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教学中的几个有关问题
数学建模问题类型
数学建模问题类型
数学建模问题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求进行分类。
主要的数学建模问题类型有以下几种:
1.优化问题:通过最大化或最小化目标函数的值来求解最优解,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等问题。
2.约束条件的问题:通过一系列条件对未知数进行约束,包括
线性约束、非线性约束、等式约束、不等式约束等问题。
3.统计分析问题: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模型来研究和预测现象,包括回归分析、假设检验、时间序列分析等问题。
4.图论问题:通过图模型来描述和解决问题,包括最短路径问题、最小生成树问题、网络流问题等问题。
5.动态规划问题: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将解决子
问题的结果利用于求解整体问题,包括背包问题、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等问题。
6.随机过程问题:通过概率模型来描述和分析随机事件的发展
过程,包括马尔可夫链、排队论、蒙特卡罗方法等问题。
以上仅是数学建模问题的一部分类型,实际问题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方法和技巧进行求解。
数学建模问题的关键在于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通过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建模教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 强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现状
1 2 3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目前,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缺乏数学建模教学的专 业素养和实践经验,难以有效地开展数学建模教 学活动。
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脱节
一些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 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不够紧密,导致学生难以理解 和应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缺乏多 样性和创新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
03
问题一:缺乏实际问题背景
问题表现
建模题目脱离实际
01
一些建模题目过于抽象,缺乏实际背景,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
数据来源不明确
02
建模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往往缺乏实际来源,导致学生对数据的
04
问题二:过于强调数学模型构建
问题表现
偏重理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过于注重数学模型的理论构建,而忽略 了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
脱离实际
建模教学可能过于抽象,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 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忽视学生差异
教师可能未能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需求差异,导致部分学 生在建模过程中感到困难。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过于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导致教师和学 生都过于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
教师专业素养不足
部分教师缺乏数学建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难以对学生的建模 过程进行有效评价和指导。
学生认知水平有限
初中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难以全面理解建模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导致评价困难。
解决方法与建议
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建模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数学建模具有涉及面广、形式灵活、高度抽象的特点,对教师和学生要求较高。
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中,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进行教学。
我们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在小学数学建模教学中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一、教师意识先行原则实际应用的数学问题有时过难,不宜作为教学内容;有时过易,不被人们重视。
而小学现行的教科书中“现成”的数学建模内容又很少,只有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首先具有数学建模的自觉意识,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数学建模意识去熏陶学生,从而使学生从大量的建模问题中逐步领悟到数学建模的广泛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建模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意味着我们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的变化,更意味着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更新。
数学教师除需要了解数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动态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建模理论,钻研如何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
二、学生主体性原则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观。
教师主要起质疑、答疑、辅导的作用,进行启发式教学。
通过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和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讨论和辩论,培养他们自主活动,自觉地在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学建模的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
当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建模经验以后,还应鼓励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主动地建构数学模型,并解决问题。
提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这也是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获得发展的标志。
例如,假期中很多家庭都会带着孩子外出旅游,我们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进行外出方案的设计,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而方案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数学建模、综合实践的过程,需要调查、分析,需要统计、比较,需要考虑各种情况(超市购物打折、购买门票、保险等),预算需要有弹性(渗透估算)。
高中数学建模的教学案例
