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入:耸入 。 见: 看见。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入”极写山之高。“见”极写水之净。用笔洗练, 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高山、白云、 流水三种景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极目平视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众彩纷呈,熠 熠耀光,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帛长画,上以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 为衬托,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充分展示了山川的色彩搭配 之美,更展现了山川四季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山水相映 之美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



色彩搭配
五色交辉。

之美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晨昏变化 之美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如此山川美景,作者是如何描绘出来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先仰观;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再俯察。山 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流动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 味盎然。从不同观察角度,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融为一体, 上下错落,生动描绘出了山水相映之美。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 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 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 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 均的《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 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以其高 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高的美 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
答谢中书书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 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士 族出身,20岁齐高帝引为诸王侍读,后 拜为左卫殿中将军。30岁游历访道,37 岁左右退隐茅山,自号华阳隐居。梁武 帝时“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 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 中宰相’”。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2张PPT)
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3.理清课文结构
一、总写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答 谢 中 二、具体描绘山水景物之美。 书 书
写景技巧的角度分析) 提示:1、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交相辉映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再读课文,巩固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有人评价它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1课《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2 张PPT)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①视觉--晓雾将歇,夕日欲颓;听觉--猿鸟乱鸣,沉鳞竞 跃。
②“乱”,纷乱,形象写出了两岸猿鸟纷乱鸣叫的热闹场 景;“竞”,争着,争相,生动地刻画出沉鳞竞相跃出水面的 情态和活跃场景。
③拟人,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充满生 机活力。
整体感知
3、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①从观察角度来看,由仰视到俯视再到平视; ②从景物状态来看,由静态到动态; ③从感官角度来看,视觉听觉有机结合; ④从时间选择来看,选择朝和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 活动,是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整体感知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最能体现 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和 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
语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当堂检测 1、下列对《答谢中书书》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 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映 衬之美。 C.”猿鸟乱鸣“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脆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 绚丽动人的景象。
创作背景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俊赏山林、心灵净化之后所作。谢中 书(谢微)与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谢微 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书郎在梁中大通 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因此这篇文章当为陶弘 景晚年的作品。
文体知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 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例如诸葛 亮写给儿子的《诫子书》、嵇康写给友人的《与山 巨源绝交书》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3、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运 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1)多种视角相结合 仰视:高峰入云 俯视:清流见底 平视、远眺: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静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们共同谈论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6.“一切景语皆情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 感情的语句是什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来,未复有能与 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 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归 隐山林的志趣。
• 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 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 ,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 两篇》 之《答 谢中书 书》课 件(共31 张PPT)
写作背景简介
❖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 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 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 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 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 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 水小品的名作。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1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1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葱的树木,碧绿的竹子,四季长存。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 到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傍晚,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 跳跃 。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 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 奇丽的风景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 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 高兴地起床出门漫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 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漫步。
庭下如积水空明 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听读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 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
理解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欣然(高兴)起行。念(考虑,想到 )无[人]与 (和) [吾]为乐者,遂(于是)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睡),相与(共同,一起)步 于中庭。
写作思路探究
景物描写最讲究的是如何 安排所要描述内容的先后 顺序 其次是如何进行生动描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开篇点题 美
高峰入云

仰 视


线 清流见底
平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1《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

与你共享:
与同学们共同分享身边美景!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跌宕(dàng)起伏,高低掩映; 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江山如画,钟灵毓(yù)秀。 用你的眼睛,摄取自然界中的美景! 用你的笔触,写出你心中的“情”景!
2、抓住景物形态和颜色,关注景物随时间变化而形成的对照。 3、动用多种感官,立体描写景物。 4、动静搭配,语言生动、形象。 5、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6、巧用修辞。 7、写景要有选择。
……
写前指点:
1.选内容 2.选视察点 3.抓特征、描写景物状态(静、动态) 4.大胆联想、想象,运用各种修辞;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结合
书 写 山 水—《答谢中书书》
读写课
教学目标:
1,品鉴《答谢中书书》景物描写手法。 2,以读促写、学以致用,尝试描写身 边的美景。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提升 审美乐趣。
欣赏身边的美
欣赏身边的美
欣赏身边的美
欣赏身边的美
欣赏身边的美
与你共读: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 奇者。
总领全文
与你共品:
1,作者是怎样描画江南“山川之美” 的?
2,文章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选择文章中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赏析。
文章写景方法归纳:
1、定点视察(或仰视或俯视、或远看或近观等) 或移步换景。安排好描写顺序,表达有条理。

