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对话”——丹尼列夫斯基与索洛维约夫的争论
《星际旅行日记》阅读感想
《星际旅行日记》阅读感想《太空船员年鉴》曾提醒道:“穿越旋涡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相对论效应——特别是在高速行驶的时候。
”波兰著名科幻作家、哲学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Stanislaw Lem)便是 20 世纪欧洲最多才多艺的作家之一,也是国际公认的科幻小说天才作家。
他还是波兰宇航协会的创始人、波兰控制论协会会员、美国俄亥俄州伍斯特大学科幻小说研究会顾问。
他曾学习过医学、哲学、科学方法学和控制论,在二战期间,由于犹太家庭背景出身,他不得不隐姓埋名,改做汽车装配工和焊工。
莱姆于 1945 年开始正式从事写作。
“如果有一天科幻作家能够获得诺贝尔奖,此人非莱姆莫属。
”每次读完莱姆的又一部作品,我都会对诸多西方评论家的这一观点深表赞同。
在《星际旅行日记》中,我们依然能看到莱姆一贯的幽默与讽刺笔触,他将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以喜剧的形式表现荒谬的内容,在灾难、荒诞、绝望面前发出笑声,颇具思想深度。
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主人公太空旅行者伊翁·蒂奇十二篇关于太空旅行期间的冒险日记,令我们再次从宇宙与机器的深度思考人的境况和人类未来的生存处境。
在书中,脸上有两个疣子的男主伊翁·蒂奇从地球去往公羊星座的航行,在第七次漫长孤独的太空航行期间,经历了离奇、荒诞的冒险。
四月二日星期一,在贝特尔居斯附近巡航时,一颗青豆大小的陨石击穿了船体,不仅将传动调速器砸坏,还砸烂了船舵,导致飞船整体失灵。
伊翁·蒂奇出舱修理机械故障,却发现一人无法完成拧紧螺栓的工作,扳手也飞入了太空深处,错过了午餐时间。
气昏头的伊翁·蒂奇看到飞船里最好的一块里脊肉被烤糊后,恼怒地将那块里脊肉扔出船舱。
结果它没有飘入太空深处,而是开始围着飞船绕圈,成了飞船的第二颗人造卫星,而且每隔十一分零四秒就会造成一次日食。
伊翁·蒂奇夜里睡觉时,突发的船舵修理困境带来的焦虑不安,促使他梦见他的影子喊他一起出去将螺栓拧紧。
索洛维约夫的哲学创作
索洛维约夫的哲学创作弗拉基米尔·谢尔盖耶维奇·索洛维约夫,是俄国著名历史学家、莫斯科大学教授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索洛维约夫之子,1853年生于莫斯科。
1869年,16岁的索洛维约夫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莫斯科第五中学,进入莫斯科大学数学-物理系,三年后转入历史-语文系,1873年毕业,又作为旁听生到莫斯科神学院修了一年神学和哲学。
索洛维约夫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经历了宗教危机,曾经成为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把圣像扔出窗外。
但对斯宾诺莎、叔本华、爱·哈特曼、谢林和黑格尔著作的阅读和研究,使他克服了少年时的虚无主义,自觉回到了“祖先们的信仰”。
1874年,他通过了硕士论文答辩,被选为莫斯科大学哲学教研室副教授,1875年夏被公派出国一年,到英国研修“印度哲学、诺斯替派和中世纪哲学”,回国后继续讲授逻辑学和哲学史。
1877年,因不喜欢教授圈内的纷争,他离开了莫斯科大学,来到圣彼得堡,在人民教育部所属的学术委员会任职,同时在圣彼得堡大学和高级妇女讲习班开办讲座。
他在1878年开始举办的关于神人类的系列讲座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首都文化界知名人士包括大作家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前来听讲。
1880年4月6日,索洛维约夫在圣彼得堡大学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881年3月28日的公开讲座使索洛维约夫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此时正值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遇刺事件发生不久,索洛维约夫在讲座的最后,在谴责暗杀行为的同时,也呼吁按照基督教精神宽恕行刺者。
这触怒了当局,他因此被逐出彼得堡,不久,他辞去公职,从此永远停止了高校教学和公开讲座活动,开始了自由著述的生涯,直到1900年在莫斯科病逝。
索洛维约夫的生活和创作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世纪60—70年代,是纯粹思辨的和斯拉夫主义的阶段,从“万物统一”的宗教唯心主义观点出发与抽象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作斗争;第二阶段,19世纪80年代,是宗教—政论阶段,阐述神权政治思想并寻求东西方教会统一,站在基督教文化的普遍主义立场上与狭隘民族主义作斗争;第三阶段,19世纪90年代,回到哲学,创立伦理学体系,撰写理论哲学文章,研究诗歌与文学批评,与尼采和托尔斯泰的宗教道德学说作斗争。
跨越卢比孔河
跨越卢比孔河段永朝/2014年10月28日这是一部值得从头仔细读到尾的书。
全书正文最后一页,倒数第四个自然段,作者提到了一个“卢比孔(Rubicon)河”的典故,寓意深邃。
卢比孔河,是古罗马时期意大利与高卢的天然边界。
公元前49年,凯撒统一整个高卢之后,挥师南下,来到亚平宁半岛卢比孔河的北岸。
按照罗马帝国法律,任何帝国指挥官都不可跨越卢比孔河进入罗马,否则将视为背叛。
凯撒心意已决,决定渡河。
渡河时,他说了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话:“The die has been cast!”(骰子已经掷出,就这样了!)从此,未来的凯撒大帝,迈出了征服欧洲、缔造罗马帝国的第一步。
尼克莱利斯教授将这一典故放在最后,可谓意味深长。
一部翔实的实验室日志这首先是一部资料翔实、脉络清晰的实验室日志。
我不是神经科学专业的,但就我这样的外行读起来,也颇觉受益匪浅。
尼克莱利斯不仅是科学家,还是讲故事的高手。
