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解048个(疯狂删减版)名词解释总结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 病理学 (Pathology)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和发展过程的科学。
它通过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组织学和细胞学变化等来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进展规律。
2. 组织学 (Histology)组织学是研究组织结构及其变化的学科。
它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来了解组织的组成和变化过程。
3. 形态学 (Morphology)形态学是研究事物形态、结构和大小等方面的学科。
在病理学中,形态学研究疾病时对病变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大小等进行描述和分析。
4. 病理变化 (Pathological Changes)病理变化是指在疾病过程中组织和细胞发生的异常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包括细胞的增生、萎缩、坏死、变性等,以及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等。
5. 细胞学 (Cytology)细胞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及其异常变化的学科。
它通过观察和研究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来了解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异常情况。
6. 病理诊断 (Pathological Diagnosis)病理诊断是通过对病变组织或细胞的检查和分析,确定疾病的性质和发展程度的过程。
通过病理诊断,医生可以帮助确定最恰当的治疗方法和预测疾病的预后。
7. 炎症 (Inflammation)炎症是机体对于损伤或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包括局部组织的血管扩张、渗出、增生和炎症细胞的聚集等。
8. 肿瘤 (Tumor)肿瘤是指细胞非正常增殖所形成的新生物体。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恶性肿瘤生长快速,可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
9. 癌症 (Cancer)癌症是一种恶性肿瘤。
它是由于机体细胞的遗传变异和异常增殖而形成的一类疾病。
癌症可以发生于几乎任何组织和器官,其生长速度快且有侵袭性。
10. 标本 (Specimen)标本是指从患者身体中取得的组织、器官或细胞等样本。
在病理学中,医生通过对标本的检查和分析来进行病理诊断。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脑死亡:是指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坏死: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机化:是指坏死组织如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等组成肉芽组织加以取代,最后称为瘢痕组织再生:是指由健康的同种细胞分裂增殖进行修复,再生可分生理性再生及病理性再生肉芽组织:指由心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组成的幼稚纤维结缔组织,可伴炎细胞浸润充血:是指因为动脉输入血量增多而引起的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含量增多淤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也可叫静脉性充血槟榔肝:肝小叶中央淤血呈红色,小叶周边脂肪变性呈黄色,使肝切面呈红黄相间的槟榔样条纹血栓形成:是指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栓塞:是指在循环的血液(淋巴液)中出现不溶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淋巴液)运行,阻塞管腔的现象梗死:是指由于局部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引起的坏死。
通常是由动脉血流阻断所致绒毛心:心包的纤维素炎,由于心不断跳动,渗出的纤维素在心包脏、壁两层表面,可形成绒毛状物,称为“绒毛心”增生性炎:是以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增生为主,伴随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为特点的炎症异形型: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还是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为异形型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潜在可能的良性病变原位癌:是指上皮细胞异型性增生累及上皮全层,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大叶性肺炎: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性炎小叶性肺炎:是以肺小叶为单位的急性化脓性炎动脉粥样硬化:由于脂质代谢障碍,导致脂质在大、中等动脉壁沉积,继发纤维组织增生,使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异常增高的现象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心肌耗氧量骤增使心肌短暂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肾盂肾炎:是由细菌引起的主要累及肾盂和肾间质的化脓性炎症。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萎缩的器官常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性质相似的细胞的过程。
△3、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时,脂肪变的心肌呈黄色,与未受侵犯的红色心肌相间排列,形成状似虎皮的斑纹,称为“虎斑心”。
△4、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以外的组织内有固体的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5、营养不良性钙化:指继发于局部组织坏死和异物的异常钙盐沉积,可见于结核坏死灶、脂肪坏死灶、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血栓等。
6、转移性钙化:指全身性钙磷代谢障碍,血钙和血磷增高所引起的某些组织的钙盐沉积。
可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症等。
转移性钙化钙盐常沉积于正常泌酸的部位,如肺泡壁、肾小管基底膜和胃粘膜上皮。
7、干酪样坏死:是特殊的凝固性坏死。
肉眼观微黄,质松软、细腻,状似干酪而得名。
主要见于结核病。
镜下原有的组织结构完全崩解破坏,呈现一片无定形、颗粒状的红染物。
△8、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常发生在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
△9、机化:坏死组织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最终形成瘢痕组织。
△10、包裹:如果坏死灶较大,或坏死物质难于溶解吸收,或不能完全机化,则常由肉芽组织加以包裹,以后则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包裹。
△11、凋亡:是由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的主动性死亡方式,一般为单个细胞的死亡,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
一般文献称之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12、变性:又称可逆性损伤,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常伴有功能下降。
△13、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1、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组织与器官体积的缩小,实质就是细胞数减少,细胞体积缩小。
