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水产养殖的三次浪潮

合集下载

渔业资源增养殖期末考试复习题

渔业资源增养殖期末考试复习题

渔业资源增养殖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渔业资源增养殖:是以人工的措施和手段,以渔业资源学、环境生态学和水产养殖学的理论基础,通过繁殖和阶段性保护,从而使天然水域的渔业资源增加或保持资源的永远延续利用,并达到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2、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特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将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并经各级人民政府批准而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3、休渔:为保护某些重要的经济鱼类、虾蟹类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资源,在特定水域全面禁止一切捕捞生产或禁止部分作业方式进行捕捞的制度。

4、移植:是将国内或同一地理分布区内的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从一个水域移入另一个水域,并在新的水域中存活和生长。

5、驯化:是指被移植(引种)的种类,在新的水域环境中经过一定时期的生存适应,发展了某些适应性状,并在新的水域中繁殖后代,形成相当规模的种群。

6、生物入侵:外来物种经有意或无意引入导致本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改变、丧失甚至物种灭绝的现象。

7、增殖放流:鱼、虾、蟹、贝类等人工繁殖、养殖的苗种或捕捞天然苗种在人工条件下培育后,释放到渔业资源出现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种群得以恢复,再进行合理捕捞的渔业方式。

8、人工鱼礁:人工鱼礁是人为在海中设置的构造物,主要用于改善、优化海洋环境,为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索饵、避敌、生长、发育、繁殖的场所,最终达到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目的。

9、网箱养鱼:又称“笼养”,是一种大水域集约化养殖方式,属于自动流水高密度养鱼新工艺。

11、追星:锥形的表皮角质化突起,是鱼类的副性征(第二性征)。

12、效应时间:亲鱼注谢催情剂之后到开始发情产卵所需的时间。

13、半干法授精:将精液挤出或用吸管吸出,用0.3—0.5%的生理盐水稀释,然后倒在卵上,按干法授精方法进行。

14、稚鱼期:鳍褶完全消失,体侧开始出现鳞片至全身被鳞,全长1.7—7.0cm,乌仔、夏花属于稚鱼期。

海水鱼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海水鱼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海水鱼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第一篇:海水鱼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海水鱼养殖的现状及前景分析海水鱼养殖,我国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数百年来,沿海渔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明代黄省曾的《鱼经》和胡世安的《异鱼赞闰集》等著作,对海水鱼养殖都有较详尽的记载。

《鱼经》约于1573—1618年间刊行,对鲻鱼的描述为“鲻鱼,松之人于潮呢地凿池。

仲春潮水中捕盈寸者养之。

秋而盈尺。

背腹皆腴。

为池鱼之最。

是食泥。

与百药无忌。

”介绍在潮间带建养鱼池,用自然鱼苗进行海水鱼养殖的方式。

说明当时鲻鱼养殖已有一定规模。

《异鱼赞闰集》约于1628—1644年间刊行,其中叙述“流鱼,如水中花,喘喘而至。

视之几不辨,乃鱼苗也。

谚云:‘正鸟二鲈’。

正月收而放之池,皆为鲻鱼。

过二月则鲈半之。

鲈食鱼。

蓄鱼者呼为鱼虎。

”描述鲻鱼苗的形态及在自然海域出现的时间。

并指出到二月则有一半为鲈鱼苗,而鲈鱼苗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是池内养鱼的敌害,养殖者称之为“鱼虎”,指出鲻鱼养殖的纳苗时间应为正月。

目前福建沿海民间仍流传“正鸟二鲈,三尖头,四加剥”的谚语进一步丰富了“正鸟二鲈”的捕苗经验。

虽然我国很早就开始养殖海水鱼,但是受社会体制的约束,科技水平的制约,使海水养鱼业长期滞留在粗放的状态,养殖品种少,规模小。

而当时捕捞能力也相当低,海上各种海产品资源比较丰富,对养殖鱼的需求量也不高,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海水养殖业仍相当落后。

海水养鱼的现状新中国的成立,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体系,极大解放生产力,工农业生产取得迅速的发展。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大科研力度,在五十年代首先突破海带养殖技术,研究成功海带育苗技术,使原来生长在北方冷水域的海带,移植到福建、广东养殖。

称之谓第一次海水养殖浪潮。

七十年代后期,兴起对虾养殖,到1988年全国养虾面积达14万公顷,遍及全国沿海各省,产量达20 万吨,占当时世界养殖虾总量的1/3,称之谓第二次海水养殖浪潮。

我国海水养殖的六次产业浪潮

我国海水养殖的六次产业浪潮

我国海水养殖的六次产业浪潮【中国六次海水养殖浪潮】第一次浪潮:20世纪60年代,以海带、紫菜养殖为代表的海藻养殖浪潮。

第二次浪潮:20世纪80年代,以对虾养殖为代表的海洋虾类养殖浪潮。

第三次浪潮:20世纪90年代,以扇贝养殖为代表的海洋贝类养殖浪潮。

第四次浪潮:20世纪末,以鲆鲽养殖为代表的海洋鱼类养殖浪潮。

第五次浪潮:21世纪初,以海参、鲍养殖为代表的海珍品养殖浪潮。

第六次浪潮:现今打造具有生态修复和资源增值功能现代海洋牧场正逐具雏形。

五六十年代养海带,70年代养对虾,80年代养海湾扇贝,近些年来养鱼类和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全国海水养殖经历了五次产业浪潮。

而这五次蓝色产业浪潮均从青岛发端,进而推广至全国。

第一次:海带养殖青岛海水养殖产业在50年代起步,由于受技术限制,开始只能养殖石花菜。

为增加养殖品种,山东水产养殖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黄海水产研究所等驻青单位研制海带全人工筏式养殖、海带夏苗培育法、海带自然光育苗获得成功。

1957年,青岛市安排崂山金山、爱国、胜利3个渔业社在沙子口和峰山东附近海区试验筏式养殖海带240台。

1958年又安排11个渔、农业社进行放养海带试验,由国营养殖场提供海带苗种和技术指导。

各国营农场、各渔业社充分利用水面,广泛开展海带养殖。

1958年,四方、崂山及山东水产养殖场海带养殖面积共3216亩,海带鲜品产量达到1.24万吨。

吸取青岛经验,水产部大抓海带养殖的推广。

从1958年开始,在全国建立了130个试点,仅用了5年时间,海带养殖从山东迅速向河北、江苏、浙江等省推广开来。

我国海带干品年产量最高达300万吨以上,扭转了海带长期依靠进口的局面。

第二次:对虾养殖新中国成立后,沿海各地和各科研机构一直在探索和试验对虾养殖技术。

1958年,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青岛市水产局、水产部黄海水产研究所、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联合在胶南竹岔岛进行中国对虾人工孵化试验,在青岛水族馆内进行亲虾越冬试验,初步摸索出对虾育苗的规律。