大脑皮层神经放电的过程,在尼克莱利斯妙趣横生的叙述中,仿佛一首首迷人的交响乐章,让人惊奇不已。
在普通读者眼里,神经科学这一领域堪称“高大上”的典范,一说到颞叶顶叶、内啡肽多巴胺、脑电图脑磁图,正常的反应大约也是“不明觉厉”。
去年年初,美国奥巴马政府和欧盟,不约而同宣布未来10年是“脑的十年”,使得这一阳春白雪的科技前沿领域,日渐走入寻常百姓的视野。
顺着尼克莱利斯的讲述,我们可以辨认出一条充满艰辛、痛苦和欢愉的科学探索之路。
但最令人掩卷长叹的,恐怕还是尼克莱利斯所面临的挑战。
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了说服神经生理学界的大多数人接受我们的发现,我们花费了很多口舌,发表了大量的文章。
”(p81)他要说服什么?25年的寻找、验证、思考、对比,尼克莱利斯和他的导师、学生、合作者,所突破的并非仅仅是神经元信号测量的难题,而是横亘在诸多神经科学家面前的思想藩篱。
“经过25年对大脑风暴的观察、聆听和记录,我只能说,皮层的放电活动似乎不只局限于或不在意传统细胞结构学所建议的边界。
《2024年索洛维约夫历史哲学研究》范文
《索洛维约夫历史哲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历史哲学,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探讨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以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角色。
在众多历史哲学的研究者中,索洛维约夫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索洛维约夫的历史哲学思想,分析其理论特点及价值,以期为历史哲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索洛维约夫的历史哲学背景索洛维约夫,作为俄罗斯思想家和哲学家,其历史哲学思想深受俄罗斯文化传统和西方哲学的影响。
他的思想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需求和挑战。
在分析其思想背景时,我们需要关注其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哲学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历史哲学思想。
三、索洛维约夫历史哲学的主要观点1.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索洛维约夫认为,历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创造出来的。
他强调了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关注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主体性作用。
2. 宗教与历史的互动:索洛维约夫认为,宗教与历史是相互交织的。
宗教为人类提供了精神支持和价值导向,而历史则是宗教观念得以实现和传播的载体。
他强调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 人类自我认识的历史性:索洛维约夫认为,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历史性的。
人类在不断的历史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本质和价值,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索洛维约夫历史哲学的特点及价值1. 特点:索洛维约夫的历史哲学思想具有综合性、独特性和创新性。
他不仅关注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也强调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同时将宗教与历史紧密联系起来,为历史哲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2. 价值:索洛维约夫的历史哲学思想对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认识自身以及解决现实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更深刻地认识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北京专用,选必上全册)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含解析)(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3.测试范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1-4单元。
4.难度系数:0.8。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
俄国哲学家: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人物简介
早期教育
• 家庭教师
• 严格的家庭教育
• 对哲学和文学的热爱
青少年时期
• 进入敖德萨大学学习
• 对历史和哲学的兴趣
• 与其他哲学家和文学家的交往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的求学和学术生涯
敖德萨大学学习
⌛️
• 1870年进入敖德萨大
学
• 学习历史和哲学
• 与波别多诺斯采夫和费
奥多罗夫等人交往
圣彼得堡大学任教
• 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
• 关注俄国社会的政治和文化问题
观点
• 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 参与社会活动和教育改革
• 对宗教哲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影响了俄国文学的发展
• 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