2、肥大:实质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引起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3、化生(metaplasia):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变为另一种组织的过程。
4、鳞状上皮化生: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鳞状上皮。
5、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时,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原因,造成心肌内不同部位缺氧程度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不一样,重者呈黄色。
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称虎斑心。
6、变性(degeneration):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量显著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7、透明变性:玻璃样变性,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HE染色切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8、坏死: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质膜崩解,结构自溶,可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9、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为灰白色或灰黄色比较结实的凝固体,称为凝固性坏死。
10、液化性坏死:有些坏死组织被酶分解成液体状态,并可形成液体囊腔称为液化性坏死。
11、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结核菌引起的坏死,由于组织分解较彻底,并含较多脂质,因此坏死组织微黄色,质软似奶酪,不易吸收。
12、坏疽(gangrene):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菌感染而呈现黑色,暗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称为坏疽。
13、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物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由新生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异物的过程。
14、凋亡(apoptosia):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不发生质膜崩解,结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15 、Mallory小体: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浆内的红染无结构的玻璃样物质。
16 、水变性: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的实质细胞胞浆。
表现弥漫性细胞肿大,胞浆淡染,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成囊泡状。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病理学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2、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3、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4、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5、假性肥大实质细胞萎缩的同时,间质脂肪细胞可以增生,以维持器官原有体积甚至使体积增大。
6、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常导致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7、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或组织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或组织所取代的过程。
由成熟组织中非成熟细胞直接转变。
8、损伤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后,可引起受损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
9、变性/可逆性损伤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10、细胞水肿/水变性常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
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钠钾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过多积聚。
11、气球样变细胞水肿极期,水钠进一步积聚,细胞肿大明显,细胞质高度疏松呈空泡状,细胞核也可肿胀,细胞质膜表面出现囊泡,微绒毛变形消失。
可见于病毒性肝炎时的肝细胞。
12、脂肪变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13、虎斑心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可引起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红黄色斑纹。
14、脂肪心/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并非心肌的脂肪变性。
15、玻璃样变/透明变细胞内或间质内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HE染色呈均质红染状。
16、淀粉样变细胞间质出现淀粉样蛋白—黏多糖复合物沉淀。
17、黏液样变细胞间质内黏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18、病理性色素沉着病理情况下,某些色素增多并积聚于细胞内外,常见的有含铁血黄素、脂褐素、黑色素、胆红素。
病理学常考48名词解释
病理学常考48名词解释1、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
通常由该组织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造成,有时也可因细胞数目减少而引起。
常见的有肌肉,骨骼,中枢神经及生殖器官的萎缩。
2、失用性萎缩:因器官组织长期工作负荷减少和功能代谢低下所致的萎缩。
3、脂肪变: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脂肪变。
4、细动脉玻璃样变:又称细动脉硬化,是指因血浆蛋白质渗入和基底膜代谢物沉积所致的细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弹性减弱、脆性增加的症状。
常见于缓进型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肾、脑、脾等脏器的细动脉壁、5、干酪样坏死:属凝固性坏死,常见于结核病,坏死部分原组织结构的轮廓不复存在,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于干酪,故称为干酪样坏死。
6、再生:指由损伤部位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修复(如能完全恢复组织的的功能结构则称为完全性再生)。
7、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见于损伤的纤维性修复。
8、创伤愈合: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为包括各种族值得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9、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淤血,又称静脉性充血。
