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抗争和探索PPT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中国近代探索抗争史——地主农民阶级课件
![高三历史中国近代探索抗争史——地主农民阶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19cb3ca8114431b90dd839.png)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德先生)
提倡科学 反对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2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结合材料3.5,讨论分析: 思维 1、“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其含义如何? 拓展 2、根据指导思想分析这时陈独秀的阶级属性?
新文化运动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7俄国 十月革命 第4组材料
社会主义
思维
人 ’”
--鲁迅《狂人日记》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提倡科学 反对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 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 材料3.2 民主)并重。” 愚昧迷 信 --陈独秀《敬告青年》
新文化运动内容
第2组材料(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
“抛弃官僚的专制的 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 材料3.1 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 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 材料3.2 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注意:影片中涉及到了哪些历史事件?
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祖国!
太平天国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
(始于1915)
背 景 兴 起 内容 评 价
新文化运动背景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治: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形势危急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思想 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文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比 一 比 , 哪 打倒“孔家店”-吴虞 组 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歪 快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材料3.3 ‘仁义 而 材料3.4 推倒 …贵族文学,建 道德’几个字.我仔细看了 准 半夜, …满本都写着‘吃 ? 设…国民文学。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f7d54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d.png)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历史影响和教训
社会性质的变化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结构的变化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 重破坏。
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 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 始发展。
社会结构的变化
列强的侵略加速了中国社会阶层的变 化,传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逐渐衰 落,新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开始崛 起。
辛亥革命
总结词:推翻帝制
详细描述: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 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 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 辛亥革命指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 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 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 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有的学者认为从十九 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 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民族意识的觉醒
01
02
03
民族自豪感的增强
列强的侵略激发了中国人 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民族团结的促进
列强的侵略促使各民族之 间加强团结,共同抵御外 敌入侵。
民族文化的传承
列强的侵略促使中国人民 更加珍视和传承本民族的 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对现代中国的启示
坚持独立自主
列强的侵略历史提醒我们 ,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 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 权和领土完整。
也给了侵略者沉重的打击。这充分说明了民族团结对于国家安全和主权的重要性。
坚持和平发展的必要性
总结词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和平发展,才 能避免重蹈覆辙,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 民的幸福。
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ppt
![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3afa8e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7.png)
甲午中日战争
根本原因
日本为了征服中国,实现中日共存。
爆发时间
1894年7月
主要原因
中国在甲午战争前推行洋务运动,使得日 本失去了独霸中国的机会。
战争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割让*等领土,开 放通商口岸等。
02
中国人民抗争的背景及动因
社会矛盾与民族危机
内部矛盾
封建社会下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阶级矛盾
戊戌变法
总结词:改良图存
详细描述:戊戌变法是清朝政府在1898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 、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措施,旨在通过改良来挽救清朝的统 治危机。然而,由于变法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最终被保守 派镇压而失败。
辛亥革命
总结词:革命图存
详细描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事件,它推翻了清朝政府, 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辛亥革 命的胜利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民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京条约》
中国在战争中战败,签订不平等条 约,割让*岛,开放广州、厦门、 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 岸,并支付战争赔款
03
中国人民的抗争
洋务运动
总结词:自救图存
详细描述:洋务运动是清朝政府内部的一场运动,以“自强、自立、求富”为口 号,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创办近代企业来推动国家现代化。然而,洋务 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其根本原因是清朝政府内部的腐败和体制问题。团来自统一、人民力量详细描述
在对外抗争的同时,中国人民也面临着对内抗争的严峻考验。在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国人民 凭借着智慧和勇气,成功地应对了各种内部挑战。人民力量的伟大是中国对内抗争胜利的关键,全国各族人民 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而努力奋斗。
列强入侵与民族抗争PPT课件
![列强入侵与民族抗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9b802d84693daef5ef73d3b.png)
中英南京条约
⒈签订时间:1842年8月
①赔款2100万银元;
②割让香港岛; 《中英南京 条约》签订 地点(1842)
⒉主要 内容
③五口通商; ④协定关税。 ⑤附件内容:
*
宁波
上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福州
B.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英人可在通商口岸租地 建屋.
