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花铃期管理和提高铃重措施论文

合集下载

棉花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技术浅析

棉花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技术浅析

棉花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技术浅析【摘要】棉花产量的构成因素:亩产量=亩收获株数×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在一定的收获株数的条件下,单株结铃和单铃重成为产量的决定因子,因此搞好棉田的铃期管理,提高铃重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棉花铃期管理铃重病虫害铃重与结铃部位,时间有关。

一般内围铃的铃重较重,外围铃的铃重较轻,且随圆锥体增大而趋于递减;纵向以中部铃重高于上、下部的铃重。

铃重还与棉花早发和晚发,土壤肥力高低,病虫为害,品种纯杂等有密切关系。

就目前高密度栽培模式、肥料利用快,个体竞争出现早,前期生长加快,如果生育期跟不上或施肥时期不当,容易造成中后期脱肥现象,形成后期棉田早衰,中上部蕾铃脱落,严重影响成铃和纤维品质;或者部分晚发棉田,前期生长量不足,在中前期提苗过快形成晚发的旺长苗,造成中下部座铃困难,始节偏高,棉株生长失衡转化不过来,加上生育施肥不当,后期出现贪青晚熟,也会严重影响产量和纤维品质,所以必须抓好棉花铃期管理。

1 塑造理想株型随着棉田密度的增加,田间小气候发生了变化,整体与个体的矛盾,棉花铃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平衡诸多矛盾的关键指标是“株高”,成败的关键也在“株高”。

在实际的工作中,高度偏高,群体过大,棉田通风透光性差,中下部蕾铃脱落增加,尤其是9月至10月份的气温下降快,昼夜温差大,严重影响产量水平。

反之,没有足够生长量的群体也是没有生产力的群体,单株营养面积过小座铃率更低,尤其是上部脱落多,无生产潜力,解决好“高度”问题就有效地解决了“促控”矛盾,才能获得最佳单株生产力和提高棉田整体水平。

其中水肥运筹,化调、打顶、整枝则成为一系列配套技术措施的重点。

1.1 水肥运筹水的调控尤为重要,水是命又是病,灌好,差棉花可变成好棉花,增产;灌不好,好棉可变成差棉花,减产。

同时棉株高度,节间长短受水分影响极其显著。

因此一定要做到科学灌溉,正常棉田头水应坚持以“不旱不灌”点片旱点片灌”的原则。

棉花花铃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棉花花铃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棉花花铃期的田间管理技术摘要主要介绍了棉花花铃期的生育特点与要求,并提出了切合生产实际的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施肥、水分管理、整枝打顶控晚蕾、化学调控、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值得借鉴和应用。

关键词棉花;花铃期;生育特点与要求;管理技术棉花从开花到棉铃成熟吐絮的一段时间为花铃期。

此期棉株逐渐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时期。

一般从7月上中旬至8月底或9月初,对于蒙城县接茬棉来说花铃期的时间是7月中旬至9月上旬。

1生育特点与要求花铃期又可分为初花期和盛花结铃期,初花期以营养生长为主,盛花期是棉花生长发育最旺盛和干物质积累最多的时期,花铃期内棉株吸收的氮约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65%,磷约占73%,钾占59%~75%,此时棉株大量开花结铃,如果肥料供应不足,常常伴随出现蕾铃脱落的高峰,所以重施花铃肥是棉花花铃期增蕾保铃防早衰、形成产量的关键措施。

此期要求:控初花,促盛花,带大桃封行,既不疯长又不早衰,协调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棉株正常生长与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矛盾,争取桃多、桃大、减少虫害和烂桃,达到高产、优质。

主攻目标是:嫩过7月,健过8月,9月不早衰、不徒长、多结桃、结大桃。

2管理技术2.1施肥一是重施花铃肥。

对于肥力一般、长势弱的棉田花铃肥宜在花铃前期即初花期施用(7月中旬),而对基肥足、长势旺的棉田可适当晚施、少施,宜在后期即盛花期施用(7月下旬至8月初)(即下部结1~2个大铃时)。

在行间开沟施下或打宕(穴施)施入在两株之间,追施尿素225~300kg/hm2,饼肥375~450kg/hm2,钾肥150kg/hm2。

花铃肥一定要根据天气情况趁雨断之前施肥或干旱时施后及时浇水,达到充分发挥肥效。

二是补施盖顶肥。

由于杂交棉结铃性强,需肥较多,为防止后期缺肥早衰,盛花期后还要根据土壤肥力和棉株长势适当补施盖顶肥(又叫补桃肥),可于8月上中旬进行补施,盖顶肥以速效性氮肥为好,追尿素75~120kg/hm2。

棉花要高产花铃期管理是关键重施花铃肥,遇旱浇水,适时整枝,中耕松土,合理化控,及时防治病虫害

棉花要高产花铃期管理是关键重施花铃肥,遇旱浇水,适时整枝,中耕松土,合理化控,及时防治病虫害

棉花要高产花铃期管理是关键重施花铃肥,遇旱浇水,适时整枝,中耕松土,合理化控,及时防治病虫害花铃期是棉花生长发育的最旺盛时期,此期逐渐由营养生长为主转化为生殖生长为主,是一生需肥、需水的高峰期,也是决定棉花产量、品质的关键时期。

管理目标是“四保、三增、二防”,即保根、保叶、保蕾、保铃;增铃数、增铃重、增衣分,防止烂铃、防止早衰。

现针对花铃期生长发育特点,提出以下管理措施:一、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一是对于土壤肥力足、墒情好、棉株生长健壮的棉田,花铃肥可在盛花期少量追肥或推迟追施,以免徒长或营养过剩造成落花落蕾,一般亩追施8~10公斤尿素和5~10公斤硫酸钾或氯化钾。

二是对于底肥不足、墒情差、棉株长势弱的棉田,应早施、重施花铃肥,以初花期追施为宜,以免施肥过晚,造成棉株早衰,一般每亩施用10~15公斤尿素和5~10公斤硫酸钾或氯化钾。

