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移法调整极轴

合集下载

也谈漂移大法

也谈漂移大法

也谈漂移大法!漂移刚拿到赤道仪时,自以为有极轴镜,对极轴这事小菜一碟。

可真正第一次对极轴的时候,发现现实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简单:1、阳台帮看不到北极星,把镜子架到北窗能有机会看到北极星,但镜子只能照到屋里的天花板了;2、好不容易把镜子搬到楼下,发现北边天空被市中心的灯光笼罩,看不到北极星的影子;3、找了能看到北极星的地方了,却发现极轴镜十字丝中心跟着赤道仪打转(我可怜的EM10就那样,后来把极轴镜拆了调整了一下)。

没办法,还是认真阅读坛子里关于漂移法对极轴的帖子,一边练习了下,感触颇深。

以下是一点体会,望能抛砖引玉,如有错误疏漏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是对极轴基本设定,由于一般恒星到地球的距离尺度远大于地球半径尺度,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的位置可认为与地心重合,对极轴的过程就是调整赤道仪赤经轴,使之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过程,对大尺度的天球来说,也就是让赤道仪的赤经轴与地球自转轴重合。

因此,观测者无论在地球何处,对极轴的基本原理都是适用的。

赤道仪赤经轴射线可起于地球球心,射线的方向只要再给出两个坐标便可确定,这两个坐标对于在地面上观测者来说便可以是地平方位和高度,由此可见对极轴的准确与否与赤道仪是否放置水平是没有关系的,部分赤道仪安装了气泡水准器,这仅仅是为了赤道仪的安放稳定,防止在有些坡地重心过偏而倾倒而设置的,再说,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的重力方向并不是严格指向地心的(受自转离心力和质量分布不均匀的影响)。

(关于水准气泡的说法这里更正一下:赤道仪是否放置水平对于极轴对准理论上是没有关系的,但实际对漂移法对极轴的操作会产生影响,放置不水平会造成赤道仪水平角和仰角两个参数耦合(也就是单独调整其中一个时会影响另外一个,这一点与经纬仪相同),会加重极轴对准的工作量,因此有条件的话,还是要做到赤道仪水平放置。

)呵呵,原理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也不复杂。

先来直观的看一下在没对准极轴的情况下目标恒星轨迹线和望远镜视线轨迹线的差异。

漂移法对极轴详细图解

漂移法对极轴详细图解

漂移法对极轴详细图解(fayu e2000)很多人对漂移法非常不理解,这主要是不明白其中原理,原理清楚了,其实很容易,虽然有些啰嗦,但很有必要。

一、首先明确对极轴的目的1. 由于地球自转,地面上观测者看见的星空是自东向西沿着圆弧运动,轨迹就是一个个同心圆,圆中心就是北天极。

赤道仪功能就是让望远镜沿着这个圆弧运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视野中。

赤道仪上控制这个圆弧运动的就是赤经RA(关于赤经和赤纬概念可看以前写的“赤道仪入门手册”),而赤经轴心就是赤道仪极轴位置,因此无论赤道仪如何转动,极轴是不变化。

明白上面的道理,就会理解为什么要对极轴了,主要目的是让赤经沿着星轨移动,不管是手动还是电跟,目标始终会保持在视野中(当然手动需要微调赤经,来跟踪星体运动)。

2. 如果能看见北极星,那一切都相对变容易,有极轴镜对极轴,没有极轴镜用望远镜也可(前提是望远镜与极轴平行),如果目视基本没有问题,但大部分时候,是看不见北极星,比如被遮挡、南阳台等,那如何对极轴呢?其实,赤道仪设计上已经考虑到这个问题,先把极轴对准正北(有些赤道仪上腿上有“N”字),正北确定可以用指南针,然后调节“T”字螺杆,让上面的刻度对准当地纬度(可通过GPS查询)。

如果这两项全部做了,尤其正北对准了,那极轴大体也就确定了,如果目视化,完全足够了。

3. 那么为什么还要漂移法对极轴呢?其实就是精确对极轴!即使能看见北极星,也很难精确对准,主要是因为北极星与北天极事实上并不重合,相反,北极星是围绕北天极在做圆周运动,换句话,就是北极星并不固定,始终在运动。

因此,漂移法对极轴很有意义,可以对极轴进行校准和验证,尤其是看不见北极星,成为精确对极轴非常重要的手段。

(如果看见北极星,当然可以用极轴镜上时间刻度盘和日期刻度盘来精准对极轴)4. 为什么要精确对极轴呢?深空长期曝光,如果是目视化,粗对极轴就可以,当然不是说精确对极轴后,就可以长时间曝光了,由于周期性误差等等其他原因,还需要其他辅助手段,比如软件导星等。

米八中卫极轴调试经验分享

米八中卫极轴调试经验分享

米八中卫极轴调试经验分享米八中卫极轴调试经验分享!南方热星收视图!视频来源/作者:dx110120 日期:2010-12-28此次就直接开门见山!调试极轴的基本远离我就不阐述了!直接拷贝网上经验资料给大家看!我后面主要做补充说明!(精心收集)极轴调试资料(一)====================================== =============================== 1 找准正南,不要单纯以指南针为准,更确切地方法是看自己的经度,然后算出和东八区的精度相差多少度,然后折算出相差24小时(也就是360度)的几分之几,方法很简单,即:12小时x(120-你所在精度)/180,最后得到的是时间,也就是几分几秒。

如果是负数,那么就证明你在东8区经线以东,那么就是正午12点-你计算得到的时间(几分几秒),如果是正数,则是相加。

最后得到的时刻,就是你当地的正午时刻,找个风和日丽的时候,对准你的时钟,在你计算出的这个时刻立起一个杆子,沿着影子划出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你当地的经线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影子指的是正北,其反向延长线就是正南。

这个方法我试验过很多次,屡试不爽。

不要为你的测量时间不是春分日和秋分日而担心,因为任何地方的正午时刻都是一天中的平分线,除非在极圈里,因为那里多半会是极昼或者极夜。

2 将极轴座大致按照正南固定好,这一点很重要。

当然,不管你找到的正南有多准,你固定极轴座的时候都会有偏差,所以螺丝大致拧紧,但不要最后固定。

在细调之后再固定也不迟。

3 找到一颗和你经度接近的星(记住,你要自己查一下它在Ku波段的覆盖,否则调了半天发现波束根本盖不到你那里就不好了),查找你和它相对的补偿角和仰角,大致在极轴座上把这两个角度调出来,不必太准确,尽力就好了。

在你粗调之后,开始用天线控制器左右搜索这颗星。

如果一直没有信号的话,那么就调整仰角(切记,千万只动仰角,这时候不许动补偿角),调一次左右搜一次,直到搜出为止,尽量调到信号最强(可以动一动高频头的角度和焦点,让信号最强,当然这不是最终的调整,高频头还要在调定仰角和补偿角之后再作微调)。

