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婴幼儿外感高热的临床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医药科研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张鑫,冉志玲# (西南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儿科,四川泸州 646000)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
观察组予以土茯苓外敷双侧涌泉穴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予以一般物理降温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观察两组小儿退热情况。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h后发热频次、发热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疗效良好,可有效减少发热次数、减轻发热程度。
关键词:穴位贴敷;土茯苓;布洛芬混悬液发热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以外感发热最为多见。
该病属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范畴,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小儿。
体温过高可引起机体各系统功能紊乱,特别是累及神经系统而出现惊厥、谵语、昏迷等危重情况。
故有效退热对预防小儿各系统器官功能损害具有重大的意义,选择有效、及时、方便、副作用少、易于患儿接受的退热方式十分重要。
临床采用土茯苓外敷双侧涌泉穴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3月~2021年6月本院发热患儿80例,其中男性患儿43例,女性患儿37例,最大年龄7岁,最小年龄6月。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40例,年龄(2.93±1.81)岁,体温(39.37±0.45)℃;对照组40例,年龄(3.12±1.83)岁,体温(39.37±0.47)℃。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原发病、发热程度、发热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儿,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2)腋温为 37.3℃≤T≤40℃,测量时间为5~10min;(3)年龄在6个月~14周岁之间,性别不限;(4)就诊前12h 内未服用任何影响治疗效果的药物;(5)依从性良好;(6)患儿家属表示知情同意。
中药穴位涂擦对降低外感发热病人体温的临床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 第18卷 第49期183投稿邮箱:sjzxyx88@·中医中药·中药穴位涂擦对降低外感发热病人体温的临床研究张元锦(黔西南州中医院 内一科,贵州 遵义 562400)0 引言外感发热,是一种可受多种外部因素如气候反常、感染病毒等导致的体温异常升高的病症[1]。
在临床上患者多会有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严重的将直接引发多种不良并发症[2]。
对于外感发热患者多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采取相应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降温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本文采用中药穴位涂擦降低外感发热患者体温具有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治疗的40例外感发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22例男性,18例女性。
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20例,11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24-57岁,平均(33.4±1.4)岁;研究组患者20例,11例男性,9例女性,年龄22-58岁,平均(34.8±1.6)岁,两组患者之间临床资料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外感发热且体温介于38.5-40℃;②所有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排除对退烧药物过敏的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酒精擦浴及冰敷进行物理降温,利用小毛巾浸入25%-30%浓度酒精液并对患者额头及四肢进行擦拭,擦拭时间3 min 。
同时于患者头部垫置软毛巾并用纱布包裹的碎冰放于软毛巾上进行降温,患者体温低于39℃下撤去冰袋。
研究组患者则采用中药穴位涂擦进行降温,中药退热洗剂中的药物有:青蒿、柴胡、功劳木、薄荷等。
使用方法:选取以上药物水煎后留取汤汁,温度35-37℃,涂搽督脉及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外关穴、风池穴等穴位,涂搽时间为30 min 。
1.4 观察指标及标准。
在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完之后,将两组病人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并将临床症状分为三种指标,即痊愈:患者在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相应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者在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有改善;无效:在接受治疗后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
中药擦浴联合穴位刺激治疗小儿外感高热惊厥31例
・426・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6月第54卷第6期中药擦浴联合穴位刺激治疗小儿外感高热惊厥31例**基金项目:丽水市科技计划项目中药擦浴联合穴位刺激对小儿外感高热惊厥的疗效观察,编号:2016GYX08吕艳叶 李诗国 俞红琴 陈 莉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浙江丽水323000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中药擦浴穴位刺激高热惊厥是儿科及急诊科常见疾病,发病时大多出现全身性强直、阵发性痉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对儿童 脑发育影响较大。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擦浴联合穴位刺激治疗小儿外感高热惊厥,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急诊及儿科住 院患儿62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⑴中高热惊厥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中医急诊学》⑵中外感惊风及疫毒惊风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