三是对于前期施肥过多、生长过旺的棉田,花铃期追肥应推迟到棉株坐住1~2个铃时进行,要适量减少氮肥施用量,既能满足大量开花结铃对肥料的要求,又可防棉株徒长,为争取多结伏桃和秋桃创造条件。

四是对地力较差,棉株有脱肥早衰趋势的棉田,要早施、多施盖顶肥,施盖顶肥的时间,宜在7月底8月初进行,施肥不宜过晚,否则易造成贪青晚熟。

一般每亩再补施5~8公斤尿素做盖顶肥。

追肥以穴施或条施为主,施于地表10厘米以下,距棉株25~30厘米处。

根据地力和棉株长势,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0.2%磷酸二氢钾+1%尿素+0.2%硼砂混合液2~3次,以及时快速补充植株营养,调节植株内养分结构,减少花铃脱落。

二、遇旱浇水,遇涝排水花铃期是棉花需水量******的时期。

进入花铃期后,如遇天气干旱,土壤墒情差,造成大量蕾铃脱落,果枝伸展慢,从而影响产量。

棉株表现为主茎红色部分上升快,红绿比超过3/5,叶色暗绿无光泽,晴天中午棉株顶部叶片出现萎蔫,下午4时后仍不能恢复,这些现象均表明缺水,应及时浇水,灌水宜小水沟灌或隔行沟灌,避免大水漫灌;若降水量过大,就会导致棉株徒长、田间郁闭、蕾铃大量脱落,应及时排水,防止引起根部病害和花铃脱落、烂铃。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作者:杨帆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年第02期棉花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良好的棉花田间管理技术,可帮助农户增产创收,提高农户棉花种植能力,在此基础上推行新型农田管理理念及手段,推动我国农业良性发展,使农业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以期提升棉花种植成效。

一、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的应用棉花花铃期主要是指其开花至吐絮生长发育期间,主要分为初花期、盛花期两大生长阶段,在初花期时棉花生长生殖并进,生长速率较快,在盛花期时棉花营养生长不断削弱,主要出于生殖生长状态,80%--90%的营养物质被输送至花、蕾、铃等器官,为其吐絮提供能量。

处于花铃期的棉花吸收能力较强,根系生长能力较弱,根茎下部较为粗壮,植株体态相对紧凑,节间短、向上渐细、果枝壮,且呈横向生长状态,叶片大小适当,叶色正常,脱叶情况相对较少,花蕾肥大。

通常情况下,通过观察棉花花铃期长势,可掌握田间管理要点,以此为由灵活调整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措施,使相关技术更具有效性。

例如,棉花植株松散、高大,茎秆上下较粗,节间长且稀疏,果枝较细,且呈斜向生长状态,叶片肥大,叶色不正常,存在落叶现象,花蕾相对较小,则说明棉花长势过盛,水、肥过量,需农户合理调整田间管理方案,科学应用相关技术,确保棉花生长状态良好,为提高棉花生产总量及质量奠定基础。

二、探讨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主要技术1.施肥管理。

棉花花铃期施肥总量约占追肥总量1/2,依据棉花长势予以调节,通常情况下不超过追肥总量70%,施肥时间、方法及施肥量需根据土质、棉花长势、气候等因素合理控制,确保施肥管理科学、可行。

例如,若棉花种植区域土质较干,且处于干旱期,蕾肥、基肥相对较少,棉花生长不旺盛,农户则需在花铃期早施肥,并适当追加施肥量,以667m2为基准,尿素约为10kg,磷酸二铵约为15kg,专用棉花肥料约为20kg,若该种植面积未施底肥,则需以1--1.5倍为基准增加施肥总量,满足棉花花铃期生产需求。

棉花花铃期如何管理

棉花花铃期如何管理

棉花花铃期如何管理棉花在我国是有着比较大的种植面积的。

在种植棉花的时候,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根据棉花的生长时期适当调整好管理方法,保证棉花在每个生长阶段都能够正常生长。

而其中花铃期的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直接关系着棉花的产量与品质。

那么棉花花铃期该如何管理呢?下面就和专业人士一起来看看吧!1、合理施肥在花铃期的时候,花铃肥的施入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土壤肥力大、墒情好且棉花植株健壮的话,那么可与化控工作结合施入。

一般一亩施入12kg的尿素与8kg左右的硫酸钾即可。

如果土壤肥力与墒情都比较差的话,那么则要花铃肥则要早施重施。

不过我们在施花铃肥的时候,也还要根据棉花植株的生长情况控制好施肥量及时间,如果每天生长量超过3cm的话,那么不仅要推迟花铃肥的施入时间,还要减少氮肥量,施肥方法以穴施、条施为主,控制好深度与位置。

2、适时浇水棉花在进入到花铃期之后,其叶片面积会达到整个生育期最大的时候。

而且一般都在高温季节,因此这个时候是水分蒸发最快的时候。

棉花植株对水分是非常敏感的,如果水分不足的话,会阻碍棉花的代谢,导致蕾铃大量脱落,极易出现早睡现象。

所以如果棉花花铃期遇到干旱且没有下雨的话,要及时浇水,既能够满足棉花植株对水分的需求,又能够促进肥料的分解和根部的吸收,达到上促下控的目的。

3、中耕培土棉花田块在进行整枝防虫等工作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土壤出现班板结现象。

降低土壤的通透性,导致根部早衰,所以我们在棉花封行之前,要及时将土壤板结破除,并且做好中耕划锄工作。

不过要注意的是,因为棉花在花铃期的时候,根部再生能力不强。

所以中耕深度不宜过深,然后在中耕时可结合培土工作一起进行。

既能够避免植株倒伏,还可以提高通透性。

4、整枝打顶整枝工作在棉花花铃期也是不可缺少的,这也是提高棉田通透性及保铃的一项主要措施。

在整枝打顶的时候,主要是去除一叶一心。

打旁心能够抑制果枝的顶部生长,避免棉花植株过度横向生长,改良其通透性。

棉田膜下滴灌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技术论文

棉田膜下滴灌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技术论文

棉田膜下滴灌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技术[摘要] 本文通过加强棉花花铃期的管理,运用水肥运筹、综合调控、塑造株型等技术措施,增蕾保铃重,提高棉花产量。