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观测器材之路——德式赤道篇

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观测器材之路——德式赤道篇

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观测器材之路——德式赤道篇第三章德式赤道仪一、德式赤道仪简介赤道仪部分,仅介绍德式赤道仪,包括德式赤道仪的变种——艾顿ZEQ25、CEM60赤道仪。

另外的叉式、轭式等赤道仪,普通爱好者很难搞到,因此不予介绍。

德式赤道仪,是为了克服经纬仪的缺点而设计出来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克服地球自转对观星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影响,想必很多地方介绍过了,简而言之,如果地球不自转,太阳和月亮就没有东升西落,但是地球自转了,星星在固定不变的望远镜里边也会移动,所以设计了赤道仪,跟踪星星的移动,这样目标就稳稳地在视野当中了。

刚才在经纬仪的介绍中,提到的手动经纬仪,就需要微调来跟踪,赤道仪也需要跟踪,不过赤道仪的极轴与地球极轴是平行的,因此,主要旋转赤经轴就可以实现跟踪,而不需要像经纬仪那样频繁地调整水平垂直两个方向。

德式赤道仪最显著的特征是望远镜位于极轴的一侧,另一侧需要重锤来保持与主镜的平衡。

详细结构见以下图:图:德式赤道仪的结构二、赤道仪的初始位置由图可见,德式赤道仪的初始位置是重锤杆向下垂直地面,望远镜指向北天极(约等于北极星),保持三脚架水平,三脚架接头上(装上赤道仪本体前)有一颗凸出的螺丝对准北方,调节纬度调整螺杆,和方位角调整螺丝,在极轴镜中看见北极星,再按照极轴镜中的提示,将北极星放到正确(赤道仪说明书会给)的位置。

三、简单的对极轴方法有人要问了,要是我看不到北极星呢?或者我在台拍摄呢?答案有的,可以使用漂移法。

漂移法分两步,极轴方位角(水平方向的放置)的调整和高度角(俯仰)调整:首先把赤道仪调整好水平,放置好初始位置,在主镜上装一个有十字丝的目镜。

方位角调整:操作赤道仪,把主镜对准一颗天顶附近,或者正南方高度比较高的亮星,放在目镜十字丝中间:若星点出现南移,说明极轴偏东。

(赤道仪方位角调整处)水平西移修正;若星点出现北移,说明极轴偏西。

水平东移修正直到星点不发生偏移调整完方位角以后可以调整高度角,选一颗或者西方的亮星,放在十字丝中间:如星点出现北移,说明仰角过高。

漂移技巧精品文档

漂移技巧精品文档

漂移技巧介绍漂移是一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驾驶技巧,它在赛车界和街头文化中备受欢迎。

漂移要求驾驶者在高速行驶时掌控好转向角度和油门控制,以实现车辆在转弯时失去后轮抓地力、产生侧滑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且实用的漂移技巧,帮助驾驶者掌握漂移的基本原理与技术要领。

漂移的基本原理漂移的实现基于车辆的动力学原理。

当车辆在高速行驶时,前轮负责转向,后轮负责牵引和稳定。

漂移的过程中,通过控制转向角度和油门控制,使后轮失去抓地力,车辆产生横向滑动。

这种横向滑动是以飘移的方式进行,因此得名漂移。

基本漂移技巧车辆选择选择适合进行漂移的车辆非常重要。

传统的后驱车辆是最常用于漂移的车型,因为后驱车辆更容易在转弯时失去后轮抓地力。

前驱车辆也可以漂移,但需要更高的技术要求。

四驱车辆虽然有更好的抓地力,但漂移技巧需要更高的难度和挑战。

转向角度控制转向角度控制是漂移的关键。

适当的转向角度可以使车辆在转弯时更容易失去后轮抓地力。

初始转向角度通常在30度到45度之间,根据车辆和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漂移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增加转向角度,但需注意保持对车辆的控制,避免侧翻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油门控制油门控制也是实现漂移的重要技巧。

油门的施加可以帮助车辆保持速度和稳定性。

在漂移的过程中,适当施加油门,可以帮助车辆保持一定的速度,并控制漂移的方向和角度。

油门的施加需要根据车辆的转向角度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过大或过小的油门施加都会对漂移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反向转向反向转向是漂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巧,指的是在车辆发生漂移后,及时反向转向抑制车辆的侧滑。

当车辆的后轮开始失去抓地力并向外侧滑动时,驾驶者通过反向转向,将前轮向内侧转动,使车辆恢复稳定。

反向转向需要准确的判断和操作,通常是在漂移角度达到峰值时进行,可以有效避免侧滑过度而导致的失控。

安全注意事项增强安全意识漂移是一项高风险的驾驶技巧,需要驾驶者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反应能力。

在进行漂移前,应充分了解漂移的原理和技巧,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汽车漂移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漂移技术不完全解析!!

汽车漂移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漂移技术不完全解析!!

绝对经典——汽车漂移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漂移技术不完全解析!!一:Inertia-Drift松油门并利用惯性使车尾甩出的过弯方式(适用于FR车种,适用于120度以上的大弯角).操作程序如下:1.入弯前加速,入弯时松油门并同时猛切方向盘.2.车子开始滑行后,降档并加油门,让车辆一边打滑一边出弯.3.若只想小甩一下,可以不降档.二.Breaking-Drift踩刹车并利用车身重心转移,使车尾甩出的过弯方式(适用于FR车种,适用于90度以上的弯角).操作程序如下:1.入弯时重踩刹车并降档,让车重心前移.2.猛切方向盘使车尾甩出.3.反打方向盘修正进弯角度.4.保持车速以滑行到可出弯的角度.5.配合方向盘,瞬时重踩油门出弯.三.Sidebreak-Drift拉手刹车使车尾甩出的过弯方式(适用于FF车种)操作程序如下:1.尚未到一般的入弯点处,提早切方向盘,然后拉手刹车使车辆侧滑.2.滑行时立即降档,并保持滑行状态到过弯顶点.3.到达弯顶点时,几即大脚油门出弯.四.Straight-Drift入弯前的直线处,就开始甩尾的过弯方式(适用于FR车种,适用于狭窄之90度弯).操作程序如下:1.入弯前的直线上就开始切方向盘.2.车子开始滑行时,同时降档并保持油门深度.3.滑行入弯点后,方向盘同时反向修正.4.车头以朝向出弯口的姿势进入弯道.5.车头对到出弯口时,即大脚油门直进出弯.五.Power-Drift利用改装后驱车的大马力,大扭力,使车尾甩出的过弯方式(适用于FR,RR车种).操作程序如下:1.进弯前减速并降档,放油门并小切方向盘.2.进弯后大脚油门,驱动轮会应马力抬大而抓不住地面,而让车尾甩出.3.此时用油门控制转向程度,油门愈重,转向角度愈多,车头对到出弯点后,再顺顺地出弯.六.Shift-Drift利用降档使车身重心转移,并让车尾甩出的过洼方式.操作程序如下:1.进弯前略微提升车速,进弯时切方向盘,然后踩刹车并同时降档.2.此时车辆重心前移,车尾会突然向外甩出.3.松开刹车并大脚油门出弯.七.Feint Motion利用左右重心移动使车尾甩出的过弯方式,也就是一般俗称的惯性滑移(假右甩真左甩,适用于FR,RR车种).操作程序如下:1.进弯前不切到外侧,反而保持在中线附近.2.方向盘在一瞬间往弯外方向切,瞬时刹车使车身重心往前移.3.此时方向盘往前进方向用力猛切,车子会以Breaking-Drift的原理甩出.4.滑行时退档放刹车,再大脚油门出弯.八.4WD-Drift四驱车过弯时稍微滑行甩尾的过弯方式.操作程序如下:1.入弯前加速,入弯时对准弯顶点,用力切方向盘并刹车降档.2.车子略呈Straight-Drift的方式滑行进弯.3.过弯顶点时,大脚油门直线出弯.漂移技术入门(10项)弹离合(初学级):能够比较理想的直接破坏掉轮胎的抓地力。