广州
厦门
影响 鸦片战争
⒈五口通商的东南沿海 逐步卷入 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林永升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马关
李鸿章
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内容:
割三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
湖列岛给日本
赔二亿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四口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
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设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
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问题8〗启示:如何从根本上解 决民族危机? 自强(发展生产力)
知识整合
地独 半立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 封 的 军事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建 中 国国 家逐 政治 通过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领土、 司法等主权 步 沦 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 为 经济 勒索赔款、设厂筑路 半 殖 瓜分狂潮 民
2.国内 因素
②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 问题。
③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打击英国侵略势力,英 国藉此发动侵华战争。
禁烟运动
①1839年,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 州查禁鸦片走私。 ②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 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鸦片。 ③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 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对外国侵略 的坚强决心。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近代化的探索-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中国人民的抗争与近代化的探索-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ccc94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0.png)
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 失败 王朝的统治,加上内部的腐败 原因 和外国势力的积压。(P23)
三、戊戌变法的内容、评价(意义、局限)
(一)概况·背景
背景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加重
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进程
①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了变 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②公车上书失败 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 报刊(上海·梁启超《时务报》、天 津·严复《国闻报》);③1897年,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 绪 帝 , 呼 吁 变 法 救 国 。 ④ 1898 年 6 月 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宣布实行变法。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孙中山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地位
(P38第8课导言)
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立 高潮 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四、辛亥革命的概况、评价(意义、局限) (二)重要成果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 议员合影
清帝退位诏书
重要 成果
①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 国临时政府建立; ②清帝下诏退位:1912年2月,清帝下诏 退位;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 日颁布(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 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P48)
背景
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 认识到救国就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
化领域的革新运动。(P56)
开始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 标志 年杂志》(《新青年》)
代表 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重要 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三、戊戌变法的内容、评价(意义、局限)
(一)概况·背景
背景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列强掀 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危机加重
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进程
①1895年,“公车上书”,拉开了变 法维新运动的序幕;②公车上书失败 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 报刊(上海·梁启超《时务报》、天 津·严复《国闻报》);③1897年,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 绪 帝 , 呼 吁 变 法 救 国 。 ④ 1898 年 6 月 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宣布实行变法。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孙中山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地位
(P38第8课导言)
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立 高潮 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任都督
四、辛亥革命的概况、评价(意义、局限) (二)重要成果
孙中山与临时参议院 议员合影
清帝退位诏书
重要 成果
①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 国临时政府建立; ②清帝下诏退位:1912年2月,清帝下诏 退位;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 日颁布(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 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 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P48)
背景
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 认识到救国就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
化领域的革新运动。(P56)
开始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 标志 年杂志》(《新青年》)
代表 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重要 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共21张PPT)
![回顾近代中国的百年历程(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34a7a28ee06eff9aef807ae.png)
⑤1927年9月,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独特的革命道路。
⑥1934年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⑦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各阶层人民纷纷行动起来,要求停止内战,一致 抗日。
⑧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840
1949
回 顾 中 华 民 族 百 年 历 程
3.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 蒋介石、周恩来、毛泽东……
感想: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启示:继承先烈的爱国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回顾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历史,你有什么感想?
落后就要挨打! 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探索
为1945年取得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⑩1949年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三、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综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演变
1.国民大革命时期:
①时间:1924~1927年。
②关系: 合作。
③原因: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打 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为 统一战线的建立创造了客观条件;孙中山反对北洋 军阀的斗争屡屡失败后,接受了苏联和中国共产党 的帮助;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也遭遇失败, 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就必 须建立稳固的革命联盟。
会主要矛盾。 ④结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
①时间:1946~1949年。 ②关系:对抗。 ③原因: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④结果: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内战中取胜,推翻了国 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但国民党退守台湾使祖 国至今未能完全统一。
⑥1934年红军长征,遵义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⑦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各阶层人民纷纷行动起来,要求停止内战,一致 抗日。
⑧1936年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840
1949
回 顾 中 华 民 族 百 年 历 程
3.林则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 蒋介石、周恩来、毛泽东……
感想: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启示:继承先烈的爱国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回顾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历史,你有什么感想?