[关键词] 棉花;技术措施;铃重棉田滴灌技术和水肥调控技术的综合运用,为棉花超高产提供了物质条件,在单位面积内协调好棉花个体和群体之间的相互矛盾,是高密度栽培技术的关键所在,合理的群体结构,使棉花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成铃数,而构成产量最终是由总铃数和铃重决定的,提高总铃数和增加铃重,是解决棉花高产和超高产的先举条件。

膜下滴灌棉田有着它本身的特殊性,在宽膜覆盖下的棉花主根浅、侧根多,灌溉周期短,灌溉次数多,灌水量少,滴水的时间向两端发展,加之滴灌水肥的灵活性,可满足棉花在不同的生育期对水肥的需求,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花铃期是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管理要以调控株型、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使棉株形成以伏前桃、伏桃为主的成铃结构,同时加强中后期的水肥运筹,抓上部盖顶桃,此期管理的好坏,对提高总铃数与增加铃重,和形成产量的高低是致关重要的。

一、花铃期影响铃重的因数1.外部条件在收获株数确定之后,总铃数和铃重是构成产量的决定因数,而花铃期是决定成铃与铃重的关键时期。

棉铃的发育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棉花开花结铃期间,适宜的气温,减少花的败育和幼铃的脱落,水肥搭配合理,棉纤维和种子发育好,子粒饱满,铃重增加,反之引起脱落,或棉铃发育不良铃重减轻。

同时铃期生长发育的长短和温度有关,积温愈高,铃期愈短,积温愈少,铃期愈长。

棉铃在棉株上分布的部位不同,在其各自发育过程中所处的内部营养与环境条件也不同,在产量构成中的作用及纤维品质和铃重都不同。

棉株在不同时期形成的棉铃可分为:伏前桃、伏桃和秋桃。

伏前桃和伏桃主要是以内围铃和少部分的外围铃,在这段时间里,气温、光照条件好,加强水肥管理,有利于棉铃的生长,形成大桃。

秋桃在后期气温下降的情况下,棉花根系活力下降,吸收水肥的能力减弱,铃重比伏前桃和伏桃要轻。

棉花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技术

棉花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技术

棉花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技术
刘今河
【期刊名称】《中国棉花》
【年(卷),期】2005(000)0S1
【摘要】分析了高密度条件下影响棉花产量的原因,并根据高产栽培经验,提出了通过肥调、水调、化调、整枝塑造合理株型,通过抓二、三类苗的升级和综合防治实现均衡增产,提高棉花产量水平。

【总页数】3页(P)
【作者】刘今河
【作者单位】新疆农一师十二团生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2
【相关文献】
1.棉花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技术浅析 [J], 郭振国
2.棉花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技术总结 [J], 宋学文
3.浅谈棉花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的技术 [J], 舒俊
4.棉花花铃期的管理和提高铃重的措施 [J], 魏健
5.增蕾保铃提高铃重:浅谈棉花花铃期的管理 [J], 张广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棉花花铃期影响铃重的因素及提高技术

棉花花铃期影响铃重的因素及提高技术

棉花花铃期影响铃重的因素及提高技术摘要分析了棉花花铃期影响铃重的因素,从重施花铃肥、及时灌水、早整枝、防治病虫害、及时采摘等方面总结了提高铃重的技术,以促进棉花的高产。

关键词棉花;花铃期;铃重;影响因素;提高技术棉花的花铃期是棉花生长发育的重要转折期,也是影响铃重和产量的关键时期[1]。

从理论上讲,铃重的大小是受品种遗传特性所决定的,是相对恒定的,变幅很小[2]。

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铃重的大小受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的影响,在产量构成要素中,变化很大,对棉花产量的高低起决定性的作用[3]。

棉花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铃重是构成产量的决定因素之一,而花铃期又是决定铃重大小的关键时期。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铃重指的是生产上所需的棉铃内的棉籽和棉纤维的重量。

棉花一开花就进入了棉铃形成发育的成熟时期,大体上可分为体积膨大期、棉铃内部充实期、开裂吐絮期,在新疆兵团第一师十二团经历68~72 d。

铃期的长短受气候条件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温度。

气温高,铃期短;气温低,铃期长。

铃期积温如果不能满足棉铃发育的需要,棉铃就不能正常发育和吐絮,棉铃内的棉籽和纤维就不能正常地发育成熟,棉籽易形成不孕籽、僵尖,形成霜后花,甚至为无效铃,铃重就减轻。

说明在漫长的花铃期过程中,铃重的大小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 花铃期影响铃重的因素花铃期影响铃重的因素很多,除了棉花本身的品种特性和结铃部位以外,其他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4]。

1.1 外界温度气候条件影响铃重的重要因素是温度。

椐研究资料,棉铃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是日平均气温25~30 ℃,温度过高,妨碍棉株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超过33 ℃影响棉花授粉受精作用,铃重下降。

温度过低,棉株的代谢作用受到抑制,叶片中的光合产物不能顺利地运输到棉铃。

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6 ℃以下时,棉铃纤维素基本停止形成,当日平均气温低于20 ℃,棉铃干物质的积累就会很慢。

1.2 棉株授粉与受精棉铃中的棉籽是否受精发育成种子或发育是否良好,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