贝类增养殖

贝类增养殖

第一章绪论贝类增养殖学:是研究经济贝类的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贝类又称为软体动物。

第一节贝藻套养1、贝类与藻类混养,贝类的代谢产物为藻类提供了有机肥料,藻类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有利于贝类的呼吸。

2、贝类的生物沉积物对底栖藻类的生长具有刺激作用;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营养盐循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3、贝类可以固碳,为其它生物提供生存场所。

第二节五次海洋海水养殖“五次浪潮”引领蓝色技术革命科技浪潮这5次浪潮发源于山东,成形于山东,迅速从山东沿海推向全国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堪称我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的丰硕成果,又是科学技术惠及人民群众的光辉典范。

正因为有了海水养殖的5次浪潮,我国水产业才实现了“养殖高于捕捞”、“海水超过淡水”的两大历史性突破。

第一次:上世纪60年代,海洋藻类养殖浪潮天然海带只适应冷水生长。

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呈奎院士等为代表的山东海洋科技工作者对此进行了人工移植的科学研究。

使我国海带的总产量大幅度提升,迅速成为世界第一。

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现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带生产国,全世界80%的海带由我国生产。

第二次:上世纪80年代,海洋虾类养殖浪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刘瑞玉院士为代表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大量关于对虾的调查研究工作。

80年代初,以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赵法箴院士为代表的科研人员突破了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

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主要依靠捕捞天然虾苗养殖的局面。

该成果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对虾产量世界第一。

第三次:上世纪90年代,海洋贝类养殖浪潮1982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张福绥院士首次从美国大西洋沿岸引进海湾扇贝,并系统研究解决了在中国海域养殖海湾扇贝的一些生物学与生态学问题,突破了产业化生产的一整套工厂化育苗与养成关键技术,掀起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第三次浪潮。

海湾扇贝工厂化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成果获199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18年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刘家富

2018年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刘家富

Winner of CASST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 of Year 20182018年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刘家富,男,1940年9月出生,汉族,福建连江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二级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

刘家富于1969年8月从上海水产学院渔业资源专业毕业。

他早期服务海洋捕捞,因大黄鱼资源枯竭,1985年起率团队首创其人工繁养技术,并于2000年实现产业化,推动了我国“以大黄鱼等多种类为代表的第4次海水养殖浪潮”。

2003年起,以会长、名誉会长、首席专家、技术顾问、客座教授等身份和相关协会、科教机构、产业体系、示范工程、科技项目等平台,协助建设科技团队、实施科技项目、开展科普活动,促进渔业持续发展。

刘家富致力于他创建的我国大黄鱼产业发展,经业界努力,把资源濒临枯竭的大黄鱼,研发成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2017年产量17多万吨,产值超百亿元,带动30万人就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重要产业,因对大黄鱼产业特殊贡献,他被业界称为“中国大黄鱼之父”。

组织培育全省渔业科技示范户1466户、带动27860户;每年组织或主讲技术培训与讲座4~5场、300~500人次;创办科普刊物32018年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刘家富刘家富92018年度突出贡献奖获得者 Winner of CASST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Award of Year 2018刘家富检查大黄鱼性腺发育情况等奖、一等奖及标准贡献奖二等奖等;还获“全国优秀水产科技工作者”、“标准化十佳人物(实践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及“福建省十佳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福建省标准化工作先进个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才”、“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2009年8月7日《福建日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刊以“科技精英—历史的回响—寻访开国英雄与建设功臣”为题,与数学家陈景润、中科院卢嘉锡院长、谢华安院士一起,报道了他的“大黄鱼之父”事迹;还获宁德市“重大科技贡献奖”、“新一轮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水产养殖技术发展历程回顾

水产养殖技术发展历程回顾

水产养殖技术发展历程回顾水产养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养殖方式,因其生产效益高、资源利用率高、对环境影响小等多种优势而备受关注。

水产养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也非常漫长和复杂,今天,我们来回顾一下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古代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早在中国古代,水产养殖技术就已经开始发展。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开始进行水稻田内的鱼塘养殖,这种养殖方式在唐宋时期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技术体系。

另外,我国古代的宫廷也经常使用盆景式的鱼缸来养鱼,这种养鱼方式虽然规模不大,但对于水草的种植、水质的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技术经验。

二、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20世纪初,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经历了一个巨大的飞跃,跟随着工业、农业和畜牧业的大规模发展,人们对水产资源的需求也急剧增加。

水产养殖技术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研究,同时受到了一定的政府扶持。

在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我国水产养殖业主要以鱼类为主,其中最为兴旺的是黑鱼和鲤鱼养殖。

这段时期里,最大的突破就是研发出了人工合成鱼饲料的技术,这极大地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人们也开始注意保护水族群和水生态系统,为水生态平衡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水产养殖技术发展迅速。

这段时间里,水产养殖业发生了巨大变革,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到了沿海以外的内陆地区,而真正让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反映出来的是养殖种类的大幅增加。

出现了以虾、蟹为主的水产养殖产业,并开始向工业化方向发展。

21世纪初,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水产养殖技术发展取得了新的飞跃,在农业系统内占有了很重要的地位。

同时,将水产养殖技术向研究生层级上推进,水产养殖相关的大规模实践产业转化取得巨大成功,并取得了国际上的好评。

四、目前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产业规模巨大,水产养殖品种也异常丰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很多。

以下将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政策支持和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技术进步是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80年代之前,水产养殖主要依靠自然环境的供给,规模相对较小。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运用先进的饲养技术、繁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有效提高了水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例如,饲料配方的改进、合理投喂、水质监测与处理、生物安全防护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水产养殖业能够更好地控制疾病、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加产量。

其次,市场需求的增加也是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通过养殖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此外,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水产品的健康、营养和安全性得到了更高的重视,水产养殖业通过规模化和规范化的生产方式,能够更好地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人们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

再次,政策支持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府在水产养殖业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包括对种苗繁育、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科研技术支持、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支持和激励措施。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水产养殖业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和政策支持,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和风险,增强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动力。

此外,环境因素也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一些传统的渔业资源逐渐减少,相应地增加了对水产养殖的需求。

