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小试研究技术报告

合集下载

吡唑醚菌酯小试研究技术报告

吡唑醚菌酯小试研究技术报告

吡唑醚菌酯小试研究技术报告吡唑醚菌酯小试研究报告(工艺部分)2010.5目录1 前言2 原料规格3 工艺流程4 试验操作及结果5 三废数量、组成、及处理方案6 原材料消耗及成本估算7 结论21 前言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又名唑菌胺酯是德国巴斯夫公司于1993年发现的一种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丙烯酸甲酯类广谱杀菌剂。

它能防治由子囊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等几乎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同时它又是一种激素型杀菌剂,能使作物吸收更多的氮,促进作物的生长。

该品种不仅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而且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

吡唑醚菌酯可加工成液剂、水悬剂、可湿性粉剂、粉剂、膏剂等多种剂型,亦可与多种杀菌剂复配混用起到增效和扩大杀菌谱的作用。

自2002年推广上市以来,深受使用者的喜爱,销售额迅速上升,据中国农药2007年第6期报导,在全球最重要的15个杀菌剂品种中位列第三。

吡唑醚菌酯的制剂分别以凯润、凯泽、百泰的商品名在中国登记并进入国内市场销售。

1.1 理化性质吡唑醚菌酯的通用名为pyraclostrobin,代号BAS500F。

单剂商品名为Cabrio、Headline、Attitude等。

CAS登录号:175013-18-0。

化学名称为:N-{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甲基]苯基}(N-甲氧基)氨基甲酸酯。

结构式为: OClNNONOO纯品为白色或灰白色结晶;熔点:63.7,65.2? ;蒸气压2.6×3310 Pa(20?)、6.4×10 Pa(25?);Henry常数5.3×10 Pa m,mol(20?);分配系数logP=3.99(22?)。

水中溶解度为2.4 mg,L(20,,去离子水)也有报道为1.9 mg,L(20?)。

有机溶媒中溶解度,溶质g/L溶液,20?):甲醇100,异丙醇30,正丁烷3.7,正辛醇24。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word资料5页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word资料5页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黄瓜白粉病为由子囊菌亚门专性寄生真菌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和瓜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侵染所致,是保护地黄瓜易发病害之一。

黄瓜白粉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我国以瓜单囊壳菌危害较为普遍,严重影响黄瓜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该病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

吡唑醚菌酯是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以天然抗生素Strobilurin A为先导化合物,对多种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良好活性,并对作物具有促生长作用。

在国内,吡唑醚菌酯乳油广泛应用于黄瓜白粉病防治,但未见其悬浮剂在黄瓜白粉病上的应用报道。

为此,以黄瓜白粉病为靶标病害,以吡唑醚菌酯乳油为对照,研究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药剂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防治对象供试黄瓜品种为“津优307”。

试验地为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谭庄冬暖式大棚,该棚历年白粉病发病严重,致病菌为瓜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1.2 供试药剂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SC,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5%吡唑醚菌酯乳油(EC,德国巴斯夫公司生产)。

将上述两种药剂用无菌水配制成666 mg/L的母液后,采用二倍稀释法将25%吡唑醚菌酯SC稀释成333,222,111 mg/L共3个浓度,将25%吡唑醚菌酯EC稀释成222 mg/L,备用。

1.3 黄瓜白粉病综合防效(田间试验)1.3.1 试验设计施药于白粉病发病初期且只有叶片发病时进行。

25%吡唑醚菌酯SC的终浓度为111 ,222,333 mg/L;25%吡唑醚菌酯EC为阳性对照,终浓度为222 mg/L,以清水为空白对照。

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设15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0 m2,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1.3.2 施药时间与方式于2016年4月2日进行第一次施药,4月9日进行第二次施药。

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稻瘟灵防治水稻稻瘟病应用研究作者:戴余有邢海裘珺琳沈国强来源:《绿色科技》2017年第23期摘要:试验结果表明,用25%吡唑醚菌酯·稻瘟灵水乳剂有效成分225g/hm2防除水稻稻瘟,于水稻破口初喷雾处理,间隔7d左右第二次用药,对水稻稻瘟病有良好的防效,穗颈瘟的防效达75.6%,优于两对照单剂的防效,且对水稻安全。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稻瘟灵;水稻;稻瘟病中图分类号:S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23-0154-021 引言水稻稻瘟病为水稻田常见病害,近几年在绍兴地区发生较严重,常用杀菌剂的除草效果不理想,往往造成水稻大幅减产。

为此于2016年进行了25%吡唑醚菌酯·稻瘟灵水乳剂防沼水稻稻瘟病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通报如下。

2 材料与方法`2.1 供试药剂供试药剂有25%吡唑醚菌酯·稻瘟灵水乳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40%稻瘟灵乳油(中农住商(天津)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德国巴斯夫公司)。

供试水稻品种为浙粳88。

2.2 试验方法试验在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进行,共设6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田处理设置见表1,共24小区,小区面积为25 m2,试验地前作为冬闲地。

供试水稻7月29日移栽,9月13日第一次用药,间隔7 d用第二次药,采用喷雾施药,按用水量675 kg/hm2均匀喷雾处理。

2.3 调查方法药后7 d、14 d目测观察该药剂各处理对水稻的影响,药后稻瘟病定型后每小区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5穗。

