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三位主人公的人物分析解读《纯真年代》中的“纯真”
《纯真年代》读后感
《纯真年代》读后感《纯真年代》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成长过程中的挣扎和成长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特定时代的人性和社会风貌。
小说以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为主角,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和人情。
在小说中,主人公经历了种种困境和挑战,从一个天真纯真的孩子逐渐成长为一个懂得生活真谛的成年人。
他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友情的背叛、爱情的迷茫、家庭的矛盾,但最终他依然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
通过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作者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性。
在那个年代,人们对于友情、爱情、家庭都有着特定的观念和态度,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个人的成长,这些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和调整。
主人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命运和情感都让人感到触动。
作者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脆弱和坚强,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背景,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
在阅读《纯真年代》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变迁。
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只有保持一颗纯真的心,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总的来说,读完《纯真年代》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这个物质社会中,我们往往容易迷失自己,追逐虚荣和功利。
但只有保持一颗纯真的心,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
这部小说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愿我们都能在纯真年代里找到自己的归宿,活出真正的自己。
从《纯真年代》的人物形象塑造看华顿的女性观
从《纯真年代》的人物形象塑造看华顿的女性观在《纯真年代》中,伊迪丝·华顿以她独特的视角审视了旧纽约上层社会,塑造了有异于传统价值取向的三位主要人物———纽兰·阿切尔、梅·韦兰和埃伦·奥伦斯卡。
本文通过解读分析他们的行为特点和个性表现,揭示“女性主义先知”华顿的女性观,以及她对女性身份地位的深刻思考。
标签: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女性观一、前言伊迪丝·华顿1862年出生于纽约的名门望族,她自幼热爱读书,在少女时期就开始了文学创作。
她的代表作小说《纯真年代》为她获得了1920年的普利策文学奖。
这部小说的背景设定为19世纪70年代的旧纽约上层社会,和大多数华顿的作品一样,《纯真年代》的主题也是恋爱和婚姻。
华顿塑造了三位个性鲜明,不同于传统价值取向的人物形象:庸俗又理想主义的纽兰·阿切尔,传统却富有手腕的梅·韦兰和叛逆且人格独立的埃伦·奥伦斯卡。
华顿通过这三位人物的形塑彰显了自己的女性观,以及对女性身份地位的深刻思考。
二、华顿的小说人物塑造《純真年代》中的所有情节都是从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的视角展开的。
纽兰出生于纽约上层社会,是那个制度培养出来的标准绅士。
虽然生长于繁冗的社会习俗中,纽兰和这个圈子的其他成员似乎略有不同。
他热衷于读书与思考,自认为“比老纽约上流阶层这些精选的标本明显高出一筹”。
他甚至有勇气说出:“女人应当有自由———跟我们一样的自由”。
纽兰虽然在内心里支持埃伦的离婚诉求,但他同意作为家族的代表去劝说埃伦放弃离婚打算。
他一方面为未婚妻梅是纽约上层社会的完美产物而感到满足,另一方面又觉得她有些空洞乏味。
再后来纽兰被埃伦所吸引,可他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嘴上说着想抛开社会偏见和埃伦相守,心里却惧怕对习俗传统的背叛。
纽兰最终抛弃了爱情和理想,回归了他心里认定的庸俗家庭生活。
他虽然对身处男权社会的女性表达了同情与关怀,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仍然是捍卫父系男权的一员,只能向现实妥协,逃离精神理想国。
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伊迪丝-华顿《纯真年代》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导语】:《纯真年代》是伊迪丝·华顿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其中有一些经典的人物形象,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分享一下。
纯真年代读后感
纯真年代读后感在回忆起童年的纯真年代时,我依然能够感受到那段时光的温暖和美好。
《纯真年代》这本书让我重温了那段时光,并带给了我许多感慨和思考。
以下是我对《纯真年代》的读后感。
一、纯真年代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纯真年代》是一本以少年少女为主角的小说,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展现出他们童真、天真、纯真的内心世界。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充满阳光和希望的纯真年代。
在书中,我们见证了主人公们从活泼好动的小孩成长为独立自信的青少年的过程。
他们面对各种挑战和困扰,在友谊和亲情的支持下不断成长。
这些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让我深深地被吸引。
二、纯真年代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鲜明,个个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故事。
他们或是朝气蓬勃的少年,或是活泼可爱的小女孩,或是善良可亲的长辈。
他们的性格鲜明,互相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又充满了温情和真诚。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小草。
她是一个坚强、勇敢又热爱生活的女孩,尽管生活给了她很多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未放弃过,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她的勇气和坚持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三、纯真年代的背景描写深入人心《纯真年代》的故事背景设置在上世纪末的中国,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初期,社会发展迅速,变革之中充满了希望和激情。