10、肺褐色硬化:长期肺淤血可导致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使肺质地变硬,且同时伴有含血铁黄素广泛沉积,使肺组织呈现棕褐色,这种改变称为肺褐色硬化。
11、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光镜下赘生物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构成,伴小灶状的纤维素样坏死。
12、栓塞:在循环的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着血液的流动,阻塞血管管腔,这种现象叫栓塞。
13、炎症: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针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主要病变包括变质,渗出和增生。
14、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总论)l、肥大:发育正常的细胞体积长大,或发育正常的器官因实质细胞的体积长大,致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2、增生:细胞分裂增殖,数量增多或组织器官因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导致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3、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体积缩小;发育正常的器官因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致器官实质部分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通过增生,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有的物质数量显著增多,称为变性。
6、细胞水肿:细胞内含水量显著增多,称为细胞水肿。
7、组织水肿:组织间隙内含水量显著增多,称为组织水肿。
8、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细胞内出现脂滴(中性脂肪滴)或脂滴数量明显增多。
9、玻璃样变性:结缔组织、血管壁或细胞内出现H.E.染色为均匀一致的红染的物质,称玻璃样变性。
10、纤维素样坏死:结缔组织、血管壁原有结构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红染的、有折光性的物质,称为纤维素样变性,也称为纤维素样坏死。
1l、黏液样变性:组织间隙内出现了类黏液(粘多糖和蛋白质)聚积,称为黏液样变性。
12、病理性钙化:除牙和骨外,机体其他组织内出现了固体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13、营养不良性钙化:除牙和骨组织外,变性坏死组织内出现固体钙盐沉积,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
14、转移性钙化:因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清中钙、磷比例失调导致牙和骨以外的正常组织内固体钙盐沉积,称这为转移性钙化。
15、坏死: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经溶酶体酶的自溶作用,出现的死亡后形态改变,称为坏死。
16、凋亡:是通过机体细胞内的基因协调活化(一系列基因产物的影响)而产生的宿主细胞“自杀性"死亡,故也称程序性死亡,死亡细胞膜系统不破裂,不发生自溶,也不引起炎症反应,以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的形式出现,类似树叶凋枯脱落,故名。
17、坏疽:大片组织坏死后,伴腐败细菌生长,使坏死组织变黑、发臭,称为坏疽。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 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2. 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 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4.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 再生: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组织缺损的过程。
6. 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7. 病理性钙化:骨.牙之外的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
8. 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9. 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蛋白和细胞成分, 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质、体腔、粘膜表面和体表的过程。
10.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11. 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12. 水肿:是指组织间隙内的体液增多。
如果体液积聚在体腔则称为积水。
13. 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
14. 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又称静脉性充血。
15. 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动脉性充血,又称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6.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17. 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18. 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19. 溃疡:坏死灶较大不易被完全溶解吸收时,发生在皮肤粘膜的坏死物可被分离,形成组织缺损,浅者称为糜烂;深者称为溃疡。
20.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21. 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为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22. 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病理学名词解释档
病理学名词解释档1. 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2. 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 增生: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导致组织或器官细胞数目增多。
4.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 细胞可逆性损伤(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6. 脂肪变: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7. 玻璃样变(透明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
8. 淀粉样变:是细胞间质内和血管基底下淀粉样蛋白质和黏多糖复合物蓄积。
9. 黏液样变:细胞间质内黏多糖(葡萄糖胺聚糖、透明质酸等)和蛋白质的蓄积。
10. 病理性色素沉着:正常人体内的内源性色素和外界进入人体的外源性色素增多并积聚于细胞外。
11. 病理性钙化:骨和牙齿之外的组织中固态钙盐沉积。
12. 营养不良性钙化:钙盐沉积于坏死细胞或即将坏死的组织或异物中。
13. 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高血钙)而导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
14. 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的细胞的死亡过程。
15. 液化性坏死:由于坏死组织中可凝固的蛋白质少,或坏死细胞自身及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释放大量水解酶,或组织富含水分和磷脂,则细胞组织坏死后易发生溶解液化。
16. 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17. 糜烂:皮肤、黏膜浅表的组织缺损。
