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打造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应运而生,“互动式

教学法”由于具备学生的主体性特点正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的意义,并从观念更新、情景设置、悬念设置等方面探讨了小学

语文互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有效

没有“互动”的教学课堂如一潭死水,这是新课改理念下越来越形成的共识。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采用最多的就是串讲、串问的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互动不多,教师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本上,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诉

求等,这就很容易让原本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失去情趣和激情,这显然违背了语

文教学的特点,也与小学生的特质极不相符。因此,现代教育理念背景下,小学

语文教学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小学生参与“互动”的前提下,教学效

果会事半功倍。

一、“互动式教学”的意义

“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互动能够产生推动力,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能够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在

个性迸发、师生融洽的氛围中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互动的核

心是融洽、合作、促进,“融洽”包括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情感的疏通;“合作”包括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学生与学生的相互配合,双方在相互信任、相

互尊重的氛围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促进”不仅包括完成教学任务,还包括通过

一系列教学手段发展学生集体创造性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互动”策略

1、更新观念,教师要打开视野

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一定程度上是与教师的观念、能力息息相关的,若语文

教师具备开阔的视野、先进的教学观念及扎实的知识功底,互动式教学则更容易

开展。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内容的教学交往活动,从教学方

法论上看,教学要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基本途径和手段。我国许多小学的老

教师总是抱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习惯面面俱到,习惯以自我为中心,

对学生的需求不能了如指掌,互动式教学就更谈不上。所以,一名与时俱进的小

学语文教师必须是知识全面型的、是富有激情的,在课堂上能够快速调动氛围,

找到与学生之间的契合点。

2、在情境设置中增加教学互动

小学语文课堂中应适时加入情境教学法,该方法通过创设课文中的情景,让

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增加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这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开启学

生心智,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的过

程中不必一步到位,应循循善诱,分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现以唐诗《静夜思》为例来分析该方法,“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小学生的理解程度有限,诗

歌教学课堂很适合采用情境教学法。第一步称之为“感知”阶段,教师在开始《静

夜思》教学之前可以先引入一段古乐曲,哀婉悱恻的乐曲一下子让学生置身于“思乡”的联想中,学生会感觉到课堂进入了孤独、哀婉、静谧的氛围,这种氛围是和《静夜思》契合的,情景设置第一步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进入一种感性认知层面,体会到诗歌的氛围,体会到诗人的情绪;第二步为“理解”阶段,即教师开始将诗

歌与情境融为一体,正式进入到诗歌的图文理解部分,教师逐字逐句对诗句进行

讲解,讲解过程中不时地设问、追问,让学生主动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并提出疑问,此步骤中如果以幻灯片动画演示作为情境配合会更启发学生的想象,更加深对诗

句的领会;第三步为“深化”阶段,有了情景设置的基础,学生需要对诗歌进行深

化理解,教师可以布置读、写的任务,并让学生进行提问以及相互讨论,在“互动”中加深对诗歌的领悟。

3、课堂中通过设置“悬念”来提高学生的互动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提高学生的互动,“设置悬念”就是很

好的方式之一。首先,为让学生掌握住某一个知识点,可以故意采用向学生“请教”的方式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故意装作一知半解,增加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里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还以《静夜思》这首诗歌为例,讲完第一

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句时,教师突然发问,“床”字当什么解释呢?

是真正的古代的床,还是和“窗”字是同一个意思呢?当把问题抛给学生时,必定

能引起学生的当堂讨论,增加生生间的互动,对于讨论不出结果的问题可以留作

作业;其次,悬念的设置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经

常让学生内心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因疑而主动思考问题,正如经典课文《乌鸦

喝水》的讲授时,可以向学生抛出这样的问题:“在瓶子里丢入石子,水面一定会上升吗?”习惯被动填鸭的学生此时只能开动脑筋,去质疑该现象,并能引发热烈的讨论;最后,悬念设置还包括设置障碍的方法。障碍的设置体现在语文新旧知

识的连接处,例如在小学高年级“四字词语”的教授中,为提高学生掌握能力,教

师可以通过一些“词语接龙”游戏增加学生对困惑词的理解与衔接,以“障碍”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对知识难点的突破兴趣;此外,一节语文课的结束并不

代表教学活动及学生主动思维的暂停,设置悬念还包括课程结束后的“存疑”,教

师利用小学生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在课程结束后可以设置重重“悬念”,让学生的

思维互动能够继续保持。

总之,通过设置悬念,教师把原本“告知”给学生的知识转化成了学生在质疑

后才能得到的答案,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平衡,让学生有兴趣投入思考,

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策略并不仅仅局限于上文所述,这需要一线教师在教

学中的长期摸索、大胆创新,但可以肯定的是,该策略的推行是十分必要的,其

不仅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愉悦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现代教学观念深入

人心的背景下,谁能把握住学生的特点及需求,谁就能走在教学改革的前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