按以下分级方法(以穗为单位):0级:无病;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3级:每穗损失6%~20%(1/3左右枝梗发病);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瘪谷);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吡唑醚菌酯15%微乳剂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吡唑醚菌酯15%微乳剂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本研究在开展香蒿的香气成分提取实验前对长白山地区
062 2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10
常见的香料植物进行搜集分析,发现除了蒿属植物的香蒿以 外 ,长 白 山 山 区 还 具 备 有 杜 香 、松 香 以 及 人 参 花 、叶 等 三 种 较 为普遍存在的香料植物,它们均具有明显的香气成分提取价 值。其中蒿属植物数量大,原料易获得,香气浓厚,其同时 也 非是长白山专属的独特,在其他各地中也有大量的蒿属植物 生 长 ,基 于 此 ,本 研 究 主 要 以 研 究 蒿 属 植 物 的 精 油 提 取 工 艺 。 而 杜 香 则 是 具 备 特 殊 香 味 ,其 原 料 也 易 获 得 ,但 是 其 存 在 的 缺 点是相对的植株数量不大,仍要进行大规模的引种驯化才能 实现工业化的香料生产。松香则是一直以来民间一直在提取 的 一 种 香 料 ,其 植 株 同 时 也 易 受 到 害虫 为 害 ,造 成 产 香 效 率 较 低 。 另 外 ,人 参 花 、叶 则 是 具 有 长 白 山 特 色 的 植 物 ,其 广 为 人 所 熟 知 ,但 是 人 参 花 、叶 的 缺 点 是 香 味 成 分 不 多 ,其 提 取 工 艺 也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实验 研究 shi yan yan jiu
吡唑醚菌酯 15%微乳剂的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孔 波,李 波
(青岛泰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本文叙述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即以甲醇— — —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 75∶25)为流动相,C18 柱和紫外检测器分离测定吡
唑醚菌酯 15%微乳剂的方法。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标准偏差为 0.019,变异系数为 0.1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9.63%,线性相关系数为
天然性的植物性香料通常是采自于不同芳香植物的不同 的 部 位 ,因 此 ,香 气 提 取 的 方 法 以 及 设 备 通 常 都 略 有 区 别 。 但 是香料通常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香气都具一定的挥发 性。利用这个性质,有效的对植物性天然性的香料进行提取的 常用方法主要是蒸馏法。本研究通过对长白山中较为常见的 一种香料植物香蒿的香气成分提取工艺展开研究,确定了该 精 油 的 最 佳 提 取 方 案 ,并 且 通 过 实 际 操 作 获 得 一 定 量 的 成 品 。 研究的操作相对成功,本研究同时提示我们对于长白山的香 料植物的香气成分提取的可行性。在长白山区的 1619 种已知 的 野 生 植 物 当 中 ,发 现 的 香 料 植 物 就 达 到 百 余 种 之 多 ,这 提 示 着我们,长白山是一个极大的香料宝库。

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中撰咨询

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可行性研究报告-广州中撰咨询

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可行性研究报告(典型案例〃仅供参考)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广州目录第一章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概论 (1)一、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名称及承办单位 (1)二、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六、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七、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总投资估算 (6)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十、研究结论 (6)十一、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第二章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产品说明 (15)第三章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市场分析预测 (15)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5)二、厂址选择方案 (16)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7)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8)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19)一、建设内容 (19)(一)土建工程 (19)(二)设备购臵 (20)二、建设规模 (20)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二)原辅材料来源 (21)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1)二、基本生产条件 (22)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3)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3)二、工艺技术方案 (24)(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4)(二)技术保障措施 (25)(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5)三、设备的选择 (26)(一)设备配臵原则 (26)(二)设备配臵方案 (27)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7)第八章环境保护 (28)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8)二、污染物的来源 (29)(一)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建设期污染源 (30)(二)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运营期污染源 (30)三、污染物的治理 (30)(一)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及治理措施 (31)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1)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5)3、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6)4、施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对策 (37)5、施工建议及要求 (39)施工期间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一览表 (41)(二)项目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治理措施 (42)1、废水的治理 (42)办公及生活废水处理流程图 (42)生活及办公废水治理效果比较一览表 (43)生活及办公废水治理效果一览表 (43)2、固体废弃物的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43)3、噪声治理措施及排放分析 (44)主要噪声源治理情况一览表 (46)四、环境保护投资分析 (46)(一)环境保护设施投资 (46)(二)环境效益分析 (47)五、厂区绿化工程 (47)六、清洁生产 (48)七、环境保护结论 (48)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及预期效果一览表 (50)第九章项目节能分析 (51)一、项目建设的节能原则 (51)二、设计依据及用能标准 (51)(一)节能政策依据 (51)(二)国家及省、市节能目标 (52)(三)行业标准、规范、技术规定和技术指导 (53)三、项目节能背景分析 (53)四、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55)(一)主要耗能装臵及能耗种类和数量 (55)1、主要耗能装臵 (55)2、主要能耗种类及数量 (55)项目综合用能测算一览表 (56)(二)单位产品能耗指标测算 (56)单位能耗估算一览表 (57)五、项目用能品种选择的可靠性分析 (58)六、工艺设备节能措施 (58)七、电力节能措施 (59)八、节水措施 (60)九、项目运营期节能原则 (60)十、运营期主要节能措施 (61)十一、能源管理 (62)(一)管理组织和制度 (62)(二)能源计量管理 (62)十二、节能建议及效果分析 (63)(一)节能建议 (63)(二)节能效果分析 (63)第十章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劳动定员 (64)一、组织机构 (64)二、工作制度 (64)三、劳动定员 (65)四、人员培训 (65)(一)人员技术水平与要求 (65)(二)培训规划建议 (66)第十一章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6)一、投资估算依据和说明 (66)(一)编制依据 (67)(二)投资费用分析 (68)(三)工程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69)1、设备投资估算 (69)2、土建投资估算 (69)3、其它费用 (69)4、工程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 (7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70)5、铺底流动资金估算 (71)铺底流动资金估算一览表 (71)6、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总投资估算 (71)总投资构成分析一览表 (72)二、资金筹措 (72)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73)三、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资金使用计划 (73)资金使用计划与运用表 (74)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74)一、经济评价的依据和范围 (74)二、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75)三、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 (76)(一)销售收入估算 (76)产品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一览表 (76)(二)综合总成本估算 (76)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77)(三)利润总额估算 (77)(四)所得税及税后利润 (78)(五)项目投资收益率测算 (78)项目综合损益表 (78)四、财务分析 (79)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81)财务现金流量表(固定投资) (83)五、不确定性分析 (84)盈亏平衡分析表 (84)六、敏感性分析 (85)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表 (86)第十三章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综合评价 (87)第一章项目概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项目名称: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投资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编制单位: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4、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5、注册资金:500万元人民币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1、编制单位: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华中年产500吨吡唑醚菌酯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例如:资源条件、原辅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供应、交通运输条件、建厂规模、投资规模、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产品类别、项目节能技术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和劳动卫生保障等,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

