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日本明治维新

合集下载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潘承生日本德川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长达200多年,在美国的武力叩关下,被迫开放了国门,面对空前激化的社会矛盾,明治政府积极进行了改革,终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最终“脱亚入欧”。

【学习目标】1、掌握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性质及影响2、感悟开放、改革以及把握历史机遇的重要性【学习方法】1、从内外因的角度来思考明治维新运动的发生2、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方面理解明治维新的发生3、梳理19世纪日本面临内忧外患——实行改革——摆脱列强控制的历史脉络【思维导图】【基础知识】1、从锁国到开关(1)进入近代,日本处在幕府统治之下,是最大的封建主。

对外实行政策,阻碍了日本社会的经济的发展。

幕府统治腐朽,农民起义不断。

(2)1853年,美国人率领炮舰打开了日本的大门。

先后强迫日本签订了《》、《》,日本被推到了半殖民地的边缘。

2、倒幕运动19世纪中期,西南强藩的武士在“”口号下,积极策划运动。

1868年1月,武力倒幕派发动了宫廷政变,废除幕府制度,实行“”,建立了新政府。

西南诸藩的倒幕派武士实际掌握了新政府的权力。

3、明治维新(1)、1868年10月23日,日本改元明治,积极推行一系列有利于维新政策和措施,史称“”。

(2)明治维新的措施【问题探究】19世纪中期,许多遭受到欧美国家侵略的亚非拉国家相继沦为殖民地。

东亚的日本却脱颖而出,经过明治维新,迅速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亚洲唯一一个没有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也成为第一个走上近代化道路的国家。

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能够成功?“日本人相对迅速地取得成功,主要不应归功于外因,如西方冲击的性质或日本国土较小等。

因为其他有同样经历和国土面积的国家,做出的反应却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还是应该从其内部特点去寻找原因。

”——“日本通”的美国学者赖肖尔著《日本人》环节一:武装倒幕——明治政府的成立材料一:将军家齐及世子家庆的奢侈生活已达极点,……制作糕点时,每日耗费砂糖千斤。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日本的明治维新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日本的明治维新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日本的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措施。

这次改革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对亚洲邻国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大久保利通: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政治家。

1863年萨摩藩抗击英国侵略军时,任萨军总指挥官,虽遭失败,却因敢与列强对垒而声名大振。

1868年1月3日与西乡隆盛、木户孝允、岩仓具视等人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明治新政府成立后,历任参与、总裁局顾问、参议、大藏卿等职,成为政府主要领导人,领导了“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等资产阶级改革。

1871年12月任岩仓使节团副使赴欧美考察,1873年回国。

对内推行地税改革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同时强化中央官僚机构,集中大权在手,进行专制统治,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特点:1.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2.改革借鉴了许多西方的先进成果;3.改革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道路;4.日本的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日本明治维新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对比:日本明治维新同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与影响:1.改革内容:政治上:废藩置县,设立府、道、都、县,由中央任命藩知事,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废除封建领主土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大力扶植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军事上: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

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20课第一次工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的《第20课第一次工业》一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工业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以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也是对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了解。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第一次工业的辉煌历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第一次工业的详细内容,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第一次工业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次工业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一次工业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第一次工业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和影响。

2.教学难点:第一次工业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字资料等,生动展示第一次工业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第一次工业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的发生、特点、重要发明。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第一次工业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阐述第一次工业的历史意义。

5.案例分析:分析第一次工业中的重要发明,如蒸汽机、纺织机等,了解其对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6.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高二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

高二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

高二日本明治维新知识点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发生的一场重大政治改革,它标志着日本从封闭的封建社会走向现代化。

下面将介绍高二学生需要了解的明治维新知识点。

1. 知识背景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末,当时日本正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为了保护国家独立和发展,一些日本学者和政治家开始呼吁改革。

而幕府政权的腐败和对外交往的限制,使得明治维新成为了日本最优先解决的问题。

2. 目标和原则明治维新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日本国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制定了一些原则,包括“尊王攘夷”、“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和“西化开明”等。

3. 尊王攘夷运动明治维新开始于尊王攘夷运动,该运动追求将外来势力从日本驱逐出去,恢复天皇的权威。

这一运动最终使得幕府政权的垮台,开启了明治维新的进程。

4. 君主立宪政体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决定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将天皇作为国家的象征,设立了一个宪法和君主立宪政体。

