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重点(名解和论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肉芽组织的肉眼和镜下表现和作用。

肉眼:肉芽组织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肉芽,触之易出血。

镜下:①大量内皮细胞形成血管②血管通透性大,充血水肿(鲜红湿润)③平行排列,垂直于创面生长④在毛细血管周围有成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完成修复的主要细胞⑤围绕血管生长(颗粒状,柔软)----肌纤维母细胞收缩缩小创面⑥炎细胞以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具有吞噬作用(细菌、坏死组织)、分泌生长因子
作用:(1)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2)抗感染及保护创面(3)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但若肉芽组织生长过度则形成瘢痕疙瘩,可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

或因血供缺乏产生迟缓性肉芽,影响创面愈合2.比较渗出液和漏出液
3.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1)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高。

(2)对机体的影响:1)有利的一面:①防止出血;②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

2)不利的一面:①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组织的缺血、发生坏死;②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

4.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

可表现为非特异性炎或肉芽肿性炎。

典型病变分为三期:①变质渗出期,即结缔组织黏液变性和纤维蛋白性坏死;②增生期(肉芽肿期),即由纤维蛋白样坏死物、Aschoff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构成的Aschoff 小体;③纤维化期(愈合期)。

的可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黄色条纹。

镜下为大量泡沫细胞。

(2)以后纤维斑块形成:为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也可为瓷白色。

镜下,斑块表面为一5.简答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及主要合并症
基本病理变化:早期(1)脂纹形成:动脉内膜肉眼可见帽针头大小的斑点及宽约1-2mm长短不一
层纤维帽可伴有玻璃样变性,其下可见不等量的泡沫细胞,巨噬细胞及大量细胞外脂质和基质,随着细胞的崩解,病变可演变为粥样斑块。

(3)粥样斑块:为明显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的灰黄色斑块。

切面,表层的纤维帽为瓷白色,深部为粥糜样物,镜下,玻璃样变的纤维帽下含有坏死物、胆固醇结晶、钙化等。

底部可有肉芽组织,外周可见少量泡沫细胞、淋巴细胞。

动脉中膜呈不同程度的萎缩变薄。

主要合并症有:①斑块内出血;②斑块破裂;③血栓形成;④钙化;⑤动脉瘤形成。

6.试述转移瘤的形成及其特点
瘤细胞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称转移瘤,有以三种转移途径:(1)淋巴道转移:瘤细胞侵入淋巴管,随淋巴流首先到达局部淋巴结,之后可逐渐转移到远处淋巴结。

肿瘤细胞首先到达淋巴结的边缘窦,以后生长繁殖可累及整个淋巴结,肉眼观,淋巴结肿大,变硬,切面灰白色。

镜下,正常淋巴结组织结构消失,代之以肿瘤组织。

(2)血道转移:瘤细胞侵入血管后随血流到达远隔器官继续生长,形成转移瘤。

肿瘤细胞多侵入管壁较薄、压力较低的静脉,形成肿瘤栓子,之后随血液循环途径运行,侵入门静脉的首先转移至肝,侵入体静脉的经右心到肺,进入肺静脉系统的瘤细胞,可经左心播散到全身。

转移瘤的形态特点是:多个散在分布的,边界清楚,结节大多分布在器官的表面,体积小,圆形,结节中央常出现出血、坏死。

(3)种植性转移:常见于腹腔器官的癌瘤,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器官表面时,瘤细胞可以脱落并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和体腔内各器官的表面,形成多数的转移癌,这种转移瘤亦表现为多个散在结节。

7. 渗出液的作用有哪些?
答:渗出液可稀释毒素和有害物质,减轻毒素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并对组织带来营养物质,带走代谢产物;渗出液所含的大量抗体,补体及溶菌成分,有利于杀菌病原微生物;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可形成纤维素,可包围病灶使炎症局限化,从而起到防止致病因子蔓延的作用,并有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微生物,在后期修复时还可形成支架。

8.炎症时液体渗出的机制
1)、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是液体渗出的最主要的原因,主要发生于微静脉和静脉端毛细血管
(1)内皮细胞收缩(最常见的,发展短暂、慢而持续,常见的炎症介质有组胺和白三烯;(2)直接内皮损伤(3)迟发持续性渗漏(4)白细胞介导的内皮损伤(5)新生毛细血管壁的高通透性
2)、微循环流体静脉压升高:由于炎症区域内的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静脉淤血、血流缓慢造成
3)、组织内胶体渗透压增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9. .哪些疾病中有肉芽肿形成?简述各肉芽肿的形态特点
答: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形成结节状、境界清楚的增生性病灶称为肉芽肿。

肉芽肿性病变有:
1)风湿病:风湿小体,其中见风湿细胞2)硅肺:硅结节(3)结核病:结核结节
4)麻风结核样型麻风的肉芽肿类似结核结节,瘤型麻风的肉芽肿由多量泡沫细胞组成
5)伤寒:伤寒小结6)血吸虫病,丝虫病:假结核结节7)梅毒:树胶肿
10. .试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11.试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及并发症
1)脂纹肉眼:点状或条纹状,黄色,平坦或稍隆起于内膜表面镜下:内膜下大量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圆形,体积大,胞浆内有大量小空泡。

