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

合集下载

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质量和安全成为了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帮助医院管理者了解医疗工作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本文将主要探讨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门急诊处方合格率:门急诊是患者接受医疗服务的第一道门槛,处方合格率是评估门急诊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

合格率越高,说明医生的诊断和处方准确性越高,医疗质量越好。

2.住院医疗质量指数:通过评估住院病人的康复情况和满意度等指标,反映住院医疗质量的水平。

指数越高,说明患者康复情况越好,医疗质量越高。

3.术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医疗活动,术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评估手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说明手术风险越小,手术质量越高。

4.感染控制指标:医院感染是医院内最常见的并且最具有潜在危害性的问题之一,感染控制指标包括感染发生率、感染死亡率等。

指标越低,说明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越好,医疗质量越高。

1.医疗设备的合格率:医疗设备是医疗行为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设备的合格率直接影响医疗活动的安全性。

合格率越高,说明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越高。

2.医疗事故发生率:医疗事故是医疗活动中最危险的问题之一,事故发生率是评估医院安全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

事故发生率越低,医院的安全性越高。

3.药品质量合格率:药品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药品质量合格率是评估医院药品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合格率越高,说明医院药品管理越科学,质量越有保障。

4.安全文化指标:安全文化是指员工对于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的理解和执行程度。

安全文化指标包括员工培训情况、员工安全意识调查等。

指标越高,说明医院员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越高,安全问题处理能力越强。

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监测和分析这些指标,医院可以及时了解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状况,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评价考核制度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评价考核制度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评价考核制度篇一:中医科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方案中医科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方案一、医疗质量管理措施1、定期召开质量工作会议及质量检查,每月进行科内质量检查工作总结、分析。

制定改进措施,兑现奖惩。

2、不定期组织科内人员学习各类卫生法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

3、加强科内人员业务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培训和考核。

4、严守工作岗位,严格执行请示汇报制度。

5、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在规定的时间内书写好病历。

6、在进行诊疗操作,开写医嘱处方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7、严格执行会诊制度,及时完成其他科室的会诊请求。

8、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做好传染病的隔离、治疗和上报工作。

9、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尤其是治疗室的管理,认真进行治疗室的消毒工作,严格按照无菌技术操作规范执行各项诊疗操作。

二、医疗质量管理重点1、医疗质量情况(中医诊疗规范、医疗缺陷整改)。

2、医疗安全落实(落实危急值制度,及时上报传染病例)。

3、各项核心制度的知晓及落实情况。

4、抗生素分级管理实施情况。

5、业务学习、三基三严培训考核情况。

6、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篇二:医疗质量安全考核方案关于下发《泽头镇卫生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质控考核方案(试行)》的通知医院各科室:为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证医疗安全,促进“标准化”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处方管理办法》、《山东省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与管理标准(征求意见稿20XX版)》、《医院工作制度》等,以及各种医疗制度、诊疗常规和规范,结合医院工作实际重新修订了《泽头镇卫生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考核方案(试行)》,经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讨论通过,院长批准,现下发科室,请认真组织学习,按照本标准,结合科室工作特点,修订完善本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方案,并认真执行。

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案一、引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医院声誉和社会效益。

为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方案。

二、目标1.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诊疗。

2. 降低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3.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防范体系。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

2.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科,具体负责医疗质量日常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3. 设立医疗安全办公室,负责医疗安全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

四、医疗质量管理(一)医疗技术管理1. 加强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1)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2)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各类学术活动,促进学术交流。

(3)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和推广工作。

2. 严格医疗技术准入制度。

(1)对拟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进行充分论证,确保技术成熟、安全、有效。

(2)对医务人员进行技术考核,确保具备相应资质。

3. 加强医疗技术质量控制。

(1)制定医疗技术质量控制指标,对医疗技术实施情况进行监控。

(2)定期对医疗技术质量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二)病历质量管理1. 规范病历书写,提高病历质量。

(1)加强病历书写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病历书写能力。

(2)制定病历书写规范,明确书写要求和标准。

(3)开展病历质量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

2. 加强病历归档管理。

(1)建立病历归档制度,确保病历及时归档。

(2)对归档病历进行整理、分类、编码,便于检索。

(三)护理质量管理1. 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1)加强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2)推广护理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护理质量。