观察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3. 0 + 0.6岁;体温38.6-41. 1°C,平均39. l±0.6°C ;其中上呼吸道 感染者16例,肺部感染者8例,肠道感染者7例。
对照组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2.9±0.6岁;体温38. 7 ~ 41. 0°C ,平均39. 2 土0. 5°C ;其中上呼吸 道感染者17例,肺部感染者9例,肠道感染者5例。
两组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 05)。
2治疗方法2. 1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地西泮注射液(天津金耀 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957)镇静,0.2mg/kg 静推,速度为lmg/分钟;布洛芬混悬液(江苏恒瑞医药股 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017)退热。
2. 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刺激和中药擦 洗剂擦浴。
穴位刺激的方法:指掐人中和合谷穴1~2秒,每分钟20次,强刺激,直至惊厥停止,避免损伤皮肤,中药擦浴方法:外感惊风用薄荷、麻黄、青蒿、防风各 20g;疫毒惊风取石膏60g,知母、葛根、玄参各20g 。
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0例
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0例
农秀明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2008(017)005
【摘要】外感发热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婴幼儿最为多见,在儿科
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
主要病原体是病毒和细菌。
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大多数为散发性,偶尔也见流行。
以发热、恶寒、咳嗽、喷嚏、流涕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以休息、多饮水及对症治疗为主,同时加用抗生素,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且滥用抗生素现象日趋严重,由此产生诸多毒副反应。
为探讨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小儿感发热的方法,笔者于2006年6月~2007年7月间,用自拟退热散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感发热50例,并与西医治疗组对照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总页数】1页(P11)
【作者】农秀明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6
【相关文献】
1.鸡蛋油配合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口疮38例 [J], 张秀萍
2.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研究 [J], 喻闽凤;曾荣香;雷祥高;张丽虹;李
荣珍;占科;朱锦善
3.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口疮200例临床观察 [J], 叶玉珍
4.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研究 [J], 喻闽凤;曾荣香;雷祥高;张丽虹;李荣珍;占科;朱锦善
5.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泄泻 [J], 高照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用中药外敷涌泉穴可治疗儿科疾病
用中药外敷涌泉穴可治疗儿科疾病涌泉穴位于人体足底前三分之一处的凹陷中。
该穴是足少阴肾经的重要穴位。
临床研究发现,人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起到益精补肾、强身健体、舒肝明目的作用。
因此,可用中药外敷涌泉穴的方法来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治疗某些儿科疾病效果不错。
下面就介绍几种用中药外敷涌泉穴来治疗儿科疾病的方法:一、治疗小儿发热原料:生山栀9克,白酒、面粉各适量。
制用法:将生山栀研成细末。
将该药末放入白酒中浸泡30~60分钟,然后用浸泡生山栀药末的白酒和面。
将面粉和成4个状如5分钱硬币大小的面饼。
在发热患儿每晚临睡前,将此面饼分别敷于其双脚的涌泉穴及内关穴(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上,然后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于次日早晨患儿起床时取下药饼。
此方可每天敷1剂,一般连敷1~3剂后患儿的体温即可恢复正常。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
二、治疗小儿鹅口疮原料:蓖麻籽、吴茱萸各6克,大黄、制南星各1.2克,鸡蛋清适量。
制用法:将蓖麻籽、吴茱萸、大黄和制南星一起研成细末。
将此药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
在鹅口疮患儿每晚临睡前,将此药糊敷于其双脚的涌泉穴上,然后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于次日早晨患儿起床时取下药糊。
此方可每日敷1剂。
连敷5剂为一个疗程。
功效:此方具有疏肝下气、清热解毒的功效。
三、治疗小儿吐泻症原料:明矾、面粉、米醋各适量。
制用法:将明矾、面粉混合后用米醋调成糊状。
在吐泻患儿晚上临睡前,将此药糊敷于其双脚的涌泉穴上,然后用纱布覆盖。
用胶布固定,于次日早晨患儿起床时取下药糊。
此方可每天敷一剂。
一般连敷1~3剂后患儿就可痊愈。
功效:此方具有清热解毒、止吐止泻的功效。
四、治疗小儿口角流涎原料:肉桂10克,米醋适量。
制用法:将肉桂研成细末。
将此药末用米醋调成糊状。
在流涎患儿每晚临睡前,将此药糊敷于其双脚的涌泉穴上,然后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于次日早晨患儿起床时取下药糊。
此方可每天敷一剂,一般连敷3~5剂后患儿口角流涎的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