苏丹Ⅲ染色呈橘黄(红色) 电镜:巨噬细胞源性和肌源性
2)纤维斑块
肉眼观:内膜面散在不规则表面隆起的斑块,颜色从浅黄或灰黄色变为瓷白色。

镜下观:纤维帽: SMC、胶原纤维(玻璃样变其下:泡沫细胞、SMC、细胞外基质和炎细胞。

3)粥样斑块(粥瘤)
肉眼观: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向内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压迫中膜。

切面:斑块的管腔面为白色质硬组织深部为黄色或黄白色质软的粥样物质。

光镜:纤维帽下:坏死物质、胆固醇结晶及钙盐。

底部及边缘:芽组织、少量淋巴细胞和泡沫细胞。

中膜变薄:斑块压迫、SMC萎缩、弹力纤维破坏。

4)粥样斑块的继发病变
①斑块内出血②斑块破裂③血栓形成④钙化⑤动脉瘤形成:SMC萎缩、弹性下降⑥血管腔狭窄
12.试述良性高血压血管和脏器的主要病理变化
血管变化:1).大动脉:出现动脉粥样硬化;2).小动脉:早起变化包括血管平滑肌肥大和弹力纤维增生。

后期纤维化使血管壁增厚,但机械强度下降;3).细动脉硬化症:直径1mm或更小的动脉变化依赖于高血压是良性还是恶性,前者内膜增厚,玻璃样变性,后者血管壁纤维化坏死伴血栓形成
累及脏器:1).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肥厚2).原发性固缩肾3).高血压脑血管血栓、栓塞、和梗死,临床出现高血压危象4).视网膜相应变化
13.简述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发展过程
1).充血水肿期:发病第1-2天,肉眼观:肺叶肿大,暗红色,能挤出大量泡沫状红色液体。

镜下: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大量浆液性渗出物(检出肺炎c。

临床:毒血症:寒战、高热、白细胞↑X线:片状稍模糊阴影听诊:湿罗音
2.)红色肝样变期:发病后第3-4天肉眼:肺叶肿大,暗红色,质实,切面灰红,似肝。

切面粗糙颗粒状,胸膜面纤维蛋白性或纤维脓性渗出。

镜下:肺泡间隔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大量红细胞,纤维素丝连接成网(多量肺炎c临床: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铁锈色痰胸痛:纤维素性胸膜炎缺氧听诊:管性呼吸音,胸膜摩擦音X线:大片致密阴影
3).灰色肝样变期:发病后第5~6天肉眼:肺叶仍肿大,灰白色,质实如肝。

镜下:肺泡腔:纤维素增多,大量N(肺炎c少见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临床:缺氧改善痰:粘液脓痰
4)溶解消散期:发病后一周肉眼肺叶体积缩小,质地变软切面颗粒状消失,胸膜渗出物吸收N释放大量蛋白水解酶溶解纤维素临床:体温下降,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消失X线阴影消失
14. 试比较大叶性肺炎和小叶性肺炎的异同
相同点:两者都是肺炎的一种
15. 胃溃疡的病理变化与并发症
病理变化:肉眼观:多位于胃小弯侧的胃窦,Φ< 2cm 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整齐底部平坦、洁净
贲门侧较深,潜掘状。

幽门侧较浅,阶梯状周围粘膜放射状镜下观:溃疡底部由内向外分四层
⑴少量炎性渗出物(N、纤维素);⑵坏死组织层;⑶新鲜的肉芽组织层;⑷肉芽组织移行为陈旧瘢痕组织。

溃疡底部增殖性动脉内膜炎;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变性、断裂、增生:疼痛、不易愈合溃疡边缘的肌层与粘膜肌层有吻合的趋势;并发症:出血(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呕血、柏油样大便、失血性休克、穿孔(十二指肠溃疡、幽门梗阻(瘢痕、癌变
16. 试述继发性肺结核的常见病理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1)、局灶性肺结核:常发生于肺尖下2~4cm处,0.5~1cm直径大小,病灶境界清楚,有纤维包膜。

镜下:以增生为主,中央为干酪样坏死。

2)、浸润性肺结核: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

病变以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病灶周围有炎症包绕。

其结局因机体状况及治疗情况而异。

病变继续发展干酪样坏死灶扩大,3)、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①肺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

多位于肺上叶,大小不一,不规则。

②同侧或对侧肺组织,特别是肺下叶可见由支气管播散引起的很多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病变类型不同的病灶。

③后期肺组织严重破坏,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并与胸壁粘连,使肺体积缩小、变形。

④干酪性肺炎(病变特点:镜下见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内含巨噬细胞等炎细胞,且见广泛干酪样坏死。

⑤结合球:直径为2~5cm,有
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⑥结合性胸膜炎:分为干性结核性胸膜炎、湿性结核性胸膜炎。

名词解释
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疼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对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

2.疾病:机体在内外环境中一定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使“自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的紊乱和生命活动
的障碍。