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pptx

2023-2024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pptx


_领__悟__”__的__意__思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
重点虚词
(1) 山川<zd>之</zd>美
_结__构__助__词__,__的____

实是欲界<zd>之仙都 _结__构__助__词__,__的____
(2) 自康乐<以zd> <>来/zd
连词,表时间,就是从过去
某个时候起始到现在 (3 未复有能<zd>与其奇者</zd> ①) 与:_动__词__,__参__与__。__这__里__有__“__欣__赏__”__“__领__悟__”__的__意__思_
答谢中书书
思考探究
朗读文章,作者在最后,为什么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奇者”?
1. 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2.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 的无动于衷; 3.“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能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 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朝夕之景
动静结合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抒怀:欲界之仙都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积累拓展
下面是陶弘景所作的一首诗歌。与本文相比,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诏①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注释:①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
陶弘景才华出众,梁武帝早年即与 其相识,称帝之后他屡次希望隐居 华阳洞的陶弘景能够出仕,但陶不 为所动。梁武帝萧衍曾下诏问他: “‘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 山为官。”他就创作此诗回答梁武 帝,同时表明自己的志向。
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书”即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2
诗词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答谢中书书》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 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3
谢谢欣赏
24
5
文题解读
“答”是“回复”的意思。谢中书,即 谢征(500-536),字玄度,南朝梁陈郡 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故称。第二个“书”,即书信。文题意 为作者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6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共谈:共同谈论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8
译文: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 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9
古今异义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古义:坠落。今义:精神萎靡)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作用:(1)内容上,是作者针对眼前的“山川之美”发出的感慨和展开的议论,突 出了山水之景的奇绝,表达了作者期望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2) 结构上,总结全文并呼应开头,将写景、抒情、议论融为写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请说说文中景物的美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感叹总括 前文。
13
整体感知
1.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14
整体感知
3.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拟人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1课《短文二篇——答谢中书书》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研读探究 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什么?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全文围绕哪个字展开? 美
研读探究
短文中的山川之美,美不胜收,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请任选一个角度,用“这里有_____之美,你看_____”的句 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研读探究
山水相映之美
这里有山水相映之美,你看,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 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
研读探究 晨昏变化之美
这里有晨昏变化之美,你看,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 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
研读探究 色彩配合之美
这里有色彩配合之美,你看,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
研读探究
动静相衬之美
朗读课文
音 韵 之 美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疏通文意
助词,的 以来
耸入
交相辉映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 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 竹林,一年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两篇》之《答谢中书书》课件

朗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
suì ,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下/如积
xìng
bǎi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
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想要,准备
高兴的样子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翻译:这里巍峨的山峰 耸入云霄,明净的溪流 清澈见底。
交相辉映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翻译:两岸的石壁, (在阳光下)各种色 彩交相辉映。
四季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树木, 碧绿的竹子,四季长 存。
消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翻译:清晨,雾将要 消散的时候,可听到 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 鸣叫声。
❖ 时间 ❖ 地点 ❖ 人物 ❖ 起因
分析课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承天寺中庭 “我”和张怀民 月色优美
请找出作者描画月色的诗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修辞: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色的明亮、空灵。
请找出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奥妙感情的诗句?
诗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
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
tuí lín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
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