漂移法调整极轴

漂移法调整极轴

天文爱好者在使用德式赤道仪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将极轴对准天球转轴。

如果在北半球,可以利用北极星来校准极轴,只要调整赤道仪的水平角和俯仰角使北极星在极轴镜中央就可以。

这种方法得到的精度完全可以满足目视、计算机自动找星和短时间曝光的天文摄影的应用。

不过对于长时间的天文摄影,极轴需要对得非常精确。

简单地用北极星来对准的极轴无法满足这种需要。

这些简单的方法对极轴或多或少存在水平误差(极轴偏东或者偏西)和高度误差(偏北或者偏南)。

有的赤道仪有很精密的极轴镜,当你学会如何使用后,利用它可以将极轴对得很准。

但即使这样调整出来的极轴在曝光时间较长或者拍摄焦距较长的时候仍然不够精确。

漂移法可以使赤道仪的极轴获得足够的精度来进行很长时间的曝光。

这种方法能获得很高的精度,相当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极轴不准确带来的误差。

漂移法的原理很简单:在导星目镜(或者webcam)中观察一颗星的跟踪情况。

如果极轴对得不是很准,星点在导星目镜中的位置就会发生移动。

根据移动的方向对极轴做相应的调整,然后继续观察,并重新进行调整。

如此反复几次,最终得到精确的极轴方向。

漂移法需要用最能反映出极轴水平和仰角误差的特定位置的两颗星来进行调整。

下面分几个步骤来具体说明如何用漂移法来调整极轴步骤一调平赤道仪利用赤道仪上的水平气泡来将赤道仪调整到水平位置。

这个步骤不是必须的,但很重要,可以节省很多调整的时间。

如果赤道仪不水平,那么极轴的水平角和俯仰角的调整会互相影响,这样就会增加反复调整的次数。

赤道仪水平调整好了,能节约很多时间。

步骤二粗调极轴利用极轴镜和北极星粗略地调对好极轴,这也能使漂移法的调整更迅速。

步骤三调整导星目镜十字丝的方向在以下所有的步骤中,都要求导星目镜的十字丝和赤道仪的转轴平行。

这一步也比较简单,找一颗亮星放在十字丝中央,用手(或者控制手柄)转动赤道仪赤经或赤纬的蜗杆,星点将会在目镜中产生移动。

旋转目镜的角度,使得在调整赤经和赤纬的时候,星点始终压住十字丝线。

零点漂移法

零点漂移法




五、感应同步器 感应同步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位移测量 装置。按结构和用途可分为直线感应同步器和圆 盘旋转式感应同步器两类,直线感应同步器用于 测量直线位移,圆盘旋转式感应同步器用于测量 角位移,两者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感应同步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分辨率,工作 可靠,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目前,直线 式感应同步器的测量精度可达1.5μm,测量分辨 率可0.05μm,并可测量较大位移。因此,感应同 步器广泛应用于坐标镗床、坐标铣床及其他机床 的定位;旋转式感应同步器常用于雷达天线定位 跟踪、精密机床或测量仪器的分度装置等。
图5.1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示意原理

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检测装置由光源、聚光镜、光栅盘、 光栅板、光电管、信号处理电路等组成。光栅盘和光 栅板用玻璃研磨抛光制成,玻璃的表面在真空中镀一 层不透明的铬,然后用照相腐蚀法,在光栅盘的边缘 上开有间距相等的透光狭缝。在光栅板上制成两条狭 缝,每条狭缝的后面对应安装一个光电管。
3.位置检测装置的主要性能指标 1)精度 符合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特定函数关 系的准确程度称作精度,数控机床用传感器要满 足高精度和高速实时测量的要求。 2)分辨率 位置检测装置能检测的最小位置变 化量称作分辨率。分辨率应适应机床精度和伺服 系统的要求。分辨率的高低,对系统的性能和运 行平稳性具有很大的影响。检测装置的分辨率一 般按机床加工精度的1/3~1/10选取(也就是 说,位置检测装置的分辨率要高于机床加工精 度)。

为了辨别方向,正向 运动时,用“与或” 门YHl(图5.12所示) 得到 A’B+AD’+C’D+B’C的4 个正向输出脉冲;反 向运动时,用“与或” 门YH2得到 AB’+BC’+CD’+A’D的4 个反向输出脉冲。其 波形如图5.13所示。

(完整word版)信达赤道仪+单反漂移法教程

(完整word版)信达赤道仪+单反漂移法教程

信达赤道仪&相机漂移对极轴方法(整理:冷眼看海 2019.03.20 For 凤凰老哥)1.本文适用范围●人群➢摄影党、部分顶级目视党●赤道仪➢EQ3D/EQ3W电跟装置➢EQ3Pro、HEQ5-Pro、NEQ6-Pro、HEQ6-R、EQ8等自带GOTO和电跟装置的赤道仪➢AZ-EQ5、AZ-EQ6赤道/经纬仪●相机➢支持B门线控制、并能与主镜合焦的任意单反、微单➢支持电脑控制的CCD或CMOS天文摄像头2.漂移法的特点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地球自古以来都是自西向东以恒定速度在自转(大佬们请勿喷岁差问题),因此天球中的所有天体才有了东升西落的轨迹,我们在夜间看到星星在天球上位置的变化,就是这个轨迹的表现。