通过对这个特殊时期的描写,作者不仅让我们回味了那段特殊的历史,更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孩子们的成长和奋斗。
小说中的背景描写十分细腻,作者通过描绘生活细节、社会风貌等方式,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纯真年代。
这种写实的手法让人感到亲切,也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纯真年代给我带来的思考在阅读《纯真年代》的过程中,我不禁对自己的成长和未来充满了思考。
与书中的主人公们相比,我是否也能保持着童真的心灵和对生活的热爱呢?是否也能像小草一样面对挑战和困难,坚持自己的梦想呢?同时,我也思考着那个纯真年代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纯真和单纯变得越来越难以找到。
选择抑或是被选择——浅析伊迪斯·华顿的小说《纯真年代》
各种虚伪 的社会 礼仪 和传 统习俗小 心翼翼地生 活着 ,穿衣 打 扮 、 言 谈 举 止 都 要 十 分 讲 究 , 任 何 违 背 这 些 规 定 与 标 准 的行为都将 会被这个 社会所谴 责 。 “ 实际上他们 都生活在 种 符 号 世 界 里 ,在 那 里 , 人 们 从 来 不 说 、不 做 , 甚 至 也
濡 染 ,华 顿 以其 真 实 的 亲 身 经 历 和 感 受 成 功 地 刻 画 了 一 个 发 生 在 1世 纪 末 至 2 世 纪 初 纽 约 上 流 社 会 的 故 事 。主 人 翁 9 O 纽兰 ・ 阿切 尔 是 一位 思 想进 步 、开 放 的贵 族 青年 ,在 社 会 习 俗 和 家 庭 传 统 的 规 定 下 , 与 同样 出 身 于 上 流 社 会 的梅 ・韦
承担个人 的责任 ,被迫放 弃一些与社 会道德相 冲突的个 人
自 由和 追 求 。
一
、
自我与超我的冲突
小 说 的 叙 述 者 , 即 男 主 人 翁 纽 兰 ・ 切 尔 是 一 名思 想 阿 不 拘 一 格 的 律 师 。在 他 生 活 的 纽 约 上 流 社 会 里 , 人 们 按 照
立 奔 放 和 追 求 自由 的 性 格 深 深 地 吸 引 了 纽 兰 ・阿 切 尔 。在 社会 传 统 道 德 与 自 由爱 情 的 痛 苦 挣 扎 下 ,纽 兰 放 弃 了获 得 真 正 爱 情 的 权 力 , 在 家 庭 责 任 和 社 会 道 德 的 束 缚 下 , 与 梅 平静 地 共 度 一 生 。
夫 人 的 出现 打 破 了这 个 和 谐 的 “ 会 ” 。埃 伦所 特 有 的 独 社
循 那些他 内心深处十 分反感和 厌恶 的繁 文缛节 ,按 照这个 社 会的潜规 则 “ 体面 ”地生活 着。然而 , 内心无意 识的本 我 使 他 常 常 和 这 个 社 会 发 生 冲 突 和 矛 盾 。 因 为 他 “ 能 比 可 他 们 当 中任 何 一 个 都 读 得 多 , 想得 多 ,甚 至 见 过 的世 面 也
纯真年代读后感
纯真年代读后感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一个充满单纯和纯真的年代,而对于这段时光的回忆,总会让人感慨万分。
近日,我读完了某某作家的《纯真年代》,这本书给我的触动实在太大,让我不得不写下这篇读后感。
《纯真年代》以一个小城镇的故事为背景,深入而微妙地刻画了年少时期朴实、纯真的感觉和人物形象。
作品中的主人公们活力满满,如露水般清澈纯净,他们在小城镇的街道上、青春的学校里取得小小的成就,与朋友一起努力、成长。
这些故事既显得平凡又深具内涵,将人们带回到曾经年少时那轻盈的年代。
作为读者,我深深地被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和人物所吸引。
作者用简洁、朴实的文字,创造出一个白色、纯净的世界,仿佛把读者带入时间的长河中,回到那个纯真年代,回到曾经的自己。
情节扣人心弦,鲜活的人物形象赋予了他们与我之间的情感共鸣,使我对书中的故事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阅读《纯真年代》,我感受到了纯真年代的美好与真挚的情感。
作品中的主人公们面对各种挑战和困境,却依旧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
他们之间的友谊、家庭的温馨、爱情的美妙,都让我深刻体味到了年少时纯真年代的宝贵与珍重。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的纯真年代。
那段时光里,我毫无顾虑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积极向上地拼搏。
与朋友们一起嬉戏打闹、共同学习,我在无忧无虑中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但回忆起那段纯真年代,我依然无比珍惜和怀念。
通过《纯真年代》的阅读,我不仅找到了对年少时光的怀念,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纯真年代的珍贵。
它是我们内心深处永远的饥渴之源,激励着我们追求真善美的追求,让我们坚持前行。
最后,我要感谢作者将我带入了这个纯真年代。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文字,将我们带回过去,再现了曾经的样貌。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描绘纯真年代的作品,更是一本让人警醒和启迪的书。
让我们心存感激,珍惜当下的美好,坚持追求内心的纯真与真实。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对纯真年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电影《纯真年代》解说
纯真年代这是一部上映于1993年的美国经典文艺片《纯真年代》。
影片讲述19世纪70年代美国上流社会三个年轻男女之间的爱情纠葛。
当时社会,女人离婚是件很不道德的事情。
但艾伦很不幸,她好像就要成为这个大家口中“败坏道德”的人。
艾伦的丈夫成天在外面拈花惹草,大家都知道他有一个情人,因此,艾伦从欧洲逃回纽约的娘家。
艾伦的表妹梅是个养在城堡中的大家闺秀,她聪明善良,不谙(ān)世事。
梅已经准备和律师纽伦结婚,按照惯例,她们应该提前告诉表姐艾伦。
事实上,纽伦之前已经认识了艾伦,并且对艾伦有不可描述的感情。
这次,艾伦从欧洲回来,再次见到艾伦的纽伦内心波澜起伏,他借口为艾伦打离婚官司常常去她家见面。
他放不下艾伦,但梅的痴心绝对又让他感到惭愧。
为了抑制内心的情感,纽伦向梅求婚,希望她能尽早嫁给自己。
梅虽然单纯,可这不代表她傻,梅早已察觉未婚夫情感有变,她告诉纽伦,如果他真的爱慕着别人,就不用和自己结婚。
纽伦内心受到触动,他也曾向艾伦表白,可对方拒绝了他。
纽伦对梅的家族成员进行游说,俩人的婚礼提前进行。
二人完婚后,纽伦很快发现自己真正爱的人还是艾伦。
他感觉自己在婚姻的束缚下已经渐渐失去自我,他的生活已经变的麻木。
纽伦无法再压抑着自己,他又一次向艾伦倾吐了心中的爱,但再一次又被驳回。
喜欢一个人可能真的藏都藏不住,纽伦和妻子梅去看望明戈特老夫人,在老夫人的刻意安排下,纽伦有机会光明正大去找艾伦。
他在海边遇到艾伦,但距离隔很远,艾伦也并没有看向他。
纽伦寄希望于命运的垂怜,他暗中许愿,如果艾伦能够在轮船绕过灯塔前回头,他就和她在一起。
但事与愿违,一直到轮船走过灯塔很远,艾伦也没有回头,纽伦只能在最后怆然离去。
其实艾伦早就发现了纽伦在身后,她当然也知道纽伦的心思,可为了不让纽伦走上自己悲催的道路,她只能忍痛不回头。
做过很多思想斗争,也忍受了很多内心挣扎,纽伦始终无法放下艾伦。
作为结婚不久的新娘子,梅在家准备了热闹的派对邀请大家来玩。
《天真时代》中“天真”一词的意义探析