小儿推拿联合中药敷贴在外感发热患儿退热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2023 年第 9 卷第 8 期Vol.9, No.8, 2023小儿推拿联合中药敷贴在外感发热患儿退热中的应用汤先兰1, 甘娜1, 黄碧秋2(1.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儿科, 广西 南宁, 530201;2.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 广西 南宁, 530201)摘要: 目的 探讨在外感发热患儿退热治疗中运用推拿联合中药敷贴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双日入院排序法作为分组依据,其中60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退热方案对症治疗;另外60例纳入治疗组,采用推拿联合中药敷贴治法治疗。
评价两组疗效,记录和对比腋温、退热时间等指标差异。
结果 治疗组治疗优良率(98.33%)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用药后6~12 h 、24 h 、36 h 、48 h 治疗组腋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头痛3例,恶心呕吐7例。
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 在外感发热患儿的退热治疗中,采用推拿联合中药敷贴治法能够进一步提升退热效果,治疗安全性方面较之西药更佳,整体疗效显著。
关键词: 小儿推拿; 中药敷贴; 外感发热; 退热; 儿科护理中图分类号: R 24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709-1961(2023)08-0016-05Application of pediatric massage combined with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lication inantipyretic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exogenous feverTANG Xianlan 1,GAN Na 1,HUANG Biqiu 2(1.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 Guangxi International Zhuang Medical Hospital , Nanning , Guangxi , 530201;2.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Sports Medicine , Guangxi InternationalZhuang Medical Hospital , Nanning , Guangxi , 530201)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pediatric massag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lication in the antipyretic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exogenous fever.Methods Totally 120 children with exogenous fever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uly 2020 to June 2022 were included as study objects , and 60 of them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single -day and double -day admission sequencing method , and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tipyretic regimen ; Another 60 cases were enroll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 and treated with massag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lication. The curative effect , axillary temperature and antipyretic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systematic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98.33%)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1.67%),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DOI : 10.55111/j.issn 2709-1961.202303108· 中医壮瑶医特色护理专栏 ·收稿日期:2023 - 03 - 10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自筹经费科研课题(GZZC 2019020)第一作者简介:汤先兰,研究生在读,副主任护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儿科(含新生儿科)护士长,兼任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教师。
涌泉穴穴位贴敷治疗外感发热的观察与护理
治 疗 结 果
常规抗 风湿 、 抗感 染 治疗 。在实 验 室 指 标 改善 上 , 火 针 疗 法降 低患 者 E S R及 C R P水 平 亦 明 显优 于常 规 治 疗
组, 具 有统计 学差 异 ( P<0 . 0 5 ) 。火 针 疗法 可 明显 改善 AS患者, 增 强 体 质 。注 意 自我 防护 , 避 风
外感 发热 是指感 受六 淫之 邪或 温热疫 毒之 气 , 导 致
保暖 , 随气候 变化增 减衣 物 , 避免 汗 出当风 。
讨 论
营卫失 和 , 脏 腑 阴阳失 调 出 现病 理 性 体 温 升高 , 伴 有 恶
显 著性 差异 ( P <O . 0 5 ) , 即火 针 疗 法治 疗 AS疗 效 优 于
的应用 , 两组 均 以 3 d为 1个疗 程 。
治 疗 方 法
药 物配 制及方 法 : 将黄连、 吴茱 萸 等 药 物按 比例 配 制, 并 打碎制 成粉 剂 , 然后 用 姜 汁 、 醋 调 成糊 状 , 将 药适 量 摊于专 用 贴敷 片上 , 每晚 睡前温 水泡 足后敷 于 双侧涌
1 9 8 4, 2 7 ( 4 ): 3 6 1 - 3 6 8 .
E 3 ] 李奇 , 张艳 珍 , 喻建 平 . 从 中 医 证 候 逆 向分 析 强 直 性 脊 柱 炎 的病 因病 机 E J ] . 光 明中医, 2 0 1 1 , 2 6 ( 4 ) : 6 2 5 — 6 2 6 . [ 4 ] 吴峻 , 沈蓉 蓉 , 邵 荣 世 .火 针 治 疗 慢 性 软 组 织 损 伤 的 实 验 研 究 口] .中 国针 灸 , 2 0 0 2 , 2 2 ( 1 ) : 3 1 — 3 3 .