(3)开展护理质量改进项目,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2. 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效率。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一、前言医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方面。

对于一个医院来说,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标准,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医院声誉,带来更多的患者和收入。

因此,医院必须制定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方案,加强医疗过程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二、指标体系的组成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指标方案由以下部分组成:(一)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医院应制定完善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管理规章制度、标准操作流程、检查制度等。

(二)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目标,包括标准化、专业化、人性化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目标。

(三)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人员:医院应配备专职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医院的医疗过程管理、医疗质量检查、医疗风险评估等工作。

(四)医疗质量和安全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医疗质量和安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意识,加强管理和监督。

(五)医疗质量和安全检查:医院应每年对医疗质量和安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医院医疗质量和安全符合要求。

三、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1. 医疗操作规范:医院应制定医疗操作规范,规定医疗工作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2. 医疗设备保养与维护: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医疗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保障患者安全。

3. 医疗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医院应严格控制医疗中药制剂的质量,避免因为药物质量问题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4. 医疗卫生消毒制度:医院应全面贯彻国家卫生消毒制度,建立医院卫生消毒制度,确保医院内部无细菌感染。

5. 医疗工作防护:医院应定期开展医疗职工的防护培训,加强职工的防护意识。

6. 医疗知识普及宣传:医院应加强医疗知识普及宣传,提高患者的医疗健康意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7. 医院医疗质量追溯:医院应建立医疗质量追溯体系,对医疗质量和安全案例进行全面追踪分析,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8. 条件改善问题:医院应加强设施管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尽快进行改善。

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是评估医院整体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下面将从医疗质量和安全两个方面介绍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

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1.门诊病人满意度门诊病人满意度是通过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院门诊服务对满意程度。

包括对医生、护士、检验、药房等各个环节的评价,用来评估医院门诊质量是否达到患者的期望。

2.住院病人死亡率住院病人死亡率是对医院住院患者死亡情况的评估指标。

通过统计每年住院病人的死亡数量和总住院人数,计算出住院病人的死亡率,以监控医院的医疗质量。

3.康复率康复率是指患者在经过医院治疗后康复的比例。

通过追踪和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可以了解医院的治疗效果和康复疗效,以及医院的康复治疗质量。

4.手术并发症率手术并发症率是指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的比例。

通过统计手术中并发症的数量和手术的总数,计算出手术并发症率,用来评估医院的手术技术和训练质量。

5.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率是指医院使用抗生素的比例。

抗生素的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造成影响。

通过监控抗生素的使用率,可以评估医院的抗生素使用合理性和质量。

1.医疗事故率医疗事故率是指医院发生的各类医疗事故的比例。

医疗事故包括手术事故、药物事故、输血事故等。

通过统计每年医疗事故的数量和总住院人数,计算出医疗事故率,用来评估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

2.用药安全指标用药安全指标是评估医院用药安全的重要指标,包括药物误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通过监控用药安全指标,可以提高药品的使用安全性,预防药物误用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医疗操作安全指标医疗操作安全指标包括手术操作安全、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等。

通过评估医疗操作安全指标,可以提高手术和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性,预防手术事故和医疗器械不当使用导致的安全问题。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首先,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基础。

医疗质量包括医疗技术水平、药物使用合理性、手术操作规范等方面的指标。

其中,医疗技术水平可以通过医务人员的学历、职称、专业技能等指标来评价;药物使用合理性可以通过临床用药指南的遵循程度、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等指标来评价;手术操作规范可以通过手术操作流程的标准化、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来评价。

其次,患者安全是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是对医疗过程中患者健康和生命的保障。

患者安全方面的指标包括医院感染控制、药品安全、手术安全等方面。

医院感染控制可以通过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指标监测等指标来评价;药品安全可以通过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药品错误使用的监控等指标来评价;手术安全可以通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手术操作规范性的评价等指标来评价。

第三,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是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关键环节,对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指标包括医疗设备利用率、人员利用率、床位周转率等。

医疗设备利用率可以通过设备使用时间、维修保养情况等指标来评价;人员利用率可以通过人员工作时间、岗位配置等指标来评价;床位周转率可以通过床位出院率、患者入住率等指标来评价。