• 对西方哲学和东方哲学进行了比较
研究
交往
02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的思想体系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的哲学观念和发展
03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的影响和评价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对俄罗斯哲学的影响
对俄国哲学的影响
• 提出了独特的哲学观念和历史哲学观点
• 对俄国哲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 成为俄国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对俄国文学的影响
• 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
• 影响了俄国文学的发展
• 成为俄国文学的瑰宝
弗拉基米尔·索洛维约夫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对西方哲学的影响
对西方宗教哲学的影响
• 对西方哲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 对宗教进行了深入研究
• 对西方文明的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进行了批判
• 提出了宗教哲学的观点
• 对欧洲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进行了反思
• 强调宗教和人文主义
第06单元(A卷)-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同步单元双基双测“AB”卷(原卷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单元双基双测AB卷第6单元基础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短暂.(zàn)蹲下心有灵犀.(xī)茏罩B.潜.入(qiǎn)铁镍天涯海角.(jiǎo)循环C.闷.热(mèn)纵然激动不已.(yǐ)闲瑕D.炽.热(chì)包裹不期.而至(qī)屏幕2.结合语境,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成语。
(4分)(1)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__________(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如同一次重生。
(2)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__________(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3)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_____________”(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的错觉。
(4)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乎乎的,我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____________(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地等待着配合程序。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热,热得像……地狱。
呀,天啊,这是什么?草原的风!B.直到一个小时后我回去躺到床上,她还在哼着《月光》,那轻柔的旋律一直在我的梦中飘荡着。
C.“这里真好!”她轻柔的声音从她的眼睛中传出来:“我现在就像从很深很深的水底冲出来呼吸到空气,我太怕封闭了。
”D.看不到日出了,好想看草原的日出……听,这是今天的第一声鸟叫,雨中也有鸟呢!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正是孙杨的刻苦训练,才使得孙杨世锦赛男子400米自由泳三连冠看似不期而至....地到来,却又水到渠成。
B.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在农村坚持党的领导,走遍基层才能和广大人民群众心有..灵犀..。
C.为了找到建造射电望远镜的最佳地点,南仁东带领其团队几乎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俄国哲学家:索洛维约夫人物简介
• 强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索洛维约夫哲学思想的发展和转变
生命哲学的形成
• 强调生命意义和价值
• 倡导个人与宇宙的统一
万物统一理论的发展
• 主张宗教、哲学和科学的融合
• 强调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
索洛维约夫晚期的主要哲学观念
对基督教的研究
对神秘主义的研究
• 强调基督教的道德观念
• 认同神秘主义的体验和启示
• 研究基督教的德观念
• 提倡宗教与科学的和谐
索洛维约夫的翻译和传播
翻译德国哲学著作
对德国哲学的传播
• 黑格尔的《逻辑学》
• 在俄国学术界推广德国哲学
• 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对后续俄国哲学家产生影响
索洛维约夫哲学遗产的现代评价
现代评价
• 认可索洛维约夫的哲学成就
• 批评其生命哲学的神秘主义倾向
职业生涯
主要成就
• 莫斯科大学教授
• 创立生命哲学
• 圣彼得堡大学教授
• 提出万物统一理论
• 俄国科学院院士
• 对基督教、佛教和神秘主义进行研究
• 翻译和介绍了大量德国哲学著作
02
索洛维约夫的思想发展
索洛维约夫早期的哲学观念
受别林斯基影响
• 信仰个性主义和自由思想
• 批判封建制度和专制主义
黑格尔哲学的影响
DOCS SMART CREATE