《天真时代》中“天真”一词的意义探析伊迪斯.华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她一生笔耕不辍、著作无数,尤以1905年到1920年间的作品深受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
她的作品通常都包含两个世界,即:美国和欧洲,以及它们所在文化下的两性关系。
《天真时代》作为她的重要代表作,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同时也引发了评论家和读者对“天真”这个概念的思索。
本文认为小说中的“天真”表示的是“无知”,它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美国对外面世界的隔离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异国文化(欧洲尤以法国为代表)的陌生和排斥;二是男女间因为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渠道而造成的相互疏离和隔膜。
本论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伊迪斯.华顿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作家的生活经历及其对美国的复杂感情。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天真”概念的第一层含义,即美国与世界的隔阂。
19世纪中下叶以纽约为代表的美国社会观念保守,思想封闭,盛行清教主义思想,无法接受新的、诸如男女平等,自由婚恋和离婚等观念,导致纽约社会为代表的美国与欧洲的疏离,而小说主人公艾伦是一位拥有自由思想的女性,因此她与纽约的保守与无知更是显得格格不入。
第三部分介绍美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是如何禁锢男女间情感的交流,致使男女两性因缺乏彼此沟通导致误解和无知。
小说以不同成长环境下的男女主人公纽兰和艾伦的情感发展为线索,不仅反映了当时男女两性间因缺少交流而导致感情上的隔阂,同时他们的“分手”还反映了美国(纽兰为代表)与欧洲(崇尚欧洲文化并最终定居巴黎的艾伦为代表)在文化上的隔离和不相容。
第四部分,总结整篇文章中“天真”概念所蕴含的意义,并指出作家蕴含其中的、对美国传统文化保守性既批判又不无缅怀的复杂情绪,同时对女性争取自由给予了深情的同情。
解析《纯真年代》里主要人物的罪与罚
造作 的地 方 , 但它并不是全无优点 的, 比如它所倡 导的对婚
姻 的忠诚 。华顿在小说结尾借纽 兰之 口 说 出的那段 意味深 长的话也 反映了她 的某些认 同 , 纽兰说 : “ 不管怎么说 , 传统 的生活方式也 有好 的一 面” 。所谓道德 , 一般定 义为通过社 会舆 论和个人 自我意识维持 人与人 , 人 与社会 正常 关系 的 规 范体系 , 道德是人类社 会存 在和发 展 的保证 。西 方近 代
看法 , 并 最 终 导 演 了各 自的 悲剧 。
关键词 : 社会道德 ; 爱情与婚姻 ; 罪与罚 ; 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 i 1 1 0 6 . 4
文献标识码 : A
伊迪丝 ・ 华顿( 1 8 6 2—1 9 3 7 ) 出身 于显赫 的富贵 之家 , 在老纽约上层社 会 的生 活体验 给她 提供 了丰 富的创 作 素 材, 据此她创作 出了一批反 映该 阶层社会生活 的优秀作 品, 《 纯真年代》 就是其 中的代 表作 之一。这本 出版 于 1 9 2 0年 的小说被许多文学评论 家给予 了高度评价 , 华顿也 由此 获 得了1 9 2 1年的普利 策小说奖 。 小说背景设 在 l 9世纪 7 O年代后期 至 2 0世 纪初 , 描绘 了旧纽 约的上流社会 风俗 , 主要讲述 了以纽兰 ・ 爱切尔 、 梅
摘 要: 伊迪斯 ・ 华 顿, 是 美 国2 0世纪初最伟大的作 家之一。她 出生于纽约上层阶级的富 贵之 家 , 上 流社 会真 实
的生活体验给 了她大量的写作素材 , 据 此她创作 了很 多名篇佳 作。《 纯真年代 》 就是其 中的代表作之一 , 小说 围绕 纽约上流社会青年纽 兰 ・阿切 尔、 梅 ・ 韦 尔兰以及埃伦 ・ 奥兰斯卡 的三角恋展 开, 三人对爱情和婚姻抱 着不 同的
《纯真年代》中的讽刺手法
《纯真年代》作为美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其中讽刺手法在角色塑造和主题深化方面的运用也相当值得研究。
作者伊迪丝·华顿通过外表和内心、表象和现实的鲜明对比揭露了旧纽约社会那些所谓“绅士”、“小姐”的真实面目和强烈反差,这种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也进一步将旧纽约社会对新事物的排斥以及人们的伪善暴露无遗。
在这篇小说中伊迪斯将讽刺的写作艺术手法发挥到了极致,用平静、沉稳的笔调迂回而又一阵见血地揭露上流社会背后的冷漠虚伪和目光狭隘。
“纯真”这个词是对旧纽约看似优雅、体面、和谐,实则充满无知的社会的讽刺。
《纯真年代》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内战结束后的一个时代,当时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上层阶级。
在新旧社会价值观念相互融合的时代,新的资产阶级冲破了保守、腐朽的贵族领地,给社会结构和经济条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19世纪70年代的纽约就是这一巨变时期的缩影,但事实上许多老纽约人假装不知道新事物,甚至抵制任何改变。
一方面,他们盲目地坚持旧习俗。
在老纽约人心中,外在形式甚至比内在本质更重要。
他们生活在一个外表奢华、优雅得体,但却内心空虚的社会,并对此感到沾沾自喜,甚至骄傲自满。
在这样一个旧社会里,女士们应该在重要场合佩戴从母亲或祖母那传下来的昂贵珠宝;只有订婚超过一年后才能结婚;新娘在结婚后的第一个宴会上应该穿婚纱......这些旧习俗都是老纽约人所谓的“益事”,尽管他们连原因都不清楚。
另一方面,他们感受到了新兴经济力量——新资产阶级的威胁。
他们在社会地位上的上升引起了贵族资产阶级潜在的恐惧,他们担心自己的权威,但却无法用财富与新资产阶级匹敌。
由于找不到恐惧和担忧的发泄口,老纽约人在公开场合假装友好,暗中却偷偷议论。
从长远来看,他们终将被推下金字塔顶端,转而被新资产阶级替代。
作者伊迪丝·华顿通过对人物塑造和主题强化的反讽,平静地揭开了旧纽约优雅和天真的面纱,揭露了它的无知和虚伪。
与书名“纯真年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其实是一个充满变化却无人愿意接受的时代,老纽约人自我安慰,沉浸在看似完美的金字塔形社会里,而里面除了空虚,别无他物。
《纯真年代》中的“纯真”主题
的伪纯 真 ,及其 对人性 的束缚与 扭曲[ 3 1 。作者在描写纽 约社会谨遵 传统价值 观 ,上 流社会 的人们 始 终循规 蹈矩 的同时 ,无 情揭露 了 纽约及 生活在 其 中的人 的世故 虚
伪的丑恶嘴脸 。
1 9 世 纪7 0 年 代 末 的 美 国 刚 刚
也不 重视等级 差异 ,平 等看待 女
末至2 0 世 纪 初 的 纽 约 上 流 社 会 为 背 景 ,揭 示 纽 约 上 流 社 会 在 坚 守 风 俗 礼 仪 和 传 统 价 值 观 时 表 现 出 来 的 虚 伪 及 其 对 人 性 的 束 缚 。 因
洲 却是 与 时俱进 ,更加 开 放 、 圆 滑 。华顿 自小游历欧洲 , 先后到过
学 教 育
《 纯真年代》 中的“ 纯真" 主题
圃 熊夭 玉 方 靠 菲
内容摘要 : 伊迪 斯・ 华顿的《 纯真年代》 是 以1 9 世纪7 0 年代末到2 0 世纪初 的纽约上流社会 为背景 的风俗小
说, 其 中“ 纯真” 是其 一大 主题 。 本 文 通 过 分 析 纽 约社 会 、 男主人公纽兰 ・ 阿切尔、 女 主 人公 梅 ・ 韦 兰及 埃 伦 ・ 奥 兰 斯卡解读“ 纯 真” 年 代 里 的 纯 真和 伪纯 真 。
关键词 : 《 纯真年代》 老纽约 纯真
伪纯 真
美 国女作 家伊 迪 丝 ・ 华 顿
( E d i t h Wh a r t o n ) 来 自于 1 9 世 纪 末 的 纽 约 上 流 社 会 ,她 出生 于 美 国
