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4学时教程文件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实验4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实验四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一)放线菌的形态观察1 目的观察放线菌的基本形态特征掌握培养放线菌的几种方法2 原理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早期绒状同细菌菌落月牙状相似,后期形成孢子菌落呈粉状、干燥,有各种颜色呈同心圆放射状。
3 材料3.1 菌种灰色链霉菌(Str. griseus),天蓝色链霉菌(Str. coelicolor),细黄链霉菌(Str.microflavus)。
3.2 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
3.3 器皿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滴管、镊子、接种环、小刀(或刀片)、水浴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
4 流程4.1插片法: 倒平板→插片→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4.2压印法: 倒平板→划线接种→挑取菌落→加盖玻片→镜检→记录绘图4.3埋片法: 倒琼脂→切槽→接种→培养→镜检→记录绘图5 步骤5.1插片法5.1.1倒平板将高氏1号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毫升左右于灭菌培养皿内,凝固后使用.5.1.2插片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度角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插入深约为1/2或1/3(图5-1)。
5.1.3接种与培养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28℃培养3~7天。
5.1.4观察培养后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及盖玻片上,小心用镊子将盖玻片抽出,轻轻擦去生长较差的一面的菌丝体,将生长良好的菌丝体面向的载玻片,压放于载玻片上。
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5.2压印法5.2.1制备放线菌平板同5.1.1。
在凝固的高氏1号培养基平板上用划线分离法得到单一的放线菌菌落。
实验三 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三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目的要求1.观察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菌落特征及其与细菌菌落的区别。
3.学会识别霉菌的菌落特征,掌握霉菌的乳酸石炭酸制片法。
4.学习观察霉菌个体形态及各种无性孢子的方法。
5.学会观察放线菌的菌落特征,个体形态及其繁殖方式。
二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不运动的单细胞真核微生物,多数是圆形或椭圆形,其大小通常比常见细菌大几倍甚至十几倍。
用美蓝对酵母菌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2.霉菌形态比细菌、放线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支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观察时要注意菌丝直径大小,菌丝体有无隔膜,营养菌丝有无假根,无性繁殖形成的孢子是那一种?孢子是怎样着生的?3.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内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孢子的表面光滑或粗糙、圆或椭圆,孢子有各种颜色,这些形态特点都是鉴定放线菌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材料1.菌种(1)啤酒酵母、面包酵母、裂殖酵母、热带假丝酵母;(2)毛霉、黑根霉、青霉、黑曲霉;(3)白色链霉菌、红色链霉菌2. 0.1%的美蓝染色液,乳酸石炭酸溶液、乳酸石炭酸棉蓝溶液, 芽孢染色液、无菌水、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钩,接种铲。
四内容与步骤1.酵母菌(1)菌落特征和菌苔特征的观察。
观察菌落表面干燥或湿润、隆起形状、边缘整齐度、大小、颜色等,并用接种环挑菌,注意与培养基结合是否紧密。
课件:放线菌、霉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报告
• 绘图描述所观察到的放线菌形态。 • 镜检时,你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
丝? • 某同学在印片法观察孢子丝时,镜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现孢子分
散,未发现完整的孢子丝,试分析原因并给出改 进方法。
(二) 霉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 学习观察霉菌的基本方法 ✓ 初步了解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简介 ✓ 霉菌可以产生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
三、器材
1、菌种:曲霉(Aspergillus sp.)、青霉
2、试剂: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3、用具:无菌吸管,平皿,载玻片,盖玻片, 解剖针,显微镜等
四、操作步骤
直接制片观察 取洁净载玻片,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
液于载片中央,用解剖针从霉菌菌落的边缘处 取小量带有孢子的菌丝置于液滴中,再细心地 将菌丝挑散开,然后小心地盖上盖玻片,注意 不要产生气泡。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 必要时再换高倍镜。
注意事项
(1)铲菌苔时注意不要将琼脂铲得太厚,以免影 响压片。
(2)玻片不要太热,以免琼脂融化,干扰放线菌 的附着。
(3)印片完毕后注意将印有放线菌的一面朝上进 行固定。
斜面接种放线菌:挑取自制平板上的单菌落,移接到三 支斜面上,每个斜面只能接种一个菌落
(1)接种灭菌 (2)开启棉塞 (3)管口灭菌 (4)挑起菌苔 (5) 接种-从斜面底部到顶端 Z字型划线 (6)塞好棉塞