18. 溃疡:较深的组织缺损。
19. 窦道: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只开口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深在性盲管。
20. 瘘管:连接两个内脏器官或从内脏器官通向体表的通道样缺损。
21. 空洞:肺、肾等内脏坏死物液化后,经支气管、输尿管等自然管道排出,所残留的空腔。
22. 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病理学名词解释(总论)l、肥大:发育正常的细胞体积长大,或发育正常的器官因实质细胞的体积长大,致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2、增生:细胞分裂增殖,数量增多或组织器官因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导致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3、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体积缩小;发育正常的器官因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致器官实质部分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通过增生,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有的物质数量显着增多,称为变性。
6、细胞水肿:细胞内含水量显着增多,称为细胞水肿。
7、组织水肿:组织间隙内含水量显着增多,称为组织水肿。
8、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细胞内出现脂滴(中性脂肪滴)或脂滴数量明显增多。
9、玻璃样变性:结缔组织、血管壁或细胞内出现H.E.染色为均匀一致的红染的物质,称玻璃样变性。
10、纤维素样坏死:结缔组织、血管壁原有结构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红染的、有折光性的物质,称为纤维素样变性,也称为纤维素样坏死。
1l、黏液样变性:组织间隙内出现了类黏液(粘多糖和蛋白质)聚积,称为黏液样变性。
12、病理性钙化:除牙和骨外,机体其他组织内出现了固体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13、营养不良性钙化:除牙和骨组织外,变性坏死组织内出现固体钙盐沉积,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
14、转移性钙化:因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清中钙、磷比例失调导致牙和骨以外的正常组织内固体钙盐沉积,称这为转移性钙化。
15、坏死: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经溶酶体酶的自溶作用,出现的死亡后形态改变,称为坏死。
16、凋亡:是通过机体细胞内的基因协调活化(一系列基因产物的影响)而产生的宿主细胞“自杀性"死亡,故也称程序性死亡,死亡细胞膜系统不破裂,不发生自溶,也不引起炎症反应,以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的形式出现,类似树叶凋枯脱落,故名。
(完整版)病理学名词解释471个
病理学名词解释1. 适应(Adaptation):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刺激做出的非损伤性反应。
2. 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组织、器官的肥大通常是由于实质细胞的肥大所致,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加3. 增生(Hyperplasia):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
增生可致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4. 萎缩(Atrophy):是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萎缩的器官常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
5. 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性质相似的细胞的过程。
6. 线粒体渗透性移位:线粒体损伤常导致线粒体内膜高导电性通道的形成,称为线粒体渗透性移位。
7. 自由基:具有未配对外层电子的化学基团。
主要包括羟自由基(OH。
)、全羟自由基(HO2。
)、超氧离子(O2-)、CCl3。
自由基和不属于自由基的过氧化氢(H2O2)。
前三者称为活性氧基团。
8. 髓鞘样结构(Myelin figure):是指细胞质膜和/或细胞器膜脂质片断的螺旋状或同心圆层状卷曲。
见于细胞不可逆损伤。
9. 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或称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病变,系因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而导致细胞内钠离子和水的过多积聚。
常见于缺氧、感染、中毒时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10. 脂肪变(Fatty change):中性脂肪(甘油三脂)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
11.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时,脂肪变的心肌呈黄色,与未受侵犯的红色心肌相间排列,形成状似虎皮的斑纹,称为“虎斑心”。
12. 心肌脂肪浸润(fatty infiltration):指心外膜下有过多的脂肪并向心肌内伸入,心肌因受伸入脂肪组织的挤压而萎缩并显薄弱,称为心肌脂肪浸润。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变性: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即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或细胞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蓄积的现象,常伴细胞功能低下。
1.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变现为细胞肿胀、细胞器崩解、蛋白质变性。
2.凋亡:活体内单个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表现形式,由于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学和生化特征上有别于坏死。
3.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是因为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致,可伴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
4.增生: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导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
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和功能活跃。
5.萎缩:已经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
器官的体积缩小。
组织、器官的萎缩可伴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6.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7.再生:组织或细胞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修复过程,如果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称为完全再生。
若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以后形成瘢痕,故也成为瘢痕修复。
8.充血:器官或者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增多。
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输入血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为动脉性充血,是一个主动过程,表现为局部组织或器官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加。