俄国哲学家:索洛维约夫人物简介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索洛维约夫的生平与背景
索洛维约夫的出生和家庭背景
1853年1月12日出生
早年生活
教育背景
• 俄国贵族家庭
这实在是我所知道的物理学中 最富诗意的东西:你的一切都是星尘
1.“因为光从宇宙遥远的地方到达我们这里需要时间,如果我们向太空深处眺望,实际上是从时间上往回看” ——《极简宇宙史》2.“你是由和地球一样古老的物质组成的,其中的三分之一年龄甚至和宇宙相当。
不过,这是这些原子第一次以这种方式聚集在一起,并且认为它们就是你。
”所谓死亡,就是我体内原子的特定组合打散重组的过程。
诚然,这些被拆散的原子不会意识到它们曾是我,但即使它们天各一方,也会永远存在下去。
能成为这种永恒的一部分,让我感到一种妙不可言的慰藉。
更进一步,如果原子可以无休无止一直组合下去,说不定哪天,这些雄心勃勃的原子会再次组合成一个我。
毕竟,永恒之中有的是时间让这些特定的原子组合,来一场安可表演。
”3.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亲友就是身边的暗物质。
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
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
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
——科学松鼠会4.你身体里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你左手的原子与右手的原子也许来自不同的恒星这实在是我所知道的物理学中最富诗意的东西:你的一切都是星尘——劳伦斯·M·克劳斯《无中生有的宇宙》5.地球正一点点的疏离月亮。
据说,每一百万年就会陌生一秒,早在25亿年前,我们便开始了漫长的别离。
6.大约150亿年前,宇宙是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数大的点。
构成我们的粒子在爆炸前的瞬间都挤在一起,这世界本质上都是那瞬间诞生出来的。
它们在150亿年里在宇宙飘荡,碰撞,转变,创造了完整的我和你。
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因为远在150亿年前,我们就相遇过了,从那一刻起,我就在寻找你。
7.其实分别也没有那么可怕,65万个小时后,当我们氧化成风,就能变成同一杯啤酒上两朵相邻的泡沫,就能变成同一盏路灯下两粒依偎的尘埃。
宇宙中的原子并不会湮灭,而我们,也终究会在一起。
2023年高考上海卷作文写作: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
2023年高考上海卷作文写作: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高考作文题】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示手握准绳旅程伊始从原始人第一次步出石穴而迈向广阔平原,到哥伦布扬帆向未知的大洋彼岸启航,再到霍金以奇点定理为世人揭开苍穹的更深一层的面纱,人类始终进行着对于陌生世界的探索。
而这背后的驱动力,私以为不应当仅仅是“好奇心”,而是人与“社会”和“自我”的强有力链接。
诚然,好奇心在人类的探索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促使人类面朝未知踏出了向前的第一步。
正如牛顿好奇于为什么苹果会自然落下而非漂浮半空,法布尔好奇于荒石园中各类昆虫的习性,人类的科学史卷方能在后来被镌刻下“万有引力”四字,那位“昆虫界的荷马”方能撰写出他的昆虫巨著。
但我们应认识到,好奇心给予人们的多数只是一开始的激情与勇气,而探索陌生世界的全过程必然是历久而艰苦的,故而单单“好奇心”不能作为人类取得众多成就的充要条件。
能提供一种长时而丰足的动力的,应当是某种更为内核的精神。
人与社会的链接力便是其中之一,它包括着家国情怀与对于全人类的一腔热忱,或者说,责任意识。
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享受着国家社会带来的物质条件与情感关怀的同时为它奉献自我、创造价值,这种双向的链接力始终是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驱动力。
苏联的科学家以这种情怀向陌生的原子能领域进发,最终让粉红色蘑菇云绽放于北国大地的上空;鲁迅情系于“无穷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于是提笔作文,驰骋文字之疆场——文学对于最先学医的他而言,何尝不是“陌生世界”?更有人链接的不仅是国家社会,更是全球之人类。
譬如居里夫妇为向世人证明“镭”的存在而钻研数年,霍金对于黑洞的研究背后,不仅有好奇心的存在,更是对于全人类之科研事业的无垠热爱。
更深一层来说,人类的探索动力亦来源于他和“自我”的链接。
19世纪俄国哲中的中国形象学_B_谢尔比年科郭小丽
- 112
可以说, “比丘林现象”的出现不仅是因为这位杰出学者的人格特点,也不 是因为人们对外国信息的新奇:中国形象对 19 世纪 30-40 年代的俄国而言 已经不是什么新奇之物了,俄国人从西欧的“中国风格” (Chinoiserie)榜样 那里已对此非常熟知,俄国社会对比丘林的活动感兴趣,首先是对这样一种 科学方法的冷静性和具体性的反作用 (这一反作用远非总是具有单一的积极 意义) ,这种方法使研究者突然看到了远东传统文化内容的全部实在性。在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比丘林改变了俄国认知中国的方法——以前是通过“道 听途说” 的方法从欧洲 “听说” 中国, 而他对中国的描述则来自第一手资料。 从这一点来看, 比丘林的活动不仅仅具有 “启蒙性” , 同时还具有争议性 (这 一点很重要) 。 比丘林不得不反对当时在欧洲和俄国流行的关于中国的观点, 即认为中国是社会停滞的象征。 当时欧洲普遍低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例如, 可以在赫尔德(И. Гердер)以及黑格尔(В.Ф. Гегель)①的著作中找到明确 的理论证明,而他们在俄国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因为俄国哲学本身就是在西 方特别是德国哲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自然,西方的欧洲中心论标准的影 响在根本上促成了俄国社会对中国文化史的怀疑态度②。还必须考虑到,在 19 世纪 30-40 年代的俄国,有关“中国”的各种符号都被自由派的政论作 品用来批评俄国的保守主义。例如,加加林(И. С. Гагарин)(俄国的保守派 代表,后来成为耶稣会成员和天主教神学家)在 1842 年致伊万・基列耶夫 斯基(И.Кириевский)的信中,把“文明的”希腊与僵化的民族主义的中国 对立起来③(首次发表于天主教杂志《Simvol》 ) 。类似的论据在多次被指责 为“中国主义”的斯拉夫派圈子里是受到严肃批判的。 别林斯基(В.Г.Белинский)在肯定比丘林作品的同时也指出,他把中 国社会理想化了,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停滞、黑暗的反面榜样。他以中