梅为代表 的纽约传 统女性 的单纯
天 真 ,也 不 是 歌 颂 男 女 主 人 公 之 间 的 纯 美 爱 情 ,而 是 讽 刺 老 纽 约
试析电影《纯真年代》中爱情与责任的抉择
作者: 武端理
作者机构: 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76-77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19期
主题词:�纯真年代》;爱情与责任;后男权社会;正统女权主义
摘要:电影《纯真年代》以半自传的方式展示了世纪之交发生在美国上流社会里,艾伦·奥斯兰卡,纽兰·阿切尔,梅·韦兰三个人纯真、晦涩而又惆怅的爱情故事.本文从影片的主题——爱情、故事的核心——纯真入手,跳出传统的女权主义分析视角的局限,探讨了作品对爱情与责任所作出的超前而深刻的理解,既有助于我们理解影片在后男权社会中超越正统女权主义的婚姻观,也值得今天处于激荡社会中的人们反思.。
《纯真年代》影评:电影做不好,纯情还有几分
《纯真年代》影评:电影做不好,纯情还有几分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国家,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就是这样。
封建社会的王朝统治下更是如此,情爱之事一直是人们的敏感话题。
改革开放的今天,中国依然没能像西方一样开放。
由于地域文化差异,在关于爱情和性的话题上,我们一直是一个保守的民族。
回想中学的生物课上,我们甚至对生理结构一课感到羞涩,不敢仔细注视书上的生殖器官图解。
对于我们这批出生在八十年代末期的八零后,依然能感受到男女双方对待两性之间的那种矜持。
就像《山楂树之恋》一样,男女之间的牵手甚至都是很害羞的,要靠一根树枝来连接。
剧情虽然夸张,却还原了当年的那种保守思想。
《纯真年代》是宋奇导演执导的一部爱情片,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也就是我们的父辈爱情萌发的年代。
要知道,那依然是个保守的时代,虽然已经逾越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常言道“长兄如父,长嫂如母”。
在一个困难的家庭,两兄弟相依为命,哥哥就像父亲一样照顾弟弟,嫂子就像母亲一样。
本片的主人公就生活在这样的家庭。
他有一个好嫂子,跟着他的哥哥生活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下,不离不弃。
他的哥哥因为意外失去了男性功能,成年后的他与自己的嫂子产生了不一样的“爱情”,但是他不敢逾越道德的底线。
简而言之,这部电影就是讲述了一个不伦恋。
《纯真年代》更是一个关乎性与爱的话题。
人们一直在探讨爱情跟性之间的关系,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给出定论,因为这本就是没有定论的争论。
很显然,没有性的爱情是精神层面的大爱,可是,人都是有欲望的,在荷尔蒙的作用下,每个人都有生理需求,不管男男女女,正常人都会无法逃脱这一神奇的法则。
所以,性是爱情的催化剂,性的互动可以让爱情更加新鲜和持久。
然而,单纯的性,没有爱情。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动物的行为。
动物之间的性行为只是为了繁衍后代,并不需要建立感情基础。
导演虽然给电影起了一个纯情的名字,可是内容无外乎就是这个(这句话并没有电影内容不纯情的意思)。
关于性和爱之间的关系,谁也说不清楚。
焦虑与防御——弗洛伊德式解读《纯真年代》里三位主人公
《 纯 真年 代 》这部 小说主 要讲述 了纽兰 ・ 阿切尔、 梅・ 韦兰 以及埃伦 ・ 奥兰 斯卡三 个年轻 人之 间的爱 情纠葛 。
功 能性 ,积极 的防御 机制 可 以帮助人 们摆脱 自身受到 威胁 感 的困扰 ,从而 使人 们有机 会 学习和 寻找 更为有 效 的应对
在 纽兰 计划 和上流 社会淑 女梅 订婚 前夕 ,遇到 了从 欧洲逃 策 略 。即 便是 消 极 的 防御 机 制 , 如倒 退 、 投射 、 合理化、 回纽约 的梅 的表姐 埃伦 。她 回到纽 约为 了寻求 她的家 人对 压抑 、反 向形成 等一 些可 以减轻 或排 除焦虑 和压 力 的回避
外 国文 学
焦虑与防御
— —弗洛伊德ຫໍສະໝຸດ 解读 《 纯真年代》里三位主人公
沈敬敬 董海琳 华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伊迪 斯 ・ 华 顿是 1 9 世纪 末 2 0 世纪初 美 国的著 名女 性作家 ,她在 美 国文 学史上 的重要 地位 和重 大成就 是不 容置 疑的。1 9 2 1 年 ,她 的小说 《 纯真年 代》获 普利策奖 。该 小说 一直 受到评论 界的关注 ,相 关的文学 批评视 角呈 多极 化 , 主要从 女性 主义 、 自 然 主义和叙 事策 略等角度分 析华顿 的作 品,很 少有研 究者从 弗洛伊 德精神分 析视 角下来研 究该文本 。 本文试从 弗洛伊德 的焦虑 与防御 机制理论 出发来解 读阐释小说 中的三个 主人公 ,更深 刻地分析 和揭示他们 的心路 历程 。 关键词 :弗洛伊 德式精神分 析理论 ;焦虑 ;防御 机制
她 离婚 的支 持 ,从 而可 以逃离 品性 恶劣 的丈夫 。但 是 ,按 性 应对 策 略 , 虽 说不 能 治本 , 但 对 心理 紧张 和 心理 挫折 仍 照老 纽约 的传统惯 例 ,离婚被 视为 丑闻 。纽兰 是一 个老 纽 可起 到一 定的缓解 。
《纯真年华》读后感
《纯真年华》读后感《纯真年华》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独特的叙述风格著称。
在阅读这篇小说之后,我深受触动和反思。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纯真年华》的读后感。
人性的扭曲与世态炎凉《纯真年华》深揭了人性扭曲的一面,描绘了一个虚伪的社会。
小说中所叙述的情节和角色都显现出了人性中的丑陋和虚伪。
主人公的父亲让儿子去做花瓶,只注重给自己争取利益而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母亲也是个自私而冷酷的人,只在乎孩子能否为家族争得荣誉。
而在同学圈子里,儿子对他们的嘲笑和奚落成为了常态。
种种情节对人性和社会伦理做出了深刻的质疑,使人们在诚实与虚伪之间进行了严肃的思考。
小说中刻画的角色形象让人浮想联翩。
比如,父亲彰显出的无情和自私让人完全无法体会到一个父亲对子女应有的爱。
另外,母亲冷酷无情的形象让我对母爱产生了些许怀疑。
这些形象在小说中都扮演着重要且有力的角色,为社会形态的冷漠与人性的扭曲揭示了真实的一面。
对于个人价值的反思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深受扭曲影响的人。
父母对他的无情对待使他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他被迫在虚伪和利益面前抛弃了自己真实的内心,最终沦为一个只会装腔作势的人。
通过阅读《纯真年华》,我深刻反思了个人价值观的重要性。
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我们都不能轻易抛弃自己的真实面貌和内心的声音。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道德底线负责,在背离真实的道路上保持清醒的头脑,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喜悦与满足。
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纯真年华》的揭示不仅仅停留在人性的扭曲上,更是对于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的抨击。
小说中运用了巧妙的叙事手法,将对人性扭曲的揭示与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关注相结合。