这一改革极大地改变了日本政治体制,为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5. 西化开明为了实现现代化,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引进了大量西方知识和文化,推行了一系列西化政策。

他们学习西方的政治、法律、教育和军事等方面的知识,促进了现代产业的兴起和国家实力的增强。

6. 法律和教育改革明治维新还进行了一系列法律和教育改革。

颁布了一部新的宪法,确立了法治的基础;建立了现代教育体制,普及了义务教育。

这些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发展。

7. 经济现代化和产业发展明治维新时期,日本致力于发展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和产业。

通过引进外国技术、吸收外国投资和促进地方产业的兴起,日本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现代化,并成为世界上的工业大国之一。

8. 军事改革为了确保国家安全,明治维新的领导者还进行了军事改革。

他们加强了军队的组织和装备,建立了现代化的陆海空军。

这使日本能够在后来的时期中发动战争和扩张领土。

总结: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它使日本从落后的封建社会转变为现代化的国家。

《日本明治维新》PPT教学课件

《日本明治维新》PPT教学课件

天皇模仿西方采用君主立 宪制政体,把当时的日本领 土分成了3府72县,采用中央 集权制的方式来统一权力。
三府七十二县
消灭了封建割据,巩固 了天皇统治。
日本海军舰队
川崎造船厂
铁路投入使用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日本缫丝厂
技术成熟的女工在工厂做工
“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 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 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 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 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 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 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 长。
——陈利今《日本明治维新为什么会成功?》
积极影响:①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②日本迅速走上了 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材料一:1889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宪法规定:天皇 神圣不可侵犯;天皇作为国家元首,总揽一切大权,政府只对天皇负责。
材料二:新式军队称为“皇军”,向军人灌输忠于天皇的封建思想。1878 年颁布的“军人训诫”中,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并且以 “武士道”精神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
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国家像那 个时期的日本发展的那么迅速。
—— 【英】H.G.韦尔斯
材料:据统计,1881—1893年日本的工厂由1100个增至3340个,1894— 1898年其各类公司由2900家增至7000多家,1883—1897年其日平均纱锭 由2.87万支增至76.83万支,……这样,就使日本由原来的一个贫穷落后 的封建国家,一变而为富强文明的资本主义国家了。
民族特点
善于学习和吸收消化外来文化来自要 人物 性质 方式 结果原因
明治维新 明治天皇
戊戌变法 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
都是资产阶级改革

19-20.日本明治维新-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19-20.日本明治维新-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9、影响 (1)正面影响
生产力方面:生产力高度发展,改变了人们 的生产和生活面貌,人类进入“电 气时代”。 生产关系方面: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国 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 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 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 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 国际关系方面: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但 差距进一步扩大。
无关的是( ) A、打电话拜年 B、乘公共汽车上班 C、用电脑办公 D、乘飞机旅游
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 界市场发展的?
(1)推动工业生产空前发展,殖民扩张更加激烈, 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2)新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 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3)进行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7.重大发明: 蒸汽机、汽船、蒸汽火车 8.政治前提: 17世纪英国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开始时间: 19世纪70年代 2.重要标志: 电力的广泛运用 3.领先国家: 美国、德国
4.能源:
电力、石油
5.进入时代: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6.代表人物: 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
7.重大发明:电灯、电话、电车、汽车、飞机 8.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①表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国家实力与所占殖民地面积出现了不成比例的现象!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这一问题会产生什么影响?
后起的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帝国主义国 家之间的矛盾激化,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 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 爆发的根本原因
封建顽固势力掌握着清朝实权 世界资本主义已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开始瓜分中国,不愿意中国强大起来 有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 没有实权的皇帝和少数官僚,力量薄弱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 士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创办报刊,开 放言论 训练新式军队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倒幕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内容及其影响。

2.思想教育:①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大名、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利用人民群众推翻幕府统治,而后新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日本逐步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轨道。

②认清明治维新的局限性。

由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迅速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明治维新。

重难点明治维新的内容、性质、意义及局限性。

教具1.放大《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图;悬挂于黑板。

2.按教材顺序充分利用其九处图画、引文、表格。

板书一、倒幕前的日本1.内因①高居于人民之上的封建统治阶级:天皇、将军、大名、武士。

②以农民为主体的反抗斗争与起义。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影响:一些大名、武士日益资产阶级化。