高中数学建模的教学案例高中数学建模是一门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建模的应用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建模,以下是一个教学案例,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的步骤和方法。
案例背景:某小区的居民数逐年增加,导致小区配套的市政建设不足。
为了解决该问题,物业公司统计了小区每户居民的用水量,并希望通过数学建模来预测未来几年的整体用水量,以供决策参考。
1. 问题分析首先,学生需要分析问题的背景和目标。
他们可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该问题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什么样的数据对解决问题有帮助?- 可以借助哪些数学方法和模型来解决问题?2. 数据收集学生需要搜集相关的数据,可以通过访谈物业公司负责人、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获取所需数据。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需要收集每年小区的居民数量和每户居民的用水量数据。
3. 数据处理和分析接下来,学生可以使用合适的数学方法和模型来处理和分析数据。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可以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用水量和居民数量之间的关系。
他们可以通过计算回归方程,预测未来几年的整体用水量。
4. 模型建立和验证学生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可以以小区的居民数量作为自变量,以每户居民的用水量作为因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然后,他们可以将该模型应用于其他小区的数据,观察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差异,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
5. 结果与讨论最后,学生需要对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他们可以回答以下问题:- 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模型的优缺点是什么?- 如何改进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通过以上的教学案例,学生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应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步骤。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力,并提高他们对数学建模的兴趣和理解。
总结:高中数学建模的教学案例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学建模的步骤和方法,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应用能力。
数学建模注意事项
数学建模注意事项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和分析的过程。
在进行数学建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要明确问题的背景和目标。
在开始建模之前,需要对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明确问题的背景和目标。
了解问题的背景有助于我们确定模型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而了解问题的目标则有助于我们确定模型的评价指标和优化目标。
要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和简化,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问题的关键因素和相互关系。
在选择数学模型时,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数学方法和技术。
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优化模型、概率模型等。
然后,要进行合理的假设和参数设定。
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常常需要进行一些假设和参数设定,以简化问题和提高求解效率。
但是,这些假设和参数设定必须合理,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实际情况。
如果假设和参数设定过于理想化或不符合实际情况,可能会导致模型的失真和求解结果的不准确。
接下来,要进行有效的模型求解和分析。
在建立数学模型之后,需要进行模型的求解和分析。
这通常涉及到数学计算和算法实现。
在进行模型求解和分析时,要选择合适的数值方法和计算工具,以确保求解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对求解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以便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和决策。
要进行模型的验证和优化。
在完成数学模型的求解和分析之后,还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
模型的验证是指将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比较,以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果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吻合较好,说明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反之,则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和改进。
模型的优化是指通过调整模型的参数和结构,以改善模型的性能和效果。
优化的目标是使模型的预测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数学建模是一项复杂而又有趣的工作。
在进行数学建模时,我们需要注意问题的背景和目标,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合理的假设和参数设定,进行有效的模型求解和分析,以及进行模型的验证和优化。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学建模的典型题型与解法
初中数学知识归纳数学建模的典型题型与解法数学建模是一门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求解的学科,它不仅要求运用各种数学工具和方法,还需要掌握各类数学题型的解法。
对于初中生而言,熟悉数学建模中典型题型的解法是提高数学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几个初中数学建模中常见的典型题型及其解法。
1. 购物结账问题购物结账问题是数学建模中常见的一个题型。
考虑到实际购物场景,我们可以使用代数表达式来解决这类问题。
假设购物清单中有n个商品,每个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 p2, ..., pn,购买的数量分别为q1, q2, ..., qn。
那么购物的总费用可以表示为:总费用 = p1*q1 + p2*q2 + ... + pn*qn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商品的价格和购买数量,然后代入上述表达式计算总费用。
2. 几何图形的面积与体积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与体积计算是数学建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常见的图形包括矩形、三角形、圆形、立方体等。
对于矩形、三角形和圆形,我们可以通过应用相应的公式来计算其面积。
例如,矩形的面积等于宽度乘以长度,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度的一半,圆形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
对于立方体或其他几何体的体积计算,需要确定其形状和尺寸。
例如,一个立方体的体积等于边长的立方。
通过掌握这些几何图形的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准确求解图形的大小和容积。
3. 概率与统计问题概率与统计问题在数学建模中也是常见的一个题型。