另外,健康管理水平是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管理水平方面的指标包括健康教育普及程度、慢性病管理水平等。

健康教育普及程度可以通过患者健康教育的覆盖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等指标来评价;慢性病管理水平可以通过慢性病患者随访的及时性、病情控制情况等指标来评价。

最后,医院管理水平是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的保障,对于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保障医疗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医院管理水平方面的指标包括医院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情况、管理流程规范等。

医院组织机构设置可以通过科室设置的合理性、岗位职责的明确性等指标来评价;人员配备情况可以通过人员数量、岗位技能等指标来评价;管理流程规范可以通过各项管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来评价。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是医院管理和运营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本文将从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的定义、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重要性、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指标以及如何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定义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是指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和控制措施,保障医疗质量的符合一定标准,确保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不受到任何不必要的伤害。

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重要性1.保障患者的权益: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是保障患者权益的基本保证。

2.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医院的声誉,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医,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需要医务人员严格执行规范和操作流程,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三、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指标1.患者满意度指标:通过收集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数据,评估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患者的就医体验。

2.医疗误诊和事故率指标:通过记录医疗事故和误诊事件的发生情况和原因,分析和改进医疗过程和操作规范,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和误诊率。

3.医院感染率指标:通过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4.医疗质量评估指标:通过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指南,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提升医院的医疗质量水平。

5.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控制指标:通过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使用过程进行监控,确保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

四、如何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1.加强医务人员教育培训:通过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增加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2.强化医疗操作规范:建立和完善医疗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完善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建立医疗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对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动态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医嘱、处方合格率:衡量医生开具医嘱和处方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2.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反映医疗机构对危急值的重视程度
和处理能力,及时、准确报告、登记和处理危急值,可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例数:体现医疗机构对患者安全的关注程
度,通过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分析,可以发现问题、改进管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4.不良事件上报率:反映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的认知程度和上报意
愿,及时上报不良事件有助于医疗机构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5.传染病漏报率:体现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和报告能力,
降低漏报率有助于提高传染病的防控效果。

6.患者满意度:反映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整体满意度,是评价医疗质
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7.缺陷登记处理规范:体现医疗机构对医疗缺陷的管理和处理能力,
规范的缺陷登记和处理流程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8.临床科室相关指标:包括门诊病历合格率、甲级病案率、出入院
诊断符合率、治愈好转率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临床科室的医疗
质量和服务水平。

9.急诊相关指标:如急诊抢救病人院后开始处置时间、院内急会诊
到位时间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医疗机构的急诊救治能力和效率。