同时,水产养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也能够减轻对野生捕捞资源的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然而,随着水产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其中包括养殖密度过高导致饮食争夺和疾病传播、饲料供应的可持续性和质量安全、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

因此,在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次浪潮

第六次浪潮

第六次浪潮作者:刘昌慧来源:《商周刊》2018年第09期现在,以“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之名的海洋牧场正澎湃崛起,进发海洋经济新动能。

四月初,天气尚冷,日照的各处渔港却一片繁忙景象。

现在正是海虹收获的季节,作为全国最大的海虹养殖基地之一,日照每年的海虹产量能占到全国总产量的近七成。

截止到目前,贝类养殖仍然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海虹(学名贻贝),恰是第三次海水养殖浪潮的硕果之一。

自20世纪60年代起,全国海水养殖经历了“藻、虾、贝、鱼、参”五次产业浪潮。

现在,以“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之名的海洋牧场正澎湃崛起,进发海洋经济新动能。

五次浪潮均源于山东“最初养殖藻类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满足食物的需求。

而是为了从中提取一种国防上不可或缺的资源——碘。

”山东省海洋发展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郑永允谈及第一次海水养殖浪潮时说道。

1975年参加工作的他几乎全程见证并参与着这五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崛起与发展。

用“浪潮”形容海水养殖的发展,可见当时养殖规模之大。

在很短的时间内,全国海带产量达到30万亩以上。

据郑永允介绍,这个“亩”是一个“量”上的概念,其一亩所占面积远远超过陆地概念上的一亩。

第一次海水养殖浪潮的贡献不仅仅局限在规模上的扩大,更是在于它对中国乃至世界海水养殖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在第一次海水养殖浪潮中发明的“筏式养殖法”是海水养殖界的重大突破。

它颠覆了固有的生物学基础的理论认知,创新了海水养殖模式。

同时,“筏式养殖法”不仅推动了海藻养殖产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世纪70年代,为缓解中国外汇不足的状况,以中国对虾为代表的高端农副产品成为换取外汇的突破口。

全国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对虾养殖浪潮,养殖面积在短时间内发展成几百万亩,其中山东最大养殖规模发展到100多万亩,引领了第二次海水养殖浪潮的发展。

