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
摘要】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理想追求,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境界。当前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从教学的观念、教学的模式、教育对象的
把握、社会制度的影响、教育的手段运用等几个方面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
途径。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创新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旋律。在小学语文
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创造性地展开教学工作也就成了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点
与难点问题。教学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老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另一方面则
为以学生为主导地位的学。要想平衡好这样一个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
积极有效地配合和互动,尤其对于语文这一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语言生动灵活,极具感情色彩人文学科而言,十分需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4-036-01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育,其意义和作用对于学生来讲极为重大。然而在现今的小学语文教
学中,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比如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的效果,却忽略了对学生想象力和
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进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的效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所以,现
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急需进行改革,运用创新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更加合
理和科学的教学。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主体创新能力
在当前,要想全面就小学语文教学展开创新的话,那么教师方面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在工作中摒弃传统的“灌输填鸭式”教学形式,力求在课堂组织形式方面予以创新,在教
学方法手段方面予以创新,强化课型设计创新。因为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创新优化,那么学生
语文学习创新能力意识才能有所突破,教师教学工作方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创新。对于学生
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正确解析学生创新的概念。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正确的对待学生的创新意识,对
于学生提出的思维意识,不能够以成人视角进行看待,而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理解。因
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在年龄方面即存在着思维方面欠缺严谨性,所以所提出的意识见解
等肯定不如成人那么缜密,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学生方面的理论不具备其特有意义。因此教
师需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情况下,对学生的意见予以接纳,以避免学生的创新积极
性因遭到冷落而淡化。
2.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发展。尊重学生,即尊重课堂,尊重自身的教师职位特性。教师通
过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特性,重视学生的学习发现,这样既能调动课堂的整体氛围,同
时也能够满足于学生主体学习创新的需求,激发学生群体的创新精神。
3.创新打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教育心理学阐明了:在当前,良好的情绪及心理
情感,能够有效地推动学生的成长发展,基于这一理论,教师应当在教学进程中做好课堂内
容的良性设置,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自然地最佳状态有效发挥出来。
二、实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在实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如下原则。
主体性与主导性原则。教师要有健全的学生观。要认识到,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
的主体与教的主体的辩证统一。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
发现、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转化为“组织、引路、启发”的角色。在教学中,要让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读、多问、多思、多议、多动笔,使
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学有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
究者、重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创造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路人、启发人,又是学生学习动因的启动者。教师要以自
己的思维调动、诱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
问题,鼓励学生勇于标新立异。教师应注意把学生导入情境,导入目标,要导以学法,导有
精度,要导在疑难、关键处,引在核心、易混淆处。
只有遵循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原则,并把它们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学有所长,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开放性与目的性原则。只有让学生把所疑、所想表达出来,才能打开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创立一种个性解放、个性张扬的教学形式。开放性课堂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个性的发展。创新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动态中探究未知,独立的发现问题,寻找有创意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的基础是继承,语文学科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在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充分注意知识点、能力点的到位。要注意把学生引导到课文中来,引导到具体目标上来。
在教学中,中有遵循开放性与目的性原则,并把它们统一起来,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使语文学科的文化传递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情感性与实践性原则。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教师要设置不同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敞开心扉,接纳新知,或倾诉心中的喜怒忧思惊恐悲,让学生在情感的表达中发展思维。
三、要结合德智教育等其他多方面
语文作为一个最基础的应用学科,不仅仅是生活的一种工具,更在人的思想行为、心里素质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新课改使小学的语文课本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一定程度上他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学到知识,没有很强的被教育感觉,学习也成了探索的过程。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充分的利用教材,让小学生通过对课本的学习,逐渐形成对文字、对思想、对社会甚至对人生的理解能力,老师要在一个引导者的角度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教育。此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身作则”,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素养外,热爱工作、热爱教育、热爱生活、热爱学生等等众多方面都是要去努力做到,用心、用力去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语文教学的创新在于经过教学实践去摸索,教师要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率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要走在教育的最前沿。
参考文献:
[1]纪彩霞,李武.让语文教学充实而灵动起来:读《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心得[J].山东教育,2011(Z1).
[2]王丽平,罗洪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灵性点滴谈[J].新课程:教研,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