七年级(初一)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检测试卷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检测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保障轨道耀武扬威忧心忡忡B.吟唱短暂语无沦次风餐露宿C.轻柔笼罩毛骨耸然扬扬得意D.延续砥抗踉踉跄跄本末倒置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昨天的雷声洪亮而又清脆,雷声带来了明亮的春天。
再一次走进美丽的校园,翠绿弥漫着整个校园。
凝望山坡,一块硕大的碧玉静静地躺在山坡上。
墙头上李子花正开得烂漫,像洁白的雪。
待放的花苞如一个个忍俊不禁的笑容,恬淡可爱。
lǐn冽的寒风收敛了,温暖的东风将柳树的长发撩起。
菜园里羸.弱的菜苗,像刚初生的婴儿,像刚破茧的幼虫,小心翼翼.........................地在风中晃动着身体。
..........树荫下,年轻的学子没有锋芒毕露的傲慢,他们在知识的捕育下,全力驱赶明日的huáng恐。
雷声是未来对我们的呼唤,让我们在呐喊中前行。
奔跑吧,少年!(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lǐn()冽羸.()弱huáng()恐(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它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
(3)“锋芒毕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羸弱”的“羸”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依据画线句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
(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____________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一位叫____________的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诺第留斯号”在大海中航行的故事。
苏联科学家关于时间的采访
苏联科学家关于时间的采访
有一位XX科学家说,在所有的批评者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时间是一杆公平秤。
它老少无欺,不因权贵而逆转,不因位卑而倒流。
只要你不亏待它,它就不会亏待你。
谁能把握好时间,谁就可能抓住机遇,收获成功。
XX寓居XX期间,大部分时间在大英博物馆里度过,写出了鸿篇巨著《资本论》。
XX将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用于勤奋笔耕,成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XX在万有引力的发现中,和时间赛跑,很少在凌晨两三点钟睡觉,有时是灯火不熄、彻夜不眠。
前XX昆虫学家柳比歇夫一生成就赫赫,硕果累累,发表了70多部著作。
他每天核算自己花费的工作时间,并有自己独特的计算方法。
大凡有所作为的高素质人才,都能很好地驾驭时间、利用时间、把握时间。
俄罗斯问题的西方表述——关于欧美俄苏研究导论解读
俄罗斯问题的西方表述——关于欧美俄苏研究导论----------------------- Page 1----------------------- 2009 年第3 期俄罗斯研究 No. 3, Jun. 2009总第157 期 Russian Studies Gen. No. 157历史·文化俄罗斯问题的西方表述——关于欧美俄苏研究导论林精华*————————————————————————————————————【内容提要】在国际学术界和国际政治领域,俄罗斯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之所以如此,远不只是俄国本身的文明结构之复杂性所致,更有西方的独特表述之原因。
影响西方对俄罗斯问题表述的,是因为西方自身的欧洲中心论、欧美所建构的“西方”概念及其在国际和俄国所产生的反应、对俄罗斯问题进行斯拉夫-俄国-苏联学研究等,这些原因从不同方面促成了西方对俄罗斯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远不同于俄国,既时有谬误,又始终有着主体意识、独特发现。
【关键词】俄苏研究苏联学“西方”概念【中图分类号】 D73/77.512.2 【文章标识】A 【文章编号】1009-721X(2009)02-0097-(27)————————————————————————————————————导言在已经逝去的20 世纪历史中,中国、东欧和很多发展中国家深受俄国和苏俄社会思潮的影响,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经由各国知识界甚至政界的积极认可、热情倡导、制度性推行等,外加苏俄利用国际反资本主义浪潮、自身国力优势及其所建构的反西方话语权,苏俄对这些国家产生了神奇的作用力,以至于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们从建构社会理念、确立政治体制框架,到教育和学术制度的建立、卫生事业各项具体措施的拟订、社会管理部门的设置等等,大多是参照苏俄而来的。
