里摘果子一样,医生会根据需要,用专门的工具从病变部位或者怀疑有病变的部位取下一小块组织。
这一步可得小心,就像摘果子不能把整个果树都弄坏了一样,取组织也要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伤害。
取下来的组织块可不能直接看,它得经过一系列的处理。
先是固定,这就像是给组织拍个“快照”,让它保持当时的状态。
通常会用甲醛之类的固定液,就好比是把组织放进一个时间胶囊里,防止它腐烂或者变形。
固定好之后呢,就要脱水。
咱们可以把组织想象成一块湿漉漉的海绵,脱水就是把海绵里的水都挤出来。
不过这里用的是化学试剂来脱水,像酒精就是常用的脱水剂。
病理实验切片医学讲义
病理学 2019/10/29
15
慢性胃溃疡
描述:溃疡至浅入深非为4层:①、渗出层:为少量炎症渗出物;②: 坏死层:结构不清染成伊红色;③:肉芽组织层;④:疤痕层:有管壁 增厚的小动脉,管腔狭窄(如图)或有血栓机化。
病理学 2019/10/29
16
(十)胃腺癌
描述1:胃旁腺粘膜粘
膜上皮和癌变上皮的过 渡。
23
门脉性肝硬化
描述5:纤维间隔中有 小胆管增生。
病理学 2019/10/29
24
(十三)肝细胞癌
描述1:肉眼观,一半
为肝组织,一半较紫蓝 色者为癌组织。 (图
描述2:癌细胞呈多边
形,胞浆丰富,较为
红染(若分化差可偏 病理学 2019/10/29
25
肝细胞癌
描述3:细胞呈索条状或片状排列,较凌乱。索间有丰富的血窦 ,癌细胞与血 窦直接相贴,伴不同程度的坏死或出血。癌组织边缘的肝细胞受压呈压迫性萎 缩,有的切片中的肝组织呈肝硬化改变。(缺图)
描述2:癌组织有大小
不等、形状不规则的
腺体组成,癌细胞层 病理学 2019/10/29
17
胃腺癌
描述2: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单层或多层排列,极性紊乱(上图不是很典型)。
病理学 2019/10/29
18
(十一)胃粘液癌
描述1:正常胃黏膜被破坏,所取代的癌组织还向下浸润至肌层或浆膜面。
病理学 2019/10/29
19
胃粘液癌
描述2:癌细胞呈圆形。胞浆内富含淡蓝云雾状的粘液,将胞浆挤压于细胞一侧 , 使癌细胞似指环状,称“印戒细胞”,部分区域因粘液过多而使癌细胞破裂,粘 液溢入组织形成“粘液湖”癌细胞常单个漂浮于其中。
病理实验文字详解(切片)
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排列方向与表面垂直,其深层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与表面平行,系瘢痕组织。
(2)高倍:
①新生毛细血管;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肥大,向腔内客厅出,有的尚未形成管腔。②成纤维细胞;位于毛细血管之间,细胞较大,胞浆丰富,呈椭园形、棱形或星芒状,细胞界限不清楚,胞核椭园形或梭形。③上述两种成分之间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浸润(炎症实验时再仔细观察)。
淤血区外周有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
混合血栓
(1)肉眼:
血管腔内有红染的血栓物质。
(2)低倍:
见血管腔内有染成淡红色之小梁,呈不规则支状,与血管壁紧密相连,小梁周边可见细胞成分。
(3)高倍:
淡红色小梁即血小板梁,小梁之间有小量纤维素呈红染细丝状,交织成网,其中网罗有大量红细胞和少许白细胞。
9号静脉内xx血栓
15号肾细胞水肿(肾浊肿)
低倍镜下,首先找到肾皮质区的近曲小管。观察其小管的上皮细胞肿大,突向管腔致使管腔狭窄。高倍镜下可见这些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布满大小一致的红染细小颗粒。部分管腔内形成均匀红染物
21号肝脂肪变性
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边界清晰的圆形空泡,部分空泡融合变大,将肝细胞核挤向一侧,使肝细胞类似脂肪细胞。肝细胞体积增大,肝窦明显受压,小叶轮廓不易辨认。
Ⅰ高分化鳞癌中可见层状红染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角化珠,低分化鳞癌则不见或少见角化物质。Ⅱ高分化鳞癌细胞分化好,体积较大,多边形,核大深染,可见分裂象和细胞间桥,癌巢中心为红染层状角化物,即“癌珠”。低分化鳞癌细胞分化差,癌巢内癌细胞极性、层次不分明,癌细胞大小不等,排列紊乱,呈多边形或圆形,核大,病理性核分裂象常见,癌巢中无角化珠与细胞间桥。
病理试验各种切片介绍
1.肾小管水样变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2.肝脂肪变性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3.肾小管玻璃样变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4.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5.脾梗死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6.肉芽组织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