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 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是 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观察方法
—直接制片观察:置于乳酸石炭酸棉蓝染液中观察。 特点:细胞不变形;可防腐,不易干燥,可保存较长时间; 能防止孢子飞散;染液的蓝色可增强反差。 —载玻片培养观察:将培养基琼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 盖上盖玻片培养,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直接置于显 微镜下观察。 特点:可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 霉菌。 —玻璃纸培养观察 :与放线菌培养方法相似。
微生物学实验10 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系实验报告题目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通过菌落及细胞形态的观察和比较,掌握区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要点。
2、掌握观察放线菌孢子的方法。
3、掌握观察霉菌孢子及根霉假根的方法。
4、了解酵母菌子囊孢子形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三类微生物菌落形态特征:霉菌形态比细菌、酵母菌复杂,个体比较大,具有分枝的菌丝体和分化的繁殖器官。
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形态单位是菌丝,包括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营养菌丝分布在营养基质的内部,气生菌丝伸展到空气中。
营养菌丝体除基本结构以外,有的霉菌还有一些特化形态,例如假根、匍匐菌丝、吸器等。
霉菌的繁殖体不仅包括无性繁殖体,例如分生孢子,孢子囊等,包裹其内或附着其上的有各类无性孢子;还包括有性繁殖结构,例如子囊果,其内形成有性孢子。
在观察时要注意细胞的大小,菌丝构造和繁殖方式。
放线菌一般由分枝状菌丝组成,它的菌丝可分为基内菌丝(营养菌丝)、气生菌丝或有孢子丝三种。
放线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大部分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通过横割分列的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孢子丝形态多样,有直、波曲、钩状、螺旋状、轮生等多种形态。
孢子也有球形、椭圆形、杆状和瓜子状等等。
它们的形态构造都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酵母菌是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细胞核和细胞质有明且分化,个体比细菌大得多。
酵母菌的形态通常有球状、卵园状、椭圆状、柱状或香肠状等多种。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和产生掷孢子;酵母菌的有性繁殖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
酵母菌母细胞在一系列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并不分离,就会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三点接种法与霉菌菌落形态的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便于观察,通常用接种针挑取极少量霉菌孢子点接于平板中央,使其形成单个菌落;或在平板上接三点,即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接种,经培养后同一菌种可形成三个重复的单菌落。
后一方法称为三点接种法。
04 实验四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

04 实验四放线菌、酵母和霉菌形态的观察实验目的:1. 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2.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普通染色技术。
3. 学习鉴别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材料:1. 盐酸裂解液、甲醛定型液、碘酒、甲基橙、溴酚蓝等。
2. 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培养物。
实验步骤:1. 取一小块培养物放在玻片上,滴上一滴生理盐水并用小棒子将其研磨均匀。
2. 放线菌培养物制片:将研磨好的放线菌制成薄片,滴上盐酸裂解液使其变成透明,定型液使其固定,并在空气中晾干。
然后,在火上加热定邦,再用碘酒染色,过后清水洗净,醋酸洗净并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3. 酵母培养物制片:将研磨好的酵母制成薄片,滴上碘酒染色剂染色,过后清水洗净,醋酸洗净,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4. 霉菌培养物制片:将研磨好的霉菌制成薄片,滴上甲基橙染色剂染色,过后清水洗净,醋酸洗净,晾干或用吹风机吹干。
5. 用显微镜观察制片。
实验结果:放线菌:放线菌为革兰阳性菌,细胞形状呈弯曲的短小棍形,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细胞较长,一般在1-20微米之间,可以分枝,分枝形成的菌丝从外形上呈现出类似于蜘蛛网的形状。
勃林美细胞内有许多成熟的孢子,呈现为典型的链状。
常常在不规则的小菌落或黏液内生长。
酵母菌:酵母细胞直径一般在2-5微米之间,为单细胞生物,在将染好色的玻片放在光学显微镜下很容易看到直径3微米以上的球形,卵圆形等细胞结构,表面光滑。
细胞质软,柔软而透明。
霉菌:霉菌属真菌,具有多种形态,种类繁多,细胞直径1-5微米,长1-10微米,细胞呈现不规则形状,通常形成的是在菌丝基础上聚合并且扩展而成的菌落。
通过本次实验观察和比较放线菌、酵母和霉菌的形态特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放线菌为分枝杆菌,细胞型态呈弯曲状,外观类似于蜘蛛网。
2. 酵母为单细胞生物,呈圆球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整齐。
3. 霉菌属于真菌,细胞形态呈现不规则形状。
实验五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对实验结果的理解与思考