落后就要挨打! 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探索
为1945年取得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⑩1949年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三、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综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演变
1.国民大革命时期:
①时间:1924~1927年。
②关系: 合作。
③原因: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打 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为 统一战线的建立创造了客观条件;孙中山反对北洋 军阀的斗争屡屡失败后,接受了苏联和中国共产党 的帮助;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也遭遇失败, 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就必 须建立稳固的革命联盟。
会主要矛盾。 ④结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
4.解放战争时期:
①时间:1946~1949年。 ②关系:对抗。 ③原因: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④结果: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内战中取胜,推翻了国 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但国民党退守台湾使祖 国至今未能完全统一。
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PPT精品课件
![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8757b5be1e650e53ea997f.png)
胞
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 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释放物质 (组织胺等)
导致免 疫反应
过敏反应类型
类型 全身性过敏反应
症状 过敏性休克
过敏原 青霉素、链霉素
呼吸道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哮喘
花粉、尘螨、 毛屑
消化道过敏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 虾、蟹、蛋、奶
皮肤过敏反应
湿疹、荨麻疹、 药物、食物、寄 血管性水肿 生虫、冷热刺激
练习题
• 一、选择题
•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引用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
趋之。”这句诗出自下列历史人物中的B( )
• A. 范仲淹
B. 林则徐
C. 梁启超 D. 孙中山
• 2、“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这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 的警示。在中国近代史上,腐 朽的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
吸入式过敏原:花粉、粉尘、螨虫、油漆 汽车尾气、煤气、香烟等
食入式过敏原: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 海鲜、异体蛋白、抗菌素
接触式过敏原:冷热空气、幅射、化妆品 金属饰品、细菌、霉菌、病毒 寄生虫等
注射式过敏原:青霉素、链霉素、异种血清等
过敏反应发生机理
再次刺激
刺
过激 敏
机
产
生抗
吸 附
某 些
原
体
体
细
传播途径: 接触(性滥交、吸毒、伤害性接触) 血液(输血及血制品) 母婴
易感人群: 性滥交者 同性恋者 吸毒者 不洁卖血者
预防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1、洁身自爱,不与配偶以外的人发生性关系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 4、医疗时使用的注射器及检查和医疗器械必须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专题ppt课件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专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0b847fc8d376eeaeaa31c5.png)
美国罗斯福 新政
希特勒上台
日本军部掌 权
1840
1842
1860
1894
1901 1931 1937
中国
第二次鸦
片战争结
鸦片战争 《南京 束,英法
开始,近 条约》 代史开端 签订
联军火烧 圆明园
甲午
中日 战争
《辛丑 条约》
全面抗 战开始
局部抗 战争开
始 19
(二)列强侵华方式变化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 (1840——1894) 这一阶段,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发动战争,
一 、专题概述
中国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结束于 1949年,本专题涵盖知识为八上第一 单元及第四单元,包括近代早期侵略 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以及在 此阶段的人民抗争。
1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归类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二)控诉列强侵华罪行 (三)看看中国人民的反抗
11
(一)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 2、赔款
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④赔款最多;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最能体现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①《南京条约》
②《瑷珲条约》
③ 《马关条约》
④ 《辛丑条约》
13
5、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鸦片战争
希特勒上台
日本军部掌 权
1840
1842
1860
1894
1901 1931 1937
中国
第二次鸦
片战争结
鸦片战争 《南京 束,英法
开始,近 条约》 代史开端 签订
联军火烧 圆明园
甲午
中日 战争
《辛丑 条约》
全面抗 战开始
局部抗 战争开
始 19
(二)列强侵华方式变化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 (1840——1894) 这一阶段,西方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是发动战争,
一 、专题概述
中国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结束于 1949年,本专题涵盖知识为八上第一 单元及第四单元,包括近代早期侵略 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以及在 此阶段的人民抗争。
1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归类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二)控诉列强侵华罪行 (三)看看中国人民的反抗
11
(一)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类
• 1、割地:
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去15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 2、赔款
列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特点:
④赔款最多;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最能体现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①《南京条约》
②《瑷珲条约》
③ 《马关条约》
④ 《辛丑条约》
13
5、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鸦片战争
第二章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课件
![第二章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669f062804d2b160b4ec07a.png)
1898年4月,康有为在保国会发表演说,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1895年,严复在《救 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甲午战争后,严复还翻译了《天演论》,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为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提供了理论根据。
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 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也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刘铭传
林永升
陈化成
邓世昌
冯子材
5
二、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两百年间,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不断地进行着英勇的斗争。 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除抗日战争外,大多以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宣 告结束。
究其原因,固然有诸多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但从中国内部因素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 因: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6
三、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开始普遍地觉醒。
(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可以算得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他还提出 “师夷长
林
则
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11
(二)农民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
以土地问题为中心的较为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
2020/1/11
近代中国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2
二、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的野心膨胀,妄图瓜分中国,促使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日益高涨。 山东民众利用“义和拳”这种民间秘密组织,在各地聚集起来,于1898年10月打出“扶清 灭洋”的旗帜,四处捣毁教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以后的戊戌维新、辛亥革命,都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这面爱国主义大旗下发 生的。这些斗争和探索使中华民族燃烧起了新的希望,也标志着中华民族进一步的觉醒。
刘铭传
林永升
陈化成
邓世昌
冯子材
5
