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学科学性的认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社会学科学性的认识
社会学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但由于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导致这门学科的科学性饱受质疑。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社会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探讨社会学科学性的表现,在此基础之上论述社会学科学性的实现问题和意义。

标签:社会学;科学性;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种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关各种自然科学的理论因其精确性、严谨性、规律性等特征,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

与之相适应,各类社会科学也日新月异地壮大起来。

然而,社会科学固有的直觉因素和强思辨性,使得它难以达到自然科学的“精准”,加上社会科学研究比自然科学研究更容易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所以和自然科学不同,部分社会科学学科的科学性受到学术界的质疑。

社会学便是一类受到这种质疑的学科。

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中的人,以及人际互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这与传统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客观自然现象不同,因而其“科学性”便饱受质疑。

其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首先,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否科学的界定,也就是关于“社会学是什么”这一问题。

作为一门科学,其存在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就是要有独特的研究对象。

然而社会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尚未有一个统一的看法,社会学的研究者们都有自己认定的一个视野或角度来理解和分析社会学。

其次,关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的问题。

社会学的研究的确借助了很多自然学科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方法和数理统计,但它也同时采用诸如观察法、访谈法、历史比较、文献分析等主观性较强的研究技术,并且社会学至今还不存在一套完整、精确、严谨的研究方法,能被每一位社会学研究者所接受和认可,应用其进行社会学的研究工作。

这两个因素贯穿于社会学百年的发展历程当中,是社会学在研究中确立科学性的两个困境,因此本文将从这两个因素出发,对如何认识社会学的科学性,以及社会学科学性的实现与意义做一些探讨。

一、从研究对象的角度认识社会学的科学性
长期以来,人们顾名思义,认为“社会学”就是关于社会的科学,即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的学科。

这种认识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指向对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关注,十分片面。

因为许多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的研究范畴,也往往是关于社会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单一将所有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都一并纳入整个社会学的范畴,那么,社会学自身亦可称为“社会科学”,二者等同,社会学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必要性便消失殆尽,其存在的科学性难免受到质疑。

众所周知,一门学科从提出到建立再到实现其科学性,关键就在于这门学科有着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独特的、具体的并且明确的研究对象。

也只有存在这样的研究对象,一门学科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里借助古典社会学理论大家迪尔凯姆的“有机团结”来认识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科学性。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重点研究的是能够将个体联系起来的社会纽带,即具有道德特性的集体意识和共同意识,以使社会达到理想整合的有机团结。

他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阐释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不同,也不同于纯粹的个人现象,也不等同于社会的普遍现象,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社会中存在一种确定的团体现象,其基本特性是:客观性、集体性与强制性。


一方面,迪尔凯姆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认识独特、明确、更为具体,它不单纯指向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而是抽象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是“社会实事”,以一个“有机团结”形式,即社会的“团体现象”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加以区分,从而将社会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相分离,使社会学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有其鲜明的科学性。

另一方面,目前社会学各分支学科,如家庭社会学、宗教社会学、农村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等,其本质也都是对群体或团体现象的研究。

迪尔凯姆因此从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所提出的“团体现象”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更具有前瞻意义和时代性,能突出目前各分支学科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涵盖各分支学科关于研究对象不同角度的认识和理解,是社会学研究对象科学性的集中体现。

不妨由此归纳为: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团体或群体基础之上所有行为、关系,以及这些行为、关系所构成的组织、结构、制度的学科。

团体现象作为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识,也是社会学科学性的表现。

二、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认识社会学的科学性
就社会学的发展而言,社会学其实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虽然它产生于哲学,具有极其浓厚的思辨色彩,但它随即就抛开了哲学的虚无缥缈,汲取了物理学实验的特点,将理论研究拉入现实世界。

社会学之父奥古斯特·孔德,一开始就用“社会物理学”来称呼这门新的学科,他试图借助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新的关于社会的研究。