浅谈棉花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的技术

浅谈棉花铃期管理与提高铃重的技术
2பைடு நூலகம். 2 水 调
水的调控尤为重要, 水是命又是病 , 灌好 , 差 棉 花 可 变 成 好 棉 花, 增产; 灌不好 , 好 棉花可变成差棉花 , 减产。 同时, 棉株高度、 节 间长短受水分影 响极其显著 。 因此, 一定要做到科学灌溉 , 正常棉 田头水应坚持 以“ 不 旱不灌 , 点片旱点片灌 ” 的原则 。膜下滴灌 为 局 部 灌 溉 或 者 叫调 亏 灌 溉 , 湿润范 围小, 湿润深度浅 , 其 湿 润 面 积 的大小、 深 浅与土壤性 质、 滴 头流量和每次 灌溉 的用水量 密切相 关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灌溉 带, 从 而达 到满 足棉花生育 期灌水要求 , 如: 沙性地选择滴头间距为 3 0 0 m m的滴灌带 、 壤性和 粘重地选择滴 头间距为 4 0 0 m E的滴灌带 , 棉花全生育 期滴灌 9 ~ l 1 次, 亩滴水量 3 0 0  ̄3 3 0方; 膜 下滴 灌次数 、 每次滴水量 和轮灌 周期的确定 , 要 因地 、 因 苗 制 宜 不 要 一 刀 切 。开 始 滴 水 后 , 要 组 织 人力对整个系统进行认真的全面检查, 发现 问题 , 及 时排 除故障, 决不留下隐患 。 做 到 不堵 水 、 不受旱、 不漏水 、 不积 水 , 灌 水 后 不 见 水, 宽行 能走人 , 达到灌水均匀, 棉株生长整齐稳 健 。棉 田停水 时 间: 正常棉 田停水掌握在 8月底 ; 沙 性地 9月 5日左右 。原则 : 9 月 1 5目前保持 田问不受旱 , 又要 防止 棉花后期肥水过 多, 造成贪
通过肥 调 、 水调 、 打顶 、 化 调 等 措 施 来提 高 单 铃 重 , 从 而 可 以适 度 肥 , 采 用二水施肥 ; 棉 苗长势较差 , 土壤肥 力低下 的棉 田, 头水 施 的 提 高棉 花 单 产 。 5公斤尿 素催苗 ; 补 施盖顶肥 ; 施 肥时间在 7月下旬 至 8月上旬 , 关键词 : 棉 花铃 期 管 理 : 提 高铃 重 : 技 术

棉花花铃期管理技术措施论文

棉花花铃期管理技术措施论文

浅谈棉花花铃期管理技术措施棉花一般在7月上旬开始开花,到8月上旬开花结束,8月下旬或9月上旬开始吐絮,大约经历65~75d。

这段时期是棉花生长逐步转向生殖生长的关键时期,如果田间管理不当,会形成棉田早衰、结铃少、蕾铃脱落严重或者后期出现贪青晚熟等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纤维品质。

一、花铃期生育特点花铃期是棉花生长发育最旺盛期,边搭丰产架子,边大量现蕾开花结铃,需肥需水量多,积累的干物质也较多,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花铃期逐渐由营养生长占优势转化到以生殖生长为主。

其中初花期(见花到第四果枝第一果节开花)营养生长仍占优势,是长势最旺盛的高峰期,主茎、果枝、叶面积的增长都达到最快阶段;盛花结铃期后,棉株生殖生长开始占优势,营养生长逐渐减弱,营养物质主要供应到蕾、花、铃等生殖器官。

主茎和根系的生长减慢,叶面积系数达最大值,现蕾速度减慢。

转向以增蕾为主。

棉株下部棉铃开始吐絮即进入吐絮阶段营养生长接近停止,中上部棉铃继续发育成熟,这是棉铃增重,并进行收获的最后重要时期。

二、花铃期主攻目标和长势长相花铃期主攻目标是:防脱落、防早衰、保铃、增铃重。

花铃期的长势长相是:初花期稳长,盛花结铃期旺盛,后期不早衰。

主茎日增长量,初花期1.5~2.2cm为宜,超过2.5cm则为徒长,盛花期以后,以0.8~l.2cm为宜;大暑前后带l~2个成铃封行,达到“下封上不封,中间一条缝”。

三、花铃期管理措施1.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花铃期大量开花结铃,是棉株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

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是争取多结铃、增铃重的重要措施。

花铃肥要根据气候、土壤和棉株长势等,掌握好施肥的时间、数量和方法。

对于土壤肥力高,棉株长势旺的棉田,一般在盛花期施用;土壤肥力一般,棉株长势弱的棉田,应早施、重施,可在初花期施用,做到“花施铃用”。

花铃肥的用量应占总追肥量的60%左右,一般亩尿素35kg+磷酸二氢钾4~5kg/亩或滴灌专用肥30~35kg/亩。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棉花花铃期是棉花生产的关键阶段,因为棉花花铃期内,棉花植株将实现果实结果生长和发育,多少取决于此期的技术管理。

因此,针对棉花花铃期的田间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棉花花铃期的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逆性培育。

主要包括抗逆性种质的选择、抗旱、抗寒、抗热、抗涝等逆境条件的抗逆培育,以保证棉花花铃期的正常生长发育。

2.植精准行程。

在定植前,应进行充分地植物病虫草害预防,建立良好的床膜,正确实施自动化植保,以保证植株自然生长;3.种植密度的控制。

应综合考虑土壤、气候、植物的特性,科学选择适宜的植保密度,以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发育;4.行专业化管理。

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土壤、气候、营养以及病虫草害的检测和分析,以及植保技术的把握和掌握,科学采取防除措施;5.理施肥养分管理。

应根据棉花花铃期植株的生长发育需求,及时、准确地施肥,满足植株的营养需求,促进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明显提高棉花花铃期的田间管理水平,使棉花植株可以获得良好的营养供给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科学合理的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是提高棉花生产效益的重要手段。

首先,在植保前,应充分调查并正确判断当地土壤水分、肥力状况,科学确定植保行程,精准施肥;其次,及时采取抗病虫措施,预防和治理植物病虫;再者,及时把握正确的植保技术,以改善棉花植株的生长环境条件;最后,科学实施特育技术,如增育技术,综合提高棉花植株的内在质量。

综上所述,棉花花铃期的田间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包括充分调查并正确判断当地土壤水分、肥力状况,科学确定植保行程,精准施肥;及时采取抗病虫措施,预防和治理植物病虫;把握正确的植保技术,以改善棉花植株的生长环境条件;科学实施特育技术,如增育技术,综合提高棉花植株的内在质量,以及进行对应的棉花生育期的精准管理,有效保障产量的稳定性。