四仁散贴敷涌泉穴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
四仁散贴敷涌泉穴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
赵清;王爱玉;黄燕芳
【期刊名称】《妇儿健康导刊》
【年(卷),期】2024(3)3
【摘要】目的探讨四仁散贴敷涌泉穴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收治的138例外感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9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四仁散贴敷涌泉穴。
比较两组体温下降幅度及退热效果。
结果观察组不同时间点体温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退热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四仁散贴敷涌泉穴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可辅助患儿退热,值得临床推广。
【总页数】3页(P78-80)
【作者】赵清;王爱玉;黄燕芳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6
【相关文献】
1.自拟四味温里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泄泻临床应用心得
2.耳穴压贴联合穴位推拿按摩干预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
3.退热贴贴敷涌泉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
床护理分析4.小儿脑瘫外感咳嗽采用北杏细辛散穴位贴敷治疗与护理的疗效观察5.吴萸苏芥散贴敷大椎穴治疗小儿迁延型外感咳嗽70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婴幼儿外感高热的临床研究
方
法 � 症 状消 失 的 情况 和 总疗 效
� � 治疗方 法 � � 组 采 用 中 药� 敷� 贴 涌泉穴 及内 疗 效 评定 标 准 2 痊愈 用药 7 2 之内
� � 服中药银翘散 加减 � 组 中 药 敷� 贴涌泉穴 及口服 体温恢复正常 观察 3 不再 回升 咽部不充 血
� 利巴 韦 � 林 对照 � 组单 � 用利巴韦林口服 中药敷 咳 嗽 流 涕等 症 状消 失 有效 用 药 7 2 之 内体
� � 染的 中 西医 � 诊 � 断标 准 体温 � > 39 病 程<48 和 对 照组 治疗 组 8 1 0 例 治疗 组 6 1 2例 对
� 年 龄 3 月 �3 岁 末 � 梢血 照组 7 1 <15 � 0 例 3 组 患儿 基 本资 料 经 统计 学 检验 在
9 -1 � 10 � <1 0 � 年 龄 性 别 体 温 病 程方 面 无显 著性 差 异( >
2 009 年
脱落 组
年开 展小儿 中 医外治 方 � 法 其中 中药 外 敷涌 泉穴 治 8 月 31日 本 院 儿 科 门诊 患 儿 6 7 7 8 1 例 其中 21 6 5 疗婴 幼儿 外感 高热 取得 较好疗 � 效 报告 如下 例 婴 幼儿 外 感 高 热符 合 纳 入病 例 标 准 入 选 临 床 资料 � � 33 例 2132 例 进 行疗 效 分析 以 就 诊先 后 顺序 采 纳入 标准 符 � 合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 用 半 随 机 对 照实 验 方 法 分 为 治 疗 组 治疗 � �
12 2 . � 1 .2 1) � 组别 使用退热药次数 组 10 42.3 0 � 1 . 3 � � � � 组 10 3. 0 � 1. 1 1) � � � � � 组 12 3. 0 � 1. 注 与 组比较 ,1 ) <0 .0 1. � � � � � 组 10 4. 0 �3.
中药外敷治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好
中药外敷治小儿外感发热疗效好
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尤以婴幼儿期最为多见,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占首位。
临床研究采用中药外敷涌泉穴治小儿外感发热取得了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共治疗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3岁24例,4~6岁10例,7~9岁4例,10~12岁2例;体温37.5~38℃9例,38.1~39℃23例,39.2℃以上8例。
分型治疗
1.风热型:症见外感发热,舌红苔微黄,脉浮数。
处方:吴茱萸、白僵蚕、柴胡、薄荷、冰片各等量。
2.风寒型:症见外感发热,畏风恶寒,舌淡苔白,脉浮紧。
处方:吴茱萸、白芷、细辛、白僵蚕、冰片各等量。
以上处方用法均为:研粉以食醋调成药膏,敷贴于患儿双侧涌泉穴,每天1次,持续敷贴8~12小时,疗程3天。
疗程结束后再观察3天。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
痊愈:体温恢复正常,观察3天不再回升;咽部不充血,咳嗽、流涕等症状消失;
有效:体温恢复正常,观察3天不再回升;咽部充血减轻,咳嗽、流涕等症状缓解;
无效:体温未恢复正常,或停药3天体温再回升;咽部充血,咳嗽、流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剧。
治疗结果
痊愈2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7.5%。
体会
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发热恶寒、咳嗽、喷嚏、流涕为主要临床表现。
其致病原90%以上是病毒。
目前尚无有效、安全的抗病毒药物。
临床医学证据显示,退热剂只是减轻小儿因高热引起的不适及家长对高热的紧张和恐惧情绪,并不能缩短发热病程。
中药外治敷贴涌泉穴,简便、易行,治疗婴幼儿外感发热前景广阔,特别适用于基
层推广。
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概述
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概述本文主要研究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的措施,并通过分析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研究中医外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相关文献,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措施进行总结。