地球自转轴贯穿南极点和北极点,因此叫极轴。

对漂移法来说,它完全不会发生位置改变,即便是勾陈一(目前的北极星)在1000年后不再是北极星,漂移法会依然非常有效,因为漂移法与北极星无关,目前我们能大可放心的,把极轴当作绝对参考系来对待。

漂移法可与北极星无关,因此我们对准极轴时可以完全忽略北极星,笔者就是南天北墙的受害者,照样能用漂移法精对极轴,所以非朝北阳台的同好们,漂移法将会成为你们对准极轴的最佳方案。

3.精对极轴的意义对极轴有粗对和精对之分,粗对的极轴后直接进行拍摄往往是不靠谱的,至少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这样的,信达赤道仪的机械误差还是比较明显的,可以解读为,极轴镜圆心与赤经轴圆心并不是完全同轴的,由于赤经轴承的细微的间隙导致出现了机械误差,这样一来无论北极星在机轴镜中的旋转轨迹多么精准,也是无效的精确对准。

然而笔者发现,极轴镜(非电极)的旋转测量法居然是比较普遍的方案,大部分新手粗对极轴以后就直接开始撸片子,最终得到了非常漂亮的半星轨摄影照片,然后一脸懵逼的对自己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D大佬们的做法却不一样,他们要么使用电子机轴镜(笔者穷,买不起,也不是大佬,就没用过)。

要么先用极轴镜旋转测量法对着北极星粗对,再漂移法精对极轴,很轻松的就能得到高质量的摄影原片(仅对片子不拉线而言)。

望远镜的赤道仪是什么

望远镜的赤道仪是什么

望远镜的赤道仪是什么承托着望远镜的赤道仪赤道仪是以一根平行于地球自转轴旋转的轴,就能追随着天空(天球)旋转的仪器装置。

这种类型的装置常用于望远镜、卫星碟和相机。

赤道仪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允许联接在其上的装置只需要以固定的速率驱动一根轴就可以追踪天空中以周日运动运行的任何天体。

当做为卫星碟时,赤道仪的装置允许只转动一根轴就能同时指向好几颗地球同步卫星。

望远镜的赤道仪架台望远镜的赤道仪,赤经轴((赤经)和配对的第二根赤纬轴(赤纬)是互相垂直的轴。

赤道仪的赤经轴往往会配置一个机械化的时钟驱动器,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根轴的旋转以23小时56分钟旋转一周,很精确的与天空视周日运动同步。

它也可以配置定位圈,可以直接标示出天体的天体座标。

赤道仪的装置不同于机械较简单的经纬仪,经纬仪需要以变速转动两个轴才能追踪固定在天球上的天体。

此外,在天文摄影,影像也不能在焦平面上旋转,当使用经纬仪追踪目标的运动时,就必须安装旋转棱镜或其它的场消除器来修正。

装置望远镜的赤道仪架台有许多种的设计:德式、叉式、越轴式/英式、马蹄式、轭式。

在过去的,有越来越多的机械化追踪装置或新增的设备被电脑化的物件取代。

它们有两种主要的型式,数位化的定位圈由附有天体数据库的电脑与编码器组成;电脑监控望远镜指向天空中的位置。

操必须驱动望远镜,但Go-to系统(多数的情况下)使用伺服马达使操完全不须要接触望远镜就可以改变望远镜指向天空的位置。

在这些系统中的电脑通常是使用手持的摇杆或紧邻的膝上型电脑控制,就可以使用电子摄影机来捕获影像;现代化的望远镜系统通常还包括一个自动引导的入口。

当进行天文摄影拍摄天空时,特殊的仪器可以追踪指定的恒星,并且调整望远镜的位置。

要这样做,自动导引必须能够透过望远镜的控制系统下达指令。

这些命令可以弥补追踪系统尚为小的错误,像是驱动望远镜转动的涡杆驱动器的周期误差。

在新设计的天文台,数十年来一直受到青睐的大型专业用的赤道仪已经不再受到喜爱。

物理实验技术中如何处理实验过程中的仪器漂移

物理实验技术中如何处理实验过程中的仪器漂移

物理实验技术中如何处理实验过程中的仪器漂移实验过程中的仪器漂移是物理实验中一个常见而又令人头疼的问题。

仪器漂移是指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其测量数值逐渐发生偏离,导致数据采集不准确的现象。

仪器漂移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环境温度变化、零点漂移、灵敏度变化等。

因此,如何处理这一问题是物理实验技术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首先,为了减小仪器漂移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以通过在实验过程中及时监测和校正仪器漂移。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进行定期的零点校正。

在实验开始前,先对仪器进行零点校准,确保仪器在正确的初始状态下。

随后,在实验过程中,根据需要,定期进行零点校正,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对于有可能发生灵敏度变化的仪器,还可以通过灵敏度校正来减小漂移的影响。

灵敏度校正可以通过对已知参考物质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来修正仪器的灵敏度。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环境的稳定性。

环境温度的变化是仪器漂移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温度变化大的环境,或者采取措施来降低环境温度变化对仪器的影响。

例如,可以在实验室中使用温度稳定性较好的设备,保持实验室的温度恒定。

另外,还可以使用温度控制设备来控制实验室的温度。

这样可以减小仪器漂移的机会,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对于仪器漂移的建模和数据处理也是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对仪器漂移现象进行建模,可以更好地理解漂移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小其影响。

建模可以基于已知的物理原理,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在数据处理方面,可以将实验数据与漂移模型相结合,进行数据校正和修正,以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此外,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技术也是处理仪器漂移的关键。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应根据实验的要求和实验对象的特性选择适合的仪器和技术。

不同的仪器和技术有不同的漂移特性和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技术可以降低仪器漂移的风险。

同时,定期维护和保养仪器也是减小仪器漂移的重要措施。

定期维护可以及时发现和修复仪器的故障和问题,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汽车飘移教学完全攻略2013汇总

汽车飘移教学完全攻略2013汇总

汽车飘移教学完全攻略2013精华版漂移车的改装诀窍之改装引擎篇想做到尽善尽美完美无比的漂移,除了要有胜人一筹的技术之外,车辆的选择以及改装都是很重要的,现在就车辆改装在理论的层面上给大家一些建议,对那些条件有限的地区,很多要求是不容易办到的,改装技术以及零件的入手都是问题,这就更需要大家首先了解大致的方向,然后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改装。

而在整个过程中,希望大家能够遵循一种优先对待的顺序,那就是:最优先的是自己本身的驾驶技术,然后是车辆改装的耐久性,最后才是发挥车子的全部性能。

而理想的改装是可以让车子的性能加强而最小程度的伤害车子本身,而且能够帮助车手理解漂移本身和自己的技术,而且改装最好是一步一步来,在自己能够完全操控住现有的性能以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改装。