9.出血:血液从血管或心腔逸出。
10.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1.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12.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一般由于动脉阻塞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静脉阻塞使局部血流停止缺氧,也可引起梗死。
13.炎症: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损伤因子作用于机体,造成器官、组织、细胞的损伤时,机体局部或全身会发生一序列复杂反应,以局限或消灭损伤因子,消除和吸收坏死组织或细胞,并修复损伤,机体这种以防御为主的反应,称为炎症。
病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3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颜色通常呈黑色。
4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凝块、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的过程5肉芽组织:由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多少不同的炎细胞及纤维母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6心衰细胞:肺淤血时痰液中出现胞质中含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
7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切面可见红色的淤血区与黄色的脂变区相间排列,呈槟榔样外观。
8炎症:机体对致炎因子引起的局部组织损伤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9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过程中液体从血管内渗出成分和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
10蜂窝组织: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11肿瘤:是机体局部组织的正常细胞受到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细胞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12异型性: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与其来源的组织和细胞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分化的不同,是区别良恶性肿瘤的重要依据。
13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和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的肿瘤的过程。
14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15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16原位癌:指癌细胞累积上皮的全层,但尚未突破基底膜的早期肿瘤。
17肝硬化:肝细胞弥漫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病变反复交错进行;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逐渐被改建,肝变性变硬,形成肝硬化。
18肾病综合症:三高一低,即高蛋白尿,高脂血症,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
19结核结节:结核结节的一种病变;由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构成,中央常见到干酪性坏死;对结核的病理学诊断有意义。
20伤寒小结:见于伤寒病;伤寒细胞即巨噬细胞吞噬有伤寒杆菌、受损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以及坏死细胞碎片;伤寒细胞聚集成小结节病灶。
病理学名词解释
再生: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
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组织与器官的萎缩,除了其自身实质细胞因细胞内物质丧失而致体积缩小外,还可以伴有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增生: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玻璃样变性: 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
脂肪变性: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性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凋亡: 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修复: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纤维性修复: 首先通过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损伤局部的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并填补组织缺损,以后肉芽组织转化成为胶原纤维为主的瘢痕组织,修复便告完成。
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瘢痕组织:瘢痕组织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一期愈合: 组织修复以原来的细胞为主,仅含有少量纤维组织,局部无感染,血肿或坏死,组织再生过程迅速,结构和功能修复良好。
二期愈合: 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的愈合。
修复以纤维组织为主。
充血:器官或组织因动脉输入血量的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为动脉性充血。
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为瘀血,又称静脉性充血。
槟榔肝:在慢性肝瘀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瘀血呈暗红色。
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瘀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瘀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名解(作死删节版)
1.增生: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导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和功能活跃。
2.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3.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萎缩时细胞合成代谢降低,能量需求减少,原有功能下降。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5.变性: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称为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积蓄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的低下。
6.淤血:器官或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的充血,称静脉性充血或被动型充血,简称淤血。
原因: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左心衰竭导致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肺淤血;右心衰竭使腔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体循环淤血;全心衰竭,肺循环和体循环皆淤血)