随后,以扇贝养殖为代表的贝类养殖浪潮、以鲆鲽类养殖为代表的鱼类养殖浪潮、以海参养殖为代表的海珍品养殖浪潮次第展开,构建了中国海水养殖产业的发展格局。

【设计】水产养殖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设计】水产养殖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关键字】设计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院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二〇一五毕业年十二月毕业一日水产养殖毕业论文选题(1017个)一、论文说明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起,具体可以联系二、论文参考题目从世界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看中国水产养殖发展问题和前景从水产养殖工程技术发展谈《水产养殖工程学》教学试论水产养殖如何与传统动物养殖以及种植业相结合浅谈水产养殖之鱼类养殖水产养殖专业苗种繁育和养殖实践教学的创新探讨特种水产养殖新秀野生鲶及其综合养殖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中设置水产企业文化课程必要性研究浅谈水产养殖业的成本核算集成传感器射流清洁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浅谈秦皇岛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的构建水产养殖病害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中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初探谈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探析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防治措施云南水产养殖综合生产能力研究夏季水产养殖管理技术分析关于水产养殖病害与防治措施的探析水产养殖细菌性病害检测方法实践研究藻菌固定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产养殖专业“工学研融合”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水产养殖病害生态防控技术2015年河北省第二期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培训班在廊坊成功举办中职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析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名特水产养殖对象黄鳝免疫基因的研究现状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探讨水产养殖专业遗传实验教学改革分析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探讨基于MSP430的GPRS水产养殖监控系统浅谈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与对策2015年河北省第一期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培训班在邯郸成功举办发展空间巨大的水产养殖专业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前景探讨浅析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对策铜仁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探析怀集县水产养殖业发展探讨水产养殖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水产养殖废水冲击型排放处理工艺模式研究结合水产养殖专业特色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学教学质量基于Android 平台的水产养殖远程监控系统中职水产养殖专业教学的探讨水产养殖水体水色分析与调节水产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措施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班的现存问题与对策微生物与酶对水产养殖池塘底质及有机碳的控制水产养殖渔药的选择与使用技术关于水产养殖本科生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思考二溴海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及其毒理效应研究进展本月警惕这些水产养殖病害浅议水产养殖的病害与防治浅谈如何合理利用水产养殖的容量问题与对策河北省水产养殖质量安全服务信息系统培训会在石召开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VC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青岛地区水产养殖学专业教学实践改革初探水产养殖主要技术措施探析水产养殖的病害与防治高英宇隆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在保定崛起水产养殖与水域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探索水产养殖用药误区水产养殖与水域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探索夏季水产养殖病害的综合防治水产养殖用药误区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技术水产养殖中主要病害的预防水产养殖的物联环境监控系统设计炎夏水产养殖病害的预防措施俄语水产养殖术语的构成研究偏远地区综合性大学水产养殖专业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水产养殖中饲料正确使用方法的分析佳木斯市郊区水产养殖业发展浅析水产养殖污水处理新产品农业院校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加快推进边境水域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带建设的思考浅析中国水产养殖规划现状分析与对策水产养殖疫情防治技术与经验长兴县水产养殖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水产养殖常见问题解答新加坡推出“良好水产养殖规范”认证计划浅析中医药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防治鱼病技术高锰酸钾在水产养殖应用中的特殊功效水产养殖的风险分析和成本控制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智能化监控系统探讨合理利用和研究水产养殖的容量问题和对策地方本科院校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研究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对策发展艾比湖湖滨特色水产养殖促进湿地恢复工程韩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水产养殖病害预防策略研究地方性本科院校水产养殖专业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水产养殖业消耗性生物资产存货内部控制研究水产养殖亟须改变“靠天吃饭”河北省水产养殖渔情信息采集培训班在石家庄举办等池塘藻相对水产养殖的影响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进展高职院校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浅析氯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合理应用小议水产养殖的病害与防治水产养殖面源污染的控制基于NFC标签的水产养殖质量追溯系统设计江苏省水产养殖技术效率与影响因素分析欢迎订阅2015年《水产养殖》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水产养殖池塘中溶解氧的变化及调控浅析氯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合理应用水产养殖水质智能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水产养殖的病害与防治海洋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研究我国水产养殖市场风险与防控对策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高效藻类塘技术分析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有关水产养殖技术的探究祥云县水产养殖常见鱼病的发生与防治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预防措施浅议水产养殖业中病害的防治我国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我国水产养殖市场风险与防控对策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高效藻类塘技术分析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基于“渔光互补”在绍兴水产养殖应用中的研究推介两个水产养殖优良品种论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问题与未来发展策略巨控GRM200G模块在水产养殖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浅谈水产养殖生产实习实践孝感水产养殖鱼病与气象条件关系探讨污水处理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基于最佳管理实践的规模化水产养殖污染管理文莱韩国签署水产养殖研究合作备忘录未来农村水产养殖模式探讨在实践教学中培养水产养殖专业大学生创新思想的几点思考唐山市水产养殖业发展形势良好河北省水产养殖生产形势分析会在承德市召开水产养殖业水体处理需要注意的问题浅析生态水产养殖技术要点谈谈水产养殖中的鱼类新品种引进问题水产养殖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强化水产养殖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全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浅析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唐山市水产养殖业发展形势良好盐碱地池塘水产养殖中藻类平衡的控制新型微生态制剂调控水产养殖水质试验微生态制剂在改善水产养殖动物免疫力中的应用我国海洋水产养殖的第三次浪潮淡水水产养殖中机械增氧技术的应用分析pH值对水产养殖固体颗粒物水解酸化产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水产养殖应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方法水产养殖池塘底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途径越南水产养殖产量居亚太地区第三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推荐几种水产养殖增氧机械水产养殖环境无线网络智能监控系统水产养殖水处理技术初探三都澳水产养殖业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建议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水产养殖健康发展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近期水产养殖病害预测论水产养殖与废水处理技术中美两高校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浅析池塘水产养殖常见水质问题及解决方法积极探索我国水产养殖的新思路构建中职水产养殖专业学生成绩评价模式的探讨水产养殖中如何做好寒潮及暴雨防灾措施秦皇岛水产养殖病害情况分析与防控措施2013年全国水产养殖形势喜人,明年工作思路明确浅谈水产养殖科学引种略论水产养殖的科学投喂与病防管理深化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服务能力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水产养殖健康发展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水产养殖自身污染与生物修复技术探讨特种水产养殖饲料的发展趋势略论现代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关于水产养殖发展的途径与模式探索浅析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目前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现状与建议目前水产养殖病害测报工作现状与建议浅析水产养殖的水质管理“学习任务单”在中职水产养殖专业鱼类学课程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水产养殖教学中的应用“津新鲤”获评中国水产养殖新品种长兴县特种水产养殖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水产养殖中抗菌药物残留原因及控制措施水产养殖水体处理方法研究进展太湖县水产养殖业发展情况调查略谈我国的水产养殖技术浅谈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思考浅谈水产养殖专业“工学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与考试实践探索全脂大豆粉在水产养殖中的利用探析对镇赉县水产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探讨通过实践教学提高高职水产养殖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监控方案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溶解氧的重要性及增氧技术措施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新时期水产养殖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析新形势下水产养殖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鲁山县水产养殖发展探讨新时期水产养殖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探析新形势下水产养殖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水产养殖水温环境模型引进科技智力,走水产养殖创新之路浅析水产养殖与成本管理的关系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概述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预防措施浅析水产养殖与成本管理的关系浅议健康生态的水产养殖浅议水产养殖的病害与防治水产养殖药物残留对环境的影响及调控措施水产养殖实用水质调控技术生石灰在水产养殖中的运用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的研究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水产养殖社区管理模式探讨浅议水产养殖的病害与防治浅析水产养殖技术与企业成本管理的关系水产养殖疾病预防初探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与使用方法浅析生物浮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绥滨农场打造水产养殖高地实现产业富民高职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体系优化探索对中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的研究特种水产养殖注意六点浅议水产养殖的病害与防治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及治理措施中国水产养殖业水环境管理现状与应对农发行支持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及对策水产养殖专业综合实习平台改革对大学生能力提高效果初探水产养殖致富带头人基于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基于物联网的水产养殖水质监控集成技术水产养殖监管物联网应用系统建设与管理研究浅议水产养殖饲料的发展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水库库汊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技术机器人技术在淡水产养殖病害测诊中的应用初探水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以及调控浅谈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之我见论水产养殖对水域的影响和整治措施山东海洋科学家推动水产养殖研究进入基因组时代阿鲁科尔沁旗水产养殖现状与对策思考水产养殖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论石油泄漏对环境与水产养殖的影响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质问题及解决办法水产养殖生态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理论与方法浅析生物浮床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浅谈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与对策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水库库汊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技术夏季水产养殖病害的综合防治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应用综述水产养殖专业高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探讨构建软硬结合的水产养殖物联网解决方案基于移动Agent技术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近海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的防治与控制高职层次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分析刍议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问题与未来发展策略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法制研究中等职业教育水产养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究解析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具体影响因素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谈水产养殖工作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浅谈我国近代水产养殖技术的规划发展浅议中等水产养殖特色专业建设蓝色经济背景下水产养殖学专业成人教育教学方式研究罗甸水产养殖产值过亿谈我国水产养殖新品种的引进有关春季水产养殖若干问题的探讨一种陆地海淡水高密度特种水产养殖系统浅谈水产养殖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技术校内(外)基地在高校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浅谈水产养殖中如何科学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从世界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看中国水产养殖发展问题和前景从水产养殖工程技术发展谈《水产养殖工程学》教学试论水产养殖如何与传统动物养殖以及种植业相结合浅谈水产养殖之鱼类养殖水产养殖专业苗种繁育和养殖实践教学的创新探讨特种水产养殖新秀野生鲶及其综合养殖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中设置水产企业文化课程必要性研究浅谈水产养殖业的成本核算集成传感器射流清洁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浅谈秦皇岛水产养殖生态循环模式的构建水产养殖病害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中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问题初探谈微生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探析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防治措施云南水产养殖综合生产能力研究夏季水产养殖管理技术分析关于水产养殖病害与防治措施的探析水产养殖细菌性病害检测方法实践研究藻菌固定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产养殖专业“工学研融合”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水产养殖病害生态防控技术2015年河北省第二期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培训班在廊坊成功举办中职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改革探析我国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名特水产养殖对象黄鳝免疫基因的研究现状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应用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探讨水产养殖专业遗传实验教学改革分析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探讨基于MSP430的GPRS水产养殖监控系统浅谈我国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与对策2015年河北省第一期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培训班在邯郸成功举办发展空间巨大的水产养殖专业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前景探讨浅析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及对策铜仁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探析怀集县水产养殖业发展探讨水产养殖中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水产养殖废水冲击型排放处理工艺模式研究结合水产养殖专业特色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学教学质量水产养殖对渔业水域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探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现状与前景浅谈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防治水产养殖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讨浅谈良好水产养殖规范管理与监控水产养殖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浅谈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的志趣培养水产养殖的病害与防治高铁酸钾对水产养殖废水净化作用的研究诱食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浅谈水产养殖业中的鱼病防治浅谈水产养殖技术汕头市汇广元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专业生产实习教学初探*水产养殖增氧机的使用与维修浅析高职水产养殖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刍议水产养殖业的可追溯管理及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水产养殖过程中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对中职水产养殖专业英语课程的思考和策略高职层次水产养殖专业课程建设改革初步探讨水产养殖中如何有效加强鱼病的防治工作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与使用方法猪血在水产养殖中的妙用20种水产养殖常用中草药体外抑菌试验研究水产养殖动物非正常死亡实例分析水产养殖过程中常见的水质问题及解决办法浅析池塘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中医药技术在水产养殖中防治鱼病的应用研究水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以及调控水产养殖机械的合理配备与正确使用水产养殖风险证券化研究水产养殖业外国新品种的引进与可持续发展健康水产养殖的疾病防治与安全用药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预防措施影响通榆县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工作现状及建议高职水产养殖专业生产实践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水产养殖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性探索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及其防治的探讨面向水产养殖应用的物联网网关研究与设计水产养殖新品种——柳根鱼水产养殖中水质的问题研究“做中学,做中教”在水产养殖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特种水产养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探讨水产养殖业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研究合理清塘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产养殖技术的进展初探青岛宝润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水产养殖安全的现状和对策研究谈谈水产养殖过程中饵料的投喂技术谈绿色农业水产养殖技术指导原则中药饲料添加剂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新加坡水产养殖业发展研究脱氮硫杆菌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池塘水产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丰都县水产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浅谈陆基水产养殖技术师范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开设《水生生物探奇》选修课的教学实践基于生产环节的高职水产养殖专业实训教学模式探讨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浅析水产养殖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问题与对策试论科学发展水产养殖的策略刍议水产养殖中PCR-DGGE技术的运用特种水产养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探讨罗平县总工会:联合区域三乡镇工会进行水产养殖技能培训水质对水产养殖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探究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分析加强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必要性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昭阳区水产养殖常见鱼病无公害防治简述水产养殖病害预防策略的研究水产养殖管理技术探析水产养殖热点分析水产养殖的实践性教学探索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浅谈高铁酸钾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湖北鄂州市大力普及武昌鱼水产养殖技术生物转盘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氨氮技术分析有关水产养殖技术探究对水产养殖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应用及发展的思考宣城市水产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浅谈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繁昌县水产养殖业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沼肥在绿色水产养殖中应用技术刍议关于我国水产养殖现状及其前景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水质改良中的应用蝇蛆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水产养殖中微孔管器水下曝气增氧技术芽孢杆菌研究进展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产养殖中如何使用EM菌生态耕水、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水产养殖常见问题解答鱼鳖混养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水产养殖中怎样测算配合饲料的用量水产养殖中几个气象影响因子研究生态耕水、高效增氧水产养殖机械化技术概述“药物依赖”成水产养殖业顽症农业小气候观测站在特种水产养殖中的作用水产养殖中酵素菌产品及功效干旱重创洪湖水产养殖后的反思建设适应水产养殖创新人才培养的校外实习基地对水产养殖的探讨依托科研提高水产养殖专业实验教学水平的探讨高职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社会服务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名贵水产养殖品种——星斑川鲽广西钦州水产养殖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秋季水产养殖管理要点湖北省湖泊水产养殖对湖区生态系统的影响师范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动物学实验改革探索水产养殖抗旱实用技术手册水产养殖中降低饵料系数的技术关键焦点1:水产养殖:领衔渔业“十二五”规划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与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专业《细胞生物学》的双语教学探讨与实践日本大地震,我国水产养殖将出现转机水产养殖中病害防治的三点建议浅议水产养殖业中病害的防治水产养殖新品种特种水产养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构建实践教学“四化”模式培养水产养殖专业应用型人才池塘水产养殖与水质调控水产养殖学专业基础课引导性教学法探讨水产养殖中饲料的投喂及水质的强化调节。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海洋大学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海洋大学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第一章测试1.建国以来我国海水养殖经历了几次浪潮?A:6 B:4 C:3 D:5答案:52.当前我国水产养殖一共有多少种类?A:80B:200C:113D:188答案:1883.下列不是品系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B:具有较高的经济性状C:有固定的形态特征D:具备巨大的数量答案:具备巨大的数量4.下列选项中是水产动物的育种目标的选项是?A:生长性状 B:体形体色 C:经济价值 D:繁殖特性答案:生长性状;体形体色;繁殖特性5.我国水产三级水产种业体系包括什么?A:遗传育种中心 B:水产动物疾病检疫中心 C:苗种场 D:良种场答案:遗传育种中心;苗种场;良种场6.水产动物常用的育种方法有哪些?A:杂交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选择育种 D:分子设计育种答案: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选择育种;分子设计育种7.水产动物育种时,饲料饵料系数越高越好。

