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一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首先,注重启发式教学。
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而是要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外阅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表达语文知识,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
另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表达能力。
此外,注重实践性教学。
语文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实际操作。
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创作性的作业,如作文、诗歌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注重激励和肯定。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激励,鼓励他们敢于表达和尝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总之,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启发式教学、多元化教学手段、文学鉴赏和实践性教学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营造浓郁和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多的自由空间。
教师要进一步加深对新课标的理解,让学生掌握更加合理、系统和全面的学习方式,并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与培养途径。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一、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分析(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方式重视教师的教法,忽视学情及引导学生学的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无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创新设计和实践活动。
现在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站在讲台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讲述,学生坐在下面死记硬背式听记。
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真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学生也就缺乏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的动力,这也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的讲解没有被很好地吸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没有被充分调动。
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固化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思维。
(二)教师对培养创新思维研究不足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部分教师没有深入研究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造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浮于表面。
也有部分教师认为这种能力培养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对自己的教学表现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还有部分教师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都加入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噱头,但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例如,部分教师只是将应试教育的考试策略重新命名为“创新演练”,其实质仍然是以分数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一)创设课堂学习情境创设情境是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75教育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将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
如今,我们的社会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同时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意识也是当今素质教育教学的良好体现,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学创新,让学生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能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经验,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沉闷压抑的氛围会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僵化的状态,这种状态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放松的环境中思维会更加活跃。
这一理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营造宽松舒适的课堂环境,给学生创造出轻松的思维想象空间,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自由地拓展思维。
绝对不能对学生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或扼杀,要消除学生害怕被批评和否定的恐惧感,从而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只有营造轻松舒适的课堂氛围,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通过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小学语文教师在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渗透到实践教学中时,最重要的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全身心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还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当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的为学生提出问题,而是应当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行发现问题,并自主进行分析,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对问题加以解决。
就现如今实际情况来说,很多教师在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时候,往往都是引导学生将标准答案表达出来,单一的依据教材来实施课堂教学工作。
学生长时间的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不但会损害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并且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形成一定的阻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江泽民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
”可见创新能力是未来人才的一个核心素质,必须从小培养,为其打好基础。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
为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寻有效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的创新兴趣。
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阅读主体对阅读要有兴趣。
兴趣产生了,自然会有阅读的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及早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
其次,要激发学生对创新好奇。
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目标激励、语言情感激励等,以“情”制胜。
通过启发性语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
使学生因问题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
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让学生在无形中参与创新,进行创新。
最后,教师的教学理念要新。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把整个世界作为孩子的教科书”的意识,而摒弃“把教科书作为孩子的世界”的观念。
教学中严格按照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要求,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延伸教学内容。
二、启发丰富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入手,探讨如何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
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环,而阅读能力的提升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从课外阅读开始,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开拓视野,激发想象力,培养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的欲望。
老师也应该指导学生注重阅读体验,引导他们自主解读和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为日后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写作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让他们尝试各种文体和题材,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勇于表达。
老师还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写作中体会到创新的乐趣。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可以采用故事讲解、游戏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老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语文活动,例如语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魅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