例如,在一次抛掷硬币的实验中,我们关注的是正面朝上的概率。
通过进行多次实验并记录结果,可以确定正面朝上的频率,并据此计算概率。
另一个例子是统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假设有n个数据,分别为x1, x2, ..., xn,那么它们的平均数可以计算为:平均数 = (x1 + x2 + ... + xn) / n在解决概率与统计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
利用数学建模方法解析几个物理问题
数学不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数学方法更是物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下面通过对中职物理几个具体问题的解析,让大家来体会数学建模这个物理素养的重要性。
一、函数模型函数模型就是建立所求量或所研究量与已知量或决定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运用函数的运算或性质进行运算或判断。
这是物理解题中最常用的数学模型,一般用来解决最值问题或变量问题比较方便。
例1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红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 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 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赶过汽车。
(1)求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2)何时再次相遇?解析:建立自行车与汽车之间距离的函数关系式。
第(1)问就是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第(2)问就是解一元二次方程问题。
设汽车起动后经时间t ,则汽车的位移x 1=12at 2=32t 2,自行车的位移x 2=vt=6t ,追上之前二者间距函数为Δx =x 2-x 1=6t -32t 2.(1)对距离函数配方有:Δx =6t -32t 2=-32(t -2)2+6显然,当t=2s 时,Δx 最大为6m 。
即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2s 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6m 。
(2)相遇就是距离Δx =0,6t -32t 2=0,t 1=0,t 2=4s.t 1=0,实际意义就是刚开始是相遇;t 2=4s 实际意义就是再次相遇的时间。
二、三角模型涉及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矢量的问题,可以用三角形法则画出矢量三角形,运用三角形的构成条件、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点到直线的距离等几何知识进行解析。
例2如图1所示,用细绳AB 悬吊一质量为m 的物体,现在AB 中的某点O 处再结一细绳,用力F 拉细绳,使细绳的AO 部分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后保持不动,则F 的最小值是多少?解析:以O 点为研究对象,则它在拉力F AO 、拉力F BO =mg 和拉力F 作用下处于静止平衡三个力矢量,构成封闭三角形。
数学建模教学反思
数学建模教学反思
引言:
数学建模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数学建模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反思和改进。
本文将从几个相关标题出发,对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一、数学建模教学的目标和意义
1.1 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1.2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
1.3 促进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发展
二、数学建模教学的现状
2.1 教材内容过于抽象,与实际应用脱节
2.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2.3 老师的教学经验和素养不足
三、数学建模教学的改进建议
3.1 优化教材内容,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3.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四、数学建模教学的案例分析
4.1 实际问题的选取和解决方法
4.2 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示和评估方式
4.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与作用
五、数学建模教学的实施策略
5.1 建立跨学科的教师团队
5.2 加强与实际应用领域的合作
5.3 创造专门的数学建模教学环境和资源
六、数学建模教学的评价体系
6.1 设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
6.2 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
6.3 将数学建模教学纳入学校综合评价体系
结语:
数学建模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环节。
通过对数学建模教学的反思和改进,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应用能力。
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教育者和相关部门的关注,推动数学建模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2023年数学建模c题讲解
2023年数学建模c题讲解
2023年数学建模C题涉及数学建模的多个领域,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多目标规划、预测问题和评价问题等。
1. 线性规划:如果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线性函数,则该问题属于线性规划。
线性规划是数学规划的一个重要分支,用于解决资源分配和优化问题。
2. 整数规划:在数学规划中,如果规划中的变量(全部或部分)限制为整数,则称为整数规划。
整数规划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生产计划、物流调度等。
3. 动态规划:动态规划是一种解决优化问题的数学方法,适用于处理具有重叠子问题和最优子结构的问题。
动态规划可以解决背包问题、生产经营问题、资金管理问题、资源分配问题、最短路径问题等。
4. 多目标规划:多目标规划是数学规划的一个分支,用于解决具有多个目标函数的优化问题。
在多目标规划中,需要权衡多个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寻求最优解。
5. 预测问题:预测问题是数学建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用于根据历史数据和相关因素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
常用的预测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6. 评价问题:评价问题是数学建模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用于对方案、系统或项目进行评估和比较。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优劣解距离法等。
针对2023年数学建模C题的具体要求和数据,需要结合以上数学建模领域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建模。
具体解题思路和步骤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数据特点进行详细规划和实施。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案例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案例数学建模是指运用数学原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个数学建模在数学教学中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以一个实例开始,假设一个园区的供电系统需要进行优化和改造,以降低能耗和成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来分析和优化供电系统。
