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成为正常的发展中国家》有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改革三十年——中国成为“正常的”发展中国家》的感想姓名:刘梦迪班级:法语1002班学号:0121017950219

最近阅读了路爱国的《改革三十年——中国成为“正常的”发展中国家》一文,颇有感慨。路爱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所撰写的文章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可以说这篇文章是在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各方面成果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写的,可读性和知识性很强。

文章在提要中说道:“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今天中国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上,都与世界其他低收入的市场经济国家即一般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趋同,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与这类国家相似。正因为如此,采用‘正常的’发展中国家而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标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市场化转型,更合理地解释改革过程和目前状况,从而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做出更符合实际的估计。”由此,作者的主要观点可窥见一斑。且不说他的这种提法是否正确,单就观点来说,可谓新颖,与主流所高歌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成果卓著”这种论调不尽相同,比较独特。

文章分为制度特征、社会特征和未来展望三个大的部分,从制度和社会两个方面比较了改革前和改革后的中国社会,不仅着眼于国内形势,也将中国在世界中的角色进行了对比。其中制度特征部分,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保障体制进行细述;社会特征部分,从经济边缘化、收入不平等和社会两极分化、劳动力半无产阶级化、人文社会发展滞后、政府能力弱化进行论证;未来展望部分,通过前面的分析,立足现实,提出自己的担忧。

关于经济制度,作者认为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经过不到30年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内成功解决了温饱问题,国家由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初步工业化的国家。”“按人均GDP衡量,中国无疑属于低收入国家,它却不是一个一般的或‘正常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而改革之后的中国“谁都不能否认,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这些变化表明了怎样的历史走向,迄今为止似仍然不甚明了。惟有‘发展经济’的目标很明确,其它一切则似乎仍处于“摸石头过河”的过程中。”“改革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什么样子。”至于经济上,作者写道:“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私有经济为主要部分的市场经济,从而具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中国成为正常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上就是一个私有化过程,高度商品化,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资,把“效率”和“利润”置于社会公平之上。不可否认这些都是一个正常的发展中国家所具备的普遍特征,但是说我们是以私有经济为主这一点我觉得有失偏颇。诚如作者所说,“2000年到2005 年,二级以上国企由23万家减少到12万家,省属国企中90%已完成改制。”“截止2005 年底,私有部门在中国GDP中的比重已经达到50%。”“2005年底,民营企业(即私有企业)上缴的税收已经超过国有企业,在有

些地区,地方政府70-80%的收入来自这些所谓民营企业。”但是还应该看到,国有经济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比如国有经济在化工类行业所占百分比为69.30%,船舶与航空航天所在比例为84.50%,石油则为92.10%。而2008年度,世界企业500强,中国有35家企业入围,其中多为中国石化、中国工商银行等国有企业。所以,我国的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这一点与作者所说的“正常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大区别,本质上就不相同。但是作者所说的“不成熟”“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正是我国的现状,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所显现出的社会不公平、两极分化、权钱交易盛行等问题不可忽视。

而对于政治体制,“正常的”发展中国家是以政治体制的多样化为特征,中国当前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共产党执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以文中所说的“无论在政治体制的基础、结构和职能上,还是在政府的主张上,中国与世界其他市场经济国家似乎已经没有多少本质区别”这一论调并不成立,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所以共产党执政并不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指责中国不民主的借口。

至于社会保障制度,作者提到,“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从无到有,覆盖了几乎全国人口;标准明确,全国大致统一;单位主管,贯彻有效;在城镇,完全不需个人付费,在农村,合作医疗也只需要极少量个人付费。不足的地方是,农村人口在社会保障程度和保障项目上远远不及城镇人口,尚未建立农村养老金制度,城镇不同职业的保障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别。此外,与劳动单位挂钩的体制导致社会化程度较低。改革后,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从有到无,支离破碎,人口覆盖范围急剧缩小,大多数人游离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结果,保障程度和项目差别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显着扩大,社会化程度不是更高,而是更低了。总之,改革不但没有克服原来的问题,反而丧失了已经取得的进展,回到了基本上不存在全国性社会保障体系的状态。”诚然,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是太完善,覆盖面低,这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特点趋同,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正常的”发展中国家。所以作者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变迁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关系,而与经济政治制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支配着市场行为,所以就有淘汰、有失业,是不可避免的,而计划经济时那种“铁饭碗”式的工作保障并不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变迁确与经济政治制度的变化密切相关,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社会保障制度完不完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侧面反映,不能像作者这样武断下结论,这是没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在第二部分社会特征中,作者提到了经济边缘化,看作者所列举的事实:“1980-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高达15.6%,大大高于GDP增长速度,相当于同期全球贸易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