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看现代音乐教育-最新文档

合集下载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

论孔子的音乐观及其现实意义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音乐观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和现实意义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孔子对音乐的重视、孔子音乐观的内涵以及其现实意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孔子对音乐的重视体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要性。

在《论语》中,孔子曾说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他强调了一个人要有学习的勤奋态度,不要因知识有限而不敢请教。

而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能够培养人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孔子强调音乐的重要地位,是因为他认为音乐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能够在感性的层面上培养人们的品味和情感的体验。

其次,孔子音乐观的内涵体现了他对道德教化的关注。

孔子认为音乐具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作用,即通过音乐的演奏和欣赏,能够培养人们的品德和修养。

孔子强调音乐要“和而不同”,即音乐要有和谐的氛围,但也要保持个体的个性特点。

这种和谐中的个性特点在音乐中的体现是它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孔子认为音乐的价值在于能够以其独特的方式传递情感,让人们通过音乐的美感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并受到启发。

而在现实生活中,音乐对于培养和陶冶人们的情感世界和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

最后,孔子音乐观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其对社会和国家的治理上。

孔子认为,德行是社会治理的基础,而音乐则是培养德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他主张进行社会和建设,必须从培养人的美德和道德修养入手。

孔子强调了音乐的文化功能和社会教化作用,他认为适当的音乐教育能够提升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实际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能够深入人心,激发人们的共鸣和情感共鸣,它具有社会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可以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总结起来,孔子的音乐观体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对道德教化的关注以及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思考。

他强调音乐的教育和文化功能,将音乐视为培养人们情感和审美能力的有效手段,并认为适当的音乐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孔孟音乐教育思想总结简短

孔孟音乐教育思想总结简短

孔孟音乐教育思想总结简短孔子和孟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体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音乐教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对他们的音乐教育思想的简短总结。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音乐家,他提出了“乐以和为贵”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音乐的作用在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修养。

他认为音乐可以调节情绪、和谐人心、陶冶情操。

孔子说:“乐,君子有终身之业。

”这句话表明,音乐对于人的修养是一种长期的、绵延的过程。

孔子还提倡以“礼”为基础的音乐教育,他认为音乐应该符合社会的礼仪规范并能够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孟子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位热爱音乐的人。

孟子主张以音乐培养人的性情和品质。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可以感化人心的艺术形式,可以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他总结了音乐的四个作用:舒缓情绪、培养品德、陶冶性情、娱乐身心。

孟子还提出了分类的音乐教育观点,他认为儿童应该从小学唱莫奈,年长一点再开始学唱雅乐。

他主张在音乐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总的来说,孔子和孟子的音乐教育思想强调了音乐对于人的修养和道德教育的作用。

他们认为音乐可以调节情绪、和谐人心,让人们沉浸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

他们还注重通过音乐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品味,以提高个人对于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他们的音乐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的音乐教育中,孔子和孟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对于音乐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将音乐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情感、品格和审美能力。

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于人性的熏陶和修养。

通过音乐教育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自己和社会。

儒家音乐教育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儒家音乐教育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儒家音乐教育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影响作者:李梅华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21期李梅华(曲阜师范大学山东日照 276826)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古代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的转型时期。

在社会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发生的一系列的深刻变革,文化教育活动也相应的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导致形成“礼崩乐坏”的局面,在这种形势下孔子创立了儒家思想,通过对夏、商、周三代流传下来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总结、梳理、思考和重新认识。

孔子的儒家音乐教育,突出了人的价值和地位。

孔子的音乐教育史将伦理道德的教育与审美情感教育相结合。

当今社会,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音乐教育思想在当代的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对待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教育思想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关键词: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影响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c)-0116-011 儒家音乐形成的背景从夏、商、周三代开始,就已经出现了儒家乐教思想的萌芽。

礼乐制度(包括其教育制度)的产生,如果是追寻其本源,则可上溯至氏族社会的原始礼仪活动。

夏、商、周三代的礼乐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具体实施内容,是从原始祭乐礼仪活动发展而来的。

夏代,使得祭祀礼仪的音乐变成为享乐音乐,标志着另外一种服务于娱乐的音乐教育的形成。

商代的乐教,人们习乐是为了服务于宗教祭祀活动的音乐教育观念,商代的礼器和乐器,其乐器的工艺制作与音列形态设计,都达到较高的标准。

在夏、商、周三代学校教育制度中,西周的礼乐制度是三代中最为完善的,也是对儒家音乐影响最大的。

西周的音乐教育是以礼乐教育为主体,西周的礼乐教育具有伦理化、政治化、宗教化的性质,这是历史的特征。

西周的乐教思想,总而言之就是道德伦理教育与乐舞艺术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与审美情感教育的共构一体,为以后的儒家乐教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 儒家音乐教育的发展孔子是教育家、音乐家,同时也是最早的、最具有影响的音乐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音乐美学思想对当下音乐教育的启示

孔子音乐美学思想对当下音乐教育的启示

孔子音乐美学思想对当下音乐教育的启示作者:安秋莹来源:《好日子(下旬)》2018年第01期摘要: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一种艺术,能够存在这么多年,与“美”是密不可分的。

正是因为感受到音乐的“美”,人们才会通过音乐教育的形式把音乐传承下来,因此音乐美学与音乐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我国音乐美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孔子就是其中贡献最大的人物之一,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儒家、对历史上、甚至是当下音乐审美教育都有着宝贵的价值。

关键词:孔子美学思想;美善合一;美育我国音乐源远流长,有着八千多年的历史,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美学思想。

现如今中国民族音乐发展昌盛,与历史上各种出现的各种美学思想都是分不开了,当然也离不开一代代优秀的音乐家作出的贡献。

其中孔子就是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孔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识涵盖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孔子一生十分重视礼乐教化,其关于“仁”、“礼”等都影响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心灵。