首先,我们可以收集园区的用电数据,包括用电量、峰谷电价等信息。
然后,我们可以建立数学模型,使用线性规划等方法来优化供电系统的运行。
通过调整供电系统的负荷分配和电源配置,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最优方案,以达到降低能耗和成本的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场景,收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和优化。
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案例二:用数学建模解决交通流问题交通流问题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何合理安排信号灯的时序,以及交通流的优化调度,都是需要运用数学建模来解决的。
我们可以以某个路口的交通流问题为例。
假设某个路口存在交通拥堵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数学建模来优化车辆的行驶路径和交通信号。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收集交通流数据,包括车辆数量、车速等信息。
然后,我们可以建立数学模型,使用图论等方法来分析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考虑车辆的速度、密度等因素,并结合交通信号的控制,来优化交通流的调度和路口的通行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案例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运用图论等数学知识,来解决交通流问题。
通过这种实践性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案例三:用数学建模解决金融风险问题金融风险管理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需要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数学建模注意事项
数学建模注意事项数学建模是一种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并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的过程。
在数学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明确问题的数学表达形式。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因此需要明确问题的数学表达形式。
这包括确定问题的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等。
其次,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
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建模。
例如,线性规划适用于优化问题,微分方程适用于描述动态系统等。
因此,在选择数学模型时,需要考虑问题的特性和复杂度。
再次,合理选择数学方法。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常用的数学方法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微分方程求解等。
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可以提高建模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注意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对模型进行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
合理性分析包括对模型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进行评估,确保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问题。
可行性分析包括对模型的求解方法、数据收集和处理等进行评估,确保模型的求解过程和结果是可行的。
最后,进行模型验证和敏感性分析。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验证和敏感性分析。
验证模型可以通过与实际数据对比,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敏感性分析可以评估模型中各个参数的变化对结果的影响程度,帮助了解模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之,数学建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数学、经济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方法和理论。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的数学表达形式、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模型验证和敏感性分析等。
只有注意这些事项,才能够建立准确、可行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建模经典问题
数学建模经典问题
数学建模是一种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方法求解的过程。
经典的数学建模问题有很多,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 集装箱装载问题:如何在给定的集装箱内,最大化货物的装
载量?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优化问题,通过线性规划等方法求解。
2. 旅行商问题:如何在给定的一组城市中,找到一条遍历所有
城市且总路程最短的路径?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遗传算法等方法求解。
3. 贪心算法:贪心算法是一种基于贪心策略的算法,它通常用
于优化问题。
比如,假设有一组活动,每个活动都有一个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如何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安排尽可能多的活动?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贪心算法求解。
4. 马踏棋盘问题:如何让一匹马在棋盘上走遍所有格子,且每
个格子只走一次?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回溯算法求解。
5. 神经网络:神经网络是一种模仿人脑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计
算模型。
它可以用于分类、回归、聚类等问题。
这些经典的数学建模问题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它们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为我们深入理解数学方法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 1 -。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数学建模练习题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数学建模练习题数学建模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数学建模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数学建模练习题,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小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
1. 游乐场购票问题假设某游乐场的门票价格为30元/人,该游乐场当天共接待了300人,总收入为多少?解答思路:我们可以使用简单的乘法运算来解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知道门票价格是30元/人,而接待人数为300人,所以我们可以通过30元/人× 300人来计算总收入。
计算结果为9000元。
2. 水果篮子问题小明家有一个装满水果的篮子,篮子里有5个苹果、3个橙子和2个香蕉。
小明从篮子里随机取出一个水果,那么他取到橙子的概率是多少?解答思路:首先,我们需要计算篮子里总共有多少个水果,这个数量为5个苹果+3个橙子+2个香蕉=10个水果。