在阅读课堂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或阅读材料,让他们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辨析能力。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语文活动和比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小学阶段的特殊性, 使得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是教师的时代使命。
江泽民曾经就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重要性, 阐明了我们当前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什么素质的核心问题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其中重要的组成成分。
不少文学大儒都提倡创新精神的培养, 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有思维能力、有创造能力的人。
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语文学科特点,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点燃学生内心思维的火花。
一、转变传统教育思想过去, 我们在教育方面, 我们过多地重视知识教育, 将学生当作一个知识的海绵, 却忽视了创新精神对学生的重要性。
学校出于应试教育的目的, 一味追求学习成绩的教育。
在课堂上, 努力灌输课本知识, 强调课文内容的重要性。
从而使得学生在“死读书, 读死书”的圈子里恶性循环。
这样的具有大弊端的教育, 往往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压制, 压抑, 甚至磨灭。
然而, 我们都知道最后能够成才的不一定是那些常常一百分的好学生, 更多的是那些喜欢独立思考, 有自己独特思想, 具有创新能力, 综合能力强的学生, 这一现象就已经向我们表明了传统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实战的效果有待提高。
其实, 我们要知道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书本知识, 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但让学生明白是什么, 知道为什么, 更应该使得他们知道如何去做。
学习就像考驾驶证, 学生才是那个上路开车的人, 而教师应当做好一个教练的事情, 做学生思维独立, 实践主动, 创新能力提高的引导者。
二、改进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想象力教学过程不是剧本的演出, 教师不应当充当课堂上的主角, 学生成为教学的配角。
而是应该有个思维共享的动态过程。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精神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改变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更应该付出具体行动,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发展的动力。
在当前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创新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能力。
而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环节,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观点、思想和知识,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新闻报道和科普读物,开拓自己的知识面,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思考、分析和批判,培养自己的独立见解。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如何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如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写作,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断尝试新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语言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掌握基本的语言规范,灵活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学习一些富有创新意识的古诗词、现代诗歌和散文,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激发他们运用语言进行创新表达的欲望。
创新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团队合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合作、小组讨论和课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让他们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共同创新。
可以通过一些小型的创新项目或活动,如班级刊物、校园广播、文学社团等,让学生有机会在创新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培养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仅掌握了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起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才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培养他们对细节的敏感性。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幅画作,让他们仔细观察并描述画中的细节,从而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
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它能够帮助学生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让他们自由发挥,写一篇自己的作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技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最后,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创新思维往往需要多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的结合,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分析课文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培养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科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创新思维的意义、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创新思维的意义1. 适应时代需求:现代社会对创新思维的需求越来越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2. 发展综合素养:创新思维是一种综合素养,在学生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学习方法等多个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追求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找到创新的方法来解决。
4. 培养创造力: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和策略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感知来获得材料和信息,才能进行创新的思考。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想象力和联想能力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思考中发挥想象力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批判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5. 提供创新思维训练的机会和平台:学校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训练的机会和平台,例如组织创新活动、开展创新课程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6. 鼓励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索精神: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探索精神,相信学生的创新能力,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7.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创新思维需要团队合作,学校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一项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力和综合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事实证明,儿童的创造能力中能力也只有在他们的日常活动及相应的结果中表现出来。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见学生或者将已掌握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建,构成新的形式和内容,或者在一些不同事物间发现新的联系。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必须改变旧观念,关注和加强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训练,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关键在教师要有创新思维,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改革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营造创造学习的氛围,培养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学生对新事物最易产生好奇心,对与以往不同的环境很感兴趣。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些新颖奇异的学习环境,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例如,我校一位教师在教《葡萄沟》时,先让学生跟着小导游边看录像边听解说,到葡萄沟去走一趟。
接着让学生用文章中的一句话说说葡萄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然后围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质疑,学生提出的大多数问题集中在“葡萄沟好在哪里”这一关键问题,抓住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文章的重点。