不要改装一台自己控制不住的怪物,在技术达到一定水平之前车就先挂掉!记住,不要做勉强的事!其次,漂移车的改装费用也是不小的,因为即便车子没有经过改装,必要的轮胎更换,离合器更换,刹车系统的保养,等等已经是一笔很高的花销了,再加上偶尔会干掉拨箱,经常性的扳金喷漆,头,尾,角灯的撞毁,所以这就变成一项很昂贵的爱好!在练习的消耗,保养,维修,改装,调教的正规化,完全可以比拟半职业的环状跑道车手及车队,这绝对的,远远的超越了普通的街头赛车,所以对这一点,希望大家要有足够的心理,时间,组织计划,以及经济上的完全准备,因为半途放弃的话,那以前所投入的一切都可能是无用功了!而且也希望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做一个计划,不要做超出计划的事,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那么,你会先改装什么呢?D1GP的车手植尾胜浩明确地指出:基本的改装当然包括了防滑差速器,刹车系统,避震,但是还有相当重要的就是排气系统(改装品),“排气系统是很基本的,从最一开始的时候,已就需要更够听到引擎运作情况!”—植尾胜浩应该说车子改装的宗旨就是:让车运行的更顺畅,更能适合车手技术,性能发挥稳定,一切都要以这些为原则的!改装引擎篇:不需要多大的马力,反而更重要的是引擎运转的顺畅程度,敏捷的反应,均匀的最大马立值输出的区域,中转区域丰富的扭力,这要比超级马力来的重要。

对极轴方法

对极轴方法

对极轴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对极轴方法呀。

你说这对极轴方法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好多知识的大门呢!想象一下,你在观测星空的时候,要是没有这把钥匙,那不就像在黑夜里瞎摸嘛。

对极轴,简单来说,就是让望远镜啊或者相机啥的和天上的星星对上号。

这可不容易哦,就好像你要在茫茫人海中一下子找到那个特定的人。

但一旦你掌握了,哇塞,那感觉就像找到了宝藏的入口。

咱先得找个好地方,一个安静、开阔,没有太多光污染的地儿。

然后呢,把你的设备架起来,这就好比战士上战场前要把武器准备好。

接下来就是关键啦,要仔细地调整,让设备和天上的星星“对上眼”。

这可不是随便弄弄就行的,得有耐心,就跟钓鱼似的,得等鱼儿上钩。

你要是没对好极轴,那可就麻烦啦。

拍出来的照片可能模糊不清,观测到的东西也不准确。

那不就白折腾啦?所以说啊,这一步可得认真对待。

你看那些专业的天文爱好者,他们为啥能拍出那么美的星空照片,能发现那么多奇妙的天体?不就是因为他们熟练掌握了对极轴方法嘛。

这就好比武林高手有了独家秘籍,那自然就厉害啦。

咱普通人虽然不是专业的,但也能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掌握呀。

别觉得这很难,只要你用心,一步一步来,肯定能行。

就像学骑自行车,一开始可能会摔倒,但多练几次不就会啦。

而且哦,当你成功对好极轴,看到清晰的星空出现在眼前,那种成就感,哇,简直没法形容!就好像你征服了一座高山,那种喜悦只有自己能体会。

对极轴方法就是这么神奇,这么有趣。

它能让我们更近距离地接触星空,感受宇宙的浩瀚和神秘。

所以啊,大家别害怕尝试,大胆地去探索吧!别到时候别人都看到了美丽的星空,你还在那眼巴巴地羡慕呢!咱也行动起来,去开启属于我们自己的星空之旅吧!这多有意思呀,对吧?。

超级漂移神仙操作方法

超级漂移神仙操作方法

超级漂移神仙操作方法超级漂移是一种驾驶技术,在高速行驶时车辆通过操控,使其在转弯时保持高速运动的状态,同时车辆的侧滑角度也要达到一个极限的状态,给人一种非常刺激的感觉,下面将详细介绍超级漂移的神仙操作方法。

1.选择合适的车辆:首先,选择一款适合漂移的车辆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后驱的车辆更适合漂移操作,因为后驱车辆的重量分布更加均匀,有利于车辆在转弯时保持足够的侧滑。

2.调整车辆设置:在进行超级漂移之前,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车辆的设置。

首先是悬挂调整,可以适当增加车辆的悬挂硬度,以提高车辆的稳定性。

同时,可以降低后悬挂的摩擦力,使车辆更容易产生侧滑。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整后轮的凸度来改变车辆的行为特性。

3.熟悉漂移区域:在进行超级漂移前,要对漂移区域进行仔细的勘察和熟悉,了解路面的情况、弯道的半径和角度等。

这样可以更好地规划漂移轨迹和速度,确保行驶的安全性。

4.掌握刹车和油门控制:超级漂移时,刹车和油门是非常重要的控制手段。

在进入或者出弯时,要准确地掌握油门和刹车的力度,以保持车辆的平衡,并在必要时进行侧滑控制。

一般来说,在进入弯道之前,需要给予足够的油门,使车辆进入侧滑状态,而在出弯时,则需要适当减少油门,以控制车辆的侧滑角度。

5.正确的转向操作:转向是超级漂移操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正常情况下,转向的角度应该大于实际需要的角度,这样车辆在侧滑时可以保持足够的前进力量。

同时,在转向时要保持平稳,避免急转方向盘,以免导致失控。

6.发挥想象力:超级漂移不仅仅是简单的驾驶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形式。

在操作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尝试不同的动作和姿态,使整个漂移过程更加华丽和独特。

7.坚持训练和实践:超级漂移需要不断地进行训练和实践,只有经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漂移的技巧。

可以选择在封闭的赛道上进行训练,或者参加漂移比赛,与其他漂移爱好者切磋技术,不断提高和进步。

超级漂移操作需要驾驶者具备良好的驾驶技巧和对车辆行为的把控能力。

试验机零点漂移检定方法

试验机零点漂移检定方法

试验机零点漂移检定方法1.引言1.1 概述在试验机的使用过程中,零点漂移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什么是零点漂移呢?简单来说,零点漂移指的是试验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设备的零点产生偏移,进而影响到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来检定和修正试验机的零点漂移。

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试验机的零点漂移进行分析和研究。

首先,我们将介绍零点漂移的定义,明确了解什么是零点漂移。

其次,我们将探讨试验机零点漂移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机械振动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零点漂移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在文章的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零点漂移检定方法的重要性,这对于保证试验数据的可信度具有关键意义。

同时,我们还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试验机零点漂移检定方法,包括精密校准器校准法、位移传感器校准法等。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介绍和比较,读者可以了解到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零点漂移检定方法,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和调整。

总之,本文将全面介绍试验机零点漂移检定方法的相关知识,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试验机零点漂移的问题。