二、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两百年间,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不断地进行着英勇的斗争。 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除抗日战争外,大多以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宣 告结束。
究其原因,固然有诸多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但从中国内部因素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 因: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
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6
三、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开始普遍地觉醒。
(一) “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早期的维新思想
林则徐可以算得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他还提出 “师夷长
林
则
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11
(二)农民阶级探索国家出路的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
以土地问题为中心的较为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
2020/1/11
近代中国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12
二、义和团运动
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的野心膨胀,妄图瓜分中国,促使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日益高涨。 山东民众利用“义和拳”这种民间秘密组织,在各地聚集起来,于1898年10月打出“扶清 灭洋”的旗帜,四处捣毁教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进程:
由于各国所处不同时代和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 决定了各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启动有着不同的方式,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经过了一个 更为曲折的发展进程,随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化 而日益深入.但是中国的近代化是一种畸形的近代化。
中国的近代化不是中国社会母体自身运作的必然结 果,而是在外力的压迫下,将西方的近代化嫁接到中 国来的。中国的近代化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②因此,在近代中国面前摆着两个基本任务: 一是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使之成为一个 独立的国家;二是如何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实现近代化,使之成为一个富强文明的国家。
因此,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的不断的抗争与探索 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或完成这两大基本任务。其 中有过成功,有过失败。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不懈的奋斗史,而列强之所 以不能灭亡中国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民的英 勇抗争。
二、近代化的基本内容:
①近代化的实质内涵是资本主义化。 ② 近代化的基本内容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 治上的民主化。
一、近代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外国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帝国主义与 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的两个主 要矛盾。它构成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具体 地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 质,制约和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的 近代和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 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愿意同帝 国主义完全决裂;不敢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彻底摧 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幻想取得帝国 主义和各种封建势力的支持,以致顶不住帝国主义 的压力和立宪派及旧官僚的进攻,也没有建立自己 的武装。这样,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 务,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反帝反封建是在 “建立共和”的欢呼中失败的。 以上是从近代化史观出发(超越革命史观),在 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近代化的三个重要阶段。综上 所述,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和选择取舍的过程,中国近代化从器物层 次递进到制度层次是一个曲折、渐进的发展与深化 的过程。
中国近代史专题探讨
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 索
(近代化历程)
课件制作: 制作人:颜建立
二十二中工作室
一、近代化的概念:
近代化或曰现代化;从广义上说是指从传 统的农业文明向近代化的工业文明的转化过程。 它从来就是一个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 等各种因素综合的产物。所谓近代化,不仅是 经济上的资本主义,且在意识形态上,尤其是 政治上的民主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化。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商办的民族资本主义 企业也开始出现。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 种是由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 直接投资兴办 的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手工作坊或旧式手 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企业的。中 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集中于缫丝、火 柴等轻工业及小型采矿业,机器制造业很少; 企业一般投资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 后;企业大部分集中于通商口岸,尤其是上海、 广州两地,形成畸形的工业部局。中国的工业 化举步维艰。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
(一)经济上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和民族资 本主义工业出现。 洋务运动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而动的中国近代 化的起步,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提供了一些新的东 西:创办了先进工业;培养了新的科技人才;发展 了工人队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 办了新式学堂,对沟通中西文化,学习西方科技起 了重要的作用;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不少人回国 后成为各界的栋梁,留学教育对封建传统的教育是 一个突破;建立了近代化的海军。
2、辛亥革命: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20世纪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和飞跃。 辛亥革命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座巍峨 的丰碑,是一次飞跃。这是因为:辛亥革命的胜利 是“中国近代一场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其次,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不仅推翻了清政府, 而且结束了几千年大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这是了不起的功绩。第三,辛亥革命确 立了民主共和的新的社会观念,带来了思想的大解 放,是人民民主精神高涨的起点。第四,辛亥革命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总之,辛亥革命是 以巨大的历史功绩载入中国史册的。
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的挫折,但对 清朝封建专制却是一次巨大的强烈的冲击波,它留 下的痕迹是永不磨灭的,是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的。
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为慈禧太后及满朝 大臣守旧势力占绝对优势。又康梁等虽办报办学校 鼓吹变法,然其时民气未盛,影响力不大,且整个 变法过程急躁,求于百日间更改数千年的全部的政 治制度,引致蹈王莽、王安石之覆辙。用历史唯物 主义基本原理探究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支撑资 产阶级维新变法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新的经 济因素尚在量变阶段,因而支持变法的政治力量过 于弱小,变法未触及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封建经济 仍然占统治地位,因而封建顽固势力特别强大。
(二)、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的近代化探索: 1、戊戌变法:近代化的转折。是洋务运动的进一 步升华。
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在中国的开端,这是 中国近代化在政治上的表现。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从器物层次递进到制度层次 的一次发展,它是对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升华要求在思 想和政治领域进行全面变革,用君主立宪来代替封建 专制制度,用资产阶级新文化去改革封建的旧文化。 戊戌变法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所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 的。站在历史长河高度看,由传统的农耕社会向近代 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三)、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洋务运动期间,开设新式学堂,以“格 致之学”为主要教学内容,改变了过去 以经学为主的模式。标志着中国教育开 始步入近代化。 维新变法期间,办新式学堂(如1898年, 光绪帝诏准建立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 近代最早的高等学府。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