10.其他指标:如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院内感染率等,这些指
标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医疗机构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指标可能因医疗机构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Revised at 16:25 am on June 10, 2019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五传染病漏报率0;六患者满意度≥95%;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时率100%;三、临床科室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三平均住院日1.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日;2.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六治愈好转率≥95%;七床位使用率≤93%;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十五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二十抢救成功率≥80%;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二临床路径病例入组率≧50%;三临床路径入组率较前升高;入组完成率≥70%;五、麻醉质量与安全指标:一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心肺复苏例数、麻醉复苏室例数等;二严重麻醉并发症:麻醉意外死亡、误咽、误吸引发梗阻、出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评分大于4分的例数等;三各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例数PCA;六、ICU质量与安全指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人工气道脱出例数等;七、急诊科质量与安全指标:1.急救设备完好率100%;2.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3.统计数据:1接受急诊诊疗总例数与死亡的例数;2进入急诊抢救室总人数与死亡例数;3急诊分诊与急诊就诊患者例数之比;4严重外伤颅、胸、腹腔内大出血,其它威胁生命需紧急手术手术在30分钟内到达手术室的比率;5实施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分级之各级的例数;6急诊患者中收入住院例数与比例;7急诊住院占全院住院比例;八、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指标:一处方合格率99%;二定期对药库、药房药品质量进行抽检,合格率达%;三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五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六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七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八抗菌药物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逐渐降低;九、检验科质量与安全指标:一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二急诊检验报告时间: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三特殊项目的检测,原则上不应超过2周时间;四检验报告合格率≥95%;五标本合格率≥95%;六仪器设备规范操作合格率≥95%;七POCT项目比对≥95%;十、输血科质量与安全指标:一血液的出入库记录完整率为100%;二供、受血者血型复查率为100%;三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为100%;四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率为100%;五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六输血治疗合格率≥95%;十一、病理科质量与安全指标:一病理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5%;二病理诊断报告在5个工作日内发出≥85%;三细胞病理诊断报告在2个工作日内发出,抽查达到规定要求≥90%;四常规制片应在取材后1~2个工作日内完成;五常规切片的优良率应≥90%;六术中快速病理:单件标本的冰冻切片制片应在15分钟内完成;病理诊断报告在30分钟内完成;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准确率应≥90%;十二、影像科质量与安全指标:一大型X线设备检查阳性率≥50%,二CT检查阳性率≥60%;三彩超:阳性率≥55%;四设备运行完好率≥95%;五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统计与分析,符合率≥90%;十三、血液净化科质量与安全指标:1血液透析机台数/专职医师/专职护士;2年度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总例数;3年度血透治疗总例次普通血透、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单纯超滤例次;4年度维持血透患者透析1年内死亡率;5年度血透中严重可能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并发症发生例次;6年度可复用透析器复用率与平均复用次数;7年度血透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或E抗原转阳病例数;8年度血透患者丙肝病毒抗体转阳病例数;9年度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死亡例数、血透转腹透例数、血透转肾移植例数;10年度血管通路类别: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血透导管、动静脉直接穿刺、其他血管通路例次;11年度血压控制透析间期血压90/60~150/90mmHg例数;12年度平均每名患者透析时间例数;13年度患者主观舒适度评价;14年度腹膜透析例次;十四、中医质量与安全指标:一中医临床科室病床使用率≥85%,二病房中医治疗率≥70%,三甲级病案率≥90%;十五、康复科质量与安全指标:一康复治疗有效率≥90%;二年技术差错率≤1%;三病历和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四住院患者康复功能评定率>98%;五设备完好率>90%;六平均住院日≤30天;十六、护理质量与安全指标:一、基础护理合格率≥95%;二、分级护理合格率≥90%;三、急救物品完好率100%;四、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五、护理核心制度知晓率100%;六、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5%;七、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八、“三基”考核合格率100%;九、护理差错发生率“0”;十、压疮发生率“0”;十一、健康宣教覆盖率100%;十二、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50%;十三、病区管理合格率100%;十七、院感质量与安全指标:一、医院感染监控率为100%二、医院感染现患率≤10%,实查率≥96%,医院感染率≤8%三、医院感染漏报率≤20%四、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五、无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知晓率100%;六、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七、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30%;八、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50%九、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钱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80;十、多重耐药知晓率与预防控制执行率100%;十一、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100%;十二、洗手正确率≥90%十三、手卫生依从性≥70%十四、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十五、灭菌合格率100%十六、消毒灭菌效果按规定进行监测,合格率100%十七、在职医务人员培训≥6学时/年,新进人员岗前培训≥3学时;。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其质量和安全控制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进行探讨和分析。

医疗质量指标医疗质量是医疗服务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医院医疗质量指标也是衡量一家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患者满意度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是最基本的评价标准。

医院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2. 诊断正确率诊断正确率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院应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以提高整体的诊断正确率。

3. 操作规范性医院的操作规范性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医院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培训,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够得到规范的治疗服务。

4. 疗效指标疗效指标是评价医疗服务的重要指标之一。

医院应该加强对疗效指标的监测和评价,以检验医疗服务的有效性。

安全控制指标除了医疗质量指标,医院的安全控制指标也是医院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医院安全控制指标的主要内容:1. 患者安全指标患者安全是医院安全控制的核心指标。

医院应该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够保证患者的安全性。

2. 医疗器械安全医疗器械安全是指医院提供的各种医疗设备安全可靠。

医院应该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和监管,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的医疗服务是安全的。

3. 药品安全药品安全是医院安全控制指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医院应该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的药品都是安全的。