希望本文能为试验机使用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概述部分对试验机零点漂移的检定方法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重点。

文章结构部分说明了本文的组织结构,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和顺序。

目的部分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即探讨试验机零点漂移的检定方法。

第二部分是正文,主要包括零点漂移的定义和试验机零点漂移的影响因素。

首先,文章定义了零点漂移的概念,阐述了其重要性。

然后,针对试验机而言,详细介绍了与其零点漂移相关的各种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湿度、试验机使用时间等。

第三部分是结论,主要包括零点漂移检定方法的重要性和常用的试验机零点漂移检定方法。

PoleAlignMax对极轴教程_V1.0

PoleAlignMax对极轴教程_V1.0

阳台上,看不到北极星,最近试了EQalign软件对极轴,发现有个问题,当大气视宁度变差的时候,星点跳动幅度大,给漂移带了了很大问题。

Goto对极轴,当星点亮度不明显的时候,很难判断是不是目标星。

纯粹的漂移法,不能定量的调整,也不知道极轴的偏差到底有多大。

现在找到了一个软件:Polaralign Max,看老外的说明效果不错,采用Pinpoint精确定位,比单一星点的判断要好,降低了视宁度的影响;另外它能够精确指示极轴的偏差程度,最后的精度可以达到1个角分以下,高于高桥极轴镜的5角分的精度。

首先给出一个基本的拍摄系统框图:1)准备工作软件环境:1)操作系统:最好是xp系统;2)安装ASCOM6.0驱动和赤道仪的驱动(比如Celestron, Meade);(具体步骤参考stellarium控制赤道仪的方法/bbs/thread-178650-1-1.html)3)安装Maxim DL;4)安装PoleAlignMaxV2.0.35.msi,把PAM V2.0.55.zip解压的PoleAlignMax.exe覆盖安装路径原来的文件;硬件环境:1)赤道仪支持GOTO,比如EQ3 Pro, HEQ5, NEQ6, CG5等;2)主镜和导星镜装好,导星镜采用QHY5或者其它的CCD,但是要支持长时间曝光,不然星点太少,pinpoint解析会失败;导星镜的光圈尽量大;推荐60220+Q5;3)笔记本电脑通过串口线已经连接好赤道仪。

4)完成校准,一星校准就够了,最好在导星镜中看到校准星,这样以后会方便些;5)MDL连接赤道仪首先赤道仪先开机,设置好经度,纬度,时间信息,并进行校准。

在Observatory的Setup界面中的Telescope框选择Options->Choose:为了便于多个软件共同控制赤道仪,强烈推荐采用Poth方式连接赤道仪,即在Ascom->Poth Hub然后选择Properties:Motion Controls和Auto track打上对号;Equatorial System选择Local即Jnow坐标系;Latitude:当前的经度Longitude:当前纬度;然后再点击Choose scope:选择合适的赤道仪,然后在点击Properties,设置好经度,纬度等信息。

3.牛顿式反射望远镜与赤道仪的装配、调试与修理介绍

3.牛顿式反射望远镜与赤道仪的装配、调试与修理介绍

进阶技能:牛顿反射式望远镜的调
修理牛顿反射式望远镜小
一、架设赤道仪
z z
首先需要将三脚架架设起来。 示范的赤道仪由三脚架、盛物盘、主体、重锤 杆、重锤、电跟马达等组成。
现架好三脚架再装上赤道仪主体
赤道仪主体与三脚架一般是靠螺丝连 接的
别忘了装上重锤杆
再装上重锤。别忘了把重锤杆底端螺丝装 回去
斜镜光轴的调整
中间的大螺丝是固定螺丝,边上的三 颗小一点的是调整螺丝。稍拧开固定 螺丝(如上左图),然后调整调整螺 丝的前后位置,进行调整(如下左 图)。如果斜镜部分不在中心位 置 ,还可以调整固定斜镜的三颗螺 丝(如上右图) 。
物镜光轴的调整
把固定螺丝拧松一 点,然后调节三颗调 整螺丝的进出,就可 以使物镜角度改变。
接下来需要把“镜子”装到赤道仪上面去
z
z
现代的便携式德式赤道仪上一般都会有云台接 口而一些并不太高级的(也有可能是较古老的 款式)的固定方式就不太一样了。云台板式请 参见CG-4等赤道仪。 下面将介绍这种直接固定抱箍的方法。
将镜子装到赤道仪上
z z
将镜筒安放在赤道仪上 段槽内。 移动抱箍位置,使其固 定螺丝对准赤道仪“云 台”上限位孔,拧紧螺 丝。
调整光轴的最终目标
发烧的调光轴方法
z
如果你的望远镜高级得无敌,那么你就可以找 一亮星,通过观察它的衍射环,将其调成同心 圆(你需要放得很大,很可能需要CCD之类 的设备)
接下来要知道一些关于目镜端的事
用来调焦的 齿轮
牛顿反射式望远镜的调焦方式是 目镜端调焦,靠伸缩目镜镜筒来 完成。
对应的齿条。
这套望远镜提供了品种丰富的接环
不同的望远镜厂家提供的接换种类都不一样,这个要 视具体情况而定。

极轴校准教程

极轴校准教程

Star Adventurer星野赤道仪 对极轴教程极轴镜分划板的同心度校准 钟式用法极轴镜的初始化及对极轴 时间-日期盘法极轴镜的初始化及对极轴Sky-Watcher Astrophoto极轴镜分划板的校准极轴镜分划板同心度检查赤经紧环2.松开赤经轴锁紧环。

转动赤经轴,同时 保持眼睛观察,观察分划板十字交叉点是 不是漂离对准的目标标点。

1.白天将极轴镜指向远处建筑物,瞄准 建筑物直角角尖或交叉的网格等结构。

我的判断要求:如果分划板十字 交叉点的漂移量超过1.5倍的刻 度线宽,则重新调整分划板的同 心度。

Sky-Watcher Astrophoto极轴镜分划板的校准极轴镜分划板同心度调整2.将极轴镜瞄准远处墙体格子的交叉点 (其他诸如墙角,避雷针,楼顶铁栏杆等 都可以利用)。

3.将赤经轴旋转180° 。

赤经紧环1.转动赤经轴,使分划板0点位于正上 方,0点-6点的连线垂直于地面。

Sky-Watcher Astrophoto极轴镜分划板的校准极轴镜分划板同心度调整5.用内六角扳手轻轻拧动分划板同心度调 节螺钉 ,一般需要先略微松看一下十字 叉的中点移动方向。

6.通过试着松紧调节螺钉掌握十字叉的移 动方向和移动量后,调节3颗同心度调节 螺钉,让十字叉交点回到左图里绿色圆点 的位置(十字叉在旋转赤经轴180°前后 的中点) 。