孔子其实也是一个音乐家,他懂得声乐韵律,也会弹琴吹笛,他经常用音乐表达情感。

他虽然没有建立系统的音乐理论,但是他的音乐思想对后世产生十分深刻地影响,他的美学思想更是后人的宝贵财富。

一、孔子音乐美学思想1、“美善合一”,是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

孔子提倡礼乐制度,“礼”是指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礼仪规矩,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懂得礼。

“乐”是指音乐。

礼乐相结合的目的在于教化,诱导人向善,让社会一片祥和。

体现在音乐美学上,就是“美善合一”。

音乐给人带来的不止是情感的愉悦,更应该进一步影响人的思想,帮助人养成良好的品德。

美和善的结合是音乐审美的基本原则,“美”与“善”相比,善是根本,也是审美价值的基本标准,只有符合“善”的音乐才是好的音乐。

孔子把音乐的“美”与道德的“善”结合在一起,强调音乐要以艺术的形式帮助道德实施其教化作用,同时道德也要渗透进音乐,使音乐在“美”的基础上,融合“善”,达到“美善合一”的境界。

从孔子乐教思想看音乐教学的特性——音乐教与学方式转变的传统资源

从孔子乐教思想看音乐教学的特性——音乐教与学方式转变的传统资源

167SONG OF YELLOW RIVER 2020/ 14真切感受到并深受其感染的,从而感受音乐之美,并使自己的生命和心灵受到艺术滋养和精神陶冶。

说到底,音乐教学的特性就是要把学生带入音乐的世界,让学生深刻领悟音乐的本质,并且能够自己欣赏、感受、体验甚或发现、创造音乐之美。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获得音乐教学的幸福感,在生命与心灵的成长中克服职业倦怠。

其次,要创设情景,让学生真切领悟音乐之为音乐的真谛。

教学《法国号》时,我在课中安排了让学生欣赏大型管弦乐队的演奏会的环节,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你在这里都看到了哪些乐器?”接着学生一一作了回答。

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思考:美妙的音乐是怎样演奏出来的?每一种乐器都积极地发出自己不同的声音,所有的乐器都共同遵守乐曲谱系在适当时机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指挥家则是演奏家们共同遵守的生命化动态化的曲谱。

各个音节之间也只有和谐才能形成美妙的乐曲,音乐的功能也是促进生命和心灵的和悦、和谐,促进人类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天地人神之间的和谐,由此可以说音乐的灵魂是和,应和、和谐、和悦。

随后再次欣赏整个乐曲,借以深化、升华学生对乐曲的审美感受。

把对音乐的这一理解运用于教学过程,整个课堂就是一个交响乐队,老师是乐队指挥,而每个同学都是不可或缺的乐器手,都是乐曲演奏之集体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切身体验音乐创造的快乐,从而改变了过去教师一言堂的死气沉沉局面。

再次,以孔子乐教思想促进音乐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还体现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彼此的心灵的灵敏度,对乐曲的领悟更加迅捷,师生交流对话、生命应和更加顺畅,也更尊重音乐教学的特性。

案例:教唱《小鸟,请到这里来》这首歌曲,如果抓住“请”字展开议论畅想,那就忽略了音乐教学的特性而当成语文课来教了。

请小鸟到这里来,就必须用自然的语言来请,小鸟才能听懂,才能买账。

音乐是自然的语言,鸟语专家赵欣如躲在浓密的树丛深化,然后惟妙惟肖地学鸟叫,结果把一大群小鸟都“请”到自己身边来了。

儒家音乐美学对现代音乐教育的价值

儒家音乐美学对现代音乐教育的价值

易俗莫善于乐, 安上治民莫关于礼” 。就充分体现东方美德的 传统。 在此后, 西方柏拉图也提出:“ 音乐能美化人的心灵”这 。
和当今音乐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有着共同之处 。
“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泰伯》 , (《 ) 这是孔子针对“ 乐 教” 提出的观点, 认为教育内容要有自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他把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 作为乐教的目标和任务。 乐” 其“ 的
家美学将道德观与审美结合在一起的最大特点。 2. 孔子音 乐美学观— “ 美善统一” 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 是孔子首先区分了内容美与形式 美, 并提出了两者的统一。 他的音乐美学思想主张代表艺术范 畴的“ 和代表道德范畴的“ 的结合, 美” 善” 他的这个“ 美善统 一” 的审美主张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之一。 其思想的内核为治国平天下提出一套较为系统的、有创见的 儒家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 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有重大而 深远的影响。 3. 音乐的审美标准“ 和” 以“ 为美, 和” 就是在进行审美创造和评价时要具有整体 意识,和” “ 而不“ 。 分” 孔子倡导的“ 的美学思想对后世有着 和” 深远的影响, 很多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都是以这个 “ 字为核心的。 和” 在古代艺术家的心目中,和” “ 是一种最美的 状态, 所以他们说:“ 和实生物, 同则不继。 “ 是具有包容性 ”和” 的, 是丰富的, 所以是美的。 二、 现代音乐教育及其价值
达到“ 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起到的一种特殊作 仁”
乐教育中, 并促进现代音乐教育价值实现, 是我们需要探索
的问题。 ( 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与多元化文化融合 儒家音乐思想提出: 强调音乐从道德上能感化人,移风 “
用, 因此, 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到“ 的精神境界而进行 仁”

浅谈《论语》中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

浅谈《论语》中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

浅谈《论语》中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摘要]: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思想解放空前活跃,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由斯兴焉。

孔子作为春秋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的这些身份是被世人所熟知的,但是不能忽略了孔子还是一位有着深厚造诣的音乐家。