正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炼出的这些经验和知识,才能够持续改善棉花花铃期的田间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棉花植株的高产发质能力,促进棉花生产的提高。

重视棉花花铃期管理棉花

重视棉花花铃期管理棉花

重视棉花花铃期管理棉花,栽培技术棉花花铃期是指从棉花开花到吐絮的一段时间,一般在7月上旬到8月30日,历时五六十天,这一时期棉花不仅长枝叶、长蕾、开花、结铃,同时也会受内因、外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蕾铃脱落,因此花铃期是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时期。

据6个品种4年棉花现蕾、成铃、脱落规律调查,在密度2500株、平均亩产325.5公斤情况下,单株果节65.8个(即现蕾总数)、成铃28.8个,脱落37个,脱落率为56.2。

用其现蕾、成铃、脱落比,做成曲线图。

棉花6月5日现蕾后,标志着从营养生长为主,进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时期,现蕾高峰期在6月20到7月30日,日现蕾量均在20个以上;棉花开花期,4年平均在7月5日,棉花开花后标志着进入花铃期,即由以营养生长为主逐渐转化为以生殖生长为主,到盛花期(即第四个果枝开花时),其营养生长(即长枝叶、长根),达到最旺盛时期,其后将逐渐衰退转化为生殖生长(即开花、结铃、现蕾)为主。

棉花成铃从开花后逐渐攀升,到7月20日进入高峰期,直到8月20日,这一段时间单株成铃23个,占总铃数的80%,其高峰期在7月30日前后;棉花蕾铃脱落,一般从开花后开始,开花前没有病虫危害,脱落很少,开花后,随着结铃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脱落高峰期在成铃高峰期之后,大体在7月25至8月30日,平均单株脱落24个,占脱落总数的70%,其高峰在8月5日前后。

造成蕾铃脱落的原因,除病虫危害、机械损伤外,70%以上是由于营养失调造成,而营养失调中,除个别年份个别地块生长过旺外,多数为营养不足造成。

因此重施、施好花铃肥,是保证棉花营养需求,促进棉花多结铃、结大铃,少脱落的一项重要措施。

科学施肥是棉花栽培中的一项高效增产措施,不能指望不施或少施,而能获得高产。

花铃肥施多少,因产量、地力、苗情而定。

各地经验,北方棉区中等地力以上,亩产300公斤以上的棉田,前期施肥充足(比如前期已亩施二铵20公斤、钾肥15公斤以上),一般亩施尿素10~20公斤为宜,地力壮、苗情旺的少施,地力弱、苗情差的多施。

滴灌条件下棉花生育期管理与提高铃重应注意几个问题论文

滴灌条件下棉花生育期管理与提高铃重应注意几个问题论文

浅谈滴灌条件下棉花生育期管理与提高铃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在目前生产条件下要确保棉花单产逐年增长,首要前提是提高单位面积的总铃数和铃重,而亩总铃数的增长是在适宜的收获株数条件下,提高单株结铃数来获得。

高密度有压滴灌栽培技术应用,高产棉田亩收获株数15000株比较适宜,如何增加单株结铃数,提高铃重,加强棉花铃期管理非常重要,下面结合近几年生产实践经验谈几点初浅的认识:一、滴灌条件下,棉花铃期管理应着重协调好“三大矛盾”即:地上生长与地下生长的矛盾,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

在滴灌条件下,随着水肥的施用方法、用量和作用不同,棉花根系生长不发达,易早衰不耐旱,地上生长与地下生长矛盾突出;滴灌带配置方式的局限性,导致远行与近行、边行与中行、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突出,滴灌时间越来越早,水肥运筹提前,打破了以往“见花灌头水”的作法,改善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矛盾,如何应用好?旱到什么时候?受到各地气候、温度、土壤等诸多条件限制,很值得探讨,如何加强生育期管理,提高铃重,栽培技术措施都应紧紧围绕这“三大矛盾”,因地制宜,因苗制宜,科学判断,果断行事。

1.协调棉花地上生长与地下生长的矛盾应注意的几个方面在高密度滴灌栽培条件下,棉花根系分布较浅,大多集中在7~20cm土层中,苗期、蕾期是长主根、发侧根的关键时期,并且速度快,数量大,至始花前根系网络已基本建成,要达到棉株根系的生长及分布类同常规沟灌棉田的棉花:主根粗、入土深、不仅抗旱能力强,还能充分利用和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施足基肥,培肥地力基肥的作用是前期育壮苗、中期保稳苗、后期防早衰,为棉花全程稳长服务。

增肥地力增施有机肥是近年来我们有所忽视的技术环节,滴灌条件下,磷肥一般80%或全部基施,不利于改善土壤结构,长期施用易造成土壤板结,如坚持每年增施100kg油渣或一t以上优质农家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通透性,利于根系生长。

棉花花铃期田间综合管理技术

棉花花铃期田间综合管理技术

棉花花铃期田间综合管理技术摘要棉花花铃期是棉花生长发育关键时期,搞好花铃期田间管理,对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起到决定性作用。

根据棉花花铃期的生育特点,提出了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综合技术。

关键词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棉花花铃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并进阶段,并逐渐由营养生长占优势转为以生殖生长为主,这个时期是棉花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需水需肥最多,也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

同时,棉株的疯长和早衰,蕾、铃的脱落,气温变化大以及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也多发生在这段时间内。

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抓好管理。

1花铃期棉株的田间诊断高产棉花花铃期的长势长相总的要求是:初花期稳长,基本搭好丰产架子;盛花期结铃旺盛,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从而使群体协调发展。

2田间管理措施花铃期棉田管理要以施肥与排水、精细整枝和化控为重点,协调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实现增结蕾铃、减少脱落、三桃满挂、防止早衰的目的。