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研制

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研制
2结果 与分析
农 药 x 0 t - 究
定 方法 , 用p H计 测定 悬 浮剂 的 p H值 粘 度 的测 定 方 法 : 按N Y / T 1 8 6 0 . 2 1 — 2 0 1 0的测
定 方 法进行 测定
2 . 1分散 剂 的选择
根据 悬 浮剂加 工理论 .该 产 品对 不 同类 型分散
1 . 2主要加 工设 备
WS K Z - J B l 永磁直流无 刷立式砂磨 机 . B T - 9 3 0 0 S
激 光 粒 度分 布 仪 . N D J — l 旋转 粘度 计 . M E T T I E R T O L E D O实验 p H计 , l 1 0 0型高效液 相色谱 仪。 1 . 3 3 8 %吡唑 醚 茵酯 ・ 戊唑 醇悬 浮剂的 配制 方法 将 原药 、 润 湿分 散 剂 、 消泡剂 、 增 稠剂 、 防 腐剂 、 防 冻剂 和水按 照一 定 比例加 入高速 剪切 乳化 机 中进 行高速剪切并均质乳化 , 然后再经过砂磨机研磨 . 直
本, 降 低 环境 污 染 , 鉴 于 以上 . 本研 究 通过 对润 湿分
C F 2 0 S, 嵌段 聚醚类 D 8 0 0、 9 9 2、 5 0 0 1 Q, 木 质 素 类
E 5 0 0 , 润湿 剂 T 一 8 0、 I P 、 W6 0 0等 : 消泡剂 : 有 机 硅 类
消泡 剂 1 4 0 4 , wA F、 磷酸酯类抑泡剂 A D 一 1 4 L: 增 稠 剂: 黄 原胶 、 硅 酸镁铝 、 白炭 黑 ; 防腐 剂 : 苯 甲酸钠 、 卡 松; 防冻剂 : 乙二 醇 、 尿素 、 丙 j醇 所 用原 药 、 助 剂均 为 T业 品 , 市 购
化 指标 。

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4页文档资料

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4页文档资料

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一种重要的病害,如何使用药剂防治霜霉病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已成为亟需研究的问题。

为此,笔者特进行了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概况试验地点设在山东省新泰市果都镇镇坡里村,地块面积600 m2,土壤类型为褐土,有机质含量1.55%。

供试黄瓜品种为津优35,防治对象为黄瓜霜霉病。

供试药剂为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巴斯夫欧洲公司,登记证号,PD20080464)。

喷雾器械为HD400型背负式喷雾器(新加坡利农公司)。

1.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50%吡唑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25.0 g/hm2(A)、337.5 g/hm2(B)、450.0 g/hm2(C),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600 g/hm2(D),以空白为对照(CK),小区面积为25 m2,4次重复。

1.3 试验实施试验前对喷雾器进行流量标定,在0.15 MPa下4次测量平均流量0.56 L/min。

黄瓜株距25 cm,宽行距80 cm,窄行距40 cm,种植密度66 660株/hm2,施药时处于结瓜期。

2013年5月14日黄瓜霜霉病开始发生时第1次用药,间隔7 d用1次药,共用3次。

使用方法为喷雾,用药液量750 L/hm2 [1-3]。

试验期间未使用任何防治其他病害的药剂。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药剂处理前、第1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7 d、第3次施药后10 d 调查病指基数。

每小区随机取4点,每点调查2株的全部叶片,每片叶按病斑占叶面积的百分率分级记录。

数据分析用DPS系统将防效数据反正弦平方根转换后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显著性测定[4-6]。

分级方法[7]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4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40%以上。

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研究背景_概述说明

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研究背景_概述说明

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研究背景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主要研究吡唑醚菌酯的合成工艺,以探讨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产率和纯度的方法。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用于药物合成、农药制造等领域。

因此,深入研究其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依次介绍吡唑醚菌酯的定义与应用、相关研究现状以及合成工艺的重要性和意义。

接着,详细介绍了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与实验设计,包括原料选择与配比优化、反应条件优化及催化剂选择以及反应过程监测和分析方法。

随后,在实验结果与讨论部分,我们会对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产率与纯度的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的部分,总结研究结果对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的指导意义,提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方向,并展望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的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吡唑醚菌酯合成工艺的深入研究,优化反应条件,并探索提高产率和纯度的方法。

通过该研究,我们将为吡唑醚菌酯在药物合成、农药制造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并为该领域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 背景介绍2.1 吡唑醚菌酯的定义与应用吡唑醚菌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们由吡唑环和一种或多种醚键组成,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和化学稳定性。

在医药领域,吡唑醚菌酯被广泛应用于抗生素、抗菌剂以及治疗癌症等药物的合成中。

此外,在农业领域,吡唑醚菌酯也可作为杀虫剂和除草剂的原料。

由于其优良特性和广泛应用前景,对吡唑醚菌酯的合成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2 吡唑醚菌酯合成相关研究现状目前,对于吡唑醚菌酯的合成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传统合成方法主要采用氧化亲核偶联反应或分子内环化反应来得到目标产物。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反应条件苛刻、产率低以及对环境友好性差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探索使用催化剂辅助合成吡唑醚菌酯的方法,以提高产率和选择性,并且减少了废弃物的生成。

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

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
3.3.1反应温度的影响…………………………………………………。…………13 3.3.2反应时间的影响……………………………………………………………..14 3.3.3反应介质的影响……………………………………………………………..14 3.3.4锌粉活性的影响……………………………………………………………..14 3.4小结…………………………………………………………………………………………………………….15
1绪论……………………………………………………………………………………1
1.1杀菌剂的研究进展…………………………………………………………………..1 1.1.1杀菌剂的分类…………………………………………………………………1 1.1.2杀菌剂的发展概况……………………………………………………………3
Key word:fungicide,strobilurin,Pyraclostrobin,reduction,acylation,bromination
II
硕士论文
毗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南京理工大学有权保存本学位论文的电子和纸质文档,可以借阅 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可以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并授权其保存、借阅或上网公布本学位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对 于保密论文,按保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
研究生签名:

25%凯润(吡唑醚菌酯)防治水稻穗瘟及保健增产试验研究

25%凯润(吡唑醚菌酯)防治水稻穗瘟及保健增产试验研究
关键 词 2 %  ̄ 乳 油 ; 稻 穗 瘟 ; 治 ; 产 5 LN 水 防 增
中图分 类 号
¥ 3 .1 . . 4 51 1 1 4
文 献标 识码

文 章编 号
10 — 7 9 2 1 2 — 1 5 0 0 7 5 3 (0 0)2 0 5 — 1
德 国巴斯 夫 公 司生 产 的 2 %凯润 乳 油 ( 唑醚 菌 酯 ) 5 吡 可 防治 水 稻 穗 瘟 , 行 该 药 剂 对 水 稻 稻 瘟 病 的 防 治情 况 及 对 进 水稻 纹枯 病 的兼 治效 果试 验 , 将试 验结 果 报告如 下 。 现
现 代 农业 科技
21 第 2 0 0年 2期
植物 护理 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凯 润 【 唑醚 菌 酯 ) 5 吡 防治 水 稻 穗 瘟及 保 健 增 产试 验 研 究
潘 海清 郑礼 旺 郑 圣发
( 江 西 省 上 饶 县 植 保 站 , 两 上饶 3 4 0 ; 上饶 市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董 团 乡农 技 站 ) - 江 3 10
由表 1 以看 出 , 用 试验 药 剂可 达 到增 产 作用 , 用 可 使 使 试 验 药 剂 2 0 3 0mLh  ̄可达 到 93 %~ 48 %的 增 产效 4 ~ 6 /m , . 6 1 .6 果 。 照 药剂 4 %富 土一 号增 产作 用 不明 显 。 对 0
23 药 剂 评 价 .
右 , 机 质 含 量 丰富 , 有 保肥 、 水 能 力 强 。 验 作 物 为 水 保 试 稻 . 期生 长 稻 叶 瘟 中等 程 度 发 生 , 防 治 。 间及 田埂 上 前 未 田
杂 草 均 较 少 , 作 层 2 m 左 右 , 高 产 田 块 。 耕 0e 属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柑橘砂皮病防效的研究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柑橘砂皮病防效的研究

研究与探讨Y992018年7月·下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柑橘砂皮病防效的研究黄定元 赵其成 严艳平(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小溪塔街道分中心,湖北 宜昌 441300)摘 要 对柑橘砂皮病进行了25%吡唑醚菌酯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用量75 g/hm 2- 150g/hm 2防治效果与常用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差异极显著,可用于防治柑橘砂皮病。

关键词 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柑橘砂皮病;药效柑橘砂皮病也称柑橘黑点病(Diaporthe medusaea Nitschke),用手摸,病斑有细砂状粗糙感,病菌为害仅限于表皮5-6层细胞。

发病早的果实,生长停滞,发育不良,受害幼果常皱缩,引起柑橘黑点病迅速扩展蔓延。

柑橘是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农业支柱产业。

每年因柑橘砂皮病造成的减产约占5%,给果农带来了经济损失。

因此,筛选一些农药品种,加强对柑橘砂皮病的防控,减少损失,已迫在眉睫。

吡唑醚菌酯最早是由德国巴斯夫公司于1993年开发的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目前已用于一百多种作物上。

吡唑醚菌酯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而发挥药效,对叶片内菌丝生长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增产效果显著。

2017年我们用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柑橘砂皮病的田间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供试柑橘为温州蜜柑。

试验地为宜昌市夷陵区小溪塔街办岩花村三组王光州的橘园。

土壤为黄壤土,肥力中等。

试验药剂为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北京中保绿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中农立华农用化学品有限公司)。

正常肥水管理。

种植密度为900株/hm 2,生育期为幼果膨大期。

1.2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1: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75 g/hm 2;处理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0 g/hm 2;处理3: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0 g/hm 2;处理4: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500g/hm 2;以喷等量清水作对照。

吡唑醚菌酯研究进展

吡唑醚菌酯研究进展

吡唑醚菌酯的研究及应用进展摘要:综述了吡唑醚菌酯的理化性质、作用方式、毒理学、环境归趋与残留分析,介绍了该杀菌剂的合成化学、应用研究及其开发进展。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杀菌剂;综述Abstract: A review on pyraclostrobin summarized its physical & chemical properties, mode of action, toxicology andenvironmental fate, and introduced its synthetic chemistry,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gress.Key words: pyraclostrobin; fungicide; review前言吡唑醚菌酯是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1993年由德国巴斯夫公司继肟菌酯后又开发的此类杀菌剂,农药登记名称及商品名: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

2001年登记并上市,目前已用于100 多种作物上[1]。

2009年,其销售额达到7.35 亿美元,仅次于嘧菌酯,成为全球第二大杀菌剂[2]。

吡唑醚菌酯广谱、高效、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是strobilurin 类杀菌剂中市场前景较好、专利即将过期的重要产品。

1理化性质吡唑醚菌酯的分子式Ci9Hi8ClN304,分子量387.1。

化学名称为N- (2- (1- (4-氯苯基)-IH-吡唾-3-基氧甲基〕苯基} (N-甲氧基)氨基酸甲酯。

纯品为白色或灰白色体,熔点为(63.7?65.2)°C;蒸汽压2.6*10Pa (201)、6.4*10Pa (25°C); Henry常数25.3*10Pam3/mol (20°C);分配系数logP=3.99(22C);水中溶解度为1.9nig/L(2(rC),甲醇溶解度为lOOg/L;异丙醇中溶解度是37g/L;正辛醇(24g/L)【2】。