然后,我们知道小明取到橙子的可能性,就是篮子里橙子的个数除以总水果的个数,即3个橙子/10个水果=0.3。
3. 炒菜比例问题小明妈妈在炒菜的时候,需要将肉丝和蔬菜的比例控制在1:3。
如果小明妈妈用了200克的肉丝,那么她需要用多少克的蔬菜?解答思路:我们可以通过比例的运算来解答这个问题。
已知肉丝和蔬菜的比例是1:3,所以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等式:肉丝/蔬菜 = 1/3。
已知肉丝为200克,我们可以将这个等式变形为:200克/蔬菜 = 1/3。
通过交叉乘法,我们可以得到蔬菜 = (200克 × 3)/1 = 600克。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建模练习题的重要性。
这些题目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注重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需要多样化的练习,而数学建模练习题则提供了一个创造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
总结起来,通过数学建模练习题的训练,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金融类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金融类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应解决的几个问题摘要:金融类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有其必要性。
金融类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也有其必须克服的困难——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教师的能力不强及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建模课程重视不够。
据此,金融类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应立足长远,应遵循低起点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关键词:金融类院校;数学建模课程;问题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数学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一切领域的渗透及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数学建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院校都开设了自己的数学建模课程,每年国内和国际举办的各种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也促进了数学建模课程在我国各高校的开展。
但是,由于各高校类型不同,起点不一,对数学建模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
因此,虽然数学建模课程在大多数院校都开始开设,但其中也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本文将对金融类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加以阐述。
一、金融类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有其必要性1.有利于提高金融类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金融类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毕业后要在充满竞争的经济、管理、金融证券等行业中立足和发展,所以在校期间就要重视自己综合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而要学好数学建模这门课,首先就要通过多种途径以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数学建模;其次,他们还要在日常学习中注重积累计算机软件和工程建设等学科领域的知识,找出这些知识间存在的联系并将之融会贯通;最后,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条件来了解更多的社会热点问题,并学习用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知识加以重新整合,或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有利于提高金融类院校学生的专业水平掌握专业技能的人才是金融类院校培养的目标,而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就要求金融类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为此,在数学建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介绍相应的数学建模的方法,同时给学生补充一些像概率统计、预测和决策等与掌握金融类知识联系较密切的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数学建模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案例分享
初中数学数学建模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案例分享数学建模是将数学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数学模型的构建和求解,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分享几个初中数学建模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案例,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实践和借鉴的经验。
案例一:小明的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小明所在的城市近年来提倡垃圾分类,但是很多居民并不理解和重视这个问题。
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可以以小明的家庭为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解决小明家庭的生活垃圾分类问题。
首先,学生们可以调查小明家庭一周产生的垃圾种类和数量,并进行统计和分类。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建模,计算小明家庭各类垃圾的比例和总量,分析小明家庭垃圾分类情况的合理性。
接着,学生们可以收集相关的环保政策和垃圾分类处理方法,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小明家庭如何按照要求进行垃圾分类,以及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对生活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应对社会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超市购物方案优化问题学生们常常面临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购买到更多的商品的问题。
通过数学建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优化超市购物方案,解决购物预算有限的实际问题。
首先,学生们可以研究超市各种商品的价格和折扣信息。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在预算限制下购买各种商品的最优方案,最大化购物的实惠程度。
接着,学生们可以对比分析不同购物方案的优劣,并提出自己的购物策略。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们不仅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还能培养理财和消费规划的意识,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案例三:学校足球场草坪修剪问题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类似于学校足球场草坪修剪问题这样的实际应用。
通过数学建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并提高他们的操作和管理能力。