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7.慢性肺淤血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8.慢性肝淤血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9.混合血栓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10.肾贫血性梗死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11. 肺出血性梗死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12.会厌白喉、低倍镜: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表面附着粉染的假膜高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胞构成13.心肌脓肿肉眼可见心肌组织内圆形淡蓝色区域为脓肿镜下可见脓肿灶内心肌纤维破坏消失,积聚以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脓肿周围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并有炎细胞浸润。
病理切片制作实验报告
病理切片制作实验报告病理切片制作实验报告病理切片制作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研究。
本实验旨在探究病理切片制作的步骤和技术,并评估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病理切片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术,并探究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我们将学习如何正确取材、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以及如何观察和分析病理切片。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病理标本- 10% 福尔马林- 蜡块- 切片机- 染色剂(如血液染色剂、组织染色剂等)2. 实验方法:- 取材:将病理标本切割成适当大小的组织块,注意保持组织的完整性。
- 固定:将组织块浸泡在10%福尔马林中,使其固定。
- 包埋:将固定后的组织块置于蜡块中,使其浸泡在熔化的蜡中,蜡块冷却后形成固体蜡块。
- 切片:使用切片机将蜡块切割成薄片,厚度通常为4-6微米。
- 染色:将切片浸泡在染色剂中,使其染色。
- 观察和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切片,分析组织结构和病变情况。
三、实验结果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病理切片,并观察到了组织结构和病变情况。
通过染色,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间质的分布情况,以及病变部位的异常变化。
四、实验讨论病理切片制作是病理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观察病理切片,医生可以判断组织的正常与异常情况,从而诊断疾病。
染色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强切片的对比度,使细胞和组织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取材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取材时应选择代表性的组织块,并保持其完整性,以确保切片的可靠性。
固定和包埋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以避免组织的变性和破坏。
切片时,刀片的锋利度和切割速度也会对切片质量产生影响。
此外,染色选择和染色时间的控制也是关键。
不同的染色剂适用于不同的组织和病变类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染色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导致染色效果不佳,影响切片的观察和分析。
病理切片制作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临床诊断,还可以用于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
观察病理切片实验报告
观察病理切片实验报告
文件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病理切片,了解其结构特征,学会以正确的方法操作分析切片以及识别各种病理。
二、实验原理
病理切片是病理学诊断手段之一,是将病变组织取出后按一定原则切割成薄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来诊断病变的一种手段。
三、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准备病理切片,以及显微镜和对应观察工具。
(2)安装显微镜:将显微镜平稳摆放在实验桌上,然后固定。
(3)拆开病理组织:将病理组织放在显微镜观察底座上,将其切割成薄片。