•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了解了它们在形态学上的差异。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分 布,对环境和生物体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某些放线菌可以产 生抗生素,对人类医疗和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而某些霉菌可以 引起食品和物品的霉变,对人类生活造成困扰。因此,对微生 物形态学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些微生物 资源。
放线菌
放线菌是一种呈辐射状排列的细菌,其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粗糙、干燥 ,颜色多样。放线菌的细胞壁厚,呈革兰氏阳性。
霉菌
霉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颜色多样,包括白色、灰色、褐色等。 霉菌的菌丝体非常发达,且具有分支。
真菌
真菌的形态多种多样,包括酵母、霉菌和大型真菌。真菌的菌落形态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 ,表面光滑、湿润,颜色多样。真菌细胞壁薄,呈革兰氏阳性或阴性。
04 结果分析
放线菌形态分析
01
02
放线菌的形态多样,包 括链状、球状和杆状等。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也较 为多样,有的呈圆形, 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03
放线菌的菌落表面粗糙 或光滑,颜色各异,有 的呈白色,有的呈黄色 或橙色。
04
放线菌的细胞壁通常较 厚,具有分枝的菌丝, 有利于在各种环境中的 生存和繁殖。
03 实验步骤
样品采集与制备
样品采集
从不同环境(土壤、水体、空气 等)中采集放线菌、霉菌及真菌 的样本。
样品制备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分离、纯化, 制备成适合显微镜观察的样品。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选择
选择适合观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 显微镜,如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 。
观察方法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观 察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特征, 如菌丝、孢子等。
3.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4学时

实验三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初步了解放线菌和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1. 霉菌(真核微生物):霉菌是一类可产生菌丝体的真核微生物的统称。
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
霉菌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包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菌丝的孢子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粗的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曲霉形态特征:表面灰绿色,菌体有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
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顶囊,表面产生许多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
根霉形态特征:匍匐菌丝弧形,无色,向四周蔓延。
放线菌形态特征:呈菌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
显微镜下呈紫红色。
青霉形态特征:菌丝初期白色,颜色逐渐由白转变为绿或蓝,菌丝有隔膜。
气生菌丝特化成子实体,子实体类型为分生孢子头。
霉菌的培养和观察方法:(1)载玻片培养观察法:无菌操作将培养基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有限的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实验三 微生物菌落,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形态观察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7.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在制片方法上有何特点? 8.总结在显微镜下看到青霉、黄曲霉和黑根霉在以下各方 面的异同: (1) 菌丝有隔或无隔 (2) 无性繁殖的方式 (3) 有性繁殖的方式
内容: 1.观察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
形态。 2.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3.观察酵母菌个体形态。 4.曲霉、青霉、根霉形态观察。
二、材料和用具
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 酿酒酵母、灰色链霉菌、黑曲霉、 产黄青霉、根霉。
2.染液:乳酸石炭酸棉兰,吕氏美兰染液, 碘液,0.04%的中性红染色液,0.1%美蓝 染色液,石炭酸复红染色液。
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 镊子、接种环。
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 观察菌落 1.注意细菌菌落的形状、高度、大小、颜色、
是否湿润、光泽、透明度、边缘状况。
2.观察酵母菌菌落表面湿润或干燥,有无光 泽、隆起形状、边缘的整齐度、大小、颜 色等。
3.观察放线菌菌落表面形状、大小、颜色、 边缘,以及有无色素分泌到培养基内等。
4.观察青毒、曲霉、根霉平板中的菌落,描 述其菌落特征。注意菌落形态的大小,菌丝 的高矮,生长密度,孢子颜色和菌落表面等 状况。并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菌落进行 比较。
菌落特征
形态:点状、圆形、丝状、不规则、 假根状、纺锤形
隆起:扁平、拱起、凸透镜状、枕状、 脐突状
边缘:完整、波纹、裂中状、噬蚀状、 丝状、卷曲
(二) 放线菌形态特征的观察 用镊子取放线菌时要注意力度,太轻不宜取 下,太重则会损环菌丝形态。
(三)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注意通过微加热增加酵母的死亡率,易于观 察死亡细胞。
微生物实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毛霉与根霉的比较