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三千弟子中有七十二贤人,孔子毕生致力于教育,尤其重视音乐方面的教育。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其中有许多孔子关于音乐和音乐教育的论述,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以及反思这些思想对于我们当下音乐教育有何启示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孔子《论语》礼乐音乐教育思想一、孔子的礼乐思想中国古代有“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礼”和“乐”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二,可见礼乐在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孔子接连两次发问,礼和乐到底是什么?孔子明确地指出“礼”和“乐”不是单纯指制礼作乐的器物或者乐器,礼乐不能流于表面形式,而要注重精神内涵。

在《论语•八佾》中,孔子又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一个人如果不具备仁德,那该如何对待礼和乐呢?“仁”是《论语》的核心,同样地,“仁”的思想也贯穿于孔子音乐教育的全过程。

二、学习音乐的重要性《论语》的经典之处在于常读常新,开卷有益。

笔者每一次捧读《论语》,都仿佛看到孔子“万世师表”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论语•泰伯》篇中,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君子学习修身源起于《诗经》,立身处世之道在于学礼、懂礼、遵循礼的原则,最后达到的修养身心的最高境界取决于音乐的修养。

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所提出的教育内容,不仅注重诗教、礼教,尤其重视乐教。

良好的音乐教育能使人性情平和、卓然自立、明辨是非善恶,使人充满健康向上的精神动力。

子曰:“志于道, 据于德, 依于仁, 游于艺。

”(《论语•述而》)。

音乐论文孔子的音乐思想

音乐论文孔子的音乐思想

本科生课程结业设计(论文)题目:孔子音乐思想浅析课程名称中西方音乐简史与欣赏任课教师杨子文学生姓名何胜男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专业小学教育(英语方向)学号**********二〇一四年六月孔子音乐思想浅析摘要从古至今音乐都与政治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先秦时期的音乐尤其如此。

孔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音乐家。

他在弹琴、鼓瑟、唱歌等多方面的音乐实践活动,为他的音乐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论述孔子的音乐思想,分别是形与神、美与善、礼与乐。

孔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形与神的概念,但在他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却表露出他的观点,即形与神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美妙的音乐;孔子提出的美与善,分别指音乐的形式美和内容美,音乐作品只有在这两个方面都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称之为好的作品;在孔子的教育中礼与乐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孔子所生活的鲁国,是一个受周礼乐文化影响根深蒂固的国度,作为旧贵族的孔子对西周的礼乐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

关键字孔子;音乐教育1音乐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君子不仅要有淳朴的天性,还要有文雅的气质。

在儒家的思想中,是否懂得音乐,能不能够理解音乐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是一个人是否称得上“君子”的重要标志。

因为只有“君子”才能够真正懂得音乐,理解其真谛,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人格境界。

[1]后来《礼记·乐记》阐发了孔子的思想:“乐者,通伦理也。

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惟君子为能知乐。

”这段话,把音乐在人格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讲得非常透彻。

孔子也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在这里孔子是把诗、礼、乐作为人生修养的三个互相关联和依赖的方面或层次来看待的:首先,以诗来激发和引导人的审美感性,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其次,以礼来规范和塑造人格品性,培养道德意识;最后,无论是创造力的激发还是道德人格的培养都要靠音乐来完成。

也可以这样说,智性和诗性教育主要以诗来进行,德性教育靠礼来进行,而乐则是在更高层次上对二者的融合。

孔子音乐教育思想对当前音乐教育的启示

孔子音乐教育思想对当前音乐教育的启示

孔子音乐教育思想对当前音乐教育的启示【摘要】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音乐教育的思想给当今音乐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孔子提倡音乐教育,认为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音乐修养,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音乐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孔子的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修养,促进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通过音乐教育,学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培养对美的欣赏和追求,从而提升自身修养和素养。

从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可以促进学生成为更具有情感和智慧的人。

当前音乐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音乐修养,使学生在音乐中得到启发和提升。

【关键词】孔子音乐教育思想、当今音乐教育、倡导、重要性、审美情操、音乐修养、启示。

1. 引言1.1 孔子音乐教育思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

他的音乐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强调音乐在教育中的作用,认为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品格,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孔子认为音乐有助于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教育的基础。

他提倡要选择优美的音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能够领悟美的真谛。

孔子强调音乐的学习应该注重道德修养和品行端正,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礼仪观念和人文素养。

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强调了音乐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性,强调了音乐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这些思想对当前音乐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正文2.1 孔子音乐教育思想的核心观点孔子强调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美德和品德的重要性。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可以感染人心灵的艺术形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情操和行为举止。

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塑造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的仁爱之心和正直之气。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联系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联系

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联系1. 简介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联系。

2. 孔子的教育思想概述孔子重视人的修养和德行,并强调礼仪、道德和知识的培养。

他提出了"仁爱"、"中庸"等理念,强调以个体为中心进行全面发展。

孔子注重师道传承和学生自主学习,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品格和智慧。

3. 孔子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a. 培养公民素质孔子注重培养个体的责任感、尊重他人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这一点与现代民主社会培养公民素质的目标相契合,例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倡导平等尊重等。

b. 强调道德教育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道德的培养,他认为人应该遵守社会规范和伦理原则。

现代社会面临一系列道德问题,孔子的思想可以为现代教育提供指导,推进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c. 倡导个体发展孔子注重个体发展,尊重个体特长和需求。

这与现代教育中强调学生自主性、鼓励创造力的理念相吻合。

现代教育也借鉴了孔子所强调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理论。

d. 提倡终身学习孔子提出"学而时习之"的口号,强调终身学习和不断进取。

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已成为必要素质。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现代终身学习理念有启示作用。

4. 孔子思想实践案例分析本部分将通过实际案例来具体说明孔子的教育思想如何在现代教育中得到应用。

5. 结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公民素质、强调道德教育、倡导个体发展和提倡终身学习,可以使现代教育更加符合人的全面发展需求。

因此,在现代教育中融入孔子的思想是至关重要的。

以上是针对主题"孔子的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的联系"所编写的文档内容,涵盖了孔子教育思想概述、其与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