4. 传染病控制传染病控制是医院安全控制指标中的重点。

医院应该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保证医院内的卫生和环境符合标准要求,降低传染病发生的风险。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是医院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医院应该加强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监控和评价,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水平,让患者能够得到更加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方案(3篇)

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方案(3篇)

医疗质量安全控制方案为了强化临床工作的质量意识,保障各项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医疗护理规范和常规的认真执行,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根据《安徽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___版》,制定我院___年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实施方案。

一、控制目标1.达到“三甲”医院的标准;2.规范诊疗行为,严格按照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及诊疗护理规范;3.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差错、缺陷,无重大医疗事故。

4.严格按照科学诊断、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的原则,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价的医疗服务。

二、监测指标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___%。

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___%。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___%。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___%。

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___%。

ct检查阳性率≥___%。

mri检查阳性率≥___%。

大型___光机检查阳性率≥___%。

危重症抢救成功率≥___%。

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___%。

麻醉(范本)死亡率≤___%。

医院感染现患率≤___%。

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___%。

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vis≤120)。

血液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改良偏离指数di≤2)。

免疫室间质评全年平均成绩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细菌室间质评全___定正确率≥___%。

普通门诊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___%。

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___分钟。

急诊留观时间≤___小时。

急救物品完好率___%。

合格病历率≥___%。

处方合格率≥___%。

开展成分输血比例≥___%。

输血适应症合格率≥___%。

剖宫产率≤___%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___分钟。

大型设备检查项目自开具检查报告申请单到出具检查结果时间≤___小时。

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影像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___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___小时,细菌学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___天。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与评价考核制度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与评价考核制度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与评价考核制度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对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来说,制订合理的指标、方案和评价考核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指标、方案和评价考核制度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指标1.医疗风险指标:包括不良事件、感染率、死亡率等指标,通过监测和统计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为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2.医疗质量指标:包括手术效果、疗效评价等指标,通过对医疗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对医院及医生的医疗质量进行监控和提升。

3.医疗安全指标:包括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健康情况等指标,通过对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调查和评价,了解医疗安全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二、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方案1.预防医疗事故的方案: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建立健全标准化医疗流程和操作规范;开展医事纠纷调解机制,及时解决患者的疑虑和不满;加强医疗设备维护和管理。

2.提升医疗质量的方案: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推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加强医疗过程的监管和督促,确保医疗操作规范和合理;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医疗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3.保障医疗安全的方案:加强医疗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定期体检和评估医务人员的工作情况,防止因医务人员身体状况不佳导致医疗事故;加强患者信息的保密管理,防止患者信息被非法使用。

1.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医疗质量指标、医疗风险指标、医疗安全指标等,定期进行综合评估和反馈,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和安全进行考核。

2.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考核机制,按照一定的评分标准和程序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医院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的依据。

3.加强对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建立投诉受理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跟进患者的投诉和意见,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控制的持续改进。

县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与考核方案

县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与考核方案

县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与考核方案一、工作目标1.降低医疗差错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让患者感受到温馨、细致的关怀。

3.加强医疗安全管理,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重点1.提升医生的专业素养。

加强医生的业务培训,定期组织学术交流,鼓励医生参加各类医学培训和竞赛,提高医生的综合素质。

2.优化诊疗流程。

简化挂号、就诊、收费、取药等环节,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3.加强医患沟通。

设立医患沟通窗口,定期举办健康讲座,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和治疗过程,增进医患之间的信任。

三、具体措施1.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检查、评估和改进。

2.开展医疗安全培训。

定期组织全院范围内的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3.加强药品和设备管理。

对药品和设备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患者使用的是安全、有效的药品和设备。

4.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温馨、细致的护理服务。

5.加强信息化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考核方案1.设立考核指标。

根据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等方面的要求,设立相应的考核指标,如诊断准确率、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度等。

2.定期进行考核。

将考核分为季度考核、年度考核等,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等方面进行定期评估。

3.建立奖惩机制。

对表现优秀的医护人员给予奖励,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个人进行整改,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

4.加强内部监督。

设立监督小组,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等方面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注意事项:1.注意指标的合理性。