3.脑死亡:血液停止供应后大脑皮质耐受缺氧时间仅为6-8分钟,其后即进入不可恢复的状态,脑功能
完全停止,脑电波消失,脑干功能也停止,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无法自主呼吸脑血液循环消失。

4.萎缩(atrophy):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5.化生(metapiasia):是指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由于适应环境改变而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代替
的过程
6.变性(degeneration):即可逆性损伤,旧称变性(degeneration指细胞或细胞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
正常物质的异常蓄积,通常伴细胞功能下降,去除病因后,多数能恢复正常,严重者发展为坏死。

7.坏死(necrosis):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坏死是组织和细胞最严重、不可复性变化。

坏死组
织代谢完全停止,功能全部消失,结构破坏。

8.机化(organization):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的过程称机化。

9.坏疽(gangrene):是指身体内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大气相通的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并因有腐败菌生
长而继发腐败。

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三种
10.淤血(congestion):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血
管内血量增多。

11.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2.血栓(thrombus):血栓形成过程中形成的固体质块。

13.栓塞(embosilm):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阻塞管腔,称为栓塞。

14.栓子(embolus):造成栓塞的异常物质。

15.梗死(infarct):局部组织,器官由于动脉血流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16.水肿(edema):人体血管外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积聚过多。

17.缺氧(hypoxia):当组织和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或不能充分利用氧时,组织和细胞的代谢功能,甚至形
态结构都可能发生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18.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指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为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之百分比值。

19.炎症(inflammation):机体在致炎因子的作用下,所发生的一种以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应。

其基本病
变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

20.变质(alteration):炎区组织细胞发生的各种变性和坏死。

21.渗出(exudation):炎区血管内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的过程。

22.蜂窝组织(phlegmonous inflammation):有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发生在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形态特点是,组织内有弥漫性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炎区和健康组织界限不清。

多发生在皮下肌肉阑尾等处。

23.脓肿(abscess):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伴有组织坏死,形成脓腔,多发生
在皮下肺肝脑等处。

24.窦道(sinus):组织深部的脓肿,向外串通过体表或体腔,形成一个向外排脓的盲管通道。

25.瘘管(fistula):向外穿透体表或体腔,形成具有两个以后开口的通道。

26.肉芽肿(granuloma):由于巨噬细胞的增生,而形成境界清楚地结节状病灶。

27.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增生的纤维母细胞以及多少不等的炎细胞组成,
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28.肿瘤(tumor):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
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29.异型性(atypia):肿瘤组织无论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30.转移(metadtasis):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至不相连续的部位,而
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继发性肿瘤。

31.恶病质(cachexia):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可发生严重消瘦无力贫血全身衰竭皮肤干枯呈黄褐色,称为恶病
质。

32.癌(carcinoma):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33.肉瘤(scrcoma):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34.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血脂异常,在大中动脉内膜有脂质沉积,形成慢性疾病伴有自
身症状,使动脉管壁变硬变厚,血管壁狭小、缺血为特点的原发于动脉内膜的疾病。

35.高血压病(hypertension):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常见病,常累及全身细
小动脉,造成全身细小动脉硬化。

36.风湿病(rheumatism):是一种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全身结
缔组织,以心脏病最为严重。

37.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由于心肌原发性或继发性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导致血液在经脉系统
淤血,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过程。

38.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当心力衰竭呈慢性经过,并伴有血容量和组织间液增多及
静脉系统淤血的病理过程。

39.大叶性肺炎(lobar penumonia):主要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

起始
于肺泡,扩散整个肺大叶。

好发人群:机体受寒、醉酒、感冒、麻醉、过度疲劳患有慢性病的人。

40.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

好发人群:
小儿、老人、体弱多病者。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

41.原发综合症(primary complex):肺部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成原发综
合症,是原发性肺结核的特征性病变。

42.慢性消化性溃疡():指在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慢性溃疡的疾病,其发生和发展与胃液的自身消化作
用有关。

43.肺性脑病(pulmonary):由呼吸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

44.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是指继发于严重肝脏疾患发生肝功能衰竭时,出现的一系列的精
神、神经的综合病症。

45.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实质细胞变质为主要病变的炎症具有传染性。

46.肝硬化(liver cirrhosis):由于肝细胞长期受损,不断发生弥漫变性、坏死,继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三者反复交替进行,致使肝小叶结构破坏,肝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和切面均呈结节状。

47.假小叶(pseudolobule):肝硬化时肝小叶结构被破坏、消失,代之以大量的纤维组织围绕、大小不等、
圆形或椭圆形的肝细胞团。

48.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以肾小球损害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

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
大类。

49.肾病综合症(nephritic syndrome):基膜通透性增加,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全身性水肿、高
脂血症和脂性尿为特征,在儿童多见于脂性肾病,在成年则多见于膜性肾炎和膜性增生性肾炎。

50.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指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肺吸入氧气和(或)排出二氧化碳
功能不足,出现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升高的病理过程。

51.休克(shock):在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时所发生的以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为主要特征的
急性血液循环障碍,致使各器官功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和结构损害的一个全身性病理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