这些内容旨在探讨孔子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引领作用,并能为现代教育提供启示和指导。

从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看现代音乐教育

从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看现代音乐教育

从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看现代音乐教育作者:袁峥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18期孔子是我国古代众所周知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卓越的歌唱家、演奏家和作曲家。

相比孔子博大恢弘的教育思想体系,反映音乐教育思想的论著篇幅不多,但其所占有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是从研究周礼入手,找到了自己理想社会的基石。

在孔子看来,“礼”是社会秩序行为规范的外在形式,只有一切都按照“礼”的形式去做,“道”也就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最高境界才得以实现。

而乐是礼的具体体现:有什么样的礼,就有什么样规模的乐。

所以孔子对“乐”的重视是可想而知的。

穿越时光的隧道,经典的光芒照耀百代,现代的音乐教育仍然可以从孔子那儿获取宝贵的教益。

一、音乐与修身的内在关系孔子认为,一个人才的成长“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有了文采和思想的修养还不够,还需要加上音乐方面的修养,才能算是一个完人。

音乐是人的精神修养的最后完成阶段。

儒家音乐理论著作《乐记》是《礼记》49篇中的一篇,开篇便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

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于戚羽旄,谓之乐。

”意即人心受了外物的感动,就有对于外物的知觉;由对于外物的认识而对外物产生喜怒等情感;人有了不同的情感,即会发出高、下、清、浊不同的声;不同的声在一定的规律之中配合变化,就成为音。

用乐器奏出音,并且配上舞,就成为乐。

人对于声、音、乐的感知自然有所不同,由此而形成了三个层次:感于外物而发出不同的声,这是人和禽兽所共同的。

音是人所特有的,乐则是文化更进一步的产物。

按照《乐记》的观点,人心受外物的刺激而有一定的情感,由一定的情感而发出一定的音、声,反过来也可以用一定的音、声使人有一定的情感,这就是乐的教育功用。

同时又认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强调了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在人类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但知声、知音、知乐三个层次,彰显了音乐修身的重要性,因而《乐记》说:“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论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

论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

论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作者:刘玉娜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第07期摘要: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为主要目标和任务,在人的全面发展和培养过程中,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更加重视音乐实施的道德含义。

通过礼乐教育,使人们得到审美情感培养。

孔子将培养理想健全的人格作为音乐教育的目标,来实现音乐教育的目的。

本文通过引用孔子乐教思想对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把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代音乐教学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德育教育;真善美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018-02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乃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

"我们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

《论语》记载,孔子在齐国,听到了上古舜帝的《韶》乐,赞叹这支曲子真是太美了!三个月不停地听,不停地学,废寝忘食、食不甘味,竟感觉不到吃的肉的味道。

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表现一下几个特征:(1)注重道德教育功能。

孔子乐教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是培养国家所需的治国之人。

音乐教育与培养人的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并且是培养完整人的最后阶段。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人,游于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从把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最后阶段,可以看出音乐教育在整个人的培养中所占的重要位置。

孔子的乐教与德育紧密结合,强调音乐的"仁"教。

他推崇西周的礼乐思想,将礼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主体内容,将音乐学习视为教育的最高阶段。

《论语·泰伯》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将"乐教"视为人生教育完成的终极目标,把一个人的成长、成熟、完善最终都归结于音乐,可见他对音乐学习的重视。

从孔子音乐教育理念谈起

从孔子音乐教育理念谈起

从孔子的音乐教育理念谈起中华的音乐教育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华大地上就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音乐教育家,他们各自都有一套成熟的音乐教育理念,其中以孔子的理念最为优秀。

孔子将音乐课列入教育课程的“六艺”之一,首先确定了音乐课的重要性。

又由他的三千弟子向大众推广,尽量做到让世人都能接受到先进的音乐教育。

他晚年回到鲁国,见“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

”为了拨正世人的音乐审美观,便开始“正乐”的工作,他曾言:“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经过他整理后的《诗经》三百零五篇都能“合乐弦歌”,便于再向世人推广。

他推广音乐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世人学会唱歌弹琴的“技术”,而是要通过音乐的学习教化人们“服礼”。

他曾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也就是说音乐教育要配合“礼教”,达到教化世人的目的。

他还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也就是说在教育过程中“诗”是起步、引路的,“礼”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乐”就是教育的方法,要教化世人“服礼”,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音乐教育。

由此可见,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主要有两点:(1)要普及音乐的学习,要让世人都能接受音乐教育。

(2)通过音乐教育达到“礼教”的目的,而不仅仅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技能展示。

南部县的音乐教育在近十年内成果丰硕,很多学习音乐的学生都考入了各类音乐高校,有些学生后来成了音乐学院的教师,还有些学生后来成了某些著名乐团的首席琴师。

这些都是值得庆贺、值得骄傲的。

但南部县的音乐教育也还有一些不足,没有完全遵循孔子的音乐教育理念,也就没有达到孔子的音乐教育目的。

如,音乐教育的普及面不够大、学生没有正确的音乐导向等。

我记得2000年前后,教育部在南部县搞了一次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二级子课题研究,效果很不错,的确让南部县的中小学生都接受了一次盛大的音乐洗礼。

但是从那一次活动之后,音乐教育的温度又慢慢降了下来,各学校还是狠抓升学考试科目,逐渐冷落了音乐这一门“豆芽学科”,有些学校甚至连音乐教材都没有。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更 重 视 音 乐 中 的善 。孑 L 子 推崇 的是 能反映善 与美 的音乐 , 能 够 启 用 杀 ” , “ 道 之 以德 , 齐 之 以礼 ” , 主 张对 人 民要 “ 富之 ” , 然后“ 教 迪人 的心灵 , 这也体 现 了音 乐的心理 教育功 能。孔 子“ 礼乐” 思想 之”, 以及宣扬子产“ 其养 民也惠 , 其使 民也 义” 的“ 仁政 ” 思想是 完