在制定考核指标时,要确保指标既具有挑战性,又不脱离实际。

过于苛刻的指标可能导致医护人员压力过大,影响工作积极性;过于宽松的指标则无法真正反映工作质量。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范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范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范文)一、前言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医疗机构永恒的主题,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本文制定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实施方案。

以下为本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二、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一)诊疗服务质量控制指标1. 诊断准确率:≥98%2. 治疗有效率:≥90%3. 治疗好转率:≥80%4. 住院患者治愈率:≥85%5. 住院患者好转率:≥90%6. 住院患者病死率:≤2%7. 门诊患者满意度:≥90%(二)医疗技术质量控制指标1. 医疗技术操作规范率:100%2. 医疗设备使用合格率:100%3. 医疗技术项目开展率:≥95%4. 医疗技术项目合格率:≥95%5. 医疗技术项目不良反应发生率:≤1%(三)医疗文书质量控制指标1. 病历书写合格率:100%2. 病历归档及时率:100%3. 病历保存完整率:100%4. 病历信息准确率:100%5. 病历资料利用率:≥95%(四)医疗安全管理控制指标1. 医疗事故发生次数:02. 医疗纠纷发生次数:03. 医疗差错发生次数:04. 医疗投诉处理满意率:100%5. 医疗安全培训覆盖率:100%三、医疗安全管理控制措施(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明确各级管理职责。

2. 制定完善的医疗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3. 强化医疗质量培训,提高医护人员业务素质。

4. 开展医疗质量监测,定期分析医疗质量数据,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5. 加强医疗技术管理,确保医疗技术项目安全、有效。

(二)加强医疗安全管理1.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职责。

2. 加强医疗安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

3. 开展医疗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4. 建立医疗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对医疗安全事件进行实时监控。

5. 加强医疗投诉处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一、医院质量控制指标:1.医疗人员培训与持续教育:医院应定期对医疗人员进行培训和持续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确保医疗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不满意的原因,从而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3.诊断处理准确率:评估医疗机构的诊断与处理能力,包括病案首页符合率、临床路径诊断符合率等指标,确保正确、及时、准确地进行医疗诊断与处理。

4.医疗信息化:医院应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包括病案管理系统、医疗质量管理系统等,提高医学信息管理和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5.医疗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包括抗菌药物使用、激素使用、抗肿瘤药物使用等,防止药物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二、医院安全控制指标:1.医疗人员的安全行为培训:医院需要对医疗人员进行安全行为培训,加强对医疗过程中风险的认知和应对能力,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2.用药安全控制:加强药物管理,提高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包括药物的存储、配药和给药过程的安全控制,防止药品误用和不良反应发生。

3.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医院需要对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防止设备故障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

4.患者信息保密和隐私保护: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患者信息保密制度,加强对患者个人隐私的保护,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5.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对医疗不良事件做出及时处理和总结,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综上所述,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是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只有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才能确保医疗机构的持续发展,并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

中医科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

中医科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

中医科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1. 背景中医科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对于保障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中医科医疗服务能够达到高质量水平并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及方案势在必行。

2. 目标本文旨在提供一套中医科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与方案,以帮助中医科医疗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并保障患者的安全。

3. 指标与方案概述为了实现中医科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安全,下面提供一些具体的指标与方案概述:3.1 中医科医疗服务质量指标- 诊疗效果指标:包括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病情稳定程度等。

- 服务态度指标:包括医务人员的礼貌、耐心等服务态度表现。

- 医疗技术指标:包括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操作技巧等。

- 医疗设备指标:包括医疗设备的质量和运行状态。

- 医疗环境指标:包括医院或诊所的整洁度、通风情况等。

3.2 中医科医疗服务安全控制方案- 患者安全管理方案:包括患者的身份确认、病历管理、药物管理等。

- 医疗设备安全管理方案:包括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查等。

- 医疗过程安全管理方案:包括手术操作的安全保障、传染病防控等。

4. 实施步骤为了有效实施上述指标与方案,下面提供一些实施步骤:- 制定中医科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与方案的详细内容。

- 在中医医疗机构内部推广与培训相关人员,确保他们了解并能够有效执行指标与方案。

- 建立监测与反馈机制,定期评估指标与方案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与改进。

5. 结论中医科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控制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的信誉和患者满意度至关重要。