2.外因严重的民族危机:西方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矛盾。

二、倒幕运动1.资产阶级化的武士逐渐控制长州、萨摩等藩。

2.倒幕力量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伏见、鸟羽战役。

3.幕府统治被推翻。

三、明治维新1.内容①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

③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发展教育。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意义使日本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4.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日本强大后很快走上侵略扩张道路。

教法建议1.这节课要抓住三个互为因果的问题,一是幕府统治的总危机,讲清内因、外因;一是幕府统治危机的总爆发,说明打倒幕府的简要经过;一是幕府倒台后明治维新政府的改革,阐明内容、性质、意义、局限性。

2.明治维新的局限性要适当交待。

但这一问题因理论性较强,不宜对中学生进行详尽评述。

3.日本明治维新可同中国的戊成变法加以比较。

尤其要点明,明治维新是倒幕派利用日本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从军事上打败幕府军,建立自己的新政府后实现的,所以成功了;戊戌维新是软弱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不根本触动清朝反动统治的前提之下,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推行,因而失败了。

九年级历史《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九年级历史《日本明治维新》课件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7年卢沟桥事变
7、阅读材料,结合课本16页分析明治维新的意义
材料一: 国家
时间
年平均增长速度
日 1868-1873
32.2%
通义过 强明国治 之英维 列。新,实18现51了-1“87富3 国强兵”,开始3.跻3%身于资本主
美 1861-1873
5%
德 1861-1873
性 质:
日本明治政府进行的自上而下 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889年,明治天皇颁布了《大 日本帝国宪法》,亦称《明治 宪法》。《明治宪法》作为明 治维新的重要成果,规定了人 民的某些基本权利,并确立了 君主立宪制 。
《明治宪法》
明治政府还致力于废除不平等条约,经过多年外交努 力,到1911年,完全废除了治外法权,取消了外国人 居留权,恢复了关税自主权等,为日本摆脱沦为半殖民 地的危机创造了条件,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唯一能够继 续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幕府的专制统治使得国内的阶级矛盾激化,武士阶层 也因为经济地位的恶化而反对幕府统治。
1853年美国用枪炮打开了日本的大门之后,陆续签 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幕府的对外政策由原来的锁 国变为被迫开国甚至到引狼入室。
打开国门之后的日本,大量廉价商品纷纷涌入日本市 场,原料被 掠夺,日本处于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
• 前提条件: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 • 时间:1868年 • 人物:明治天皇 • 内容:
• 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
•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 意义:
双重危机阻发展 倒幕运动除障碍 炼好体格就侵略
四招措施炼体格
主要 人物 性质 方式
结果 原因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明治天皇

明治维新新课标教案

明治维新新课标教案

明治维新新课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0课“明治维新”,内容主要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及其启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和主要内容,理解其对日本历史及世界历史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难点: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及世界历史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明治维新的背景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包括黑船事件、尊王攘夷运动等。

3. 讲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按照时间顺序,讲解明治维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4. 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从日本国内及国际两个方面,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及世界历史的影响。

5.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如何向他人介绍明治维新。

6.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1)政治改革2)经济改革3)文化改革3. 明治维新的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明治维新的背景。

(2)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改革措施。

(3)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及世界历史的影响。

2. 答案:(1)黑船事件、尊王攘夷运动等。

(2)政治改革:废藩置县、废除封建等级制度等;经济改革: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等;文化改革:推广普及教育、提倡文明开化等。

(3)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为日本成为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的掌握情况如何,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

日本明治维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中的“日本明治维新”一节。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内容、影响及其对日本历史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明治维新的背景、过程、内容、影响,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通过明治维新的学习,启发学生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思考,增强民族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明治维新的过程及其影响。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历史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一张图片,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背景: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如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

(2)过程:讲述明治维新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18年明治维新开始,实施“废藩置县”;18711873年,进行大规模的改革;1873年后,明治政府进行调整,推进工业化。

(3)内容:讲解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4)影响: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影响,如实现现代化、摆脱民族危机等。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明治维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明治维新的背景2. 明治维新的过程3. 明治维新的内容4. 明治维新的影响5. 明治维新的历史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2)列举明治维新的主要改革措施。