子 L 子 的 教 育 思 想 影 响 着 音 乐 教 育 的 目标 和 任 务
御、 书、 数六项 , 以《 诗》 《 书》 《 礼》 《 乐》 《 易》 《 春秋》 这“ 六书” 为基 治者提 了较高的道德标 准 。这种 道德标 准 , 在 当今 民主政 治 的
本教材 。《 论语 ・ 述 而》 讲: “ 子 以四教 : 文、 行、 忠、 信。 ” 其 内容 包 社会制度下 , 都是 可取 的, 应该 予以效仿 的。对 于平 民百姓来 讲 , 括 了“ 知” ( 智) 、 “ 勇” 、 “ 艺” 、 “ 义” 、 “ 礼” 、 “ 乐” 等诸 方 面 。孔 子 “ 知法识礼 , 安分 守 己 , 归顺长上” , 是一 种 道 德 标 准 , 与 充 分 民主 并 《 论语 ・ 泰伯 》 所谓: “ 兴 于诗 , 立于礼 , 成 于乐 ” , 体 现 了孑 L 子所 讲 不矛盾 。这便是孑 L 子“ 仁” 之 内涵所体现 的人道 主义精神 , 究其本
它一方 面吸取 其分 支学 科 的成果 以丰富 自身 , 另一 方面又 对其 它 理想 中道德规 范的音乐教育行为体系 。这一体系渗透着 “ 仁” 的道 分支学科 起指导作 用。孑 L 子作 为大思想家 、 教育家 , 是一个极爱 音 德观念和人生理想 , 具有“ 己欲立 而立人 , 己欲达 而达人” 与“ 博施 乐的人 , 也是最懂音乐 的人 。《 论语》 中记载他在齐闻韶 , 三月不知 于 民而能济众” 的积极 的一面 。从 消极的方面讲 , 也具 有“ 己所不 肉味 , 日: “ 不 图为乐之 至于斯也 ! ” 《 论语 ・ 八佾》 载: “ 尽 美矣 , 又 欲 , 勿 施 于人 ” 的思想。这种尊重人 格独 立的思想 , 体 现 了封建礼 尽 善 也 。谓 武 , 尽美 矣 , 未尽 善也 。 ” 可见孑 L 子 不 仅 重 视 音 乐 的美 , 教 制 度 下 的人 道 主 义 和 一 定 的 民 主性 。这 与孔 子 提 出 “ 子 为政 , 焉

论孔子“兴观群怨”乐教观与当代音乐教育“立德树人”思想观之汇通

论孔子“兴观群怨”乐教观与当代音乐教育“立德树人”思想观之汇通

论孔子“兴观群怨”乐教观与当代音乐教育“立德树人”思想
观之汇通
梁景泓
【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
【年(卷),期】2024(29)1
【摘要】孔子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一论断既代表了孔子对诗歌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知,也蕴含着对音乐教育的教化之道。

孔子希望弟子们可以通过学《诗》,由“诗”领会其所倡导的礼乐精神,并以之践行,实现真正意义上“为己而学”的君子人格。

因此,孔子“兴观群怨”的教育思想也是他乐教观的反映。

现代社会的音乐教育需重视个体情感的培养,引导学生理解音乐背后蕴含的文化和情感内涵,同时也应注重集体合作和社会责任的培养。

在音乐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当下,我们需要结合中国传统乐教思想,探讨孔子“兴观群怨”理念与当代音乐教育立德树人理念对于“育人”与“树人”的汇通之处,将中国传统乐教思想与现代音乐教育理念相融合,为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总页数】5页(P69-73)
【作者】梁景泓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
【相关文献】
1.有教无类立德树人——孔子教育思想的伦理意蕴
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诗教礼教乐教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3.浅谈孔子的乐教思想对当今音乐教育的意义
4.孔子乐教思想对当今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发
5.首倡乐教的孔子与当代音乐教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孔子音乐思想及其对当今音乐教育的启示

谈孔子音乐思想及其对当今音乐教育的启示
骨干 教 师 培养 工 程 、教师 轮 岗下 企 业锻 炼 制度 、 从企 业聘 请 技术
三、结 束语
开展 “ 工 学 结 合 、 实训 交 替 ” 的人 才 培 养 模 式 ,能 够 充 分
骨干 和 能 力 巧匠 担任 专业 兼 职 教师 等形 式 ,打 造 一批 既有 扎 实 理 利 用 学校 和企 业 双方 的资源 优 势 ,有 效提 升 了学生 的综合 职业 技 零距 离 ”对 接 ,为 企业 论 知识 ,又 熟悉 实践 操 作业 务 , 同时又 精 通教 育 教学 规律 的专 兼 能 ,实现 了学生 职业 技 能与 岗位 要 求 的 “ 结合 的 “ 双 师 ”结构 高 素质 专业 教学 团 队。 5 . 完善 突 出实践 育人 导 向的 实训 实践条 件 建设 培养 了高 素质 的技术 技 能 型人才 。我 院 印刷技 术专 业 的毕 业 生深 受 用 人单 位 的欢 迎 ,毕业 生 双证 书 获取 率达 N9 5 % 以上 ,连 续 3 年
当今 高校 音 乐教 育现 状