A:对 B:错答案:错8.根据2018年渔业年鉴统计,海水养殖中鲈鱼的养殖产量最高。

A:对 B:错答案:错9.水产动物研究的对象非常庞大,育种学研究尚在发展中,研究空白较多。

A:错 B:对答案:对10.我国最先从日本引进了克氏原螯虾。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染色体结构变异不包括A:缺失 B:重复 C:易位 D:断裂答案:断裂2.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的臂比范围是A:1.00-1.70 B:>7.0 C:1.17-3.00 D:3.01-7.00答案:3.01-7.003.1970年发明的用荧光染料染色产生的带型,显示染色体异质染色质区带称为A:C带 B:G带 C:Q带 D:N带答案:Q带4.水产动物的性染色体类型包括A:ZO型 B:ZW型 C:XO型 D:XY型答案:ZO型;ZW型;XO型;XY型5.下列鱼类中会发生性转换的种类有A:鳙鱼 B:罗非鱼 C:鲢鱼 D:红鳍笛鲷答案:罗非鱼;红鳍笛鲷6.群体的遗传结构包括那些方面A:群体基因型 B:群体基因型频率 C:群体基因 D:群体基因频率答案:群体基因型;群体基因型频率;群体基因;群体基因频率7.易位的遗传学效应会导致交换抑制和杂合体部分不育。