这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了新颖独特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质疑、解答的兴趣。
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因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教师还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
2 培养质疑问难能力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
学习的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地解决问题,同时了不断地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1 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这个能力是可以培养的。
怎样发现呢?可引导学生三看一想一查:看课文、看注释提示、看课后的思考,教材的前前后后都要看,看后想想哪些懂了,哪些没懂,还要哪些问题,然后要查工具书,查资料。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陈奇领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陈奇领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人皆有之。
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体现。
新课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索,教师要抓住有利的时机,使学生在创造的实践中激发兴趣,增和知识,增强自信,从而使学生体验的喜悦。
1.凭借好奇的心里,激发创新的欲望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好奇心可以促使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可以说它是一把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受知识、能力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东西对都能引起他们的广泛兴趣。
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师面对学生的好奇心切不可讽刺打击,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记得有位学生用“想”造这样一个句子:“我想听到开花的声音。
”这个句子表现了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另一位教师听说一位学生因在生物课上学了解剖动物的方法,十分好奇,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就杀死了校长的爱犬。
这位教师不批评也不训斥,却要求这个学生画了一幅动物的内脏分布图,以示惩罚,结果学生十分乐意地接受了这个惩罚,画出的图也非常准确,还被挂在生物展览馆里。
这个学生后来也成了出色的生物学家。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儿童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有创新禀赋和潜能的时期。
保护这种天赋需要我们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并凭借这种好奇心,积极引导,激发他们乐于创造的欲望。
2.创设宽松的氛围,突破创新的障碍赞可夫认为: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地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够造成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优秀作品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以往的“一言堂”、“老师问,学生答”的课堂形式。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的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出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
营造这种氛围教师做好六个字:微笑、点头倾听。
微笑代表了一种亲密的关系,是一种“我很喜欢你”、“我不讨厌你”的一种具体外在的表现。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提出,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但要对基础知识进行细致化讲解,还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
其中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来讲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也是社会各领域要求人才必须要具备的能力。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进行研究,借此推动他们良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法前言:社会不断发展,也使得各领域对人才的要求发生变化,不但需要其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还应拥有较强创新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从小对学生进行该方面能力的培养。
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或通过提问等方式,使其思维时刻保持在活跃状态,进而促使其创新思维能力稳步提升。
一、加强师生有效互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众多经典文学作品的节选片段,这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对此学生应在阅读期间充分发挥自身联想及想象能力,借助想象对课文内容展开创造。
为此,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展开交流及互动,如此不但使两者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还可围绕对课文中情节的介绍,鼓励学生勇于发挥想象力,对相应情境展开联想,以此使其创新思维能力得以稳步提升。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飞向蓝天的恐龙》为例,学习本篇文章时,教师可先围绕题目中的“恐龙”一词和学生进行互动,鼓励他们说一说自身有没有听说过恐龙,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恐龙。
这时会有学生提到在电视上看到过恐龙,还有学生表示在博物馆中也遇到过恐龙化石,且一些学生家中也会存在各种各样恐龙形状的玩具模型等。
这时教师应对学生的表述给予肯定。
随后接着询问他们:“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再也看不到恐龙了吗?”让他们在问题驱动下实施阅读,以此提高新课导入环节的教学效率。
在此种互动交流过程中,他们能够运用联想及想象等方式,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实现创新思维的锻炼,也将使得他们想象能力得到提升,这对学生后续学习及发展来讲有着重要影响。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议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时代需要创新型的人才,而创新型人材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具个性、极富情感、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
语文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讲,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气候和土壤。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如果学生喜欢某个老师,他们就会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就会认真地学好这门课程,在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要把爱心、微笑和信任带入课堂,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谁最棒?”“谁最聪明?”“谁能把老师问倒了”“你真了不起”“你真勇敢”“你的创意太好了”“老师很佩服你”……来鼓励学生,把-声声赞扬送入儿童的耳际,流入幼童的心田;把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交给学生,错了可以重答,没想好的可以再想,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同意见的可以争论,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质疑,对老师的教学可以提意见。
有了这样民主的气氛,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敢说敢想,这样往往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萌发出创造的新芽。
二、引导学生在主动质疑问难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会有思考,古人云:“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
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从质疑开始,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诱发学生创新欲望、创新动机的切入点。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探索的新课题。
一、在语文课堂上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才能发挥主体的能力作用。
只有解放思想,营造一种活泼的学习气氛,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教师应注重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创新。
2.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儿童时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他们往往凭借敏锐的观察,直接理解多元求异等,这些都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应是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设疑激活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探索和思考。
鼓励学生发展独特见解,提倡学生争辩,通过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例如:我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学生问:“天堂”是什么?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为什么叫做鸟的天堂?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去文中探索、发现问题。
学生们通过阅读领悟,纷纷谈出体会、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留连忘返。