(4)观察病理切片:将切割好的病理切片放在显微镜上,按不同倍率进行观察,仔细观察病理组织结构特征,并形成诊断报告。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对病理切片的结构特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学会了正确操作分析切片,以及对病理进行诊断报告。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对病理切片的组织结构和诊断报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学会了正确的操作方法,为今后更好地实践提供了依据。
- 1 -。
病理学实验切片ppt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通过显微镜观察切片的组织结构 和成分,判断组织是否发生病变。
染色观察
通过染色判断组织中是否存在特定 的抗原或抗体,从而判断组织是否 发生病变。
免疫组化染色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组织中 的抗原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从而 判断组织是否发生病变。
切片保存与维护
保存环境
切片应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 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03 实验切片在病理学中的应 用
疾病诊断
诊断肿瘤
病理学实验切片可以用于诊断肿瘤,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组织结构以及染 色反应等特征,判断肿瘤的性质、类 型和分化程度。
鉴别良恶性肿瘤
判断预后
病理学实验切片还可以通过观察肿瘤 细胞增殖活性、组织学分级等因素, 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病理学实验切片可以鉴别良恶性肿瘤, 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切片厚度限制
切片厚度过大会导致组织结构失 真,影响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切片厚度过小则可能导致组织结 构细节丢失,无法准确判断病变
性质。
合适的切片厚度需要根据组织类 型和观察目的进行选择,一般而 言,厚度在3-5微米之间较为适
宜。
组织结构失真
由于切片过程中组织受到刀片 切割的机械力作用,可能会导 致组织结构变形。
详细描述
免疫组化切片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通过标记抗体显示组织或细胞内的抗原。这种方法有助于确定肿瘤 的性质、来源和分化程度,对于肿瘤的诊断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原位杂交切片
总结词
原位杂交切片是利用核酸探针检测组织或细胞内核酸的切片。
详细描述
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组织或细胞内的核酸序列进行杂交,从 而检测特定基因的表达和定位。原位杂交切片在研究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基因诊断方面具有重要 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实验切片解释1.肾细胞水肿:标本为肾脏,先用低倍镜找到肾小球,并在其附近认出近曲小管和远曲小管,重点看近曲小管。
可见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腔突出,使管腔缩小,缘参差不齐,再用高倍镜观察,可见曲管上皮细胞浆出现许多红染细小颗粒。
其大小一致,分布均匀。
细胞核正常或浅染 2.肝脂肪变性:切片为肝组织,低倍镜下见有些肝细胞浆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脂肪滴在制片过程中被二甲苯溶液留下空泡)空泡大者,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4.淋巴结的干酪样坏死:低倍镜下,可见组织边缘仍有残留的淋巴组织和增厚的被膜,但中央部分结构完全消失,呈一片红染颗粒,细胞核完全消失,坏死区周围可见一些结节状病灶。
5.肉芽组织:标本取自皮肤溃疡面的肉芽组织有的切片标本一侧仍保留有少许表皮(有的无),大部分表皮均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溃疡表面附有炎性渗出物,其下为肉芽组织。
肉芽组织由与表皮垂直的新生毛细血管,散在纤维母细胞和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组成。
新生毛细血管呈裂隙状,增生的皮细胞以双行队列排列,腔大部分无血细胞,纤维母细胞呈卵圆形、星型或梭形,细胞境界尚清楚,胞浆弱碱性,核卵圆。
炎症细胞以中性白细胞为主,为可见少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
其下层肉芽组织出现纤维化。
6.肺淤血:标本为肺组织,低倍镜肺泡壁明显增宽,其毛细血管高度扩,腔充满红细胞,肺小静脉也扩充血,少数肺泡腔正常,多数含有红细胞及淡红色的均质水肿液,有的肺泡腔可见成堆棕黄色的巨噬细胞也称心衰细胞。
7.肝淤血:标本为肝组织,可见中央静脉扩充血,其周围肝窦也明显扩,其充满红细胞,该处肝细胞有的体积变小以致消失,有的胞浆可见小空泡,小叶周边肝窦和肝细胞上述改变程度减轻。
8.静脉血栓:标本为静脉,管腔闭塞。
镜下可见血管腔有红色,粗颗粒状的梁,层状或条纹状排列。