“苏*林精华,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系和外语学院俄语系教授。
- 97 - ----------------------- Page 2----------------------- 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一时几乎成了许多国家及其人民的普遍认知。
对话阿德里安·柴可夫斯基
对话阿德里安·柴可夫斯基作者:来源:《科幻世界·译文版》2024年第05期钟睿一/主持雨果奖得主,阿瑟·克拉克奖得主,《最后机会所在的城市》与《灵魂囚笼》的作者……通过最近几期刊登的作品,相信大家对阿德里安·柴可夫斯基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然而,这位作者露面的次数实在太少,除了那么几行被四处转载、大同小异的文字介绍,我们对他这个人始终是管中窥豹,看不真切。
所以本期,我们特意请到作者本人,与他进行了一场对话,以飨读者。
有趣的作品背后一定藏着有趣的灵魂,值得我们掰开看看。
Q:虽然已经向读者介绍过你了,但还是先做个自我介绍吧!A:老实说,我觉得自己很普通——我喜欢看书,喜欢研究昆虫。
没有令人兴奋、好奇的所谓“作家式人生”。
Q:是什么契机让你开始写作?A:我看了《龙与地下城》的背景小说——我是这类桌游的老玩家,经常当主持人,负责给玩家讲故事。
然后我就发现,我完全可以再进一步,向更多的读者讲故事。
从桌游到小说,这条路走起来很漫长,但确实是这么开始的。
Q:你出版了很多小说,最喜欢的是哪一本?A:是《负伤难愈的家族》。
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最后机会所在的城市》的续集,也不是因为我刚刚写完。
而是这本书中的角色互动起来,组成了我至今写下的最棒的文字。
Q:作为深入研究过欧洲近代史的作家,你想给读者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架空世界?A:我觉得我的研究称不上“深入”。
我学到的都是皮毛,但好在涉猎比较广,有利于构建架空世界。
就《最后机会所在的城市》而言,我借鉴了1848年的欧洲:层出不穷的政治革命(许多都失败了,但都差一点就推翻了欧洲那些帝国),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势力的崛起,工业化和民族主义带来的社会动荡等等。
Q:《最后机会所在的城市》虽然是奇幻,却给人一种很真实的感觉。
小说中的情节、人物或别的元素是否有借鉴现实生活?A:我不太会把自己身边的人写进小说,偶尔会借用我朋友的一些特征或名字。
(应该说,是他们在角色扮演游戏中的名字!)但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一个名字、一处特征可能就是角色和我朋友之间唯一的共同点了。
索洛维约夫与丹尼列夫斯基的争论与启示——兼谈俄罗斯文明形态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索洛维约夫与丹尼列夫斯基的争论与启示——兼谈俄罗斯文
明形态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冯梅
【期刊名称】《理论探讨》
【年(卷),期】2011()6
【摘要】19世纪末丹尼列夫斯基在《俄罗斯与欧洲》中提出的"文化.历史类型"理论标志着俄罗斯文明形态史学的诞生,而索洛维约夫与丹尼列夫斯基对文明发展模式及俄罗斯文化特殊性的争论,与今天俄罗斯文明形态学中对现代化还是后现代化争论的目标相同,都是要解决国家发展取向的问题。
对于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来说,俄罗斯所走过的道路和今天面临的问题,是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启示的。
【总页数】4页(P63-66)
【关键词】索洛维约夫;丹尼列夫斯基;文明形态史;现代化;民族文化
【作者】冯梅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院;哈尔滨金融学院社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12.4
【相关文献】
1.俄罗斯音乐元帅——瓦西里·帕夫洛维奇·索洛维约夫·谢多伊 [J], 江秋丽;
2.丹尼列夫斯基的文明史理论——读《俄罗斯与欧洲》 [J], 张志远;王晋新
3.穿越时空的"对话"——丹尼列夫斯基与索洛维约夫的争论 [J], 张志远
4.丹尼列夫斯基的文明形态史观理论及其价值 [J], 丁海丽
5.丹尼列夫斯基与斯宾格勒的文明形态论之比较 [J], 张志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年级科学 8.1《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4 小学三年级自然科学
•
一天,一群 学生跟着老师
边 的
回事?
在小河边上生 小
物课,他们无 科
意中发现河里 学
有一些畸形的 家
青蛙和蝌蚪。
美国的明尼苏达州的学
生的发现和调查数据推动 了科学家对畸形青蛙的研
究,也引起了人们对环境 问题的关注。
1982年 中国
我
们身•
边
雨下得很大,雨水顺着雨衣流下来。林恒 韬同学的裤腿和鞋都湿了。
学
家
陈凡同学发明了抓鱼手 套,获得一等奖。
12/8/2021
我也能当科学家
12/8/2021
风已经停了,吊灯为什 么还在不停地摆动,而 且还如此有规律?
提出物理学 上著名的 “钟摆定律”
琴纳
现象
过去流行一种很厉害 的传染病——天花, 很多人被天花夺去了 生命。一个叫琴纳的 医生发现,挤牛奶的 女工没有一个的天花 的,他们手上的小痘 痘引起了他的注意。
问题
她们不得天花是不 是和小痘痘有关系?
结果
琴纳发现了治 疗天花的方法-种牛 痘。
牛顿 王永民
年轻的牛顿在苹果树 下读书。一个苹果从 树上落下来,掉在了 地上。
王永民仔细观察汉字 的结构,努力寻找汉 字的组合规律。
为什么苹果会落 到地上?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怎样才能使汉字输入像 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
英文那样快捷呢?