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指标与方案,并积极实施与监测,中医医疗机构可以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安全水平,促进患者的健康与幸福。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是为了评估和监控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而建立的。

它涵盖了医院的各个方面,包括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流程、医院治理体系以及医患安全等。

建立完善的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对于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医患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医疗技术水平: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医疗技术评估与监控机制,包括医疗技术设备的完好率、医疗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科研实力等指标。

2.医疗服务流程:医院应当建立规范的医疗服务流程,包括就诊流程、诊疗流程、手术流程等。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就诊时间、诊疗合理与否、手术成功率等。

3.医院治理体系:医院应当建立健全的治理体系,包括领导班子、管理层、服务团队以及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领导班子的医疗背景与管理经验、管理层的能力与素质、医院规章制度的完善度等。

4.医患安全:医院应当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质量管理、医疗事故预防与处理、药品安全管理等。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医疗质量安全检查合格率、医疗事故处理的及时性与公正性、药品合理使用率等。

5.患者满意度与反馈:医院应当关注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并主动收集患者的意见与建议。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投诉处理的及时性与结果等。

建立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有助于医院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以下几点注意:1.制定指标体系时要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确保指标能够准确反映医院的实际情况,并且易于衡量和监控。

2.指标体系的建立和使用需要跟进国家、地区以及行业的相关法规和政策,确保合规性和正确性。

3.指标体系的评估应当定期进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医院应当积极参与同行评估与对比,借鉴其他医院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借鉴和适应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

5.指标体系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保护患者的权益和隐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它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患安全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与评价考核制度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与评价考核制度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方案与评价考核制度一、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1.医疗过程指标:包括医生诊断与治疗程序的规范、治疗方案的正确性、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等。

例如,医生的临床用药是否符合规范,医生的诊断是否准确等。

2.病患满意度指标:通过病患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了解病患对中医医疗服务的评价,从而提供改进的依据。

3.不良事件发生率指标:通过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与影响。

4.医院内外感染控制指标:通过合理的感染控制措施和有效的监测手段,减少医院内外感染的发生。

5.中医技术水平指标:包括医生的技术水平、操作规范性的考核等。

例如,针灸操作的规范性、妇科手术的技术水平等。

二、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方案1.严格执行中医医疗规范:制定中医医疗的操作规范和治疗程序,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确保医疗行为的规范性和可控性。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对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进行中医医疗知识和技术的培训与考核,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3.建立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机制:建立不良事件报告的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医疗意外和不良事件,以减少患者损害。

4.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建立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消毒、隔离、洗手等,以防止医院内外感染的发生。

5.完善中医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中医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定期对医院进行审核和评估,制定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1.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考核:通过对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进行考核,了解医院是否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2.病患满意度调查:通过对病患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病患对中医医疗服务的评价,及时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病患满意度。

3.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建立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报告机制,对不良事件进行追踪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4.中医技术水平考核:对医生的技术水平进行考核,例如组织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
(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
(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
(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

(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五)传染病漏报率0。

(六)患者满意度≥95%。

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时率100%。

三、临床科室
(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
(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三)平均住院日
1.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8.50日;
2.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
(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
(六)治愈好转率≥95%;
(七)床位使用率≤93%;
(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

(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
(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
(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十五)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
(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
(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
(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
(二十)抢救成功率≥80%;
(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
(二)临床路径病例入组率≧50%;
(三)临床路径入组率较前升高;入组完成率≥70%;
五、麻醉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

心肺复苏例数、麻醉复苏室例数等。

(二)严重麻醉并发症:麻醉意外死亡、误咽、误吸引发梗阻、出麻醉复苏室全身麻醉患者Steward评分大于4分的例数等。

(三)各类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例数(PCA)。

六、ICU质量与安全指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人工气道脱出例数等。

七、急诊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1.急救设备完好率100%;
2.急诊留观时间≤72小时;
3.统计数据:
(1)接受急诊诊疗总例数与死亡的例数;
(2)进入急诊抢救室总人数与死亡例数;
(3)急诊分诊与急诊就诊患者例数之比;
(4)严重外伤(颅、胸、腹腔内大出血,其它威胁生命需紧急手术)手术在30分钟内到达手术室的比率;
(5)实施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分级之各级的例数;
(6)急诊患者中收入住院例数与比例;
(7)急诊住院占全院住院比例。