30%吡唑醚菌酯水乳剂配方研发及应用研究

30%吡唑醚菌酯水乳剂配方研发及应用研究
2 . 7 配 方 确 定
3 。 结 论
通 过试 验 . 最 终 确定 了 3 O %吡 唑 醚 菌酯 水 乳剂 的配方 3 0 %0 1  ̄ 唑醚 菌酯 水乳 剂粒 径 和表 面 张力都 很小 。 可 以增 强 农 药对 植 物 的润 湿性 、 渗 透性 、 提 高
通 过 实验 . 最 终 确定 3 0 %P 1  ̄ 唑 醚菌 酯 水 乳剂 的 配方 , 见 表 一 。配方 确 定后 , 经过 ( 5 4 + 2 ) ℃热贮 1 4 d 及常 温两 年贮存 试验 。 样 品分析 结果 显示 : 吡 唑醚菌 酯分解 率 为 0 . 6 8 %. 达 到分解 率小 于 5 %的要求 其 物理 稳定 性优 良, 无 析水 、 分层 、 析油 现象 , 各项 指标 均达 到要求
农 药 研 究
油 的分散 体 系 所 以 . 乳化 剂 的选 择 对 制 作水 乳 剂
表一 3 0 %吡 唑 醚 茵 ຫໍສະໝຸດ E W 小 试 最 佳 配 方
品 名 含量 ( %)
相 当关键 通 过配 比试 验 得 知 在 吐温 8 O使用 量 为
3 %. 3 3号 使用 量为 3 %时 。所 制 作 的 3 0 %P i t 唑 醚菌 酯水S L  ̄ l J 各 项 指标 合格 . 两种 助 剂搭 配 使 用 可制 作 稳 定 的水乳 剂
2 . 4稳 定 剂 的 选 择
2 . 8质 量 检 测 指 标
3 0 % 吡 唑 醚 菌 酯 水 乳 剂 的 外 观 应 该 是 可 流 动
的, 易 于测量 的乳 白色 液体 , 存 放 过程 中不 应该有 结 块, 分层 、 油相 析 出 。其 他质 量指 标见 表二 。
表二 3 0 % ̄ t g 唑 醚菌 酯 E W 质 量 指 标

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苹果腐烂病室内外药效试验

25%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苹果腐烂病室内外药效试验
药 效计 算方法 :
a、平均每株新病疤块数(块/株)=
×100
、防治效果c%,= 篁 堑 妻
× oo
2 试验结果
2.1 室 内药 效 测定 由表 1结果 可 以看 出 .吡 唑 醚 菌 酯 1000、2 000、3 000倍 液 室 内对 腐 烂 病 的 防 治 效 果 分 别 为 97.22% 、97.04% 和 93.38%,均优 于 对照药 剂福 美胂 。
1 择 2年 生 健 壮 三倍 体 毛 白杨枝 条作 为试 验 材料 .30 cm为 一段 .枝 条 表 面灭菌后 打孔 备用 用 无菌 水配制 25%吡唑 醚菌 酯乳油 1 000倍 液 、2 000倍 液 、3 000倍液 (德 国 巴斯 夫 公 司产 品 )、40%福 美 胂 可 湿 性 粉 剂 80倍 液 (山东 绿 丰农 药 有 限公 司 产 品 );将 备 用 枝 条在 上 述 不 同浓 度 药液 中浸 泡 10 S.以 清水 为空 白对 照 。每 个 处 理 5个 枝段 .3次 重 复 用 打孔器 打 取 PDA平板 上培 养 7 d的腐 烂 病 菌 菌片 .将 其 移入 枝 条小 孔 中 固定 .25℃条 件 下 保湿 培 养 14 d。清 水对 照 全部 发 病 后 ,用 直 尺测 量病 斑 的大小 .以病 斑大 小 即长 、宽来 评 价 药剂 的保 护性效 果 1.2 田间 药效 试 验 选取 栖 霞 市 初格 庄 村 腐 烂 病 发 生 严 重 而 均 匀 的 16年 生 红 富士 果 园 . 试 验 设 25%吡 唑 醚 菌 酯 乳 油 2 000、3 000、4 000倍 。40%福 美 胂 可 湿 性 粉 剂 80倍 .清 水 对 照 5处 理 2010年 3月 20 日苹 果 树 发 芽前 腐 烂 病 发 生 盛期 、 彻 底 刮 治 病 疤 后 全 树 喷 药 一 次 。药效 调 查 于施 药 后 的 2011年 春 季发 病 盛 期 进 行 .方 法 是 调查 各 处 理 全 部 试 验 树 的 新 生 病 疤 块 数 。统 计 各 处 理 每 株 平 均 新 病 疤 发 生 块 数

25%吡唑醚菌酯乳油大豆增产效果试验

25%吡唑醚菌酯乳油大豆增产效果试验

摘要:2 5 %吡唑醚茵酯乳油大豆增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于大豆落花后 结荚初期一次施 药3 2 g / 6 6 7 m ,不但对大豆有增产效果,而具对大豆霜霉病有一定的防效,并能延长大豆的生育期 ,增 加百粒重,增产明显,是防治大豆霜霉病、增产和调节生长的理想药剂。
关键 词 :吡唑 醚 茵酯;乳油 ;调 节生长 ;生育期
8 3 . 2 5 %、8 1 . 2 8 %、3 8 . 9 3 %、5 0 . 4 1 %和 7 8 . 1 0 %。
叶片无病斑
病斑面积 占整个 叶片面积 5 %以下 病斑 面积 占整个 叶片面积 6 ~ 1 0 % 病斑 面积 占整个 叶片面积 1 1 - 2 5 % 病斑 面积 占整个 叶片面积 2 6 ~ 5 0 % 病斑面积 占整个叶片面积 5 1 %以上
1 . 6 - 3 产 量 及产 量 构成 因素 每 小 区在 中间 行选 5
从表 4 看 出处 理 A、D、E比空 白对 照持绿 时 间
多3 d ,处 理 B、C多 5 d ,处 理 F 多1 d 。
社; O . O O l 6 %芸苔素内酯 :昆明云大科技农化有限
公 司 ;戊 唑 醇 4 3 0 g / L 悬 浮 剂 :上 海 生 农化 制 品有 限公 司 。大 豆 品种为 垦丰 7 。
1 . 2 防治对 象 调 节 大豆生 长 。
试验于大豆落花后结荚初期 ( 即7 月1 8 日) 进
行茎 叶处 理 。
1 . 6 调 查
1 . 6 . 1 病害调查
于施药后 2 5 d 进行 ,对大豆霜
霉病进行调查 ,每个小 区随机选 5 株 ,每株调查顶
部4 片叶霜霉病 的叶片发病率 、病情指数 ,计算 防 效 。大豆霜霉病病情指数调查时 ,叶片发病程度