型输入法。
富兰克 林 12/8/2021
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 问题旅行
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 ——巴甫洛夫
12/8/2021
鲁
阿
班
基 米
伽
德
利
略
琴
王永民
探索发现的名人名言
探索发现的名人名言生活不分学期,你并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没有几个人乐于帮你发现自我。
有哪些名人名言能够激励人们勇敢的去探索发现的呢?下面店铺给你带来的是探索发现的名人名言的内容,希望你喜欢!探索发现的名人名言(经典版)1)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坚持科学真理,也许比发现真理更艰难。
——远德玉2) 各种科学发现往往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勤奋和创新精神。
——钱三强3) 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说来不外是这样: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
——培根4) 发现并培养人们的长处,要求他们在所擅长的各自岗位上创造出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工作效率,这就是培养得力合作者的秘诀。
——德田虎雄5) 天才的发现之所以伟大,正在于这些发现成了千万人的财富。
——屠格涅夫6) 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到另一面世界。
——叔本华7) 人,全都是为“发现”而航行的探寻者。
——爱默生8) 一生任抓三条都可致富:勤劳,复制,创新,得遇贵人,时刻准备,抓住机遇,魄力,信心,细心,朋友,口才,交际,自我学习,自我激励,坚持。
9) 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10) 我们受苦,有时候是因为违反自然规律;纵情酒色,暴饮暴食,肠胃一定受损,身体吃亏;舍大路而就险径,出事的或然率必然增加。
我们如果不尊守自然的法则,上天也往往借此提醒警告。
勉得因为我们的愚鲁无知造成更大的伤害和损失。
11) 我发现,世界上有钱人和穷苦的人都是很节简的。
——余世维12) 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
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普通人之上。
——达尔文13) 一个女子一旦把她的爱慕之心向一个男子泄露,在这个女子和这个男子之间便有一种火辣辣的、神秘的、危机四伏的空气在振颤不已。
恋人身上总拥有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洞察一切的本领,能觉察被爱者的真实感情。
——茨威格14) 畅销的产品并非无中生有,而是发掘身旁的物品,加以改良而成;只要你比别人发现得早,变化得巧,便能成为巨富。
[作文素材]天地间仿佛只剩我一个人名人故事
[作文素材]天地间仿佛只剩我一个人名人故事天地间仿佛只剩我一个人名人故事1965年3月18日,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壮举――成为“太空漫步第一人”。
50年后的今天,回忆起那场12分钟的短暂冒险,他依旧心潮澎湃。
宇宙中的一切过目难忘今年80岁的列昂诺夫精神矍铄。
时至今日,他依然清楚地记得自己拥抱太空时的感受。
“地球是圆的。
”列昂诺夫告诉记者,从黑暗的太空俯瞰地球,他惊讶地发现,祖国苏联清晰可见,他说:“我立刻看到了黑海和克里米亚半岛,然后向‘左’看到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还有一小部分意大利。
这幅印在脑海中半个世纪的画面,不是地图,而是我亲眼所见。
”“我还找到了波罗的海和加里宁格勒湾。
”透过护目镜,列昂诺夫贪婪地观察着浩瀚的宇宙,“星星围在我身边,阳光极其刺眼,光线好像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天地间仿佛只剩我一个人,整个世界万籁俱寂。
”列昂诺夫在接受采访时承认,进行太空行走过程中,绝对的死寂令他心生恐惧。
“我可以十分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声,现在想起这种感觉,我依然感到难受。
”无论如何,这段珍贵的经历永远铭刻在他心中:“每每想起在太空中见到的一切,我就会心跳加速,呼吸困难。
”激烈的美苏航天竞赛列昂诺夫走入太空的一幕,是美苏冷战这部“连续剧”中的一个小高潮。
彼时,两国在各个领域展开了激烈角逐,自然而然地催生了一场“太空竞赛”。
两国相继将各自的人造卫星送入太空后,载人航天便成为它们的下一个目标。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乘坐苏联“东方1号”飞船进入地球轨道,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位名副其实的宇航员。
此后仅23天,美国人艾伦・谢泼德就乘坐“自由7号”重演了加加林的成功。
以微小的差距输给苏联,让在太空竞赛中落后的美国倍感焦躁。
此后不久,华盛顿就公布了“阿波罗计划”的宏大蓝图;几乎同时,时任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也发话,要求苏联在航天事业上取得更大成就。
随着美苏航天竞赛趋于白热化,如何“让人类像水手遨游大海一样徜徉太空”,被双方决策者不约而同地提上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表 现 出来 系 统 性 的错 误 , “ 障 ” 不 可 避 而 故 已
教、 化 、 文 历史 发 展进 程 等方 面 进行 比较研 究 , 进
一
免 。为此 , 丹尼列 夫斯基 的观 点多次 遭到批 判 , 其
步佐证 俄 国 与西 欧 的 不 同 。同时 , 又对 俄 国 他
世 纪初思 想 界 关 注 的 中 心 之 一 … 。纵 观 俄 罗 斯 思 想发展 历程 , 国 思想 界 发起 的这 场关 于 俄 罗 俄 联盟 的政治 构想 。最终他 得 出俄 罗斯 既不属 于西
方也 不属 于东方 , 罗 斯 为独 特 的斯 拉 夫 文化 历 俄
史类 型 的 结论 。他 将 世 界 各 民族 划 分 为 四个 等 级, 即宗 教 、 化 、 治 和 社 会 经 济 ; 计 十种 :9世 纪八 九十 年 代 , 国 学 术界 围绕 《 罗斯 与 欧 洲 》 书及 文 化 历 史 类 型理 论 , 展 了一 场 空前 1 俄 俄 一 开
的 、 越 时 空 的 大论 战 , 索 洛 维 约 夫 与 丹 尼 列 夫斯 基 关 于俄 罗 斯 历 史命 运 以 及 未 来 究 竞 去 往 何 方 问题 的 争 超 即 论 。 两位 学者 分 别 从 “ 罗斯 思 想 意 识 领域 ” 俄 对俄 罗斯 的 未 来做 出 了诠 释 。 关 键 词 : 罗斯 ; 洲 ; 俄 欧 索洛 维 约 夫 ; 丹尼 列 夫 斯 基 中 图分 类 号 i5 2 5 B 1 .9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0 8— 9 1 2 1 )1— 0 6- 3 10 0 6 (0 1 O 0 5 0
21 0 1年 第 1期 第 3 2月 8卷
西伯利亚 研究
S BERI I AN TUDI S ES
Fe 2 1 b. 01 Vo . 8 No 1 13 .