有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既然作者这样喜爱鸟的天堂,又为什么写道:“有一点留恋”呢?“这一问,又引起了同学们尽情地争辩。
又如在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时,大部分学生说狐狸如何狡猾,借老虎的威风欺骗百兽,有一学生说:“狐狸它很聪明,会保护自己,如果不这样,就会被百兽吃掉”。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民主、融洽、活跃,也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小学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情感和个性,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利用好语文教学这一重要途径,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强化对学生创意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单纯进行知识的灌输,课堂氛围比较压抑,师生间的交流存在很大障碍。
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很喜欢某位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很亲近,那么他会对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也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更积极主动的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对于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也会进行刻苦钻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课堂氛围比较宽松,那么学生就能够进行更为自由的思考与想象,有效培养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间良好关系的建立,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恰当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手势或动作来让学生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使学生能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自由的想象与创造,并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和老师、同学交流与讨论。
只有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活跃起来,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够积极地进行想象、创造,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二、创建开放的课堂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及创新冲动。
教学过程中,对于很多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教师可以选择将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学生不用经过艰难的思考就能得到结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究,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经验去探索、去创新,而且经过探究所得到的结果会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建设开放的课堂,给学生提供更多去思考、探究和创新的机会,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条件。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所谓“创新”,是指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一、鼓励质疑是创新教育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和看录像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目的是打破了学生们不敢问的心理障碍,激起了他们提问的欲望。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营造一种敢问、乐问、善问的气氛,并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生疑”的能力。
二、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贯穿于每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中。
这就要求教师课前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有精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有诸多的观察机会赋予学生。
创造性思维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必须对学生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艺术创新的敏感性,是一个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意兴趣的过程。
在小学教材中有很多的图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启发学生,让学生对好的图形创意进行认识,通过对图形的创作和思维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教育教学发展的目标。
本文从五方面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理解词语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对诗句进行联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填补课文中的“空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利用课后多答案习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5、课内课外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
”又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的要求更高——“当代社会的人才必须具备重要的共同素质特征就是创造能力。
”由此可见,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神经系统,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者的重任,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教材,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下面谈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在理解词语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现代汉语,一词多义的,比比皆是。
老舍《养花》有一个词组“有益于身心”。
教学时,我有意让学生查字典找出”益”字的全部解释条,然后让学生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从五个解释条中选出准确的一个来,经过思考,同学们不约而同选出“好处”的解释条来。
我问:“益字在这里还可以有别的解释吗?”不少学生说:“没有了。
”我没有急于表态,而是讲了《爱迪生计算电灯泡容积》的故事。
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被框框条条关禁的思维像一匹烈马开始放纵起来。
一会儿,有一个学生举起了小手,说:“这里的‘益’字,可以理解为‘利’的意思。
”我反问:“可以吗?”同学们说:“可以。
”这样,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对诗句进行联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诗是诗人对生活的高度概括”。
它的“高度概括”必然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古诗时,注意利用诗句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观察,创新之门。
观察是创新的入门阶段。
要创新就是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要创新,就要给学生造就一双“慧眼”,学会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培养观察能力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良好观察品行,端正观察态度,无论观察什么都要认真、仔细,不能粗枝大叶,粗枝大叶往往会丧失新发现的机遇。
第二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全面系统且有主次地观察,提高观察效率。
第三培养学生在观察中比较、锻炼辩伪去妄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对事物进行比较的过程中,从中学会鉴别,获取知识,寻找差异,探究解决问题。
第四开阔视野,扩大观察范围。
例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时,不但可以要求学生观察一两种动物,还可引导学生观察一两种植物。
只要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才能随时随地捕捉到“珍奇”——新发现,新突破,从而创出新成果。
二、操作,创新之路。
动手操作是创新的开始。
正如陶行知说:“头脑靠手生长,手帮头脑生长。
脑与手联合才能产生力量。
”新课标强调,知识在活动中形成,经验在活动中传授,创造在活动中萌发。
看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例如在教《海底世界》时,可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画出课文角色,一组学生要剪出课文中的角色面具。
而究竟用什么样的材料用具,可由学生自己决定。
这时,学生将想和做联系起来了。
智慧在动手中产生,灵感在动手中闪现,潜能在动手中开发。
这样,动手操作让学生开始探究创新,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激励,创新之本。
激励是创新的根本。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具有强大发展潜力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青山乡中心小学高秀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这是一句饱含对历史深沉的审视,对现实冷静的洞察,对未来辩证的思索的至理名言。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它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
而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
它是一项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相衔接、相沟通才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这项任务的奠基工程无疑落在基础教育上。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着经济建设和国民素质。
多年来,语文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走入了误区,教师照本宣科,画地为牢,教得死,学生学得死,学生按照老师设定的教学路子走,很少有思维和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也很少看到老师在课堂上鼓励那些有创造思维的学生。