首先,学生们需要测量足球场的面积,并了解修剪草坪的时间和费用。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出在不同条件下(比如修剪周期、修剪高度等)草坪修剪的最优方案,使得维护费用最低。
小学数学建模案例
小学数学建模案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渗透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展示小学数学建模的应用。
案例一:行程问题假设小明和小红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 5 千米,小红的速度是每小时 4 千米,经过 3 小时两人相遇。
求 A、B 两地的距离。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数学模型。
首先,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路程=速度 ×时间。
对于小明来说,他走的路程是 5×3 = 15 千米;对于小红来说,她走的路程是 4×3 = 12 千米。
因为两人是相向而行,所以 A、B 两地的距离就是两人所走路程之和,即 15 + 12 = 27 千米。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建立起初步的数学模型。
案例二:购物中的折扣问题商场在进行促销活动,一件原价 200 元的衣服,现在打八折出售。
请问现在这件衣服的价格是多少?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建立这样的模型:折扣后的价格=原价 ×折扣率。
这里的折扣率是八折,也就是 80%(08)。
所以这件衣服现在的价格是 200×08 = 160 元。
进一步拓展,如果买两件这样的衣服,商场再给总价打九折,那么购买两件衣服需要花费多少钱?首先算出两件衣服不打折的总价是 200×2 = 400 元。
打八折后的价格是 400×08 = 320 元。
然后再打九折,最终价格是 320×09 = 288 元。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理解折扣的概念,并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实际的价格。
案例三:图形面积问题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是 8 米,宽是 5 米。
在草地的周围围上一圈篱笆,篱笆的长度是多少?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周长的模型。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 2。
数学建模:常见的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方法
数学建模:常见的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方法1. 引言在数学建模中,线性规划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模型。
它通常用于求解优化问题,在多个约束条件下找到使目标函数最大或最小的变量值。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方法。
2. 单纯形法单纯形法是一种经典且高效的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方法。
它通过不断移动基变量和非基变量来搜索可行解集,并在每次移动后更新目标函数值,直到达到最优解。
该方法适用于标准形式和松弛法形式的线性规划问题。
2.1 算法步骤1.初始化:确定基变量和非基变量,并计算初始相应坐标。
2.计算检验数:根据当前基变量计算检验数,选取检验数最小的非基变量作为入基变量。
3.计算转角系数:根据入基变量计算转角系数,并选择合适的出基变量。
4.更新表格:进行行列交换操作,更新表格中的各项值。
5.结束条件:重复2-4步骤,直至满足结束条件。
2.2 优缺点优点: - 单纯形法的时间复杂度较低,适用于小规模线性规划问题。
- 可以处理带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的线性规划问题。
缺点: - 在某些情况下,单纯形法会陷入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的情况,导致无法找到最优解。
- 处理大规模问题时,计算量较大且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3. 内点法内点法是另一种常见的线性规划求解方法。
与单纯形法不同,内点法通过在可行域内搜索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它使用迭代过程逼近最优解,直到满足停止条件。
3.1 算法步骤1.初始化:选取一个可行解作为初始点,并选择适当的中心路径参数。
2.计算对偶变量:根据当前迭代点计算对偶变量,并更新目标函数值。
3.迭代过程:根据指定的迭代更新方程,在可行域内搜索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4.结束条件:重复2-3步骤,直至满足结束条件。
3.2 优缺点优点: - 内点法相对于单纯形法可以更快地收敛到最优解。
- 在处理大规模问题时,内点法的计算效率更高。
缺点: - 内点法需要选择适当的中心路径参数,不当的选择可能导致迭代过程较慢。
- 对于某些复杂的线性规划问题,内点法可能无法找到最优解。
数学建模教学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可 以解 决 这 一 类 问 题 。 例 如 预测 人 口的 “ 阻 滞 增 长模 型 ” , 它 除 了可 以预 报 人 口 以外 ,也 可 以 预 报 某城 市 的 汽车 保 有 量
等等。
强 调 的 就是 劲 量 抛 开 中间环 节 , 从“ 数据” 到“ 结论 ” 。 对 于这
戟
4 3 0 0 7 4 )
4 3 0 2 2 3 ; 2 . 华 中 科技 大 学 文 化 学 院基 础 学 部 , 武汉
[ 摘 要 ] 数 学建 模 教 学与 数 学建 模 竞 赛 在 全 国各 个 高 校 中如 火如 荼 的 开展 开 来 , 但 是 随 着
大 家对 数 学 建 模 课 程 研 究 的 深入 , 一 些 不 可 回避 的 问题 甚 至 是 矛 盾 逐 渐 显 现 出 来 , 特 别 是 数 学
为 它能 反 映 研 究 对 象 的 内 在 规律 , 抓 住 了问 题 的 本 质 , 甚 至
学 生 在 做 统 计 问题 时 .利用 S P S S或 是 S A S软 件 就 很 快 从 “ 数据 ” 到达 了“ 结果 ” , 期 中 的过 程 几 乎 没 有 用 到 模 型 的建
立 与数 学 算 法 技 巧 。 甚 至 时下 相 当流 行 的 “ 大数据” 计算 , 其
数 学 建 模 教 学 与 数 学 建 模 竞 赛 在 全 国各 个 高 校 中 如
建 立数学模 型的过程 是一个 “ 技 术” 的工作 , 也是一个 “ 艺 术” 的过 程 . 它 无 不 体 现 了建 模 者 的 智 慧 和 技 巧 , 而 在 建 立 完 数 学 模 型 后 的 解 模 过 程往 往 也 需 要 一 些 巧 妙 的算 法 。 让
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建模
实际问题中的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中,数学建模是一种应用数学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实际问题相结合,能够提供有关问题的详细信息和洞察,并为问题的分析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通过几个实际问题的例子,说明数学建模的应用。
1. 资源分配问题假设某公司有多个项目需要分配资源,包拟定资源分配方案。
这时,数学建模可以将每个项目的资源需求、资源的可用性以及优先级等因素纳入考虑。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优化分配方案,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同时满足各个项目的需求。
2. 网络传输问题在网络通信中,数据传输的速度和流量分配往往是一个重要问题。
数学建模可以将网络的拓扑结构、传输速度和流量需求等因素纳入考虑,建立数学模型来优化网络的流量分配和数据传输速度,以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
3. 交通拥堵问题城市交通拥堵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数学建模可以将道路网络、车辆流量和信号灯等因素纳入考虑,建立数学模型来优化交通信号灯的控制和道路的规划,以减少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效率。
4. 库存管理问题在供应链管理中,库存管理是一个关键问题。
数学建模可以将供应链中的需求、生产能力、供应时间以及库存成本等因素纳入考虑,建立数学模型来优化库存管理策略,以减少库存成本并确保供应的准确性。