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研制

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研制

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研制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其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在细胞色素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

吡唑醚菌酯除对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外,对作物的生长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够明显改善作物的长势,提高免疫力,更好的防御病害。

由于吡唑醚菌酯独特的作用机理和对作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其他杀菌剂具抗性的病菌有效,故本剂在农药开发研究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农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

在全世界范围内用作种子处理剂和叶面喷雾,主要用于防治小麦、水稻、花生、蔬菜、香蕉、苹果、梨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

农药悬浮剂可分为水悬浮剂、油悬浮剂、干悬浮剂、水分散粒剂4类,其中水悬浮剂外观为不透明悬浮体,其分散相粒径通常为0.5~5μm,比较理想的是1.0~3.0μm,属于热力学不稳定多相分散体系。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表面活性剂种类的增多及加工设备的改进,农药水悬浮剂得到很大的发展,已成为国际上一种具有深远前景和发展潜力的农药新剂型,对环境友好,减少了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污染相对较小,也成为代替可湿性粉剂的主要剂型之一。

结合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的作用特点,两者复配可以更有效的防治抗性病菌,从而提高防治效果,扩大杀菌范围,减少有效成分的用量,节约用药成本,降低环境污染,鉴于以上,本研究通过对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防腐剂以及消泡剂等助剂的筛选,确定了38%吡唑醚菌酯·戊唑醇悬浮剂的最佳配方。

1试验部分1.1原料及规格原药:96%吡唑醚菌酯原药;98%戊唑醇原药;分散剂:硫酸盐类FSG7,羧酸盐类D305,磷酸酯类CF20S,嵌段聚醚类D800、992、500LQ,木质素类E500,润湿剂T-80、IP、W600等;消泡剂:有机硅类消泡剂1404,WAF、磷酸酯类抑泡剂AD-14L;增稠剂:黄原胶、硅酸镁铝、白炭黑;防腐剂:苯甲酸钠、卡松;防冻剂:乙二醇、尿素、丙三醇。

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

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

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
吡唑醚菌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
性和药理学应用。

它们通常通过多种方法合成,其中包括以下几种
主要方法:
1. 吡唑醚菌酯的合成通常涉及使用吡唑作为起始原料。

一种常
见的方法是通过吡唑和醇类反应制备吡唑醚,然后再将其与酸酐或
酰氯反应得到吡唑醚菌酯。

2. 另一种合成方法涉及使用亚胺和醇类进行缩合反应,生成吡
唑醚醇,然后通过酸酐或酰氯进行酰化反应制备吡唑醚菌酯。

3. 有些研究中还报道了使用金属催化剂或酶催化剂来实现吡唑
醚菌酯的合成,这些方法通常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效率。

此外,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也涉及对反应条件、催化剂种类、底物结构等因素的优化研究,以提高合成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

在合成研究中,还需要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和活性评价,
以验证其结构和生物活性,这通常涉及使用核磁共振、质谱等技术
进行分析。

总的来说,吡唑醚菌酯的合成研究涉及多种合成方法的比较和优化、反应条件的研究、产物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评价等方面,这些研究对于拓展吡唑醚菌酯类化合物的合成途径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吡唑醚菌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吡唑醚菌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吡唑醚菌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xxx有限公司第一章概述一、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吡唑醚菌酯项目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

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

一般喷药3次,间隔10d喷1次药。

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对黄瓜、香蕉安全,未见药害发生。

(二)项目选址xxx经济合作区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项目建设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

(三)项目用地规模项目总用地面积29648.15平方米(折合约44.45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0.31%,建筑容积率1.14,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34%,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7.43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项目净用地面积29648.15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7880.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798.89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1180.13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1805.71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78台(套),设备购置费2746.86万元。

(七)节能分析1、项目年用电量530018.12千瓦时,折合65.14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4699.95立方米,折合0.40吨标准煤。

3、“吡唑醚菌酯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530018.12千瓦时,年总用水量4699.95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65.54吨标准煤/年。

达产年综合节能量21.85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5.18%,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项目符合xxx经济合作区发展规划,符合xxx经济合作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项目预计总投资9739.5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331.2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5.54%;流动资金1408.3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46%。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流变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流变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流变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研究摘要: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是巴斯夫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中等毒性,可以防治多种真菌病原引起的植物病害。

同多种杀菌剂复配,协同作用,可扩大杀菌谱,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现有登记剂型包括悬浮剂、乳油、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颗粒剂和悬浮种衣剂等,其中悬浮剂(SC)占比约57%。

吡唑醚菌酯具有多种晶型,其中晶型Ⅱ和晶型Ⅳ是能够稳定存在的2种晶型。

吡唑醚菌酯(低熔点农药,熔点63.7~65.2℃)由于晶型不同,甚至不同生产厂家的同一晶型,制备的吡唑醚菌酯SC热贮性能都不相同。

因此在研发生产过程中,建立快速判断吡唑醚菌酯SC稳定性的方法非常必要。

本文主要分析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流变性与稳定性的关系研究。

关键词:吡唑醚菌酯;悬浮剂;流变性能;稳定性引言吡唑醚菌酯是兼一种具吡唑结构的甲氧丙烯酸甲酯类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内吸传导性和耐雨水冲刷性能,持效期较长。

在我国主要用于黄瓜、草莓、苦瓜等作物上白粉病的防治,其主要作用方式是通过阻止病菌线粒体呼吸作用,使病菌体内供给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所需的能量减少,从而造成细胞的死亡。

1、原药与助剂原研药:98%吡唑醚菌酯原研药,山东海利尔化工有限公司..表面活性剂:聚羧酸盐阴离子分散剂JP-8561(简称8561)、嵌段共聚物乳液分散剂JP-8500(简称8500)、磷酸酯分散剂JP-601P(简称601P)、石家庄金鹏化工助剂有限公司;Akzo Nobel公司的烷基萘磺酸盐缩聚物分散剂MorwetD425(简称D425分散剂1494liq(简称1494),烷基萘磺酸盐缩聚物分散剂,分散剂LFS(简称LFS),科莱恩化学有限公司;EO-PO嵌段共聚物AtlasG5000(简称G5000),英国heda公司。