梁间充满纤维素网。
网眼中有大量红细胞和少数白细胞,有的区域红细胞已溶解。
血栓与血管壁相连处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其间有少数炎症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细胞。
9.脾贫血性梗死:9.脾贫血性梗死:切片中有一境界清晰的三角形病灶。
该处脾组织有明显坏死性改变,但坏死不彻底,仍可见脾结构的遗迹。
病灶周围脾组织充血,出血和中性白细胞浸润。
12.急性蜂窝组织炎性阑尾炎:标本为阑尾横切面。
镜下可见阑尾腔充满脓性渗出物。
黏膜部分坏死脱落形成溃疡,阑尾壁各层均可见血管扩充血,组织间隙有大量中性白细胞弥漫性浸润,浆膜面附有纤维素性脓性渗出物 13.慢性胃溃疡:最上层炎性渗出层,坏死组织层,肉芽组织层最底层瘢痕层,最底层还有厚壁血壁,神经纤维,灶性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14.扁桃体白喉:部分鳞状上皮消失,由厚层红染膜状物(假膜)代替。
假膜中可见大量红染的纤维素,中性白细胞及坏死的上皮,假膜底部淋巴组织中毛细血管高度扩,充血。
15.肺脓肿:可见腔大量中性白细胞(部分中性白细胞显示变性坏死)和红染无结构物,空腔边缘肺组织可见毛细血管扩充血。
17.慢性胆囊炎:粘膜上皮大部分完整,固有膜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和少量白细胞浸润,肌纤维之间和外膜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18.异物肉芽肿:标本取自皮下组织,病人有注射药物史。
镜下可切片中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病灶,病灶中有染色很淡的球形无结构物质(系吸收不全的药物及坏死组织),其周围有大量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胞浆被吞噬的异物。
病灶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20.乳头状瘤:20.乳头状瘤:发生在皮肤的肿瘤。
肉眼见肿瘤呈乳头状增生。
镜下见乳头表面披复着增生的复层扁平上皮,增生的间质性纤维组织呈树枝插入乳头中央,上皮的分化结构与正常表皮非常相似,基底层为基底细胞,中层为棘细胞,表层为颗粒细胞和角化细胞,基底膜完好。
21. 鳞状细胞癌:切片一侧表面可见正常的复层扁平上皮,也可见到由正常上皮高度增生移行为癌的部分,癌变上皮细胞突破基底膜向皮下结缔组织浸润性生长,形成大小不一,形态不同的癌细胞团(称癌巢,癌索),细胞的层次与排列的正常复层扁平上皮相似,外层似基底细胞,层似棘细胞,中央为角化物质。
细胞为中等度异型性,可找到病理性核分裂象。
22.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标本为淋巴结。
正常淋巴结构完全被破坏。
大量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白细胞、浆细胞、中性白细胞弥散性增生,其间还散在一些具有特真性诊断意义的R-S 细胞。
这种细胞体积大,核大、双核或多核,有时两核并列形似镜影故又称镜影细胞。
核膜厚,核有大的嗜酸性核仁。
瘤还有程度不等的结缔组织增生。
23.纤维腺瘤:看不到正常的乳腺组织结构,肿瘤一侧可见部分纤维组织包膜。
肿瘤由增生的腺管和结缔组织共同构成。
腺管上皮呈立方或柱状单层或多层。
增生的结缔组织有的环绕着腺管,有的向腺管成垂直方向穿插,将腺管挤压或裂隙状,分支状。
腺上皮和结缔组织细胞分子均无异型性。
24.乳腺癌:肿瘤由实性细胞巢和细胞索构成,巢、索间有少数结缔组织将其分隔,偶见腺样结构。
癌细胞大小不一,呈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中等,细胞核大,染色质粗,核仁清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
周围脂肪组织中有癌细胞浸润。
部分切片一侧有几个乳腺小叶,但不少腺管由细胞增生将管腔填满,增生的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
26.纤维瘤:肿瘤位于皮下,由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呈束状,编制状排列。
肿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
27.纤维肉瘤:肿瘤细胞丰富,呈束状交错排列,胶原纤维较少。
瘤细胞短梭形,核大卵圆,有一定程度的异型性,可见核分裂像。
28.风湿性心肌炎:组织取自于左心室壁。
镜下可见心外膜,心肌膜和心膜。
在心肌间质中(小血管周围尤为明显)和心膜下可见结节状病灶,风湿性小结或 Aschoff 小体。
病灶主要由风湿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组成。
其间可见红染无结构碎片状或颗粒状的纤维素样坏死。
风湿细胞体积大,圆形或卵圆形,胞浆丰富弱嗜碱性。
多为单核,核大,染色质集中于核中心并呈细丝状向外伸延,因此呈枭眼状(核的横切面)或似蜈蚣状(核的纵切面)。
有的结节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
29.主动脉粥样硬化:镜下可见膜、中膜与外膜三层结构。
部分膜明显增厚凸起。
增厚的膜表面为大量淡红色,细颗粒状坏死物,坏死物可见很多菱形,边缘平直的空隙(为胆固醇结晶被溶解后所留的空隙),坏死物周围有少量泡沫细胞。
