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知识产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与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知识产权对一个国家的巨大价值和重要作用日益为世界各国所认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正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保护知识产权成为政府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尝试对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发挥加以探讨,指出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角色定位
前言
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使得知识产权竞争日益激烈,许多国家都将知识产权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成功地实施了知识产权战略,扩大了技术创新和经济竞争优势,促进了TRIPS协议的达成,使全球知识产权制度进入强保护时代。日本于2002年7月制定了“日本知识产权战略大纲”,系统阐述了日本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路和行动措施。此外,韩国、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为加快本国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利用,也开始制定和实施积极的知识产权战略。
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时代大背景下,企业的自主创新渐渐变得尤为重要。自主创新涉及知识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柄双刃剑,适度保护能够促进技术创新,过度保护则将导致垄断。即便在强调私权的资本主义国家依然普遍采用公共权力对知识产权进行管制。有鉴于此,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必须有所作为,以此提高我国的整体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我国整体的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全面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知识产权保护已不再仅仅是企业行为,而且也是政府新经济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形势
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运行,逐渐呈现纯粹的经济理性趋势,非理性扩张的知识产权已经偏离“为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的价值初衷。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和和知识经济的崛起,许多发达国家要求越来越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提议高强度的保护措施,扩张保护范围,高举保护知识产权的大旗,实则是展开对全球市场垄断地位和经济控制权的争夺。“全球专利”便是个明显的例子。
除此之外,“知识霸权主义”现象日益突出。例如“药品专利”,某些紧缺药品的生产与定价由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公司控制,而贫穷国家的重症患者们却因无钱买药而濒临死亡。南非有些激进的团体甚至指责专利权沾染了杀人的血腥。由此可见,现在的知识产权,似乎正演变成发达国家为在全球扩张其商业模式和争夺经济霸权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亦有人称知识产权为“富国的粮食,穷国的毒
药”。有学者真诚地呼吁:“知识产权这棵疯长的大树,到了该‘修剪’的时候了!让它为人类庇荫的同时,也能够让阳光渗透进来。”
纵观当今国际形势的发展,近年来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和制度的发展有了许多新的动向,主要表现为: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继续推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统一,使发展中国家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标准,与其看齐;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维护自身利益的呼声不断增强,主动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的意识明显提高。总而言之,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形式呈现以下趋势:不断扩展知识产权保护客体和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规定了知识产权的最低保护标准,更加关注知识产权国内执法问题,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贸易问题引入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在国际贸易“知识化”趋势与知识产权“国际化”发展的背景下,知识产权保不仅仅是一国内部的法律义务,而且是与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对知识产权在国际层面的保护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则。基于此,一国制定的知识产权政策既要适应国内发展需要,又要遵循国际规则。西方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已经成为政府公共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国内政策,也是对外政策,并以服务国家利益为政策取向。
二、政府介入的必要性分析
知识产权制度的良好运行,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监管与指导。从国家层面而言,知识产权制度是一个“社会政策工具”,是否保护知识产权,对哪些知识赋予知识产权,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是一个国家根据现实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需要所作出的制度选择和安排。面对当前知识产权发展的非理性扩张趋势,政府只有及时介入和加以有效引导,才能从政策层面确保知识产权战略及保护的良性推进。
首先,知识产权属于私权范畴,但是对个人利益的过度强调,却会导致公共领域的生长空间受到压制。“公地悲剧”警告人们在稀缺资源公有化的情况下过度利用的危险性,而“反公地悲剧”则提醒我们如果过分地促进研究成果的私有化,会导致知识产权的“蔓延”,这有可能阻碍我们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因此,政府必须介入私权制度的运行,重构制度运行中利益群之间的均衡关系。
其次,“市场失灵”的负面效应也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来予以消除。为了获取长期的市场垄断地位,一些利益集团便通过游说政府,利用知识产权这把高悬的“利剑”设置市场进入障碍,最终损害了自由竞争的核心价值原则。
再次,政府角色的介入也是面对知识产权“全球保护主义”挑战的必然回应。一些具有强大技术优势的跨国公司纷纷联合起来,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形成“专利壁垒”。我国政府对此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并在战略上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和应对,制定我国的知识产权国家战略,积极参加同际竞争与协调。这些问题仅通过私法救济或者市场调节并不能获得圆满解决。因此,政府作用的介入成为一种必然。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市场主体(主要是企业)因利益驱动成为推动知识产权利用的重要力量已经众所周知,而政府主体(主要是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在知识产权利用方面的重要作用却因观念认识上的不到位存在着政策上的滞后和行动上的缺失。在一些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和知识产权制度运行最为成功的国家,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进一步加强在知识产权制度运行中的行政权力的介入,将政府管制与知识产权制度相结合。
三、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作用
知识产权作为技术创新动力,日益成为国家间以及地区间相互竞争的重要资源。因此,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便成为政府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政府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政府管理职能及政策的角度出发,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战略指导、制度保障、政策扶持、文化引导等几个方面,强调宏观上的指导、微观上的服务、管理上的保障,从而体现出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1.战略指导方面
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为重点的知识产权战略,是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必然选择。要维护好良好的激励创新、优化市场竞争环境,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能力大幅提升,使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局面,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则是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采取司法、行政“双轨制”模式。据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还弱于司法保护力度。知识产权行政主管机关对保护的重视还小于对创造、运用和管理的重视,保护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的提升。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和知识产权工作主体地位,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没有政府的全面参与是不行的。
许多发达国家将知识产权纳入国家战略中,以此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竞争水平。我国也与2008年6月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此建设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发挥政府在战略制定中的主导作用,把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与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使政府的政策指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政府主导,企业主演”,推进知识产权战略。
2.制度保障方面
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利用反垄断法来制约滥用知识产权的垄断行为。因此,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知识产权的最新动态,修改现有法律法规中不适应当前知识产权发展的有关条款,与国际接轨。同时,国家在制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时必须以我国目前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为条件正确处理维护国家利益与遵守国际规则的关系。目前,中国建立了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了行政执法和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