中国水产养殖发展历史

中国水产养殖发展历史

中国水产养殖发展历史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食物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的水产养殖行业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起来。

水产养殖是指在水体中饲养和繁殖各种水生生物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本文将以中国水产养殖发展历史为主题,探讨中国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演变。

1. 古代水产养殖的起源中国古代水产养殖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

当时,人们开始利用水体养殖鱼类和蚕蛹等水生生物,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

这种水产养殖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培育和管理来增加水生生物的产量。

2. 中国古代水产养殖的发展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古代水产养殖逐渐得到了发展。

在唐宋时期,人们开始利用鱼塘进行鱼类养殖。

在鱼塘中,人们可以控制水质、温度和食物供给等因素,从而提高养殖鱼类的产量。

此外,人们还发展了一些特殊的养殖技术,如鱼缸养殖和稻田养殖等。

3. 现代水产养殖的崛起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水产养殖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引进外国的水产养殖技术,并积极开展水产养殖的科学研究。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广泛利用池塘、海湾和淡水湖泊等水域进行养殖,养殖品种也得到了扩大和丰富。

4. 水产养殖的技术创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国水产养殖行业的技术创新也日益增多。

人们开始运用生物工程、遗传工程和水产养殖设备等先进技术,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产量。

同时,人们也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水产养殖向着生态友好型发展。

5. 水产养殖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当前,中国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水产养殖业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未来,中国水产养殖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品质。

中国水产养殖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并在现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境意识的增强,水产养殖业将继续向着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中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年四季,渔业经历的过程

一年四季,渔业经历的过程

一年四季,渔业经历的过程
第一阶段:
传统渔业时期(渔业1.0时代:手工劳动)。

这一阶段的水产养殖受到自然条件极大的束缚,主要通过人力进行劳作,是一种简单粗放的养殖模式;
第二阶段:
设施渔业时期(渔业2.0时代:机械化、设施化、工厂化)。

这一时期,水产养殖实现了机械与人力的结合,出现了陆基工厂、网箱等装备技术;
第三阶段:
数字渔业时期(渔业3.0时代:数字化、自动化、信息化)。

信息化技术在水产养殖场景中的应用,提高了水产养殖效率;
第四阶段:
智能渔业时期(渔业4.0时代:智能化)。

智能水产养殖是当下正在发展和创新的新模式,它将物联网和大数据运用到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有利于弥补传统水产养殖的短板。

鱼类增养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烟台大学

鱼类增养殖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烟台大学

鱼类增养殖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烟台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进了冷温性养殖良种大菱鲆,同时创建了()模式,基本上解决了北方地区的越冬问题。

参考答案:“温室大棚+深井海水”工厂化养殖2.海水鱼类的养殖方式主要有()。

参考答案: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港塭养殖3.港塭养殖是我国最古老的海水鱼类养殖方式,南方称之为鱼塭,最初养殖(),北方叫做港养,最初养殖()。

参考答案:梭鱼;鲻鱼4.海水鱼人工繁育历史上的两次饵料革命指的是()在育苗生产中的培养和成功使用。

参考答案:卤虫幼体;轮虫5.我国海水鱼养殖形成了北方地区以()为主、南方以()为主的养殖格局。

参考答案:大黄鱼;鲆鲽类;石斑鱼6.我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海鱼孵化运动”为以后开展海水鱼育苗打下了广泛的基础。

()参考答案:对7.工业化养殖模式包括集约型的陆基养殖和生态型的海基养殖两个大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对8.明代黄省曾的《异鱼赞闰集》和胡世安的《养鱼经》等著作,对海水鱼类养殖都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参考答案:错9.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海水鱼类养殖逐渐成为继藻类、贝类、虾类之后崛起的“第四次海水养殖浪潮”。

()参考答案:对10.鱼类病害应采用药物治疗、疫苗增强鱼体抗病力、微生态制剂优化养殖环境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大菱鲆、鲢、河鲀、六线鱼产卵的生态类型依次为()。

参考答案:浮性、漂流性、沉性微粘性、粘性2.()鱼类种类最多,是主要的海淡水养殖类群。

参考答案:鲈形目3.同年龄的()雄鱼比雌鱼生长速度快,生产中可以进行全雄养殖。

参考答案:罗非鱼4.鱼类有不同的食性类型,牙鲆、鲢、草鱼的食性依次为()。

参考答案:肉食性;浮游生物食性;草食性5.选择养殖鱼类时需考虑鱼种的()。

参考答案: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生产性能;经济效益6.下列鱼类中,()在海、淡水中均能养殖。

参考答案:花鲈;罗非鱼7.即使在溶解氧充足的条件下,水中高浓度的CO2也会使鱼类窒息。

智慧树答案海藻学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智慧树答案海藻学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海藻是种类繁多的单细胞微藻以及肉眼可见的海带、紫菜等大型海藻的总称,是植物界的()。

答案:隐花植物2.海藻()捕光系统光合效率最高。

答案:叶绿素a+b系统3.原绿藻的发现被看作是藻类进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原因在于它是介于蓝藻和绿藻的中间生物,既继承了蓝藻类的叶绿素(A),又产生了叶绿素(),为绿藻类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答案:b4.海藻从生活方式上可分为()。

答案:浮游类和底栖类5.海藻胶包括()。

答案:褐藻胶;卡拉胶;琼胶6.海藻被誉为“海中森林”,也有“海洋生态系统工程师”之称,原因是海藻能够()。

答案:提供海洋无脊椎动物产卵孵化及栖息的场所;调节海洋生态平衡;净化海洋环境7.紫色硫细菌是一种光合细菌,既能够获得光能,又能够放氧。

()答案:错8.真核寄主细胞与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蓝细菌,内共生,导致叶绿体的形成。

()答案:对9.日本人对海藻的关注是作为食物,而在中国,海藻最初被当作药物。

()答案:对10.温暖的日本洋流和寒冷的鄂霍次克洋流环绕着狭长的日本岛链,形成了从亚北极到亚热带的各种营养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因而海藻种类繁多,为悠久的日本海藻饮食文化提供了基础条件。

()答案:对第二章1.藻类储存物质有的是高分子质量化合物,有的是低分子质量化合物,属于高分子量的是()。

答案:多糖2.多数海藻兼具有性和营养两种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在保持和增加现有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提高或维持种群的进化能力以及长距离的空间拓展方面具有优势;()在短距离的空间拓展、种群扩大上起主导作用。