①两者皆有假根,但根霉属有匍匐枝,毛霉属无。 ②根霉属有囊托,毛霉属无。③两者皆具囊轴④ 毛霉属孢子囊梗单株从菌丝上发生,分枝或不分 枝,根霉无分支。
二、实验原理
酵母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
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
形或藕节形等。比细菌的单细胞 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 ′5~30微米。酵母菌无鞭毛,不 能游动。
毛霉
毛霉又叫黑霉、长毛霉。
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在基物内外能 广泛蔓延,有假根,无匍匐菌丝。
毛霉
毛霉显微结构
根霉
根霉(Rhizopus)属于毛霉目 根霉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用途广泛,其淀粉酶活性很强,
是酿造工业中常用糖化菌。我国最早利用根霉糖化淀粉 (即阿明诺法)生产酒精。
根霉显微形态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酵母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标本片形态特征。
2、学习掌握观察酵母菌标本片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放线菌
放线菌 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
二、实验原理
放线菌
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 但仍属于单细胞。在显微镜 下,放线菌呈分枝丝状
七、下一个实验
实验五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
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
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
还具有微体。
啤酒酵母的菌落
红酵母的菌落
各种酵母菌的菌落
酵母菌和霉菌的培养对比
电镜下的酵母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根霉、青霉、曲霉、放线菌、酵 母等标本片
放线菌与霉菌

霉菌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了解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霉菌可产生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 菌丝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 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特 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 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粗得多,用低倍镜即可观察。
4. 培养 将扦片平板倒置,28 ℃培养,培养时间 根据观察的目的而定,通常3~5d。 5. 镜检 用镊子小心拔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 物,将有菌的 一面朝上放在 载玻片上,直 接镜检。
印片法
1. 接种培养 用高氏1号琼脂平板,常规划线接种, 28 ℃培养4~7d。
2. 印片 用小刀将5号菌平板上的菌苔连同培养基 切下一小块,菌面朝上放在一载玻片上。另取 一洁净载玻片置火焰上微热,盖在菌苔上,轻 轻按压,使培养物黏附在后一块载玻片的中央, 有印迹的一面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
霉菌的观察直接制片观察法在载玻片上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眼科镊子从黑曲霉菌菌落边缘处挑取少量已产生孢子的霉菌菌丝于染色液中小心将它散开盖上盖玻片镜检
实验3 放线菌与霉菌的形态观察
放线菌形态观察
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 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基丝:放线菌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 长的部分。 气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能向空气中生长,形 成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它能进一步分化产生孢 子丝及孢子。 气丝在上层,色暗;基丝在下层,较透明。
实验四 放线菌、霉菌及真菌的形态观察

3.霉菌:也呈菌线体形态,但霉菌的菌 霉菌:也呈菌线体形态, 丝和孢子比放线菌的粗得多。 丝和孢子比放线菌的粗得多。霉菌的菌 落形态较大,质地蔬松,外观干燥, 落形态较大,质地蔬松,外观干燥,不 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 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 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 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 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 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菌丝的孢子 较大, 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 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 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
霉菌的形态观察: 3. 霉菌的形态观察: 先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 A. 先观察霉菌的菌落形态; 然后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0.1 的美蓝染液; 0.1% B. 然后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0.1%的美蓝染液; C. 用解剖针或镊子从霉菌菌落底部小心挑取少 量已经产孢子的霉菌菌丝; 量已经产孢子的霉菌菌丝; D. 放在载玻片上的染液中 盖上盖玻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 E. 盖上盖玻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必要时换 高倍镜。 高倍镜。
实验四