标签: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小儿外感发热的发生率较高,患儿患该病后,通常会出现咳嗽、头痛、鼻塞流涕、恶寒、发热等临床症状,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1]。
小儿机体的抵抗能力较弱,外感发热的病理特征以及治疗方法均具有不同于成人患者的特征[2]。
如果给小儿使用苦寒药物,可能会导致患儿脾胃虚弱,从而引起大便异常、口渴、多汗、乏力、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进一步减弱患儿的抵抗能力,不利于患儿恢复[3]。
现对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研究中医外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小儿外感发热中医外治法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 擦浴法擦浴法是按照血管的走向,应用中药液对患儿穴位进行擦浴的治疗方法。
该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机体经络将皮肤吸收的药液送至病变位置,或通过刺激穴位来进行治疗,从而达到调和气机、解表发汗、解毒的目的[4]。
通常应用的擦浴方法有冰敷法、温水擦浴法、酒精擦浴法和中药擦浴法。
而中药擦浴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擦浴法。
采用擦浴法时,通常按照额、颈、掌心、腋下、腹股沟的顺序进行擦浴,不可擦浴腹部、足底、心前区、阴囊处、耳廓、枕后处。
擦浴患儿的腹股沟和腋窝位置时,可联合应用按摩手法以强化治疗熊爱国。
2 推拿推拿具有解肌散热、解表疏风、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作用。
与服药打针相比,推拿治疗方法容易被患儿接受,患儿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更强[5]。
在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研究中,大部分是推拿联合其他方法共同治疗该疾病,通常选择腧穴进行推拿按摩,推拿该穴位可起到退热清肺、疏风解表的作用,如天河水、肺经、天门、耳后高骨、坎宫、太阳等。
相关研究指出,每天推拿天河水、肺经、太阳、坎宫、攥竹1次,持续30分钟,如果存在嗳酸呕吐、脘腹胀满等症状,则增加推天柱骨、推揉扳门、分腹阴阳、揉中脘,治疗1~3天后患儿退热。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多数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进行支持性治疗和保健即可。
但是,有些患儿发病后病程较长,热度不易降下,且出现头痛、咳嗽、乏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生命危险。
此时,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常常效果不佳,甚至会对小儿身体产生副作用,因此需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能够改善小儿体内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小儿身体免疫力,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同时也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基础。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护理效果,并为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目的1.探讨中药足浴对小儿外感发热疾病的治疗效果。
2.对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进行优化,制定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
3.探讨中药足浴对小儿外感发热的作用机制。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使用实验方法对适量中药进行处理,并进行对小儿外感发热患儿的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和传统治疗的差异,并考察其临床效果、安全性及操作的可行性。
同时,对治愈的患儿进行随访,并总结其临床护理经验,制定完善的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
四、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小儿外感发热患儿。
2.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患儿分成中药足浴组和传统治疗组。
3.试验周期:2周,每日治疗1次。
4.中药处理:选用适量的苍术、当归、川芎、益母草等中草药进行足浴处理,处理方法采用水煎服和蒸发法。
5.记录指标:记录患儿的基本资料、体温、症状缓解时间、病程及不适症状改善情况,并对治愈的患儿进行随访。
6.数据处理方法: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五、预期结果中药足浴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能够显著改善小儿体内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不适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为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且所制定的操作规范和临床路径为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指导和实践依据。
涌泉穴贴敷对小儿上感高热的护理观察
Nu r s i ng Ob s e r v a t i o n o f Yo n g q u a n l KI 1 l Ap pl i c a t i on o n Ch i l d r e n wi t h Hy p e r t h e r mi a
LI u Li l i n g