作者通过主人公在学校的生活和同学们之间的互动,暗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虚伪竟成了人们生活的常态。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同样普遍存在。
人们在面对利益与道德之间的选择时,往往选择前者。
这种现象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也让我们对于现实世界充满了无奈与忧虑。
从人格结构理论视角探究《纯真年代》中女主角梅的纯真
从人格结构理论视角探究《纯真年代》中女主角梅的纯真作者:颜娜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5年第10期颜娜1,21郑州大学2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摘要:《纯真年代》的女主角梅是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不少评论文章对她进行抨击,认为梅是个有心计、自私、虚伪的女人。
试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探究梅的纯真本性。
关键词:《纯真年代》;人格理论;梅;纯真《纯真年代》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代表作,发表于1921年,一经问世便好评如潮,并于1921年获普利策文学奖。
小说出版至今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但对该作品的研究兴趣却仍然十分浓厚,有关该作品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研究者从诸多不同角度对该作品进行解读和探讨,从心理分析角度研究的成果也散见于一些学术刊物中。
本文则试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探究小说中女主角梅的纯真本性。
一、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是人格结构理论的先驱和导师。
“本我”、“自我”和“超我”是人格结构理论中三个不可分割、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
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本我”是原始本能的代表,屈从于快乐原则;“自我”是由现实原则引导的理性行为,受现实影响,努力适应现实;“超我”则追求道德完美,充分发展的超我包含良心和理想化的自我。
这一人格结构理论可以用来很好地解释小说中女主角梅的心理变化过程。
从梅在“本我”、“自我”和“超我”分别占上风时的表现,可以看到她曲折的心路历程。
“本我”占上风时,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
她的“本我”在原始本能和“自我”社会现实中挣扎。
最终在“超我”的指引下,她的“自我”战胜了“本我”,心灵得到了升华,纯真的一面得以彰显。
二、梅的“本我”和“自我”的矛盾冲突19世纪70年代,来自于纽约上流社会显赫家族貌美、温柔贤淑、纯洁善良而忠贞的梅·韦兰与出身高贵而博学多才的纽兰·阿切尔有着完美的婚约,然而就在他们思想纯净、前景光明的订婚时刻,梅的表姐艾伦·奥兰斯卡——纽兰儿时的梦中情人为了逃避不幸的婚姻从欧洲回到纽约,打破了他们平静的生活。
从原型理论角度解读《纯真年代》
从原型理论角度解读《纯真年代》作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女作家之一,伊迪丝·华顿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特别是创作于1920年的《纯真年代》使其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获的普利策奖的女作家。
该部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吸引了许多文学评论家的注意,并且陆续出现一些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解读的论著。
作为一位出身于上流社会的女性作家,华顿的生活几经曲折,使她关注到她所生活的世界,特别是女性在这个社会的生活现状。
她的作品大多是描写老纽约上流社会不同人物的日常生活以及从中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
作为其代表作之一的《纯真年代》所刻画的就是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
该部作品通过对老纽约人们生活的细腻描写,向读者展示了男权社会里妇女的从属地位和悲惨命运。
在塑造该部作品中的男女主角时,华顿用了一些神话故事和圣经故事的典故,这使读者能更形象地理解这部小说的内容。
本文试从原型理论角度来解读该部作品,分析其中的人物,意象和主题所映射的神话和圣经原型。
论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对伊迪丝·华顿生平的简单介绍以及作者与原型理论的渊源。
第二章是分析主要人物及其神话原型。
梅·韦兰是罗马神话里黛安娜的化身。
埃伦·奥兰斯卡是维娜斯的象征,而且埃伦的名字还和希腊神话中的海伦谐音。
纽兰则是猎手阿克泰翁的象征。
通过分析三个主人公的性格以及他们不同的命运,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纽约上流社会的传统观念对个人行为和思想的压制。
第三章是对作品主题,结构以及其中的意象的原型解读。
第四章为结论,结论部分强调了《金枝》和《圣经》对华顿写作的重大影响以及对更好解读华顿作品所提供的背景帮助,因此从原型角度来解读《纯真年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老纽约的现实状况。
华顿以其特有的创作风格,向读者展现了在老纽约社会中个人思想和行为上的独立与传统观念的冲突。
而该部小说旨在反映在男权社会中个人的悲惨命运以及对十九世纪末期上流社会进行抨击。
从《纯真年代》人物塑造解读伊迪丝
从《纯真年代》人物塑造解读伊迪丝•华顿的女性意识胡晖【期刊名称】《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年(卷),期】2014(31)4【摘要】在伊迪丝•华顿的《纯真年代》里,成功塑造了三个富于个性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塑造了不同于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的新形象,集中表现了这部作品的魅力。
本文通过对解读分析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所体现出伊迪丝•华顿的女性意识,从中探索华顿对理想社会秩序和女性地位的思考。
%In Edith Wharton’sThe Age of Innocence, it successfully shapes three characters with strong personalities, especially a new image that is not following the traditional value and moral standard, which is the charm of the book. This paper explores Wharton’s thinking about ideal social order and woman’s social sta tus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s’ personalities and behaviors.【总页数】3页(P60-62)【作者】胡晖【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郑州 4514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712.074【相关文献】1.现实囚笼中的精神自由--从《纯真年代》的人物塑造看伊迪丝·华顿的女性意识[J], 仲敏义2.伊迪丝·华顿《老处女》中女性意识的解读 [J], 徐剑莹3.伊迪丝·华顿小说《纯真年代》中艾伦·奥兰斯卡的伦理选择 [J], 李玲娜4.透过《纯真年代》看伊迪丝·华顿的女性意识 [J], 湛霞5.伊迪丝·华顿《老处女》中女性意识的解读 [J], 徐剑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纯真年代读后感