4.因为分划板的同心度不准确,所以会 看到和上图所示的样子。

旋转之后,十 字叉中心会漂出原来位置。

分划板同心度调节螺钉, 每120°一个,一共有3个。

Sky-Watcher Astrophoto极轴镜分划板的校准步骤1-6在经过2-3次调整后就可以非常好,通常我自己可以调到赤经轴 转一圈,十字叉焦点漂移量小于刻度线的线宽,就是可以达到2个角分 以内。

Sky-Watcher Astrophoto钟式对极轴的分划板初始化及 对极轴方法Sky-Watcher Astrophoto极轴镜分划板的初始化----钟式1.转动赤经轴,让0点-6点连线垂直于 地面。

井下瞬变电磁探测信号基线漂移校正方法

井下瞬变电磁探测信号基线漂移校正方法

现代电子技术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2021年4月1日第44卷第7期Apr.2021Vol.44No.70引言瞬变电磁(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TEM )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井下资源勘探、水文地质调查和环境监测领域[1⁃4]。

在井下探测过程中,为了提高探测性能,通常会选择高导磁材料作为探头,进而增强接收线圈的灵敏度[5⁃7]。

然而,测井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会严重影响高导磁材料的磁导率,使测试曲线的基线产生漂移,从而影响数据反演解释的精度。

为了消除基线漂移现象,需要对测试曲线进行温度补偿。

传统的温度补偿方法是在仪器探头附近增加温度传感器,利用温度传感器监测井下温度变化,通过对不同温度下的接收信号进行刻度,实现瞬变电磁信号的温度补偿,进而消除曲线中的基线漂移现象[8]。

该方法利用井温对测试数据进行刻度,获取不同探测深度的感应电动势,但刻度过程会引入一定的误差,且当探头数较多时,进行温度补偿所需的数据量过大,往往难以实现。

此外,曲线拟合法[9]、小波变换法[10]、形态学滤波法[11]等也常被用来校正曲线的基线漂移。

其中,曲井下瞬变电磁探测信号基线漂移校正方法党博,王咪咪,杨玲,李丹,党瑞荣(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油气井测控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5)摘要:利用涡流的时域扩散特性,瞬变电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井下探测领域。

然而,测试过程中井下温度的变化会使探头的磁导率发生变化,导致测试曲线的基线产生漂移,严重影响套管损伤检测的性能。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井下瞬变电磁探测信号基线漂移校正方法。

通过对瞬变电磁信号进行分解,结合信号的频谱特性,对含有基线漂移的本征模态函数进行滤波处理,并将滤波后的结果作为测试曲线的重构信号,进而实现瞬变信号的基线漂移校正。

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校正测试曲线的基线漂移,提高反演解释的精度。

关键词:基线漂移校正;瞬变电磁信号;井下探测;套管损伤检测;滤波处理;经验模态分解中图分类号:TN91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3X (2021)07⁃0111⁃05Baseline wander correction method for downhole transientelectromagnetic exploration signalsDANG Bo ,WANG Mimi ,YANG Ling ,LI Dan ,DANG Ruirong(Shaanxi Key Laboratory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for Oil and Gas Wells ,Xi ’an Shiyou University ,Xi ’an 710065,China )Abstract :By virtue of the time⁃domain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eddy current ,the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TEM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downhole exploration.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testing ,the magnetic conductivity of the probe changes as the downhole temperature changes ,which leads to the baseline wander of the test curve ,and seriously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casing damage inspection.In view of this ,a method of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based baseline wander correction of downhole TEM exploration signals is proposed.On the basis of decomposing the TEM signals and combining their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the 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 )with baseline wander is subjected to filtering processing.The results of filtering processing are taken as the reconstructed signals of the test curve to correct the baseline wander of the transient signals.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correct the baseline wander of the test curve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data inversion.Keywords :baseline wander correction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signal ;downhole detection ;casing pipe damagedetection ;filtering processing ;EMDDOI :10.16652/j.issn.1004⁃373x.2021.07.022引用格式:党博,王咪咪,杨玲,等.井下瞬变电磁探测信号基线漂移校正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21,44(7):111⁃115.收稿日期:2020⁃09⁃28修回日期:2020⁃10⁃21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课题(2016ZX05028⁃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742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4158);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18JQ5133);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17JS106);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计划项目(YCS19211003)111现代电子技术2021年第44卷线拟合法实时性高、准确性好,但算法中拟合点的提取比较困难;小波变换法和形态学滤波法滤除基线漂移后低频成分损失非常大,而测试信号的低频分量中通常也会包含丰富的套管损伤等信息,基线漂移与这些损伤信息的频谱非常接近,在使用这些方法消除基线漂移时,对体现井下介质信息的有用成分会造成一定的损失。

北极星角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

北极星角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

北极星角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摘要:一、北极星的位置与意义二、北极星仰角与当地纬度的关系三、证明北极星仰角等于当地纬度的方法四、在不同纬度观察北极星的位置区别五、古代人测量北极星角度的方法正文:北极星,位于天空的正北面,无论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它始终在地球的北方。

对于北半球的人来说,北极星是一种重要的导航工具。

那么,北极星的角度与当地纬度有什么关系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北极星的位置并非固定不变的。

岁差的原因使得现在的北极星——勾陈一(小熊座),只是在最近一两百年才与北天极靠得特别近。

在两千多年前,距离北天极最近的亮星是帝星(小熊座)。

那么,北极星仰角与当地纬度的关系是什么呢?在北半球,北极星仰角的角度与当地纬度相同。

也就是说,当你观察北极星时,你能看到的角度,就是你所在地的纬度。

这个关系在南半球和赤道地区则不适用,因为那里看不到北极星。

如何证明这一点呢?这里有四种几何方法可以证明。

首先,当地纬度是如何划定的?地球自转的绕转轴——地轴极北方向延长线上,当前距地球445.3光年。

由于地球自转且北极星位于地球自转轴的延长线上,因此它相对其他恒星静止不动。

观察北极星的角度,实际上就是观察仰角。

当你正对北极星的时候,你的正面就是正北方,对应的方向就是南方,左西右东。

在观测过程中,视线在水平线以上时,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即为仰角。

在不同纬度上观察北极星,其位置有明显的区别。

赤道地区的人,直接平视就可以看到北极星。

纬度越高,看北极星的仰角就越大。

在极地地区,人们需要仰90度才能看到北极星。

至于古代人如何测量北极星的角度,一种相对可能的方法是类似赤道仪漂移法对极轴的方法。

窥管可绕极轴转动,如果极轴对的准,那么先用窥管对准北极星,然后再观察其他星体,通过观察星体的运动,就可以推算出北极星的角度。

总的来说,北极星的角度与当地纬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关系在北半球尤为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漂移法调整极轴
天文爱好者在使用德式赤道仪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将极轴对准天球转轴。