Ab s t r a c t :0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a n d n u r s i n g o f Yo n g q u a n ( K I 1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n c h i l d r e n wi t h h y p e r t h e r — mi a . Me t h o d s T h e o b j e c t s o f t h i s s t u d y w e r e c h i l d r e n w i t h h y p e r t h e r mi a i n X i a me n C i t y , a t e r t i a r y l e v e l h o s p i t a l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涌泉穴外治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涌泉穴外治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黄家征
【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
【年(卷),期】1994(003)001
【摘要】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居要冲之地.位于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临床常用针刺涌泉穴配合人中等穴抢救治疗高热惊厥,近来有作者运用药物敷贴涌泉穴治疗儿科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简述如下。
【总页数】2页(P33,32)
【作者】黄家征
【作者单位】湖北省钟祥市中医院431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9
【相关文献】
1.外治法在儿科临床应用举隅 [J], 葛湄菲;张仲源
2.中医外治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J], 柯岗;王宁
3.外治法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J], 周端求
4.中医儿科外治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J], 陈宜;王蕊娟;赵琼
5.中医儿科常用外治法临床应用举隅 [J], 黄华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热灵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上感发热100例
清热灵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上感发热100例摘要】清热灵外敷涌泉穴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上感发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常规的抗菌、抗病毒及对症处理,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是理想的退热方法。
【关键词】小儿上感发热清热灵贴敷涌泉穴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的常见病,有一定传染性,易引起并发症。
多数病儿均有发热,体温可达39—40℃,婴幼儿高热可引起惊厥,不及时退热,将使患儿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而传统治疗包括抗菌、抗病毒及物理降温等又往往很难快速有效,我院儿科多年来自制清热灵,贴敷涌泉穴联合治疗,退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20例患儿均来自我院儿科门诊,以发热为主诉,体温38—41℃,伴鼻塞、流涕、咳嗽、咯痰、烦躁不安,经血常规、X线等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
符合上感诊断标准,确诊为普通上感发热。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年龄3.8岁: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7个月—8岁,平均年龄4.3岁。
两组病程均为1—15天。
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抗病毒、物理降温及肌注氨基比林等等。
治疗组同时联合涌泉穴外敷清热灵,清热灵基本方:栀子、柴胡、二花、连翘、生石膏、黄芩,用法:上药研粉酒调外敷双侧涌泉穴,1天1次,每次12小时。
1.3 观察方法疗程期间,每天观察病人2次,测量体温,了解鼻塞、流涕、头痛、咳嗽、烦躁不安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详细记录。
1.4 疗效判断标准 3天后进行总疗效评定及单项症状疗效评定。
(1)总疗效评定:发热症状消失为显效;发热症状减轻为有效;发热症状不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
(2)单项疗效评定,单项症状包括咳嗽、鼻塞、流涕、头痛、烦躁不安、精神不振等。
各症状完全消失为显效;明显减轻为有效: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3)不良反应评定:穴位帖敷后是否出现各种病理性症状和体征。
涌泉穴贴敷对小儿上感高热的护理观察
涌泉穴贴敷对小儿上感高热的护理观察刘黎玲【摘要】目的探讨贴敷涌泉穴对小儿上感高热的疗效及护理观察.方法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厦门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2015年12月1日-2016年2月29日住院的高热患儿.按照住院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编号,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样本量总数120人,实验组60人,对照组60人.对照组实施小儿上感高热的常规治疗方法即给予物理降温和布洛芬悬液;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涌泉穴的穴位贴敷.3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观察2组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 (P<0.05).实验组治疗4h、6h后的体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涌泉穴穴位贴敷对小儿上感高热有一定的疗效.具有治疗成本低,安全性高药物浓度高,疗效可,毒副作用小,治疗简单,患儿及家属更易接受等特点,倍受医者及患儿家长的重视,为今后治疗小儿上感发热的中医内病外治提供新方向.【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6(014)023【总页数】2页(P115-116)【关键词】高热;儿科;涌泉穴;穴位贴敷;外治法【作者】刘黎玲【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中医院儿科,厦门361009【正文语种】中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上感”,是儿科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