纯真年代读后感《纯真年代》是一部充满了回忆和情感的小说,它讲述了一段纯真年代的故事,让人回想起那个美好的时光。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纯真和美好,也让我对当下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那是一个物质匮乏但精神丰富的年代。
在那个年代,人们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但却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友谊。
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描写,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美好和纯真。
在这个小说中,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主人公们之间的友谊。
他们在一起度过了无数快乐的时光,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他们之间没有太多的物质,但却有着深厚的情感和真诚的友谊。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候也有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度过了快乐的时光。
虽然现在大家各自奔波在各自的生活中,但是那段纯真的友谊却永远留存在心中。
除了友谊,小说中还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即使生活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主人公们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克服了各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当下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物质和压力所困扰,很容易忽略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纯真。
然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纯真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我们忽略了而已。
我们应该像主人公们一样,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用自己的努力和勇气,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读完《纯真年代》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它让我回忆起了那个美好的时光,也让我意识到了生活中的美好和纯真。
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就一定能够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愿我们永远怀着纯真的心灵,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论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2 杰克的悲剧与海明威的世界观3 浅析狄更斯《双城记》中所折射出的人道主义精神4 浅谈商务英语广告的翻译5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6 完美女性与准则英雄—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7 论《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性格8 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义9 分析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中的女权主义10 从功能对等理论谈中国小吃名英译11 《夜访吸血鬼》中的模糊性别观12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阶级面面观13 中英道歉语及应答差异14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15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175 567 12 4816 浅析中美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17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18 对公共演讲课堂中大学生课堂表现的心理分析19 浅析《红字》中的女性意识20 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21 浅析英语委婉语22 大学生通过联想记忆词汇的方法23 试析《飘》中女主人公斯佳丽的传统意识24 论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5 《蝇王》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26 商务演讲中的跨文化障碍27 萨克雷眼中的女性---文本分析名利场中的女性28 古诗英译中意象与意境的处理29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氛围调查研究30 从痛苦中顿悟—《麦田里的守望者》成长主题解读31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汉语商标的英译策略32 《呼唤》中倒装句汉译策略研究33 “自我”的迷失与重构:论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开题报告+论文)34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哈利波特》小说中魔法生物名的翻译35 透过《傲慢与偏见》看现代社会爱情观36 功能对等理论观照下《警察与赞美诗》译本评析37 哲学视角下的中英数字对比研究38 Listening in Interpretation39 中美礼貌用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40 浅析朱利安•巴恩斯《终结的感觉》中人物的异化41 词汇教学中词汇的深层认知处理研究42 英语广告语篇的会话含义分析43 精神的抗拒与皈依--浅析奥康纳《智血》中的信仰异化44 提高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方法45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46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语翻译47 