答案:营养繁殖3.海藻休眠的形式多为()。

答案:丝状体4.光照决定了海藻的垂直分布,()决定了海藻的水平分布。

答案:水温5.大多数海藻进化了浓缩二氧化碳的能力,可以保证碳同化的充足供应,其中的关键酶是()。

答案:碳酸酐酶6.海藻对外界盐度变化的渗透适应机制有哪些?( )答案:无机渗透剂短期渗透调节;有机溶质平衡长期渗透胁迫;合成和积累多元醇作为“保水”物质;厚的细胞壁以避免快速水分流失7.海洋大型藻类需要水流就像陆地植物需要风一样重要,水流对海藻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海水养殖产业全景分析》(附养殖区域、养殖品种、竞争格局、发展前景)

《中国海水养殖产业全景分析》(附养殖区域、养殖品种、竞争格局、发展前景)

《中国海水养殖产业全景分析》(附养殖区域、养殖品种、竞争格局、发展前景)我国有史可查的海水养殖记录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而规模化海水养殖产业则起步于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海水养殖行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发展历程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在海水养殖行业的产业链中,海水养殖的上游行业为种苗、饲料、兽药等相关行业,其与海水养殖相互促进,上游原料的产品种类、质量、供应量是否充足,直接影响海水养殖产品的质量及产量,海水养殖的发展亦会增加对上游原料的需求,促进上游行业的更加稳定、健康发展。

水产养殖行业的下游主要以水产加工业、餐饮行业、国内外各超市、大型经销商等,直接下游为各终端消费者。

下游行业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将促进水产养殖行业规模的增大,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将引导本行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海水养殖行业存在明显的区域性,海水养殖对水域、气候、生态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海域环境将直接影响养殖水产品的口感、规格、品质。

因此优质的水域资源对养殖、加工具有重要影响。

整体来看海水养殖行业存在较高的资源壁垒、资金壁垒以及技术人才壁垒等。

海水养殖行业进入壁垒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特升、物流能力飞速发展等因素的推动下。

国内居民已从温饱型消费逐渐向健康型、安全型、营养型、休闲型消费发展。

在以消费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要经济导向的背景下,营养价值高、肉质细嫩、口感好、品种更为多样化的海水产品受到市场追捧。

加之《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鼓励国家政策的颁布,渔业已逐渐升级为国家战略产业,政策的扶持与鼓励为海水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我国海水养殖行业有利及不利因素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经过改革开放 40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渔业生产大国、水产品贸易大国和主要远洋渔业国家,渔业成为国家战略产业。

2017年我国海水养殖行业总产值为3307.40亿元,2018年我国海水养殖行业总产值增长至3572.00亿元。

海洋牧场发展历程

海洋牧场发展历程

海洋牧场发展历程
海洋牧场是指在海洋中饲养和培育水生动物的一种农业生产形式。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初期阶段:海洋牧场的发展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以捕捞海洋鱼类为主。

这一阶段的海洋牧场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对鱼类的食物需求,通过捕捞海洋鱼类来获取相应的资源。

2. 实验阶段:随着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和对海洋养殖技术的不断探索,海洋牧场进入了实验阶段。

人们开始尝试在海洋中饲养和培育一些重要的水生动物,如贝类、虾类、海带、海藻等。

这一阶段的海洋牧场主要是为了探索海洋养殖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3. 商业化阶段:随着实验阶段的成功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海洋牧场进入了商业化阶段。

人们开始大规模建立海洋牧场,进行水生动物的大规模养殖和培育。

这一阶段的海洋牧场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并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4. 环保阶段:随着人们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加强,海洋牧场进入了环保阶段。

人们开始注重海洋养殖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取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养殖方式。

这一阶段的海洋牧场主要是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并且能够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总体来说,海洋牧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初期的捕捞为主到实验、商业化和环保阶段的转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境保护意
识的提高,海洋牧场的发展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围海及填海造地的起因、发展及问题

围海及填海造地的起因、发展及问题

围海及填海造地的起因、发展及问题尹延鸿;尹聪【摘要】The big wave of land reclamation nowadays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great gap between the price of the land reclaimed from the sea and the l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reclam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with the vision of development. In other words, it should be not only estimated from the price difference of the cost between land and land reclamation, but also other factors such as the economic loss generated by marine and land environment impact, which the excessive quantity of earth-rock and the maintenance expense after the reclamation project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reclamation area should be smaller than the reclamation area of rising benefit limit. Land reclamation especially reclaimed in rather deep waters, for a large area, would lead to negative economic benefit.%当前的填海造地浪潮,是由于海陆地价差距巨大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水产养殖的三次浪潮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21世纪初的50年间,我国海洋水产养殖业经历了紫菜海带、对虾、海湾扇贝人工养殖三次浪潮,使全国水产品年产总量超过4000万吨,居世界第一。

也正是因为这三次人工养殖大潮的成果,中国人均水产品年消费量上升到30公斤,大大超过了世界人均20公斤的水平。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中国的海洋水产养殖三次浪潮,均从青岛发起,再推向全国。

青岛是我国海洋科研城,目前拥有25家“海”字号科研、教育机构,荟萃了一支7000多人的海洋科技队伍,包括14位海洋科技领域的两院院士、250多位博士生导师、1200多位有高级职称的海洋科技工作者,占了全国同类人员的一半以上。

中央各部委在青岛建成了14个重点开放实验室,担负着国家多数海洋科研重大项目研究。

第一次浪潮:海带、紫菜进入百姓食谱
海带与紫菜都是大大有利于健康的大众食品。

它们是我国海洋水产养殖第一次浪潮奉献给全国人民餐桌上的两道大菜。

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紫菜冬长夏亡的生活史和孢子来源对人们来说一直是个谜,无法人工采苗和养殖。

曾有人仅凭经验和运气从海里捞取野生紫菜养殖,但产量甚微。

而如果掌握了孢子的来源,便可像农民在土地上种庄稼一样在海里种紫菜。

不再坐等海天恩赐种菜一样生产紫菜海带
已故中科院院士、我国着名海洋生物学家曾呈奎与助手经过深入研究,于50年代初得出壳斑藻晚秋生成的孢子,萌发为幼体后成长为叶状体紫菜的结论,从而揭示了紫菜生活史的秘密。

曾呈奎与助手进而在实验室内证实了这个科学论断:完全可以靠人工创造适宜环境来大量培养壳斑藻,人工生产壳孢子,用于紫菜养殖,这结束了养殖紫菜靠大自然恩赐“种子”的历史,开创了科学种植紫菜的新纪元。