如今,新课标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为深化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全国教育工作者都.应朝着这盏指明灯永往直前,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相应的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下面,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一些做法。
一、发挥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愿望与态度,它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个性两个方面。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动力源,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
创新意识主要是由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批判精神等因素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使好奇心升华为求知欲。
如在教《蓝树叶》一课时,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问一问学生见过的树叶有什么颜色,当学生回答树叶有“红”、“黄”、“绿”几种颜色后,板书课题:蓝树叶。
在“蓝”字下加一个着重号“.”,以唤起学生学习课文兴趣和好奇心,促使他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要有质疑精神。
我国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用绳子绕车轮一周,折成相等的三折,发现每段比圆轮的直径要长,因而对《周髀算经》中“径一周三’’的定论产生了怀疑,终于得出了世界上最早精确到七位数的圆周率。
正是这种怀疑和挑战的精神财富,导致了伟大的发现。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
如在教学《春晓》一课,在自学的基础上,要求设问质疑,把不理解的字词或疑问提出来,这时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
经过归纳,学生提出两个很有价值的问题:(1)“春眠不觉晓”,说明睡得很香,那么究竟是早上睡得香,还是晚上睡得香呢?(2)“花落知多少’’,知,是知道的意思,那么作者到底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老师让大家都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且要从课文中找出充分的理由,有效提高了质疑精神和思维的深刻性。
创新能力与人的个性品质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创新个性决定了人们能否自觉增强、提高和有效发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众多人格特性中,自信心、探索欲、挑战性、独立性和意志力是创新个性的核心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发挥语文学科的综合功能,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二、发挥语文学科功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力如此重要,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首先,丰富学生表象,积累想象素材。
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实物以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他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象之后,想象力便会逐步得到发展。
其次,发展学生思维,提供想象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因素,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当学生领会了课文的寓意后,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展开想象:“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呢?”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纷纷举手,有的说:“青蛙跳出了井口,看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很大,知道自己是错了,小鸟说的是对的。
”有的说:“青蛙看到秋天的景色真美,高高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
”……我们要对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给予赞扬,并建议他们把刚才想的写成一段话念给大家听,他们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为创造性而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
创造性思维就是应用独特的,新颖的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根据小学教学实际,主要培养以下四种思维: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针对一件事提出几种不问的处理办法,可以训练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学习《狐狸和乌鸦》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乌鸦嘴里的肉被狐狸骗走了,它接下去会怎样做呢?每个学生至少要替乌鸦想出两种做法。
学生一下子就活跃起来,想出—了许多办法,大家的思维都得到了训练。
2、发展逆向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逆向思维由于朝着与人们思维习惯相反的方向思考问题,因而它容易获得与众不同的理解和答案。
在语文教学中,将教材里的因果系颠倒,引导学生由果溯因,进行逆向思维,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培养和训练。
例如,在学生理解了《草船借箭》的内容后,让学生想一想:诸葛亮果真在三天之内造出了十万支箭,以后周瑜对他的态度会不会改变呢?这样,引导学生由果溯因,可以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形象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可利用实物、板书、幻灯、挂图、放录像、电脑等直观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训练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
同时,学生在看中观察力也得到了增强。
例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教师在一个杯子里装了少半杯水,把盛了水的杯子放在讲桌上,让一个个子不高的学生把手伸进杯子试一试,够不到水,老师让他们把桌上的小石子放进杯里一些,水位升高了,这个同学再把手伸进杯子,水没过了他的手指。
通过这一演示,学生们很容易地理解了乌鸦是多么聪明,同时形象思维得到发展。
4、发展直觉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直觉思维直接性,快速性的特点,使它在创新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课题直接猜测课文内容,是训练直觉思维,培养思维敏捷性的有效做法。
在教学《达尔文和小松鼠》时,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要求学生马上猜测文章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凭直觉做出猜测,有的说,这篇课文讲的是达尔文手口小松鼠交朋友的事:有的说,这篇课文讲的是达尔文饲养小松鼠的事;还有的说……教师不马上对学生的猜测内容作出判断,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来了解内容。
创新是新世纪教育的神圣使命,当创新理论与教学实践像蓝天与白云那样和谐,像水乳那样交融之时,就是创新教育成功之日!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近年来,在小学阶段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事实。
培养自尊、自强、自立的有独特个性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当务之急。
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
教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
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
语文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开放创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语文的主角,并且帮助他们进入学习语文的角色中。
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吧一、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在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方法。
小学生有他自己的个性,天真、好奇,容易对各种事物提出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孩子的特点,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
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教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为小学语文工作者,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疑法,情境法,游戏法,导语法,活动法……,每种方法都有着不同的效果,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应该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最终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
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教师与学生平等、和谐的地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里上会更沟通,气氛会更宽松,也就会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师生共同思考研究的合作中,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培养。
三、善教善放,引导学生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他们得到暂时的满足。
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
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教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放飞他们自己的想象。
我们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时做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