《呼啸山庄》男主角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分析48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翻译4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0 言语行为理论在意识流作品中的应用——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例51 Psychological Analyses of Sethe in Beloved52 《麦田守望者》成长主题解析53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54 从语言的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儿童形象55 小说《黑猫》中双重人格56 An Embodiment of Virtue--- A Moral Insight into the Image of Tess57 浅析《小妇人》中马奇太太的教育方式58 A Brief Discussion on Creative Treason in Poetry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Isles of Greece59 对盖茨比的美国梦幻灭的分析60 从《蝴蝶梦》看女性社会身份61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62 论《兔子归来》中黑人民权意识的觉醒63 在冲突与迷茫中凋零--浅析苔丝悲惨命运的必然性64 功能对等视角下记者招待会古诗词翻译策略研究65 《紫色》中“家”的解读66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67 The Application of TBLT Approach in Reading Instruction68 环境、性格、命运--评《远大前程》主人公皮普69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70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Film Titles:A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71 由国内“外语早学潮”看关键期假设72 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73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74 浅析《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享乐主义75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76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Vacant Words in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77 英语新闻标题中名转动词的认知阐释78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悲剧之源79 从养老模式看中美文化异同80 论有效开展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策略81 浅谈零售业自有品牌的发展策略—以屈臣氏为例82 从浪漫主义角度剖析《海上钢琴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83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s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84 浅析《飘》中人物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85 An Analysis of Language Features of Desperate Housewives86 海明威短篇小说的叙述艺术--以《一个明亮干净的地方》为例87 对《老人与海》中突显的生态意识的探讨88 中学英语教学到大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研究89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90 语境策略在词汇学习中的有效性91 世纪年代鲁迅与梁实秋之间的翻译论战92 游戏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93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小说中的英雄式人物的刻画94 简析《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原因95 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96 英语电影片名汉译研究97 Western and Chinese Marriage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98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99 从《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探究布朗宁夫妇的爱情100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刻画手法分析101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手法解析102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伊万杰琳形象分析103 论交际法在组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104 从社会语用学角度分析《雷雨》中的称谓语105 电影片段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106 O n Dreiser’s View of Womanhood in Sister Carrie107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108 论伊恩•麦克尤恩《赎罪》中的原罪和救赎109 英语中介语无标志被动语态的错误分析110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111 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商务谈判的影响112 数字口译及其训练策略113 《鲁宾逊漂流记》与《桃花源记》中乌托邦思想之比较114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115 The Analysis of Daisy in The Great Gatsby116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117 英语体育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对策118 Error Analysis in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119 