“壳孢子”(COHCHOSPORE)一词,就是由曾呈奎定名,得到了国际藻类学界的普遍承认并一直沿用下来。

从50年代末开始,他们的成果在沿海推广,使得中国人工栽培紫菜业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紫菜年产量多年间达1万多吨干品,一直在世界上保持着第三大紫菜生产国的地位。

2003年,我国以年产3.5万多吨干品一举超过日本和韩国,成为世界第一。

海带生产从零到世界产量一半
1963年前,我国还不生产海带,主要从日本、朝鲜进口。

海带属喜欢冷温的孢子植物。

虽然我国海岸线绵延18000公里,但由于夏天海水温度高,自然生长的海带是秋天放孢子,海带在中国自然无生存之地。

对中国藻类分布、形态生活史研究很深的曾呈奎,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海带晚春、夏天也放孢子。

他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能不能用夏苗代替秋苗?
这个新思路以及随之而来的科研成果,将我国人工养殖海带引向了成功之路。

曾呈奎与他的助手吴超元、孙国玉等采取海带夏苗人工低温培育法,在灯光照明的冰箱中成功地培育出了海带夏苗,并安全度过炎热的夏天,为海带人工养殖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山东省水产养殖研究所也分别发挥自己的优势,先后将灯光育苗发展为自然光育苗,从而将海带人工养殖推向了完善阶段。

随后,中国的海洋科学家们又创造了海上施肥法、切梢增产法、合理密植法、夏苗病害防治法等新技术,并在浙江、福建将海带南移养殖试验成功。

到1985年,全国海带养殖面积达20多万亩,总产达25万吨干品,占世界海藻产量的一半,成为世界头号海带养殖生产大国。

去年,我国海带产量达到60多万吨干品。

在海带靠进口的年月,海带的身价在国内高得出奇。

尤其是在“大脖子病”高发地区,视海带为灵丹妙药的人们是不惜代价而抢购的。

那时候,在婚喜宴上要是端上一盆海带熬肉,保证一抢而空。

这些年来,海带产得多了,国人对它已失去当年的那种渴求感。

殊不知,海带是一种长寿食品。

日本用海带加工的食品达100多种,长年以来市场销售不衰。

第二次浪潮:大虾不再是奢侈品
从1982年到1992年十年间,以中国对虾为代表的海洋水产养殖第二次浪潮,使中国连续十几年创产量、出口量、育苗量三个世界第一,直接产值累计超过400亿元。

出产于渤海的中国大虾,以壳软、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而着称于世。

由于前些年渤海上布下“天罗地网”,海虾遭到掠夺性捕捞,伤了渤海虾场的元气。

中国各级政府把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提到了议事日程,从只是捕捞到重视养殖,捕养结合,科学管理,终于找到了一条振兴海洋水产的新路。

人工养虾也是一步一步艰难地走过来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吴尚勤,首先在实验室人工控制下培育出了人工虾苗。

当时的水产部在1960年召开了现场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对虾组,在前组长王堉研究员和后
任组长赵法箴院士的组织下,对人工养殖对虾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并在推广应用上更上一层楼。

国家水产部门于1979年专门召开会议,组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浙江省水产养殖研究所等单位,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攻关,实现了亲虾产卵孵化优质增养全过程的人工控制,取得了大规模工厂化育苗成功的战果。

这项对发展我国人工养殖对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此,群众养虾热一发而不可收。

1993年以后,虾病大爆发,中国养虾业一度受挫。

1998年以来,中国养虾业再度重振。

南美洲白对虾繁殖期长,四季皆可育苗,食性杂,肉质鲜,既可耐旱季高盐又适应雨季盐度降低的变化,成虾出肉率高,离水成活时间长,其价格远远高于中国对虾,是国际水产品贸易市场中的佼佼者。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全国对虾养殖专家顾问组成员张伟权领导的攻关组,经数年奋战,一举攻破南美洲白对虾人工授精及育苗工艺研究重大难题。

南美洲白对虾工厂化生产又在我国取得成功。

目前,我国对虾养殖产量又达到20多万吨的水平。

青岛这些年间进行了对虾养殖区域的大规模科学改造。

全市13.7万亩养虾池塘重新统一布局规划,改造了高标准养虾面积10400亩,并彻底清淤改造,平整滩面,用石灰消毒,保持滩面清洁。

大池改小池,进排水方便。

积极保护性开发盐碱荒滩、芦苇地、荒洼、窑坑等区域的地下水资源,利用咸水养虾。

同时,青岛积极与驻青众多海洋科研院所联姻合作,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创新研究出几种先进的养虾模式,包括利用生物生态调控养虾技术、卤水兑淡水养虾技术、地下咸水氧化处理养虾技术、利用水处理设备净化自然海水养虾技术、利用生物制剂养虾技术等,全面保证了养虾业的健康发展。

青岛市还在养殖品种多样化方面大做文章,产量大大增加,平均亩产达到1.46吨,最高两茬亩产5吨。

第三次浪潮:美国海湾扇贝入住中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又兴起以海湾扇贝养殖为代表的贝类养殖第三次海洋水产养殖浪潮,使全国贝类的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绥发挥了领军作用。

他一眼便瞅准了美国的海湾扇贝。

为什么选择美国大西洋东海岸的海湾扇贝引进到中国东海岸?
张福绥认为,这种扇贝除了具有生长快、养殖一年就可以达到商品规格的特点外,还具有耐温范围广的特点,从—1℃至31℃都能生长。

我国东部沿岸与美国海湾扇贝的原产地生态环境条件相近,引进扇贝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历经三次从美国带回海湾扇贝,引进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经过数年试验研究,研究者们解决了亲贝促熟、饵料、采卵、孵化、幼虫培养、苗种中间培育、养成等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一套工厂化育苗及全人工养成技术,并从1985年开始向各地推广,在山东、辽宁、河北等地水产系统的共同努力下,在黄渤海迅速形成国际上新兴的海湾扇贝养殖产业。

到1994年,我国扇贝产量已达30万吨,累计产量为100万吨,产值达40亿元以上,产品多销往美国。

正是因为这一科技成果,我国无数沿海渔民也得以借海湾扇贝养殖致富。

一位世界水产养殖学术权威称这是“近十年来世界上非凡成功的水产养殖项目之一”。

1990年,此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进入90年代,张福绥教授为解决海湾扇贝长期人工育苗所导致的遗传衰退,又进行了“引种复壮”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并在近两年对养殖群体全部进行了种质更新,保证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