放线菌、 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 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 形态的基本方法; 形态的基本方法; 初步了解放线菌、霉菌及酵母菌的形态 初步了解放线菌、 特征。 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孢子繁 放线菌: 放线菌 殖的陆生性较强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殖的陆生性较强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广泛分布 于含水量低、有机质丰富的微碱性土壤中。 于含水量低、有机质丰富的微碱性土壤中。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形成干燥、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形成干燥、不透 表面呈致密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 明、表面呈致密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 的菌落。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 的菌落。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 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 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 板上有变形的现象,有泥腥味。 板上有变形的现象,有泥腥味。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4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时间:20 18年4月18日星期三第789节实验地点:13- 1331.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学习并掌握观察四类常见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其形态特征2. 实验原理放线菌原理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的菌丝体。
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和生长在培养基以上的气生菌丝。
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
能否产生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 形成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的菌落。
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板上有变形的现象,有泥腥味。
霉菌原理霉菌是一类可产生菌丝体的真核微生物的统称。
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
霉菌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菌丝的孢子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粗的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容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特点是: (a) 细胞不变形: (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 (c) 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3. 材料仪器1、菌种: 放线菌划线平板28C,3-5 天后培养物;产黄青霉,黑曲霉,黑根霉,等斜面或平板划线菌种28C培养2~3 天。
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和霉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微生物的制片及简单染色的基本技术。
2.初步了解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及霉菌的形态特征和相互区别。
3.巩固显微镜操作技术及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对个体较小的细菌进行制片时采取涂片法,通过涂抹使细胞个体在载玻片上均匀分布,避免菌体堆积面无法观察个体形态,通过加热固定使细胞质凝固,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这种加热处理还可以杀死大多数细菌面且不破坏细胞形态。
放线菌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制片时不采取涂片法,以免破坏细胞及菌丝体形态。
通常采用插片法或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
在插片法中,首先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面附着在盖玻片上,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
在玻璃纸法中,采用的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放线菌菌种接种在覆盖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的玻璃纸上,水分及小分子营养物质可透过玻璃纸被菌体吸收利用,而菌丝不能穿过玻璃纸而与培养基分离,观察时只要揭下玻璃纸转移到载玻片上,即可镜检观察。
由于孢子丝形态,孢子排列及形状是放线菌重要的分类学指标,可采用印片法将放线菌菌落或菌苔表面的孢子丝印在载玻片上,经简单染色后观察。
单细胞的酵母菌个体是常见细菌的几倍甚至几十倍,大多数采取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也可以通过接合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由于细胞个体大,采取涂片的方法制片有可能损伤细胞,一般通过美蓝染液水浸片法或水–碘液浸片法来观察酵母菌形态及出芽生殖方式。
同时,采用美蓝染液水浸片法还可以对酵母菌的死、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对细胞无毒,其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
由于新陈代谢,活细胞胞内有较强还原能力,使美蓝由蓝色氧化型转变成无色的还原型,染色后活细胞呈无色。
死细胞或代谢能力微弱的衰老细胞胞内还原能力弱,染色后细胞呈蓝色或淡蓝色。