增稠剂:黄原胶(淄博钟铉生化有限公司)和硅酸镁铝(湖南鹏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试验报告HASCON吡唑醚菌酯在柑橘转色上的表现

试验报告HASCON吡唑醚菌酯在柑橘转色上的表现

试验报告HASCON吡唑醚菌酯在柑橘转色上的表现
好女不愁嫁,好果不愁卖!好果就是品质好。

柑橘品质有内在和外在。

内在包括柑橘糖度、化渣性等;外在就是颜色、硬度等。

今天把进口叶面肥HASCON+吡唑醚菌酯在不同柑橘品种上的转色试验分享给大家,包括转色均匀度、色泽等方面。

1桂林·荔浦砂糖桔转色试验纵向对比(不同时间)1000倍处理(10月16日第一次,11月2日第二次)
1500倍处理(10月16日第一次,11月2日第二次)
对照(农户正常处理,10月16日第一次,11月2日第二次)
横向对比(不同处理)
糖度对比每种处理选择三株,每株选择3个点,外围2个点,内膛一个点,测量果实的糖度,并得平均值
2河源·连平贡柑转色试验
3揭阳·揭西砂糖桔转色试验
用户体验(视频分享)
试验结论
1.处理和对照相比,果实转色均匀,色泽靓丽,而且内膛果转色也很均匀,果面光滑,手感细腻,糖度提高快。

尤其是1000倍处理更
明显。

2.1000倍处理相比1500倍处理,果实转色更快,更均匀,色泽更靓,果实糖度提高更快;
3.HASCON+吡唑转色试验在不同柑橘品种上表现同样优异;
4.HASCON+吡唑醚菌酯转色配方不仅可以促进果实转色,而且预防后期炭疽病和疫霉褐腐病,减少落果;
5.HASCON+吡唑醚菌酯转色配方建议在果实刚开始转色时使用1000倍喷雾,15天后第二次使用,效果最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吡唑醚菌酯小试研究报告(工艺部分)2010.5目录1 前言2原料规格3工艺流程4 试验操作及结果5 三废数量、组成、及处理方案6 原材料消耗及成本估算7 结论1 前言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 又名唑菌胺酯是德国巴斯夫公司于1993年发现的一种兼具吡唑结构的甲氧丙烯酸甲酯类广谱杀菌剂。

它能防治由子囊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类和卵菌纲等几乎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原体引起的植物病害,同时它又是一种激素型杀菌剂,能使作物吸收更多的氮,促进作物的生长。

该品种不仅毒性低,对非靶标生物安全,而且对使用者和环境均安全友好。

吡唑醚菌酯可加工成液剂、水悬剂、可湿性粉剂、粉剂、膏剂等多种剂型,亦可与多种杀菌剂复配混用起到增效和扩大杀菌谱的作用。

自2002年推广上市以来,深受使用者的喜爱,销售额迅速上升,据中国农药2007年第6期报导,在全球最重要的15个杀菌剂品种中位列第三。

吡唑醚菌酯的制剂分别以凯润、凯泽、百泰的商品名在中国登记并进入国内市场销售。

1.1 理化性质吡唑醚菌酯的通用名为pyraclostrobin ,代号BAS500F 。

单剂商品名为Cabrio 、Headline 、Attitude 等。

CAS 登录号:175013-18-0。

化学名称为:N-{2-[1-(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甲基]苯基}(N-甲氧基)氨基甲酸酯。

结构式为:ClNNONO OO纯品为白色或灰白色结晶;熔点:63.7~65.2℃ ;蒸气压2.6×10 Pa(20℃)、6.4×10 Pa(25℃);Henry 常数5.3×10 Pa m 3/mol(20℃);分配系数logP=3.99(22℃)。

水中溶解度为2.4 mg/L(20%/去离子水)也有报道为1.9 mg/L(20℃)。

有机溶媒中溶解度,溶质g/L溶液,20℃):甲醇100,异丙醇30,正丁烷3.7,正辛醇24。

在纯净水(灭菌水)中半衰期为59 h,在自然水(非灭菌水)(25℃)的半衰期为56 h,在大田土壤中半衰期为2~37d。

本剂在中性和微酸性(pH5~7)中稳定。

该药剂的20.0%可湿性粉剂为淡褐色可湿性细粒。

1.2 毒性对大鼠急性经口LD50>5000 mg/kg,急性经皮LD50>2000 mg/kg。

经兔的眼睛与皮肤试验表明,本剂无刺激性。

并且无致畸、致癌、致突变性。

对山齿鹑急性经口LD50>2000 mg/kg。

对虹鳟鱼LC50(96h)>0.006 mg/L。

对蜜蜂无害,LD50>310ug/只(经口)。

1.3 剂型有20%颗粒剂、20%可湿性粉剂、200 g/L浓乳剂及20%水分散粒剂等。

另外有吡唑醚菌酯与啶酰菌胺(boscalid)的混配剂(吡唑醚菌酯6.8%+啶酰菌胺13.6%,及吡唑醚菌酯9.1%+啶酰菌胺18.2%),以及有吡唑醚菌酯分别与氟环唑、克菌丹、咯菌腈、拌种咯、有机铜杀菌剂、有机锡杀菌剂的混剂。

1.4 作用机理与其他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一样,本剂亦通过抑制细胞色素b和c间的电子传递,从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致使病菌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受阻,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而致效。

1.5 生物活性本剂可用于小麦、花生、水稻、蔬菜、果树、烟草、茶树、观赏植物、草坪等各种作物,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

本剂对蚕有影响,对附近有桑园地区使用时应严防飘移。

梨树上使用时,在开花始期及落花的20d左右时间内,为防止药害应尽量避免施用。

1.6 专利概况专利号:DE4423612专利公开日:1996-01-1l专利申请日:1994-07-06专利拥有者:BASF(Germany)该品种不仅在美国、欧洲等国家拥有专利权,而且在我国亦有专利权(CN1068313B、CNl154692、CN1308065)。