八、药剂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处方合格率99%;
(二)定期对药库、药房药品质量进行抽检,合格率达
99.8%;
(三)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四)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五)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六)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七)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八)抗菌药物占西药出库总金额比重:逐渐降低。

九、检验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临检常规项目≤30分钟出报告;
生化、免疫常规项目≤1个工作日出报告;
微生物常规项目≤4个工作日。

(二)急诊检验报告时间: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

(三)特殊项目的检测,原则上不应超过2周时间;
(四)检验报告合格率≥95%;
(五)标本合格率≥95%;
(六)仪器设备规范操作合格率≥95%;
(七)POCT项目比对≥95%;
十、输血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血液的出入库记录完整率为100%。

(二)供、受血者血型复查率为100%。

(三)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为100%。

(四)临床输血记录合格率和保存完整率为100%;
(五)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六)输血治疗合格率≥95%;
十一、病理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病理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5%;
(二)病理诊断报告在5个工作日内发出≥85%;
(三)细胞病理诊断报告在2个工作日内发出,抽查达到规定要求≥90%。

(四)常规制片应在取材后1~2个工作日内完成。

(五)常规切片的优良率应≥90%。

(六)术中快速病理:单件标本的冰冻切片制片应在15分钟内完成;病理诊断报告在30分钟内完成。

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准确率应≥90%。

十二、影像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大型X线设备检查阳性率≥50%,
(二)CT检查阳性率≥60%。

(三)彩超:阳性率≥55%;
(四)设备运行完好率≥95%;
(五)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统计与分析,符合率≥90%。

十三、血液净化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1)血液透析机台数/专职医师/专职护士。

(2)年度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总例数。

(3)年度血透治疗总例次(普通血透、高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滤过、单纯超滤例次)。

(4)年度维持血透患者透析1年内死亡率。

(5)年度血透中严重(可能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并发症发生例次。

(6)年度可复用透析器复用率与平均复用次数。

(7)年度血透患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或E抗原转阳病例数。

(8)年度血透患者丙肝病毒抗体转阳病例数。

(9)年度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死亡例数、血透转腹透例数、血透转肾移植例数。

(10)年度血管通路类别: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血透导管、动静脉直接穿刺、其他血管通路例次。

(11)年度血压控制(透析间期血压90/60~150/90mmHg)例数。

(12)年度平均每名患者透析时间例数。

(13)年度患者主观舒适度评价。

(14)年度腹膜透析例次。

十四、中医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中医临床科室病床使用率≥85%,(二)病房中医治疗率≥70%,
(三)甲级病案率≥90%。

十五、康复科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康复治疗有效率≥90%;
(二)年技术差错率≤1%;
(三)病历和诊疗记录书写合格率≥90%;(四)住院患者康复功能评定率>98%;(五)设备完好率>90%;
(六)平均住院日≤30天。

十六、护理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基础护理合格率≥95%;(二)、分级护理合格率≥90%;(三)、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四)、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5%;(五)、护理核心制度知晓率100%;(六)、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5%;(七)、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八)、“三基”考核合格率100%;(九)、护理差错发生率“0”;(十)、压疮发生率“0”;
(十一)、健康宣教覆盖率100%;
(十二)、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率≥50%;
(十三)、病区管理合格率100%。

十七、院感质量与安全指标:
(一)、医院感染监控率为100%
(二)、医院感染现患率≤10%,实查率≥96%,医院感染率≤8%(三)、医院感染漏报率≤20%
(四)、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五)、无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暴发报告流程与处置预案知晓率100%;
(六)、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七)、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30%;
(八)、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前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50%
(九)、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钱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80;(十)、多重耐药知晓率与预防控制执行率100%;
(十一)、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100%;
(十二)、洗手正确率≥90%
(十三)、手卫生依从性≥70%
(十四)、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
(十五)、灭菌合格率100%
(十六)、消毒灭菌效果按规定进行监测,合格率100%
(十七)、在职医务人员培训≥6学时/年,新进人员岗前培训≥3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