・
文化 与教 育 ・
穿
越
时
空
的
“ 对
话"
丹尼 列夫 斯基 与 索洛 维约夫 的争论
张志远
( 北 师 范 大 学 世界 文 明史 研 究 中心 , 东 长春 10 2 ) 30 4
型 , “ 及 、 国 、 比伦 一腓 尼 基 、 度 、 斯 即 埃 中 巴 印 伊 兰 、 太 、 腊 、 马 、 闪米 特 或 阿 拉 伯 、 犹 希 罗 新 日耳
曼一 罗马 或欧洲 。
斯 发展 道路 的历史性 大讨论 可谓 源远 流长 。始于
l 纪三 四十 年 代 的斯 拉 夫 派 与 西 欧 派 争 论 的 9世
1 纪面 临的 国内外一 系列 重 大 问题 , 彼得 改 9世 如
一
、
背 景 与 起 因
革 以来 的欧 化 问题 、 方 问题 , 行 了论 述 , 点 东 进 观
可谓 独到 , 人深 省 。此 外 , 又提 出 了泛斯 拉夫 发 他 “ 罗斯思想 ” 俄 这一 命题是 俄 国 l 9世纪 至 2 0
以上论 断成 为索 氏批 判丹 氏思想 的基础 。但
二 、 洛 维 约 夫 对 丹 尼 列 夫 斯 基 索 于= 的 核 内 容 } I U
在 斯特拉 霍夫 为代表 的肯 定派 提 出丹 尼列 夫
斯基 文化历 史类型 理论具 有重 要历史 以及 现实 意
须指 出 的是 , 现今 已经有充 分 的证据 表 明 , 氏的 索
并发 行 了单 行本 《 罗 斯 与欧洲 》, 才 打破 了学 俄 这
术界 多年 的平静状 态 。
《 俄罗斯 与欧 洲》 开篇 伊 始 , 者 便对 欧 洲在 作
15 8 3年 克里 米亚 战争 和 16 8 4年普 鲁 士与丹 麦 战
争 中截然相 反 的态度 表示强 烈抗议 并作 了深层 次
上述 论断 是毫无 根据 的 。著名学 者 马斯捷 尔在对
比了 吕特 尔 特 原 著 与 索 氏 的译 本 之 后 指 出 : 索 “
洛维 约夫 曲解 了丹 尼 列 夫斯 基 , 蓄意 人 为 地安 并
排 了丹尼 列 夫 斯 基 与 吕特 尔 特 的 相 似 性 。 著 ”
名 学 者 别 洛 夫 也 提 出 了 自己 对 该 问题 的 看 法 :
列夫斯 基连 续 在 《 曙光 》 志 上 发 表 了一 系列 俄 杂
国与 欧洲关 系的专 题文章 , 于 17 年将 其 整理 并 81
称 号 。伴 随 着 《 罗斯 与 欧 洲 》 18 俄 在 88年 、89 18
年 、8 5年 的连 续 再 版 , 氏及 其学 说 成 为 俄 国 19 丹 学界争论 的热 点 , 并形 成 了两 种观 点 截然 相 反 的 派别 : 以著名学 者 、 氏拥 护者斯 特拉霍 夫为代 表 丹 的肯定 派和 以索洛 维约夫 为代表 的否定 派 。正如
焦 点在 于追 寻俄罗斯 命运 独特性 和选择 俄罗 斯 的 发展道 路 。随着 16 8 1年农 奴制改 革 的到来 , 争论 的一方斯 拉 夫派 已烟消 云散 。直到 16 8 9年 , 尼 丹
该书 一经 出版 , 到俄 国学 界的广泛 重视 , 便受 但作 者 多被冠 以保守 主义 和斯拉夫 主义代 言人 的
分 析 , 而提 出欧洲 敌 对 俄 国 的立 论 。他 在 书 中 进 提 出俄 罗斯文 明既不 属于东 方也不 属 于西方及 俄
罗斯独特 性 的观点 ; 进而对 俄 国与欧洲从 政治 、 宗
巴若夫所言 , 书在理论上有建树 , 该 但也有局限 性, 即经验性 资料 不 足 以充 分 支 持其 理 论 构建 和
收 稿 日期 :0 0—1 2 21 0— 7
中最 具代表 性批判 者 当属 著名 学者索 洛维约 夫 。
作者简 介: 张志远( 9 1 , , 18 一) 男 黑龙江齐齐哈尔人 , 士研究生 , 博 主要从 事世界史和俄国史研究。
・
56 ・
穿越 时 空的“ 话 ” —丹 尼 列夫斯 基与 索洛维 约夫 的争论 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