与其奇者。
课文翻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河风景的美 丽,自古以来就是人 们共同赞颂的。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0《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0《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课件)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再读文章,与文本对话
1.课文描画了哪些美景?美在哪 里?作者是怎样描画这些美景的?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也反应了作者归隐山林, 欣然自得的心境。说说哪些句子传达了这种心境,并简要 分析。
一是从第二层具体描写景物的语句中均可体会作者陶 醉山水的心境。
①朝暮的山林水泉、猿鸟游鱼,多姿多彩、生机勃勃,风光无限美好。②视
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交代时间,由 朝而夕。这样描写,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 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 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 合等。③如:“乱”本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指混乱、乱七八糟,但结合课文读来, 这里用“乱”来形容猿鸟的声音此起彼伏,表现一种自由,一种活力,写出了山 川的早晨万物都充满着勃勃生机的景象。④修辞:拟人;写作技能:动静结合、 视觉与听觉结合。分析略。⑤例如: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 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傍 晚,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本来潜游水底 的鱼飞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意趣。
4.后人为什么评价本文说“很像一首优美的山水诗” ?
从描画的风景奇丽、语言凝练丰富、句式较为整齐且运 用对偶等方法几方面有所感知即可。
巩固运用
本文和《三峡》一样,四字写景 句非常多,试最大化地运用或改用它 们说一段话来描画景物,看谁用得多, 用得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二是从第三层作者抒发感慨的句子中可以直接体会作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短文两篇》课件(幻灯片34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1课《答谢中书书》《短文两篇》课件(幻灯片34张)