目前吡唑醚菌酯在美国、欧洲等国家拥有专利权,在我国也申请了专利,其合成技术还没有公开。

作为对重要农药品种的技术储备项目,我们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合成过程中易产生副反应,中间体分离提纯困难的溴化步骤,采用降低转化率,提高选择性的方法使副产物减少。

发明了一种比文献方法更为经济、安全、环保的还原方法,有效地控制还原反应易产生的“胺化”和“偶氮化”难分离的副产物生成。

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

研究结果表明,以对氯苯肼为基准总收率大于50%,产品纯度达高于95%,其工艺操作简便,收率高,成本低,对今后的工业化生产作好了技术准备。

2.主要原料规格2.1 主要原材料及规格对氯苯胺工业品亚硝酸钠试剂亚硫酸钠试剂盐酸试剂甲醇钠试剂甲苯试剂丙烯酸乙酯试剂二甲基甲酰胺试剂三氯化铁试剂氢氧化钠试剂四丁基溴化胺试剂偶氮异丁基腈试剂氯苯试剂氢溴酸试剂邻硝基甲苯试剂双氧水试剂二氯乙烷试剂催化剂(雷尼镍)工业品乙醇试剂氯甲酸甲酯 工业品 水合肼 试剂 硫酸二甲酯 试剂 碳酸钾 试剂 3.工艺流程简述吡唑醚菌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下两种,均以邻硝基甲苯和对氯苯胺为起始原料。

具体反应如下: 方法一:CH 3NO 2CH 2BrNO 2Cl NNOC H 2N+O-ONHClNNOC H 2O HNCl NNOC H 2O H OC H 3OClNNOC H 2NO OC H 3O H 3C方法二:NO 2CH 3NHOH CH 3NO H OC H 3O CH 3NO OC H 3OC H 3C H 3NO OC H 3OBrH 2C C H 3ClNNOHCl NNOCH 2NO OCH 3O H 3C中间体1-(4-氯苯基)-3-吡唑醇的制备:ClNH 2ClNHNH 2ClN HN OCl NNOH结合原材料成本,工艺操作和工业化生产的难易,我们选择方法一进行试验。

4. 试验操作与结果4.1 邻硝基苄基溴的合成(PY-X )在反应瓶中…含量23.0%,收率58.3%。

纯品熔点47.2~47.8℃。

监测条件:液谱, 选定操作条件:原料摩尔配比:邻硝基甲苯:氢溴酸:双氧水: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保温反应. 试验结果:4.2 对氯苯肼盐酸盐的合成(PY -1)在三口瓶中, 选定操作条件:原料摩尔配比:对氯苯胺:亚硝酸钠:盐酸:亚硫酸钠反应温度:重氮化,还原:℃,酸析成盐℃.酸析盐酸浓度.反应时间:.试验结果:如下表数据.4.3 1-(4-氯苯基)吡唑烷-3-酮的合成(PY-2)在三口瓶中,加入熔点117~120℃(分解)。

检测条件:液谱,选定操作条件:原料摩尔配比:对氯苯肼盐酸盐:甲醇钠:丙烯酸乙酯:盐酸;甲苯体积:甲醇体积=反应温度:;回流;过滤:反应时间:加料,回流.试验结果:收率85~90%.4.4 1-(4-氯苯基)-3-吡唑醇的合成(PY-3)将过滤,水洗,干燥即得。

熔点181~182℃。

监测条件:液谱,4.5 2-[(N-对氯苯基)-3-吡唑氧基甲基]硝基苯的合成(PY-4)将含量94.4%,收率79.4%。

熔点147℃。

如反应后,冷却过滤出产品,滤液分水后,有机相蒸馏后可以回收使用。

监测条件:液谱,选定操作条件:原料摩尔配比:PY-3:邻硝基苄溴:氢氧化钠=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试验结果:4.6 N-羟基-N-2-[N-(对氯苯基)吡唑-3-氧基甲基]苯胺(PY-5)在反应瓶中加入(PY-4)监测条件:液谱,选定操作条件:原料摩尔配比:PY-4:水合肼=;催化剂重量为;二氯乙烷:乙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小时.试验结果:反应终点:原料:产品:副产=4.7 N-羟基-N-2-[N-(对氯苯基)吡唑-3-氧基甲基]苯基氨基甲酸甲酯的合成(PY-6)将上一步(PY-5)反应液洗涤后干燥即得99%产品62克。

监测条件:液谱,选定操作条件:原料摩尔配比: PY-5:氯甲酸甲酯=反应温度:反应时间: 小时.试验结果:转化率100%,收率95%.4.8 原药的合成(PY-7)将(PY-6)纯度97~99%。

纯品熔点63.7~65.2℃监测条件:液谱,选定操作条件:原料摩尔配比: PY-6:硫酸二甲酯:碳酸钾=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水解时间试验结果:转化率100%,收率95%.5.三废的数量、组成、及处理方案吡唑醚菌酯三废的数量、组成、及处理方案如下表:6.原材料消耗及成本估算根据小试研究,以对氯苯胺为起始原料,经八步制得吡唑醚菌酯,每步收率以实验平均收率计:对氯苯肼收率85%,环合收率85%,氧化收率90%,缩合收率80%,还原收率90%,氯甲基化收率95%,甲基化收率95%,溴化收率55%(不考虑套用),溶剂回收率以90%计,生产1吨折百吡唑醚菌酯原药原材料成本如下表:吡唑醚菌酯原材料成本估算表从上表可知,根据目前小试收率估算的原料成本约为11.82万元,如果将甲醇钠用后的甲醇加以回收,过量的硝基甲苯加以套用,还可节约数千元成本.7 结论7.1开发了以对氯苯胺和邻甲基硝基苯为起始原料生产吡唑醚菌酯的小试工艺,该工艺条件温和,操作方便,易于工业化生产.7.2.选定了最佳工艺条件,按小试优惠条件操作,对氯苯肼为基础准,总收率50%左右,产品纯度达99%.7.3.吡唑醚菌酯广谱、高效、环境友好、农用成本低,能与其它品种复配,尽快推广,服务于农业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