高校 音 乐教 育 的 目的 是 为给 中小 学及 别 的 一些 学校 输 送优 秀 自己创 作 的历 程 。 由相 关 史料 得 知 ,他最 先 创作 了 《 陬 操 》这 一 的音 乐 人才 。可 是 目前 有 不 少高 校在 音 乐教 育方 面 仍然 采 用 以往 琴 曲 ,之后 即 开始 了漫长 的音 乐 教育 ,并在 这一 过 程 中陆 续创 作 落 后 的方 法 ,一 味 强 调 教 学 成 绩 ,没 有 注 重 增 强 学 生 的 综 合 音 了大量 的 乐 曲。他 在 音乐 创作 之 外 ,还 非常 喜欢 歌 唱 ,几 乎每 日 乐 能 力 , 如 学 生 的 思想 、 艺术 情 操 的培 养 ,使 得 他 们 道 德 观 念 都 要歌 唱 ,且 歌 唱起 来往 往 是茶 饭不 思 ,甚 至在 将 要离 开 人世 的 不前 强 , 审美 能 力低 下 ,甚 至有 的地 方 发 生 过 音 乐 在 校 生 因为 最后 日子里 ,他 仍然 坚持 每 日歌 唱。

孔子礼乐思想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孔子礼乐思想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来 临 。孔子 正是 处 于 这 样 一 个 礼 乐 崩 坏 的年 代 , 他 发 出“ 吾 未 见好 德者 如好 色 者 ” 的 无 奈感 慨 , 足 以 可
见孔 子对 周 礼 的痛 之 切 而 爱 之 深 。为此 , 恢 复 周代 的礼 乐制 度 变成 了孔 子 的梦 想 。但 是 , 对 L 子 本 身 的复 古 与 倒 退 , 因


孔 子 礼 乐 思 想 产 生 的社 会 背 景
二、 孔 子 礼 乐 思 想 的 主 要 内容
首先 , 孑 L 子将 德育 与乐 教 紧密结合 在 一起 , 特别
重 视 音乐 在道 德 教 育 方 面 的 功 能 。在 孔 子 眼 中 , 做
中国 的礼 乐 思 想 历史 悠 久 , 最 早 可 以溯 源至 上 古 时代 , 尽 管那 个 时 候 的 舞 乐还 带有 一定 程 度 的原
艺 术 的形式 加 以体 现 , 是 上 古 时代 礼 乐 文 明的 典 型 特征 。 9 9 [ 1 ] ( P 1 0 8 ) 但 礼 乐 思 想 的 真 正 形 成 时期 是 在 周 代, 因此 有 周公 制礼 作乐 一说 。西周灭 亡 以后 , 随 之 瓦解 的还 有 其原 有 的社 会 秩 序 。伴 随社 会 进 步 、 经 济发 展 , 东周 的天 子 只 能 依 赖 各 方 诸 侯 的 扶植 来 勉 强维 持“ 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9 9 [ 2 ] ( P 1 8 6 ) 的海 市 蜃 楼 , 而 各 诸侯 国的实 力逐 渐 扩大也 直 接导 致 了各 国之 间连 绵 不 断 的兼并 战争 , “ 不得保 社 稷者 甚众 ” [ 3 ] ( 瑚 ” 整 个 社 会都 处 于混 乱与 动 荡 之 中 , 礼 乐 崩 坏 的时 代 开 始

浅谈孔子的音乐思想与现代音乐教育

浅谈孔子的音乐思想与现代音乐教育

编 了 我 国 历 史 上 第 一 部 歌 辞 集 , 括 了 周 代 以来 十 五 国 的 民 包 歌 和 各 国宫 廷 音 乐 , 且 在 实 地 调 查 中作 了现 场 核 对 , 其 并 对 中 的《 》 《 》 出 了 明确 的分 类 。孔 子 把 音 乐 做 为 教 育 的 雅 和 颂 作 必 修 课 之 一 , 召学 生 习 歌 习 琴 , 强 道 德 修 养 , 立 崇 高 人 号 加 建 格 。历 史 走 到今 天 , 经 历 的 各 个 时 期 , 沿 袭 了孔 子 音 乐 教 所 都 育 的思 想 。 现 在 , 界 上 许 多 发 达 国家 要 求 中 小 学 生 至少 掌 世 握一至两种乐 器 , 养其情 商的同时 , 视思维 能力的开发 , 培 重 培养 国民具有较高 的音乐素质 。我 国的素质教育也包含了音 乐教 育 , 音乐可 以塑造人 的品德 , 中小学 都很重 视对学 生 各 音乐素质 的培养 , 良好 的 音 乐 教 育 不 仅 仅 可 以 对 学 生 进 行 热 爱 祖 国 , 爱 生 活 , 立 理 想 , 冶 情 操 , 且 对 加 强 社 会 主 热 树 陶 而 义精神文 明建设 , 都具有 深远的意义 。我们 现如今做重视 的 德 育 为 先 , 是 孑 子 对 音 乐 教 育 思 想 的延 伸 。 便 L 孑 子在教学 中十分强调学与思 的关 系 。在《 L 论语 ・ 为政》 中, 子说 :学而不思则 罔 , 孔 “ 思而不学则 怠 。” 论语 ・ 在《 卫灵 公 》 又 说 :吾 尝 终 日不 食 , 夜 不 寝 , 中 “ 终 以思 , 益 , 如 学 无 不 也 。” 里 的 “ ” 这 学 应该 包 括 学 书 本 , 习实 践 中得 来 的各 方 面 学 的知 识 , “ ” 是 一 个 简 单 的 思 考 过 程 , 是 一 个 复 杂 的 而 思 不 而 逻 辑 思 辩 。孔 子在 教 育 中 不 仅 非 常 重 视 道 德 修 养 , 主 张把 他 个 人 的修 养 同社 会 的 实 践 统 一 起 来 , 人 的 修 养 一 定 要 符 合 个 定 的社会规 范。在对事物的认识 上 , 我们 只有通过实践才 能正确 的认识事 物 , 才能进 而“ ” 。而孔 子所坚持 的实践 改 之 教 育 论 就 教 导 我们 不 仅 仅 只 局 限于 书本 的 知 识 , 要 联 系所 更 处 的 社 会 生 活 进 行 实 践 ,L 培 养 弟 子 便 是 为 了 培 养 行 政 人 孑子 才 , 养 对 国家 有 用 的 栋 梁 之 才 , 这 一 切 都 建 立 在 实 践 的 培 而 基 础 上 。孔 子 在 他 的音 乐 教 育 中 , 重 视 实 践 , 也 重视 对音 乐 至 善至美 的追求 , 这种思想对从 事音乐教育 和培养音乐人才都 有深远的影响 。由此可见 , 在现代音乐教育 中, 我们 也应该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音 乐 态 度 , 导 学 生 进 行 音 乐 实 践 活 动 , 高 引 提 音乐基础知识水平 , 增强音乐技 能 , 重视 民族音乐文化 , 于 对 现 在 音 乐 教 育 来 说 至关 重 要 , 们 不 能 忽 视 古代 音乐 文 化 带 我 给我们的财富。 孔子 的音 乐教 育思想 对我们 现在 音乐教 育事业 的影 响 是 多 方 面 的 , 些 影 响 正 是 我 们 音 乐 教 育 事 业 得 意 发 展 的宝 这 贵 财 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看现代音乐教育孔子是我国古代众所周知的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卓越的歌唱家、演奏家和作曲家。