实验三 霉菌与放线菌形态观察

• 2 放线菌原理: •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 名。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 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 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 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 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 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 形或杆形。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 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三 实验器材
• 1 菌种:培养48-72h的曲霉(Aspergillus sp.), 青霉 (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 培养 72-120h的5406放线菌(细黄链霉菌). • 2 染色液和试剂: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生理盐 水,石炭酸复红染液,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 3 器材:土豆培养基平板或查氏培养基平板,高 氏1号培养基平板, 接种环,载玻片,盖玻片,镊 子,酒精灯等。
二 实验原理
• 1 霉菌的原理: •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 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 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 标本片其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 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 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 效果。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 子的形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四 实验方法
• (一) 霉菌观察: • 1 直接观察: 取培养3—4天的霉菌培养皿,直 接观察其菌落特征,注意观察其菌落的干湿 度及与培养基的结合紧密程度。 • 2 染色观察: 见课本第23页四。 • 于载玻片上滴乳酸石炭棉兰染色液1滴,取 霉菌菌丝体少许放在载玻片的乳酸石炭棉 兰染色液中,用接种针将菌丝轻轻分开, 力求成为自然生长状态,盖上盖玻片,在 显微镜下观察。
• (二) 放线菌观察: • 1.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的观察 • 取培养3—4天的放线菌培养皿,直接观察其菌落特 征,注意观察其菌落的干湿度及与培养基的结合紧 密程度。 • 2.染色观察 • (1)制片: 取干净载玻片一块,用接种铲取放线 菌培养体一块,放在载玻片上,用玻璃棒 • (2)固定: 见课本第21页(三) 2 。 • (3)染色:见课本第21页(三) 3。 • (4)水洗,晾干. • (5) 镜检: 先用低倍镜,再用高倍镜,最后用油镜观 察营养菌丝,孢子丝及孢子的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初步了解放线菌和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 霉菌(真核微生物):
霉菌是一类可产生菌丝体的真核微生物的统称。
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
霉菌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
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包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菌丝的孢子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
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粗的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
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
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曲霉形态特征:表面灰绿色,菌体有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
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顶囊,表面产生许多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
根霉形态特征:匍匐菌丝弧形,无色,向四周蔓延。
放线菌形态特征:呈菌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
显微镜下呈紫红色。
青霉形态特征:菌丝初期白色,颜色逐渐由白转变为绿或蓝,菌丝有隔膜。
气生菌丝特化成子实体,子实体类型为分生孢子头。
霉菌的培养和观察方法:
(1)载玻片培养观察法:无菌操作将培养基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有限的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
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2)玻璃纸培养观察法:与放线菌的玻璃纸培养观察方法相似,这种方法用于观察不同生长阶段霉菌的形态,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3)直接制片观察法: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培养物置于预先滴加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2. 放线菌(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
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和生长在培养基以上的气生菌丝(简称气丝)。
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