中医名之“发热”“寒热”“壮热”等。
“热者寒之”,上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1]。
正常小儿体温存在个体差异,常常波动在36~37℃,早晨2~6时稍低,下午5~7时稍高。
通常临床上把37.4~38℃视为低热,38~39℃为中度发热,39~40℃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2]。
对小儿发热如不进行积极干预,极易出现热性惊厥,呕吐窒息,甚至产生多种并发症威胁患儿生命安全[3]。
《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有协调阴阳,引热下行之功效。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
麻向伟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3(6)34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8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
治疗组采用中药敷贴涌泉穴,对照组单用小儿双金清口服液治疗。
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体温恢复时间。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平均体温恢复时间为35.5h短于对照组的54.0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药外治敷贴涌泉穴,简便、易行,治疗婴幼儿外感发热前景广阔,特别适用于基层推广。
【总页数】2页(P50-51)
【关键词】小儿;中药外敷;外感发热
【作者】麻向伟
【作者单位】河北省新乐市第二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0例 [J], 农秀明
2.浅谈"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从中药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 [J], 张志巧
3.中药足浴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J], 徐定华;黄万顺;王明溪
4.小儿推拿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J], 胡秀武;邓陈英;梅澜君;吴中原;杨艳莎;王小林
5.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观察 [J], 宋黎;李紫璞;孔繁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研究观察,中药内服外治疗效显著,由于 辛凉解毒、标本兼顾,退热作用平稳,且伴随症状 改善迅速。 中药打散成粉,用袋泡茶包装纸包装后 水煎, 既能保持中药传统饮片的疗效, 又方便煎 煮、节省药材,但其口感不好,在婴幼儿使用有一
定局限性,并且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药物 不能多受。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历史悠 久,历来倍受医家重视。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位于 足前部凹陷处第 2、3 趾跖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 前三分之一处,位于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 的首穴。 《黄帝内经》云:“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 也 ”; “ 病 在 上 者 下 取 之 …… 并 在 头 者 取 之 足 ……”。 足少阴肾经“走足心……挟舌本”,涌泉为 足少阴井穴,取之能从阴引阳。 《本草备要》记载: “吴茱萸虽热能引热下行……”。 以吴茱萸等药物 引火归元,实乃上病下治,引热下行之意,虽药性 辛热然可治热病。 涌泉穴的敷贴,一方面足底皮薄 易于药物的吸收和穴位刺激效应,而且疗效可靠、 方法简便、患儿易接受。
收稿日期 :2010-01-25 作 者 简 介 :陈 赛 斌 (1958— ),女 ,主 任 医 师 ,主 要 从 事 儿 科 疾 病 中 医 药 临 床 研 究 。
第4期
陈赛斌等: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婴幼儿外感高热的临床研究
41
表 2 3 组 治 疗 后 体 温 恢 复 正 常 时 间 比 较 (x±s) h
差异更显著, 说明中药敷贴涌泉穴退热疗效优于 利巴韦林。
表 3 3 组 退 热 药 使 用 次 数 比 较 (x±s)
组别
n
使用退热药次数
A组
810
3.50±1.611)
B组
612
3.80±1.751)
C组
710
4.80±3.65
注 :与 C 组 比 较 ,1) P<0.01。
3.3 3 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比较 见表 4。
症状消失的情况和总疗效。 2.2 疗 效 评 定 标 准 [2] ① 痊 愈 :用 药 72 h 之 内 , 体温恢复正常,观察 3 d 不再回升;咽部不充血, 咳嗽、流涕等症状消失;② 有效:用药 72 h 之内体 温恢复正常,观察 3 d 不再回升;咽部充血减轻, 咳 嗽 、流 涕 等 症 状 缓 解 ;③无 效 :72 h 之 内 体 温 未 恢复正常,或停药 3 d 体温再回升;咽部充血,咳 嗽、流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剧。 2.3 统 计 学 处 理 数 据 处 理 采 用 SPSS12.0 统 计 软件包完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卡方 χ2 检验。 3结果 3.1 3 组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见表 2。
4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5 岁以下儿