总之,数学建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帮助分析问题,提供决策支持和预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通过合理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在实际问题中取得优化解,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因此,数学建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各个领域的发展和问题解决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建模教学中的几个问题沂南教育局 树臣【教育2011年第7-8期】《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出:“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并且在多处谈及“数学建模”的问题,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将“数学建模”纳入到课程容中。
数学建模已经成为当今数学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可时至今日,仍有许多教师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教学中也不重视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为帮助教师澄清认识,更好的落实《标准》的理念,我们在本文拟谈以下三个问题。
一、对数学建模的有关认识我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会听到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这两个概念,到底什么是数学模型和数学建模呢?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从一个具体问题谈起:案例1、如图1所示,某幼儿园有一道长为16米的墙,计划用32米长的围栏靠墙围成一个面积为120平方米的矩形草坪ABCD 。
求该矩形草坪BC 边的长。
【析解】设矩形草坪BC 边的长为x 米,根据AD·BC=120列出方程:1202x 32x =-⋅,然后解得:x 1=12,x 2=20,因为20>16,所以x 2=20不合题意,舍去,从而知该矩形草坪BC 边的长为12米。
从析解过程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建立一元二次方程1202x 32x =-⋅,这就是一个常用的数学模型。
当人们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根据特有的在规律,做出一些必要的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方法去近似地刻划实际问题,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就是数学模型。
用通过计算得到的数学模型的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这个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简言之,建立数学模型的这个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是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的。
如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理论体系等等,就是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
如前所述,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数学模型,许多数学问题及实际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来解决。
数学建模的过程主要包括四个环节:(1)阅读理解: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收集、分析、处理数据、联想有关的数学知识,为后面的解答问题作好准备。
B C 16米草坪图1(2)建立数学模型: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从数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抽象、归纳、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根据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一个相应的数学结构,从而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3)求解数学模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完成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的解答。
(4)回归实际:由于数学模型的解答不一定符合实际问题的意义,所以要根据实际问题提供的意义反思数学模型的解答,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准确解答。
这个过程可用框图2表示如下:从方法论角度看,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工具。
从具体教学的角度看,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活动。
二、建模教学的教育教学价值伴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数学建模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这些问题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解答它们时,除必须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外,还要具有丰富的生活常识和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数学建模能力,所以数学建模能把学习知识、应用知识、探索发现、使用计算机工具、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与思维品质等很好的结合起来的“效能”。
学生通过数学建模,能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认真、崇尚真理、追求完美、讲求效率、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因此,加强数学建模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方法论价值。
1、数学建模可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意识”是《标准》关于学习容中的若干核心概念之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2)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3)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从这三分方面看,学生的应用意识已经成为他的整体素质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数学教学理应让学生形成自觉的应用意识。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数学。
我们知道数学模型可以有效的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学生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和建模训练所形成的数学意识、应用意识,无论将来干什么工作,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据我们所知,有不少各级党政领导、事业或企业的管理干部、学校校长,原来就是受过数学专业教育的。
在他们的工作中,虽然很少用到具体的数学定理或定律,但通过数学学习、进行数学建模活动时所形成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他们的工作中却是终生受益的。
因为数学建模训练可使他们深入到生活、生产的实际中去,走入一个更加开放的天地,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由来、数学的应用,体验到一个充满活力的数学,从而形成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的量化意识和数感,进而达到用数理逻辑的观点来科学地看待世界的数学意识和良好的品质。