能否产生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形成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的菌落。
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板上有变形的现象,有泥腥味。
放线菌在显微镜下一般气丝在上,基丝在下,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
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
放线菌的培养和观察方法:
(1)扦片法:在放线菌平板上扦上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
观察时用镊子拔出盖玻片,擦
去背面培养物,将有菌的一面朝上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宜用略暗光线观察,低倍镜—高倍镜;染色后观察效果更好。
(2)玻璃纸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平板表面,接种放线菌,经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形成菌苔。
观察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小滴水,取下玻璃纸,使菌面朝上,使玻璃纸平贴于载玻片上。
优点: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和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注意:整过程勿触动菌面培养物。
(3)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菌苔直接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
该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等,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用接种铲或解剖刀将平板上的菌苔连同培养基一起切下,菌面朝上。
另取一载玻片,微热后,轻轻按压菌苔,固定,染色后镜检。
三、实验器材
1. 菌种放线菌划线平板28℃,3~5天后培养物;曲霉(Aspergillus sp.)、根霉(Rhizopus sp.)和青霉(Penicillium sp.)划线平板28℃,2~3天后培养物。
2. 仪器显微镜、培养皿、载玻片、牙签、擦镜纸、吸水纸、染色缸等。
3. 试剂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石炭酸复红染液,生理盐水。
四、实验步骤
(一) 霉菌观察:
1. 霉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观察:将培养3—4天的霉菌培养皿打开,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下寻找菌落的边缘,直接观察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 直接制片染色观察:于洁净载玻片上,加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用牙签从霉菌菌落的边缘外(培养基平面下方一点儿)取少量带有孢子的菌丝置染色液中,再细心地将菌丝挑散开,然后小心地盖上盖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
置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观察,必要时再换高倍镜。
注:挑菌和制片时要细心,尽可能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加盖玻片时勿压入气泡,以免影响观察。
可先将挑取的菌丝置于50%乙醇中浸一下以洗去脱落的孢子,然后置于染液中。
(二) 放线菌观察:
1. 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观察
将培养3—4天的放线菌培养皿打开,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下寻找菌落的边缘,直接观察菌丝,孢子丝和孢子。
2. 印片法染色观察
(1)用接种铲或解剖刀(或牙签)将平板上的菌苔连同培养基切下一小块,菌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中央。
(2)用另一洁净载玻片置火焰上微热后,盖在菌苔上,轻轻垂直按压,将其压碎,使培养物(气丝、孢丝或孢子)粘附在后一块载玻片中央,弃去培养基,制成涂片,将有印迹的一面朝上,通过火焰2~3次固定。
注:不能压碎培养基,也不能将孢子或菌丝压入培养基。
(3)用石炭酸复红染液或吕氏碱性美蓝染液覆盖印迹,染色0.5~1分钟后水洗。
(4)干燥后,用油镜观察营养菌丝,孢子丝及孢子的形态。
五、实验结果
绘图说明所观察到的青霉和放线菌主要形态特征。
六思考题
1. 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2. 显微镜下,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补充材料:
1. 霉菌对人类生活和生产能产生哪些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答:霉菌分布极其广泛,只要存在有机物就有它们的踪迹。
它们在自然界扮演者最重要的有机物分解者的角色,从而把其他生物难分解利用的数量巨大的复杂有机物如纤维素和木质素彻底分解转化,称为绿色植物可以重新利用的养料,
促进了整个地球上生物圈的繁荣发展。
积极作用:(1)工业上的柠檬酸、葡萄糖酸、淀粉酶、蛋白酶等酶制剂,青霉素、头孢霉素等抗生素,核黄素等维生素,麦角碱等生物碱,真菌多糖、赤霉素等产物的发酵生产;利用Absidia(犁头霉)等对兹体化合物的生物转化以生产兹体激素类药物;以及利用霉菌在生物防治、污水处理和生物测定等方面的应用;(2)在食品制造方面,如酱油的酿造和干酪的制造等(3)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霉菌是良好的实验材料
消极作用:(1)大量真菌可引起工农业产品霉变(2)是植物最主要的病原菌,引起各种植物的传染性病害,如马铃薯晚疫病,稻瘟病和小麦锈病等(3)引起动物和人体传染病,如皮肤廯病症等;另有少部分霉菌可产生毒性很强的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
2. 在自然界和实际应用中放线菌有什么作用?
答:实际应用:
(1)产生抗生素;
(2)近年来筛选到的许多新的生化药物多数是放线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抗癌剂、酶抑制剂、抗寄生虫剂和农药杀虫剂等;
(3)放线菌还是许多酶、维生素的产生菌;
自然界:放线菌在兹体转化、石油脱蜡和污水处理中也有重要作用。
由于很多放线菌有极强的分解纤维素、石蜡、角蛋白、琼脂和橡胶等的能力,故它们在环境保护、提高土壤活力和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