童平均每人每年发病 4~6 次,其病原体以病毒为 主,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 90%以上[3]。 婴幼儿急 性上呼吸道感染常以高热为首发症状, 是儿科急 症之一。 《中国 0-5 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 处理指南》推荐退热药物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可 用于腋温 高于 38.5℃,年龄 大于 3 个月的 婴幼儿。 退热药过量使用可导致虚脱,甚至肝、肾功能损害 [1]。 利巴韦林作为经典的抗病毒药物,对多种病毒 有抑制作用。 中药对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疗效肯 定。 中医认为小儿脏腑娇嫩,肺脾不足,腠理疏松, 卫外不固,四时六淫邪气易乘虚而入,同时因其阳 常有余,感邪后化热最速,在卫分短暂停留后直入 气分,常常因卫分症状未出,而气分高热已见。 若 治疗不及时,则变证从生,危害患儿健康。 治宜辛 凉解表,清热解毒。
管肺炎的患儿;② 合并有心血管、肝、肾、脑和其 它严重原发病的患儿;③ 就诊时已接受抗生素治 疗者;④ 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定疗程或疗程中 自行增加用药者。 1.3 一般资料 收集 2009 年 4 月 1 日—2009 年 8 月 31 日本院 儿科门诊患 儿 67781 例,其中 2165 例婴幼儿外感高热符合纳入病例标准入选, 脱落 33 例,2132 例进行疗效分析。 以就诊先后顺序,采 用半随机对照实验方法分为治疗 A 组、治疗 B 组 和对照组。 治疗 A 组 810 例,治疗 B 组 612 例,对 照组 710 例。 3 组患儿基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在 年 龄 、 性 别 、 体 温 、 病 程 方 面 无 显 著 性 差 异 (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2方法 2.1 治疗方法 A 组采用中药敷贴涌泉穴及内 服 中 药 银 翘 散 加 减 ,B 组 中 药 敷 贴 涌 泉 穴 及 口 服 利巴韦林,对照组单用利巴韦林口服。 ① 中药敷 贴:吴茱萸等药物研末以食醋调成药膏,敷贴于患 儿双侧涌泉穴,每天 1 次持续敷贴 8~12 h。 ② 内 服中药:基础方银翘散加减,按比例打散成粉,用 袋泡茶包装纸包装,每袋 3 g,由本院制剂室提供, 每日 1~2 袋,加水适量煮沸 1~2 min,取汁频服。 ③ 抗 病 毒 :利 巴 韦 林 颗 粒 15 mg / kg·d,分 3 次 口 服。 ④ 退热:体温高于 38.5℃,每次口服布洛芬混 悬液 5~10 mg / kg。 疗程 3 d。 疗程结束后再观察 3 d。 观察 3 组退热时间、使用退热剂次数及体征、
参考文献: [1] 万 朝 敏. 中 国 0-5 岁 儿 童 病 因 不 明 的 急 性 发 热 诊 断 处 理 指
南 : 发 热 的 处 理 [J]. 中 国 循 证 儿 科 杂 志 ,2009,4 (3):306 307. [2] 陈永红. 儿科 疾 病 诊 断 与 疗 效 标 准 [M]. 上 海 :上 海 中 医 药 大 学 出 版 社 ,2006:51. [3] 胡 亚 美 ,江 载 芳. 诸 福 棠 实 用 儿 科 学 [M]. 7 版. 北 京 :人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2002:1167.
262(36.90)
315(44.37)
注 :与 C 组 比 较 ,1) P<0.01。
3.4 3 组总疗效比较 见表 5。
表 5 3 组总疗效比较
组别
n
痊愈
有效
总有效率 /%
A组
810
635
141
95.801)
B组
612
421
132
90.351)
C组
710
375
167
76.23
注 :与 C 组 比 较 ,1) P<0.01。
关键词:婴幼儿;高热;上呼吸道感染;中药外敷;涌泉穴 中图分类号 :R246.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4-5627(2010)04-0040-02
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以高热为首发症 状,其致病原 90%以上是病毒。目前尚无有效、安全 的抗病毒药。 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退热剂只是减轻 小儿因高热引起的不适及家长对高热的紧张和恐 惧情绪,并不能缩短发热病程[1]。 我院儿科于 2006 年开展小儿中医外治方法,其中中药外敷涌泉穴治 疗婴幼儿外感高热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① 符合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 染的中西医诊断标准; ② 体温>39℃, 病程<48 h; ③ 年 龄 :3 月~3 岁 ; ④ 末 梢 血 WBC<15× 109,CRP<10 mg·L-1。 1.2 排除标准 ① 确诊为喉炎、支气管炎、支气
表 4 3 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比较(n,%)
组别
n
发热
咽部充血
流涕
咳嗽
A 组 1)
810
34(4.20)
148(18.27)
152(18.77)
167(20.62)
B 组 1)
612
59(9.64)
162(26.47)
171(27.94)
195(31.97)
C组
710
168(23.66)
283(39.86)
组别
n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A组
810
30.21±18.251)
B组
612
29.56±17.281)
C组
710
42.30±18.53
注 :与 C 组 比 较 ,1) P<0.01。
3.2 3 组退热药使用次数比较 表 3 结果显示 3 组患儿治疗期间使用退热剂次数有显著性差异, 治疗 A、B 组均少于 C 组,尤其是治疗 B 组与 C 组
表 1 3 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
组别
n
性别
男
女
3~12
年龄 / 月 13~24
25~36
病程 /h
~24
~48
平均病程 /h
A组
810
4353Biblioteka 5235312263
402
408
23.5
B组
612
321
291
182
243
187
293
319
25.2
C组
710
369
341
212
262
236
326
384
24.8
福 建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2010 年 8 月 第 20 卷 第 4 期
40
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CM August 2010 ,20(4)
·临床报道·
中药外敷涌泉穴治疗婴幼儿外感高热的临床研究
陈赛斌,高树彬,田志伟
(厦 门 中 医 院 ,福 建 厦 门 3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