相比孔子博大恢弘的教育思想体系,反映音乐教育思想的论著篇幅不多,但其所占有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孔子是从研究周礼入手,找到了自己理想社会的基石。

在孔子看来,“礼”是社会秩序行为规范的外在形式,只有一切都按照“礼”的形式去做,“道” 也就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最高境界才得以实现。

而乐是礼的具体体现:有什么样的礼,就有什么样规模的乐。

所以孔子对“乐” 的重视是可想而知的。

穿越时光的隧道,经典的光芒照耀百代,现代的音乐教育仍然可以从孔子那儿获取宝贵的教益。

、音乐与修身的内在关系孔子认为,一个人才的成长“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有了文采和思想的修养还不够,还需要加上音乐方面的修养,才能算是一个完人。

音乐是人的精神修养的最后完成阶段。

儒家音乐理论著作《乐记》是《礼记》49 篇中的一篇,开篇便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

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于戚羽旄,谓之乐。

”意即人心受了外物的感动,就有对于外物的知觉;由对于外物的认识而对外物产生喜怒等情感;人有了不同的情感,即会发出高、下、清、浊不同的声;不同的声在一定的规律之中配合变化,就成为音。

用乐器奏出音,并且配上舞,就成为乐。

人对于声、音、乐的感知自然有所不同,由此而形成了三个层次:感于外物而发出不同的声,这是人和禽兽所共同的。

音是人心受外物的刺激而有一定的情感,由一定的情感而发出一定的音、声,反过来也可以用一定的音、声使人有一定的情感,这就是乐的教育功用。

同时又认为:“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强调了音乐给人们的愉悦感受在人类生活中的不可或缺。

但知声、知音、知乐三个层次,彰显了音乐修身的重要性,因而《乐记》说:“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

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

唯君子为能知乐。

”人所特有的,乐则是文化更进步的产物。

按照《乐记》的观点,正是由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文化传承,初汉重修礼乐,视为国家大事。

而为了通过音乐达到修身以成为君子的目的,两汉文人奉行“然君子所常御者,琴最亲密”的信条;孔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的“温柔居中”表现音乐,在他们这里既是道德修养的准则,同时也是艺术修养的准则,从认识上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深化:对于道德修养,从“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

大声不震哗而流漫,细声不湮灭而不闻”到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从“穷则独善其身而不失其操,……达则兼善天下,无不通畅”到“不骄不溢,好礼以畅其意也;虽怨恨失意,犹守礼义,……乐道而不失其操”,都对道德修养做了细致的规范。

尽管对作为“仁之和”的乐的认识,也在岁月流逝之中接受了“崇尚自然”、“无为而治”、“无私无欲”和“琴道合一” 的道家思想的融通,但政治风云的变幻,更促进了魏晋文人通过抚琴自修进入精神高贵、言行风雅境界的努力。

国内学者之所以注意到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时期,原因在于这正是孔子“成于乐”的教育思想出现极具个性化发展特性的重要阶段,不仅琴家多出而且研究极深,并由此产生出诸多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琴境合一”、“弦外之音”等多种琴艺主张,更加丰富了通过音乐和琴艺达到修身完善的内容,促使儒家所主张的学琴修身思想走向文人与琴建立起极为独特的“合一”关系,琴艺对音乐的诠释也达到有史以来的峰值。

当然,综而观之,孔子所主张的“成于乐”达到修身的根本宗旨并未发生改变。

隋唐以降而至明清,“成于乐”的思想一脉相承,鼓琴之艺在“琴、棋、书、画”四艺中依然是中国文人的最高修养之首,弹奏古琴已成为文人修身养性通向“成于乐”的重要途径,甚至被视作“成仙”之途。

然而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发端于孔子的“成于乐”论,潜移默化地驱使人们自觉顽强地以音乐作为最高的修身之道,并使得许多优秀的封建士大夫成功地完成了修身角色,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稳定发展的力量。

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无疑为现代音乐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文化支持。

其实即使在当代民间钢琴教育过热,媒体呼吁降温之时,国内音乐教育的有识之士仍然坚信音乐是现代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量尺。

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就认为,钢琴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借用名家的话来讲,“音乐就像面包一样,是生活的必需品”,人类的生存需要音乐,人类的情感需要音乐,人类需要在音乐的美感中抒发情感,音乐的美和敏感性,也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因而音乐也就成了最能在人们心灵中发生作用的艺术。

目前,生命科学研究已有充分依据就歌唱对于人体精神和身体健康的种种好处作出说明,同时证明早期音乐教育有助于青少年的智育发展,证明人之所以“成于乐”的道理。

比如,人类手指指尖的神经非常丰富,练习钢琴或其他乐器可以提高手指的灵敏度,而在手指接触键盘或琴弦的过程中,人的大脑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指挥着手指,这实际上正是一个锻炼大脑灵敏度与适应力,开发孩子智力的过程。