30.硅肺:肉眼见肺组织中有多个境界清晰的圆形结节病灶。
低倍镜下见这些病灶均匀分布于肺组织中,并且互相融合。
病灶由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呈现同心圆层状或旋涡状排列而成,其无血管和细胞成分(硅结节)。
片中还有多少不等的炭末沉积。
有的病灶则主要由噬入尘粒的巨噬细胞聚集而成(细胞性结节)。
32.大叶性肺炎:低倍镜下肺泡结构完整,所有肺泡腔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以及许多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肺泡壁变薄,其间的毛细血管大部分因受伤压而闭塞。
33.小叶性肺炎:(1)病灶中央或周边可见细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及脱落的上皮细胞。
(2)病灶区的肺泡腔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少量纤维素。
(3)病灶间的肺组织可见肺泡腔相互融合成较大的肺泡腔。
35.结节性肝硬化:镜下见肝结缔组织广泛增生,肝小叶结构被破坏,增生的结缔组织将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圆形的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假小叶)。
假小叶肝细胞索排列紊乱,不呈放射状,中央静脉或有或无,多为偏位。
有的假小叶是由结缔组织包含数个正常的肝小叶而成。
增生的结缔组织有程度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和小胆管增生。
36.肝癌肝硬化:镜下癌细胞呈巢状分布,癌巢细胞排列成索状,梁状,其间为血窦。
癌细胞呈多边形胞浆丰富,嗜酸性,核大染色深,核浆比例失调,有病理性核分裂相,部分区域肝癌组织坏死。
癌巢周围肝细胞受挤压而萎缩,汇管区结缔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增生的结缔组织分隔肝小叶,形成假小叶。
37.直肠腺癌:切片一侧为正常肠壁,可分为四层:粘膜,粘膜下层,肌层,浆膜。
切片其它部分肠壁结构紊乱,癌组织浸润,破坏达粘膜下层和深肌层。
癌细胞呈腺样结构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细胞层次多,极向消失,没有杯状细胞,癌细胞明显异型性,癌间质中淋巴细胞浸润。
38.葡萄胎绒毛:胎盘绒毛普遍增大。
胎盘绒毛高度水肿,间质血管消失。
绒毛表面披覆两种滋养叶细胞,即合体滋养体和细胞滋养层细胞均明显增生,有些区域增生的细胞呈山峰状或团块状。
39.绒毛膜上皮癌:癌细胞有两种形态,一种似细胞滋养层细胞,另一种似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均具有恶性瘤细胞特征。
两种癌细胞混杂在一起,不形成绒毛和水泡状结构,也无____和间质,部分癌组织坏死出血。
此外可见大片结缔组织。
40.慢性肾小球肾炎:①肾小球已全部纤维化或出现玻璃样变②肾小管萎缩,正常的肾小球代偿性体积增大,正常的肾小管代偿性扩③小动脉壁变厚,硬化 41.慢性肾盂肾炎:①肾小球已全部纤维化或出现玻璃样变②肾小管萎缩,正常的肾小球代偿性体积增大,正常的肾小管代偿性扩③小动脉壁变厚,硬化④间质中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⑤粘膜下方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肾盂部分粘膜坏死脱落⑥肾小球囊发生纤维化⑦扩的肾小管有大量红染的管型 42.结肠细菌性痢疾:①红色假膜位于粘膜表面②假膜由纤维素,炎症细胞,坏死组织的肠粘膜共同构成。
粘膜下层组织疏松,其毛细血管显著扩充血,肌层及浆膜未见明显炎症反应 43.结肠阿米巴性痢疾:①粘膜坏死,脱落②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在溃疡底部与正常组织交界处有阿米巴大滋养体,呈圆形或椭圆形③滋养体与周围组织间有一环状空隙 44.肺粟粒性结核:①肺组织中可见许多散在的结核结节②结核结节中央为成片红染无结构细颗粒状物质(干酪样坏死)③有的干酪样坏死周围可见郎罕氏巨细胞(体积大,细胞核多)和上皮样细胞④周围有纤维结缔组织包绕 45.肠伤寒:45.肠伤寒:①都由细胞构成,部分区域细胞体积大,其胞浆吞噬有淋巴细胞,红细胞,组织碎片及伤寒杆菌,为伤寒细胞(主要在粘膜下层)②伤寒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境界不太清的结节状病灶伤寒小结。
伤寒结节常发生坏死 46.肝血吸虫病:46.肝血吸虫病:①早期虫卵结节中央常有 1~2 个成熟虫卵,虫卵表面有时可见呈火焰状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周围是一片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物质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其间有屈光性蛋白质晶体;外面有肉芽组织包绕②晚期虫卵结节:病灶巨噬细胞变为类上皮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称为假结核结节;被纤维细胞包绕 47.血吸虫性阑尾炎:虫卵钙化,呈蓝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