如果在北半球,可以利用北极星来校准极轴,只要调整赤道仪的水平角和俯仰角使北极星在极轴镜中央就可以。

这种方法得到的精度完全可以满足目视、计算机自动找星和短时间曝光的天文摄影的应用。

不过对于长时间的天文摄影,极轴需要对得非常精确。

简单地用北极星来对准的极轴无法满足这种需要。

这些简单的方法对极轴或多或少存在水平误差(极轴偏东或者偏西)和高度误差(偏北或者偏南)。

有的赤道仪有很精密的极轴镜,当你学会如何使用后,利用它可以将极轴对得很准。

但即使这样调整出来的极轴在曝光时间较长或者拍摄焦距较长的时候仍然不够精确。

漂移法可以使赤道仪的极轴获得足够的精度来进行很长时间的曝光。

这种方法能获得很高的精度,相当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极轴不准确带来的误差。

漂移法的原理很简单:在导星目镜(或者webcam)中观察一颗星的跟踪情况。

如果极轴对得不是很准,星点在导星目镜中的位置就会发生移动。

根据移动的方向对极轴做相应的调整,然后继续观察,并重新进行调整。

如此反复几次,最终得到精确的极轴方向。

漂移法需要用最能反映出极轴水平和仰角误差的特定位置的两颗星来进行调整。

下面分几个步骤来具体说明如何用漂移法来调整极轴
步骤一调平赤道仪
利用赤道仪上的水平气泡来将赤道仪调整到水平位置。

这个步骤不是必须的,但很重要,可以节省很多调整的时间。

如果赤道仪不水平,那么极轴的水平角和俯仰角的调整会互相影响,这样就会增加反复调整的次数。

赤道仪水平调整好了,能节约很多时间。

步骤二粗调极轴
利用极轴镜和北极星粗略地调对好极轴,这也能使漂移法的调整更迅速。

步骤三调整导星目镜十字丝的方向
在以下所有的步骤中,都要求导星目镜的十字丝和赤道仪的转轴平行。

这一步也比较简单,找一颗亮星放在十字丝中央,用手(或者控制手柄)转动赤道仪赤经或赤纬的蜗杆,星点将会在目镜中产生移动。

旋转目镜的角度,使得在调整赤经和赤纬的时候,星点始终压住十字丝线。

步骤四调整水平方位角
调整水平方位角需要将望远镜对准一颗位于过天顶的赤经线与天赤道交点附近的星。

当找到这个位置的星星后,微调赤道仪赤经和赤纬轴使得星点位于十字丝中央,并且旋转导星目镜的十字丝沿东西方向使其角度满足步骤三的要求。

跟踪并观察:此时不要搞混淆了星点赤经和赤纬的移动。

记住我们此时只关心赤纬的漂移,而不是赤经的。

观察星点,轻微调整赤经角度以抵消周期性误差(PE)。

周期性误差是因为传动链中某些齿轮的分度不均匀而产生的。

此时千万不要去调整赤纬的蜗杆。

此时要做的只是观察赤纬的漂移,而不是修正它。

水平方位角的调整很容易把人弄糊涂。

粗略调整后的极轴可能比实际的极轴更偏东或者偏西。

当观察位于天顶赤经和天赤道交点附近的星点时,这种误差将会在水平方向(或者说东西方向)反映出来。

水平方向的调整很容易把人弄糊涂,因为当观测到赤纬方向的漂移时,调整赤道仪的水平方向将使星点产生与漂移方向垂直的移动。

如果星点向上漂移,则需要调整赤道仪水平方向使目镜中的星点向右移动;而如果星点向下漂移,这需要调整赤道仪水平方向使得星点向左移动。

这很容易让人糊涂。

如果使用的是牛顿式望远镜,上述过程更加容易使人糊涂。

上述的调整方向需要反过来:如果星点往上漂移,就调整赤道仪水平方向使星点向左移动,反之则向右。

步骤五:调整仰角
选择一颗位于正东方向地平高度度左右的星作为跟踪目标。

选择正东方的原因是,这样可以消除极轴水平误差带来的影响,从而只看见仰角误差;选择地平高度15-20度左右的星星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大气折射的影响。

如果高度再低,大气折射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最终的精度。

将跟踪目标调整到导星目镜中央,开启跟踪,观察星点在与十字丝相对位置的变化。

跟踪过程中,略微调整赤经手柄,使得星点始终保持在导星目镜的赤经丝线上。

千万不要去调整赤纬手柄,我们是要观察在赤纬方向上的误差,而不是调整它。

如果此时观察到星点在赤纬方向上的移动,说明赤道仪极轴在仰角上有误差,因此需要进行调整。

仰角的调整很简单,只要记住一个原则:无论星点往哪个方向漂移,调整赤道仪仰角,使得星点向目镜中心方向移动。

如果星点漂移比较快,调整就多一些,如果移动比较慢,调整就少一些。

步骤六:重复以上过程
漂移法不会一次就得到很高的精度,因此需要重复上述过程,一直到几分钟内在导星目镜内看不到明显的漂移,这样的精度就能满足长时间曝光的要求了。

漂移法的原理
漂移法被很多天文爱好者所使用,但许多人并不明白漂移法的原理,以及为什么要选择特定区域的星星。

通过图示,很容易弄明白以上问题。

先来看看理想的情况:在赤道仪极轴与天球转轴完全重合的情况下,星空按照很标准的圆形轨迹在运动,因此被跟踪的星点始终会处于导星目镜中央。

如果赤道仪的极轴与天球转轴不重合,那情况会怎么样呢?看看下面这个图就一目了然了。

下图所示的是赤道仪极轴与天球转轴不重合并且有水平方向误差的情况。

被跟踪星点位于天赤道与过天顶子午线交点附近。

在跟踪的过程中,导星目镜的十字丝会沿着赤道仪极轴(红圈)旋转,而目标星则沿着天球转轴(蓝圈)旋转。

当星点转过一个角度之后,十字丝与星点将不再重合,而且在赤纬方向上有会产生移动。

同样的原理可以用来解释极轴与天球转轴有俯仰角度误差的情况。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选取特定位置的星来进行调整呢?看下面的图,仍然以水平方向有误差的情况来说明。

如果此时选择的星不在天赤道与过天顶的子午线焦点附近,而是在很偏东或者偏西的方向,当跟踪一段时间,星点和赤道仪都转过一个角度之后,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星点的偏移并不十分明显,误差被大大地缩小了。

选择星点位置的原则就是要尽量快地将误差反映出来,显然,选择接近东方或者西方地平线上的星点作为目标星点是不满足这个要求的。

同样的道理,在选择调整俯仰角度的目标星时,选择东方或者西方低平高度较低的星比较合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