0041 课外拓展
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回答问题: 本文从哪些角度来写景?写出了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作者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
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 己与自然相融会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归隐林 泉的志趣。
同学们下课
缓急有秩,轻重有度, 感情充分,一气呵成。
翻译课文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译文
山河的美丽,是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称赞的。 巍峨的高峰插入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解释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翻译课文
原文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译文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和翠
本文是作者陶弘景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一 封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古代文人们他们 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 对友人的安慰。这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作品简介
《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写 给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的信。 书,书信。谢中书即谢征,字 元度,夏阳(今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故称“谢中 书”。本文是作者给谢中书复 信中的一部分内容,是作者写 景的名篇。
原文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
译文 丽风景了。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
解释 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翻译全文
山川风景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 士共同欣赏赞颂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 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 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 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 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 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风景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PT素材:/s ucai/ PPT图表:www.1ppt .co m/tu 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个人简历:www.1ppt. co m/jia nli/ 教案下载:www.1ppt. co m/jia oan/ PPT课件:www.1ppt. co m/ ke jian/ 数学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uxue/ 美术课件:www.1ppt.c om/keji an/mei shu/ 物理课件:www.1ppt.c om/keji an/wuli / 生物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eng wu/ 历史课件:www.1ppt.c om/keji an/lishi /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相衬之美
2.“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也反应了作者归隐山林,
欣然自得的心境。说说哪些句子传达了这种心境,并简要
分析。
PPT模板:www. 1ppt.co m/ mob an/
PPT素材:/s ucai/
PPT背景:/beiji ng/
教案下载:www.1ppt. co m/jia oan/
手抄报:/shouc haobao/
历史课件:www.1ppt.c om/keji an/lishi /
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
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
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
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
为“山中宰相”。
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
科学课件:/keji an/kexue/ 物理课件:www.1ppt.c om/keji an/wuli /
化学课件:/keji 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eng wu/
地理课件:/keji an/dili/
PPT素材:/s ucai/ PPT图表:www.1ppt .co m/tu 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个人简历:www.1ppt. co m/jia nli/ 教案下载:www.1ppt. co m/jia oan/ PPT课件:www.1ppt. co m/ ke jian/ 数学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uxue/ 美术课件:www.1ppt.c om/keji an/mei shu/ 物理课件:www.1ppt.c om/keji an/wuli / 生物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eng wu/ 历史课件:www.1ppt.c om/keji an/lishi /
2.听读。
3.齐读。
疏通文意
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
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完成导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 ng/ PPT下载:/xiaz ai/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试卷下载:/shiti / 手抄报:/shouc haobao/ 语文课件:/keji an/yuwen/ 英语课件:/keji 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 an/kexue/ 化学课件:/keji 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 an/dili/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PPT模板:www. 1ppt.co m/ mob an/ PPT背景:/beiji ng/ PPT下载:/xiaz ai/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试卷下载:/shiti / 手抄报:/shouc haobao/ 语文课件:/keji an/yuwen/ 英语课件:/keji 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 an/kexue/ 化学课件:/keji 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 an/dili/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www.1ppt .co m/tu 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个人简历:www.1ppt. co m/jia nli/ 教案下载:www.1ppt. co m/jia oan/ PPT课件:www.1ppt. co m/ ke jian/ 数学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uxue/ 美术课件:www.1ppt.c om/keji an/mei shu/
PPT素材:/s ucai/ PPT图表:www.1ppt .co m/tu 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个人简历:www.1ppt. co m/jia nli/ 教案下载:www.1ppt. co m/jia oan/ PPT课件:www.1ppt. co m/ ke jian/ 数学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uxue/ 美术课件:www.1ppt.c om/keji an/mei shu/ 物理课件:www.1ppt.c om/keji an/wuli / 生物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eng wu/ 历史课件:www.1ppt.c om/keji an/lishi /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再读文章,与文本对话
1.课文描绘了哪些美景?美在哪 里?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美景的?
PPT模板:www. 1ppt.co m/ mob an/ PPT背景:/beiji ng/ PPT下载:/xiaz ai/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试卷下载:/shiti / 手抄报:/shouc haobao/ 语文课件:/keji an/yuwen/ 英语课件:/keji 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 an/kexue/ 化学课件:/keji 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 an/dili/
PPT图表:www.1ppt .co m/tu biao/
PPT下载:/xiaz ai/
PPT教程: /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个人简历:www.1ppt. co m/jia nli/
试卷下载:/shiti /
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
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
人”。
朗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PPT模板:www. 1ppt.co m/ mob an/ PPT背景:/beiji ng/ PPT下载:/xiaz ai/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试卷下载:/shiti / 手抄报:/shouc haobao/ 语文课件:/keji an/yuwen/ 英语课件:/keji 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 an/kexue/ 化学课件:/keji 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 an/dili/
PPT素材:/s ucai/ PPT图表:www.1ppt .co m/tu 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个人简历:www.1ppt. co m/jia nli/ 教案下载:www.1ppt. co m/jia oan/ PPT课件:www.1ppt. co m/ ke jian/ 数学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uxue/ 美术课件:www.1ppt.c om/keji an/mei shu/ 物理课件:www.1ppt.c om/keji an/wuli / 生物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eng wu/ 历史课件:www.1ppt.c om/keji an/lishi /
学案上的题目。
整体感知
1.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思考 每一层的意思。
PPT模板:www. 1ppt.co m/ mob an/ PPT背景:/beiji ng/ PPT下载:/xiaz ai/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手抄报:/shouc haobao/ 语文课件:/keji an/yuwen/ 英语课件:/keji 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 an/kexue/ 化学课件:/keji 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 an/dili/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走近作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
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
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PPT模板:www. 1ppt.co m/ mob an/ PPT背景:/beiji ng/ PPT下载:/xiaz ai/ 资料下载:www. 1ppt.co m/zilia o/ 试卷下载:/shiti / 手抄报:/shouc haobao/ 语文课件:/keji an/yuwen/ 英语课件:/keji an/ying yu/
PPT素材:/s ucai/ PPT图表:www.1ppt .co m/tu 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个人简历:www.1ppt. co m/jia nli/ 教案下载:www.1ppt. co m/jia oan/ PPT课件:www.1ppt. co m/ ke jian/ 数学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uxue/ 美术课件:www.1ppt.c om/keji an/mei shu/ 物理课件:www.1ppt.c om/keji an/wuli / 生物课件:www.1ppt.c om/keji an/sheng wu/ 历史课件:www.1ppt.c om/keji an/lish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