2.1重施花铃肥花铃期棉铃大量形成,是棉花一生中需要养分最多的时期,故重施花铃肥是保伏桃、争秋桃、桃多、桃大、不早衰的关键技术措施。

据中国棉花所分析,棉花从初花期到盛花期,吸氮量占一生总吸收量的56%,吸磷24%,吸钾36%;盛花期到吐絮期吸氮23%,吸磷51%,吸钾42%。

高产水平田块需追施尿素300kg/hm2左右,分初花期和盛花期2次施入,初花期施100kg/hm2左右,盛花期200kg/hm2左右。

中低产水平田块需施尿素200kg/hm2左右,可于开花前3~5d一次性施入。

若棉株长势过旺,花铃肥可不施或少施。

高肥力棉田,盛花期植株下部有1~2个成铃时,追施尿素150kg/hm2和钾肥75~100kg/hm2,混合埋施于宽行沟边。

盛花期施肥时间应根据气候条件、播种方式、种植茬口和棉株长相而定,干旱年份、低肥水田块、棉株长势较稳的在初花期集中施入;多雨年份、高肥田、旺长棉株需要有2~3个大桃后再追施。

早茬、双膜移栽棉田棉花生育提前应早施、重施花铃肥。

棉花花铃期管理建议

棉花花铃期管理建议

棉花花铃期管理建议棉花花铃期是指从开花到吐絮的这一段时间。

此期,棉花进入旺盛生长期,开花、结铃、吐絮等生育进程依次展开,是棉花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期,结合今年棉花生产实际,提出如下田间管理建议:一、中耕破膜促根系下扎覆盖地膜是为了春季提温保墒,6月份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降雨的增多,地膜已经失去应有的作用,同时因为膜下温度高、湿度大,不破膜将影响根系下扎。

因此应及时结合中耕将膜破除,以促根系下扎。

二、适时打顶搭丰产骨架打顶是塑造棉花丰产骨架的关键措施,一般在7月15日左右,最迟不晚于7月25日,主要衡量指标是果枝数,果枝数达到12个时,即使不到7月15日,也应考虑打顶;7月25日后,即使不够12个果枝也要打顶,因为再长出的果枝所形成的蕾也不能正常吐絮。

三、合理化控塑理想株型7月份后,棉花进入旺盛生长期,化控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通过化控可以缩小节间长度,控制棉花长势,塑造理想株型。

花铃期缩节胺用量一般2-2.5克/亩,间隔10-15天,如果喷后5-7天不管用,可再喷一次。

打顶后5-7天,顶部果枝有2-3个蕾时喷一次缩节胺,亩用量4-5克,本次缩节胺从上到下打透,可控制果节伸长,是塑造理想株型的最关键的一次。

缩节胺一般建议少量多次使用,避免过量使用造成药害。

四、科学追肥保棉花丰收花铃期是棉花需肥最旺盛的时期,应保证肥料的供应。

7月中旬结合浇水或降雨追施花铃肥,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8月上旬结合降雨或浇水追施盖顶肥,亩追施尿素5-7公斤。

进入8月份后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0.2%磷酸二氢钾液和2%尿素液,可预防红叶茎枯病和早衰。

五、多措并举防治病虫害花铃期棉花主要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棉铃虫、棉盲蝽、蓟马等虫害和枯黄萎病、红叶茎枯病、棉铃疫病等病害。

棉铃虫、棉盲蝽等可用有机磷类、菊酯类和甲维盐等复配、轮换使用防治,可兼治蚜虫和蓟马,红蜘蛛可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防治。

棉花枯黄萎病应以预防为主,麦收前结合防治蚜虫和红蜘蛛在药液中加入乙蒜素、克黄枯、咪酰胺等可预防枯黄萎病,进入8月份气温降低后,如果田间发现枯黄萎病也可以用这些药剂加叶面肥控制病害发展。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

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h1 ----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农科论文农科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棉花花铃期田间管理技术棉花花铃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双旺,进入盛花期后,生殖生长才逐渐转为优势,棉株需肥需水达到高峰。

在此生育阶段环境温度较高、日照充足,对花铃期生育是有利的,同时,也受到高温伏旱缺水、病虫害多发的不利影响。

在管理上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争取早坐桃、多结桃、结大桃,力保后期早熟不早衰,从而获得棉花优质高产。

1. 重施花铃肥花铃期棉株大量开花结铃,对养分的需要激增,重施花铃肥可满足棉株对养分的需要,促进多结铃、结大铃。

但是要注意施肥不当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施肥过早、过多,可导致棉株徒长而增加蕾铃脱落;施肥过迟,则造成棉株脱力早衰。

所以,一般在棉株下部坐1~2个大桃时施用花铃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每公顷可追施尿素225~300千克,而且要在棉行中间开沟或打穴深施,施后覆土。

如遇天气干旱还应结合浇水,以充分发挥肥效。

2. 补施盖顶肥、叶面喷肥施好盖顶肥可防止棉株早衰,充分利用有效生长季节,争取多结铃,提高铃重和衣分。

应根据棉花长势确定盖顶肥的施用,对于花铃肥施用量大、棉株长势偏旺的田块,可少施或不施;对于前期坐桃多、易缺肥的田块,应适当早施、多施。

在立秋前后,每公顷可追施尿素120~150千克,开沟条施或穴施。

在棉花生育后期喷施叶面肥,可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棉叶内营养物质向棉铃输送,提高根系活力。