(3)分析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的影响。

2. 答案:(1)黑船来航、尊王攘夷运动等。

(2)废藩置县、兵制改革、教育改革、经济改革等。

(3)实现现代化、摆脱民族危机、推动国家发展等。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完美版)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完美版)
——伊藤博文
(4)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 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 生活方式;
提高国 民素质
《日本明 治维新 》PPT课 件
《日本明 治维新 》PPT课 件
吃牛肉火锅
《日本明 治维新 》PPT课 件
3/23/2022
《日本明 治维新 》PPT课 件
明治时期的日本课堂情景
《日本明 治维新 》PPT课 件
《日本明 治维新 》PPT课 件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9世纪中期的日本社会状况:19 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 之下。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 被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德川幕 府推行锁国政策,而这一政策造成 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 经济的发展。
《日本明 治维新 》PPT课 件
《日本明 治维新 》PPT课 件
《日本明 治维新 》PPT课 件
三、明治维新
背景:(内忧外患) (1).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 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 (2).面临沦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危机 (3).思想上:兰学盛行。(启蒙思想影响)
前提条件: 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政府成立
《日本明 治维新 》PPT课 件


废藩置县 ,实现中央集权 。
实行__征_兵__制___建立新式军队,提倡忠君、服从、 不怕死的 “武士道” 精神。
经济
社会生活 文化教育
推行_地__税__改__革_,在__殖__产_兴__业_ 的口号下,大力 发展近代经济。
提倡__“__文__明__开_化” ,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 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日本明 治维新 》PPT课 件
三、明治维新
时间: 1868年; 改革者: 明治天皇; 目的: 富国强兵; 开始: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改革诏书; 特点: 学习欧美资本主义制度(西化)

第20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20课日本明治维新

实质:统一国内市场,从而有利于资 本主义发展。
(2)经济上:
允许土地买卖; 最有利于新兴地主
实行地税改革,全国统一征收地税, 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分析:日本工业近代化的开端,最有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对日本影响最大。
日本最早的铁路
岩仓使团离开日本赴欧洲考察
明治时期的缫丝厂
(4)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
导入新课
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20课
日本明治维新
锁国与开国
倒幕与维新 崛起与扩张
课程标准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 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作用。
知识与能力
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前社会状况;了解倒幕运 动背景;倒幕派的组成力量归纳、概括幕府统治的 危机和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理解并分析明治维新 的性质和作用。
阅读材料: 仅关东地区,就有丝织业手工工场200 多家,每个工场拥有织布机6—10台。棉纺 织业发达的足利,则出现了拥有数十台甚 至200多台织布机的手工工场。
此材料说明了什么? 日本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得到广泛 发展。
结束
再见!
通过概述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培 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背景、 主要内容、性质和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和透过历史事物现象寻求历史本质的能力。通过对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学习,培养学 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前社会状况的 讲述与分析,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现象中 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方法;通过 对明治维新内容的了解与学习,使学生 学会解读历史文件、评价历史事件的方 法。
统治阶级分化
幕府统治
倒幕运动 明治维新
西方列强入侵