这种做法,其实从一开始就将社会学与人文社会学科相区别,带有很浓烈的自然学科气息。

其具体表现即为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在社会学领域的渗透。

由于实证的方法在科学领域里是严谨规范的,因而他认为“这种建立在观察、实验和寻找规律基础上的方法,应当广泛用于今天还受神学和形而上学控制的,就是说由某些超人、某些现象的实质或现象的最近的一些原因所解释的所有领域。

只有一种思想方法即实证的方法才是普遍有效的,既可用于政治学,也可用于天文学。

”孔德的这种认识,从一开始就
奠定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科学基础——借用类似数学的方法、实验的方法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

当然,这样一种研究方法并不能表明社会学至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实证性、综合性的学科,要体现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科学性,社会学自身还必须有一套独特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这种独特的研究方法,米尔斯称之为“社会学的想象力”。

他认为,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够使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置身于“时代背景”中来思考、来理解自身经历并把握自身命运。

社会学想象力可以让我们理解历史与个人的生活历程,以及在社会中两者的联系,使我们发现许多看似只与个体有关的事情其实反映的是更大的问题。

这是社会学所独有的研究方法,是把私人的问题与公性的问题、个人的生活与社会历史结构关联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研究方法,而当它与诸项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相结合时,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便实现了其研究方法上的科学性。

三、社会学科学性的实现与意义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科学,只有发展到能够成功地利用数学的阶段,才算达到了科学的水平,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社会学的科学性通过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表现出来,需要将这种科学性以某种有效的途径加以实现,以便能使社会学真正以一种独立的学科姿态发展壮大。

这种有效的途径,应当是借助数学工具所建立起来的,独立、准确而完整的社会学基本范畴体系。

这种范畴体系,涵盖社会学独有的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同时其所包含的各项内容又是社会学本身最基本的,相对于其它学科独立的范畴。

而这一范畴之所以引入数学工具来建立,目的就是要以某种符号的表达形式消除对社会学范畴内各种内涵的歧义,让社会学的种种概念、理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具有普适性,能为每一个社会学研究者所接受认可。

只有当一门学科所涉及的概念、理论相对具有稳定性,并且可以被感知和经验验证时,这门学科的科学性才能得以实现,才可以说该学科是一门独立的科学。

最后,当一门学科的科学性得以实现时,对该学科意义的思考,就成为完善这门学科的关键所在,它直接关系到一门学科的使命和从事该学科研究的学者的责任。

社会学的发展、成长、成熟亦需要这种建立在对其学科科学性认识基础上的,对社会学科学性意义的思考。

社会学是一门科学,脱胎于哲学,具有人文科学浓厚的思想意味和直面现实的理想主义情怀。

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特点有使这门学科富于想象力和严谨规范的科学气质。

它同一切科学一样,是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

尽管社会学研究自身存在一定的“中心化”取向,即不能有效地区分研究的主体和客体(作为研究主体的人也是他所研究的对象的一部分),没有存在一种普遍接受的“计量单位”,存在其确立科学性的困境因素。

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学就是一门伪科学,没有存在价值和意义。

断定科学与伪科学的界限,只能是相对的、历史的、无法
通过某种定义精确的原则来区分,只能由实际从事科学研究的实践者们做出对错的判断。

总之,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来看,社会学在现实历史背景下是一门拥有自身独立范畴的科学学科,和其它所有科学一样,它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产物,并为人类探索未知的领域提供帮助。

科学的精神本质是一种批判与革新,它不断通过对己身的反思来实现理论的创新发展,以求对真理不断穷尽。

对社会学科学性的认识,同样也只能是一个不断反思的过程,才能最终让这种科学性真正得以实现,从而以这种科学的精神和理念指导实践,实现人类社会公平、公正、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平.科学与对科学的哲学思考[J].科技导报,2008,26(19).
[2]仇睿.对社会学的再思考[J].福建论坛,2007,(02).
[3]杨建华.论社会学的精神品格[J].浙江学刊,2007,(02).
[4]聂建亮.浅析社会学实证主义[J].现代企业教育,2007,(09).
[5]杜瑞军.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科学性”何以可能[J].山西师大学报,2007,(07).
[6]艾伦·斯温杰伍德.社会学思想简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
[7]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8]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