棉花花铃期影响铃重的因素及提高技术

棉花花铃期影响铃重的因素及提高技术
1 . 2 棉 株 授 粉 与 受 精
花 铃 期 是 棉花 生 殖 生 长 的关 键 时 期 , 是 棉 花 一 生 中 需 肥 的高 峰 期 。 肥 料 在 不 同 生育 时 期 施 用对 营 养 生 长和 生 殖 生长 的影 响 不 同 , 其 结 果对 铃 重 的影响 有较 大 的差 异 。 据 资 料 介绍 : 棉 花 不 同生 育时期 追施 等 量氮 肥 , 均 能 增加 单 铃籽 棉 重, 但 以花期 铃 期施 肥对 铃 重 的影 响最 大 , 单铃 籽 棉 重分
2 花铃 期提 高铃 重 的技术
生产 中籽 棉 的产 量 是 由 总铃 数 和 铃 重 构成 的 , 棉 花 铃
重 的高 低 , 对产 量 影 响很 大 。 近 年 来在 实际 生 产 过程 中 , 铃
重波 动大 或下 降 的主 要原 因就是 在花 铃 期管 理方 面 出现 一
定 的失误 , 如 施 肥量 及 水肥 管理 、 促控 不 当 、 病 虫害 等 , 导致
棉 花 的花铃 期 是 棉 花生 长 发 育 的重 要 转 折 期 , 也 是 影 响铃 重和 产量 的关键 时期 【 J 1 。 从理 论 上讲 , 铃 重的 大 小 是受
品种 遗传 特性 所 决定 的 , 是相 对 恒定 的 , 变 幅很 小闭 。 但 是在
过多 , 也 会 影 响根 系 呼吸 作 用和 吸收 功 能 。 花 铃 期 是 棉 株 营 养生长 和 生殖 发 育并 进 时期 , 是生殖 生长 的高峰 期 , 也 是 需肥 的高 峰 期 , 如果缺肥 , 植 株 的光 合产 物 量 会 减 少 , 棉 籽 和 纤维 发 育 形成 不 能 得 到充 足 的 养 分供 应 , 铃 重就 会 大 大
降低 。

花龄期棉花管理

花龄期棉花管理

针对棉花生育特点抓好花铃期管理转载2012-03-01<BR棉花从开花到吐絮的这段时间称为花铃期。

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和质量高低最关键的时期。

尤其是今年,棉花从播种期到蕾期,受到低温阴雨的不利影响,棉花生育进程比往年推迟7~10天,苗情普遍不如往年,要根据棉花的生育特点,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克服不利因素,抓好棉花花铃期的管理。

改进花铃肥施用技术棉花是需肥较多的作物,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

抗虫棉开花结铃快而集中,需肥高峰期来得快,如果肥料跟不上,极易引起早衰。

但花铃期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如果一次施肥过多,极易造成棉花徒长,导致蕾铃大量脱落,蕾铃大量脱落后,又往往出现脱肥早衰现象。

在今年棉花晚发和套种棉田增加的情况下,花铃肥更不宜一次集中追施。

为了满足棉花不断开花结铃的需求和抗虫棉更需要钾肥的情况,要改过去花铃肥一次集中追施和只施氮肥的做法,分为两次追施,并配施钾肥。

一般每亩追施尿素20公斤、钾肥10公斤,第一次追施肥量的2/3,剩余的1/3过15天左右再追施。

蕾期施肥不足的,花铃肥追施时间可适当提前并增加肥量。

瓜棉、麦棉、棉蒜等套种田,要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防止棉花贪青晚熟。

地力水平不高的早发棉田,要适当提早追施花铃肥,并增施氮、钾肥。

搞好抗旱和防涝进入开花结铃盛期的棉花,对水分反应十分敏感,既怕旱又怕涝。

花铃期正处在高温、干旱与暴雨交替发生的季节,旱涝对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

花铃期温度高,蒸发量大,若10天左右无雨,20~40厘米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时,要立即浇水,切不可因地表潮湿的假象而耽误浇水,浇后适时浅中耕保墒。

要隔行沟灌,忌大水漫灌,以防浇后遇雨引起内涝。

大雨过后要迅速排除田间积水,适时进行浅中耕,确保土壤透气性良好,促进棉花生长发育,防止烂铃发生。

合理进行化控利用缩节胺或其水剂助壮素,对旺长棉田进行化控,是一项简便有效的增产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花铃期的管理和提高铃重的措施棉花从开始开花到开始吐絮称为花铃期。

它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逐步转向为以生殖生长为主,既要继续生长茎、枝、叶,又要现蕾、开花、结铃,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特别是对肥水最为敏感,需求量最大,同时也是棉花蕾铃脱落的高峰期,占总脱落的50%以上,因而花铃期是决定棉花能否丰产的关键时期。

因此克服花铃期早衰和徒长,防止蕾铃大量脱落,做到增蕾,增花,增桃、增铃重,实现带桃入伏,伏桃满腰,秋桃盖顶,是进一步夺取棉花高产的重要途径。

一、棉花花铃期田间看苗诊断
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两旺时期。

为了达到多结铃少脱落的目的,对棉株生育既要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互协调,又要求个体与群体相互适应。

所以,这个时期的田间看苗诊断,要从个体生育和群体结构状况两方面去判断。

1.个体生育上诊断
诊断个体生育状况,目前仍然是从株高日增长量为主要指标,倒四叶宽、叶色等也是诊断的重要内容。

株高日增长量:从协调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看,棉株在初花期要求稳长,进入盛花期以后,在生殖生长占优势的情况下,还需保持适当的株高日增长量。

综合各地资料,花铃期适宜的株高日增长量,初花期为1.5~2cm,不宜超过2.5cm,盛花期保持在1cm左右。

倒四叶宽:初花期达到最大值,一般为11~12cm,盛花期以后逐渐缩小到10~11cm,达到小叶大桃的长相。

叶色:开花后叶色逐渐褪淡。

如果肥、水过量,叶色不褪,表明棉株徒长,会导致蕾铃脱落。

进入盛花期后,棉株上已座住1~2个大铃时,为保证有足够的养分,叶色又要转深。

这时如果倒5叶以上叶色较浅.倒5叶以下叶色较深,表明生育正常,后劲足,如果整株叶色都深,果枝伸展极慢,大小蕾缩在一起,表明严重缺水受旱;如果整枝叶色都淡,说明缺肥又缺水。

花铃期高产棉田棉株的长相是:株形紧凑呈塔形,茎杆下部粗壮,往上渐细,节间较短,果枝健壮,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正常,花蕾肥大,脱落少。