20课日本明治维新

20课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中期,日本和大多数亚 洲国家一样,面临着沦为殖民地的 危险。面对民族危机 ,日本采取了 什么对策?为什么日本不但没有沦 为殖民地,反而走上了发展资本主 义的道路?今天让我们学习第20 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20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起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重点知道明治维新
的主要内容。
中下级武士
东京
倒幕运动的结果如何? 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 以明治天皇为首的地主阶 级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 新政府,1869年迁都东京。
三、明治维新
1.背景:(内忧外患)
(1).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 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2).面临沦为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危机 (3).思想上:兰学盛行。(启蒙思想影响)
D、美国
D、中下级武士
4、日本明治维新中实行“废藩置县”,其中的“藩”指 (B) A、幕府的领地 B、大名的领地C、武士的领地D、天皇的领地
5、明治维新中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改造采取的中心措施是 (D) A、土地国家化统一征收地税 B、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拍卖土地
C、国家租土地给私人建立农场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拍卖 6、与戊戌变法比较,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显著背景是 (C)
德川将军
幕府统治时期日本社会阶级构成
天 皇 (傀 儡)
等级森严
(幕藩体制) 幕府统治下的日 本社会分为士、
将 军 士 大 名
农、工、商四个
等级,士阶级是 统治阶级。身份 等级世代相继, 不能逾越。
武 士
农 工 商
幕府统治危机
(明治维新的原因)
幕府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美国用大炮打开日本国门,导致 了民族矛盾,加剧了幕府统治危 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政治上:
废藩置县,废除封建领主制,加 强中央集权;
实质:统一国内市场,从而有利于资 本主义发展。
(2)经济上:
允许土地自由买 卖,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 业。
分析:日本工业近代化的开端,最有 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对日本影响最大。
日本最早的铁路
岩仓使团离开日本赴欧洲考察
(3)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
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危 机。
一、锁国与开国
德川幕府时代最著名的 将军德川家康
1853年,美国舰队抵达日本
1853年,美国在日本登陆,打开日本大门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与同一时期 中国的情况比较
相同点: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有所发 展,国内都面临着严重阶级矛盾,都面临 着沦为殖民地的危险。
不同点: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于 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 后天畸形;日本的封建势力相对薄弱,统 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和分化日益激烈,而中 国守旧势力非常强大。
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 教育,培养现代化人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行 强制性义务教育对日本产生了 深远影响。
明治初期的小学
(4)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起到强兵作用,但军人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工 具。
三、崛起与扩张
——明治维新的影响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民族危机加深
西方列强入侵
幕府统治
倒幕运动 明治维新
巩固 练习
基础知识 延伸探究 能力拓展
基础知识
1.首先敲开日本闭关锁国的西方列强是 ( D)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A
基础知识
3. 使日本从一个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 资本主义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D) A.幕府掌权
B.武装倒幕
6.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改革措施是 ( D)
A.废藩置县 C.文明开化
B.努力发展教育 D.发展近代工业
返回
延伸探究
7.从时间、性质、方式、作用、局限性 等方面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 维新的相同点。
时间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 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方式相同:都是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颁布改革措施; 作用相同: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局限性相同: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迁都东京
D.明治维新
基础知识
4. 日本明治维新的最主要作用是 (B ) A.改变了日本闭关锁国的政策 B.使日本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C.加强了日本政府的中央集权 D.使日本保留了不少的封建残余
基础知识
5. 日本明治政府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 取的措施是( A )
A.废藩置县 C.文明开化
B.允许土地买卖 D.发展近代工业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前社会状况的 讲述与分析,使学生学会从历史现象中 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方法;通过 对明治维新内容的了解与学习,使学生 学会解读历史文件、评价历史事件的方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 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 历史必然性。
通过对明治维新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 识到日本是在吸取欧美先进文化,进行社会 改革之后才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 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的。从而 使学生认识到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坚持改 革开放的必要性。
导入新课
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20课 日本明治维新
锁国与开国 倒幕与维新 崛起与扩张
知识与能力
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前社会状况;了解倒幕运 动背景;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理解并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和作用。
通过概述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培 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对明治维新背景、 主要内容、性质和作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和透过历史事物现象寻求历史本质的能力。通过对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学习,培养学 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迅速崛起, 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摆脱沦 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
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形式的资产 阶级国家体制,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唯 一保持民族独立的工业强国
明治维新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 残余,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中,武士阶 层的忠君尚武传统和资产积极的扩张 欲望,把日本推向了对外侵略扩张的 军国主义道路,给中国和整个亚洲带 来了灾难。
教学建议:
寻找一幅中日地图,将日本对外侵略的 过程展示出来。
1874年台湾; 1875年朝鲜; 1879年琉球国,改为冲绳县; 1894年挑起甲午战争;
读史明智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 民族危机的同时,也走上了 侵略扩张的道路,这对我国 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课堂小结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内 统治阶级分化 忧 外 患
返回
能力拓展
8.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19世纪下半期,日 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富强的道路。请简答明治维 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此同时,中国发生的一场 同样性质的改革被称为什么?明治维新的一些重要 措施对当今我国的改革开放有何启示?
(1)主要内容:在政治上废藩置县,废除封建领主 制,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在社会生 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2)洋务运动。
(3)启示:引进外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 坚持对外开放;倡导科教兴国,努力发展教育等。
感悟历史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为何一成一败
再见!
重点
明治维新的主要措 施及作用。
难点
明治维新的背景 及成功原因的分析。
预习并思考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是 怎样的社会状况?
这与同时期的中国有何异同?
天皇
将军 士
大名
武士 农 工 商
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
日本幕府的封建统治与闭关锁国阻 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日本统治阶级内部分化,等级制度 森严,阶级矛盾激化;
中国: 19世纪60年代 洋务运动
日本: 明治维新改革
各自的结果如何?
二、倒幕与维新
推翻了德川幕府统治,建立明治天皇政府
1.倒幕运动
2.明治维 新
明 治


明治维新的目的:“变法图强”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从哪几个 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2.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什么作 用? 3.改革使日本社会发生了哪些深 刻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