在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欧洲,音乐与内在素质的关系早已被注意,在毕达哥拉斯时代,音乐就被认为是有助于了解宇宙的关键所在,音乐的调性能够帮助解释数学和科学道理,并且某几个音的结合被认为对情绪有着深刻的影响力。

在21 世纪初开始进行的著名的“莫扎特效应”研究中,加利福尼亚大学爱尔文分校的弗朗西丝?劳施和戈登?肖教授观察到:听音乐能够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空间想象力形成影响。

两位教授让大学生们分别聆听莫扎特的奏鸣曲,或听轻松的节拍,或什么也不听,最终的差别是:那些听莫扎特奏鸣曲不过几分钟的学生,他们在空间想象力预示中的成绩已经上升了62%,而听轻松节拍和什么也不听的学生,其成绩只分别上升14%和11%。

这种“莫扎特效应”的原因就在于人们进行数学运算的神经途径恰好紧挨着处理音乐的神经途径,故而一旦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也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音乐训练能切实提高孩子的运算能力这一结论,还在皮博迪?普里普婴儿护理所的保以及育专家、匈牙利音乐教育家科达伊建立的科达伊音乐教育,波士顿儿童医院医学中心的音乐训练中得到足够的证明。

德国汉诺威音乐戏剧高等学校的埃?阿尔米勒教授研究发现,职业音乐家大都在大脑尚在发育的幼年就开始演奏乐器,因此他们的大脑也形成了相应的构造,此外,由于在比赛或音乐会上演奏关乎个人前途,因此演奏对他们来说不仅意味着神经活动的加强,也会增加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幸福激素的分泌。

“关键在于乐在其中。

”音乐有强烈的感染力,演奏本身对演奏者来说就是一种享受。

愉快的情绪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

二、重视音乐教育是提高人生及社会整体修养的硬道理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主张有教无类并创办塾学,开民办教育之先河,对“学在官府”体制的打破,正是孔子的伟大贡献。

而在其塾学所开设的“礼、乐、御、骑、书、数”六艺课程之中,“乐”被极其显赫地排在了第二位,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谓古今中外独一无二,至今无有超越。

不仅如此,孔子还把音乐素养的建立放到最终成人的高度来认识,认为人的一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从其对音乐理论的论述,参考历代先贤对孔子思想的诠释,我们不难领会其所谓的“兴于诗,立于礼”,所指不外乎人的“修身”过程,而在此基础上的所谓“成于乐”,也即只有学会音乐,才能达到最终完善。

在人一生的成长过程中,将音乐素养的积累和培养提到如此重要、如此之高的地步,可谓空前绝后。

从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上看,孔子不仅把音乐当作一种艺术形式,还将其当作治理天下的工具,认为:“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乐记》中也认为音乐教育与政治、与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沿袭孔子的思想,《乐记》主张发挥音乐的社会功能,将音乐的使用与治理朝政,端正社会风气的礼制、伦理教育等相配合, 为统治者的文治武功服务:“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 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张有同听之,则莫不和顺;……”“礼、乐、邢、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

” “是故先王之政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返人道之正。

”在孔子看来:礼,给人以上尊下卑的等级约束;乐,则能够左右社会风气,能够使人与人的关系亲和,即“礼别异,乐和同”。

他认为礼乐并用,就能造就一个既有上下尊卑,又和乐融融的理想的和谐社会。

据《论语?八佾》所记载,从对社会修养教育的重要使命感出发,孔子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意识来看待琴曲和琴歌,认为学琴必习“正音”,通过习琴来完成修养,最终成为完善的君子。

为此他将琴曲和琴歌视为“正乐”,认为可以通过鼓琴之学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达到修身效果,达到借歌乐演奏实现“仁之和”的目的,以复周礼。

关于孔子“成于乐”的理论,前古不论,即使近人今人也多有评述。

《先秦诸子美学思想评述》(施昌东著)一书中即认为,孔子是从对于人的政治思想教育(修身)的意思上来论诗乐的”。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著)一书中也有阐释:孔子的成于乐”,核心点在于认为人的修养完成于“乐”,即“人生中的‘血气心知之性',由乐而得到一个大圆融”成”即人生修养的最后的“圆融”。

《中国音乐美学史》蔡仲德著)一书则认为,孔子是基于对音乐所固有的“兴”、观”、“群”、怨”作用的认识,主张极大地发挥这种作用,去获取应有的社会效果。

为此,他将音乐作为一种修身养性、陶冶性情、培养品格的内在修养,“认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智慧、勇敢、寡欲,而且必须‘文之以礼乐'”。

艺术是获得人生修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艺术最高境界的达到,有待于自身人格的不断完善,二者相辅相成。

从孔子的思想中,我们可以反思现在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的最高艺术价值,应该是德艺双馨,而德艺双馨正是对孔子思想中善”与“美”统一的最好诠释。

那么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文化手段, 作为完善人身修养重要 工具的“乐”,何以受到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重视?其实,音乐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社会文明的标 志,也同样是一个社会“仁之和”的量尺。

自古至今,不同的文 明社会都有自己重视音乐教育的传统,而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中, 音乐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知。

在与国际先进教育体系 接轨的现代中国,教育部门如今已将美育列入与德、智、体并列 的地位,交响乐进校园活动也在落实。

但我们还必须承认,无论 认识还是实践,我们的音乐教育与西方国家还不在一个水平面上。

音乐教育, 能够使学生们从在音乐活动中获得自信心,出的过程中获得集体观念和敬业精神的培养。

音乐为人们创造了了“教育”的狭隘定义, 学习音乐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崭新的精神 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