如果株形松散,植株高大,茎杆上下均粗,节间长,果枝斜向生长,叶片肥大,花蕾瘦小,脱落多属旺长。

如果植株矮小瘦弱,果枝细短,叶片小而发黄,花蕾少而不壮,属早衰。

2.群体结构上诊断
从群体结构上诊断,主要看封行的早晚和封行的程度。

宽窄行配置的棉田,适宜的封行时间是,初花期封小行,盛花期带大铃封大行。

如果封行过早,是营养生长过旺的表现,不利于棉株中、下部成铃;如果座住1~2个大铃尚不封行.则表明棉株长势弱,很可能后期会出现早衰。

封行程度以“下封上不封,中间一条缝”为宜。

上述诊断,只适合于正常密度的棉田。

高密度或稀植棉田,不宜采用上述诊断指标,对个体和群体的要求也截然不同。

二、棉花花铃期管理技术及提高铃重的措施
1.重施花铃肥
花铃期是棉铃大量形成的时期,也是棉株一生中需要养分最多的时期。

试验研究结果,开花至吐絮这个阶段,棉株吸收的氮素占全生育期吸收总氮量的60%以上,吸收磷、钾的量均占其吸收总量的70%以上。

所以,重施花铃肥是保伏桃.争秋桃,铃多铃大,不早衰的关键措施。

盛花期以后,生殖生长占优势,养分集中运向棉铃,这个时期重施花铃肥一般不会引起徒长。

当然也要防止过晚过多的施用氮肥,以免后期贪青晚熟。

在膜下滴灌条件下,花铃肥随水滴施,滴水时间达三分之一时,开始滴肥,肥滴完后滴水,滴肥主要是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每次滴肥:每公顷蕾期尿素30~45kg,初花一盛花期尿素75~120kg,磷酸二氢钾7. 5~15kg,全期滴肥9~11次,滴肥到8月15日止。

2.适时灌水
花铃期是棉花的需水高峰期。

这段时间,气温高,棉花生长发育旺盛,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50%以上。

这个时期棉株对水分非常敏感,如水分失调,就会使生理代谢过程受阻,引起大量脱落。

这个时期,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

这个时期适时适量灌水是丰产的首要措施。

目前还是按照见花滴水来调整第一次滴水时间,针对个别旱情较严重的条田和轻沙期,沙斑地,适当提前第一水滴水时间,一般在6月5日左右开始滴水。

到了开花结铃盛期,应适当缩短滴灌周期,延长滴水时间,按整个生育期来说,滴水的原则是,中间重,
两头轻,保证花铃期棉花对水分的要求。

3.棉田除草
花铃期气温高,棉田水肥充足,有利于杂草生长,应及时把杂草除干净,以利棉田通风透光.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无益消耗。

针对禾草和莎草,可以人工作定向喷雾来防除。

针对阔叶杂草,则实行人工做涂抹处理来防除。

4.打顶整枝
棉花整枝包括打顶尖、打油条、打群尖、打老叶、抹赘芽等。

棉花整枝的目的是调剂养分分配,减少无效果枝,利于棉田通风透光。

棉花整枝对于减少脱落,提高成铃率,增加铃重,提早成熟和改进纤维品质有重要作用。

打顶是棉花整枝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

适时打顶,一是可以打破棉株主茎较强的顶端生长优势,改变棉株体内养分运转和分配状况,使养分向结实器官运输,多结铃,增加铃重。

二是控制主基生长高度,避免出现无效果枝,使中下部果枝上的蕾铃得到足够的养分,增蕾保铃,减少脱落。

三是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早熟,减少烂铃。

打顶的关键在于掌握好时间和方法。

打顶时间,应根据霜期、地力、品种、密度、棉株长势长相灵活确定。

正常年份,打顶时间,一般细绒棉在7月15日前后较为适宜,最迟不超过7月20日。

原则是,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

长绒棉一般采取时到不等枝打顶。

要求打小顶(一叶一片),切忌大把揪,以免打掉有效果枝。

打下的顶尖带出地外或中心渠处集中深埋.减轻棉铃虫为害。

密度大,长势旺,封行早,田间郁蔽的棉田,在打顶的基础上,8月上旬要打群尖、老叶,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防止烂铃,减少脱落,促进早吐絮。

5.合理化学调控
花铃期棉株营养体不宜过旺也不宜过衰,过旺易形成贪青晚熟,过衰铃少铃重低。

要实现花铃期棉株生育正常,除合理运筹水肥,整枝等措施外,还要适时适量化学调控。

化学调控一定要因棉株长势制宜,切忌随意加大用量。

植株矮小的棉田不必化调。

化调目标。

细绒棉确保中间主茎和果枝节间长5~5.5cm.上部节间长5.5~6cm.株高控制在60~65cm.高密度棉田55~60cm。

坚持因苗、因时、因水、因地制宜.实行早、轻、勤的化调原则。

化调时间。

花铃期的化调在盛蕾至初花期。

旺长棉田用
30~45g/hm2。

一水前化调:在滴第一水前3~5d进行一次轻控,用量在15~30g/hm2。

对长势弱的棉田不予化控。

打顶后的化控技巧,针对目前的化调措施,可以由打顶后一次重控改为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打顶后2~4d进行一次轻控,用量为30~45 g/hm2。

在打顶后10~12d 酌情进行第二次化控,用量为75~90g/hm2。

坚持化控与滴水相结合,化控与滴肥、叶面施肥相结合。

同时应注意缩节胺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含量越高,用量越低,反之越高。

人工喷施用量大,机械喷施用量少。

6.防治虫害
锦花花铃期主要害虫有棉蚜、棉叶螨、棉铃虫等。

花铃期招虫害不仅降低产量,而且纤维品质变劣。

所以,必须重视虫情调查,加强预测预报,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防治,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棉花花铃期防治虫害的措施与蕾期基本相同。

如果此期虫害大面积发生,应及时喷药防治。

7.揭膜
地膜的效应在前期,大约在6月底,7月初增温效应消失。

为了减少对棉田的污染,有利于棉田中后期水分渗透均匀。

充分发挥肥效,揭膜就是棉田管理中一项重要措施。

调查结果表明,揭膜的最佳时期是6月底或7月初,既不影响棉花生长发育,揭膜的工效又高。

以上措施适合于正常生长的棉田。

旺长棉田,灌水周期可适当延长;早衰棉田,灌水周期可适当缩短,再酌情补施氮肥;贪青晚熟棉田,除整枝外,还可采取推行并垄之举,促使早吐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