7.脂肪变: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
8.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
9.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沿间质延伸入心肌细胞间称为心
肌脂肪浸润。
注意它并非是脂肪变的一种。
病变常以右心室特别是心尖区最为严重,临床上多见于高度肥胖者。
重度心肌脂肪浸润可致心脏破裂,引发猝死。
10.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称为玻璃样变,或称为透明变
11.干酪样坏死:在结核病时,因病灶中含脂质较多,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称为干酪样坏死。
12.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新鲜的肉芽故而得名。
13.血栓形成(血栓):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
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14.心衰细胞:慢性肺淤血时,肺泡腔除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即心衰细胞。
15.槟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16.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拴塞。
17.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18.脓肿:局部性化脓伴有脓腔形成的化脓性炎称为脓肿
19.蜂窝织炎:为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例如,皮肤、肌肉、阑尾等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其分泌透明质酸酶,降解透明质酸、链激酶,溶解纤维蛋白。
病变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但局部无明显的坏死和溶解。
严重者病变扩散快,范围广,全身中毒症状重。
20.炎症介质:参与和介导炎症反应的化学因子称为化学介质或炎症介质21.肉芽肿:由局部增生的巨噬细胞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22.肉芽肿性炎:以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即肉芽肿)为特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
23.Krukenberg瘤:一种特殊类型的卵巢转移性肿瘤,多由胃肠道黏液癌(特别是胃的印戒细胞癌)转移而来,在卵巢可表现为双侧卵巢长大,镜下见富于黏液的印戒细胞癌弥漫浸润
24.印戒细胞癌:有时黏液积聚在癌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使癌细胞呈印戒状,称为印戒细胞。
由印戒细胞产生的癌症称印戒细胞癌。
25.癌前病变:某些疾病(或病变)虽本身不是恶性肿瘤,但具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潜能,患者发生相应恶性肿瘤的风险增加。
这类疾病或病变称为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26.非典型增生:用来描述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多用于上皮的病变,是癌前病变的形态学改变。
27.原位癌:通常用于上皮的病变,指异型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常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浸润,有时也称为上皮内癌。
28.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局部坏死。
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多发于老人,通过休息、硝酸酯剂不能缓解。
29.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
30.动脉瘤:严重的粥样斑块底部的中膜平滑肌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弹性下降,在血管内压力的作用下,动脉局限性扩张,形成动脉瘤。
31.绒毛心:风湿性心外膜炎时,在心外膜腔内有大量浆液渗出,则形成心外膜积液,当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
32.大叶性肺炎:由肺炎球菌引起的肺泡内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病变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波及到一个肺段或整个、多个大叶。
3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慢性气道性阻塞疾病的统称,其共同特点为肺实质和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和肺气肿等疾病。
34.肺心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因为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升高而导致以右心室肥厚,心腔扩大甚或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35.慢性支气管炎:是发生于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36.支气管扩张症:是以肺内小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伴管壁纤维性增厚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大量浓痰及反复咳血等症状。
37.肺气肿:是末梢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因含气量过多伴肺泡间隔破坏,肺组织弹性减弱,导致肺体积膨大,通气功能降低的一种疾病状态,是支气管和肺部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38.假小叶: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分割原来的肝小叶并包绕成大小不等的圆形或类圆形的肝细胞团。
假小叶内的肝细胞排列紊乱,可有变性、坏死及再生的肝细胞。
中央静脉常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
39.早期食管癌:临床无明显症状,病变局部,癌组织局限在粘膜和粘膜下层,未侵犯肌层,无淋巴结转移。
40.早期胃癌:癌组织浸润仅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者均属早期胃癌,不管有无淋巴结转移。
41.早期肝癌:单个癌结节直径在3cm以下,或2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 的原发性肝癌。
形态特点:多呈球形,边界清楚,切面均匀一致,无出血及坏死
42.肾病综合征:主要表现为:1、大量蛋白尿,尿中蛋白含量达到或超过3.5g /d;2、明显水肿;3、低白蛋白血症;4、高血脂症和脂尿。
43.卫星现象:在灰质中1到2个少突胶质细胞常分布于单个神经元周围。
如果一个神经元由5个或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称为卫星现象
44.噬神经细胞现象:是指坏死的神经元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血源性巨噬细胞吞噬,如乙型肝炎时,大脑皮质神经元被吞噬,这是小胶质细胞对坏死的神经元的一种反应。
45.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
46.结核球(结核瘤):指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界限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
多为单个,也可多个,常位于肺上叶。
47.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与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称为肿瘤的异型性,包括结构异型性和细胞异型性。
48.外生性生长:体表肿瘤和体腔内肿瘤,或管道器官腔面的肿瘤,常突向表面,呈乳头状,息肉状,蕈状或菜花状。
这种生长方式称外生性生长。
仅用于赌徒临考前的孤注一掷,有能力的还是多背点吧。