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美国动画“辛普森一家”中的习语现象120 论性别歧视121 迷惘一代的英雄:厄内斯特海明威与弗雷德里克亨利122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汉译123 《纯真年代》女性意识探析124 商务合同中短语的翻译技巧125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 126 Movie and culture127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128 目的论指导下中国特色词的英译129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130 工业化进程中的人性异化——解读wrence《儿子与情人》131 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珍妮—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电影《阿甘正传》女主角132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133 《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中对自由的追寻134 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儿童的观察和语言分析世纪的美国社会135 泰戈尔诗中自然物意象研究136 An analysis of Female Images in 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137 英汉委婉语中体现的文化异同138 浅析《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象征意义139 任务型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140 透析《劝导》中的新女性形象14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142 Christ Love in Uncle Tom’s Cabin143 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气氛与教学效果浅谈144 O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of Automobile Brand Names145 解析凯瑟琳的爱情与婚姻之分离146 艾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的人物解读147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148 《远大前程》匹普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悲剧命运成因之比较149 象征主义手法在《白鲸》中的运用150 论哥特式手法在《呼啸山庄》中的应用151 The Loneliness i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152 翻译目的论视域下的广告语翻译策略研究153 浅析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语英译策略154 从《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的写作手法155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中麦康伯个性转变之分析156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探索《马贩子的女儿》中主要人物的心理现象157 从认知角度看“水”的一词多义现象158 东西方生命观的交融--《春江花月夜》与《再回湖畔》的比较研究159 透过美国环境类电影浅析人与自然的关系160 从中西文化差异角度谈品牌翻译161 十九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生成语境与基本特征162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163 从英汉思维模式差异看法律条文英译汉164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165 On the Importance of China English as an English Variant166 《圣经》对英语习语的影响167 《老人与海》和《白鲸》的生态意识对比168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169 Advertising and Its Application170 由《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看中西文化差异171 论《围城》中的语码转换172 威廉·斯泰伦《苏菲的选择》中的人文主义173 跨文化交际中旅游英语菜式的翻译174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175 英汉颜色词文化内涵的异同分析176 英语双关语语境分析及其翻译177 试析爱丽丝沃克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以《紫色》为例178 谈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179 浅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挣扎180 浅析霍桑罪恶观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的体现181 不同国家的商务谈判风格及其对策182 从输出原理探讨非英专业英语口语活动的设计183 论希斯克利夫出走的必然性184 从玛氏公司看英美文化对广告的影响185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186 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187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188 论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189 The Causes of Maggie’s Death in Maggie: A Girl of the Streets190 从《尼罗河上的惨案》看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魅力和价值191 《永别了,武器》的意象分析192 基于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分析“垮掉的一代”的思想渊源193 跨文化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与礼仪194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195 英汉禁忌语的对比分析196 从《看不见的人》中透视美国黑人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197 社交活动中肢体语言的研究198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199 传统与超越-解读成长小说《占卜者》200 浅析广告英语中修辞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