这种数学意识可使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对自己所遇到的学习或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所有这些都属于应用意识的畴,也是我们进行数学教育所期待的。
2、实施数学化教学的需要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叫做数学化。
数学化是一种由浅入深,具有不同层次、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般来讲,数学化的对象,一是现实客观事物;二是数学本身。
对客观世界的数学化,形成了数学概念、运算法则、规律、定理,以及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构造的数学模型等;对数学本身的数学化,就是深化数学知识,或者使数学知识系统化,形成不同层次的公理体系和形式体系。
可以这样说,任何数学的分支都是数学化的结果。
而数学化的关键又在于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
从这个角度讲,数学建模教学在很多程度上就是数学化的过程。
从前面的案例1可以看出,通过数学建模可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但读者不要简单的认为数学建模就是为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事实上,学生通过数学建模活动重要的是能学习到数学的在实质,达到数学化思考的目的,学会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数学建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叫喊“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其个性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为此,《标准》强调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及相互交流。
数学建模教学是一个微型的“研究过程”,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具有较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它能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验操作、收集与处理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索活动,达到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解决问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地位处于主导位置,教师是促进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活动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4、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十分困难的一步。
建立教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
数学建模中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有别于常规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建立起反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需要同学们具有深厚扎实的数学基础,敏锐的洞察力和想象力,对实际问题的浓厚兴趣,还要求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等,因此,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非常有益的。
此外,有些数学建模活动学生个人难以完成,需要学生之间通过合作才能完成,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和高密度的交互作用,使学习过程远远不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使学生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对于独生子女时代的莘莘学子无疑是大有稗益的。
三、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一般措施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教师首先要树立一个观念,即把建模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其次才是具体的教学措施。
因此,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标准》、宏观地把握整个中学教材、使自己的教学设计始终渗透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
1、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传统的东西方教育在课程目标上具有较大的差异,西方比较注重过程和学生的体验,注重应用和探究活动,注重评价的多样化;而则比较注重结果,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标准》增加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容,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也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这些动向表明数学教学应“既重结果又重过程”,数学建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
我们知道,大部分数学知识的形源于实际的需要或数学部的需要,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数学知识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
中学阶段的许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数学模型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原型。
这就为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过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注重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性质形成过程的揭示。
为此,我们可抓住一些重要概念、定理及法则的归纳推导,引导学生经历它们的形成过程、抽象过程,从而把握其本质,初步形成几何建模的意识。
案例2,圆的定义的形成过程。
圆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实物或课件,演示圆的生成过程,在此基础上,从动和静两个方面来揭示圆的本质,从而形成圆的两种定义:(1)“动”的形成过程:如图3,在平面线段OA 绕固定的端点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 所描出的封闭曲线叫做圆。
圆的形成过程由“线段……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描出”给出。
(2)“静”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参与下面的一系列数学活动:画一个半径为5cm 长的⊙O ,在⊙O 上取A 、B 两点,连结OA 、OB 。
①你知道OA 、OB 的长分别是多少吗?②如果OC=5cm ,你知道点C 的位置吗?③如果OM=7cm ,ON=3cm ,你知道M 、N 两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吗?④想一想,平面上的点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在以上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就能发现平面一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从而归纳出:圆是平面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